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笔记 (2)
美学原理自考复习资料第二章
美学原理自考复习资料第二章第二章美论1、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的几个方面的求解路径:一、从事物的客不雅属性探求美1、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自然是依据数而成型的,所以数是整个自然中第一位的东西,坚持数学的原则是一切事物的原则这个根本性的立场,美也必然会受制于数的本性和力量,美来自于数的秩序,音乐就是对立面的和谐,“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
2、中世纪神学家托马斯。
阿奎那在《神学大全》书中提出本身的美学理论:1)美是认识能力的对象,2)美是看上去使人偷悦的东西称作是美的,3)美即在恰当的比例,4)美属于形式因的范畴。
他更倾向于认为,审美的愉悦取决于被不雅看的事物,他强调美与客不雅事物的感性形式之间的关系,侧重于指称美在本质上是由于具有客不雅的依据而成为认识的对象,美被认为是那些引起愉悦的事物的客不雅属性。
3、荷加斯《美的分析》书中:曲线比直线美,而在曲线中又以蛇形线最美。
4、费希纳的实验美学,以科学的实证方式,反对过去“从上而下”的形而上的美学,提倡重视实验的“从下而上”的美学。
从事物的客不雅属性来探求美的合理性、片面性?合理性:其最大的合理性在于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
美离不开事物的客不雅属性。
片面性:①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来谈美的本质。
虽然认为是客不雅的,但不认为是人的劳动创造的,而是认为是自然就有的;②客不雅事物的感性形式是构成美的重要因素,但不能包管符合形式美规律的事物就是美的,同样的形式也可以是构成不美或丑的因素;③认为美在事物的形式特性的说法也不适合一切美的事物,尤其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诸多事物的美。
总之,事物的客不雅属性是美的重要因素,但是,如果看不到美与人及其社会生活的联系,只是从事物的客不雅属性中探求美,或者直接把美看成是事物的感性形式,是行不通的。
原始民族很少认为花是美的,极少以植物作为描写对象,原因是还没有成为人类活动的一个部分,所以不是美感的对象。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美学原理》读书笔记(精品5篇)你是不是也在找《美学原理》读书笔记的资料,那就对了,作者精心整理这篇《美学原理》读书笔记文章,应该可以解答你的疑惑,更多《美学原理》读书笔记相关的资料,可以右上角搜索。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篇1在漫漫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是在寻找、在探索,试图解开生活中那些美学的奥秘。
在这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一盏明灯,引导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
这本书《美学原理》正是这样一盏明灯,它为我们揭示了美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让我们对美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本书的作者是张法教授,他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书中,张法教授从多个角度对美学进行了阐述,包括美学的基本概念、审美心理、艺术创作等。
他以清晰、简洁的文字,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这些概念,使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美学的魅力。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美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意识到,美学并非遥不可及的学科,它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
比如,在我们的言谈举止中,语言的美学、节奏的美学、情感的美学都需要我们去探索、去感知。
这使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艺术家,需要用心去感受、去创造美。
同时,书中的一些实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作者提到了唐代诗歌的鼎盛,那是中国美学的高峰。
这些诗歌充满了诗情画意,既有豪放派的磅礴大气,又有婉约派的柔美细腻。
这些例子使我认识到,美学并不只存在于遥远的古代,它就在我们身边,存在于我们的时代。
然而,《美学原理》这本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书中的一些理论阐述可能对于初学者来说过于复杂。
对此,作者可以在写作过程中尽量简化语言,以便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此外,书中还可以增加一些实际操作建议,帮助读者更好地将美学原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总的来说,《美学原理》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
它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美学的基础知识,让我们对美学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美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加明白了美学的实践价值。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一直以来,我都对美学有着一种朦胧的好奇和向往。
总觉得美是一种神秘而迷人的存在,却又难以捉摸。
最近读了一本关于美学原理的书,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门。
这本书开篇就提到,美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它存在于大自然的每一个角落,存在于我们日常的点点滴滴之中。
比如,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脸上,那温暖的感觉,那柔和的光线,就是一种美。
这种美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来形容,只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
书中还讲到,艺术是美的集中体现。
就拿绘画来说吧,一幅好的画作不仅仅是线条和色彩的组合,更是画家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我想起有一次去美术馆参观,看到一幅莫奈的《日出·印象》。
站在那幅画前,我仿佛被带入了那个朦胧的清晨。
水面上波光粼粼,天空中的色彩如梦如幻。
我凑近去看,能看到画家笔触的痕迹,那些看似随意的涂抹,却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光影的变化。
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那种美让我陶醉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再说建筑之美。
我们生活的城市中,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建筑。
有些建筑只是为了满足功能需求,而有些则成为了城市的地标,成为了美的象征。
比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它那独特的造型,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壮观。
我曾经在一个傍晚时分,远远地看到了埃菲尔铁塔。
夕阳的余晖洒在它身上,铁塔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
周围的人群都在驻足观赏,拍照留念。
那一刻,我明白了,建筑不仅仅是一堆砖头和钢材的堆砌,它可以成为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美的传递。
在书中,作者还强调了审美体验的个体差异。
每个人对于美的理解和感受都是不同的。
就像有人喜欢古典音乐的优雅,而有人则钟情于摇滚乐的激情。
记得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去听音乐会,我陶醉在古典音乐的优美旋律中,而朋友却觉得有些枯燥。
后来又去听了一场摇滚演唱会,朋友兴奋得手舞足蹈,而我却觉得过于喧闹。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美是多元的,没有绝对的标准。
书中关于自然美的描述也让我感触颇深。
美学原理笔记
《美学原理》复习笔记一、什么是美学(一) 美学四种意见:1) 保姆嘉通:“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2) 黑格尔:美学对象是研究美的艺术3)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研究对象不应是美,而是艺术。
4) “移情说”“心理距离说”:美学是研究审美心理学。
(二) 我国目前美学对象研究中所涉及的一些主要内容1) 美的问题2) 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问题3) 艺术问题二、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一) 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1) 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即“美的本身”2) 康德:审美是一种趣味判断或鉴赏判断,“主观的”。
3)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4) 克罗齐:“美属于人的活动,属于心灵的力(二) 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1) 亚里士多德:美主要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
2) 达·芬奇:“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
3) 荷迦兹:美的原则:“适宜、变化、一致、单纯、错杂和量——所有这一切彼此矫正、彼此偶然也约束、共同合作而产生了美。
”(三) 从社会生活来探索美的根源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三、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一) 结合善(功利)来研究美1) 伍举:美是有功利的,与善密不可分。
2) 墨子:美的标准“万民之利”3) 孔子:美甚至是善的同义语。
4) 孟子:“充实之为美”5) 荀子:美客观存在,和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相关。
(二) 结合艺术来研究美1) 从主客观关系研究:意境2) 从内容与形式研究:艺术是二者统一“声情并茂”“形神兼备”3) 从风格研究:内容形式统一(三) 结合现实研究美1) 刘勰:自然之道2) 柳宗元:美在自然3) 刘禹锡:美在于有形的客观物质4) 郭熙、王夫之:美是客观的四、美的本质的初步探索(一) 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生活的本质的关系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生活的本质是一致的同一的。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二) 在自由创造中如何产生美美表现着人的自由创造活动的内容(人的目的、力量、智慧、才能)(三) 美和生活美作为对象的形式特征表现着人的自由创造活动内容的感性形象。
《美学原理》关键知识点 笔记整理
《美学原理》关键知识点笔记整理第一章美学产生过程:审美意识——审美者对自身审美活动的非理性自觉的自觉意识【包括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美学思想(审美思想)——审美者有了对美、审美活动的理性自觉思考,但没有上升到对审美活动的整体进行全面研究,多以哲学、文艺评论或者创作经验总结的形式出现美学学科——有意识地对审美活动进行整体性独立思考的学科=============================================================================== 美学之父:鲍姆加登 1750 《美学》标志着学科的建立1.1735《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可理解的事物:通过高级认识能力作为逻辑学的对象去把握的可感知的事物:通过低级认识能力作为知觉的科学或“美学的”对象来感知的2.1742 法兰克福大学开设美学课3.1750 《美学》=============================================================================== 原因:莱布尼茨:认识区分为模糊的认识和明晰的认识,明晰的认识分为明确的明晰认识和混乱的明晰认识,作为理性主义者他不看重混乱的明晰认识顾城:《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寻找光明沃尔夫:知识分为理论的知识和实践的知识,理论的知识包括:本体论、宇宙论、心理学、科学他在心理学中不重视感觉能力===================================================================== 影响:拉丁语著作影响不大认为美学是对感性认识能力的研究影响到后来的美学家把审美经验当作美学研究的重点内容;美学低于逻辑学=============================================================================== 学科的发展:康德:1790 《判断力批判》提高了美学学科的地位美学逻辑学伦理学平等扩大了美学的影响黑格尔:《美学》影响到美学研究的重心研究感觉和情感的学科=============================================================================== 在我国的发展:1 出现19世纪60年代传教士的英汉辞典中出现aesthetics词条译为审美之理审美学1875花子安《教化之议》出现“美学”一词2 美学研究的开始20世纪初王国维蔡元培把美学介绍给国人推动了它的发展[1902 王国维翻译《哲学概论》——桑木严翼][1903 蔡元培翻译《哲学要领》——科培尔][1906 王国维要求国内文科大学开设美学课程]===========================================================================美学研究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审美意识审美范畴美感经验美学思想我国最早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鲍姆加登观点: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感性认识的完善:人类认识过程中的感性认识阶段产生的美感构成感性认识(美感)的条件:1寓杂多于整一整体与部分协调一致2意象的明晰生动形象生动而有个性尽管他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但并不排斥艺术并以艺术的研究为主要内容他说:“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研究对象:【美感艺术美的规律】黑格尔的观点:研究对象:【美的艺术排除自然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研究对象:【大于美包括整个艺术理论】近代心理学派:研究对象:【审美活动中的客体、主体、以及主客体的辩证关系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美、美感、美的创造美育】什么是美学?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研究美、美感、美的创造及美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
一、引言
阅读《美学原理》让我深入理解了美的本质,美的感受以及美的创造。
这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引导我走进美学的世界,探索美的奥秘。
在这里,我将分享我的阅读心得,包括对主题的思考、与自身经验的关联,以及书中的精彩内容。
二、美的本质:多样性与统一性的交织
《美学原理》指出,美的本质在于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和谐交织。
美既体现在个体的独特性,又体现在整体的和谐性。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生活经历。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尊重他人的差异,欣赏世界的多元,是实现自我价值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
三、美的感受:主观与客观的交融
书中强调,美的感受是主观与客观的交融。
一方面,美的感受受到个体审美观念、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美的对象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客观属性,如比例、色彩等。
这使我意识到,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关注自己的主观感受,也要学会发现和欣赏对象的客观美。
四、美的创造:创新与传统的结合
《美学原理》认为,美的创造是创新与传统的结合。
创新为美注入活力,传统则为美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我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也深刻体会到创新与传统的重要性。
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我们才能创造出真正具有生命力的美。
五、结语
通过阅读《美学原理》,我对美的理解更加深入,也更加懂得如何欣赏和创
造美。
这本书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体系,更启迪了我的精神世界。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敏锐的感受力,去探索生活中的美好。
最新《美学原理》读书笔记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美学原理》是由王德胜主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部适用于高等学校文科的教材。
本书着眼于教学实际,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基础,在合理吸收传统美学思想精华、关注和借鉴当前国内外美学研究新成果的同时,突出了美学理论的当代特点。
书中着重以审美活动为基点,把全书分为十个章节,分别从美学学科定位及其对象、人类审美发生、美的本质、美的存在、审美类型、审美经验及其结构与过程、审美判断、艺术审美与创造、审美文化特征及其生产与消费活动、审美教育等各个方面,对美学中的诸多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述。
本书强调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抽象与实证、概念与形象的统一,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美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审美分析能力,以益于学生的审美实践发展。
接下来,我将着重从以下方面来谈谈我读了这本书之后的感受。
第一章节向我们论述了什么是美学,从这一章节中,我了解到了美学的历史与现状、美学的学科定位、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以及怎样学习好美学。
美学被称之为“无用之学”,这是从它的实际作用来说的,它没有特别实际性作用,但它却有着潜在的功效,一个人如果对美学有着特殊的理解,或者有着系统化的学习,那么他便会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形成一种意识,即审美意识,这种潜在的意识,会让你发现生活中的美,它会促使你不断发现和体会生命的无尽意味。
美学属于人文学科,它着重体现了人文实践领域的价值特性,因此,要正真把握美学的对象,就必须始终抓住人类审美活动。
也就是说,美学是以人类审美为自身特殊领域,以审美活动为具体研究对象,以此来探讨审美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人的精神世界,从而来追踪、构建人类审美价值体系。
从这一章节中,我还了解到美学研究的方法,它包括:思辨与实证相统一、理论与实践性统一、历史意识与当代意识相统一、兼收并蓄与民族特色相统一。
这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对于我学习好美学原理这门科目,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节向我们论述了审美发生,从这一章节中,我了解到了审美的发生论史、人类劳动与审美发生、审美活动中的主客体、审美关系以及价值。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3000字
美学原理是一本关于美学基本理论和概念的著作,作者为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本书主要探讨了艺术美的本质、艺术创作的过程以及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等问题,对于理解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美的概念本章主要介绍了美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黑格尔认为,美是一种绝对的精神实体,它不仅仅是一种感性的表现,更是一种理性的体现。
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将美视为一种神圣的力量,而在中世纪时期,美则被视为一种道德的象征。
到了现代时期,人们开始将美视为一种个人的审美体验,这种审美体验是建立在个体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经验之上的。
第二章美的形态本章主要介绍了美的形态及其特征。
黑格尔认为,美的形态可以分为自然美和艺术美两种。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美,它具有一种客观的存在性;而艺术美则是人类通过创造活动所制造出来的美,它具有一种主观的创造性。
此外,黑格尔还介绍了美的三种表现形式:优美、崇高和喜剧。
优美是指一种轻盈、柔和、和谐的美;崇高则是指一种庄严、威武、雄浑的美;喜剧则是指一种滑稽、幽默、讽刺的美。
第三章艺术创作本章主要介绍了艺术创作的过程及其特点。
黑格尔认为,艺术创作是一种自由的创作过程,它需要艺术家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需要通过对现实的观察和体验,以及对自身的内心世界的反思和探索,来创造出具有独特意义的艺术作品。
此外,黑格尔还强调了艺术创作中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性,即艺术家需要意识到自己的创作行为和创作结果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章艺术作品本章主要介绍了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
黑格尔认为,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是相互依存的,它们共同构成了艺术作品的整体。
在艺术作品的形式方面,黑格尔强调了艺术作品的结构和组织方式的重要性,即艺术作品需要具有一定的结构和组织方式,才能使其形式和内容得到完美的表现。
在艺术作品的内容方面,黑格尔认为,艺术作品需要表达出一定的思想和情感,才能使其具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第五章艺术史本章主要介绍了艺术史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关于美学原理的书,这可真是给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让我对“美”这个看似熟悉实则深奥的概念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感悟。
书中提到,美并非仅仅是表面的好看,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内涵和价值。
这让我想起了有一次去参观艺术展览的经历。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听说市中心的美术馆正在举办一场大型的艺术展览,涵盖了绘画、雕塑、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
抱着好奇和期待的心情,我决定去一探究竟。
刚走进美术馆的大门,我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宽敞明亮的展厅里,一幅幅精美的画作挂在墙上,每一幅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独特的故事。
我慢慢地走近一幅油画,画中的是一片金黄色的麦田,麦浪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阳光洒在上面,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我凑近仔细观察,发现画家在描绘麦浪的时候,笔触非常细腻,每一根麦秆都清晰可见,而且色彩的过渡也极其自然,从深黄到浅黄,再到微微的绿色,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麦田中那股生机勃勃的力量。
接着,我又被一座雕塑吸引了目光。
这是一座用大理石雕刻而成的人像,人物的表情栩栩如生,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和沉思。
雕刻家巧妙地运用了大理石的纹理和质感,使得人物的肌肤看起来光滑而有弹性,衣服的褶皱也显得非常逼真。
我忍不住伸手轻轻触摸了一下,那冰凉而又光滑的触感让我心头一颤,仿佛与这座雕塑产生了一种奇妙的交流。
在摄影作品展区,有一张照片让我驻足了很久。
照片拍摄的是一个古老的小镇,清晨的阳光刚刚洒在石板路上,一位老人正牵着他的狗慢慢走过。
照片的色彩非常柔和,温暖的阳光、古老的建筑、老人和狗的身影,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
我盯着这张照片看了好久,想象着自己也置身于那个小镇,感受着那份宁静和祥和。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发现周围的人们也都沉浸在艺术的世界里,有的人静静地站在一幅画前,目不转睛地欣赏着;有的人则三五成群地低声交流着对作品的看法。
我不禁感叹,艺术的魅力真是无穷的,它能够让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相聚在这里,共同感受美、欣赏美。
自考《美学原理》精华要点(第二章)
第⼆章美论 从⽂献资料来看,古希腊时代柏拉图的《⼤希庇阿斯篇》是西⽅美学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把美和美的东西作了严格的区分: (1)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他本⾝的美,却不能说明其他东西的美 (2)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变化 (3)美的东西不仅使漫⽆边际的,⽽且也是⾃相⽭盾的 (4)美不是事物的某⼀种物质属性,本来就不是⼀种东西,因此⽆法把美当成是某中美的东西 (5)现实⽣活中,美的东西往往与可欲的东西混淆在⼀起,⽽美虽然与可欲有某种联系,但仅仅是可欲绝对不能成为美 西⽅美学家在美的本质问题上的⼀些探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的求解途径: (1)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 (2)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 (3)从主观的⼼意状态中寻求美 (4)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 (5)从⼈类社会⽣活本⾝探究美 (6)从社会化了的⼈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 (7)关于美论的情景把握和有效性分析 ⼀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的核⼼内涵是把美堪称某种客观的物质属性,代表性观点是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最早提出美是和谐 威廉,荷加斯在《美的分析》⼀书中指出,曲线⽐直线美,,⽽在曲线中⼜以蛇形线最美 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来探求美,其的合理性就在于抓住了美具有感性⾏使这⼀特点。
从事物的客观书相中探求美的⽚⾯性在于: (1)脱离了⼈类的社会⽣活实践来谈美的本质 (2)客观事物的感性形式是构成美的重要因素 (3)认为美在事物的形式特性的说法也不是和⼀切美的事物,尤其是⼈类社会⽣活中的诸多事物的美 ⼆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也就是从抽象的精神存在物种寻求美,其核⼼内涵是把美看成是理念。
在西⽅美学,最早⼀处“理念说”的是柏拉图,认为理念是美的本质 ⿊格尔继承了柏拉图关于“理念”的⼀些讲法,⽽且也认为美是理念。
三从主观的⼼意状态中寻找美,其核⼼的理论去向九⼗⼋玫瑰聂为⼈的某种主观的⼼意状态,其代表性的学说优美在愉快和美在⽆意识的欲望登 从⼈的主观⼼意状态中探求美的做法有和积极意义,⼜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从⼈的主观⼼意状态中探求美,是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深⼊到了⼈的主观精神世界,看到了美育⼈的主观世界之间的关联,这是合理性的,导致的结果是:(1)容易混淆美和美感的区别,(2)个⼈都会从各⾃的⼼意状态触发取衡量美,甚⾄会出现“趣味⽆可争辩”的情形,如此⼀来,美就失去了衡量的标准。
美学原理笔记
美学原理笔记
- 美学原理是指一种美学思想或原则,用于审美经验和创作艺
术作品的指导,旨在探讨什么是美以及如何创造美。
- 美的主观性:美是一种主观感受,每个人对美的理解和评价
都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艺术作品要能够触动不同个体的审美情感,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
- 美的客观性:尽管美具有主观性,但也存在一些客观的美学
规律和准则。
例如,比例、对称、韵律等,这些规律可以在不同的艺术作品中被运用和体现。
- 美的表达方式:美可以通过多种媒介和形式来表达,如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
每种表达方式都有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技巧,通过这些语言和技巧的综合运用,艺术家才能达到艺术作品的美感效果。
- 美的价值:美不仅是一种感受,还具有一种价值。
美可以给
人带来愉悦、启发、思考等心理体验,并且能够提升个体和社会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品位。
- 美的历史和发展:美学原理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
中形成和发展的。
不同时代和地域的审美理念和艺术风格都存在差异,这也为美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多维度的观察角度。
- 美学的运用和实践:美学原理不仅在艺术创作中起着重要的
指导作用,也可以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认识和理解美学原理,个体可以更好地领略和欣赏美的存在,同时也能够提高自身的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
《美学原理》关键知识点笔记整理
《美学原理》关键知识点笔记整理第一章美学产生过程:审美意识——审美者对自身审美活动的非理性自觉的自觉意识【包括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美学思想(审美思想)——审美者有了对美、审美活动的理性自觉思考,但没有上升到对审美活动的整体进行全面研究,多以哲学、文艺评论或者创作经验总结的形式出现美学学科——有意识地对审美活动进行整体性独立思考的学科======================================================================== =======美学之父:鲍姆加登 1750 《美学》标志着学科的建立1.1735《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可理解的事物:通过高级认识能力作为逻辑学的对象去把握的可感知的事物:通过低级认识能力作为知觉的科学或“美学的”对象来感知的2.1742 法兰克福大学开设美学课3.1750 《美学》======================================================================== =======原因:莱布尼茨:认识区分为模糊的认识和明晰的认识,明晰的认识分为明确的明晰认识和混乱的明晰认识,作为理性主义者他不看重混乱的明晰认识顾城:《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寻找光明沃尔夫:知识分为理论的知识和实践的知识,理论的知识包括:本体论、宇宙论、心理学、科学他在心理学中不重视感觉能力=====================================================================影响:拉丁语着作影响不大认为美学是对感性认识能力的研究影响到后来的美学家把审美经验当作美学研究的重点内容;美学低于逻辑学======================================================================== =======学科的发展:康德:1790 《判断力批判》提高了美学学科的地位美学逻辑学伦理学平等扩大了美学的影响黑格尔:《美学》影响到美学研究的重心研究感觉和情感的学科======================================================================== =======在我国的发展:1 出现19世纪60年代传教士的英汉辞典中出现aesthetics词条译为审美之理审美学1875花子安《教化之议》出现“美学”一词2 美学研究的开始20世纪初王国维蔡元培把美学介绍给国人推动了它的发展[1902 王国维翻译《哲学概论》——桑木严翼][1903 蔡元培翻译《哲学要领》——科培尔][1906 王国维要求国内文科大学开设美学课程]======================================================================== ===美学研究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审美意识审美范畴美感经验美学思想我国最早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 ===鲍姆加登观点: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感性认识的完善:人类认识过程中的感性认识阶段产生的美感构成感性认识(美感)的条件:1寓杂多于整一整体与部分协调一致2意象的明晰生动形象生动而有个性尽管他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但并不排斥艺术并以艺术的研究为主要内容他说:“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研究对象:【美感艺术美的规律】黑格尔的观点:研究对象:【美的艺术排除自然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研究对象:【大于美包括整个艺术理论】近代心理学派:研究对象:【审美活动中的客体、主体、以及主客体的辩证关系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美、美感、美的创造美育】什么是美学?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研究美、美感、美的创造及美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美学原理笔记
美学原理笔记美学原理是研究艺术和审美的规律和原则的学科。
它探讨艺术中的美的特征、美的产生原因以及审美作用等问题。
下面是对美学原理的一些笔记:美学原理的基本观点1. 客观性原则:美的存在并不完全取决于个体的主观感受,而是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有些美是客观存在的,无论任何人看到都会觉得美。
2. 相对性原则:美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因人而异。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和喜好,所以美是主观的。
3. 普遍性原则:美是共同的、普遍的,与时间、空间无关。
虽然不同的文化产生了不同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形式,但美的特性在人类文化中是普遍存在的。
4. 内在性原则:美是艺术作品内在的特征,在作品本身就能体现出来。
作品的构图、色彩、表现力等因素都是决定美的因素。
美学原理的要素1. 视觉要素:色彩、形状、线条、光影等视觉元素是艺术中产生美的重要要素。
人们对于色彩的喜好和视觉元素的组合方式都会影响对于作品美的评判。
2. 感知要素:审美行为离不开感知,人们通过感知作品的形象、情感体验等来对作品产生美的评价。
3. 反思要素:美的产生需要人们进行反思和思考。
审美的时候,人们不仅仅是感知作品,还要对作品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形成对作品美的评价。
4. 表达要素:艺术是一种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方式,能够引起人们共鸣和认同。
通过艺术表达,艺术家能够传递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触动观众的内心。
美学原理的审美标准1. 协调统一:作品应该有整体性和协调性,不同的部分之间应该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 创新与传统:作品既要有创新,又要有传统的基础,要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认同。
3. 符号与意义:作品中的符号要能够传达出具体的意义和信息,观众能够从中获得理解和启发。
4. 真实与虚构:作品应该能够反映现实生活,同时也可以通过虚构的方式展现出更高的艺术境界。
美学原理的审美作用1. 情感体验:艺术作品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给人以愉悦、激动、感动等情感体验。
2. 人文关怀:艺术作品能够表达人文关怀和人性思考,引发观众对于人类存在和价值的思考。
美学原理第二讲(内容摘要)
(一)致用
内涵:人类从实用的、功利的观点
看待自然的一种审美观。
形成时期:人类社会发展初期。 适用地域:中国、欧洲。
实用、功利的原因决定了人类在自
然美领域首先欣赏动物的美, 然后 才欣赏植物的美。
(二)比 德
内涵:以自然景物的某些特征来比
附、象征人的道德情操的自然审美 观。 形成时期:春秋时代(儒家)
所谓审美惊异,就是人在一定的现实 境遇中由于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 产生出来的一种迥异于日常生活经验 的特殊心境。 它既是人从其他活动的主体向审美主 体转化的开端,也是审美对象开始显 现自身的契机。
审美惊异的两个特点
1.不是一种理性的求知欲,而是一种鲜活的生 命感。 2.既依赖于主体一定的自身条件,也依赖于对 象本身一定的客观条件。
æ 魯迅:賈府的焦大不愛林妹妹。
自然美欣赏的两个基本问题
第一,怎样做到“澄怀”? 第二,怎样做到“味象”?
自然美---人与自然的契合
中国:“雪后寻梅,霜前访菊”, “与竹同清,与燕同语,与桃李同 笑”。 西方:“自然美只是为其他对象而美,这就 是说,为我们,为审美的意识而美。”
-----黑格尔
第二讲:我见青山多妩媚之
二、“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æ 柳宗元: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
芜没于空山矣。”
æ 古人:
“赤壁,断岸也,苏子再赋而秀发江山。
岘首,瘴岭也,羊公一登而名重宇宙。”
æ 萨特:世界万物只是因为有人的存在,
有人的见证,有人的唤醒,才显示为一 个统一的风景。这个风景,如果我们弃 之不顾,它就失去见证者,停滞在永恒 的默默无闻之中。
﹡“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
美学原理笔记
美学原理笔记美学原理笔记一、引言美学是研究美的哲学学科,它关注的是人类对美的感知、理解以及欣赏的过程。
美学原理探讨了美的真谛,揭示了美的本质特征和原则。
本文将分析美学原理,深入探讨美的本质,以及影响美的因素和原则。
二、美的本质特征美的本质特征是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美的本质特征包括以下几点:1. 客观性:美不仅存在于人类的主观感受中,也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
美的客观性体现了美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 和谐性:美是一种和谐的凝聚力,它能够使人感到愉悦和满足。
和谐性是美的核心属性,它是一种对称、协调和均衡的表现。
3. 独特性:美是与众不同的,它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
独特性使美具有吸引力,引起观众的注意。
4. 艺术性:美与艺术密不可分,艺术是美的一种表现形式。
艺术作品通过艺术家的创造和表达,呈现出美的魅力。
三、影响美的因素美的产生和表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客观因素:自然和社会环境对美的影响很大。
大自然中的景观、花草树木等都能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
社会环境中的建筑、艺术品等也能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美。
2. 主观因素:美的感受和理解是个体的心理活动,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美感受可能存在差异。
3. 文化因素:文化是美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同文化对美的定义和评价标准存在差异,如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对美的理解就有所不同。
4. 时代因素:时代的变迁也对美的认识和感受产生影响。
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美的追求和评价也存在差异。
四、美学原理和原则美学原理和原则是指导美学研究和实践的基本准则。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美学原理和原则:1. 手法原则:美的表现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法和技巧进行。
不同的艺术形式有不同的手法原则,如绘画中的构图原则、音乐中的节奏原则等。
2. 情感原则:美的表现需要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艺术作品以及其他美的表现形式应该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体验。
3. 意义原则:美的表现需要具有一定的内涵和意义。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美学原理》读书笔记(2011-04-21 14:07:23)标签:中国美的艺术美形式美美学杂谈分类:调查报告《美学原理》第三版杨辛甘霖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7月第一版2003年11月第二版2004年2月第2次印刷总第27次印刷阅读跨度:2004年2月24日(选修)、2011年2月28日(通读)。
一什么是美学·古代的思想家对美与艺术问题所作的哲学探讨,对艺术实践经验的总结与研究,就是美学思想的起源与萌芽。
(一)什么是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
它体现了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和当前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方面,美学可以集中地研究美、美的各种形态以及美感问题;另一方面,又可以从审美上研究艺术,与艺术概论有所区别。
艺术是审美意识和审美对象的集中表现,它是研究艺术的一般问题,即美学不是研究艺术的一般问题,而是研究艺术美的问题,研究艺术美的创造和欣赏的问题。
艺术美是艺术的本质问题之一,研究艺术美的创造和欣赏,即是从美学上对艺术的研究。
(二)为什么学习美学·首先,是时代的需要。
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的需要。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在各个生活领域中都提出美的要求,而且创造了许多具有我们时代特点的美好事物。
这就要求我们从理论上对生活和艺术中美的发展加以概括,以便更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其次,是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需要。
一件艺术品如果对群众的思想感情产生深刻的影响,其中便包含着一定的美学道理。
在文艺评论中就需要肯定其美学价值,这对艺术创作和欣赏都有指导作用。
·再次,是开展审美教育的需要。
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提高审美的能力。
在学习美学中对美的普遍本质从哲学上加以研究,就有助于我们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学习美学的又一个任务,就是在各种“新奇”的形式下,鉴别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以便真正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叶朗美学原理笔记
叶朗美学原理笔记1. 哇塞,叶朗美学原理笔记可真是个宝藏啊!就像在一片神秘的森林里发现了一个装满奇珍异宝的箱子。
我记得我第一次翻开那笔记的时候,简直像个在沙漠里走了很久突然看到绿洲的旅人。
里面讲的美学概念,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而是像一位和蔼的长辈在跟你唠嗑,把美学原理讲得活灵活现。
比如说美是什么,叶朗先生可不是简单地给个定义,而是从生活中的好多例子说起,像一朵盛开的花为什么美,那可不只是颜色鲜艳形状好看,背后有着好多美学原理呢。
2. 嘿,你知道叶朗美学原理笔记吗?这笔记啊,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美学世界那扇神秘的大门。
我有个朋友,以前对美学一窍不通,看啥都觉得就是个东西而已。
可是自从看了叶朗的美学原理笔记,整个人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
他跟我说,以前看一幅画,就只看到上面画了啥,现在看啊,就像透过画能看到画家的灵魂。
笔记里讲到绘画中的构图美学,拿蒙娜丽莎举例,那看似简单的坐姿和背景的搭配,都是精心设计的美学布局,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
3. 哟呵!叶朗美学原理笔记,那可是我在美学海洋里的导航灯啊。
想象一下你在一片茫茫的大海上,到处都是迷雾,不知道方向,这笔记就像那远处的灯塔,指引你前行。
我自己读的时候,就像个在黑暗里摸索的孩子突然看到了光亮。
里面关于音乐美学的部分超有趣。
比如说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叶朗先生在笔记里会分析那强烈的节奏和音符背后的美学意义,就好像把音乐背后隐藏的故事都给挖出来了。
那感觉就像你原本只听到声音,现在能看到声音背后的整个世界。
4. 哎呀,叶朗美学原理笔记不得了啊!就像一个装满各种美食的大餐盘,每一口都有不同的滋味。
我曾经参加过一个美学讨论小组,大家都在说美学很难理解。
我就拿出叶朗的笔记给他们看。
其中一个同学看到关于建筑美学的部分,讲故宫的时候,他眼睛都亮了。
故宫那宏伟的建筑群,从整体布局到每一个细节的雕刻,叶朗先生在笔记里分析得头头是道。
这就像一个大厨把一道复杂的菜的制作过程和背后的文化底蕴都讲清楚了,让我们能真正品尝到这道美学大餐的美味。
美学原理第二版笔记整理详细
美学原理第二版笔记整理详细美学原理第二版笔记整理详细美学原理是研究审美经验与审美价值的学科,它探讨了什么是美、美的本质和美的标准。
第二版的美学原理进一步拓展了美学的范围,并提供了更加详细和全面的理论框架。
1. 审美经验的特征和类型:美学原理第二版首先探讨了审美经验的特征和类型。
审美经验是通过感知、思考和情感等心理过程来体验美的过程。
它可以分为感官经验和智性经验两种类型。
感官经验是通过感官器官对艺术作品的感知来产生的,而智性经验则是通过思考和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意义来获得的。
2. 美的本质和要素:美学原理第二版进一步探讨了美的本质和要素。
美的本质是指美的基本特征和属性,它包括感知上的美、情感上的美和思维上的美。
美的要素是构成美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形式、结构、色彩、节奏、和谐等各种艺术元素。
3. 审美价值的判断标准:美学原理第二版还介绍了审美价值的判断标准。
审美价值是对艺术作品或其他审美对象的评价和评判,它可以分为客观价值和主观价值两个层面。
客观价值是指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普遍性和长久性的价值,而主观价值则是指个体审美经验中的个人喜好和情感体验。
4. 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美学原理第二版还探讨了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的关系。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通过创造和表达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观念,而艺术鉴赏则是观众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
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艺术的生命力和魅力。
5. 美学在不同艺术领域的应用:美学原理第二版还详细介绍了美学在不同艺术领域的应用。
它涵盖了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各种艺术形式,并探讨了它们在审美经验和审美价值上的特点和规律。
综上所述,美学原理第二版对美学的范围和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并提供了更加详细和全面的理论框架。
它不仅探讨了审美经验的特征和类型,还深入研究了美的本质和要素,以及审美价值的判断标准。
此外,它还介绍了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的关系,以及美学在不同艺术领域的应用。
美学原理笔记
美学原理笔记2篇【美学原理笔记】第一篇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探讨的是审美经验和审美价值的本质。
它既是艺术和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感受的反映。
本文将通过对美学原理的学习和总结,从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美学原理中的感知与认识。
美学中的感知主要是指人们对美的感知和感受。
感知是人类对外界事物的主观体验与认识,是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
在美学中,感知是人们接触艺术和美的途径,通过感知人们能够感受到艺术作品中的美感和情感,获得审美的愉悦和满足。
然而,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事物的感知和认识会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每个人对美的理解和喜好都有所差异,这种个体差异也是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美学通过研究人们对艺术作品的感知和认识,探究人们对美的主观体验和理解,进而构建了一套系统的美学原理。
其次,美学原理中的审美价值。
美学研究的核心是审美价值的探讨,即对事物美的评价和价值判断。
审美价值是指人们对艺术作品和美的追求和评价,包括艺术作品的艺术性、创新性和感染力等。
美学原理认为,艺术作品要具备独特性、审美理想和情感共鸣等方面的特点,才能够被认为具有优秀的审美价值。
艺术作品通过表现人类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追求,给人们带来审美的愉悦和启发,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美学价值评判也有一定的主观性。
因为不同的人对艺术作品的评判标准和喜好也有所不同,这种主观性也是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美学通过对不同艺术形式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出一套能够评判艺术作品美的标准和方法,从而帮助观众更好地欣赏艺术作品,提高审美水平。
总结起来,美学原理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价值的学问,通过对感知与认识以及审美价值两个方面的探讨,揭示了美的本质和人们对美的追求。
虽然美学研究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但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评判,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并且对于艺术创作和欣赏都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什么是美学一.美学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美学: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于1750年首次提出,但西方美学历史并不是由此开始的,东西方美学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多数学者认为西方美学从柏拉图开始。
从来没有哪一个哲学家比柏拉图的涉猎范围更广,他是一个美学家、形而上学家、逻辑学家和伦理学大师——《古代美学》美和艺术的观念第一次被引入一个伟大的哲学体系——《古代美学》二.20世纪中国美学的发展轮廓第一段近代:中国近代美学家影响最大的是(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主要是介绍德国美学,学术上成就最大的是王国维,他主要受叔本华等人的影响。
蔡元培提倡美育的教育,蔡元培1975年发表题为“以美育代宗教”的演讲第二段现代:中国现代美学史上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是(朱光潜,宗白华)朱光潜、宗白华美学思想特点一.西方美学从主客二分到天人合一的转变二.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寻求中西美学融合的趋势朱光潜发表的影响深远的书(谈美,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两部详细介绍了叔本华、尼采等人的悲剧心理学。
60年代又写了两卷西方美学史。
在《诗论》这本书中,朱光潜试图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对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后来走上诗律的道路,做了探索分析。
《诗论》是一本关于诗歌意象的理论著作。
宗白华的美学立足在中国美学,认为中西形而上学分数两个体系:西洋是唯理的体系(),中国是生命的体系(本体论、价值论)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宗白华宗白华写了《美学散步》丰子恺对现代美学的影响:普及工作。
第三段当代:最突出景象:两次美学热潮(一次为五六十年代:讨论美的本质问题,蔡仪主张美是客观的,吕荧、高尔太主张美是主观的,朱光潜主张没事主客观的统一,李泽厚主张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另一次为改革开放之后,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反思,出现了文化热)1956年美学大讨论的缺陷:1.对朱光潜的批判带有“左”的教条主义片面性2.各派美学家都把美学纳入认识论框架,将审美活动等同于认识活动。
三.美学研究的对象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看法:美;艺术;美和艺术;审美关系;审美经验;审美活动。
叶朗观点: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艺术、美和艺术、审美关系、审美经验,以上五种看法都有缺陷。
国内很多人认为美学研究对象为审美活动,只要讨论两个问题:什么是审美活动;人为什么需要审美活动四.美学的学科性质第一,美学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研究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从内容上来讲就是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人文学科是发展人性,完善人格的世界。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能够脱离直接性和本能性。
因此人需要教化。
教化的本质就是使个体的人提升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精神存在。
——黑格尔精神科学也是随着教化一起产生的,因为精神的存在是与教化观念本质上联系在一起的。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美学的特点:美学和人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美学和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第二,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美与真、善是哲学的永恒课题对美学的误解:美学是研究艺术的美学等同于美术美学等同于审美意识美学不是一般的审美意识,而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
哲学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世界观,哲学不是一般的世界观。
19世纪中叶,费希纳叶朗观点:用心理学美学来取代哲学美学的思潮,对美学学科的发展是不利的。
哲学所讲者,是对于宇宙人生的了解——冯友兰第三,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美学和艺术交叉,美学和心理学,美学和语言学(克罗齐:普通语言学就是美学,卡西尔的符号学理论,海德格尔的语言是存在的家园,维特根斯坦的全部哲学就是语言批判,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罗兰巴特的结构主义,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美学和人类学(艺术的起源,金枝都是美学家的参考书)美学和神话学(神话就是体验生命)美学和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史,风俗史(美学中关于审美趣味、审美风尚、民俗风情等问题的研究,离不开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史、民俗史的研究成果。
)第四,美学是一门正在发展的学科(20世纪以来,西方美学的新流派层出不穷,但是在西方众多流派中,至今也难找出一个成熟的现代形态的美学体系,现代的美学体系的重要标志就是)文化大综合内容包括: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大综合19世纪文化学术精神和20世界文化学术精神大综合当代西方的各种美学体系,基本属于西方文化范围,并不包括中国文化以及整个东方文化,这样的美学是片面的,称不上真正的国际性学科。
美学要成为真正的国际性学科,必须具有中国古典美学具有自己独特的范畴,西方美学不能够包括五.为什么要学习美学1.学习美学可以完善个人人格修养2.学习美学可以完善自身理论修养:人类求知是出自本性——亚里士多德人类最高的幸福就在于“纯理论”。
出于最深刻的理由,可以说,人是一种“理论的生物”——伽达默尔以上两天是针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学习美学的必要性石油美学学科的性质和人的本性决定的。
对文化艺术工作者来说,学习美学还有:道和技,中国艺术是有道理的,问题是我们说不大出来,因为没有多研究。
——毛泽东写意是中国绘画美学的概念,它与道家美学有密切关系。
写意不写实话剧写实,但京剧不写实,戏剧的特点是虚拟,但虚拟不代表写意,京剧是角儿的艺术,京剧主要靠演员的表现展现,某个戏剧只能是某个演员演绎才有相应的意象世界,换做别人就是别的意象世界六.怎样学习美学美学学习方法:立足中国文化(在西方文化的照射下,更加认识到中国文化的独特的价值和光彩……——宗白华,我以为中国将来的文化绝不是把欧美文化搬了来就成功的——宗白华);注重美学和人生的联系;注意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锻炼理论思维能力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学习过去的哲学经典著作——恩格斯要有丰富的艺术欣赏的直接经验和系统的艺术史知识要扩大知识面;第一章“美”是什么“美”的概念的两个区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美”与美学学科领域的“美”的区分广义的“美”与狭义的“美”的区分;狭义的美:在审美范畴中讨论的“优美”,即一种单纯、完整、和谐的美,也就是古希腊式的美。
广义的“美”:保罗一切审美对象,不仅包括优美,也包括崇高、悲剧、荒诞、丑、沉郁、飘逸、空灵等各种审美形式。
一.20世纪50年代我国美学界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讨论的中心问题:美是什么(或者说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或是说美是在物还是在心)李泽厚:美学科学的哲学基本问题是认识论的问题——李泽厚《美学概论》我们和朱光潜的美学观的争论,过去是现在也依然是集中在这个问题上:美在心还是在物?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是美感决定美呢还是没决定美感?——李泽厚《美学概论》这场讨论是从批判朱光潜先生的的美学观点开始的,参与讨论的主要分为四派别:一个是蔡仪的(美是客观的),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就是个别之中显现着种类的一般——蔡仪《新美学》;二是高尔太,吕荧:美是主观的。
三是李泽厚认为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所谓社会性,就是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和理想——李泽厚朱光潜在美学大讨论中解决的理论问题:说明艺术美和自然美的统一性(自然美是艺术美的雏形——朱光潜)对美的社会性做了合理的解释;20世纪80年代,中国掀起第二次“美学热“,试图跳出美学中主客二分的思维,探讨美学的本质二.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与人的“美“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柳宗元,“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含义:1.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都带有创造性。
【象】:西方古代艺术家称为”形式“,中国古代艺术家称为”物色“”景色“,”象“不等于“物“,物是实在的世界,象是知觉的显现事物的实在是事物的作品,事物的外观是人的作品——席勒2.美并不是任何人都一样的,同一个外物在不同人的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具有不同的意蕴。
3.没带有历史性。
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在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阶级,美一方面有共同性,另一方面又有差异性。
三.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神秀和慧能之间的偈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是认识,而是体验。
心不自心,因色故有——马祖道一四.美在意象(中国传统美学对美在哪里的回答)意象,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概念,该次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易》,最早铸成这个概念的是刘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王夫之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虚景,景总含情——王夫之美感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朱光潜凡是文艺都是根据现实世界而铸成另一个超现实的意象世界,所以它一方面是现实人生的返照,一方面也是现实人生的超脱——朱光潜美与美术的源泉是人类最深心灵与他的环境世界相触相感时的波动——宗白华《艺境》美的对象首先刺激起感性,使它陶醉——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审美对象不是别的,只是灿烂的感性——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五.审美意象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中意象世界不是物理世界世无诗人,即无此种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六.意象世界照亮一个真实的世界美和真的关系是什么?中国传统美学认为美事真实存在的王夫之:意象世界是“现量”,“现量”是“显现真实”、“如所存而显之”。
显现真实,如所存而显之——王夫之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易传》意象世界“显现真实”是指照亮天人合一的本然状态,是回到自然的乐的境界。
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提出生活世界尼采提出“真正的世界”的表现形态: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基督教的彼岸世界;康德的“物自体”的世界(这三种表现形态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永恒不变)关于“生活世界”的解释之一:生活世界不是抽象的概念世界,而是原初的经验世界,是与我们的生命活动直接相关的“现实具体的周围世界”,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真正的实在。
之二:生活世界不是脱离人的死寂的物质世界,而是人与世界的“公在的世界”,是“万物一体”的世界。
之三:生活世界史人生存活动本身,是一个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意义”、“价值”和诗意的世界。
之四:由于人们习惯用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看待世界,因而生活世界往往被掩盖,为了揭示真实世界,人们必须创造一个“意象世界”,这就是“美”。
中国哲学的形而上学是生命的体系,它要体验世界的意趣、意味和价值。
中国的体系强调“象”,“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宗白华庄子的思想和著作乃是“眺望故乡”,是“客中思家的哀呼”,是“神圣的客愁”。
——闻一多《古典新义*庄子》何处是人类高深莫测的归宿?——荷尔德林《莱茵颂》哲学员就是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诺瓦利斯《哲学文集》美(意象世界)一方面是“超越”,是对“自我”、“物”的实体性、主客二分的超越,另一方面是复归,是回到存在的本然状态、自然的境域、人生的家园,因而也是回到人生的自由的境界。
美是超越与复归的统一。
苏格拉底观点:美和善是统一的,都以功用为标准。
普洛丁观点:真善美是统一的,而神是这一切的来源。
黑格尔观点:美是理念的感性的显现——黑格尔宗白华批判黑格尔这种观点,提出“欲以逻辑精神控制及网罗生命,无音乐性之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