13染色体变异1
染色体畸变
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在二倍体的基础上成倍地增加 或减少即导致整倍性异常。 理论上可能的整倍性异常包括单倍体(n)、三倍 体(3n)和四倍体(4n)及以上的多倍体。 除了精子和卵子为单倍体外,未发现单倍体胎儿。 在人类,全身三倍性是致死的,因而极为罕见,但 三倍性在流产胎儿中较常见,是流产的重要原因之 一。四倍体及多倍体在临床上更为罕见。
染色体畸变
Chromosome Aberration
教学要求
1、掌握染色体畸变的概念、类型及产生机制;异 常核型的描述方法。
2、熟悉异常染色体携带者的概念;嵌合体的概念;
倒位;重复。
3、了解表型正常个体的染色体变异多态性。
染色体畸变的概念
染色体畸变(chromosome aberration)是指 染色体在数目上和结构上的异常改变,包括染 色体数目畸变和结构畸变两大类。 由于染色体畸变往往导致基因群的增减和位 置的转移,扰乱遗传物质或基因间的平衡, 故染色体畸变是染色体病产生的基础。 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可诱发染色 体畸变的发生。
双雄受精(diandry)
两个精子同时进入同 一个卵子,形成三倍 体合子。在其含有的 三组染色体中,两组 来自父方精子,一组 来自母方的卵子。 双雄受精是三倍体产 生的可能原因之一。
双雌受精(digyny)
在卵子发生中,卵母细胞减 数分裂时未形成极体,原来 应分配给极体的一组染色体 仍留在卵内,形成含两组染 色体的二倍体卵子,其与精 子结合后形成三倍体合子。
()
; / t ter →
括号内为结构异常的染色体
重排中用于分开染色体 嵌合体中用于分开不同的细胞系 易位 末端 从....到
第2节 染色体变异
4、单倍体
(1)概念: 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2)单倍体植株特点 弱小,且高度不育 (3)单倍体育种的措施和优点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花药离体培养 单倍体植株 二倍体植株 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 (纯合体) 恢复回二倍体植株 自交
纯合体
4、单倍体
请判断: a、二倍体物种所形成的单倍体中,其体细胞中 只含一个染色体组。 b、如果是四倍体、六倍体物种形成的单倍体, 其体细胞中就含有两个或三个染色体组, 我们可以称它为二倍体或三倍体。 c、单倍体中可以只有一个染色体组, 也可以有多个染色体组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个别变异 正常
增多
减少
整组变异 成倍增多或减少
3、二倍体和多倍体
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体细胞中有 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例如:人、果蝇、玉米等大多数生物
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体细胞中含有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染色体组的个体。 例如:香蕉、马铃薯
三倍体、四倍体……
多倍体植株的特点
第二节 染色体变异
在自然条件和人为条件改变的情况下,染色体_____的 结构 改变和染色体______的增减导致生物______的变异。 数目 性状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缺失: 增加: 颠倒: 移接:
猫叫综合征
一、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染色体组的概念
非同源 形态 细胞中的一组________染色体,它们在_____ 功能 和______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生物生 全部信息 长发育的_________,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 做一个染色体组。
可否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形成呢? 常用方法有哪些? 低温和秋水仙素处理法
秋水仙素处理法的具体做法是什么?原理又是什么? 萌发的种子 幼苗 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____________或_______。 分裂 原理: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______的细胞时,能够抑 纺锤丝 染色体 移向两极 制________的形成,导致________不能_________, 数目加倍 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__________。染色体数目加 有丝 倍 多倍体 的细胞继续进行_______分裂,将来就可能发育成 _________植株。
2024年新高考版生物1_13-专题十三 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 (2)
基因
雌
型 雄
遗传 特点
3种:XBXB、XBXb、XbXb
4种:XBYB、XBYb、XbYB、XbYb
遗传与性别有关,如以下两例:
♀XbXb×XbYB♂
♀XbXb×XBYb♂
↓ ♀XbXb XbYB♂
↓ ♀XBXb XbYb♂
3.伴性遗传的应用 1)推测后代发病率,指导优生优育。
婚配 男正常×女色盲 男抗维生素D佝偻病×女正常
2)思路2:两次杂交实验,“隐性雌×显性纯合雄”
提升二 伴性遗传中的致死分析 X染色体上基因致死类型及结果 1)X染色体隐性(显性纯合)个体致死 隐性致死:XAXa×XAY→XAXA、XAXa、XAY, 雌∶雄=2∶1 显性纯合致死:XAXa×XaY→XAXa、XaXa、XaY,雌∶雄=2∶1 2)配子致死 某些基因致雄配子不育,后代可出现单一性别。 例如,a基因致雄配子不育:XAXa×XaY→XAY、XaY,后代全为雄性。
通常,男性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❶ 母亲 、传 给女儿;女性的X染色体一条来自❷ 父亲 ,一 条来自母亲;Y染色体只能在男性中传递
2.伴性遗传 1)概念:❸ 性染色体 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总是与❹ 性别 相关联。 2)伴性遗传的类型及特点(以人的X、Y染色体为例)
①X、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遗传
型(XX或ZZ)用隐性,异型(XY或ZW)用显性。
考点训练(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存在雌雄性别之分的生物个体,其细胞中染色体均有常染色体与性染 色体之分。 ( ) 2.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均与性别决定有关。( ) 3.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但表现伴性 遗传。 ( ) 4.男性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亲,一定传给女儿。 ( ) 5.若等位基因B/b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这对基因控制的性状的 遗传与性别也有关联。 ( ) 6.伴X显性遗传病中,女患者的父亲和母亲可以都正常(未发生突变)。 ( )
遗传与变异
遗传是生物进化的基础,保证了物种 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遗传也是 生物多样性的来源,为生物适应环境 和自然选择提供了可能。
变异定义及分类
变异定义
变异是指生物体在遗传过程中发生的基因型或表现型的改变 ,导致亲子代之间或同一物种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变异分类
变异可分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三种类型。其 中,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基因重组是控制不同 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染色体变异则涉及染色体结构和数目 的改变。
转座子引起的重组在生物进化中 起重要作用,可以促进基因的交 流和物种的适应性演化。同时, 转座子的活动也可能对生物体产 生负面影响,如导致基因组不稳 定或引发疾病等。
04 基因突变
点突变
01
02
03
定义
点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单 一碱基对的替换、插入或 缺失。
类型
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 和同义突变。
遗传与变异关系
遗传是变异的基础
生物的遗传物质在传递过程中会发生改变,导致后代出现变异。因此,没有遗传就没有变 异。
变异是遗传的补充和发展
变异使得生物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同时,变异也为 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推动了物种的演化和进步。
遗传与变异相互作用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遗传和变异是相互作用的。一方面,遗传保证了物种的稳定性和连续 性;另一方面,变异为生物适应环境和自然选择提供了可能。这种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生 物的进化和多样性发展。
06 生物进化中遗传与变异作 用
遗传在生物进化中作用
遗传信息的传递
01
通过DNA的复制,将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保证了物种
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基因变异分级三类
基因变异分级三类
基因变异是指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改变。
基因变异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分别是:单核苷酸变异、插入或缺失、染色体变异。
以下是这三种类型的详细解释:
1.单核苷酸变异:单核苷酸变异(SNV)是指在基因组中单个核苷酸的变异,包括碱基替换、插入或缺失。
这种变异可以导致单个氨基酸的替换,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功能。
2.插入或缺失:插入或缺失是指基因组中DNA片段的增加或缺失,通常会导致基因表达的改变。
这种变异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水平,导致表型的变化。
3.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或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包括染色体易位、倒位、重复、缺失等。
这种变异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导致遗传性疾病的发生。
此外,还有基因组结构变异、表观遗传变异、转录水平变异、翻译水平变异、蛋白质功能变异和疾病相关性变异等分类方式。
这些分类方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基因变异的性质和影响。
总之,基因变异的分类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基因变异的性质和影响。
了解基因变异的分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基因变异在生物体中的作用和影响。
染色体变异的实例
染色体变异的实例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形状的变异。
但是这种变异的发生和表现有一个特点,即必须保持一定的遗传规律。
染色体变异的实例包括猫叫综合征和21三体综合征等。
猫叫综合征是由于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而21三体综合征则是因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专业医学书籍或咨询专业医生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第六章习题及答案
第12次作业§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选择题1.C c(红色)的大丽花植株上盛开红花,仅有一朵花半边红色半边白色,这可能是由于哪个部位的C 基因突变为c造成的( )A、生殖细胞B、早期的叶芽细胞C、幼苗的众多体细胞D、花芽分化时2.赖氨酸的密码子有如下几种:UUA、UUG、CUU、CUA、CUG,当某基因片段中的GAC突变为AAC时,这种突变的结果对该生物的影响是()A.一定是有害的B.一定是有利的C.有害的概率大于有利的概率D.既无利也无害3.若让某杂合体连续自交,那么在图6-13 中能表示自交代数和纯合体比例关系的是()4.1968年,在几篇新闻报道中描述了一个惊人的发现,有2%—4%的精神病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
XYY综合症患者有暴力倾向,有反社会行为,有人称多出的这条Y染色体为“犯罪染色体”。
下列关于XYY综合症的叙述正确的是:()A.患者为男性,是由母方减数分裂产生异常卵细胞所致B.患者为男性,是由父方减数分裂产生异常精子所致C.患者为女性,是由母方减数分裂产生异常卵细胞所致D.患者为女性,是由父方减数分裂产生异常精子所致5.下面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基因重组产生原来没有的新基因C.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D.基因重组能产生原来没有的新性状6.卵原细胞进行DNA复制时,细胞中不可能发生( )A、DNA的解旋B、蛋白质的合成C、基因突变D、基因重组7.一对夫妇生育的子女之间,性状上差异很大,这种差异主要来自(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环境影响D、疾病影响8.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时,子代与亲代、子代与子代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是( )①基因重组②基因突变③染色体变异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9.基因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的交换分别发生在减数分裂的时期是( )A.均发生在第一次分裂后期B.第一次分裂前期,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二次分裂后期C.均发生在第二次分裂后期D.第一分裂后期,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一次分裂前期10.以下是白化病的发病机理,请排出正确的顺序( )①基因突变②不能合成黑色素③缺少酪氨酸酶④不正常的信使RNA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11.进行有性生殖的动物,子代和亲代总有多多少少的差异,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变异D.人工诱变12. 6.5-溴尿嘧啶(Bu)是胸腺嘧啶(T)的结构类似物,在含有Bu的培养基上培养大肠杆菌,得到少数突变体大肠杆菌,突变型大肠杆菌中的碱基数目不变,但(A+T)/(C+G)的碱基比例略小于大肠杆菌,这表明:Bu诱发突变的机制是()A.阻止碱基正常配对B.断裂DNA链中糖与磷酸基C.诱发DNA链发生碱基种类置换D.诱发DNA链发生碱基序列变化13.在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母细胞形成两个基因型不同的子细胞,最可能是发生了()A.基因的连锁互换B.基因分离C.基因的自由组合D.基因突变14.在红色碧桃砧木上嫁接白色碧桃,嫁接条上的花色将是()A.全白色B.红白各半C.全红色D.1红色:2粉色:1白色15.下面是关于人工诱发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是基因工程的操作技术之一B.它可以定向变异出所需的优良品种C.它作用于S期细胞的效果最明显D.它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第13次作业§5—2染色体变异一、选择题1、一个染色体组应是()A、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B、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C、体细胞中一半染色体D、来自父方或母方的全部染色体2、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培养出马铃薯单倍体植株,当它进行减数分裂时,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12对,据此现象可推知产生花药的马铃薯是()A.二倍体B.三倍体C.四倍体D.六倍体3.萝卜的体细胞内有9对染色体,白菜的体细胞中也有9对染色体,现将萝卜和白菜杂交,培育出能自行开花结籽的新作物,这种作物最少应有多少染色体()A.9B.18 C.36 D.724.从下列情况中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A.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引起的遗传病B.第21号染色体多一条的唐氏综合症C.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了对应部分的结构D.用花药培养出了单倍体植株5. ()为获得三倍体无籽西瓜,必须在三倍体无籽西瓜开花时授以普通二倍体西瓜的成熟花粉,其作用是A.使种子无硬壳B.促进受精作用C.使染色体联会D.促使其产生生长素6、()在二倍体生物中,可能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A.子房壁细胞 B.珠被细胞 C.花粉细胞 D.柱头细胞7.()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可诱导形成多倍体植物,秋水仙素的作用是A.使染色体再次复制 B.使染色体着丝点不分裂C.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D.使细胞稳定在间期阶段8.()大麦的一个染色体组有7条染色体,在四倍体大麦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能观察到染色体的是多少条A.7 B.56 C.28 D.149.()用基因型为 AaBbCc (3对基因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水稻植株的花药培养出来的单倍体幼苗,经染色体加倍后,可培育出多少纯合体植株?A.2种 B.4种 C.6种 D.8种10.()在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中,以二倍体普通西瓜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待植株成熟后接受普通二倍体西瓜的正常花粉,所结果实的果皮、种皮、胚芽、胚乳细胞的染色体组数依次A.4、2、2、4 B.4、4、3、6 C.3、3、3、4 D.4、4、3、511.()将一粒花粉培育成幼苗,对它的茎尖用秋水仙素处理,长大后植株正常开花结果,该植株的下面四种细胞中有一种染色体的数目与其他三种细胞不同,它是A.根细胞B.叶细胞C.花粉细胞D.极核12.()有性生殖的后代与亲代总有些差异,因为A.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B.同源染色体在四分体时期的互换C.多种类型的配子间随机受精D.A+B+C13.()有丝分裂间期由于某种原因,DNA复制中途停止,致使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缺少若干基因,这属于A.基因突变B.染色体变异C.基因的自由组合D.转基因重组14.()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的变异现象A.绵羊的角是弯的,山羊的角是直的B.一株玉米植株上结红白两种子粒C.父母肤色正常儿子却是白化病D.同种秧苗在水肥条件不同时长势不同15.()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株,一定是单倍体B.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C.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一定是单倍体D.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16.()下列细胞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的是①人的口腔上皮细胞②二倍体植物的花粉③初级精母细胞④极体⑤四倍体西瓜的卵细胞⑥玉米单倍体经秋水仙素处理后的芽尖细胞A.①②③⑥ B.①③⑤ C. ①③⑤⑥ D. ②③④⑤二、非选择题17.右图为某果蝇体细胞染色体模式图,请回答:(1)该图表示的是性果蝇,常染色体是。
备战高考:染色体变异专题训练
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不一定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染色体数目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C.染色体片段位置颠倒不改变基因数量和种类,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D.胎儿出生前可通过普通显微镜观察确定其是否患红绿色盲【答案】A【解析】【分析】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
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详解】A、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片段交换属于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正确;B、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导致基因数目增加,而基因种类并不会增加,B错误;C、染色体片段位置颠倒不改变基因种类和数量,属于染色体变异,对个体性状往往会产生影响,C错误;D、红绿色盲属于单基因遗传病,用显微镜看不到,应通过基因诊断进行检测,D错误。
故选A。
2.下图表示染色体变异的几种情况,说法正确的是()A.a图可用来表示细胞中增加了一个染色体组B.b图所示变化一般发生在四分体时期C.c图是三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D.d图的变化将导致染色体上基因减少【答案】D【解析】【分析】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详解】A、a图为三体,该细胞中表现为个别染色体的增加,A错误;B、b图为染色体变异中的重复,可发生在任意时期,在联会形成四分体时可被观察到,B错误;C、c图是三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或者是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C错误;D、d图为染色体变异中的缺失,是由于染色体片段缺失引起的,该变化将导致染色体上基因减少,D正确。
染色体变异练习习题参考答案
第六章染色体变异1.植株是显性 AA纯合体,用隐性 aa 纯合体的花粉给它授粉杂交,在500株 F1中,有 2 株表现为 aa。
如何证明和解说这个杂交结果?答:这有可能是显性AA株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有A 基因的染色体发生断裂,丢掉了拥有 A 基因的染色体片断,与带有 a 基因的花粉授粉后, F1缺失杂合体植株会表现出 a 基因性状的假显性现象。
可用以下方法加以证明:⑴. 细胞学方法判定:① . 缺失圈;② . 非姐妹染色单体不等长。
⑵ . 育性:花粉对缺失敏感,故该植株的花粉经常高度不育。
⑶ . 杂交法:用该隐性性状植株与显性纯合株回交,回交植株的自交后辈6 显性: 1 隐性。
2.玉米植株是第9 染色体的缺失杂合体,同时也是Cc 杂合体,糊粉层有色基因 C 在缺失染色体上,与 C等位的无色基因 c 在正常染色体上。
玉米的缺失染色体一般是不可以经过花粉而遗传的。
在一次以该缺失杂合体植株为父本与正常的cc 纯合体为母本的杂交中, 10%的杂交子粒是有色的。
试解说发生这类现象的原由。
答:这可能是 Cc 缺失杂合体在产生配子时,带有 C 基因的缺失染色体与正常的带有 c 基因的染色体发生了互换,其互换值为 10%,进而产生带有 10%C基因正常染色体的花粉,它与带有 c 基因的雌配子授粉后,其杂交子粒是有色的。
3.某个体的某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区段次序有所不一样,一个是 12·34567,另一个是 12·36547(" · " 代表着丝粒)。
试解说以下三个问题:⑴. 这一对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是如何联会的?⑵.若是在减数分裂时, 5 与 6 之间发生一次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图讲解明二分体和四分体的染色体构造,并指出产生的孢子的育性。
⑶.若是在减数分裂时,着丝粒与 3 之间和 5 与 6 之间各发生一次互换,但两次互换波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不一样,试图讲解明二分体和四分体的染色体结构,并指出产生的孢子的育性。
遗传学
第六章染色体变异(一) 名词解释:1.假显性:(pseudo-dominant):和隐性基因相对应的同源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缺失了,个体就表现出隐性性状,(一条染色体缺失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便会表现出来)这一现象称为假显性。
2.位置效应:基因由于交换了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而带来的表型效应的改变现象。
3.剂量效应:即细胞内某基因出现的次数越多,表型效应就越显著的现象。
4.染色体组:在通常的二倍体的细胞或个体中,能维持配子或配子体正常功能的最低数目的一套染色体。
或者说是指细胞内一套形态、结构、功能各不相同,但在个体发育时彼此协调一致,缺一不可的染色体。
5.整倍体(Euploid):指具有基本染色体数的完整倍数的细胞、组织和个体。
6.非整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上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的细胞,组织和个体,称为非整倍体。
7.单倍体:具有配子(精于或卵子)染色体数目的细胞或个体。
如,植物中经花药培养形成的单倍体植物。
8.二倍体:具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
绝大多数的动物和大多,数植物均属此类9.一倍体:具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如,雄蜂。
同源多倍体10.异源多倍体[双二倍体] (Allopolyploid):指染色体组来自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物种,一般是由不同种、属的杂种经染色体加倍而来的。
11.超倍体;染色体数多于2n的细胞,组织和个体。
如:三体、四体、双三体等。
12.亚倍体:染色体数少于2n的细胞,组织和个体。
如:单体,缺体,双单体等。
13.剂量补偿作用(dosage compensation effect):所谓剂量补偿作用是使具有两份或两份以上的基因量的个体与只具有一份基因量的个体的基因表现趋于一致的遗传效应。
14.同源多倍体:由同一染色体组加倍而成的含有三个以上的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同源多倍体。
(二) 是非题:1.在易位杂合体中,易位染色体的易位接合点相当于一个半不育的显性基因,而正常的染色体上与易位接合点相对的等位点则相当于一个可育的隐性基因。
“问题导学法”在“染色体变异”一节的应用
而言之 , 它是 以问题 的提 出和解决为 中心 , 把教学 内容
问题化 , 用“ 问题 ” 启 发学 生进行 自学 、 钻研, 形成 主动 积极学习知 识 的过 程 。本 文 以 “ 染色 体变 异 ” 一节 为 例, 以课 堂教学 的开展 过程 为 主线 , 总结 了“ 问题 导学
法” 在教学 中的应用 。
留意猫叫综合征的发病原因 以及影响后果 。在问题 的 指 导下 , 学生的思维在“ 预想后果 ” 与“ 真实后果 ” 间激 烈碰撞 , 对视频中介 绍的病症心惊 肉跳 , 对婴儿 的哭声 触“ 耳” 惊心, 把 学生 的情 绪 短 时间调 动 起来 , 创造 了 最 佳的课堂气氛和环境 , 激发了他们 的学 习积极性 , 自
在“ 染色体变异 ” 一 节引入 时 , 尝试 用无 子西瓜 的 图片和著名天才音乐 家“ 舟 舟” 的故事导入 , 虽然 图片
夸- } 囊‘ t ・ — 0 j , } 业 jk
把学生思维带 到最高点?例如讲到染 色体 结构 的变异
时, 基因重组与 易位 的区别是学生理解 的难点 , 教师可
入往往 目的性 不强 。笔 者 尝试 在展 示 “ 猫 叫综 合 征 ”
学 内容 转化为有价值 的 、 值得探究 的、 有多种解 决方法 的生命科学 问题 , 在 教师 的引导 、 疏 导和辅 导 下 , 创 造
条件让学生 自主 、 探究 、 合作学习 的课 堂教学方式 。简
视频前介绍 : 正 常 的人 体细 胞 中染 色体 有 4 6条 , 染 色 体 的结构都是稳定 的。如果在 自然条件或 人为 因素的 影响下 , 染色体 变异会 给人 带来什 么影 响 呢?请 学 生
子。
了” 这一生命现 象 。教 师在学 生之 间巡视 、 引导 , 待上 台学生完成任务后 , 教师先请学 生点评 , 然后 教师再作
13.染色体变异
13、染色体变异【学习目标】1、简述染色人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2、搜集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事例【学习重点】1.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及染色体组的概念2.二倍体、多倍体及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学习难点】1.染色体组的概念2.二倍体、多倍体及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知识建构(一)、本节知识体系1、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主要有4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这些结构改变改变,从而导致性状变异。
2、染色体数目变异(1)染色体数目变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形式成倍地加增加或减少(2)染色体组数目判别a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如细胞中相同的染色体有4条,此细胞有4个染色体组。
b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就有几个染色体组。
如基因型为AAaaBBbb的细胞或生物体含有4个染色体组。
(3)二倍体和多倍体及其判别由发育而成的个体,中含有染色体组的叫二倍体。
生物几倍体判别不能只看细胞内含有多少个染色体组,还要考虑到生物个体发育的直接来源。
a如果生物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生物体细胞内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
b如果生物体是由生殖细胞——卵细胞或花粉直接发育而成,无论细胞内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人工诱导多倍体方法有和;它们的作用原理为前者与后者相比优点为(4)单倍体及单倍体育种中,含有的个体,叫做单倍体,单部体特点:且,后者发生的原因是单倍体育种基本步骤:(1)第1年:杂交(2)第2年:a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幼苗b用处理该幼苗,使加倍,最后得到均是体。
该育种方法与常规杂交育种相比明显优点为(二)问题的归纳与总结重点解读一如何区分染色体结构变异与基因突变(1)涉及的范围不同:基因突变只涉及基因内部一个或几个碱基的改变,而染色体结构变异则涉及染色体某一片段(往往涉及若干个基因的变化)的变化。
(2)变异的本质不同: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碱基对替换,增添或缺失而造成基因分子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一个基因突变变成了它的等位基因,因此基因突变产生了一个新基因,其本质变化局限于基因内部。
动物遗传
38.一株在第 2 和第 5 染色体发生了相互易位的纯合玉米植株,其控制种子颜色的A基因也
是纯合的。若将它与正常的a/a植株杂交,F1是半不育的,表现型为A。将F1与正常亲代测交 得以下结果:
1528 半不育的 A 290 半不育的 a
272 正常可育的 A 1454 正常可育的 a 问:A/a 距离易位点有多远?
子。
12.某条染色体片断插入到另一非同源染色体内,这是简单易位,也叫“转换”。
13.易位是由于同源染色体间发生了染色体片断转移的结果。
14.相互易位杂合体会产生败育的花粉,其原因是在性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后期 I 的相邻式分
离,会形成和倒位杂合体相同的重复一缺失染色体。
15.相互易位杂合体自交子代将得到 50%的易位杂合体。
31.将一倒位杂合体
⎜⎛ ⎝
ABCDE ABDCE
⎟⎞ ⎠
与其倒位纯合体
⎜⎛ ⎝
ABD CE ABDCE
⎟⎞ ⎠
杂交。问在下列情况下两亲
本产生具有完整基因组的配子的比例是多少? a. 减数分裂时在倒位区段 C 和 D 之间没有发生交换。 b. 每一个减数分裂的细胞里 C 和 D 之间都发生了一次交换。 32 . 某 植 物 有 三 个 不 同 的 变 种 , 各 变 种 的 某 染 色 体 区 段 顺 序 为 : ABCDEFGHIJ ; ABCHGFIDEJ;ABCHGFEDIJ。试论述这三个变种的进化关系。
33.果蝇的 e 基因位于第 3 染色体 70.7 位点上,ee 型果蝇呈黑檀体,体色比基因型为++或 +e 的果蝇黑得多。如果++和 ee 果蝇交配,产生出极少数黑檀体果蝇,但频率却大于基因突
变频率。这些黑檀体产生的可能原因是什么?怎样证实?
教你如何看染色体检测报告
1、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检验染色体。 2、b型超声波检验胎儿发育人小或有没有体表及内脏畸形。 3、孕母血清甲种胎儿球蛋白含量测定,因为甲种胎儿球蛋白含量过高过低 常与胎儿发育异常相关。 4、胎儿镜能够直视观察胎儿有没有异常,还可取活检及胎儿脐血检验等。 5、X光拍片造影等。以直接观察胎儿骨骼或造影观察如有没有梗阻等情况。 当有各种可疑时,能够有针对性地选择各种产前诊疗方法。如怀疑胎儿有 体表或内脏畸形时,能够做B犁超声波等检验;怀疑有染色体异常时,能够 取绒毛或抽羊水做细胞染色体检验等。
所以胚胎绒毛染色体检测绒毛染色体异常率高 {50%),而父母外周血染色体检测发觉(父母)染色体 异常率要低。
教你如何看染色体检测报告
第13页
八、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和 罗伯逊易位患者出生正常胎儿概率?
父母足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能够生育正常胎 儿,理论出生正常胎概率是1/4,出生染色体平衡 易位携带者概率是1/4,出生死胎或流产概率是2/ 4。而罗伯逊易位理论出生正常胎概率是1/6,出生 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概率是1/6,出生死胎或流 产概率是4/6。
1、性染色体Y长臂增加;
2、S+,即13、14、15、21、22号染色体随体增加;
3、Inv(9),即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
4、1,9,16号次缢痕增加。
它们临床症状与染色体平衡易位者临床症状惊人相同。 有性生殖细胞中分子水平配子之间微小不等交换一样能够 对后代产生遗传效应和对应临床特征,诸如性腺发育异常 或生殖器发育异常,出现无精症、原发性闭经、尿道下裂 进而性畸形。在染色体检测中出现以上现象者,一定要作 产前诊疗,以预防遗传病发生。
解读:这是一例染色体数目与形态未见异常女 性染色体汇报。该染色体核型染色体数目是46(与正常人数 目一致),性染色体是XX(与正常女性染色体一致),而且未 见到异常染色体形态结构。
13、14号染色体平衡易位
13、14号染色体平衡易位
13号和14号染色体平衡易位是一种染色体异常,它涉及到13号染色体和14号染色体之间的互换。
染色体易位是指染色体上的一部分与另一染色体上的一部分进行交换,但总的染色体数目没有改变。
平衡易位是指易位后没有导致额外或缺失的染色体片段,因此在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上没有明显的改变。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13号和14号染色体平衡易位可能会导致一些遗传疾病或异常。
这是因为易位可能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重组,从而影响到这些基因的功能。
例如,染色体13和14上的一些基因可能在易位过程中被打乱,导致染色体异常,这可能会引发一些遗传疾病,比如克氏综合征。
另外,从临床角度来看,13号和14号染色体平衡易位可能会对个体的生理和发育产生影响。
医学上会通过核型分析来检测易位情况,以帮助诊断可能由此引起的遗传疾病或异常。
对于患有染色体易位的个体,可能需要进行定期的医学监测和干预,以确保其健康和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13号和14号染色体平衡易位是一种染色体异常,
它可能会对个体的遗传和生理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对于患有这种染色体异常的个体,及时的医学干预和关怀是非常重要的。
实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2021/6/13
17
thanks
2021/6/13
称 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 ,其优点是 缩短育种年限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1)和(2)培育出(5)所采用的方法Ⅰ和Ⅱ
分别称为 杂交 和 自交 ,
其培育出(5)所依据的原理是 基因重组
。
2021/6/13
15
补充:右图表示以某种农作物(1)和(2)两个品种为 基础,培育(4)(5)(6)(7)四个品种的过程。根 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糖类、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高,产量增加。
4、缺点: 生长周期长,结实率降低。
适用于植物,动物难以开展。
5、举例: 三倍体无子西瓜 2021/6/13
二倍体西 瓜幼苗
秋水仙素处理
四倍体西 瓜植株
♀
二倍体西 瓜幼苗
杂交
自然长成
♂
二倍体西 瓜植株
第一年 第二年
三倍体西瓜
2021/6/13
三倍体西瓜种子
授粉
2021/6/13
举例:
2021/6/13
三、杂交育种
1、原理: 基因重组 2、方法: 杂交 自交 选优 自交 3、优点: 将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 4、缺点: 育种时间长 5、举例:
2021/6/13
举例:
杂交育种
P 高杆抗病×矮杆感病 第
DDTT ↓ ddtt 年
1
F1
高杆抗病 DdTt
(3)由(3)培育出(6)的常用方法Ⅳ 是 人工诱导多倍体 ,其形成的(6)称 多倍体 。
2021/6/13
16
补充:右图表示以某种农作物(1)和(2)两个品种为 基础,培育(4)(5)(6)(7)四个品种的过程。根 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遗传学(刘祖洞)下册部分章节标准答案
遗传学(刘祖洞)下册部分章节答案
第九章遗传物质的改变(一)染色体畸变
1.什么是染色体畸变?
答: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改变,这些改变是较明显的染色体改变,一般可在显微镜下看到,称为染色体变异或畸变。
2.解释下列名词: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答:缺失(deletion或deficiency)——染色体失去了片段。
14.有一个三倍体,它的染色体数是3n=33。假定减数分裂时,或形成三价体,其中两条分向一极,一条分向另一极,或形成二价体与一价体,二价体分离正常,一价体随机地分向一极,问可产生多少可育的配子?
解: + =
15.同源三倍体是高度不育的。已知得到平衡配子(2n和n)的机会仅为 ,问这数值是怎么求得的?又如假定只有平衡的配子是有受精功能的,且假定受精过程是随机的,问得到不平衡合子(unbalanced zygotes)的机会是多少?
嫩绿色,无条斑,如马铃瓜 ↓ 具有深绿色平行条斑,如解放瓜
4n母本上结了西瓜,瓢中长着3n种子,把3n种子种下,所结的无籽西瓜是无籽的,其果皮有深绿色平行条斑
6.异源八倍体小黑麦是如何育成的?
答:异源八倍体小黑麦的合成:
普通小麦(AABBDD)(42)× 黑麦(RR)(14)
↓ ↓ ↓
配子 ABD ABDR 杂种第一代(28) R
解:双三体“2n+1+1”即是12对染色体增加2条有多少种组合的可能性。
12-13版高中生物多媒体同步授课课件:第三章 第三节 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苏教版必修2)
水培蚕豆
13
实验步骤:
1.将蚕豆种子洗净,25℃水培; 2.待根长到0.5cm~1.5cm时,移入质量浓度为300mg/L的硫 酸铜溶液中培养6h; 3.自来水冲洗后,再移入自来水中培养24h; 4.剪取蚕豆根尖,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用改良碱性品红染 液染色; 5.每个根尖计数500~1 000个细胞,计算微核率。
29
30
成功并非重要的事,重要的是努力。
31
23
解析: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属于基因 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染 色体结构变异会改变DNA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花药
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染色体数基因减半,属于单倍体。非
同源染色体之间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染色体上 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属于基因突变。
28
5.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基因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B.细胞内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可能是单倍体 C.由生物的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一定都是单倍体
D.基因型是aaaBBBCcc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
解析: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细胞内含有两 个染色体组的生物可能是单倍体,也可能是二倍体。D中 该基因型植物也可能是三倍体。
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
致性状的变异。 2. 大多数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对生物有害,有的甚至导致 生物体死亡。
10
课题研究: 环境中化学物质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影响。 研究目的:
了解环境中化学物质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影响。
推荐器材: 培养皿,试管,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蚕豆种子 等;硫酸铜,改良碱性品红染液等。
11
染色体变异的教学反思
染色体变异的教学反思引言概述:染色体变异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生物进化、遗传变异等多个领域。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准确传授染色体变异的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原理和意义,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分别探讨染色体变异的教学反思。
正文内容:1. 概念的明确1.1 定义的准确性:在教学中,首先要确保对染色体变异的定义准确无误。
不仅要简单明了地解释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在数量、结构或序列上的改变,还要强调其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1.2 案例的引入:通过引入真实案例,如唐氏综合征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染色体变异的概念。
同时,案例的引入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变异机制的讲解2.1 染色体数目变异:详细讲解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因和机制,如非整倍体性和多倍体性等。
通过图表、动画等形式,生动地展示染色体数目变异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2.2 染色体结构变异:介绍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和原因,如染色体重排、倒位等。
通过实验结果和图表,展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形式和影响,加深学生的理解。
2.3 染色体序列变异:阐述染色体序列变异的原因和机制,如基因突变等。
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展示染色体序列变异的分析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 染色体变异的意义3.1 进化的推动力:解释染色体变异对生物进化的推动作用,如新基因的产生和多样性的增加等。
通过生物进化的案例,让学生理解染色体变异在生物界中的重要性。
3.2 疾病的发生:讨论染色体变异与遗传疾病的关系,如染色体异常导致的先天性疾病。
通过介绍相关疾病的症状和机制,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变异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4. 教学方法的改进4.1 多媒体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幻灯片、视频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通过图像和动画的呈现,增强学生对染色体变异的理解和记忆。
4.2 实践操作:设计染色体变异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染色体变异的观察和分析。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对染色体变异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思维。
遗传学名词解释
绪论(一) 名词解释: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遗传: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一) 名词解释:1. 原核细胞: 没有核膜包围的核细胞,其遗传物质分散于整个细胞或集中于某一区域形成拟核。
如:细菌、蓝藻等。
2. 真核细胞:有核膜包围的完整细胞核结构的细胞。
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及真菌类。
单细胞动物多属于这类细胞。
3.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线形结构。
在原核细胞内,是指裸露的环状DNA分子。
4. 姊妹染色单体:二价体中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互称为姊妹染色单体。
5. 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6. 超数染色体:有些生物的细胞中出现的额外染色体。
也称为B染色体。
7. 无融合生殖: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
认为是有性生殖的一种特殊方式或变态。
8. 核小体(nucleosome):是染色质丝的基本单位,主要由DNA分子与组蛋白八聚体以及H1组蛋白共同形成。
9. 染色体组型(karyotype) :指一个物种的一组染色体所具有的特定的染色体大小、形态特征和数目。
10. 联会: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建立联系的配对过程。
11. 联会复合体:是同源染色体联会过程中形成的非永久性的复合结构,主要成分是碱性蛋白及酸性蛋白,由中央成分(central element)向两侧伸出横丝,使同源染色体固定在一起。
12. 双受精:1个精核(n)与卵细胞(n)受精结合为合子(2n),将来发育成胚。
另1精核(n)与两个极核(n+n)受精结合为胚乳核(3n),将来发育成胚乳的过程。
13. 胚乳直感: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这种现象称为胚乳直感或花粉直感。
14. 果实直感: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则另称为果实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