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建筑民俗
山西古建筑文化
山西古建筑文化一、山西古建筑的特点之——雄伟,庄重,古朴,典雅以山西太原明清两代城池为例,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和非凡成就。
1。
大气。
与北京故宫相比,没有那么奢华;与四川的锦官城相比,没有那么繁复;与广西的风雨桥相比,没有那么简陋。
他是一座低矮的城墙,没有红墙绿瓦,也没有金碧辉煌。
与徽州的宏村相比,也显得逊色不少,这便是它在群星璀璨的众多名城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其他各个古城,都是很小的,只有太原最大,所以称作“龙城”。
那城墙高有六米,一般人站在上面仰望,已觉得气势雄伟。
倘若登临观景,更觉巍峨壮丽。
它的形状与北京城的城墙有些相似,但又远不及北京城。
它不像北京城那样中央矗立着一根标志性的立柱,好像插天一般。
其次,它没有故宫的三个大门,只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可以说,从空中俯瞰,它的形状是很规则的。
至于城内的建筑,还要大得多,各种公共场所,如广场、街道、书院、庙宇等,也较为宽阔。
三、山西古建筑的特点之——严谨,简约。
第一,如果仔细看看太原城的整体布局,你会发现,那种布局不仅与我国许多著名的古城相似,而且与许多欧洲的古城布局有许多相同之处,这是令人惊讶的。
其实,太原城的布局虽然具有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但比起中国的其他古城来,又是另一种风格。
也许有人会问,山西地处内陆,怎么能受到欧洲文化的影响呢?其实不然。
中国的建筑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而中国的雕刻、绘画,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的古代艺术家们,在对古代世界文明的学习和借鉴中,把各自民族的艺术和文化融入到中国传统建筑之中,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和特点,这正是我们华夏民族的优秀品质。
而这一切,在欧洲诸多古老的城市中是看不到的。
也许有人会说:“万里长城横亘于中国的北部边境,北京作为帝王居住的京都,以及汉族居住的中心地区,当然也应该受到影响。
”其实不然,山西这块土地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尽管其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但封建社会中主要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劫掠和蹂躏,汉族文化在这块土地上并没有取得主导地位。
朴实无华的长治民风民俗
朴实无华的长治民风民俗居住习俗境内居民以四合院或三合院(无南房)式为主,也有只有北房和北、西房或东房、南房的,房屋结构,产煤产石灰的地方,砖瓦木结构为多;不产煤和石灰的地方,则以土墙瓦顶为多。
山地或丘陵区农户,有的住砖木瓦房,有的住窑洞。
窑洞有依崖钻洞的土窑,有砖砌的砖窑,有石窑。
石窑胡用料石砌成的工石窑,也有用印石和石板垒成的乱石窑。
近年来,水泥砖结构的小洋楼和单元式住宅也开始在部分农村出现。
睡床方面,不少农村仍以土炕为主。
北中部多为炕面下筑有烟道的暖炕。
泽州等县则炕下不走火,而于屋的中间另筑火台,冬秀客人到家有“请上火台”跨火之俗。
现今多数人家改用铁炉或土暖气取暖,改睡木床、铁床的也屡见不鲜。
农村家具摆设讲究坚固、实用。
多数人家的当间都有二斗或三斗柜桌和大开口箱柜。
比较讲究的人家,正屋要摆放条几、方桌和太师椅。
现今有不少人家改为摆放沙发和电视柜等。
农村盖房是仅次于娶嫁的大事。
病房时亲邻都要帮忙。
尤其是上梁之日,不但要贴写有“上梁大吉”之类吉祥话的红纸,还要鸣放鞭炮,以求吉利,并以示祝贺。
服饰民俗旧时的上党人,有钱有地位的人多穿绸缎、长衫,平民百姓多穿粗布短衣。
棉衣、夹衣除马褂外,均为偏襟,女性则单衣也穿偏襟。
随着社会的变化,衣饰鞋帽也不断演变。
现今不少农民的服饰也与城市人相差不大,少数地方保留的传统服饰也只有单兜肚、大兜肚、裹肚、腰带及虎头童娃等少数几种。
饮食习俗1949年以前,本地百姓所食以玉米面、玉米圪糁和小米为主。
农民和城镇贫民,一般早饭以玉米面糊饭、玉米面窝窝头为主,午饭以小米饭小米焖饭配杂面为主,晚饭以和子饭为主。
10天半月吃一顿三和面(用小粉、豆面、少许白面制成),改善生活。
只有过年或端阳、中秋、元宵等大节日,才吃肉、白面(或烙饼、水饺)。
贫穷农民多数是湿食干存,四委不断。
职员、店员、小业主、富裕农民,也以一米一面(即一日中午吃白面,一日中午吃小米)为好伙食。
新中国建立后,人民生活逐渐好转,但吃野菜的习惯农民还保留着。
长治地区民俗
长治地区民俗长治,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和历史的城市。
这里的民俗以其独特的传统和习俗闻名,反映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
以下是对长治地区民俗的一些概述。
1.传统节日与庆典长治的传统节日和庆典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农历新年,也就是春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如灶神、财神和祖神等。
元宵节后,人们会开始新一轮的祭祀活动,如二月二龙抬头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和庆典都有各自独特的习俗,如舞龙、舞狮、放鞭炮、吃元宵、包饺子等。
2.民间艺术长治的民间艺术丰富多彩,主要有剪纸、面塑、刺绣、彩绘等。
剪纸是长治地区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其作品风格独特,形式多样。
面塑则是一种以面为材料的雕塑艺术,形象生动,富有地方特色。
刺绣则是女性们的拿手技艺,她们会在布上刺绣出各种图案,如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等。
彩绘则是将各种颜色绘在纸或布上的一种艺术形式,内容多为风景、人物等。
3.饮食习惯长治的饮食习惯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人们的主食以面食为主,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长治的神池月饼和油糕。
此外,长治人还喜欢食用由黍、稷、稻等制成的各种糕点和小吃,如油煎糅、油炒糅、八件子等。
在饮品方面,长治人喜欢喝醋和红茶。
此外,长治还有许多有名的菜肴,如肉夹馍、灌肠等。
4.婚丧嫁娶习俗长治的婚丧嫁娶习俗也很有特点。
结婚时,男方要给女方送彩礼,包括猪肉、面条、衣物等。
女方则要请客吃饭,并给男方回礼,以示谢意。
在结婚前,新人双方还要到当地的庙宇进行拜祭活动,以示祈福。
在丧事方面,长治人注重送终,即老人去世时要举行仪式送行。
在葬礼上,人们会进行祭奠、守孝等仪式。
5.民居建筑风格长治的民居建筑也具有独特风格。
传统的长治民居多为四合院式建筑,注重对称和和谐。
房屋多为土木结构,以瓦房为主,注重排水和通风。
同时,民居内多设有影壁,以增加视觉效果和保护隐私。
此外,长治的古村落建筑也保存得较为完好,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山西的传统文化及简介
山西的传统文化及简介一、山西简介山西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之一。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背靠太行山,面临内蒙古高原,地势北高南低。
山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战国时期,山西是晋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形成了山西文化的雏形。
随着历史的发展,山西陆续崛起了许多有影响力的文化流派和名人。
二、山西的传统文化2.1 古代建筑艺术山西是中国保存着大量古代建筑的省份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有五台山和泰山两个世界文化遗产。
山西古代建筑艺术独具特色,以木结构、石雕和彩绘为主要特点。
五台山的寺庙建筑是山西建筑艺术的代表之一,其飞檐翘角、斗拱梁架等独特的设计手法,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美感和魅力。
2.2 传统音乐山西的传统音乐源远流长,有丰富的音乐文化遗产。
山西民间音乐以豪放磅礴的气势和深沉悠扬的情感著称,代表作品有《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
山西还有独具风格的戏曲艺术,如晋剧、曲剧等,被誉为中国戏曲的瑰宝。
2.3 美术和书法山西有着悠久的美术和书法传统,许多著名的书画家都出自山西。
山西的美术作品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注重形式的写实和意境的表达。
山西的书法风格独特,崇尚古朴、简约的艺术风格,体现了山西文化的精髓。
2.4 传统节日山西的传统节日丰富多样,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这些节日承载着山西人民的情感和文化传承。
比如,山西的春节庙会是当地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当地居民参与,展示了山西的民俗文化和传统艺术。
三、山西的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山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格外重视。
近年来,山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
一方面,加大对古建筑的维修和保护力度,保护了大量的历史古迹;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传统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的传承和培养,使得山西的传统文化得以继续传承下去。
四、山西传统文化的影响和价值山西传统文化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中国山西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省份,其明清时代的民居建筑更是独具特色,展现了当时的建筑艺术和生活风貌。
这些民居不仅在建筑风格、布局、装饰等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经济状况。
下面我们将对山西明清时代的民居进行赏析,一窥这些古老建筑的魅力所在。
山西的明清时代民居在建筑风格上体现了独特的地方特色。
这些民居多为砖木结构,庭院式布局,以四合院为主。
四合院是古代中国民居的典型代表,它的布局通常是由正房和配房组成,院子呈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四面被房屋环绕。
四合院的建筑布局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礼仪观念,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在山西的明清时代民居中,四合院的布局是十分常见的,但在细节上却有着独特的风格,比如在房屋的设计、门窗的装饰、庭院的布局等方面体现了山西地方的建筑特色。
山西的明清时代民居在装饰风格上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民居的外墙通常采用灰色的风化砖作为装饰材料,这种灰色的墙面给人一种古朴、厚重的感觉。
民居的门窗也具有独特的装饰风格,门窗的框架多为木质材料,上面雕刻着各种精美的花纹和图案。
这些装饰不仅丰富了建筑的外观,更重要的是为整栋建筑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感染力。
山西的明清时代民居在室内装饰上也非常讲究。
在室内装饰方面,无论是地板、壁炉、顶棚还是家具摆设,都显露出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
山西民居的地板多采用黑色的青砖铺设而成,这种黑色的地板不仅在色彩上与外墙相呼应,更重要的是在材质上与山西地方资源相契合。
民居的壁炉也是别具风格的,通常采用青石或者黄石砌成,用以取暖和烹饪。
而在家具摆设方面,一些精美的雕刻图案和纹饰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些家具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重要的是在美学上具有非常高的审美价值。
山西的明清时代民居在反映社会文化和生活风貌上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些民居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结晶,更是当时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缩影。
在这些古老的民居中,可以看到传统的中国家庭结构和家庭价值观念,可以感受到当时社会的阶层分化和家族礼法,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商业文化和手工业发展状况。
山西的建筑风格
山西的建筑风格说起山西的建筑,嘿,那可真是个有故事的地儿。
一踏入这片土地,就像翻开了一本泛黄的老相册,每一砖一瓦都透着历史的沉香,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细细品味。
山西的建筑,讲究的是个“实诚”二字。
你看那乔家大院,规规矩矩的四合院,青砖灰瓦,大气磅礴。
走进去,仿佛能听到当年商贾云集的热闹声,感受到那份“富甲一方”的豪气。
这院子啊,就像是山西人性格的缩影,外表朴实无华,内里却藏着无尽的智慧和故事。
再来说说那平遥古城吧,简直就是个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
城墙高耸,城门巍峨,走在青石板路上,每一步都踏出了历史的回响。
那城墙上的每一块砖,都像是时间老人刻下的印记,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兴衰更替。
走进古城,就像穿越回了古代,那些古老的店铺、茶馆、票号,还有那熙熙攘攘的人群,都让人恍若隔世。
山西的建筑,还特别注重“风水”。
这可不是迷信啊,而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
比如说那王家大院,依山而建,傍水而居,整个布局就像一幅精美的山水画。
院子里的每一处设计,都暗含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宁静与和谐。
说到山西的建筑风格,还不得不提那独特的“窑洞”。
这可是咱们山西人的骄傲啊!在山沟沟里,挖个洞就能住人,既节省材料又冬暖夏凉。
走进窑洞,一股淳朴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那土黄色的墙壁,粗糙中带着几分温馨;那低矮的屋顶,仿佛能触摸到岁月的痕迹。
在窑洞里住上一晚,听着外面的风声虫鸣,感觉自己也融入了这片土地,成为了这里的一部分。
当然啦,山西的建筑可不止这些。
还有那些精美的庙宇、古朴的戏台、壮观的牌坊……每一样都是那么独特、那么迷人。
走在山西的大地上,就像是在读一本活生生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充满了故事和传奇。
总的来说啊,山西的建筑就像是一首首古老的民谣,唱出了这片土地的沧桑与辉煌;又像是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展现了这里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山西,一定要亲自走一走、看一看,去感受那份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山西建筑冷知识
山西建筑冷知识(原创实用版)目录1.山西建筑的历史背景2.山西建筑的特色之一:窑洞3.山西建筑的特色之二:晋派建筑4.山西建筑的特色之三:寺庙建筑5.山西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正文【山西建筑的历史背景】山西,作为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中,山西的建筑文化更是中华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西建筑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山西地区就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建筑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山西建筑不断发展演变,融合了多种文化因素,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山西建筑的特色之一:窑洞】窑洞是山西地区传统的民居建筑形式,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窑洞建筑充分利用了当地的黄土资源,以其冬暖夏凉、节能环保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在山西,窑洞建筑有着丰富的类型,如平窑、立窑、土窑等,这些窑洞建筑见证了山西人民世代繁衍生息的历史。
【山西建筑的特色之二:晋派建筑】晋派建筑是山西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风格,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鼎盛于明清两代。
晋派建筑以其严谨的布局、独特的结构和精美的装饰著称。
其中,山西的大院建筑是晋派建筑的典型代表,如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等,这些大院建筑展示了山西地区古代民居建筑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
【山西建筑的特色之三:寺庙建筑】山西地区有着丰富的寺庙建筑,如五台山的寺庙群、平遥古城的文庙等。
这些寺庙建筑不仅具有宗教意义,还承载了山西地区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山西寺庙建筑的特点是布局严谨、规模宏大、装饰华丽,反映了古代山西地区人们对宗教信仰的虔诚和敬畏。
【山西建筑的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山西建筑文化,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如制定保护政策、开展文物普查、加强文物保护和修复等。
此外,山西建筑文化也逐渐受到国内外的关注,许多学者和建筑师开始研究山西建筑的历史、技艺和价值。
在未来,山西建筑文化有望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总之,山西建筑作为中华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山西民居特色及演化历史分析
山西民居特色及演化历史分析山西位于中国的北部,素有“三晋之乡”的美誉。
山西的民居特色丰富多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既受到历代政权的影响,又受到地域文化和气候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本文将从山西民居的特色和演化历史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山西民居的特色1.城堡式建筑:山西地处黄河以北,历来是军事要地,因此许多山西民居都具有城堡式建筑的特点。
这类建筑多为高墙围合,有城门和城楼,内部有坚固的护城河和堡垒,保护居民免受外来侵害。
同时,城堡式建筑还有利于居民互相交流和防御。
2.四合院建筑:四合院是山西民居的代表性建筑之一,也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
四合院由四个独立带院墙的住宅围成一个中心庭院,形成四方相对的布局,寓意着天地四象的完美结合。
四合院以敞亮、通风和采光好为特色,屋内多为木制结构,装饰精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室内装饰:山西民居的室内装饰非常注重细节和艺术性,常常使用木雕、砖雕、石雕等工艺品来进行装饰。
尤其是木雕,在山西民居中起着重要的装饰和实用作用。
木雕种类繁多,有门窗雕花、梁柱雕刻、壁画等,造型精美,富有地方特色,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美感。
二、山西民居的演化历史1.宋代:宋代是山西民居建筑演化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山西的经济蓬勃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农田开垦扩大,需要大量的居住空间。
于是,四合院成为当时最主要的民居类型,受到人们的欢迎。
同时,由于战乱频繁,城堡式建筑也开始出现,以提高居民的安全性。
2.明代:明代是山西民居建筑发展的高峰期。
在这个时期,山西民居的规模更加恢宏,建筑风格更加繁复。
四合院的布局更加规整,室内装饰更加精美。
同时,建筑采用了更多的砖木结构,增加了建筑的稳固性和耐久性。
3.清代:清代是山西民居演化的最后一个阶段。
在这个时期,由于政治和经济的变化,山西民居的建筑风格开始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四合院,还出现了许多新的建筑形式,如戏楼、庙宇和街道建筑等。
这些建筑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经济发展。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山西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存了大量的明清时代民居,不仅为研究中国传统民居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而且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建筑魅力。
一、山西明清时期民居的建筑风格山西明清时代民居传承了中国传统的硬山顶、硬榻梁、厚墙体等建筑特点,同时也在样式、结构、装饰等方面体现了时代特色和地方风貌。
1. 样式方面山西明清时代民居主要分为四种样式:园林式、庄园式、四合院式和客家式。
园林式又称“中州流水式”,双进左右对称,中心围有花园、水池等景观。
其风格轻盈、优美,体现了汉文化的园林精髓。
代表建筑有山西出名的平遥古城。
庄园式又称“江南水乡式”,建筑多分散布于开阔地带,显得开朗自由,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其代表建筑有临汾市的羊圈岭古建筑群。
四合院式即“四合大院”,又称“四合院房”,形状呈正方形或矩形,大门迎面而开,中间有天井,屋顶呈硬山顶或硬梁檐结构。
其代表建筑有闻名遐迩的古县城大同市。
客家式,是流传于南方地区的建筑样式,主要特点是院子内部有别于皇家建筑朝向南面,则客家民居都是以家族祭祀为主,主入口则朝向东面。
其代表性建筑有运城市河津市。
2. 结构方面山西明清时代民居大多数都是平房、硬山顶或硬梁檐的建筑形式,建筑厚重牢固,经久不倒。
其楼层多数很矮,一至二层,但平面结构条理分明,各房间布局合理,又保持了各自私密性。
3. 装饰方面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装饰偏重于简约气派,大多数只在门窗、墙面、山墙等几处做精致装饰,突出精神焕发。
凸显着时代感,特别是一些山墙上浮雕的龙、凤、花鸟、人物等图案都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1. 坚固牢靠山西明清时代民居建筑的特点就是建筑坚固牢靠,这是因为山西在明清时期属于边疆地区,经常遭受战火摧残,因此民居的建筑必须承受外在环境的考验,使民居建筑保持毁不灭的状态。
2. 显贵富山西明清时代民居建筑如同一座艺术宝库,它注重建筑的技术和装饰,外观富丽堂皇,充满了各种艺术形式。
山西民间宗祠建筑艺术研究
山西民间宗祠建筑艺术研究山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民间历史和文化遗产。
民间宗祠建筑是山西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历史、建筑特点、装饰技法以及意义等方面对山西民间宗祠建筑艺术进行研究。
一、历史山西民间宗祠建筑起源于宋代,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
宗祠是群众追求信仰的场所,也是向祖先致敬的场所,因此在山西,民间宗祠建筑被广泛建造。
尤以富含财富的商人家族更是重视宗祠的建筑规模和装饰。
二、建筑特点1. 布局规划山西民间宗祠建筑通常按照天地人的宇宙观进行布局。
从外到内,依次为山、门、心院和正殿。
天为圆形,地为方形,人为圆拱形。
这种布局与古代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宫殿布局相似,展示了山西人民对宗祠建筑的崇拜和尊重。
2. 建筑形制山西民间宗祠建筑形制主要有典型的三间和五间式,也有少数单间和多间式。
在结构上,常见的是以木结构为主体,石为基础的建造方式,这种结构稳定且能够抵抗自然灾害。
3. 屋顶风格山西民间宗祠建筑的屋顶风格以角檐和拱券居多,这是山西独特的宗祠建筑特色。
角檐是指屋脊两端呈折角的屋檐,拱券则是指在建筑顶部设置的拱形结构。
这种风格不仅美观,还具有很高的装饰性,体现了山西民间宗祠建筑的独特风格。
三、装饰技法山西民间宗祠建筑的装饰技法十分丰富多样,主要有彩绘、雕刻、砖雕以及木构件的装饰等。
1. 彩绘彩绘是山西民间宗祠建筑的主要装饰技法之一。
它主要体现在屋顶、门窗等部分。
山西的彩绘使用大量的红色、黄色和绿色等明亮的色彩,具有浓烈的装饰效果。
2. 雕刻雕刻是山西民间宗祠建筑独特的装饰技法。
它主要体现在柱子、门楣、梁架等部分。
山西的雕刻包括了大量的花鸟、人物、神兽等,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3. 砖雕砖雕是山西民间宗祠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体现在门窗和墙面上。
山西的砖雕非常精湛,造型独特,充分展示了民间艺术的魅力。
四、意义山西民间宗祠建筑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山西传统民宅门环铺首研究》范文
《山西传统民宅门环铺首研究》篇一一、引言山西,这片蕴藏丰富历史文化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之一。
在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
其中,山西传统民宅的门环铺首作为一种装饰元素,既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又彰显了山西地区独特的风俗文化。
本文将针对山西传统民宅的门环铺首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二、山西传统民宅门环铺首的历史背景山西传统民宅的门环铺首,是一种装设在门页上,供人们拉门、推门的五金件。
这种设计理念和制作工艺源远流长,早在古代便已出现。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门环铺首逐渐成为山西传统民宅的重要装饰元素,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审美观念和工艺水平。
三、门环铺首的种类与特点山西传统民宅的门环铺首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从材质上看,有铜制、铁制、石制等多种;从形状上看,有圆形、方形、动物形象等多种样式。
这些门环铺首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它们往往被雕刻成吉祥图案,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此外,门环铺首的工艺制作也十分讲究,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四、门环铺首的文化内涵山西传统民宅的门环铺首不仅是一种装饰元素,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它们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习俗、审美观念和价值追求。
例如,某些门环铺首上雕刻的图案可能代表着吉祥如意、长寿健康等寓意,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门环铺首的分布和样式还与地域文化、家族传统等因素密切相关,是研究地方文化和家族历史的重要依据。
五、门环铺首的艺术价值山西传统民宅的门环铺首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它们以独特的造型、精美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和历史研究者。
许多门环铺首的雕刻工艺精湛,线条流畅,形象生动,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此外,门环铺首还是民间艺术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通过研究门环铺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山西地区的艺术风格和工艺水平。
山西民俗建筑拱券砌筑施工工法
山西民俗建筑拱券砌筑施工工法山西民俗建筑拱券砌筑施工工法一、前言山西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拥有丰富的民俗建筑文化。
其中,拱券砌筑是山西传统民俗建筑中一种独特的施工工法。
该工法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适应范围,既能提供美观的建筑外观,又能够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本文将对山西民俗建筑拱券砌筑施工工法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解析。
二、工法特点山西民俗建筑拱券砌筑施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民族特色突出:拱券砌筑是山西民俗建筑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是山西文化与建筑艺术的结合体。
2. 结构稳定可靠:拱券砌筑以拱形结构为基础,能够有效地分散负荷和应对自然灾害,具有很好的结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3. 美观大方:拱券砌筑工法在形式上注重简洁明快,造型优雅大方,能够提供美观的建筑外观,给人以愉悦感和视觉享受。
4. 施工简便高效:拱券砌筑工法采用砖石材料,结构清晰明了,施工简便高效,能够快速完成建筑施工,提高工作效率。
三、适应范围山西民俗建筑拱券砌筑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建筑工程,包括民居、庙宇、宫殿等。
无论是古代建筑还是现代建筑,无论是公共建筑还是私人住宅,都可以采用该工法进行施工。
同时,该工法还适用于各种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四、工艺原理拱券砌筑工法的理论依据是基于力学原理和建筑结构学的知识。
通过对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分析和解释,可以明确该工法的工艺原理。
拱券砌筑工法主要依赖于拱形结构的作用,通过将砖石材料按照一定的形式和角度进行砌筑,使得砖石之间产生压力分布和力的平衡,从而增强建筑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五、施工工艺拱券砌筑工法的施工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阶段:1. 基础处理:对施工地基进行清理和处理,确保基础的平整和稳固。
2. 拱形结构搭建:根据设计要求,搭建好拱形结构的模板和支撑体系,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3. 材料准备:准备好所需的砖石材料,并按照要求进行处理,确保材料质量符合施工要求。
山西建筑特色简介
山西建筑特色简介山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拥有丰富的建筑特色。
这些建筑特色体现了山西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建筑风格。
山西的建筑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古代城墙和城门:山西拥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代城墙和城门,如太原城墙、大同城墙等。
这些城墙和城门是古代城市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和防御建筑的精髓。
城墙高大厚实,城门雄伟壮观,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2. 木结构建筑:山西的木结构建筑以庙宇、官邸、民居等为主,代表建筑有悬空寺、五台山寺等。
这些建筑采用了独特的木结构,结构严谨、雕刻精美,展现出中国古代建筑工艺的高度。
3. 城市街巷和庭院建筑:山西的城市街巷和庭院建筑多采用砖木结构,风格古朴典雅。
那些砖瓦斑驳、青石板铺就的小巷和院落,散发出浓郁的历史气息。
尤其是山西的传统四合院建筑,具有独特的院落布局,突出了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内敛和隐蔽的特点。
4. 古塔和古桥:山西拥有许多古老的塔和古桥,如悬空寺的佛光塔、晋城的平遥古桥等。
这些古塔和古桥建筑造型独特,工艺精湛,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5. 四合院建筑:山西的传统民居以四合院为主,这种建筑形式具有独特的布局和结构特点。
四合院由四个建筑围合而成,中间是一个天井,形成了独特的空间格局。
四合院建筑注重内敛和隐蔽,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私密性和家庭观念的特点。
山西的建筑特色丰富多样,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精髓和独特文化。
这些建筑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是山西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我们珍爱和保护的宝贵财富。
希望山西的建筑特色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让后代子孙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山西的独特魅力。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中国山西省位于华北地区,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省。
山西省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尤其是明清时代的民居建筑,其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建筑特色而备受世人称赞。
明清时代的山西民居建筑充满了历史文化的积淀和特色,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也是世界建筑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对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进行赏析,以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明清时代的山西民居建筑主要包括了山西府第、民居、宗祠、庙宇等建筑类型。
这些建筑既反映了明清时代山西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兴盛,也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生活习俗。
这些建筑的设计和风格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时代特征,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材料,也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
在山西明清时代的民居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山西平遥古城的民居了。
山西平遥古城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城,其建筑风格、布局和文化特色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瑰丽和智慧。
平遥古城的民居建筑大多采用了青砖黑瓦的传统古建筑材料,建筑风格注重庄重、古朴、粗犷,讲究线条的简练和形式的对称,给人一种宁静、端庄的美感。
平遥古城的民居建筑整体布局严谨有序,结构安排合理。
庭院式的建筑格局是平遥民居的典型特征,它将主体建筑、耳房、墙面、庭院融为一体,形成了四合院的独特建筑形式。
四合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典型形式,其建筑格局规整、采光通风良好,适宜居住和生活。
在四合院中,前后左右呈四面封闭的构造保证了家庭成员的私密生活空间,同时也有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团聚。
四合院的庭院部分则是家庭活动的主要场所,夏天凉爽、冬天温暖,四季如春,适宜居住。
在山西明清时代的民居建筑中,宗祠也是一种重要的建筑形式。
宗祠是中国古代宗族信仰的场所,也是宗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其建筑风格和风格更显雄伟壮观、神圣肃穆。
山西的宗祠建筑多数是木质结构,建筑形式多样,有的是仿古宫殿式的建筑,有的是仿园林式的建筑,还有的是仿佛寺式的建筑,但宗祠建筑无论风格如何变化,都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
山西民居中的墀头装饰艺术
3、建筑构件:山西民居的建筑构件如门楼、檐口、柱础等都具有较强的装 饰性。这些构件的造型和图案各不相同,寓意着不同的吉祥意义。
参考内容二
基本内容
墀头是传统中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装饰和保护墙体的功能。在 乔家大院这座具有浓厚中国传统特色的建筑群中,墀头装饰纹样无疑是其建筑艺 术的一大亮点。本次演示将对乔家大院墀头装饰纹样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
在装饰图案上,墀头的雕刻主题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吉祥图案,如龙、凤、 狮子、麒麟等瑞兽祥禽,也有民间传说中的故事场景,如“桃园三结义”、“八 仙过海”等。这些图案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和期许。
此外,墀头的装饰还蕴含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以砖雕为例,雕刻师会根据当 地的民俗风情和百姓生活习惯,巧妙地将山西的地貌、人文景观、历史传说等元 素融入雕刻之中。这些砖雕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还成为传承山西地方 文化的重要载体。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山西,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的省份,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建筑装饰艺术是 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演示将浅议山西民居的建筑装饰艺术,从历史背 景、建筑特点及装饰元素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背景
山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唐代以来,山西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之一。因此,山西民居的建筑装饰艺术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在漫 长的历史进程中,山西民居不断吸收各种外来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 装饰风格。
二、建筑特点
1、空间布局:山西民居以四合院为主,布局严整,注重轴线设计,房屋的 排列按照中轴线对称展开,整体呈现出一种稳重、庄严的氛围。
2、材料运用:传统山西民居主要采用木结构和灰砖石板等传统建筑材料, 这些材料质地坚硬、耐久性强,体现了山西人民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尊重。
山西大同的传统文化
山西大同的传统文化山西大同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三绝”之称(指晋中的壶口瀑布、太原的山西博物院和大同的云冈石窟三大奇观)。
大同地域辽阔,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底蕴丰富,其中包括许多有名的古建筑、文化遗迹和传统文化。
以下是对山西大同传统文化的介绍。
一、云冈石窟云冈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以其雕刻艺术和造型艺术著称于世。
始建于北魏朝代,历经宋、元、明、清等多个时期的修建,一直持续到元代。
云冈石窟内雕刻着大量的佛像、壁画和浮雕等作品,保存完好,深受游客和学者的喜爱和赞誉。
二、古建筑大同是古代城池文化的代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大同市内的古建筑分布广泛,包括大同城墙、云冈楼、雁门关、晋祠等等,都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这些古建筑既是城市的历史象征,同时也是人们对过去历史的回忆和纪念。
三、传统手工艺大同地区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如瓷器制造、木雕、织锦等。
其中以大同瓷器闻名于世,大同瓷器多以蓝白色调为主,制作技艺精湛,图案独具特色,深受人们喜爱。
其他传统手工艺也在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为大同保留下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四、民俗文化大同地区的民俗文化历史悠久,有着浓郁的特色和异域风情。
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都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活动内容。
同时,大同还有许多民间传说和民间习俗,如“多少闲草一畦菜,山乡独有夹芦节”、“逗狮子”等等,这些传说和习俗代表着当地居民的情感和信仰。
总之,山西大同的传统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这些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为大同城市和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精品】山西的民俗文化
【精品】山西的民俗文化山西,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位于中国的北部,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这里拥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这些文化在历史的洗礼下得以传承和发扬。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山西的民俗文化世界,感受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所散发的独特魅力。
一、晋商文化晋商文化是山西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诚信、敬业、勤奋的精神为内涵,代表了山西人的商业智慧和道德风范。
晋商以票号起家,开创了中国银行业的先河。
他们的商业网络遍布全国,甚至远及海外,成为了当时中国的商业巨头。
晋商文化所倡导的“诚信为本”、“义中取利”的商业理念,对中国的商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民间艺术1.皮影戏:皮影戏是山西的一种传统表演艺术形式,被称为“戏剧艺术的活化石”。
它以驴皮或牛皮为原料,制成各种人物形象,通过灯光照射,投影在屏幕上,配以唱腔和乐器演奏,形成一种独特的戏曲表演形式。
2.刺绣:山西的刺绣工艺历史悠久,品种繁多。
其中以忻州、定襄的刺绣最为有名。
这些地方的刺绣作品构图精美、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面塑:面塑是山西的一种传统手工艺,以面粉为主料,辅以色彩、工具等,经过捏制、雕刻、蒸煮等工序,制成各种人物、动物、花卉等形象。
面塑作品造型别致、色彩鲜艳,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三、地方戏曲山西的地方戏曲丰富多彩,有晋剧、豫剧、北路梆子、中路梆子、南路梆子等。
这些戏曲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表演形式生动活泼,音乐伴奏富有地方风味。
它们反映了山西人民的生活情感和道德风范,是山西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饮食文化山西的饮食文化以其独特的口味和风格而著称。
山西菜以酸、咸、辣为主要特点,其中以酸汤水饺、刀削面、油泼面等最为著名。
此外,山西的煤炭资源丰富,使得山西的煤炭烤肉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山西的饮食文化反映了山西人的生活习俗和地域特色。
五、民居建筑山西的民居建筑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代表了北方传统建筑的风格。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中国山西省是明清时代民居建筑的重要代表地之一,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建筑工艺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赏析。
明清时代的山西民居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底蕴,更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和传统。
本文将对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进行赏析,探索其建筑特色和历史意义。
一、建筑特色1.木结构明清时代的山西民居主要采用木质结构,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特色之一。
木结构民居在保持房屋结构稳固的也能适应地区特有的气候和地震等自然灾害。
在山西的民居中,木材的选择和搭建方式都有独特之处,使得民居更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
2.砖瓦建筑另一特色就是山西明清时代民居采用了大量的砖瓦来进行建筑。
砖瓦作为建筑材料,不仅具备坚固耐用的优势,更能为建筑增添美观和艺术性。
民居的屋顶多为琉璃瓦,搭配着各种不同形状的砖雕,装饰出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
3.院落式布局山西民居的布局多采用了院落式的设计,形成了“四合五天井”的典型特征。
院落一般以木质或砖石建筑围合而成,形成私密的生活空间。
而院内的天井则起到采光、通风和美化空间的作用,形成了独特的居住格局。
4.雕刻工艺明清时代的山西民居以其精美的雕刻工艺而闻名。
房屋的门窗、梁柱、栏杆等处都有精美的木雕和砖雕,这些雕刻不仅为民居增添了华丽的装饰,更展现了当时匠人们的高超技艺和对生活美学的追求。
二、历史意义1.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建筑特色和工艺水平,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精髓。
木结构、砖瓦建筑、院落式布局和精美雕刻等元素,都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性特征,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
2.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明清时代的山西民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生活习俗。
从民居的建筑布局和装饰风格中,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人们的审美情趣,对于研究明清时代的社会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传承了中国古代建筑技艺山西明清时代民居承载着丰富的建筑技艺和艺术传统。
在这些古老的民居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匠人们的智慧和勤劳,以及他们对建筑艺术的执着追求。
山西民间宗祠建筑艺术研究
山西民间宗祠建筑艺术研究一、引言山西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宗祠建筑资源。
宗祠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瑰宝。
山西民间宗祠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旨在通过对山西民间宗祠建筑艺术的研究,探讨其特点、演变和价值。
山西民间宗祠建筑以传统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为基础,融合了当地的民间建筑风格和文化元素,呈现出独特而富有个性的艺术风貌。
1. 结构布局:宗祠建筑一般由门楼、正殿、偏殿、后殿等组成。
门楼是宗祠建筑的入口,通常以高大的建筑形式和雄浑的构筑方式展现权威和尊贵。
正殿是宗祠建筑的核心,是祭祀神灵的场所,通常建在中央位置,布局严谨,形式庄重。
偏殿用于供奉祖先牌位和储存祭品,也是举行家族各种活动的场所。
后殿是宗祠建筑的尾部,通常是较小的建筑,用于收纳丧葬用品和进行祭祀活动。
2. 建筑风格:山西民间宗祠建筑主要采用园林式建筑风格,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宗祠建筑常常以四合院的形式建造,四合院布局合理,空间开阔,给人一种亲切而庄重的感觉。
宗祠建筑还注重色彩的运用,通常以红色、金色和黑色为主调,以突出富丽堂皇的效果。
3. 雕刻工艺:山西民间宗祠建筑以其精湛的雕刻工艺而闻名。
宗祠建筑常常使用木材作为主要材料,雕刻工艺包括雕花、刻字、描金等技法。
雕花常以花卉、动物和人物为主题,形态优美,线条流畅。
刻字常以神仙、字画等为题材,以抒发情感和表达寓意。
描金则是在木材上涂抹金属粉末,使建筑表面呈现金黄色,增加了建筑的华丽效果。
山西民间宗祠建筑的演变源远流长,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变革和发展。
从古代的祭祀场所到现代的文化遗产,山西民间宗祠建筑的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
1. 原始宗祠:原始宗祠是山西民间宗祠建筑的起源,主要供奉祖先的灵位和牌位。
原始宗祠以简单的土堆为识别标志,没有太多的艺术元素和装饰。
2. 宗祠进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山西民间宗祠建筑逐渐演化为精雕细琢的建筑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屋建好后,新麦上场,很多地方要磨一斗麦子、蒸大贡、炸油花、烧香烬纸、贴黄联,诚谢神灵,保护新宅平安落成,安请土神回新宅居住,俗称“谢土”。
一、山西的主要民居形式
(一)窑 洞
窑洞是古代穴居遗风的演变。窑洞最大的特点是冬暖夏凉。在晋西北与晋北地区,包括离石吕梁、晋中地区都比较普遍。一种是在黄土高原的土落千丈岸边挖进去的窑洞。这种窑洞在山区比较多。挖进去的窑洞一般是一明两暗,又可分为几种:有的是挖进去后只在墙壁上抹灰就住的;有的是在挖进去的窑洞内砌上一层砖,然后再抹灰;还有是把窑洞的前脸用砖砌过,里面保持原来土窑洞的。再一种是在平地上盖的窑洞房,用砖石砌成。这种窑洞在山区、平川都有,又可以分为几种:一是全砖碹成的窑洞;二是全部用石头碹成的窑洞;三是全部用土坯碹成的窑洞;第四便是砖石混合,或砖坯混合碹成的窑洞。这些窑洞,里面大都要盘炕,上木框架门窗,白麻纸上贴上鲜红的窗花,门口爬一两串南瓜葫芦,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农家风情。
鸡毛掸子是室内清扫浮尘的最好工具,平时挂墙上,是一件土色土香的别致的壁挂艺术品。打扫身上的尘土苍蝇乱飞乱落,用麦秸草编织成十分好看的绳篮,吊挂在房上,是一件极好看的装饰品。夜里点燃用艾蒿编成的火绳,以便驱除蚊虫,防止叮咬。
(四)上梁
木构平房是在墙基打起就要起架上梁的,俗称为“立架”。人们多在打基之前就请来木工整饰木材,开铆开槔,按房间布局尺寸做准备。主柱支架固立好后大多要举行上梁仪式。仪式在中午举行,届时请人在中梁画八卦、系红布、捆匝红筷、酒盅等,贴吉祥对联如“竖柱喜逢黄道日、上梁正遇紫微星”,迎门的墙上贴“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木工大师傅小心地放稳大梁后,便烧纸焚香放炮庆贺。亲戚邻居们还要蒸了白面花馍、带烧酒、黄表来扶梁庆贺。中午主家设酒席招待匠人、亲族和扶梁者。
在室内装饰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忻州地区和晋东南地区面的炕围画,有的地方叫画“腰墙子”,“炕围子”。炕围画是沿火炕周围墙上的一种装饰且实用的艺术形式。高约二至三尺,由各种图案花边、画心、灶头画几部分组成。画工们大都有花边样本,根据主人的要求来定。一般画花边是小徒弟的事,师傅画画心、灶头。花边极为丰富,主要采用叠色、退色、斩色手法加各种图案造型。画心由白粉调胶打底,画戏剧人物、历史典故以及山水花鸟。通常每幅炕围有六到八个画心,分长方形、圆形、菱形、六边形等。底色以绿色居多,也有红色的。画完用胶矾水封色后,用大漆或清漆油两遍。
(四)楼 房
在晋南、晋东南农村特别是长治一带,一般住房都采用二层楼的方式,多为双出水硬山式。即便经济上并不宽裕,甚至说是很穷,也要修建二层楼的住宅,这是这一带的民俗特点之一。楼上一般只作贮藏物品、粮食之用,较低矮,也不专设上下楼梯,只有移动式木梯供上下。每到秋后,沿二楼屋檐下挂满了金黄的玉米。一些有钱人家的二楼多能住人,前有出厦立柱、楼梯、拦板,门面油漆彩绘俱全。这种二层楼的民居建筑有的是砖结构的,也有的是砖、坯结构的,还有的是砖木结构的,最差的也是土坯加砖和木结构的。 一般采用一明两暗或一明四暗的格局。
(五)起墙
砌墙俗称为“起墙”,是一项技术性比较强的活,砖需经清水浸透,然后用白灰或沙灰浆粘合。起墙有包芯墙、砖面墙、全砖墙等几种类型。如垒土坯墙,也要在石基上先砌三至十一层砖后才垒土坯,为的是保护土坯,叫“过河砖”,土坯只用黄泥粘合。很多地方的院墙,采用土打墙办法。打好基础,夹好木板,装实湿黄土,用木杵、木夯打实,然后把夹板往上提一层,接着打。土打墙简便快捷、结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土建形式。
(三)取 暖
冬天取暖有铸铁火炉、铁皮火炉、泥火炉、地老虎炉子等几种,也有用木炭火盆,铜手炉的。以煤和煤糕、焦炭等做燃料。
过去在晋北农村到了冬天寒冷时,在凳子上或炕上放一个肚小嘴大、两个耳朵三条腿的“红泥小火炉”,夹一膛焦炭来暖家做饭。
地老虎也称“过炕炉子”,用砖垒在炕沿下,热气暖炕,冬天冻脚时往炕上一坐,脚伸在炉火上,立时便暖,并可炒菜做饭。晋西北一带的地老虎炉体通在地下,炉灰通屋外的地沟,暖和干净。如果炉子不过炕,冬天便在后炕的火口中烧些柴来暖炕。长治一带有用锡制汤壶灌开水暖被窝的习俗。
二、建房程序
(一)择地、择日
建房择地、择日过去十分讲究,大多在春季大地解冻后、雨水尚少、农事不忙时动工。还要请风水先生按四时八运生辰八字,来判定方位、地点和修筑日期。例如,如果风水先生测定动土方向正是太岁所在方位,便要风水先生算一个太岁出游日来“偷修”,或等来年再建;假如按命相算只能盖南房,就不要盖正房,否则容易招灾惹祸等,讲究很多。
被褥,俗称“铺盖”。是主要卧具用品。被子多以粗布,印花布面,自染兰布,白布作里,絮棉花缝好,用线引实。褥子小于被子。有的妇女用各色碎布头拼接成有规则的花褥面十分好看,褥里又多用自纺粗布做里子。枕头有方形的用于靠坐,长枕用于睡觉,用黑布、兰布做皮、两头多绣以图案。小孩用的则绣以各种动物造型如蛤蟆、老虎、狮子、鱼等,十分有趣。装芯多用荞麦皮,秕谷等。婴儿的枕头多装绿豆或小米,一为下火,二为枕头型。多数人家白天被褥叠垛在炕角旯旮,上面遮一单子,富裕人家有炕柜。晋东南一带过去炕前装有排栅,晚上拉开,可以防止衣被掉下。
三、居室陈设
(一)卧 具
山西北方农村大多以土炕为卧榻,且多为过火炕。土炕与锅台连为一体,由青砖筑起高约二尺的炕墙,炕洞垫起黄土,再用土坯或砖撑起,上面盖泥制炕板。有的地方用石片炕板。烧饭同时便热了炕。晋东南长治一带的土炕多筑引墙,不通火。炕中留一石榴形成桃形小洞,叫炕缝。家家必留,否则妇女不生孩子,这是生殖崇拜的遗留形式。一般民间铺苇编席子。稍好一点的铺大褥子炕垫或毛毡之类。
(二)破土
动工之日要面向测定的神祇方向摆香炉供品,在院里挂起一块红布燃黄表叩头,举行仪式,告知神灵,俗称“破土”。在定襄一带,传说土条蛇就是土神,在破土之日看见土神,如有蛮横之人斩打土条蛇,来日不是伤筋断骨,便要五官伤残。
(三)起基
打地基俗称“打夯”,“打硪”。在挖开的壕沟里一层层垫上石灰土,一层层夯实。农村的打硪是一项沉重而壮美的劳动。十来个青壮男子赤胸露背,在悠扬激越的喊硪号子声中齐心用力、稳扎稳打,观看的人很多,目的是欣赏喊硪的领唱人的才华。一天之中,唱硪的人见人唱人,见事唱事,编的词通俗生动,惹人喜爱,使打夯的人激情高昂,步调一致,干劲十足。
(九)入住
乔迁进入新房时,要贴对联。如果是春天迁入新居,贴对联时常写“燕贺新禧”、“莺歌阳春”;“莺迁乔木”,“燕舞春风”;“福莅及第”、“春满花堂”等。如果是夏天迁入新居,常写的对联有:“夏屋新迁莺出谷”、“花堂彩焕凤栖屋”。如果是秋日迁入新居,常用的对联是;““雁鸣秋色”、“凤栖高屋”、“门含紫气”、“室染秋香”等。如果是冬日迁入新居,常用的对联是“白雪凝瑞”、“朱轩纳祥”;“岁寒三友添新色”、“春风满堂聚德光”等。要放炮,在每一处房子里手执鞭炮,边走边放,直到院门口。还要请贺喜的人来吃饭。
(二)平 房
平房呈后高前低形状,老百姓称之为“一出水”。前面采用木柱式,满面开窗,采光较好。泥皮土房建筑结构简单、省钱,屋顶用碱地淤土和麦秸和泥而抹成。淤土抹房逢雨不漏,并可利用泥的下渗特点将干裂的缝子自然淤合。隔二、三年再抹一次。加沤制的石灰抹过的房子更加结实。秋季五谷登场,房顶便成为晒粮场。
打窑洞最隆重的一道程序是合龙口,也是最后一道程序,就是在窑顶中间留下一个缺口,把事先准备好的一块合龙石往里面一放,整座新窑就算砌好了。以前讲迷信,怕有“邪气”冲犯新居,要用小动物的心脏(有鸡、兔子等)放入合龙口事先凿就的小洞内,祭祀神明,以驱邪辟崇,保佑平安。
合龙口也等于庆祝新窑落成。要在合龙石旁悬挂有关信物,比如一个装有五谷(小麦、谷子、高粱、玉米、黍子)的红布袋,及五色布条、五色彩线,意在祈求福星高照、家庭和睦、六畜兴旺、五谷丰登、衣食丰足。合龙口,一般选在正午十二点,时刻一到,专门安排好的老石匠和窑洞主人登上窑顶,庄重地把预先备好的合龙石嵌进龙口,挂上筷子等物,放鞭炮,鼓乐吹打,人们叫着“合龙了”,主人家把米斗里的粮馍、硬币、针包、糖块,五谷杂粮撒向人群,让人们争着去拾,称之为“撒粮馍”。新窑门上,一般要贴对联,比如:“合龙大吉”、“四季平安”等等。
这种建筑充分利用了空间,为农村节约了可耕地;把粮食等物品储存放置在二层楼上,避免了地面的潮湿、腐烂,这也是一种科学的仓储管理办法。
(五)石板房
晋东南一带山区农村利用片石材料,在屋顶成鱼鳞状铺设片石代为瓦顶。虽简陋,却朴实耐用。
(六)庵 棚
庵棚是民间常见的临时性住宅。到夏天瓜田菜地边,便立起了三角形的、拱形的窝棚。或用黄泥封顶,或以秫秸避雨遮阳,有的就在树上架一个简陋的草窝,颇有先古巢居遗风。用作瓜农看瓜,牧羊人照羊等。
(八)装修
房屋装修是泥工、水工还有画工和纸匠的任务。
泥工先抹泥,把墙抹平,再抹灰,压光,称做“亮家”。然后垒锅、盘炕、铺地、砌锅台、垒窗台、垒烟囱,这些都是细心工程,泥工技术差点,比如行烟不畅,烧火不旺,日后主人还要找来重修。
木工装修门窗也特别讲究。窗棂子有各种好看的图案造型,甚至还要雕花。上门上框讲究严丝合缝。晋东南一带,上门窗用特制的尺子,按二十八星宿位置来确定其长度和方位。土木工程一完,纸匠便修天花板,又称打顶蓬,又叫做“打仰尘”。多以木条或高粱秆、麻秆、葵花杆做架子,麻纸裱糊,粉刷一新。
(三)瓦 房
上宇下栋式的两出水瓦房,以人字梁起架,前面多以砖砌柱,留窗格门洞,多为硬山式结构,一溜顺水压板瓦。也有的地方为防止雨水冲刷,采用悬山式结构。屋脊为干扣一层砖再交错扣瓦的皮条脊形式。比较讲究一点的瓦房为双出水悬山式桶板瓦屋顶、排椽插飞、五脊六兽,全木结构门窗,造型华美、采光好。屋内间架深广,多用隔断,分出卧、客、厨间。山西尤以代县、繁峙民宅最为讲究。忻州等地的民房特色是高脊一出水瓦房,坡度较大,造型独特。
(二)照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