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的省际差异及其成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化的省际差异及其成因

所谓城市化一般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流动,出现地区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它是社会经济变化的过程,主要包括农业人口向非农业化转换、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张,城市用地不断向郊区扩展,城市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城市社会、经济、技术变革进入乡村的过程。从上面的定义可以分析出城市化的过程伴随着的是:(一)人口迁移,这样就必然导致社会结构的变迁、经济要素的流动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二)是景观的改变,这则引起土地利用形态的改变、资源利用的多样化。城市化它主要包括人口迁移、经济发展,空间扩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四个方面。

这些年来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特别是经济不断腾飞,而经济发展的同时,伴随着的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也在大步向前。目前中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基本相适应,城市规模的动态变化加速。城市化的动力主要有三个:(1)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2)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3)市场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而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最主要的指标,主要由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

由于各地区的主客观因素差异都很大:比如地理区位差异,历史因素,发展条件等等。因此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如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等问题。分析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主要采用区位熵(GDP 占全国比重/人口占全国比重)的方法来分析全国各省市的城市化水平。然而不同的年份我国各省区城市化的排序也是不断在变化的。中

国区域城市化大致分为上升型、下降型、平稳型和波动型4种类型。那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2010年我国各省的城市化水平。

下表是以2010年我国各省的GDP和人口数计算出来的各省城市化水平。区位熵值即表示城市化水平。

省份GDP占全国比重(%)(S 人口占全国比重(%)(P) 区位熵值(q=s/p)

(S)(P)(q)等级划分

上海 4.25 1.72 2.47 Ⅰ

北京 3.46 1.46 2.37

天津 2.29 0.97 2.36

江苏10.05 5.87 1.71

浙江 6.84 4.06 1.69

内蒙 2.92 1.84 1.59

广东11.47 7.79 1.47

辽宁 4.59 3.27 1.40

山东9.90 7.15 1.39 Ⅱ

福建 3.47 2.75 1.26

吉林 2.14 2.05 1.04

河北 5.07 5.36 0.95

湖北 3.97 4.27 0.93

重庆 1.98 2.15 0.92 Ⅲ

陕西 2.52 2.79 0.90

黑龙江 2.57 2.86 0.90

宁夏0.41 0.47 0.88

山西 2.28 2.67 0.86

新疆 1.36 1.63 0.84

河南 5.76 7.02 0.82

湖南 4.00 4.9 0.82

青海0.34 0.42 0.81

海南0.52 0.65 0.79

江西 2.37 3.33 0.71

四川 4.25 6 0.71

安徽 3.08 4.4 0.70 Ⅳ

广西 2.39 3.44 0.69

西藏0.13 0.22 0.58

甘肃 1.03 1.91 0.54

云南 1.81 3.43 0.53

贵州 1.15 2.59 0.45

由上表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化水平从总体上来说都并不高,但是对于全国范围而言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等级划分来看可以共分为四个等级。上表中,处于第一个等级的省城市化水平都是达到50%以上,第二等级城市化水平达到40%以上,第三等级城市化水平达到30%以上,第四等级城市化水平达到25%以上。

第一等级的8省市中,其中以广东省的城市化水平最高,上海,北京,天津区位熵值达到2以上。这主要是由于这些城市本身区位具有重要优势,城市化进程早,发展迅速。在农业工业上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行了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之国家政治,政策等因素影响已经变成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文化中心、科技中心等。其次,天津,江苏,浙江等,地处环渤海地区和长江三角周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城市化速度最快。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对城市化进程的。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但增长速度却因经济的发展变得相对缓慢,与东南沿海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差距逐渐减小。

第二等级的省市山东,福建,地处港口的有利条件外,其他如湖北等省城市化过程出现的主要特点是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城镇化水平大大提高,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地级市总人口增长快,小城市获得了很大发展,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城市分布渐趋合理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各具特色。因此城市化水平得以进一步提高。

第三等级的省市主要有中国北部,南部。这些不临海,河的地区。除陕西外,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口相对较多,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

第四等级省市其主要因为地处西南封闭地区。其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发展相对滞后,少数民族较多,开发也较晚,城市化水平相对落后。

从总体上来分析造成这些的因素主要就是的自然环境方面,经济方面社会方面(国家政策)以及技术方面。

1.自然环境因素和历史基础:自然条件是一个地区发展物质基础,造成各省际差距的最重要的原因。沿海一带以平原为主,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占据先天发展优势;自然条件对一个区域的区域劳动生产力、区域产业结构和区域初始资本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是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加之这些地区开发较早,城市化的进程早,这些都使得这一代城市化水平高。如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区位熵)较高的都基本集中沿海一带。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人口最为集中、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由于地理区位影响,从基础设施到农业,工业。制造业、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都有较好的基础,这和它们有的优越地理位置是分不开的。反之,西部地区多为山地丘陵和戈壁沙漠,生态恶化,交通闭塞,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及贸易往来受到限制,使得经济社会发展不利因素多。我国西部地区不靠海、深居内陆,对外贸易十分不便。尽管资源相对丰富,但自然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