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译小说及其影响研究
林纾翻译的得与失
浅析林纾翻译的得与失摘要:林纾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也是我国翻译西方文学作品最多最集中的人,享有“译界之王”的美称。
在二十多年的翻译生涯中,他一共译书180 多种,达1000 万字以上,其中绝大部分为小说,囊括了英、法、美、俄、日本、西班牙等11个国家90 多位作家的作品。
林译小说不仅开启了中国文学翻译史的新时代,而且深深影响了中国国民,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但是,由于他自身水平的有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林译小说也常被人们所诟病。
本文主要分析林纾翻译的不足与可取之处。
关键词:林纾;文学翻译;小说;林纾(1852-1924),字琴南,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也是我国翻译西方文学作品最多最集中的人。
在二十多年的翻译生涯中,他一共译书180多本,其中大部分为小说,包括英、法、美、俄、希腊、西班牙等11个国家90 多位作家的作品,世人把它们命名为林译小说。
林纾的翻译作品不仅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改变了中国人对外国文学的看法,而且促进了中国文学的革新。
1899年,林纾翻译了法国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遗事》,从而掀起了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一次文学翻译高潮。
在之后的20余年中,林纾以很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翻译了180多本文学作品,其中较著名的有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塞万提斯的《魔侠传》、欧文的《旅行述异》等等。
由于林纾自己不会外语,所以必须跟他人合作才能进行翻译。
他人口述情节,林纾以极快的速度用文言文笔述出来。
这种翻译方法,使得林纾的翻译速度非常快,在短短20年间,竟译出了180多本文学著作(张俊才,1992)。
这个数量,至今仍然无人能比。
但是,这种翻译方法,有很多不足之处,这些缺点成了人们攻击林纾翻译的主要目标。
林纾的翻译,虽然有很多的不足,但它们所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讨论林纾翻译的优点。
第一,近代中国人缺少世界常识,他们对于欧美人总是以一种异样的眼光去看,不是称他们为蛮夷,就是称他们为高超的人种(巴金,1989)。
林译小说的前世今生:中西比较视野中的林纾翻译小说及其影响
林译小说的前世今生——中西比较视野中的林纾翻译小说及其影响【摘要】作为一名不懂外语的翻译家,林纾通过和懂外文者合作,用文言翻译了许多文学作品,对中国文学的繁荣与兴旺,功不可没。
林译小说在清末民初风行大江南北,深受读者喜爱,影响深远,不仅扭转了当时国人的小说观,提高了小说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改变了中国小说发展的轨迹,同时对国人的陈旧观念和意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关键词】林纾;林译小说;比较;影响【Abstract】As a translator who doesn’t know the foreign languages, through the method of cooperating with the people who knows foreign languages, Lin Shu translates many works with the ancient Chinese words. Lin Shu’s work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to the society at that time, and contribute a lot to the prosperity of Chinese literature. Meanwhile, Lins works reform people’s view of novel at that time, change the path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ovel, and make a great impact to people’s old ideas and consciou sness. 【Key Words】Lin Shu; Lin-translated novel; comparison; influence引言作为一名不懂外语的翻译家,通过与懂外文者合作,林纾用文言翻译了一百七十余部作品,开创了中国文学翻译之先河。
翻译奇才-林纾
有可与我国的太史公相比肩的作家;
提高了小说在中国文学文体中的地位,开创了中国近现代翻译
世界文学作品之风气。林纾的许多翻译理论观点至今仍有很大
的参考价值。
谢谢观赏
增减,改写。
①选择文言文作为翻译的语言
对先秦的词法、句法、语序等进行模仿,灵活运用。
有时他的文言文翻译会比原作更胜一筹,具有通顺的文法 。 例如:林纾往往会使用一些中国古代的习惯表达,如 向人问候曰:“晨来纳福”,谦称自己丈夫为”拙夫“; 年长者自称”老朽“等。
②原文进行保留
例如:在《黑奴吁天录》直接涉及到“上 帝”“天主”的内容被保留。以及那些被认为 琐碎无意义的人物内心的呐喊,也绝大多数被 译出来。举个例子,:“天主啊怜悯我们! “永不惧怕,可怜的女人们,相信天主吧!” 这些都被全盘译出。
Shop”f翻译为《孝女耐尔传》,把可怜耐尔的形象转化
成了一个伟大孝女的化身,而孝顺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中国所大力倡导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民族美德。
3.采用独特的翻译方式---合译
林纾翻译过程中的译者由两部分成员共同担任,各司其职:一为精通
外文的口译者,如王守昌、魏易等人,由他们负责理解原作;二为具有较
林纾不懂外文,会出现一些误译,漏译(例如:把儿童读物
当做名著原作,把剧本译成小说,把易卜生的国籍译成德国
等。)
五、林译小说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林译小说-开阔了国人的眼界和视野,使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
通过阅读西方文学作品真切地了解了西方社会内部的情况;
使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不仅了解西方文学,而且知道西方,亦
译作品数量多哦,质量高,好评如潮。例如:《块肉余生
述》、《滑稽外史》、《鲁滨逊漂游记》等。
第三个时期为低谷时期(1910-1915):产出数量非常之少, 翻译速度下降,翻译质量逊色于山歌时期。译作有:《离恨天》、 《黑楼情孽》、《鱼海泪波》等。 第四个时期为退潮时期(1916-1924):林译的风光不再,此 前的追捧已杳无踪影。此时的林译无精打采,灵光不再,翻译质 量差强人意。
林译小说对中国叙事文体的影响
林译小说对中国叙事文体的影响——以《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的文本视角特点为例潘红The Impact of Lin’s Translations on Chinese Narrative Style: Viewed from His Version of Ivanhoe摘要:本文从叙事文体学的视角,以叙事文本的空间视角、时间视角、心理视角和观念视角为切入点,通过对林纾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和其原著—英国作家司各特所著小说Ivanho e进行对勘,解读林译小说的叙事文本特点,从中管窥林译小说对中国传统叙事文体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文本视角;Ivanhoe;林译小说;《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叙事文体特点Abstract:This paper aims to offer a glimpse of how Lin Shu’s translation of western novels exerts great impact on traditional Chinese narrative style by closely examining Lin Shu’s version of Ivanhoe against its English original from the narrative stylistic perspective. This is achieved by exploring how Lin Shu handles the novel in terms of spatial point of view, temporal point of view, psychological point of view and ideological point of view and what narrative stylistic features are generated in his translation of Ivanhoe.Key words: point of view in narrative fiction; Ivanhoe; Lin’s translations of western novels; Lin’s translation of Ivanhoe; narrative stylistic features林译小说是指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和翻译家林纾(1852-1924)在清末民初翻译的各类西洋小说。
浅谈林纾林译小说的贡献及影响
浅谈林纾林译小说的贡献及影响摘要:林纾及其小说一直以来是中国文坛和翻译史上的热点话题,对他的译作争议也颇大.持肯定和否定态度的人争论不已。
本文就林纾小说的地位和影响来探讨他的翻译在当代的可取之处。
关键词:林纾;林译小说;思想观念;近代文学;贡献及影响一、引言作为一名不懂外语的翻译家,林纾为何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这是学术界一直在探讨的热点话题。
尽管在“五四"以后,评论家对其翻译时有诟病,但作为一名不懂翻译源语的古文大家,林译小说在当时能成为“畅销书”,就足以证明其独特性及存在的合理性.他的翻译活动都是经由通晓外语的朋友述说情节,在做出记录之后,加工润色,然后译出。
虽然他翻译的作品后世评价不一,以现在的翻译理论与标准来衡量林译小说,其翻译的忠实程度和技巧确实值得商榷,但是总的说来,他给后世留下的大量的介绍西方的作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中国翻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甚至在当今在翻译时他的翻译思想还是值得借鉴的.二、林纾其人及林译小说林纾(1852—1924),字琴南,号畏庐,自号冷红生,晚年称补柳翁、践卓翁,福建闽县人。
林纾幼年家境贫寒,靠母亲、姐姐做女工度日。
出生在一个小商人家庭,家境较贫寒。
林纾自幼好学,酷爱读书,但脾气暴躁、固执。
林译小说运用古文,且全部采用合译的形式,即在别人的口头翻译合作下,“耳受手追,声已笔止。
"他以极好的古文修养,娴熟的表达技巧和流畅的文笔,形成了他独特的译文风格.第一部林译小说是1899年出版的根据法国小仲马的小说译成的《巴黎茶花女遗事》,以后著名的如《黑奴吁天录》等。
林纾一生共译出11个国家中98位小说家的163部作品.三、林译小说的贡献林纾的翻译思想受到不少人的争议,有的人说他的翻译漏洞百出,错误随处可见。
那么,林纾的翻译在当代到底还有没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呢?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一书中写道:“重温了大部分林译,发现都值得重读,尽管漏译误译随处都是。
林纾论文:林纾翻译和“林译小说”
林纾论文:林纾翻译和“林译小说”摘要:林纾是晚清翻译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我国近代翻译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林译小说”对我国很多文学家和作家起到了很大的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同时也丰富了我国文言文的表达和白话文的词汇。
本文以林纾翻译的背景和特点为主要分析对象,最后总结了“林译小说”的历史作用和贡献。
关键词:林纾;林译小说;晚清翻译;贡献林纾是晚清翻译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我国近代翻译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林纾所翻译的多是外国文学作品中的长篇和中篇小说,且数量巨大,达180余种,涉及11 个国家的98 位作家,其中不乏名家名著,而且很多名著还是第一次被译成中文,因而林纾所翻译的外国小说曾风靡一时,使得无人问津的小说书籍一时“洛阳纸贵”,故被人称为“林译小说”。
“林译小说”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时代现象,成为一个特有事物,除了以上原因,还在于林纾特有的翻译过程和备受争议的翻译方法。
林纾翻译的过程是和别人合作完成的,因为他本人不懂外文,所以他是在别人口述的基础上,经过第二次加工再译成文言文的。
这样做就不免会有误译、漏译甚至是歪曲原文的情况发生。
故而,林纾的翻译曾受到过后人强烈的抨击,尽管如此,“林译小说”仍然备受晚清读者的厚爱,并对中国文学翻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林纾翻译目的和晚清翻译状况清朝末年,中国正处于社会存亡的危难时刻,内忧外患激起了不少爱国志士的救国之心。
严复希望通过翻译西方社会学著作来拯救国家,而林纾则选择西方文学来唤起国人的民族意识。
尽管林纾在选材上会有科幻小说、侦探小说这样能够吸引读者眼球的作品,但其中也有不少是政治小说,“急于翻译能够开通民智、激励民气的政治小说或英雄传记”(朱安博,2009:66)。
比如《汤姆叔叔的小屋》(林译《黑奴吁天录》),他在译本的《序》中强调了自己译书的政治目的:“其中累述黑奴惨状,非巧于叙悲。
亦就原书以著录者,触黄种之将亡,因生其悲怀耳! 方今嚣讼者已胶固不可喻譬,而倾心彼族者又误信西人宽待其藩属,跃跃然欲趋而附之。
现代文学闲谈者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闲谈者名词解释1、林译小说是指清末古文家林纾(琴南)用文言意译的163种欧美小说。
著名的有《巴黎茶花女遗事》《迦因小传》,译笔哀感顽艳,《黑奴吁天录》《块肉余生述》等译笔质朴古劲。
因其早而开风气,对世界小说的大量输入,而引发读者对中国小说正宗地位的首肯。
中国现代小说家先通过“林译小说”来了解世界,为20世纪中国小说的创造准备了作家,准备了读者,功不可没。
2、“八事”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他倡导语体革新,废文言而倡白话。
他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着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此“八事”从不同角度针砭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并粗浅地触及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重要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与推行白话语体文的立场。
3、“三大主义”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推倒雕琢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通俗的社会文学。
他把文学革命当做“开发文明”、改变“国民性”并借以“革新政治”的“利器”,并认为文学有其“自身独立存在之价值”。
4、《人的文学》周作人的《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在《平民文学》中进而提出“人生的艺术派的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原则。
5、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组、蒋百里等12人,代表作家有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冰心等。
他们主张“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认为“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人生的一般问题”,强调写实主义,其创作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
_才子佳人_小说_林译小说_鸳鸯蝴蝶派_
“才子佳人”小说———林译小说———“鸳鸯蝴蝶派”左小清(西南交通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四川成都 610031)Ξ摘 要:自明清之际盛极一时的“才子佳人”小说开创了我国言情小说“大团圆”模式的创作传统,一直到清末民初“鸳鸯蝴蝶派”崛起,这种“大团圆”喜剧模式才被打破。
“鸳鸯蝴蝶”模式之所以能将“才子佳人”模式取而代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时翻译的外国言情小说尤其是林译小说的影响。
关键词:才子佳人小说;鸳鸯蝴蝶派;大团圆模式;林译小说The N ovel about G enius and B eauty ---the N ovel T ranslated by LinshuAbstract :From Ming dynasty to Qing dynasty ,this kind of novel about G enius and Beauty which was very popular at that period created the composition tradition with Happy Ending mode of love story in China.Until at the end of Qing dynasty ,the late Qing Romantic Literature School rose ,then the comedic mode with Happy Ending was just broke.the mode of Romantic Literature replaced the mode of G enius and Beauty ,to a great extent ,which is on account of the impact of translated foreign love story ,especially the story translated by Linshu.K ey w ords :the novel about G enius and Beauty ;the late Qing Romantic Literature School ;the mode of Happy Ending ;the novel translated by Linshu中图分类号:I207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757(2005)0120044202 中国的言情小说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两次大的浪潮,一次是在明清之际,以“才子佳人”小说为代表,一次是在民初时期,以“鸳鸯蝴蝶派”为代表。
林译小说的“定论”与真相——评《林纾冤案事件簿》
秀以及鲁迅等早期新文化运动领袖们纷纷加入批判林纾的阵营,而郑振铎的《林琴南先生》一文最终确定了对林纾以及林译小说的批判基调。
《事件簿》首先以“谩骂林纾的快乐”为题,追溯了林纾被新文化运动人士批判的历史。
对瑞把持的安福俱乐部喉舌《公言报》上。
因此,林纾与蔡元培之间的普通的通信事件卷入进了新旧势力的党派之争。
正因如此,林纾在信中所提及的“引车卖浆之徒”,被鲁迅认为是林纾对蔡元培之父的嘲讽,无疑进一步加深了林纾与新文化人士之间的矛盾。
远园
亚戏剧《理查二世》《亨利第四纪》《亨利第六遗
焦虑。
事》的底本,发现林纾翻译采用的底本都不是
本栏目责编院张洵
远员。
规范与翻译:林纾翻译的描述研究
摘要林纾(1852-1924),字琴南。
清末著名翻译家。
曾与二十几位口译者合作,以古文翻洋一百七十余部西方小说,其中世界文学名著有四十种左右。
林纾的译作不仅开阔厂当时国人的眼界,而且也促进了我国现代小说的发展。
但是很多人认为林译小说的质量不高。
本文运用了翻译规范理论从历史的社会的角度重新对林译小说进行了探讨。
全文共分五章。
第。
章介绍了本文的写作背景、意图、目的以及写作方法。
第_二章回顾了前人对林译小说的评价。
从面世至今,对于林译小说的评价是毁多Ji脊。
南J二采用意译,其中不乏删节,又因其本人不通西文,译文忠实度不高。
甚至有人对其是否是翻译产生了疑问,又因为林纾对新文化运动的保守姿态被夸大,使得他的翻译也遭到贬低。
但是这韧与林纾的翻译曾风靡一时的事实和它的历史地位极1i相称。
第三章介绍了翻译规范理论并试图结合图里和彻斯特曼对翻译规范的分类搭建探讨林纾翻译的框架。
以源语文本为品评译作标准的研究方法已经受到了挑战。
因为它的解释力相当有限,而且容易将问题简单化,导致结论片面。
图里的翻译规范理沦使我们可以把视线投入宿语文化中,摆脱简单的译文原文的对比阅读。
又由于规范本身的J力史性和社会性,使我们可以将林纾的翻译与它所处的历史文化相结合。
本文结合图罩与彻斯特曼对翻译规范的分类,从五个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对林纾的翻译进行考察,其-l·原发型规范和原初型规范试图宏观地把握翻译发生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操作规范则微观地但却直观地反映了规范对翻译过程的影响,而预期规范和职业规范则从另外的侧面表明翻泽过程中读者期待和职业道德的影响。
第四争着重运用翻译规范理论研究林纾的翻译。
对原发型规范和原初型规范的考察,我们成功地将林纾与其合作者的翻译活动置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他们在当时翻译两方小说并使用意译是顺应当时的规范的。
通过研究操作规范,文章探讨了他们在翻泽中使用删节,添加和改动的原因.我们发现有时是受到古文表达的限制,有时则山_r对时局的考虑,唤起读者,有时屈从于读者的阅读习惯等等。
重新评价林纾及林译小说
重新评价林纾及林译小说作者:任淑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11期摘要:林纾,属于过渡时代的人物,是在一种封闭的环境下、在中西两种文化的激烈碰撞下探索文学的。
林译小说存在各种缺陷,如:体裁的误注,林译小说中存在误译、漏译等。
但我们仍应看到林纾和林译小说的贡献,如:林译小说思想进步,改变了传统小说只使用章回体的格局,改变了中国人唯中国有文学的观念。
本文试图重新评价林纾及林译小说。
关键词:林纾;林译小说;缺陷;贡献作者简介:任淑平(1985-),女,四川射洪人,硕士,重庆交通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1--02林纾,译介西方文学作品一百多种,对中国近代文学史产生了极大影响。
林译小说语言浏,风格质朴,颠覆了人们对外国小说的传统观念。
然而,林译小说也存在严重的缺陷,如选择原作不慎,体裁的误注,漏译和增删等。
林纾作为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却强烈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
林纾究竟是先驱者、开拓者还是守旧者、落伍者?怎样历史,客观的评价林纾及林译小说?首先,我们应看到林纾及其译介的小说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林译小说的问世令世人耳目一新,为之震撼。
钱钟书先生曾回忆说:“商务印书馆发行的那两小箱《林译小说丛书》是我十一二岁时的大发现,带领我进了一个新天地、一个在《水浒》、《西游记》、《聊斋志异》以外另辟的世界。
我事先也看过梁启超译的《十五小豪杰》、周桂笙译的侦探小说等,都觉得沉闷乏味。
接触了林译,我才知道西洋小说会那么迷人。
我把林译里哈葛德、狄更司、欧文、司各德、斯威佛特的作品反复不厌地阅览。
”①林译小说大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它代表了翻译文学初期的水平,为以后的翻译文学奠定了基础,对促进中国文学的革新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林译小说的思想进步,既有反封建因素,又传播民主自由的思想。
清末到中国近代的历史是一部反帝反封建的历史。
林纾小说翻译研究
林纾小说翻译研究【摘要】:本文是对林纾翻译小说的研究。
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一百多年来林纾研究的成果,尤其是林纾小说翻译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林纾的翻译思想、翻译策略、林译的操纵因素、林译的成功原因、林译的贡献以及林译的不足和缺陷。
本文没有单单从文化角度或者语言角度来讨论林纾的小说翻译。
有关操纵林译的因素,采用了勒费维尔(AndreLefevere)的操纵理论进行描述;有关林纾小说翻译的忠实性方面,主要从语言角度加以阐释。
本文重点考察1981年北京商务印书馆重印的“十大林译小说”的翻译,兼及其林纾的其他一些翻译小说。
本文对林纾的小说翻译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揭示了林纾的翻译思想、翻译策略、林译小说产生的历史原因,探索了林译成功的原因和不足。
本文共分九章。
绪论部分介绍林纾译作的总数、本研究的目的与内容、选题的缘由和研究方法。
简单介绍了艾蒂安·多雷(EtienneDolet)、亚历山大·弗雷泽·泰特勒(AlexanderFraserTytler)1、道安、玄奘、徐光启和严复的传统译论,雅各布森(RomanJakobson)、卡特福德(JohnCatford)、奈达(EugeneA.Nida)对翻译的定义,伊塔马·埃文-佐哈尔(ItamarEven-Zohar)和吉迪恩·图里(GideonToury)创立的多元系统理论以及勒费维尔的操纵理论。
如果从中外传统译论的“忠实”角度来看林纾的小说翻译,那么林纾的小说翻译问题很多;如果采用勒费维尔的操纵理论分析林纾的小说翻译,许多文化方面的问题虽然可以迎刃而解,但无法说明林纾小说翻译中存在的语言方面的问题。
因此,本文采用了综合研究法,既不忽略对林纾小说翻译文化层面的分析,也不忽略对林纾小说翻译语言层面的探究。
尽管已有不少学者对林译作了许多研究,不过不少论文常常局限于一两部译著的研究,即使是一些研究林纾的专著,对林纾翻译小说的研究只是在某个章节中作一些探讨,因而缺乏系统性。
从林译小说看文化传统在阐释中的作用
物 奋 力挣 扎 , 命 想 冲破 越 采 越 紧 的 罗 网 的 包 围 而 逃 奔 . 拼 即 便 他 努 力 不成 功 但 心 中却 总 有 一 种 反 抗 。 萧 红 洞 察 ^类 灵 ” 魂 的迁 延 变 化 . 承 载 地灵 魂 的 作 品 中 对 现 实 生 活 中 的男 性 在
日天 气 清 明 … … 隐 臆 闻 车 马 声 若 在 空 际 一段 时 . 能 会 可
联 想起 陶 渊 明 的 结 庐在 人境 , 而无 车马 喧 。问 君 何能 承 ?心 远 地 自偏 ” 诗 句 。因为 这 两 者 所 表现 出来 的超 然 尘 目、 的 闲适 自得 的情 趣 是 相 似 的 而 读 “ 钟 行 甚 缓 … … 而 道 上 车 辙 绝 时 响 矣 ! 一 段 . 会 令 人 想 起 古 代 诗 词 中 的意 境 , 其 是 “ 雨 ” 也 尤 冷 敲 窗 ” “ 树声 杂 雨 ” 字 , 亚 猛 此 时 的 失 意 心 情 一 致 , 、闻 几 与 更 好 地 映 衬 了 亚 猛 的绝 望 :“ 晓 , 探 浓 睡 未 寤 , 为 啼 鸟警 向 帘 佣 觉 . 有 眠 不 觉 晓 , 处 闸 啼鸟 ” 意 境 。接 下 来 把 “ 真 春 处 的 情 具 体 化 . “ 中景 ” “ ” 汪 洋 , 写 情 。情 为 为大 拇 , 不 可测 , 与马 探 而 克沉 醉 其 中 . 这种 写 法 实 在 比 隋 比海 槔 ” 段都 用 的是 中 国 两 古 代 与物 游 ” 神 的手 法 , 像李 白 “ 风 吹我 心 , 挂 咸 阳 树 ” 狂 西 , “ 寄憨 心 与 明 月 . 君 直 到 夜 郎 西 ” 我 随 等 可 以 从 比 较 中 看 出 这 二者 的 相 似 之 处 。 正 因 为 林 译《 花 女 遗 事 } 如 此 深 刻 地 受 到 中 国 传 统 芬 中 文 化 的 影 响 , 其 是 古 典 审 美 趣 昧 的成 功 运 用 , 得 此 书 译 尤 使 笔凄 婉 有 致 。所 读 者 不 仅 惊 叹 小 仲马 的巧 妙构 思 , 欣 赏 也 林 纾 典雅 的 译笔。 严复在《 留别林纾 》 一诗中赞道 : 可怜 一 卷 茶 花 “
浅析“林译小说”中的启蒙思想
浅析“林译小说”中的启蒙思想作者:杜聪来源:《卷宗》2016年第01期摘要:近代文学史上,不谙外文的林纾翻译了大量的西洋小说,大大开阔了国人的眼界和文学视野。
林纾的翻译小说(以下称为林译小说)是在内忧外患、人心思变的复杂形势中产生,这些译作中不乏大量的启蒙思想,包过“警醒国人”、“传播西方自由民主的新思想”和“改革”等。
其翻译成果给这个特殊时代带来了一定影响。
关键词:林纾;林译小说;启蒙思想;影响1917年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与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先后在《新青年》刊登,拉开了新文化运动“文白之争”的序幕。
林纾,这个走在传统、改良中间的古文家及翻译家,极力反对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继而被推上风口浪尖成了不可饶恕的封建余孽,他的行为被认为违背历史发展的规律。
但是,在林纾逝世后,不少文学大家先后为林纾重新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这其中郑振铎的《林琴南先生》最为中肯,可代表绝大部分“五四”一代人的态度。
胡适也曾说“五六年前的反动领袖在三十年前也曾做过社会改革的事业。
我们这一辈的少年人只认得守旧的林琴南,而不知道当日的维新党林琴南。
”[1]林纾是时代作用下的矛盾体。
近现代以来,学界大多从其古文理论、小说理论进行研究,肯定其文学方面的贡献,但对其翻译小说中的启蒙思想研究不多。
本文将以“林译小说”为中心结合其它相关资料,分析林纾在民族危机日深之时以笔为武器,翻译外国作品警醒国人、启迪民智的革新立场。
1 林纾及其翻译作品概况(一)林纾其人林纾,1852生,1924逝世,字琴南,号畏庐,福建闽县人。
林纾幼年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嗜书如命,练就了一手优雅、凝练的古文文笔。
这些都为林纾以后的创作和翻译积累了宝贵的财富。
青年时,林纾曾七次参加礼部试,次次未考取。
后通过教书维持生活。
1897年,林纾的妻子因病去世,对他刺激很大,终日郁郁寡欢。
其友人为排解其丧妻之痛,邀他一同译书。
于是与王子仁合译《巴黎茶花女遗事》。
这部小说翻译的内容新颖,文笔凄美,在文学界流行甚广。
林译《迦茵小传》的文学价值及其影响
林译《迦茵小传》的文学价值及其影响2005年第1期第3O卷(总第136期)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ZHEJIANGNORMALUNIVERSnY(SocialSciences)No.1,2005GeneralNo.136V01.3O林译《迦茵小传》的文学价值及其影响韩洪举(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金华321004)摘要:英国作家哈葛德本是二三流的作家,他的小说《迦茵小传》在其本国并未引起什么反响,但翻译家林纾颇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经他”加工”过的《迦茵,J-传》虽说与原作出入较大,有失其”真”,但此作却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成为轰动中国文坛的佳作,在清末文学界引起很大轰动,对中国文学观念的嬗变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林译《迦茵小传》仍具有值得我们研究的文学价值.关键词:林纾;哈葛德;《迦茵小传》;文学价值;影响中图分类号:I20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035(2005)01-0070-05林纾(1852--1924)是我国近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小说翻译家,”林译小说”的数量达一百多种,属于世界名着的就有三十种.此外,尚有原属二三流的作品,经林纾翻译后却产生巨大影响,其文学价值远非原着能比,这种情况在林译小说中屡见不鲜.但令我们惊奇的是,英国作家哈葛德的《迦茵小传》在其本国默默无闻,经林纾翻译后在中国引起强烈反响,以致于令国人误以为哈葛德是世界一流的大作家.《迦茵小传》的原作者哈葛德在英国仅属二三流作家,他的这部小说艺术成就并不高,但经过林纾的翻译之后,却产生很大的影响.林纾式的这种对原着进行加工改造的翻译方法已为历史所淘汰,但作为中国翻译文学刚刚起步的特定的历史时期,这一文学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这是林纾式翻译方式的成功尝试.笔者认为,这部翻译小说表明,决不可因林纾采用意译手法而否定其在翻译史上的重大贡献,林译《迦茵小传》影响如此之大,是不容忽视的.哈葛德以善写通俗小说着称,他一生共创作57部小说,林纾翻译了25种(其中已刊23种,未刊2种),其中《迦茵小传》的翻译最为成功.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较为陌生的哈葛德,其《迦茵小传》却走红近代中国,这在文学史上颇为罕见.哈葛德(1856--1925)出生于英国诺福克郡的布拉登汉姆,早年毕业于伊帕斯维克普通学校,修法律专业.1875年服务于南非的英国殖民政府,任纳塔尔总督亨利?布威尔勋爵的秘书,后一度出任当地最高法院院长,1881年回国后始创作小说.他曾先后游历过荷兰,墨西哥,巴勒斯坦,埃及等地,每次归来总有新作问世.哈葛德擅长写历史题材,其小说的内容多是充满”异国情调”的冒险,神秘,离奇与曲折的故事,主要作品有《英孝子火山报仇录》(1893),《斐(非)洲烟水愁城录》(1887),《雾中人》(1885),《三千年艳尸记》(1886),《鬼山狼侠传》(1892),《蛮荒志异》(1900),《古鬼遗金记》(1906)等.他的言情小说《迦茵小传》在一偶然机会为上海虹口中西书院学生杨紫麟发现于旧书铺内(杨这样声70收稿日期:2004-03-28作者简介:韩洪举(1966一),男,河南范县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称,未必如此),从此开始了它在中国的”奇遇”.这部小说原名为JoanHaste,经杨紫麟节译,包天笑(包公毅)润饰后,取名《迦因小传》,以蟠溪子(杨紫麟)的译者署名于1901年在《励学译编》杂志上连载,1903年又由文明书局出版单行本.这部小说只译了原作的一半,译者托言”惜残缺其上帙.而邮书欧美名都,思补其全,卒不可得”.‟IJ(聊‟其实这是欺世之谈,是译者有意删节的,其目的是为隐去迦茵与亨利热恋怀孕并有一私生子的情节,如此,可保全迦茵之”贞节”.此删节本引起了林纾的极大兴趣,认为”译笔丽赡,雅有辞况”,惜其未能译全.林纾在译哈葛德的小说时无意中发现了此书的足本,他非常高兴,欲将此书邮寄蟠溪子,然不知”蟠溪子”为何人,现在何处,只好于1904年与魏易重新进行翻译,并自谦云”向秀犹生,郭象岂容窜稿;崔灏在上,李白奚用题诗.特吟书精美无伦,不忍听其沦没,遂以七旬之力译成.”…2为与前者有所区别,他在”因”字上加一草头,取名《迦茵小传》,190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林纾对此书颇下了一番工夫,他不仅为之撰写译序,还作《调寄买陂塘》一首冠于书前.足本《迦茵小传》成了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迦茵小传》原作文笔平平,语言平庸,情节结构也不甚严密,经过林纾的翻译和润色之后,虽然与原作在细节上略有出入,但这部小说的文学价值却大大提高了.小说描写了平民女子迦茵与贵族子弟亨利的恋爱悲剧.女主人公迦茵是一位聪慧美丽的姑娘,自幼依附姨妈生活.因系私生女,生父就在身边而不知.母亲在她两岁时投海而死,贪鄙的姨妈将迦茵当作赚钱机器,既对她不好,又不许她离开.一日,迦茵邂逅亨利于颓垣古塔之下,两人一见钟情.亨利为帮迦茵掏鸦雏,不慎自塔顶坠下,摔成重伤,濒临死亡.亨利养病于迦茵家中,两人终日相守,感情渐深,后来发生了关系.亨利虽为男爵之子,然男爵亡后已濒临破产,欠富绅来文杰六万镑巨债,而来文杰之女爱玛却想嫁给亨利,若此,可免其债务.于是亨利之母找到迦茵,求她为了亨利家族的利益而与亨利断绝关系,以促成亨利与爱玛的婚事.此时迦茵已有身孕,但仍被迫答应.迦茵怀着绝望心情嫁给了粗俗的土豪洛克,以成全亨利的”家庭幸福”.亨利误以为迦茵负心,一怒之下亦与爱玛结了婚.狠毒的洛克嫉妒迦茵仍眷爱亨利,尤其窥见他们抱头痛哭后,更是妒火中烧,遂失去理智,预谋枪杀亨利.迦茵闻讯奔至,代情人亨利饮弹.此时亨利才尽知前情,悔恨交加,而迦茵却含笑死于亨利怀中.这样,这部小说完整而动人的故事和主人公迦茵优美的艺术形象就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读后令人惊叹不已.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女主人公迦茵的感人形象.她美丽,聪明,多情善感,有坚强的毅力和自我牺牲精神.作品采用肖像勾勒,细节描写和心理刻画等多种手法,使这一形象活灵活现,呼之欲出.作为古文大家的林纾不仅描写风景优美动人,对人物的肖像描写也十分成功,加之他又是一位着名的诗人兼画家,对迦茵的塑造总是带有诗情画意,如第三章关于迦茵的描写:迦茵颀而长,面温嫩不类村女,修臂下垂,两手莹洁作玉色,面容尤庄贵不佻.大抵英人闺秀, 似此者亦多.而亨利见时,迦茵为年恰二十二岁,樱口绛色,唇下作小窝,秀眉媚眼,晴作棕色,发栗色作椎结,衣缟色宽博之衣,系以白鞋,妆饰严净.亨利眼中度之,早决其非小家之女,意态似有学问者.然迦茵固美,而能撩发亨利之感情,尚非尽繇其美貌;盖亨利眼中见刻象多,以为是女者,可方罗马古烈中之爱神.这段肖像描写与众不同的是,它不是单调地描写肖像,而是通过亨利之眼来描写,使读者更觉生动而富有情感,艺术效果更好.作品对人物的心理刻画也非常成功,本文只以迦茵为例.再如第九章写迦茵初见”情敌”爱玛时的内心活动:此时相见,彼此互相诧异.迦茵犹忆亨利晕时,口中尚频频呼爱玛;故此时相见,乃凝睛盼视,私念亨利昏惘中,何以频呼其字,岂此二人密有婚约耶?以今日事势卜之,十得八九;既而又念亨利呓语时,亦时呼吾名,然则定情之事,又似非实.即使亨利注情爱玛,亦不为奇,如此丽人,恶得不爱?爱亦何奇之?7】作品的第十章也有大量成功的心理描写,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此外,作品还有许多细节描写,如第十章末尾当亨利谈到敏感问题后:”迦茵闻言不期而缓缓起立,竞坠其针黹于地”.又如第十一章写洛克跟踪前往约会的迦茵,迦茵发现后怒斥之,他却说:”吾在此闲行耳.”迦茵日:”此语非诚,何为存匿芦中?”对日:”避雨不可耶?”迦茵又日:”雨从东来,尔乃面东以受,宁云避雨?……”这一细节表现了迦茵面对歹徒所表现出的聪明与机智.作品还通过对话和行动描写,表现了迦茵的坚强性格.总之,通过这些描写,形象地表露出初恋时期迦茵的心理状态,使这一纯情少女的形象真实地凸现在了读者面前.此外,小说次要人物如来文杰,爱玛,爱伦,格林华德氏(迦茵的姨妈),洛克等,都没有作简单化处理,通过心理,细节等描写,将他们复杂的形象塑造得有血有肉,真实感人.除了人物塑造方面取得极大的成功之外,小说的结构安排也颇具特色.作者通过倒叙,照应,悬念等手法,使得小说情节集中,结构严谨.小说的情节主干讲迦茵被土豪洛克追逐,接着在古塔下遇亨利,亨利的家庭危机,为拯救情人的家庭迦茵作出牺牲等.至于迦茵的身世,亨利家庭危机的原委等,都是通过倒叙手法补叙的.作品开端写迦茵逃避洛克追逐,结局则写她死于此人之手;开端有一小儿惠烈荷德出现,帮助迦茵救亨利,中间直至结尾不断令此儿出现,并推动故事的发展;还有为亨利治伤的却而池医生,后文亦屡屡出现.小说还多次设置悬念,如迦茵与来文杰的关系,来文杰为何非将爱玛嫁给亨利等,直至小说末尾,作者才交代谜底.以上这些手法的成功运用,都使小说照应细密,结构严密而完整.小说的语言十分优美,表现了林纾深厚的语言功底.其风景描写显然经过了林纾的加工,原作者不可能有如此高超的技巧.作品不是就风景而描写风景,而是将风景与人物,乃至人物性格融为一体,此技巧非大家手笔是难以驾驭的.如作品开头短短数言,就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图画,女主人公迦茵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吾书开场之首章,事在夏之六月.时天气清佳,赤日无云,海水澄碧,光景奇丽,游蜂作声于坟墓野花之上求蜜,黄莺飞鸣树间.有女子迦茵者,坐于风光之中,如感秋思……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如第二章写迦茵遇到洛克后颇为苦恼:思极仰卧地上.观天际飞云,片片相逐,直至海上,与水云合,蔚蓝一色,气极清明,自念骤归见窘于阿姨,不如偷闲斯须,以吸清空之气,较为幽静.时草虫嘶咽,野蝶群飞,仰见古塔之上,老鸦哺儿声牙牙然.这里,不仅将迦茵的愁绪与风景合二为一,增强悲剧效果,而且写老鸦又为下文掏鸦雏埋下了伏笔.此外,小说多用恰切而形象的比喻,大大加强了表现力.如第十二章写爱伦为说服其兄亨利娶富室之女爱玛而不遗余力:”爱伦心志,虽至赢惫,尚如行军勇士,必至于战局收场,然后始释其甲,此时公然以兹事为爱伦一身之责任,百挫而仍弗卸.”再如第十二章:”吾于是女,犹稻之得日,鱼之需水”;”主翁知狗馁不择食乎?翁今日若能以善策见饷,感且不朽”;”来文杰一见,知投火于炸药中,寻将大爆,顾亦无术以挽之”;”洛克执冠鞠躬而出,行步趑趄,如履鸡子,惟防其碎者”,等等.此类比喻比比皆是,读者在阅读中有一种美的享受.以上我们从人物塑造,结构,语言三个方面论述了林译《迦茵小传》的艺术成就,这部二三流的原作竞成了一部当之无愧的名着.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他采取”意译”的方式,对原着进行加工改造,完全是一种”再创作”.虽然近代中国的翻译界颇为盛行这种方式,当时的翻译家也不少,但他们都没能翻译出像《迦茵小传》这样的”名着”.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首先,林纾的翻译态度相对来说比较严肃,他不像某些人那样为多得稿酬,把一部译作换个笔名重复发表,由于当时的翻译小说往往不署原着的作者,因而很容易出现这种现象,如叶启标所译(--金台》(1903),关葆麟所译《西亚谈奇》(1904),披剑生所译《七日奇缘》(1905)等,这就很容易造成一书重译,多译和抄袭他人译作的弊端.周桂笙在谈到当时翻译界的情况时说:”今之所谓译书者,大抵皆率尔操觚,惯事直译而已;其不然者,则剿袭剽窃,敷衍满纸.译自和文者,则惟新名词是尚,译自西文者,则不免佶屈聱牙之病,而令人难解则一也.”【在当时的译坛上还有译者任意篡改原文的常见现象.如苏曼殊所译雨果的代表作《惨世界》(今译《悲惨世界》),竞塞进一个自己杜撰的名叫”白男德”的人物.此外,他还借外国人之口来否定孔子的哲学,并抒72发自己反清爱国的思想感情.林纾从不这样做,若需要发感慨,则写入译序中,不在正文中塞进自己的“私货”.其次,林纾本人是当时着名的诗人,古文家和小说家,具有极高的文学修养和文学感受力,加之古文根底非常深厚,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因此,经他翻译的《迦茵小传》可谓”点铁成金”了.但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的作品都能被林纾”点铁成金”.林纾同期所译哈葛德的《三千年艳尸记》,《鬼山狼侠传》,《蛮荒志异》,《古鬼遗金记》等,在艺术上就远逊于《迦茵小传》.这些作品基本上都属于神怪,探险小说,原作的文学价值甚微,虽经林纾”加工”,也很难引起大的影响.《迦茵小传》具有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这正是当时的中国所需要的,也正是林纾所急于宣传的西方新思想,因而他特别推崇这部作品,为翻译它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加之恰与中国读者的心理产生共鸣,因而在中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基于上述原因,林译《迦茵小传》在近代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于1905年2月由商务印书馆初版,1906年9月已发行三版,1913,1914年再版,先后编人《说部丛书》,《林译小说丛书》.该书销售的具体数字,至今没有确切的统计.但从时人来往书信,文集札记中可见,其销路极畅.林译本因译文的精彩,在青年中有极大影响.它打动了才子佳人们的芳心,亦引起近代许多中国知识分子的强烈共鸣.夏曾佑卧病中读到此书,百感交集,题词日:”会得言情头已白,捻髭想见独沈吟.”但是,《迦茵小传》却引起封建卫道士的大肆攻击.金松岑甚至将当时社会道德混乱,西方思潮和生活方式的广泛流行统统”归罪”于林译小说,尤其这部《迦茵小传》.这恰恰从反面证明了它在传播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金松岑说:曩者,少年学生,粗识自由平等之名词,横流滔滔,已至今日,乃复为下,多少文明之确证,使男子而狎妓,则日:我亚猛着彭也,而父命可以或梗矣(《茶花女遗事》,今人谓之外国《红楼梦》),女子而怀春,则日:我迦茵斯德也,而贞操可以立破矣(《迦茵》小说,吾友包公毅译,迦茵人格为吾所深爱,谓此半面文字胜于足本).今读林译,即此下半卷内知尚有怀孕一节.西人临文不讳,然为中国社会计,正宜从包君节去为是,此次万千感情,正读此书而起).事过两年,卫道者寅半生(钟骏文,钟八铭)在杭州的一家消遣性杂志《游戏世界》(寅半生为主编)第十一期上发表《读(迦因小传)两译本书后》云:吾向读《迦因小传》而深叹迦因之为人清洁娟好,不染污浊,甘牺牲生命以成人之美,情界中之天仙也;吾今读《迦因小传》,而后知迦因之为人淫贱卑鄙,不知廉耻,弃人生义务而自殉所欢,实情界中之蟊贼也.此非吾思想之矛盾也,以所见译本之不同故也.盖自有蟠溪子译本,而迦因之身价忽登九天;亦自有林畏庐译本,而迦因之身价忽坠九渊.……今蟠溪子所谓《迦因小传》者,传其品也,故于一切有累于品者皆删而不书.而林氏之所谓《迦因小传》者,传其淫也,传其贱也,传其无耻也,迦因有知,又曷贵有此传哉!J(“寅半生站在封建传统道德和教化的立场上,对林纾大肆抨击.他认为,蟠溪子为迦茵”讳其短而显其长”,使人们为之神往;而林纾则”暴其行而贡其仇”,使人们为之鄙夷.蟠溪子为迎合传统礼教,在译述过程中有意隐去迦茵与亨利邂逅登塔取雏的浪漫故事,删削了迦茵与亨利相爱私孕的情节,把亨利为爱情而不顾父母之命而与迦茵自由恋爱的内容亦删而不述,堪称翻译中”春秋笔削”的典范.林译本则对这些情节作了完整的译述.故道学家们均把林纾视为中国礼教的罪人,蟠溪子之流则成了维护传统道德的功臣.由寅半生的攻击,正可窥见林纾鲜明的反封建思想.在林纾的笔下,迦茵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一位备受凌辱,轻蔑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热烈追求爱情幸福的女性,他以饱蘸感情的浓墨重彩,描写了如此一位美丽,善良而又具自我牺牲精神的女郎,表现了林纾不同于世俗的反传统反封建的进步思想. 鲁迅在《上海文艺之一瞥》中如此评述这场争论:然而才子+佳人的书,却又出了一本当时震动一时的小说,那就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迦茵小73传》(H.R.Haggard:JoanHaste).但只有上半本,据译者说,原本从旧书摊上得来,非常之好,可惜觅不到下册,无可奈何了.果然,这很打动了才子佳人们的芳心,流行得很广很广.后来还至于打动了林琴南先生,将全部译出,仍旧名为《迦茵小传》.而同时受了先译者的大骂,说他不该全译,使迦茵的价值降低,给读者以不快的.于是才知道先前之所以只有半部,实非原本残缺,乃是因为记着迦茵生了一个私生子,译者故意不译的.其实这样的一部并不很长的书,外国也不至于分印成两本.但是,即此一端,也很可以看出”-3时中国对于婚姻的见解了.众所周知,近代中国人追求个性解放,渴望恋爱自由,要求婚姻自主,向往以爱情为惟一基础的浪漫型男女关系.但这种爱情理想受到封建道学家的扼杀与抨击.就连留学美国的胡适也未能摆脱不自主的婚姻,伟大思想家鲁迅亦未能冲破传统礼教所带来的不幸婚姻.在如此社会环境下,真正能揭示近代爱情心态的中国小说尚未诞生,于是这部英国二三流小说在中国轰动一时就不足为怪了. 总之,林译《迦茵小传》是中国近代影响最大的译着之一,它在清末文坛上引起很大轰动,对当时人们的文学观念和思想观念均产生了极大影响,堪为”林译小说”的上乘之作.我们研究翻译家林纾和晚清文学,研究世界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史,这部作品是不容忽视的.林译《迦茵小传》在中国近代文学史和翻译史上均应占有一席之地.参考文献:[1]阿英.晚清文学丛钞?小说戏曲研究卷[M].北京:中华书局.1961.[2]林纾.迦茵小传?小引[A].钱谷融.林琴南书话[z].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24.[3]周桂笙.译书交通公会试办简章?序[J].月月小说.1927.(1).[4]夏曾佑.题词<积雨卧病读琴南迦茵小传有感>[A].哈葛德.迦茵小传[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2.[5]金松岑.论写情小说与新社会之关系[J].新小说.1905.(6).[6]鲁迅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94.LiteraryV alueandInfluenceofLinShu‟SV ersionofJoanHasteHANHong-ju(CollegeofHumanities,Zhejia,~NormalUniversity.J/nhua321004.China)Abstract:HenryRiderHaggardwasaminorwriterandJoanHaste,oneofhisnovels,wasanunfamous workinEngland,butitsChineseversion,translatedandadaptedbyLinShu,Wasasensationintheliterary circlesofthelateQingdynasty.Lin‟Sversionofthenove1.whiledifferingconsiderablyfromandthus”nil 一thful”totheorigina1.wasconsideredoneoftheperfectworksinChinathatfacili tatedtheevolutionofliter —aryconceptioninthecountry.Keywords:LinShu(1852—1924);H.R.Haggard(1856—1925);JoanHaste;LiteraryV alue;In—fluence74(责任编辑廖向东)。
从“游戏之作”到“林译小说”——林译活动背后的赞助人因素研究
Crazy English Teachers 217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疯狂英语·教师版2015年第4期(11月号)
1986:1653),“或登报,或印行”均由汪康 年决断。高梦旦提出的要求很简单,只要汪康年 能适当补偿魏瀚的经济付出,则福州畏庐刻板可 交汪康年,以后不再另行刊印,林纾与王子仁也 不受稿酬。事实上,高梦旦对林译《茶花女》能 否走红并无信心,在小说备受歧视的晚清时代, 《茶花女》面临的形势是非常不容乐观的。故 而,高梦旦也许认为,既然汪康年需要西洋小 说,正好借此机会将《茶花女》出手,为“游戏 之作”找个实力雄厚的下家,或许还能获得新的 生命,顺便补偿下表兄魏瀚的经济付出。一切商 定之后,汪康年以昌言报馆名义,于1899年5月 出版了素隐书屋版《巴黎茶花女遗事》,并利用 其销售网络公开发行。此版本一经推出,一时洛 阳纸贵,风行海内。诗论家陈衍在《林纾传》中 称此书为“中国人见所未见,不胫走万本”(陈 衍,1976:26),为林纾的翻译生涯开了一个 好头。汪康年则在这场“交易”中收获颇多,首 先是用一百元左右的低廉价格获得了林译《茶花 女》的版权;其次,汪对畏庐刻本重新校对之后 改用铅印,节约了出版成本;最后,从《茶花 女》“不胫走万本”的实际销售情况来看,汪康 年应该从中获利丰厚。
正是基于对上述因素的考虑,商务印书馆 从1903年开始编印价格相对低廉的《说部丛 书》,将林译小说收纳其中,通过遍及全国的分 馆发售,并且提供邮购服务。得益于林译小说自 身的魅力和商务印书馆合理的市场策略,林译小 说销量极佳,林纾的名字也很快家喻户晓。随着
林纾影响力的日益提高,林译小说刊发的刊物也 由面向普通读者的通俗读物《说部丛书》转移到 了鸳鸯蝴蝶派控制的文学刊物《小说月报》。随 后,《小说月报》还刊登褒扬林纾的评论文章, 进一步提高林译小说的社会影响力。一个典型的 例证就是侗生在1911年《小说月报》第2卷第3 期发表评论文章《小说丛话》,将林纾称为“小 说界泰斗”,此举起到了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 吸引更多的读者购买林译小说。1914年6月,商 务印书馆把林译小说从《说部丛书》里挑出来, 出版了一套“林译小说丛书”,共分为两集,收 书100种。因采取整套发售的销售策略,商务印 书馆下调丛书的销售价格,“价值三十七元,全 部价十六元”(邹瑞玥,2013:368)。得益于 商务的让利策略,加之对林译小说的喜爱,不少 之前购买过《说部丛书》的读者购买此丛书作收 藏之用。此外,商务印书馆还为《林译小说丛 书》刊登广告,如1915年9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小说《漫朗摄实戈》三版书后刊登了一则《林译 小说丛书》广告,标题为“林琴南先生译小说丛 书五十种”,这则广告除了书名和价格之外并没 有太多推举之辞。这说明经过对林译品牌多年的 经营,商务印书馆已经非常清楚,就凭“林琴南 先生译”这六个字的金字招牌就足以让丛书斩获 读者的青睐。从《说部丛书》连载林译小说,再 到出版《林译小说丛书》,商务印书馆成功地对 林译小说进行了商业推广,实现了赞助人与译者 之间的利益共享。
从林译中的弊病谈林纾在中国翻译史的地位
林纾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一
位举足轻重的翻译家5翻译引进 大量西方文学作品,带领中国读
者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文学世界。
然而5 —个举世皆知的事实是林
纾既不懂外语5更不懂翻译。林纾
走进了中国翻译史5 —方面5林译 小说成为中国文学翻译史上一道
独特而亮丽的风景5另一方面,林
译中有目共睹的弊病也被译界严
巾8遂视
&
三&
& 生平抚
摩,故银焕发是+其
者,有
,上有
「赐大&
&
8” [&对原文,以
纾
有对 删&有改&
的地方都改
8
一是三
()发 不
是
生平抚摩 & 是
的; 是大
的
也
&
是
的
8
&译
,这一
点连他 也 不讳+
原因
译
弊 以归
因于 的
文的
的译
8
&
&
地
& 的纾望通过译著呼
吁 向西方学习,从而改变
家的局势8因&纾 译名
格指摘L然而5通过梳理林纾的生
平和林纾跻身译界的背景5 3
林译小说
者的特
和
5揭示一代翻译奇
家对当今学术界、翻译界以 中
外文学文化 的
5 有一
的
L
一 •不懂外语的林纾
林纾中举7
进皆
以
5
5
文学翻译 5 是个
道
道的 者。1897 5 事 的翻译 了林纾的译
5
林纾的言情小说观
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林纾的言情小说观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指导教师:***20030501摘要林纾是近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翻译文学作品影响了五四文学和现代文学中绝大部分卓有成就者,被誉为新文学的不祧之祖,他的翻译因其影响深远受到了较多的关注,林纾是最后的古文家,但他的最出色的成就却是小说,他的白创小说虽在其时有一定的影响,但却远不及翻译的小说,人们对林纾的自创小说的评价多从思想内容方面入手,注意到林纾的思想中新与IFt的矛盾共存,在林纾小说翻译和创作实践中,林纾对小说的主题、创作方法及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看法,虽然没有系统的理论化,但他将从实践中得来的理论又指导自己的创作实践,这一点在他的言情创作中充分体现出来。
林纾的言情小说观牵涉到对言情小说的主题的认识,对言情小说吸引力和魅惑力的参透,对言情小说传统模式的突破和对理想英雄侠客性格的追求,林纾的言情小说观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刻意求新的特征,但林纾毕竟是个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文人,虽然他接受了西方新思想中某些先进观念,他的思想中仍旧存留着保守落后的成分,这体现在他小说中对女性贞操节烈观念的重视。
本文试图在充分把握林纾的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将林纾对言情小说的看法进行归纳和梳理,将林纾的言情小说整合成一个大致的理论体系,以确定他在近代小说理论史上的独特位置。
关键词:林纾言情小说理论体系AbstractLinshuisanimportantfigureinthemordernliteraryhistory,hisintranslatingliteraturehasaffectedmostofsuccessfulfigurehewascreditedasthecontemporaryliteraryhistoryandbecauseofthisancestorofnewliterature,histranslationhasbeenaffirmedbymordernscholars.LinshuisthelastancientChineseproseauthor,buthismostremarkableachievementwasnovel.Hisnovelsexertlesseffectthanhistranslatingnovels.ScholarsaffirmedhisnovelsonideaoftexttheynoticethecontradictionofLinshu’Sthoughtbetweennewandoldinthewritingpractice,Linshuhasinvolvedideasofsubject,methodandstyle.Thoughithasnosystem,heusetheseideasinhiswritingpracticeanditiSmostlyapprovedbyhislovenovelsLinshu’Slovenovelsideasincludenotonlythecomprehendingabouttheme,attractingandtemptingpower,butalsothebreakingoftraditionalformulaandthepersuingforidealherocharactristic.Linshu’Sideasaboutlovenovelhaveitspeculiarityandcharactoristicofdeliberatelyparsuingfornewchanges.ButLinshuisascholaraffecteddeeplybytraditionalculture,therearesomeconservativepointofviewinhiscovenovelideasthoughhehasacceptedsomenewideasofwesternsociety,suchastheattentiontowoman’Sloyalty.ThislextwillanalyzedLinshu’Sideasaboutlovenovelandsumupintoaapproximatelytheoryticalsystemandtendtodeterminetherightpositioninthemordernliterarytheoryhistory.Words:LinShuLovernoveltheorysystemKey引言林纾是近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翻译小说影响了新文化运动整整一代人,而颇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新文化运动让他名誉扫地,并受到长期的冷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