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 二轮(江苏专用):选考(二)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卷)
二轮(江苏专用):选考(二)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卷)
选考专题高分练(二)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时间:90分钟满分:60分)1.(2019·扬州二模)[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秦始皇对法治高度重视,将法治理念贯彻到秦帝国的政治实践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秦始皇继承前代的法治传统,提出了以法治国的政治准则。
从新出土的秦简看,秦始皇编纂的成文法典内容丰富,体系庞大。
他将法律、法令公布于众,进行法律的普及工作,使更多的人知法守法。
在秦始皇时代,军政大事和百姓日常生活,都有法律进行规范,一定程度上真正实行了法治。
秦法要求官吏必须精通法律,依法办事,恪尽职守,公正无私。
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实行责任追究制,奖勤罚懒,劝善惩恶,这对秦统一的巩固和政治控制是极有好处的。
——摘编自马平安《中国传统政治的基因》(1)据材料归纳秦始皇推行法治的主要举措。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继承的“法治传统”。
(6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秦始皇推行法治的历史影响。
(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编纂的成文法典内容丰富”“法律法令公布于众,进行法律的普及工作”“军政大事和百姓日常生活,都有法律进行规范”“官吏必须精通法律依法办事……实行责任追究”来答题。
第二小问,即需要指出其历史渊源,材料中明确指出“继承前代的法治传统,提出了以法治国”,再结合所学知识中商鞅变法中的法治原则、成果。
第(2)问,通过材料中“一定程度上真正实行了法治”“对秦统一的巩固和政治控制是极有好处的”,可知对后世具有借鉴意义;再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严刑峻法,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答案:(1)主要举措:重视立法;普及法制;依法行政;依法治吏。
法治传统:法家以法治国思想。
商鞅变法的法治成果。
(2)简评:巩固了秦的统一;有利于提高封建国家统治效能;严刑峻法激化阶级矛盾;为后世推行法治提供借鉴。
2.(2019·盐城三模)[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统一台湾是康熙帝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举措。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20届 二轮:专题(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卷)
专题跟踪检测(十六)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019·江西上饶重点中学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材料《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一书详细记载了玄奘印度取经的缘由、经过以及功绩。
传记中的玄奘少年时聪悟不群,出家后广研佛典,探究佛理,“然恨佛化经有不周,义有所缺,故无贪性命,不惮艰危,誓往西方,遵求遗法”。
玄奘西行取经历时十七载,践行百余国,取经途中“乘危远迈,杖策孤征。
积雪晨飞,途间失地;惊砂夕起,空外迷天”。
玄奘周游印度,遍访圣迹,拜谒大德,参验佛经,批驳外道。
《西游记》中唐僧虽然具有坚定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但在西行途中逐渐失去了头上神圣的光环,由如来座下的金蝉子变成了一个柔弱敦厚、忍辱负重的行脚僧。
作为一个肉体凡胎的得道高僧唐僧一路上面对自然天险和妖魔鬼怪表现出了常人具有的畏惧心理。
——摘编自徐笑一《〈西游记〉中唐僧圣愚形象的演变及特点》(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僧与其历史人物原型玄奘形象的相同点,并从史料价值角度简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和《西游记》。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玄奘法师西行的贡献。
(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玄奘少年时聪悟不群,‘然恨佛化经有不周,义有所缺,故无贪性命,不惮艰危,誓往西方,遵求遗法’”“唐僧虽然具有坚定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可知两者都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并不畏艰难险阻。
第二小问,据材料“《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一书详细记载了玄奘印度取经的缘由、经过以及功绩”结合所学可知,《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是研究玄奘法师西行的第一手史料;据材料“《西游记》中唐僧虽然具有坚定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但在西行途中逐渐失去了头上神圣的光环,由如来座下的金蝉子变成了一个柔弱敦厚、忍辱负重的行脚僧”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小说《西游记》体现出了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需求,作为文学作品用于研究玄奘的相关问题,需要慎用。
第(2)问,据材料“然恨佛化经有不周,义有所缺,故无贪性命,不惮艰危,誓往西方,遵求遗法”可知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据材料“唐僧虽然具有坚定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但在西行途中逐渐失去了头上神圣的光环”可知传播了佛法,弘扬了坚定的信念、不畏艰险的精神;结合所学可知,促进了唐代文化交流,扩展了唐代丝绸之路。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检测(二)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含解析)人民版.doc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检测(二)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含解析)人民版模块质量检测(二)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时间30分钟满分40分检测卷一时间30分钟满分40分1.10分2018·徐州质检康熙帝认为“民为邦本,必使家给人足,安生乐业,方可称太平之治”。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如果相机徐图,则贼指台湾的郑氏政权何时可尽灭乎夫师行既劳,民力亦重困。
若能一举而贼速灭,地方速平,则大兵自无野处之苦,而民困亦可甦同“苏”矣。
康熙起居注材料二近据甘肃巡抚刘斗等合词奏称,莫洛有益地方,兵民数千哀求代题留任。
又据西安等处乡约百姓赵琏等称,莫洛、白清额实心实政,老稚感悦,保奏留任等语。
朕思简用督抚,原欲其绥辑地方,爱养百姓。
今莫洛俱著复原官仍留任,以后著意殚心供职,以副朕宽宥任用之意。
圣祖仁皇帝康熙御制文集材料三强调君主对民的责任与义务是民本思想中最有意义的一点。
康熙皇帝就经常告诫自己“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时不谨,即贻千百世之患。
”他谨慎地履行政务,目的在于使万民无忧、皇权稳定。
然而,这种政治责任是建立在君主的道德自觉上的。
张文英康熙时期对“舆情”的使用及其研究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康熙帝解决台湾问题的策略及其目的。
3分2据材料二,归纳康熙帝留任莫洛等官员的理由。
3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康熙帝的执政理念并作简要评价。
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若能一举而贼速灭,地方速平”归纳;第二小问,据材料一“则大兵自无野处之苦,而民困亦可甦同‘苏’矣”概括。
第2问,据材料二四句话分别概括归纳即可。
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三前三句话总结概括;第二小问,据材料三“这种政治责任是建立在君主的道德自觉上的”得出康熙具有较高的政治责任感和道德自觉性,以民为本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但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答案1策略迅速收复台湾速战速决。
目的避免军队劳顿;减轻民生疾苦。
2理由同僚认可;莫洛等实心为政;百姓拥戴顺应民意;康熙帝的执政理念等。
2020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教师用书:第1部分 选修篇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对应学生用书第102页)1.(2017·江苏高考)1787年华盛顿主持了制宪会议,为会议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787年5月25日,会议在费城的议事堂举行。
当华盛顿尚未就席时,大家就提出推举华盛顿为议长,并立即获得全数通过。
华盛顿的态度非常谦虚,他说:“敝人才疏学浅,经验不足,实不堪担此一重大会议的议长之职,但我愿竭尽一己之力来完成责任。
”费城的仲夏夜异常炎热,华盛顿纹丝不动地坐在议长席上。
他没有发表演说,只是偶尔询问代表们的意见,或是在议事进行中说一两句例行的话而已。
可是这已足够了。
当辩论激烈,或讨论陷入僵持时,代表们就不约而同地仰视着议长席。
这位举世闻名的华盛顿,只要静默不语,就足以慑服那些滔滔雄辩的政客,使他们逐渐相互妥协。
由于彼此的忍让和妥协,最后万事皆迎刃而解。
9月17日,全体一致通过美国的联邦宪法。
——摘编自晓树《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华盛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召开制宪会议的目的,说明华盛顿在制宪会议上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华盛顿的良好品质,说明华盛顿的政治活动对美国政治文明发展的贡献。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美国独立后面临的形势从政治、经济角度概括。
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中“当辩论……陷入僵持时,代表们就不约而同地仰视着议长席”“华盛顿……使他们逐渐相互妥协……最后万事皆迎刃而解……全体一致通过美国的联邦宪法”等信息概括。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我愿竭尽一己之力来完成责任”并联系所学知识概括。
第二小问联系华盛顿第二届总统任期结束时毅然隐退,不当终身总统说明。
【答案】(1)目的:加强中央政府权力;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作用:协调各方关系;让与会代表做出妥协(让步);推动会议顺利进行;促成宪法的制定。
(2)品质:勇于担当;不贪恋权力。
贡献:为美国政治文明发展树立典范。
2020届二轮:专题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专题卷
专题强化训练(十八)1.(2018·全国卷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
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
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
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
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
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
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
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
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
[解析]第(1)问“原因”,依据材料信息“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
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
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概括得出:朝廷财政收入增加、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等。
第(2)问“共同之处”,根据材料信息“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
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并结合所学有关唐太宗的人物活动的相关知识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
[答案](1)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
(2)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2.(2018·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
江苏省七市南通泰州扬州徐州淮安连云港宿迁2020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七市(南通、泰州、扬州、徐州、淮安、连云港、宿迁)2020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秦始皇去世后,赵高、李斯发动政变、扶立胡亥,残害诸王子公主,就连和将军蒙恬一起在北边统领重兵的秦始皇长子扶苏也无力反抗。
这一历史现象折射出当时A. 国家权力依据血缘关系建构B. 宗法贵族的政治影响力削弱C. 郡县制度有效防范地方割据D. 军政大事均由三公朝议而定【答案】B【解析】【详解】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材料中秦始皇长子却遭到大臣赵高和宰相李斯的迫害,说明在皇权统治下,宗法贵族的政治影响力削弱,故选B;从材料看国家权力不是依据血缘关系,A错误;材料没有提及郡县制度,C错误;D不符合题意,排除。
2.下表反映了汉代农业生产的部分情况。
据表中信息推断合理的是,汉代记述出处赵过“用耦犁,二牛三人。
”《汉书·食货志》二牛曳引,前有一人拉着牛辔导牛,后面一人扶犁耕作。
王莽“新朝”牛耕画像石二牛驾犁,一人扶柄耕作,但无牛环牛辔和牵牛人。
东汉牛耕壁画A. 普遍使用耦犁耕作B. 铁制生产工具推广C. 犁耕技术不断提高D. 铁犁牛耕普及全国【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可知汉代的犁耕法从西汉的“二牛三人”,王莽“新朝”的“二牛二人”到东汉时的“二牛一人”犁耕法,说明犁耕技术不断提高,故选C;在新朝和东汉时期不是使用耦犁,A错误;材料不能体现铁制工具推广,B错误;材料不能显现铁犁牛耕普及全国,D 错误。
3.唐开元年间,政事堂虽设在中书省,但自成机构,后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以对口分理各项行政事务。
凡一切政令,包括皇帝诏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并加盖印章方能生效颁行。
由此可知,唐代政事堂制度A. 实现了对皇权的有效制衡B. 加强了对各级官吏的监督C. 废除了尚书省及下属六部D. 有利于提高行政办事效率【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政事堂虽设在中书省,但自成机构,后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以对口分理各项行政事务”表明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同时政令要经过政事堂加盖印章后方可执行,从而防止了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有利于提高行政办公的正确率,故选D;皇帝诏令要加盖政事堂印章方能生效,对皇权起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但是不能说有效制衡,A错误;C在材料没有体现,并且绝对化,B错误;材料没有出现尚书省并不表示当时废除尚书省,C 错误;4.宋代理学家都积极地从政立业,史载他们为治的政绩,是体恤民情,明尊卑长幼之类的风化等等。
2020高考历史江苏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二十二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度量衡,统一文字,修建驰道,统一车轨。 (4) 开疆拓土: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征伐岭南,修建灵渠。 2.功过评述 (1) 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开创了中华民
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 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多项举措有利于各地经
考点二 东西方的先哲
(一)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1.主要贡献及思想 (1) 伦理观:思想核心为“ 仁”,包含了仁爱、关怀、体谅、宽
容等一切美德。 (2) 政治观:为政以德、克己复礼。 (3) 哲学观:中庸。 主张仁、礼结合,恰到好处。 (4) 教育观: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
考点四 “亚洲觉醒”的先驱
(一)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1.主要事迹 ( 1) 辛亥革命前 ①1894 年,创建革命团体兴中会,走上了革命道路。 ②1905 年,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
党———中国同盟会,提出“ 三民主义” 。 ③发动一系列反清起义。 (2) 辛亥革命中:1912 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颁布
2020届二轮(江苏专用):专题(十五)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专题卷)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时间:90分钟满分:60分)1.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意和民意的聚散离合,贯穿着中国历史。
屈原伤怀自沉,逆天顺民。
秦始皇统一天下,顺天逆民。
秦末大乱,刘邦顺天顺民,建立汉帝国。
……以史为鉴,当权者顺天重民,调和天意与民意,可谓是须臾而不可忘记。
——摘编自李开元《秦始皇的秘密》材料二始皇既殁,胡亥极愚,郦山未毕,复作阿房,以遂前策。
云“凡所为贵有天下者,肆意极欲,大臣至欲罢先君所为”。
诛斯、去疾,任用赵高。
痛哉言乎!人头畜鸣。
……虽居形便之国,犹不得存。
——摘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材料三“使始皇有贤子,守其法而益振之,积至数十年,继宗世族,芟夷已尽,老师宿儒,闻见悉去,民之复起者,皆改心易虑,以听上之令,即有刘、项百辈,何能为哉!”——摘自张居正《杂著》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逆天顺民”和“顺天逆民”的具体表现。
(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不得存”的原因。
(3分)(3)根据上述材料,你认可张居正的看法吗?请说出理由。
(3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屈原伤怀自沉,逆天顺民。
秦始皇统一天下,顺天逆民”可知逆天顺民的表现是屈原反对秦国的统一,以身殉国表达对楚国的热爱和忠诚;顺天逆民的表现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但秦朝的暴政给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
第(2)问,根据材料二“胡亥极愚,郦山未毕,复作阿房,以遂前策”“肆意极欲”“诛斯、去疾,任用赵高”概括秦“不得存”的原因。
第(3)问,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可知,张居正认为如果秦始皇有个贤能的继任者,继承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秦朝未必二世而亡。
对张居正的看法可以赞同,但也可以反对。
如果持反对意见,可以从秦朝暴政的角度进行论证,与继承者是否贤能无关。
答案:(1)“逆天顺民”:屈原反对秦国完成统一;以身殉国表达对楚国的热爱和忠诚。
“顺天逆民”:秦始皇统一天下;暴政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2020高考历史 二轮专题 选修专练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篇)二 (含答案解析)
2020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选修专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篇)二1.【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20世纪50年代中期,聂荣臻被确定为领导新中国科技工作的负责人。
他亲自参与领导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并向中央军委建议:研制少量的导弹、核武器,以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核讹诈。
聂荣臻认为:我们要在科学技术上赶上发达国家,应该迅速掌握世界科学技术现有的成就,避免不必要地从头研究国外早已解决的问题、走弯路。
越是强调自力更生,越应该注意学习和掌握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否则将浪费许多时间和力量。
聂荣臻结合革命战争年代组织大兵团作战的经验,将“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思想用于科学技术工作,对“两弹”技术攻关。
“两弹”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国,其威慑力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摘自邵青文《聂荣臻与中国国防科技建设》(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聂荣臻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的主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历史意义。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摘编自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马克思的重大研究成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恩格斯所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的涵义,简述体现在马克思身上的宝贵精神财富。
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正义关乎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
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卷附答案解析版
历史试卷 第 1 页(共 8 页) 历史试卷 第 2 页(共 8 页)绝密★启用前江苏省 2020 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在历 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题,每题 3 分,共计 6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此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耜、斧、铲、镰等,种类较为齐全。
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
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
这反映出( )卷A. 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B .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C .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D .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2. 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王之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上A. 恢复前代礼乐制度B .代表下层平民利益C .强调社会等级和谐D .适应兼并战争需要3. 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答以后,则已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了。
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A. 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B .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C .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D .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4. 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
北宋僧人契嵩认为儒和题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
这反映出北宋()A. 儒学统治地位动摇B .儒学与佛教的融合C .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 .阳明心学影响深远5. 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 4 条。
在无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 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
该日记可以佐证( )A. 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B .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C .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D .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效 6.自 19 世纪中叶洋纱大量进口后,农家不再自己纺纱,逐渐购入洋纱织布。
江苏省2020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模拟卷)(二)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写在密封线内。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人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说到一首好的诗歌,先要作诗的人是不是内心真正有一种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
就是说,是不是“情动于中”,是判断一首诗歌好坏最重要的________。
那么什么才能使你“情动于中”呢?晋朝陆机有一篇《文赋》说过,“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在那强劲的、寒冷的秋风之中枯黄、凋零的落叶,人们看了会________。
在芬芳、美好的春天,我们看见草木柔条发芽长叶,我们觉得________,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种感动。
所以,人心之动,是物使之然也,也就是说,“情动于中”的一个因素是外在的大自然的物象。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标志触目伤怀赏心悦目B. 标志触目伤怀清耳悦心C. 标准悲从中来赏心悦目D. 标准悲从中来清耳悦心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说到一首诗歌的好坏,先要看人作的诗是不是内心真正有一种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
B. 说到一首诗歌的好坏,先要看作诗的人是不是内心真正有一种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
C. 说到一首好的诗歌,先要看人作的诗是不是真正令人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
D. 说到一首诗歌的好坏,先要看人作的诗是不是真正令人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
【答案】1. C 2. B【解析】【1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
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江苏省2020届中考历史二模试题
中考历史二模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2.汉字是公认的人类历史上形态最美、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
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
下列作品中,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3.苏州市名人馆位于苏州市人民路2075号公共文化中心内,馆内陈列苏州历代名人447人,其中科举时代苏州的状元人数为47人,反映了苏州自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科举制正式诞生于下列哪一皇帝时期?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4.“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以下史实符合这一主题的有:①秦始皇规定以小篆为全国统一文字②唐朝时,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③辽、宋、西夏、金政权的对峙④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右图是江苏苏州枫桥铁铃关的一张照片。
铁铃关建于明嘉靖三二六年(1557年),关上楼阁的题额上写着“御寇安民”四个大字,是苏州仅存的明代军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遗址。
此遗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岳飞抗金B.郑成功收复台湾C.威继光抗倭D.左宗棠收复新疆6.甲午战争时,日本国内知识界的一般看法是“虽说战争的事实是日中两国之间引起的战争,然而寻其真因却是文明开化谋求进步与妨碍进步之战,决非两国间的战争”即“文明和野蛮之战”,“吾人的目的是为惊醒支那,论定朝鲜战争是义战”。
这些观点的本质是A.认定战争是推动文明的根源 B.坚持认为战争可超越国家利益C.以狭隘地区观总结战争性质 D.掩盖战争侵略性7.“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的过程,言教即主张学习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等资产阶级观念。
”能够印证“始而言技”的史实是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D.洋务运动8.下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相对应的时代主题是A、“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C、“共赴国难”D、“将革命进行到底”9.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C.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D.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0.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如4G”、“互联网+”等。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含答案
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历史2020.4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国语·楚语下》记载:“天子遍祀群神品物,诸侯祀天地、三辰及其土之山川,卿、大夫祀其礼,士、庶人不过其祖。
”这表明西周()A. 政治专制国家集权B. 礼乐社会等级鲜明C. 物质丰富国力强盛D. 社会转型礼崩乐坏2. 1975年,陕西岐山出土一批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右图是“五祀卫鼎”中的铭文,它记述了贵族裘卫和邦君厉在王朝官员们的监督下互换等值土地的史实。
这表明()A. 周王室地位已严重衰落B. 井田制已出现松动迹象C. 诸侯已脱离周王室控制D. 贵族官僚可以买卖土地3. 北齐时,马敬德“将举孝廉,固辞不就,乃诣州求举秀才。
举秀才例取文士,州将以其纯儒,无意推荐。
敬德请试方略,乃策问之,所答五条,皆有文理,乃欣然举送。
”这表明当时()A. 九品中正制得以普遍推行B. 举孝廉是入仕的首选途径C. 选官方式具有一定多样性D. 考试已成为选官主要方式4. 宋朝时期蔡襄《荔枝谱》:“福州种植荔枝最多,延迤原野,洪塘水西,尤其盛处,一家之有,至于万株。
”韩彦直《橘桔录》:“种橘大姓,不复计树若干,但云有几亩。
”由此可知,宋朝()A.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瓦解B. 农产品开始出现商品化趋势C. 农业出现规模化和产业化趋势D. 已经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5. 王夫之认为:“未有弓矢而无射道,未有车马而无御道,未有牢醴璧币、钟磬管弦而无礼乐之道。
未有子而无父道,未有弟而无兄道……故无其器则无其道,诚然之言也。
”这一观点()A. 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B. 肯定了人私欲的正当性C. 批判了君主专制的体制D. 启示了后人的思维方法6. 近代中国一场战争,使“向存鱼鳞册、黄册荡然无存”,江、浙、皖诸省往往“客民争携耒耜来受塍廛。
2020届二轮复习(江苏专用):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45张ppt)
答案:(1)目的:加强中央政府权力;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 稳定。作用:协调各方关系;让与会代表做出妥协(让步);推 动会议顺利进行;促成宪法的制定。 (2)品质:勇于担当;不贪恋权力。贡献:为美国政治文明发展 树立典范。
4.(2014·江苏高考)1923 年孙中山这样概述其创立“三民主 义”的思想路径:“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汲 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阅读下列 材料: 材料一 民族主义 观中国历史之所示,则知中国之民族, 有独立之性质与能力,其与他民族相遇,或和平而相安,…… 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光大之;且改良 其缺点,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 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对于世界诸民 族,务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 界,以驯致于大同,此为以民族主义对世界之诸民族也。
要健全货币,整顿货币流通,恢复财政信贷制度,使货币 为过渡时期的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要掌握市场规律, 以此制定经济措施,来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
——摘编自季正矩《列宁传》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概括列宁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列宁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 观点。
只要静默不语,就足以慑服那些滔滔雄辩的政客,使他们逐渐 相互妥协。由于彼此的忍让和妥协,最后万事皆迎刃而解。9 月 17 日,全体一致通过美国的联邦宪法。
——摘编自晓树《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华盛顿》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召开制宪会议的目 的,说明华盛顿在制宪会议上所起的作用。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华盛顿的良好品质,说明 华盛顿的政治活动对美国政治文明发展的贡献。
——[印度]P.A.纳扎里斯《甘地:杰出的领袖》
江苏省2020版高考历史二模考试卷(II)卷
江苏省2020版高考历史二模考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 (共12题;共48分)1. (4分)(2020·江苏) 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王之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A . 恢复前代礼乐制度B . 代表下层平民利益C . 强调社会等级和谐D . 适应兼并战争需要2. (4分) (2020高一上·安康月考) 汉武帝时代,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
这一做法是为了加强()A . 中央集权B . 思想控制C . 军事防备D . 君主专制3. (4分) (2020高一下·北京月考) 郑板桥在《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一画中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由此可知,该画的特点是()①注重写实②注重意境③借物抒情④神韵意趣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②④D . ①③④4. (4分) (2019高三上·凤阳月考) 古代鱼鳞图册中详细登记了每块土地的编号、土地拥有者的姓名、土地亩数、四至、以及土地等级,还把每块土地形状绘制成图,每册前面又有土地的综图,仿佛鱼鳞一般,因此称“鱼鳞图册”。
据此。
鱼鳞图册是()A . 全国正式出版的地图B . 全国赋役征收的依据C . 全国人口普查的依据D . 全国水利治理的依据5. (4分) (2017高一上·瓦房店月考) 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
这一“集体亮相”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是()A . 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B . 设厂开矿、修建铁路C .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 . 列强共同宰割中国6. (4分)(2020·合肥模拟) 1923年,吴稚晖在一篇文章中提出,“我们中国已迎受到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迎之固极是矣。
2020届江苏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点专题专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20届(江苏)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点专题专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019江苏苏锡常镇调研一)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创立三民主义、进行革命实践的同时,逐渐形成了具有浓重中国传统伦理观的国际秩序观。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界,可将孙中山对国际分野的看法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孙中山主要是以人种或地域为依据,作出黄白或欧亚分野的判断。
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十月革命的成功和苏俄的兴起以及帝国主义仍然对中国等国家实行强权压迫政策等因素,孙中山对各国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提出了新的国际分野。
他认为以后的国际战争“不是起于不同种之间,是起于同种之间。
……那种战争是阶级战争,是被压迫者和横暴者的战争,是公理和强权的战争”。
从对欧美国家强权政治的批判中,孙中山主张以仁义道德的“王道”取代西方列强以强权武力为内核的“霸道”规则,构建平等、和平的国际秩序,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仁爱”“信义”与“和平”等传统伦理准则。
阐发“王道”中的公平正义,与无产阶级民族解放运动反对殖民压迫,主张民族自决的理论是一致的,这正是孙中山与时俱进,将传统赋予时代内涵而走向联俄、联共的原因所在。
——摘编自李育民《论孙中山的国际秩序观》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概括孙中山在一战前后对国际分野标准认识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发生的原因。
(5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孙中山的国际秩序观。
(5分)2.(2019江苏扬州期末)秦始皇和拿破仑都是在历史转变的关键时刻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过去策论先生们爱做“秦始皇拿破仑合论”,这常常被人当作谈笑的资料。
但是我们如果要研究历史转变,这两人的确有可以供我们参证的地方。
《拿破仑法典》代表了资本主义的特性,所以克劳斯维茨说,拿破仑的二十年的胜利是他的新政治制度的结果,这是一方面。
然而另外又有一面,拿破仑的武力征服却是反动的。
2020届苏锡常镇二模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0届苏锡常镇⼆模历史试卷及答案2020届苏锡常镇⼆模历史试卷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100分钟。
⼀、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个选项是最符合题⽬要求的。
1. “今有仁⼼仁闻,⽽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先王之道也。
故⽈:徒善不⾜以为政,徒法不能以⾃⾏。
《诗》云:‘不愆(qiān,罪过之意)不忘,率由旧章。
’遵先王之法⽽过者,未之有也。
”这主要表明作者()A. 反对施⾏仁政B. 主张礼法并⽤C. 强调⼈性本善D. 重视继承传统2. “⽉旦⼈物”是品评⼈物的成语,缘于汉朝的许靖、许劭,⼆⼈为当时著名贤⼠,开办讲坛,每⽉初⼀评论乡党,褒贬时政,评后验证,众皆信服,凡得好评之⼈,名声⼤振。
这引得四⽅名⼠慕名⽽来,竞领⼆许⼀字之评以为荣。
这实质上反映()A. 读书⼈极重视声名B. 察举制社会影响深C. 世家⼤族势⼒扩⼤D. 社会重学风⽓浓厚3. 右表根据《新唐书⾷货志》《宋史⾷货志》《明实录》《中国矿物志》等编制,据此可知冶铁业()A. ⽣产规模呈现不断扩⼤的态势B. 官营体制的主体地位⽇益巩固C. ⼀定程度反映古代⼿⼯业发展D. 民营体制受官营体制沉重打压4. 明太祖时,刑部侍郎茹太素上奏折,长达1.7万字,从开头到第6 000字时,还未谈及正题,被太祖狠揍⼀顿。
太祖继续阅读奏折,发现其在结尾提出五条建议,采纳合理的四条,并由此命令制定⽂书规范,“使⾔者陈得失,⽆繁⽂”。
这主要体现出明朝()A.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 ⼯作作风极其简单粗暴C. ⼋股取⼠扼杀思想D. 注重简约⽂书提⾼效率5. 1689年,江南百姓向康熙进献《耕织图》,康熙⾮常喜欢,命宫廷画师重绘此图,耕图、织图各23幅,形象地描绘稻作和蚕桑的⽣产过程,再现⽣产⼯具使⽤⽅法和过程,还为之作序题诗。
这主要反映出()A. 江南成为经济重⼼B. 清朝推⾏重农政策C. 统治者⽂化修养⾼D. 清朝⽂学艺术繁荣6. 1903年,镇江郭礼征筹建⼤照电灯公司,经常镇道署呈报江苏抚院获准⽴案,拨荷花塘官地作为建⼚地基,并暂借规银l万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考专题高分练(二)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时间:90分钟满分:60分)1.(2019·扬州二模)[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秦始皇对法治高度重视,将法治理念贯彻到秦帝国的政治实践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秦始皇继承前代的法治传统,提出了以法治国的政治准则。
从新出土的秦简看,秦始皇编纂的成文法典内容丰富,体系庞大。
他将法律、法令公布于众,进行法律的普及工作,使更多的人知法守法。
在秦始皇时代,军政大事和百姓日常生活,都有法律进行规范,一定程度上真正实行了法治。
秦法要求官吏必须精通法律,依法办事,恪尽职守,公正无私。
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实行责任追究制,奖勤罚懒,劝善惩恶,这对秦统一的巩固和政治控制是极有好处的。
——摘编自马平安《中国传统政治的基因》(1)据材料归纳秦始皇推行法治的主要举措。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继承的“法治传统”。
(6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秦始皇推行法治的历史影响。
(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编纂的成文法典内容丰富”“法律法令公布于众,进行法律的普及工作”“军政大事和百姓日常生活,都有法律进行规范”“官吏必须精通法律依法办事……实行责任追究”来答题。
第二小问,即需要指出其历史渊源,材料中明确指出“继承前代的法治传统,提出了以法治国”,再结合所学知识中商鞅变法中的法治原则、成果。
第(2)问,通过材料中“一定程度上真正实行了法治”“对秦统一的巩固和政治控制是极有好处的”,可知对后世具有借鉴意义;再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严刑峻法,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答案:(1)主要举措:重视立法;普及法制;依法行政;依法治吏。
法治传统:法家以法治国思想。
商鞅变法的法治成果。
(2)简评:巩固了秦的统一;有利于提高封建国家统治效能;严刑峻法激化阶级矛盾;为后世推行法治提供借鉴。
2.(2019·盐城三模)[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统一台湾是康熙帝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举措。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况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可资中国之润,不可以西北长城塞外风土为比。
倘不讨平台湾,匪特赋税缺减,民困日蹇,即边防若永为定例,钱粮动费加倍,是输外省有限之饷,年年协济兵食,何所底止?又使边防持久,万一有惧罪弁兵,冒死穷民,以为逃逋之窟,遗害叵测,似非长久之计。
——摘编自《施琅题为尽陈台湾剿抚可平机宜事本》材料二郑成功逝世以后,以郑经为首的郑氏集团企图分裂祖国实现台湾的独立,这对中华民族长远是不利的,康熙帝顺应人民要求,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实现国家统一。
施琅文武双全具有良好的政治头脑和领导能力,精通海战。
在施琅被任命为福建水师提督的时候,有些朝廷官员在背后议论他,但是康熙帝仍坚持重用他。
——摘编自姜伟星、孙红《清康熙帝统一台湾的政治策略考证》(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熙帝收复台湾的目的。
(3分)(2)据材料二,分析清王朝能够成功收复台湾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统一台湾的重要意义。
(7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的“最为财赋之薮,可资中国之润”和“又使边防持久”信息,可从经济和国防两个角度解读。
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中的“康熙帝顺应人民要求……康熙帝仍坚持重用他”信息,可从人民要求和康熙个人因素来分析。
第二小问,可结合材料一中的目的来思考,达到了目的,就起到了应有的意义作用,具体来说,可从国家统一、台湾发展以及台湾与内地关系的角度来组织答案。
答案:(1)目的:台湾物产富饶可为国家提供财政支持;节省国防开支;巩固海防,维护东南地区稳定和国家统一。
(2)原因: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要求;康熙帝善用人才,用人不疑。
意义: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捍卫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3.(2019·苏锡常镇四市三模)[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拿破仑是19世纪法国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史学界对于他的评价众说纷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使法国由共和国变为君主国,在政权形式上是倒退。
拿破仑作为皇帝,确实是一个独裁者,他不仅镇压了王党的复辟活动,而且取缔了言论、集会、出版等自由,对雅各宾和工人组织进行了残酷迫害。
但拿破仑帝国是资产阶级帝国,拿破仑的集权措施是法国和欧洲的历史发展所必需的。
——裴泽湘《拿破仑与欧洲》材料二推翻封建制度,实现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口号的资产阶级革命,这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振奋欧洲的思想。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许多国家的资产阶级虽然对法国爆发的革命欢呼雀跃,但是却无力效法法国的榜样而付诸实践。
拿破仑战争则帮助了他们,弥补了他们的先天不足,使他们在众多的国度里都成为执政者。
同时,“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在攻无不克的军队和大炮的陪伴下,对欧洲的影响更为深刻。
——刘书林《拿破仑战争在欧洲的进步作用》(1)据材料一,概括拿破仑独裁统治的表现。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采取集权措施的主要社会背景。
(5分)(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拿破仑时期的对内独裁和对外战争。
(5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拿破仑作为皇帝,确实是一个独裁者……而且取缔了言论、集会、出版等自由,对雅各宾和工人组织进行了残酷迫害”信息,可逐一归纳出其独裁的表现。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的独裁措施主要和当时法国动荡的社会背景有关。
第(2)问,拿破仑的内外政策需要从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打击封建势力、传播资产阶级思想、给当地民众带来压迫等角度进行思考。
答案:(1)表现:称帝;取缔言论等自由;迫害革命组织和工人运动。
背景:法国大革命后政局混乱不堪,需要强有力的统治者稳定资产阶级政权。
(2)对内: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违背了民主潮流。
对外: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宣传了资产阶级思想;激起了被占领地区人民的反抗。
4.(2019·苏锡常镇二模)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创立三民主义、进行革命实践的同时,逐渐形成了有浓重中国传统伦理观的国际秩序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界,可将孙中山对国际分野的看法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孙中山主要是以人种或地域为依据,做出黄白或欧亚分野的判断。
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十月革命的成功和苏俄的兴起以及帝国主义仍然对中国等国家实行强权压迫政策等因素。
孙中山对各国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提出了新的国际分野。
他认为以后的国际战争“不是起于不同种之间,是起于同种之间。
那种战争是阶级战争,是被压迫者和横暴者的战争,是公理和强权的战争”。
从对欧美国家强权政治的批判中,孙中山主张以仁义道德的“王道”取代西方列强以强权武力为内核的“霸道”规则,构建平等、和平的国际秩序。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仁爱”“信义”与“和平”等传统伦理准则。
阐发“王道”中的公平正义,与无产阶级民族解放运动反对殖民压迫,主张民族自决的理论是一致的,这正是孙中山与时俱进,将传统赋予时代内涵而走向联俄、联共的原因所在。
——摘编自李育民《论孙中山的国际秩序观》(1)据材料概括孙中山在一战前后对国际分野标准认识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发生的原因。
(5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孙中山的国际秩序观。
(5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中“主要是以人种或地域为依据……那种战争是阶级战争”,可知孙中山一战前后由种族观转变为阶级观。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十月革命影响、战后世界格局及西方“霸道”规则的影响进行分析。
第(2)问,据材料中“主张以仁义道德的‘王道’……构建平等、和平的国际秩序……与无产阶级民族解放运动反对殖民压迫,主张民族自决的理论是一致的……走向联俄、联共的原因所在”的信息,可从其思想理论来源、思想特征、对民主革命及民族解放的影响及世界意义进行评述即可。
答案:(1)变化:由种族(或地域)转变为阶级(公理与强权)。
原因:十月革命的胜利;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等。
(2)简评: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体现了孙中山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等。
5.(2019·苏州期初调研)[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际组织必须有一个充分广泛的纲领,使英国工联,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蒲鲁东派以及德国的拉萨尔派都能接受。
马克思起草了这个能使一切党派都满意的纲领,他对共同行动和共同讨论必然会产生的工人阶级的精神发展充满信心。
反资本斗争中的种种事件和变迁——失败更甚于胜利——不能不使人们认识到他们的各种心爱的万应灵丹都不灵,并为他们更透彻地了解工人阶级解放的真正的条件开辟道路。
——恩格斯材料二残酷的战争激化了俄国战前就已表面化的矛盾,战争武装了人民,沙皇政权土崩瓦解。
列宁敏锐地意识到布尔什维克党革命的绝好时机来了。
根据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显然尚未成熟。
但是列宁从理论上和政治策略上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使无产阶级能够在“十月”首先夺取政权,并在1918年退出大战,然后解决国内发展问题……孙中山曾言:“有了俄国革命,世界人类便生出一个大希望。
”从此,资本主义不再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唯一选择。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姚海《俄国革命》等(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能使一切党派都满意的纲领”的名称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列宁为“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在理论上进行的重大探索是什么?并说明俄国革命给“世界人类”带来“大希望”的理由。
(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中的“马克思起草”“他对共同行动和共同讨论必然会产生的工人阶级的精神发展充满信心”“为他们更透彻地了解工人阶级解放的真正的条件开辟道路”等信息,结合所学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知识可知,纲领的名称是《共产党宣言》。
第二小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理论发展本身等角度来组织答案。
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中的“残酷的战争俄国战前就已表面化的矛盾,战争武装了人民,沙皇政权土崩瓦解”“首先夺取政权,并在1918年退出大战”等信息可以得出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依据“列宁从理论上和政治策略上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可知,需要从理论和策略上思考作答。
第二小问,其实是考查俄国革命的世界意义,可从国际无产阶级运动、民族解放运动和现代化发展等角度来思考。
答案:(1)纲领:《共产党宣言》;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2)探索: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获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