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全国一等奖
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克伦威尔的生平,认识他由一名年轻的新贵族逐步成长为一名议会军统帅,继而成为“护国主”的过程。
(2)了解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领导的重大军事、政治活动,认识英雄人物在历史转折关头中的作用并进行科学的评说。
2过程与方法:(1)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历史必修课中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内容,进一步明了克伦威尔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之间的关系。
(2)在课堂上根据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可自行设计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对于学生表达出的各种观点,教师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恰当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克伦威尔出生于一个笃信清教的家庭,此时也是英国历史上宗教斗争复杂的时期。
宗教斗争伴随着英国革命的全程,也影响着克伦威尔的一生。
(2)历史人物的志向和人生抉择,也会随着历史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克伦威尔是逐步成长为军队统帅,继而成为功过兼具的“护国主”的。
(3)英雄在历史进程的关键时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克伦威尔杰出的军事才能和卓越的政治见识,对英国革命有着关键的作用。
4 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成败,应紧密结合历史人物出现的时代背景,探讨其所作所为的历史必然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克伦威尔的军事才能,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教学难点:理解独裁统治与资产阶级民主的关系,客观评价克伦威尔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讲解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通过设置问题、学生思考回答与学生积极互动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恩格斯,拿克拉兰敦,迈克尔·H·哈特对于克伦威尔的评价,不同的人对克伦威尔不同的评价,设问:他是个怎样的人带着这个疑惑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
授新课:<一>还原人物-克伦威尔所处的时代背景师:17世纪中期的英国,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快速发展。
经济领域的变化,导致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出现,这里要强调的是两者不属于一个阶级,新贵族是与资本主义有密切关系的阶层,主要是新在生产方式,因而两者在经济利益上趋于一致,进而在政治上联合强烈要求参政,却遭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阻止,前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一课曾讲过在革命前的英国议会中尤其是下院集中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因此两者以议会与封建王权抗争,于是形成议会同王权的尖锐对立。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课课件(共29张PPT)
○美国建国之初
• 主持制宪会议,制定《1787年宪法》;
联邦制
总统为元首,选举产生
三权分立
对内有利于 全国市场形 成,对外保 卫国家安全
• 担任美国第一、二届总统;
创立总统否决权制度 外交:孤立主义先导 总统任期不得超过两届
⑴华盛顿出任美国首届总统的法律依据是 A.《独立宣言》 B.《邦联条例》 C.《联邦宪法》 D.《权利法案》
局限:
根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局限 (权力高度集中且缺乏制约、人治)
中国古代政治家
秦始皇封建社会初期源自唐太宗封建社会盛期
制度调整 善于用人 统治开明 贞观之治 晚年骄奢
康熙帝
清初 封建社会后期 巩固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
(东北、西北、 西南、东南)
时代: 战国后期—秦朝 隋末—唐初
主要 第一次统一中国 贡献:建立中央集权制
例4 评价“华盛顿”
•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
• • • • • •
原因 导火索
作为弗吉尼亚州代表参加第一届大陆会议; 开始 第二届大陆会议上被选为大陆军总司令; 首次胜利 整顿训练大陆军; 建国 围攻波士顿——首次大捷; 转折点 特伦顿、普林斯顿大捷; 战事结束 约克镇围攻,英军投降;
巴黎和约
• 美国建国之初
• 交通上 • 暴政:
统一文字 驰道、直道、人工渠道 焚书坑儒、严刑峻法、大兴土木、 赋税沉重
秦始皇:创立新制、开拓疆土、暴政亡国。
评价:尽管有暴政,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 出有作为的皇帝。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始形成。
例2 评价“唐太宗李世民”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时期。
• 政治:注重民本,任用贤良,制定《唐律》; • 经济:休养生息,实行均田制,轻徭薄赋; • 文化:完善科举,崇儒尊孔;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全册课件【精品】
课程目标:
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 2、简述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
史实。 3、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黄易的小说《寻秦记》中写道,主人公项少龙 通过时光隧道从20世纪90年代的香港回到公元前221 年这前的秦国,并有了有一系列的惊奇的体验。如果 你也能通过时光隧道从2009的现在回到战国时期的秦 国,成为一名赢政身边的贴身侍卫,你能亲眼目睹多 少秦始皇的人生经历呢?
促进文化发展 巩固统治,钳制 思想,摧残文化
促进经济发展
交通 修筑驰道、直道、人工渠道 促进交通发展
军事 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 奠定基本疆域
二、建立集权统一的国家
资料(秦王嬴政)说:“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 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 成功,传后世。” “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 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从上述材料中你能获得有关秦始皇的哪些信息?
• 材料: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始皇幸 梁山官,在山上见丞相出行时车骑很多,心 甚不快。当时大概有在其身旁的官中随行侍 者私下告诉丞相。丞相从此便减少了车骑。 始皇知道后大怒。推断“此中人泄吾语”。 于是“诏捕请时在旁者,皆杀之”。
• 这则材料说明了秦始皇怎样的性格特点
正确的统一策略,体现秦始皇 的雄才大略
秦国统一六国的因素有哪些?
1、根本原因:社会经济发展,统一成为历史必然趋势 2、人民要求:战争带来沉重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3、秦国自身:商鞅变法最彻底,实力最强 4、秦王嬴政雄才大略:爱惜人才,正确的统一方略
秦国统一六国影响
• 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 •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
材料九:大梁人尉缭向秦王提出离间诸侯的 建议被采纳,但尉缭对嬴政的评价却不高, 称嬴政是“ 少恩而虎狼心。”打算不辞而 别,嬴政却再三挽留,委以重任。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军事天才”拿破仑·波拿巴
一、从少尉到将军
拿破仑·波拿巴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岛的一个意大利贵 族世家。拿破仑9岁时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法国布里埃纳军校接受教育。1784 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被选送到巴黎军官学校,专攻炮兵学。 16岁时他中途辍学并被授予炮兵少尉头衔。 早年的拿破仑阅读了许多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其中卢梭 的思想对他影响非常大。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拿破仑 回到科西嘉,希望推动科西嘉独立,但遭到另一个亲英派的 强烈反对。1793年逃亡法国,成为雅克宾派的拥护者。 边缘化的出生地:敏锐、好斗、冒险、自由 没落的家庭出生:被寄予厚望 性格:孤僻、暴躁、勇敢 军校经历:宁折不弯、强烈的出人头地的权利欲望 1793年6月,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代表中小资产阶级的民主派 雅各宾派掌握了政权,法国大革命达到了高潮。7月,已经是 少校的拿破仑带兵攻下了保王党的堡垒土伦,因此受到雅各宾 派的赏识,被破格升为准将,是欧洲军事史上的首次破例
关于”时势”和”英雄”的关系
假如没有拿破仑,法国的历史将会怎 样发展?假如没有法国大革命,拿破 仑会成为这样一个历史名人吗? (1)历史的规律表明,每当社会 的大变革时期,都是英雄辈出的时 代,偶然性存在于必然性之中,时 势造英雄(即英雄人物是应时代的 需要而产生) (2)拿破仑个人的才能,抓住机遇
过程: 拿破仑潜回巴黎,发动政变,推翻督政府,
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 以解除雅各宾派过激主义威 胁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为借口, 开始行动,他派军队控制了 督政府,接管了革命政府的 一切事务,开始了为期15年 的独裁统治。
这一天是法国共和历雾月18日,所以,历史上称 拿破仑在这天发动的政变为“雾月政变”,史上通称 “雾月18日政变”。
⑴法国面临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督政 府无力解决。 ⑵资产阶级希望更强有力的政权来保障 必然性 他们的既得利益,巩固革命成果。 ⑶拿破仑手握重兵且具有政治手腕 偶然性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
人教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资料一、说明。
48题是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在高考试题中的位置。
中外历史人物,无论是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封建帝王,或是西方和中国历史上睿智的思想家,或是顺应时代发展,引领社会革命的政治家,或是孜孜以求地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科学家,他们都对中国或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
概说中外历史人物,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和理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更清晰地理顺历史发展脉络。
选修一与必修一二三的关系二、高考例题。
例一:钱玄同与中国政治思想近代化(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一九O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文一一推翻而复于古。
不仅复于明,且将复于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将复于三代。
总而言之,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非与政权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则愈古愈好。
——钱玄同:《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材料二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
如果要保全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惟有请爱新觉罗•溥仪复辟或请袁世凯……称帝。
——钱玄同:《姚叔节之孔经谈》(1919年2月12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
(2)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变化在清末民初颇具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
参考答案:(1)评价:辛亥革命前,为推翻清王朝需要借用传统文化资源,全面肯定传统文化,对辛亥革命起了积极作用,但忽略了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后来全面否定传统文化,有利于推动新文化运动,但矫枉过正。
(2)历史背景:辛亥革命胜利,但很不彻底;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新文化运动兴起。
【解题思路】(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等能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教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教材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教材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为题第一篇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给予了后世极大的影响。
其中,尧、舜、禹和汤被誉为“五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伟大君主。
他们以其英明的统治和优秀的品质成为后世的楷模。
首先,尧以其卓越的智慧和高尚的品德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他奉行太平之道,尊崇道德和正义,为人民谋福祉。
尧治理天下,推行民主,任用贤能,确保政权稳定。
他还倡导儒家思想,提倡仁爱之道,以促进社会和谐。
尧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方法成为后世帝王的楷模,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舜作为中国古代五帝之一,也是为世人所敬仰的君主之一。
舜担任天子之位时,秉持天命之责,坚持道德准则,以身作则。
他以身体力行地践行仁爱之道,尽心尽力地为人民谋福祉。
舜注重礼乐制度的发展,倡导儒家的文化传统,培养后世人才,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舜的治理基于人民的利益和幸福,他的治国理念也对后世影响深远。
另外,禹是尧舜时期的杰出人物之一,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师和经济改革家。
禹治水有方,在解决黄河泛滥问题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深入了解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研究水利工程方法,成功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改造。
他还提出了水利灌溉的理论和方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汤是中国古代商朝末代君王,也是商朝的缔造者之一。
他意识到商朝已经衰败,积极推动变革,使商朝恢复了生机。
汤注重法律制度和政治改革,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了中央政权的统一和权威。
他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亲民政策赢得了民众的拥护和喜爱。
汤的领导才华和政治智慧为中国历史上的变革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总之,中国古代历史人物中的尧、舜、禹和汤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治国理念和品德成为后世的楷模,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篇在外国历史上,也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值得我们铭记。
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在历史的长河中,咱们总能碰到那些让人惊叹的人物,像闪耀的明星一样,在各自的时代发光发热。
比如,孔子,咱们中国的古代思想家,简直就是个大智慧的代名词。
他那种“有教无类”的精神,真的可以说是古代教育的开山鼻祖。
想象一下,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已经在讲授仁爱、礼仪这种哲学思想,简直比现在的很多“教育家”都强啊!在他眼里,每一个人都有成为“君子”的潜力。
哈哈,虽然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网络,但是他的影响力简直不逊色于今天的网红。
再说说西方的历史人物,像亚里士多德,他真的是个全才,哲学、科学、伦理,啥都能聊。
他的观点影响了整整几千年,真的是厉害得不行!想想看,亚里士多德把所有知识都归类整理,简直是个“知识大厨”,把各种思想拼盘做好,给后人吃。
古希腊的哲学圈就像个热闹的集市,大家争先恐后地想跟他交流思想,真是场面太壮观了。
再来聊聊成吉思汗,那个骑马的民族英雄。
他带领蒙古帝国横扫千军,真的是一言不合就开打,实力不容小觑。
不过,成吉思汗不仅仅是个武力派,他还懂得管理和统治,建立了有效的法律体系,搞得人们生活得还挺有秩序的。
真是个“文武双全”的角色。
要知道,他可不是那种单纯的暴力输出者,他在促进贸易和文化交流方面也做了不少贡献,简直可以说是个历史的“超级英雄”。
然后,还有拿破仑,法国的军人和政治家,想当年,他那种“打不死的小强”精神,真的是让人佩服。
他不仅在战场上叱诧风云,还搞得法国大革命之后,国家焕然一新。
就像玩游戏时突然获得了一把神器,直接让他成了“皇帝”,统治整个欧洲。
不过,成就和争议总是并存的,他的扩张也让很多国家感到不安,最后落得个失败收场,真是让人唏嘘。
说到历史人物,就不能不提甘地。
这个小个子可了不得,用非暴力抗争来改变印度的命运。
他的智慧和勇气,就像一缕春风,温暖而坚韧,直逼殖民者的心房。
甘地通过简单的方式,向全世界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力量,真是让人肃然起敬。
看到他的故事,总会让人想起“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
⼈教版⾼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物评说复习提纲选修4 中外历史⼈物评说复习资料第⼀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统⼀六国1、原因:⑴客观条件:①经济基础:封建经济的发展;②政治基础:争霸、兼并战争形成了局部统⼀;③民族基础:各民族融合不断加强;④群众基础:诸侯割据混战,⼈民渴望统⼀;⑤思想基础:法家关于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理论。
⑵主观条件:①商鞅变法最彻底,秦国的实⼒最强;②秦王的雄才⼤略——⼴揽⼈才,制定正确统⼀⽅针。
2、过程: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顺序:韩赵魏楚燕齐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巩固统⼀的措施1、政治上:建⽴皇帝制,推⾏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经济上:统⼀货币、度量衡,促进经济发展;3、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奠定了中国统⼀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4、⽂化上:统⼀⽂字(⼩篆),有利于国家的统⼀和国内经济⽂化的交流;5、交通上:建⽴起以咸阳为中⼼的⽔陆交通⽹,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三、秦始皇的暴政的表现和暴政的影响⑴表现: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化;②⼤兴⼟⽊,劳民伤财。
③繁重的徭役和兵役④刑法严酷。
⑵影响:激化阶级⽭盾,加速秦的灭亡。
★注意:评价古代政治家的⼀般⽅法:(了解基本史实、⼀分为⼆评价)是否有利国家统⼀;是否保持政治安定;是否促进经济发展;是否促进⽂化繁荣;是否促进民族融合;是否反抗外来侵略。
四、评价请始皇(秦始皇的历史功过):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了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 符合⼴⼤⼈民的愿望,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的新纪元。
他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化交流,对后世产⽣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战争,扩⼤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个统⼀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高中人教版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千秋功过秦始皇★注意问题: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又在历史上以“暴君”形象著称,注意功过评价。
1、秦统一的原因:①时代趋势;②国力基础;③个人条件;④重用人才△客观条件:①经济基础:封建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同时又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②政治基础:争霸、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向大一统发展;③民族基础: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加强;④群众基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混战,加深了人民的困苦,人民厌战渴望统一;⑤思想基础: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理论△主观条件:①秦国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根本原因)②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施展雄才大略,广罗人才,谋略正确。
2、主要业绩:(秦巩固统一的措施)3、功过评价:功:①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②建立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③扩大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过:④严刑峻法、赋役役繁重,滥用民力,广建宫殿陵墓;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第2课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注意问题: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唐朝实行的开明的对内对外政策1、贞观之治出现原因:①主观上:吸取隋亡教训;唐太宗个人作用;②客观上:隋朝的经济繁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2、贞观之治的内容及作用:①政治: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精简了机构,提高了效率。
②法律:重视法制,颁行《唐律》,惩治贪赃枉法。
③科举:发展隋朝科举制,重视进士科,扩大了统治基础。
④经济:延续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经济逐步复苏。
⑤民族关系:开明的民族政策——A、平定边疆:平定东突厥,打败颉利可汗、突利可汗;平定西突厥。
B、加强管理:在东突厥旧地设置羁縻府,任命突厥首领为都督;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西南西北很多少数民族首领被册封;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
人民版高三历史选修4_课标导航:《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解读
选修课程《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解读一、关于本学习模块的说明(一)对本模块历史人物遴选原则的说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选修课程之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共精心遴选了22位历史人物,通过这些历史人物,构建起一个新的中外历史人物的知识体系,以其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了解、学习和探究,使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历史人物的角度,学会科学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然而,古往今来,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载之于史书上的人物何止千万?但为什么在内容标准中选择的“这些”而不是“那些”历史人物?而在同一类历史人物中,为什么选择的是“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这是一个十分重要又必须应回答的问题,换言之,在本模块研制过程中,遴选历史人物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选修课程《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遴选历史人物主要依据以下两条原则:1.以人类历史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为主线,注重历史人物的代表性及其与历史发展进程的阶段性相结合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涌现过无数的历史人物。
从纵向看,有远古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不同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物;从地域上看,既有一个民族、一个区域或一个国家历史发展中的代表人物,也有历史人物汇中的中国与外国之别;从横向上看,在同一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中,还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的代表人物。
这就使得在历史人物领域呈现出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状况。
在这种情况下,把握历史人物的典型性、代表性和时段性与空间分布,就成为人物遴选的两把重要的标尺。
所谓典型性、代表性,是指一个历史时代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他们或者是一个历史时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象征,或者是对历史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为了实现所选历史人物的典型性、代表性,同时考虑到选择对象纵跨千年,横贯中外,我们首先参照通常的历史分期进行基本的分段和历史定位,在此基础上对历史人物进行了六个方面的简明归类,形成《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这个总的学习专题之下的六个小专题,即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东西方的先哲、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亚洲觉醒”的先驱、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科学家。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归纳: 专题六杰出的中外科学家
李四光与地质力学一、生平简介(了解生平||,感受李四光的品质和精神)1、1889年出生于湖北黄冈2、1904年(15岁)破格选送日本留学||,学习造船专业||,建设中国强大海军||,使中国不受侮辱||。
3、1905年(16岁)加入同盟会||,孙中山赞赏李四光的志向||,勉励他:“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4、1910年毕业回国||,通过考试被赐“工科进士”5、1913年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采矿||,后改学地质||,开发自己的矿藏||。
6、1920年回国||,北大地质系执教7、30、40年代、多次赴欧美讲学、考察等交流||,并再次赴英深造8、1950年、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地质部部长9、1971年、卒于北京||,享年82岁『问题』1:李四光留学日本||,为什么选择造船专业?后留学英国||,又为什么选择地质专业?『问题』2:李四光分别于1910、1920和1950年三次学成回国||,原因何在?李四光为建设强大海军留学日本选择造船专业为开发矿藏不受别人摆布||,留学英国选择地质专业学成回国原因是:为强国而学习他在地质力学、冰川学方面、古生物学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二、李四光的科研成就(一)第四纪冰川的发现者:1、理论:1921年||,确立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为地质构造、古生物变化和地下水文构造||,提供了重要依据;成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和气候学研究的一个里程碑;2、运用:为成昆铁路选线、攀枝花钢厂选址等重大工程服务||。
(二)地质力学的奠基人1、地质力学:用力学原理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及其起因的科学||。
2、过程:①地质力学萌芽:1926||,《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②地质力学正式提出:1945||,《地质力学的基础和方法》③地质力学截入史册:1948||,《新华夏海的起源》(伦敦作学术报告)④地质力学系统总结:1962||,《地质力学概论》(代表作、里程碑)3、成功运用(1)寻找石油资源:①背景:A“工业的血液”:石油是最重要的能源之一B“中国贫油论”;建国初期||,石油依靠进口;C国家工业建设对石油需求增大;D毛泽东、周恩来等重视石油问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名师
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考纲内容】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知识疏理】◆秦始皇: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一、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1统一六国,结束分裂割据混战的政治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原因:根本:统一是战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条件:①时代趋势: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国力基础: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了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
③人心所向:战国时代频繁的战争给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无穷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主观条件:①个人作用:秦王嬴政为了实现统一,广泛吸收各国贤士,拥有政治家的博大胸怀和气度。
②方略得当:先尽弱后强,先扫除两翼,最后灭齐,实现各个击破☆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②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
【合作探究】材料一春秋初期,郑庄公一度独揽王室大权。
周郑双方反目成仇,郑军打败周军,周桓王中箭负伤,史称“射中王肩”。
从此,“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不少诸侯国内的卿大夫逐渐取代国君掌握了国政。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就是其中的例子,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
请思考:此则史实反映什么时期的什么社会背景材料二及至秦王,续六世(孝公及以后五世秦王)之余烈,振长策(马鞭)而御(驾驶)宇内,吞二周(东周、西周两个小国)而亡诸侯,履至尊(登上至高位置)而制(统治)六合(天下)。
——贾谊《过秦论》请回答: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1政治: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2军事:南征百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模式:从西周到秦朝建立是一个从统一到分 裂,再从分裂到统一的过程。但这一历史过 程不是简单的重复,两种统一的模式是完全 不一样的。
►周朝是在宗法制分封基础上的松散的统一, 统一的纽带是政治文化上的礼制。而秦始皇 的统一是开创性的,专制集权式统一.专制是 指皇帝独裁,造成皇帝的绝对权威;集权是 指中央集权,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主要体 现在郡县制的设置。这一基本模式被我国封 建社会沿袭下来,影响十分深远。
3.发展的看历史人物
• 一个历史人物就是一个时代的历史,时代的发 展会造就不同的杰出人物,若干杰出人物的事 迹和历史背景就能看出时代的发展
秦始皇→统一的中国封建中央集权的开创者; 唐太宗→把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推向高峰的皇帝; 康熙帝→把统一的多民族中国发展到鼎盛同时 又开始下坡的皇帝。
孙中山→让中国人民醒过来 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 邓小平→让中国人民富起来
3克伦威尔的历史作用,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他制度的《航海条例》,发展资本主义的行 政机构,法律、文化教育、宗教、经济措施, 使英国经济发展----更加重了他的威信
争鸣:克伦威尔的护国主政体是不是一种专 制,是对共和的倒退?
1拿破仑登上历史舞台的背景:
法国革命后,面临着波旁王朝复辟势力与雅各宾 派资产阶级政权的生死较量,从全欧洲来说,也 面临着欧洲君主制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生死较量。 法国资产阶级和波旁王朝封建势力的较量也同样 以战争形式展开。
康熙帝面临的问题:作为入主中原的少数 民族,面临“少与多”、“落后与先进” 的问题;剃发易服、圈占土地所引起的民 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未平复;国家统一的任 务远没完成。
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
一.除鳌拜,恢复君主专权(皇权);二.平 定三藩之乱,铲除地方割据的基础;三.降 服郑克爽.设台湾府(中央与地方关系); 四.平定噶尔丹叛乱,加强与蒙古、藏民族 团结(民族);五. 尊崇儒学,开科取士 (稳定进步);六.签订《尼布楚条约》, 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中外)。
人民版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梳理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 秦统一六国(1)条件①客观条件:战国时期,诸侯国割据混战,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安定统一成为时代呼声;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大增,为后来兼并六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②主观条件:性格坚忍刚毅;判断力敏锐迅捷;重用人才。
(2)统一六国:公元前231—公元前221 年,攻灭韩、赵、魏、楚、燕、齐等六国,结束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2. 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①创立皇帝制: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皇位的继承实行世袭制。
②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③地方实行郡县制:郡的长官叫郡守,县的长官叫县令,均由皇帝任免。
④意义:奠定了此后两千多年统一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对巩固、加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到极其重大的作用。
(2)经济①使“黔首自实田”:进行全国土地登记,按亩征税,使土地私有制合法化。
②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将秦半两两钱作为全国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官府制作标准度量器发至全国。
③意义:新的币制和度量衡遍行全国,大大密切了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商品生产,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3)军事:开疆扩土。
①北击匈奴:派大将蒙恬率军北击匈奴,重设九原郡。
②南征百越:公元前214 年,秦军平服岭南、设立桂林、象郡、南海三郡。
③修五尺道:为打通西南夷,秦始皇征调巴蜀士卒,在崇山峻岭上开凿了一条五尺宽的山路。
④意义:促进了西南南地区的经济开发和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4)交通①修筑驰道,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路交通网络。
②车同轨:规定所有车辆两个轮子间的距离均为六尺。
③意义:有利于传达政令、调遣军队,也促进了全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5)思想文化①书同文:以秦国的字体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行全国。
②焚书坑儒: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2“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③影响:秦始皇用“焚书坑儒”镇压反对派,控制思想,手段野蛮残暴,是对文化的摧残,在政治生活中中也造成恶劣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详解与典例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详解与典例解析一、方法指导:1、杰出人物的产生:杰出人物的产生是时势造就的,而非英雄造时势。
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但并非根本性、决定性的因素。
正如恩格斯所言:“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也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
”2、认识历史人物所进行的各项重大活动既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与其个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掌握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尤其要关注个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3、评价古代政治家功过的一般方法:①是否完成国家统一,推动历史发展;②是否调整政治措施,保持社会安定;③是否调整经济措施,重视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经济发展;④是否采取措施,促进文化繁荣;⑤是否采取措施,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⑥是否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4、科学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就是看其是否顺应历史进步的潮流,体现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为满足这种趋势而担负起发起和促起实现的责任。
同时,在这一评价体系中,还应科学区分主流与支流、政治活动与个人生活方面的差别。
5、把握科学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基本观点和方法,包括:首先要正确认识杰出历史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过分夸大或故意淡化杰出历史人物的作用都是不符合历史的真实、也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的。
其次是要充分注意历史人物的时代性问题,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当地的历史环境中,用客观的发展的眼光来进行评价,既不能不加批判的用古人的观点来衡量历史人物,也不能用今人的标准去苛求彼时彼地的历史人物。
再次,要注意全面地辨证地去评价历史人物,要注意抓住历史人物的主要方面,把重点放在其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方面,考察和探讨历史人物与他的前人或同时代人相比多做出了什么,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与趋势,代表了时代发展的方向,对于推进了历史进程的人物,在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的同时,又要实事求是地看待其时代局限性,特别是对于一些跨越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要注意按照其不同时期的不同作用给予恰当的评价,避免用动机论的观点或道德判断去衡量历史人物。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评价古代政治家的一般方法:了解基本史实,一分为二评价·是否有利国家统一·是否保持政治安定·是否促进经济发展·是否促进文化繁荣·是否促进民族融合·是否反抗外来侵略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秦横扫六国——建立统一国家1、过程:前221年(1)表现:先弱后强,先近后远,先除两翼最后灭齐▲由李斯提出。
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2)特点:远交近攻,各个击破2、条件(原因)(1)秦国实力(主观):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2)人民要求(客观):久经战乱的人民渴望统一(3)个人原因(主观):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善于用人,灭六国:远交近攻,分化离间)(4)根本原因(客观):全国统一逐渐成为历史发展趋势,秦统一全国顺应历史潮流▲分析原因:①经济、政治、文化;②主观、客观3、意义(1)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分裂割据的状况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基础(2)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发展、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有利条件(二)建立集权国家——巩固统一国家1、政治措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1)内容①首创皇帝制度,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皇位:世袭(“家天下”是一个表现)皇帝:独尊②建立三公九卿官制▲秦朝:九卿由皇帝管理唐朝:三省六部制中六部属于尚书省③地方建立郡县制(2)特点:皇帝亲自任免官员,不能世袭,分封制度被打破(3)意义:秦代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封建统一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对于巩固统一、加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2、经济制度方面(1)统一货币、度量衡※作用:①密切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②促进了商业发展③有利于加强国家统一(2)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开凿灵渠(湘水-离水)※统一车轨,修建驰道、直道、五尺道3、思想文化方面(1)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作用: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交流(2)焚书坑儒,统一思想4、军事方面(1)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辽东-临洮)(2)南征岭南,修灵渠,设三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闽中郡)5、开疆拓土——秦朝的疆域(1)四至:北至长城,东至东海,南至南海,西至临洮(2)作用:奠定了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清朝:奠定完整疆域(三)秦始皇的暴政1、焚书坑儒(1)实质:思想文化的专制(2)影响:①当时:统一思想,巩固国家统一②以后:钳制思想,摧残文化2、急建长城:伟大建筑,暴政见证3、大兴土木:各国宫殿、阿房宫、骊山墓4、刑法严酷5、赋税沉重(四)评价1、功:国家统一:结束诸侯割据,统一全国政治: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统一文字促进文化交流民族融合:通过统一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2、过:暴政:严刑酷法,大兴土木,徭役兵役繁重,焚书坑儒摧残文化3、结论:是一位功大于过的皇帝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一)玄武门之变——登上帝位(阅读)1、李世民为帝的实力(1)建唐和统一中国的非凡功绩(2)个人文韬武略(3)设“文学馆”,收罗名士2、玄武门之变:626年(二)贞观之治的出现——为帝政绩▲贞观之治:626~649年唐太宗:庙号;贞观:年号1、表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中外交往频繁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2、原因(1)吸取隋亡教训,具有睿智的治国思想——“存百姓”的民本思想(主观上)(2)唐太宗励精图治、雄才大略的治国措施(主观上)A.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选贤任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怀纳谏B.经济: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均田制:土地分配给农民,死后收回;适用于朝代初期大量土地时C.法制:以民为本慎用刑罚——《唐律》(原则:仁义为本,刑罚为末)D.文化: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E.民族关系※统治方略:①武力征服后设置羁縻府州(东突厥)②册封(西北各族首领,唐太宗:天可汗)③设置机构(西突厥,今新疆,设安西都护府)④和亲(吐蕃,今西藏,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统一政策:开明的民主政策※影响:①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②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③促进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F.对外※政策:积极友善的态度,开放的政策,兼收并蓄的方针※史实:①交往:设鸿胪寺,交往国家达70多个鼓励外商到中国经商,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会②文化:外来宗教传入佛教西来与玄奘西游日本、朝鲜积极学习唐朝文化(大大促进了日本的封建化进程)③形成唐文化圈的影响:大大增强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唐朝繁荣,同时也促成了亚洲各国的起步,间接影响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完胜灭齐:前221年
二、建立集权统一的国家:
1、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皇权至尊
1、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皇权至尊
中央三公
地方郡县
评价中央集权制度
(1)、积极:
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有利于经济发展、文化交流
(2)、消极:
建立地主阶级对人民的专制统治
奠定历代封建统治的政治格局
2、全面统一:
高中历史选修4 (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一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一、秦统一六国
1、嬴政
嬴政(前259—前210)秦国第34代君主
13岁即位(前247年)21岁亲政(前239年)
2、原因:
2)国力因素:商鞅变法奠定基础
3)民心因素:人民渴望统一
4)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补充材料:
修建郑国渠
1)南征百越篆——有利于文化发展
3)统一货币、度量衡:——有利于经济交流
4)统一驰道:——促进交通发展
三、秦始皇的暴政:
1、焚书坑儒:
实质:
思想文化专制
影响:
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2、急建长城:
伟大建筑
暴政见证
3、大兴土木:
阿房宫、骊山陵
200多万人/年
课外链接:
评价古代政治家的一般方法:
了解基本史实、一分为二评价
史实——
1、是否有利国家统一;
2、是否保持政治安定;
3、是否促进经济发展;
4、是否促进文化繁荣;
5、是否促进民族融合;
6、是否反抗外来侵略。
评价秦始皇
1、完成统一,结束分裂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修水渠计划是韩国的“疲秦计”,秦国组织10万人修建郑国渠。连通了泾河、洛水,灌溉关中大片良田。后嬴政识破了韩的阴谋,下达“逐客令”。李斯规劝后,秦王幡然醒悟,撤销“逐客令”。而“疲秦之计”也成了强秦之策
3、进程:
1)先灭弱韩:前230年
2)离间灭赵:前228年
3)水灌灭魏:前225年
4)王翦灭楚:前223年
3、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4、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压制人民;
5、焚书坑儒,摧残文化;
6、大兴土木、赋税沉重、法律残酷,最终促成农民大起义,使秦朝速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