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式作文范文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景式作文范文教学案例

导语:情景式,就是场景描写,描写场面或景物。在文章的开篇对环境进行基调式的描绘,为抒发感情渲染气氛、设定情景。以下是有关情景式作文教学案例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回顾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

a、重“理”轻“情”。

指的是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偏重写作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每次作文指导课,教师不厌其烦地运行着一套固定的模式,怎样审题,怎样选材,甚至细化到如何开头,如何结尾。于是学生的作文就是:一样的开头,一样的过程,一样的结尾。原本关于话题所产生的写作冲动在固定的程式中僵化了,属于自己个性化的语言也湮没了!

b、重“文”轻“境”。

不少老师还沿袭传统作文教学中的方法,重视范文“文字”内容的讲解,而忽视对范文所描述“情境”的创设。失去了真实情境的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往往会束手无策,长此以往,逐渐对作文失去了信心,最后还有甚者不愿上作文课,害怕写作文。

c、重“计划”轻“故事”。

现在的教材每个单元都设置了作文教学篇目,这成了每位语文教师每学期的作文教学任务。把那些篇目一一落实,似乎一学期的作文训练已经到位。但是仅仅靠这些“计划篇目”是远远不够的,也是单调乏味的。因为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天都有精彩的故事发生,所以我们既要考虑教材规定的篇目,又要关注儿童本身,这需要教师的有效整合。而这些

往往被教师忽视,在教师眼中,作文是任务;在学生眼中,作文是负担,

享受不到习作带来的愉悦。

d、重“形式”轻“真实”。

我们经常可以在优秀作文中,看到老师这样的评价:“文中多处用了

比喻的手法,使句子显得更生动!”“文章开头开门见山,简洁明

了!”“语句老到,思想深刻,点明题意!”,还有什么“环境衬托法”、“前后照应法”教师在指导或讲评作文时,不知不觉就讲到了方法,殊不

知这会扼杀孩子真实的天性,套上固定的枷锁,让我们看到一张张带着成

人面具的稚嫩的脸。

那么如何加深学生的体验,让学生作文时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呢?不

妨在这里初谈一点见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

想象”,“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

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

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这些都表明作文是以学生在生活中

的体验为题材的,是写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

体验就是对生活、生命和生存的经历和感受;

体验是“亲自”感受到的心灵境界,是主体从自己的内心情感出发,

积极主动地去体验生命及其价值。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从学生主体体验入手,为其创设一个特定的“真”

情境,让学生身处其中,实现“外部刺激力向意志事实的转化”,从而获

取语言运用的直接经验。体验强调人对事物、生活的亲身经历,强调感受

的过程和结果。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显著特点就是“亲历体验”。所谓“亲

历体验”,就是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件事、人物、事物、思想。只有经过体验,我们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

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存在。

如果学生对生活、生命和生存没有自己独到的经历与感受,学生是很

难或者说是不可能写出具有独到感受的文章来的。那么如何在作文时诱发

学生的体验呢?

梅子涵先生认为:“儿童应该多亲近文学,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品。儿

童文学以善为美,劝人为善,喜欢读童话的孩子通常不会变坏,从小看童

话长大的孩子与从没看过童话的孩子有很大不同。”阅读无疑是最直接、

最便利诱发体验的方式了,将习作有机地融入孩子的阅读中,以读促写,

以写引读,不仅对孩子的阅读过程进行了有效的引领,还加深了孩子对作

品内涵的领悟,此时习作成为联结孩子心灵与作品灵魂的桥梁。

“续”写,使故事中有“我”的期待。一篇童话都是一个故事,有的

故事让我们满心欢喜;有的故事催人泪下,甚至不愿接受。于是我们可以

引导学生乘着童话的文字继续飞翔,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结尾。如看完了

《卖火柴的小女孩》,觉得小姑娘太可怜,学生就开始续写。

“新”写,使故事中有“我”的创造。如在阅读完《鸟的天堂》这篇

文章,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第一人称改写成导游词,尽量用上

文中优美的语言,将文本文字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曾祥芹先生提出一个

“表达性阅读”的概念,即要关注阅读吸收后的倾吐——以文表心,也就

是将习作与阅读有效地结合起来,使读写协调发展。

将习作融入孩子的阅读中,既提升了阅读,使孩子对文学作品有了对话,有了内化,又升华了感悟,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必能让孩子的心灵受

到震撼,势必激起他们言说的欲望,此时安排“写”恰到好处。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接触自身的衣、食、住、行,接触美丽的大自然,接触人与社会,这些都是学生作文真正“生活”起来的源泉,而这种“生活”正是他们所见、所闻后的所感、所悟。

【案例1】《秋天的雨》

开学前几天,一直下着雨,淅淅沥沥的,坐在办公室里的我,望着窗外,微风拂面,夹杂着雨丝,独自享受着雨带来的清凉。望着望着,突发奇想:何不让孩子们淋一淋雨呢?于是就布置了“淋雨”、“写雨”的回家作业。

淋一淋“雨”

可以走到窗边,阳台上,用我们的眼睛、耳朵和雨进行一次亲密的“对话”。

如果雨小了,可以走进雨中,用手和身体与雨进行一次“零距离”接触。

写一写“雨”

让雨也在我们的稿纸上“下一下”吧,比比谁的雨下得更美,更大,更欢!

附学生片断:

学生甲:我又将手伸出窗外,雨滴在我的手上,轻轻的,凉丝丝的。我静静地听着雨声,这声音让我感到喜悦,刚刚无精打采的我,现在像听到命令似的,马上振作起来。我闭上眼睛,细细地听,慢慢的,慢慢的,我觉得这就是一首欢快的曲子,那轻快的旋律真像音乐家在演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