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比兴
(三) 用事物做比入题,使形象性和感染力更强。例如:
(1)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 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黄梅戏《天仙配》) (2)一棵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 北疆,……,小白杨,它长我也长,和我一起守边防。 (《小白杨》) (3)你的背包,背到现在还没烂,却成为我身体另一半, 千金不换,它已熟悉我的汗,它是我肩膀上的指环 (《你的背包》 ) (4)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哪,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我 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呀,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哟嗬(《敖包 相会》 )
(二)刻意选择富有特征的事物,通过意象叠加来营造氛围, 帮助表情达意。例如:
(1)黑黑的天空低垂 ,亮亮的繁星相随 ,虫儿飞虫 儿飞, 你在思念谁(《虫儿飞》) (2)你的泪一抹无邪,原来感情那么难以学会,他 身边是谁消失前后不后悔,你的悲伤是否像海,一 样深邃( 《人鱼的眼泪》主题歌) (3)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 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 (《弯弯的月亮》)
这可能是一首武帝时所采的《吴楚南歌诗》,是 江南水乡渔家儿女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诗中以“莲” 谐“怜”(怜爱,爱恋),又以“鱼”谐“女”(女郎、 渔家姑娘)。后面四个铺排句,仅仅换动了“东西南北” 四个方位词,却富有情韵地反映了男女青年在采莲劳动 中互相娘戏追逐的情态。
(二)事态现象的铺排
在叙事诗中常以排比的句式铺陈其事。如北朝民歌 《木兰诗》中就有好几处着意铺排渲染.这位古代巾 帼英雄代父从军的典型事迹。 诗中铺写她在出征前“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出征中“朝辞爷娘去,夕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 声,但闻黄河流水鸡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瞅瞅”; 归来时“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 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 阀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装。当窗 理云鬓,对镜贴花黄。”通过这些铺排抒叙,有力地 突现了花木兰保家卫国、居功不傲的劳动妇女的质朴 本色。读之,使人感到畅酣达意、痛快淋漓。
什么是古代文学中的赋、比、兴手法
什么是古代文学中的赋、比、兴手法
赋、比、兴是古代文学,特别是《诗经》中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它们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所总结出来的。
1.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
也就是直接叙述,相当于如今的排比修辞方法。
例如,杜甫的《石壕吏》中,通篇用记叙的文笔直接记述了作者在一天傍晚投宿石壕村,遇官吏抓丁服役,老翁逾墙逃走,老妇出门应对的事情。
这种直接叙事的方法就是赋。
2. 比:类比,比喻。
有两种说法,分别是类比和比喻。
在“比兴”中,“比”为“比喻”之意。
3.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相当于如今的象征修辞方法。
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这三种手法可以独用,也可以综合运用,为古代诗歌创作增添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乐府诗中的赋比兴
乐府诗中的赋比兴乐府诗中的“赋、比、兴”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手法,被广泛应用于乐府诗歌的创作中。
下面将从定义、特点和作用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赋、比、兴的定义1.赋:赋是直接叙述事物、表现情感的一种表现手法。
在乐府诗歌中,赋通常是通过铺陈、叙述和描绘的方式来表现主题,将情感寓于事物之中。
2.比:比是通过类比或比喻来表现主题和情感的手法。
在乐府诗歌中,比常常通过借助与主题相似或相近的事物来形象地表达情感,以形似或神似的方式将情感传达给读者。
3.兴:兴是通过象征、暗示或烘托等手法来表现主题和情感的手法。
在乐府诗歌中,兴不直接表达主题,而是通过烘托氛围、暗示情感等方式来引导读者进入主题,感受诗人的情感。
二、赋、比、兴的特点1.赋的特点:(1)直接性:赋的表现手法直接,没有过多的修饰和抽象,直接将事物和情感呈现在读者面前。
(2)具象性:赋的表现手法具体形象,注重细节描写和刻画,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的情感和主题。
(3)铺陈性:赋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铺陈的方式展开,通过反复叙述和描绘来强化主题和情感。
2.比的特点:(1)类比性:比的表现手法注重类比,即通过相似或相近的事物来比喻主题和情感。
(2)明喻性:比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明喻的方式,直接将主题与比喻的事物进行比较,使读者一目了然。
(3)形象性:比的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借助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情感和主题,使诗歌更加鲜活有趣。
3.兴的特点:(1)暗示性: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暗示的方式引导读者进入主题,不直接点明主题或情感。
(2)象征性: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象征的方式,用具体的事物来象征抽象的情感和主题。
(3)意象性:兴的表现手法注重意象的营造,通过烘托氛围和意象的结合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主题。
三、赋、比、兴的作用1.赋的作用:(1)突出主题:赋的手法能够直接呈现事物和情感,强化主题的力度,使读者更加明确地感受到诗歌所要表达的含义。
(2)增强感染力:通过赋的手法表现出的具象性和直接性能够增强诗歌的感染力,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表现手法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据朱熹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即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即臂喻;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为了引起下文。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史书。
它提纲挈领地记述了春秋时代242年间的大事,作者重在考察国家政事的成败得失,总结兴亡治乱的历史教训,反映出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的鲜明思想倾向性。
《春秋》记事简约,平实,一字之中往往寓褒贬,别善恶,这就是为人乐道的“微言大义”和“春秋笔法”。
建安是东汉献帝的年号,以建安为中心的汉末魏初这一时期,文坛上出现了以三曹父子,“七子”和女诗人蔡琰为代表的作家群体,其创作具有统一的文学特征。
有相同的创作题材:汉末的动乱,社会的灾难,人民的痛苦;有相同的创作原则:《诗经》与汉乐府以来的现实主义精神;有相同的情感意志:悲时忧世,渴望建功立业;有相近的风格:慷慨悲凉。
同时,他们普遍采用新兴的五言形式,奠定了五言诗在文坛上的稳定地位。
这种从内容到形式的变化,开一代诗风,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
骈文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文体,是散文逐渐俪化的产物。
它脱胎于汉赋,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
其特点是讲对偶,讲文采,讲用典,后来又虽上讲平仄,讲声律。
句式整齐,多用四六句式,又称“四六文”。
“上官体”是出现在初唐时期的一种诗歌体裁,因诗人上官仪大量创作这类诗歌而得名。
其特点是继承南朝形式主义诗风,风格上以“绮错婉媚为本”。
古文运动是发生在唐德守贞元到宪宗元和(公元785年——820年)这二三十年间的一次文体革命。
由韩愈、柳宗元共同倡导。
古文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文以载道,也就是要求用散文阐明儒道的基本宗旨,摆脱骈偶体裁的束缚,让形式为内容服务。
由于参加的人数多、目标明确,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创作实践,在当时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文学思潮,使古文运动对骈文取得了压倒的优势,对后代散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的赋比兴手法
诗经的赋比兴手法赋、比、兴是《诗经》中运用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也是中国古代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归纳出来的诗歌表现手法,它们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对赋、比、兴手法的详细解释及举例:赋定义:赋就是铺陈直叙,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结合在一起用。
它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也可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能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举例:《豳风・七月》集中运用了赋的手法,按照季节物候变化的顺序,铺叙了农家一年四季的生活,如“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详细描述了每个月的气候、人们的劳作以及生活状态。
《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通过铺陈排比,细致地展现了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以及行军途中的情景。
比定义:比就是类比、比喻,以彼物比此物,诗人借助一个事物作类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观点。
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能使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传神。
举例:《卫风・硕人》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连续用“柔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蝤蛴”喻美人之领,“瓠犀”喻美人之齿,“螓首蛾眉”喻美人之容貌,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庄姜的美丽。
《诗经・小雅・鹤鸣》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用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雕琢玉器,比喻借助外力来提高自己或帮助自己改正缺点。
兴定义:兴又多称为“起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
兴一般用于诗歌的开头,所借之物与下文所咏内容有一定联系,可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诗经赋比兴表现手法举例说明
诗经赋比兴表现手法举例说明
《诗经》作为中国文化及思想的古老流传,赋比兴是其最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
赋比兴即利用自然界中各种物体及现象与人们心中的思想和感受来定型事物、表
现情感。
以《诗经》中的《子衿》诗句为例:“于彼高冠,彼穷节;彼寝不安,彼心非绝”,便是将物与人之间这种遥远距离,完美呈现出来,令人动容。
以《大雅·大甲》中的诗句“大甲不朽,古今多少”来说,采用大甲之不朽,来比拟古今沧桑,犹如指鹿星火般的盛传。
赋比兴手法由此可见,通过比拟物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对比,来使文章的
意境变得深刻耐人寻味。
而其中也折射出诗人之智慧,神奇智拙,或亮丽洁净,或生老病死,娓娓而讲正是《诗经》中传世甚广的典故,每一句比兴也像一棵参天之大树,揘尽诗人的智慧和思想。
赋比兴是《诗经》作品最为显著的特点,它能给读者带来思想的冲击,又能让读者的内心沸腾,朗朗上口。
总之,赋比兴作为《诗经》中最典型的表现手法,并没有受到时代的局限,而
是作为文学的精粹,流传着万古的气象。
无论是求索,还是追求,《诗经》中的
赋比兴,无一不将竹木石山、云泥雪月以及风雷江河这般意象,与人们对事物本质之向往相对应,以俗语言描绘出极为奥妙精巧的苍茫雄博大气象,普照神州有情人。
赋比兴表现手法
Hale Waihona Puke 何为比兴?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对此,宋代朱熹有 比较准确的解释。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 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 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 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 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客体在前,主体在后。两者有比喻,类比的关系。
兴 :兴是有感而发,借物起兴,要写B先说A,由A产生联 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AB之间 很可能一点关系都没有,类似象征。
如:今天天气不错,我们去吃顿饭吧。
《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歌词: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 艳,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刘三姐》歌词:姓陶不见陶结果,姓李不见李花开, 姓罗不见锣鼓响,蠢才也敢对歌来。
归来时“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 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 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装。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通过这些铺排描写叙 述,有力地突现了花木兰保家卫国、居功不傲的劳 动妇女的质朴本色。 《黄河大合唱》歌词:保卫家乡,保卫华北,保卫 全中国。
什么是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歌最重要的表现手 法,最初见于诗经。
赋:平铺直叙,铺陈、白描的 手法直抒胸臆,不加曲折,类 似今天的排比。 即把思想感情、风景、事物平 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 买长鞭”;
出征中“旦辞爷娘去,喜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 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 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瞅瞅”;
2 友谊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 感到人间的温暖;友谊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 ,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友谊是一 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 慰藉。
赋比兴七言诗
赋比兴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三大表现手法。
赋是直铺陈叙述,比是比喻,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这里举一个七言诗的例子,这首诗运用了赋比兴的手法: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宋·陆游)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将少年时和老年时对学习的态度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学习的热爱和追求。
同时,通过赋的手法,直接描绘了秋夜的学习场景,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境。
而兴的手法则没有明显体现在这首诗中,但我们可以通过诗的开头“三更灯火五更鸡”来想象,诗人是在一个秋天的夜晚,感受到了凉爽的秋意,从而引发了他的思考。
《诗经》之赋比兴分析
镳biāo 。翟dí 茀fúí 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鳣zhān鲔wěi发发。葭jiā菼tǎn揭揭,庶姜
孽孽,庶士有朅jié。
翻译原文
贵人身材修长,穿绣花衣裙披外罩。齐王的 女儿,卫王的妻子。齐太子的胞妹,邢王的 小姨子,谭王是她的妹夫。
手指像柔软的初生草芽,皮肤像凝结的油脂。 脖子像又白又长的小天牛,牙齿像洁白齐整
哪是舍不得檀树呵,我是害怕邻人的毁谗。仲子你实在让我
牵挂,但邻人的毁谗,也让我害怕。
这首诗是一个女子对她所爱之男子
的叮咛告诫之辞,并没有假借外物的形 象,而是直接所内心的感情表达出来,即
是“赋”的写法:不借外物,直物=心)
的,它所写出的形象本身就是作者心中的情
《诗经》之赋比兴
(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即“铺叙”,是通过客观事物的直接描绘 与叙述以表达主观思想感情的一种方法。 比,即“比喻”,是借客观景物作比况,使要 说明的事理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具体形象。 兴,即“起兴”或“发端”,是用眼前景物为
比喻和象征,把它作为诗的开头,然后引出要歌咏
的本事。
谓为比,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
“比”是“比喻”的意思,也就是用打比方的办法,
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诗经》里有的诗整体用比,以拟物的手法反映现 实生活,表达思相感情。如《魏风·硕鼠》。
《魏风.硕鼠》
《硕鼠》抒写农民不堪忍受重税,
对不讲仁义恩德,残酷无情的剥削者 的愤恨和抗议,表达了他们发誓离开 剥削者,而去追求美好快乐生活的愿 望。诗用硕鼠比喻剥削者,贴切生动,
既辛辣又含蓄,其中重章叠句式的表
达,正是一主题的反复申诉,增强了 情感的表达,
《诗经》之赋比兴分析
比“的方法,借物为喻,心在物先。第三是”兴
“的方法,因物起兴,物在心先。
但”赋“多用人事界的”事象“,”兴“多用
自然界的”物象“”比“则既可以是人事界的”
事象“,也可以是自然界的”物象“.______叶
嘉莹
事象“,也可以是自然界的”物象“.______叶
嘉莹
兴
《毛诗正义》:“兴者,起也,取譬引类,发起己心。” 朱熹《诗集传》:“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刘勰《文心雕龙·比兴篇》:“兴者,起也,……情者依微 以拟议。” “兴”是说某种客观景物激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人就把 它的形象描写下来,作为诗的开端,以引出下面要咏唱的事 物来,又称“起兴”。 《诗经》中“兴”的运用,情况比较复杂。大多数兼有发端 和比喻、象征的作用,但有的只有发端的作用,有的仅与正 句有音律上的联系。所以对于兴,可根据诗的实际情况作具 体分析,才能作出较为准确的解释。
的瓠子。螓一样的头蚕蛾一样的眉,乖巧的
笑颜现出两个酒窝,秀丽的眼睛亮晶晶。
贵人身材高挑,停车休息在城郊。 硕人四匹
驾车的雄马高大,红色的衔巾飘飘,野鸡翎
装饰的轿车来朝见。大臣们该早些回去吧, 不要叫国公太操劳。
黄河水浩荡,向北流去响声哗哗。撒下鱼网 呼呼,鲤鱼、鲟鱼嘣嘣跳跃,芦苇荻花高扬。 陪嫁的姑娘衣饰华贵,护送的小伙子威武健 壮。
逾墙而会:《郑风·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 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 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 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赋”“比“兴”手法在诗词中的作用
人们常常把比、兴两种表现手法截然分开,在研究中我们认为,比兴两种表现手法不是截然分开的,有些诗中是有一定联系的,例如,《氓》中,就是用自然现象来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由叶子的鲜嫩而至的枯黄,来比喻感情生活的幸福而至的痛苦,这里的兴就具有了比的作用。
兴在诗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失去它,诗歌也就失去了美学价值,失去了感染力。
“赋、比、兴”之说提出后,从汉代开始两千多年来,历代都有许多学者进行研究和论述,但在具体的认识和解说上,一直存在着各种分歧意见,众说不一。
汉代对赋、比、兴的解释 汉代解释“赋、比、兴”最具有代表性,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的是郑众和郑玄两家。郑众说“比者,比方于物……兴者,托事于物。”(《毛诗正义》引)他把“比兴”的手法和外在世界的物象联系起来,认为“比”是修辞学中以此物比彼物的比喻手法,“兴”是“起也”,即托诸“草木鸟兽以见意”的一种手法。论述虽较简单,但总的说,是抓住了“比兴”这一艺术思维和表现手法的特点的。郑玄的解释则不同,他认为:“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毛诗正义》引)这里,除了讲“赋”的特点是表现手法上的铺陈其事,比较符合实际外,其他的解释则都跟政治、教化、美刺联系起来,这就把一定的表现手法看成了某一特定文体的特征,不免牵强附会。《毛传》、《郑笺》中对于《诗经》的解释,常常在径情直遂的诗歌中,离开艺术形象去寻求有关君臣父子的“微言大义”,例如把爱情诗《关雎》说成表现“后妃说乐君子之德”等,和这种对于“赋、比、兴”的穿凿曲解,是有直接关系的。所以后来孔颖达就不同意郑玄把“比兴”分属“美刺”的说法,指出:“其实美刺俱有比兴者也。”(《毛诗正义》不过,郑玄把“比兴”提到美刺讽谕的高度来看待,对唐代陈子昂、白居易等所标举的“美刺比兴”说,是有启迪作用的。
赋、比、兴的三种表现手法
赋、比、兴的三种表现手法赋、比、兴的三种表现手法一、赋:“赋”是与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基本手法.赋陈,一作铺陈。
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
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
铺排是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
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
(一)景观物象的铺排即通过多侧面地描绘景观物象,以渲染环境、气氛、情调。
如:汉代乐府诗《江南》(一题作《江甫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可能是一首武帝时所采的《吴楚南歌诗》,是江南水乡渔家儿女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
诗中以“莲”谐“怜”(怜爱,爱恋),又以“鱼”谐“女”(女郎、渔家姑娘)。
后面四个铺排句,仅仅换动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却富有情韵地反映了男女青年在采莲劳动中互相嬉戏追逐的情态。
(二)事态现象的铺排。
在叙事诗中常以排比的句式铺陈其事。
如:北朝民歌《木兰诗》中就有好几处着意铺排渲染.这位古代巾帼英雄代父从军的典型事迹。
诗中铺写她在出征前“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出征中“朝辞爷娘去,喜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鸡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一作‘黑水’)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瞅瞅”;归来时“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
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阀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
着我旧时装。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通过这些铺排抒叙,有力地突现了花木兰保家卫国、居功不傲的劳动妇女的质朴本色。
读之,使人感到畅酣达意、痛快淋漓。
(三)人物形象、性格行为的铺排。
赋比兴的手法和举例
赋比兴的手法和举例
赋比兴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
赋
赋是直铺陈述,是基本的表现手法。
例子
•《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唐诗·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比
比是“以彼物比此物”,是比喻之意。
例子
•《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唐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兴
兴又多称为“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子
•《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唐诗·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赋比兴三种手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相辅相成,使诗歌的表现力更加丰富。
以下是一些综合运用赋比兴手法的例子:
•《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在在藻,鲂鲤跃之。
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
•《唐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赋比兴学习
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三种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它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1、赋:就是平铺直叙,眼前的事物是什么样的就怎么去写,是客观地反映所见所闻所事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用赋的手法写景物: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用赋的手法写事件: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用赋的手法写人物: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2、比:即喻。
赋比兴中的“比”更多的时候是“以一件事来喻另一件事”。
即把一件很抽象的事物用一个被人们容易接受的事物表现出来。
一般说,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她的脸象一轮明月这种形式是现代汉语修辞中经常遇到的●他的脸象一轮残月,一个碎盘子中随意甩上去两颗黑豆。
那么这个比喻中,后面的句子就是继续补充说明“残月”的状态的● 今天办事很不顺利,喝口凉水都塞牙。
这也是比喻,而且这个比喻更接近赋比兴中的“比”。
把“办事”比喻成“喝水”;把“不顺利”比喻成“塞牙” 后面的句子的比喻目的就是把“办事不顺利”更形象化了。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以“抽刀断水”这件事来比喻“举杯销愁”这件事把举杯消愁这个比较抽象的状态,用抽刀断水这个形象的状态加以说明,便于读者理解感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把人间的悲欢离合状态,用月亮的阴晴圆缺比喻出来。
●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谁能说说“闲愁”是什么样子呢于是作者就用了比喻:闲愁就像“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诗词中的“比”大多是句子和句子之间来完成的这个“比”的目的就是把一件比较抽象的概念性词句喻为一个更生动、更容易被读者接受的句子,而这个喻体与被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3、兴:这个“兴”是通过一个事物向另一个事物传递意象的表现手法。
赋比兴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
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朱熹《诗集传》:“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携老。
”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与子成说(shuō):和你立下誓言。
此处”说“并不通”悦“字。
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通篇用比的。
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
《魏风·伐檀》也是用兴这种表现手法的突出例子。
赋比兴表现手法的作用赋是最基本的,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它的特点就是敷陈、直言,即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
比分为比喻和比拟。
比体诗的特点是以彼物写此物,诗中所描写的事物并不是诗人真正要歌咏的对象,而是借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如,《硕鼠》一诗中,就是运用了比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令人憎恶的老鼠,将奴隶主贪婪残忍的本性表现的淋漓尽致。
为什么不直接表达而要用比呢?运用比拟表达喜爱的事物,可以使它栩栩如生,给人亲切之感;用它表现丑恶的事物,可以使它原形毕露,给人厌恶之感。
兴,即起兴,在一首诗的开头,或一章诗的开头。
先让我们来看一首诗。
《风雨》中运用兴的表现手法的句子是“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萧萧,鸡鸣胶胶;风雨如悔,鸡鸣不已。
”为什么不直接说出要写的内容,而要先言他物呢?通过对《诗经》的研究,有些诗中的兴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例如,《风雨》写的是在傍晚时节,外面下着小雨,刮着风,女主人公正在思念着自己的夫君,此时,听见了外面的鸡鸣声。
烘托出女主人公的相思、愁怅之情。
兴在这里就起到了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加深抒情女主人公的相思之情。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有些诗中的兴没有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与下文也没有什么联系。
诗经中的赋比兴举例说明
诗经中的赋比兴举例说明《诗经》可真是个宝藏,里面的赋、比、兴简直让人看了就想笑,听了就想念。
大家好,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三种表现手法,简直好玩得很。
先说说“赋”,这就是直白的描写。
比如在《关雎》里,开头就描绘了一只美丽的雎鸠,那种感觉就像是看见了一对恩爱的小鸟,让人忍不住想起自己心中那个特别的人。
你知道吧,爱情就是这样简单,爱了就是爱了,谁还管那么多呢?写得好就像是给心里种了一朵花,看着都开心。
接下来要说的就是“比”,这就有点像打比方。
诗经里经常用一些东西来比喻人或事,像《蒹葭》里,把心上人比作白色的芦苇,那种感觉就像是轻轻一吹,风儿就把你的心思带走了。
谁说比喻就一定要复杂呢?简单的比喻反而更能打动人心。
就像我们平时说的“心如止水”,真的是一针见血,心里的波澜就这么一下子平息了。
诗经里那些比喻,总能让人忍不住想象,真是太有趣了。
然后咱们再聊聊“兴”,这可真是个妙招。
兴的意思是通过描写某种景象引出要表达的情感,像《桃夭》里,开头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下子就把春天的气息给带来了。
看着那盛开的桃花,心里就想着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哎呀,真是让人心里乐开了花。
想象一下,走在满是花香的小路上,谁不想趁机感受一下爱情的滋味呢?兴就是这种引导,轻轻一推,就能把你带到那种情境里,心里的感动瞬间就来了。
再说说“赋比兴”三者之间的关系,真的是像一盘精致的菜,缺一不可。
赋就像主菜,直接给你来一口实实在在的滋味;比就像调味品,稍微一点就能让整个菜肴变得丰富多彩;兴则是那道开胃小菜,先引起你的食欲,等你一口下去,哇,真是回味无穷。
想想看,《诗经》里的这些手法,就像生活中的各种调味品,少了哪样都不行。
生活就是要丰富多彩,诗歌也是如此。
在《诗经》里,赋比兴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总是在一起,互相辉映。
就像我们平常说的“相辅相成”,一个没有另一个就失去了灵魂。
诗人通过这样的手法,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比如在《国风·周南·关雎》中,赋的直白与比的隐晦形成鲜明对比。
简述《诗经》中赋比兴艺术手法。
简述《诗经》中赋比兴艺术手法。
摘要:《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总体上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他主要反映了人民大众苦于剥削和压迫、苦于战争和徭役;反映劳动、婚姻、生活、以及讽刺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等。
赋、比、兴是《诗经》独特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在《诗经》的许多篇章中都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同时赋、比、兴也体现了《诗经》的诗歌艺术,对构造诗歌意泉、创造诗歌意境、表达诗人情感起到很大作用。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而且是《诗经》中独特的表现手法,对于后世的影响颇大。
最早提到“ 赋、比、兴” 的是《周礼-春官》:“ 太师教六诗,日风、日赋、日比、曰兴、日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
” 这里的“ 六诗” 指的是以音律配合的六类乐歌。
汉代《毛诗序》将“ 六诗” 改称“ 六义”。
后人将“ 赋、比、兴” 视为《诗经》的三种典型的表现方法 *1 。
一、《诗经》中赋比兴的概念及其演变。
“赋”、“比”、“兴”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一)、“赋”的表现手法:赋的本义是贡赋,“ 赋为土地所生以供天子”。
诸侯向天子献上贡赋之时必须开具清单,面面俱到,清楚明了,以供天子接受时按清单点收。
贡赋的物品都是祭祀所用,必须一一铺陈,排列于神位之前。
后来,这种物质的排列逐渐转化成语言文字的排列。
从此,“ 赋” 成为一种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以“ 直接铺陈” 的方式把人和事、情志和外物完整地表述出来。
郑玄注《周礼-春官-大师》之“ 六诗” 是将“ 赋” 解释为“ 铺” ,“ 直铺陈” 。
唐代学者孔颖达在疏解《毛诗》大序时认为“ 赋则直陈其事” ,“ 诗文直陈其事,不譬喻者,皆赋辞也” 。
(二)、“比”的表现手法:“比”,就是比喻,比拟,借代,夸张等,不是单纯的比喻,包括的面较宽,这就如朱熹所说的“以彼物比此物也”。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对女方恩爱之浓。
诗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
'. 诗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定义: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
比兴与兴
兴是借他物来引出此物的意思,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比”与“兴”常常连用。
所以顾名思义,比兴是先比喻再引出所咏之辞
比兴的例子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氓)
2.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氓)
3.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
4.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短歌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诗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定义: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
比兴与兴
兴是借他物来引出此物的意思,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比”与“兴”常常连用。
所以顾名思义,比兴是先比喻再引出所咏之辞
比兴的例子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氓)
2.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氓)
3.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
4.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短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