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我锻炼我健康——平均数》教案(新版教材)

合集下载

第八单元我锻炼 我健康——《平均数》(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第八单元我锻炼 我健康——《平均数》(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标题:第八单元《我锻炼我健康——平均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均数的概念2. 求平均数的方法3. 平均数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学生关于体育锻炼的话题,引导学生关注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益处,从而引出平均数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一组数据,如某班级学生的跳绳次数,引导学生发现这组数据的共同特点,从而引出平均数的定义。

(2)讲解求平均数的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求平均数。

(3)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平均数的应用,如计算班级学生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等。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进行体育锻炼,如跳绳、跑步等,记录每位学生的运动次数。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求平均数的方法,计算每组学生的平均运动次数。

(3)组织学生分享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交流求平均数的方法。

4. 巩固提高(1)布置一些关于平均数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答疑。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以及平均数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体育锻炼,记录运动次数,并求出平均数。

2. 完成练习册上关于平均数的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平均数的意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平均数的作用。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和参与讨论。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感受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八 我锻炼 我健康——平均数-青岛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八 我锻炼 我健康——平均数-青岛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八我锻炼我健康——平均数-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我锻炼我健康——平均数”章节的教学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平均数的概念,理解平均数在日常生活和体育锻炼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包括平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其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树立健康生活的理念。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具体的实际问题中,特别是在体育锻炼数据统计与分析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 练习题- 体育锻炼数据统计表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学生熟悉的体育锻炼场景,引入平均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了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案例分析:提供体育锻炼数据统计表,让学生分组讨论,计算平均数,并解释其意义。

4. 巩固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提升:总结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强调其在体育锻炼中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以下内容:- 平均数的定义-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平均数在体育锻炼中的应用实例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将包括:- 基础练习题,巩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 实际应用题,让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重点关注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同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改进空间,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平均数的数学知识,还能够将其应用到体育锻炼中,增强对健康生活的认识。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符合课程标准,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健康意识。

重点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具体的实际问题中,特别是在体育锻炼数据统计与分析中的应用。

八 我锻炼 我健康——求较复杂平均数(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八 我锻炼 我健康——求较复杂平均数(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八我锻炼我健康——求较复杂平均数(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简单的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求解较复杂的平均数问题。

教学重点1.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较复杂平均数问题的求解。

教学难点较复杂平均数问题的求解。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黑板、彩色粉笔、平均数测量实验器、计算器等;2.学生准备:课本、作业本、笔、根据所需情况准备好的物品。

教学过程1. 导入课题教师把一个早操的八节课的出勤率放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算出全体学生平均出勤天数。

这个例子生动形象,引出平均数的概念。

2. 引入新知识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通过老师演示,共同探究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拓展实践让学生体验手动测量平均数,把平均数测量实验器从编号1挂上10个瓶子,按照顺序测量10个瓶子的质量,并在黑板上加以记录。

读出所有数字后的总和,再除以瓶子的数量即为平均数。

让学生做出记录和计算,并写入作业本中。

4.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找出所需数据,计算出平均值。

比如:全班有32个学生,其中10人身高1.25米,5人身高1.3米,6人身高1.35米,3人身高1.4米,8人身高1.45米。

让学生自主思考,然后分组计算并核对答案。

5. 巩固练习通过课本上的案例和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点,并在作业本上自行完成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1.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习到了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强化了概念和运算的联系。

2.学生在实例分析和巩固练习中,同步实现了知识点的复习和提高,更好地掌握了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3.针对全班身高例子,授课后应该及时检查并纠正数值上的错误,否则会产生误导和混淆,影响教学效果。

四年级下册数学学案-八 我锻炼 我健康——平均数-青岛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学案-八 我锻炼 我健康——平均数-青岛版

我锻炼 我健康——平均数【学习目标】1.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意义。

2.学会用学习的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问题。

3.体验用求平均数的方法和其统计意义解决问题的乐趣。

【学习重难点】1.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

2.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什么是平均数?平均数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平均数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均每月产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1.探究一:下面是两个小组同学某次数学测试的考试成绩。

第一组 第二组请你判断哪个小组的成绩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二:王叔叔每天早晨沿着环形跑道跑步,每天所跑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如下。

第几天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时间(分)16 26 25问题一:王叔叔四天平均每天跑了多少千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如果第四天王叔叔的速度和第一天一样,第四天用了多少分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三:小红前四次语文测试的平均成绩是89分,第五次测试的成绩是94分,她第五次测试的平均成绩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版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我锻炼 我健康——平均数》教案(新版教材)

新版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我锻炼 我健康——平均数》教案(新版教材)

我锻炼我健康——平均数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探索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2.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意识和能力,体会统计的作用及其价值。

3.在统计过程中,形成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学过程:【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看过篮球比赛吗?今天石老师也带来了一场激烈的篮球赛,想不想看?(课件播放篮球比赛的动画)【活动】解决问题,探究意义(一)针对问题,分析数据。

1.课件播放:篮球比赛的情况。

谈话:蓝队要求换人,7号和8号都是蓝队的主力队员,换谁合适呢?我们先来看看他们前几场比赛的得分情况吧。

2.课件出示7号、8号小组赛成绩统计表。

提问:从统计表中,你可以知道哪些数学信息?预设1:7号上场3次,8号上场4次。

预设2:7号第一场的成绩……,8号第一场的成绩……提问:仔细观察,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预设1:7号和8号第一场一共得了多少分?预设2:8号一共得了多少分?追问:你们都提了计算的问题。

除了计算问题,看看统计表,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预设:7号和8号谁厉害?评价:谁厉害也就是谁的投篮水平高。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信息具体清晰,直接引领学生进入对本节课关键问题的“谁的投篮水平高”的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为本课的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开端。

】提问:仔细分析7号、8号的得分情况,你觉得他们俩谁的投篮水平高?说说理由。

预设:8号投篮水平高。

因为8号上场4次,7号上场3次。

追问:你是按照上场次数来比谁的投篮水平高。

从得分情况,你再来判断一下?预设1:我认为应选8号。

因为8号在小组赛中得分总数比7号多。

提问:8号的得分总数多,你是怎么算?预设:我是算的7号9+11+13=33分,8号7+13+12+8=40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算式。

八 我锻炼 我健康——求较复杂平均数(说课稿)-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八 我锻炼 我健康——求较复杂平均数(说课稿)-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八我锻炼我健康——求较复杂平均数(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算术平均数的求法;2.能够运用算术平均数的求法求解较复杂的平均数问题;3.通过锻炼运动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算术平均数的求法;2.运用算术平均数的求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1.运用算术平均数的求法解决较复杂的问题;2.运用算术平均数的求法进行实践运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一些运动器材,让学生猜测这些器材的作用及名称。

引导学生认识锻炼的重要性,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求较复杂平均数。

2.引入平均数概念1.让学生了解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所有数值的平均值,可以帮助我们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

2.教师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算术平均数的求法:–求五个数的平均数:先把这五个数加起来,再把结果除以5即可得到平均数。

3.解决具体问题1.让学生通过计算求解一些简单的平均数问题,加强对算术平均数的理解和掌握。

2.给学生发放练习册,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几道较为简单的平均数问题。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增加或减少练习量。

4.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1.让学生通过实践进行运动,自由选择锻炼器材进行运动,记录运动前后的体重。

2.教师指导学生计算运动前后体重数据的平均数,并让学生说出锻炼对身体的好处。

5.讲解复杂平均数问题的求法1.让学生看两组数据,分别为A组数据和B组数据。

2.A组数据有17个数,B组数据有15个数,让学生思考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如何求取。

3.在学生的思考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介绍复杂平均数问题的求法:先把两组数据的和相加,再把结果除以数据的个数之和。

6.解决复杂平均数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计算,解决几个较为复杂的平均数问题。

7.拓展练习教师设计一些拓展练习,例如:求解三组或四组数据的平均数;自己设计一组数据,让同学求解平均数等等。

五、教学反思1.教师通过实践锻炼的方式,让学生体验锻炼的好处,从而培养健康的生活观念。

第八单元我锻炼 我健康——《平均数》(说课稿)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第八单元我锻炼 我健康——《平均数》(说课稿)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第八单元我锻炼我健康——《平均数》(说课稿)
一、教材情况
本说课的教材为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第八单元《平均数》的课程。

本课程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同时能够应用平均数进行题目的处理。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平均数以及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3.发扬锻炼体育身体的好习惯,学会关注自己的体能状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了解平均数以及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平均数计算的基本步骤。

2.难点:如何对学生进行趣味性启发,提高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以常见的生活例子,引导学生反应出平均数的概念。

如:一群人平均身高;一群同学平均考试分数等等。

2. 讲解
通过幼儿园集体活动情境,引出平均数的概念,然后进一步讲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 练习
1.设计趣味性练习,让同学们在练习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2.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同学们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4. 总结
总结课程内容,强化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评价
通过开展本节课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们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反映生活的数学课程更有兴趣,对平均数概念也更有了深入的认识。

八 我锻炼 我健康——求较复杂平均数(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八 我锻炼 我健康——求较复杂平均数(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八我锻炼我健康——求较复杂平均数(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锻炼身体,关注健康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以及在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平均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同学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益处。

然后提出问题:我们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平均体重是多少?激发学生对平均数的兴趣。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一组数据,如:小明、小红、小刚的身高分别为140cm、145cm、150cm,提问:如何求出他们的平均身高?(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得出求平均数的方法:将所有数据相加,然后除以数据的个数。

(3)让学生尝试计算平均身高,并验证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

3. 实践应用(1)出示一道求平均数的题目,如:某班级8名学生的体重分别为40kg、42kg、45kg、48kg、50kg、52kg、54kg、56kg,求这个班级学生的平均体重。

(2)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并互相交流解题过程。

(3)教师点评学生的解题方法,强调求平均数的关键步骤。

4. 总结提升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求平均数的方法。

并引导学生思考: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平均数的含义,以及在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平均数。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锻炼身体的意识。

五、板书设计1. 平均数的概念: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新版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我锻炼我健康——平均数》单元教案(新编辑)

新版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我锻炼我健康——平均数》单元教案(新编辑)

第二单元我锻炼,我健康——平均数单元备课四年级班主备人授课人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习选择统计量描述数据特征知识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息窗呈现的是篮球比赛中蓝队教练准备换人的情境。

用统计表的形式提供了7号、8号两名队员在小组赛中的得分情况,引导学生解答“该换谁上场”的问题,展开对平均数知识的学习。

通过对两个小队立定跳远成绩的整理,认识和学习复式分段统计表。

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认识条形统计图,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具体统计活动中,学会同时对两种数量进行数据统计,认识一般复式统计表和复式分段统计表,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体会学习统计知识的价值。

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增强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重点难点平均数的意义, 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和对两种数量同时进行统计的方法。

教学措施1.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串”,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2.引导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

3.注重探究问题方法的培养与训练。

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课时划分求平均数的方法(信息窗1) 2课时复式分段统计表(信息窗2) 1课时我学会了吗? 1课时消费知多少? 1课时中心小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课堂教案年级四主备人使用人学科数学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课题名称信息窗1平均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认识条形统计图,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能发现并提出有关平均数的问题,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学习平均数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

教学流程个性化修改自主预习学习前检一、创设情境。

八 我锻炼 我健康——《平均数》(教案)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八 我锻炼 我健康——《平均数》(教案)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八我锻炼我健康——《平均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健康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学生体育测试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跟体育锻炼有关的数学知识——平均数。

2. 探究新知(1)出示教材例题:小明参加学校组织的100米跑步比赛,他连续跑了8次,成绩如下表:次数 | 成绩(秒)----|--------1 | 15.22 | 14.83 | 15.04 | 14.65 | 15.16 | 14.97 | 15.08 | 14.7提问:如何求小明这8次跑步的平均成绩?(2)学生尝试解答,教师指导并讲解求平均数的方法:将8次成绩相加,得到总成绩:15.2 14.8 15.0 14.6 15.1 14.9 15.0 14.7 = 119.3(秒)将总成绩除以次数,得到平均成绩:119.3 ÷ 8 = 14.9125(秒)(3)讲解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它反映了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67的练习题1和2。

(2)教师讲解练习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4. 拓展提高出示一道与平均数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解答:小明和小红参加了一场400米跑步比赛,小明用了1分20秒,小红用了1分30秒。

请问他们的平均成绩是多少?5.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个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6. 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P67的练习题3和4。

(2)预习下节课内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八 我锻炼 我健康——平均数】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八 我锻炼 我健康——平均数】

第八单元我熬炼我健康——平均数信息窗1:平均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 结合生活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2. 能运用平均数的学问解释简洁的生活现象,解决简洁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进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统计图纸。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爱打篮球吗?[出示情境图],瞧,这是在红队和蓝队之间进行的一场冠军争夺赛,当时蓝队稍稍落后。

认真观察,比赛正激烈时,发生了什么?蓝队教练在想什么?要做什么?[生答]2、师:假如你是教练,你会选派什么样的队员上场?[生答,师扣准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和评价,把留意力引到分数上来]3、师:教练正是这样想的,为了在关键时刻选准队员,他拿出了两位队员在小组预赛中的成果记录单,进行分析,请看(出示表格)7号、8号运动员在小组赛中得分情况统计表师: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生汇报。

4、假如你是教练,你会派谁上场?把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思考讨论,师了解不同想法,为后面的集体交流做好预备]3、哪位同学乐意交流一下?[生可能会有多种答案:预设一:假如学生一上来就提出用平均分,则暂不做评价,连续听取其它意见,简洁记录,最终一一分析排除,留下“平均分”。

预设二:假如学生开始提出用“单个分”或“总分”作比较,则引导学生分析其不合理性。

直至消逝“平均分”为止。

预设三:假如学生自始至终没想到用“平均分”,则以“各班人数不同,学校如何考评班级成果”引导启发。

] “平均分”能满意这个要求吗?让我们先来算出两位队员的平均分,再进行分析,好吗?二、合作探究(一)平均数的意义1、[出示7号队员的分数统计图],师:你能求出他三场比赛的平均得分吗?试试看?2、师:哪位同学乐意起来交流一下?[学生交流方法——移多补少和计算法,师板书。

3、学生分组分别动手操作和计算7号和8号的平均得分。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我锻炼我健康平均数青岛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我锻炼我健康平均数青岛版

我锻炼我健康——平均数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地判断和预测。

2.在具体情境中培养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意识和能力,体会统计的作用及其价值。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夹球比赛1.夹球比赛,全员参与今天我们先来举行一场夹球比赛,比赛分男女两队进行,每队各派出3名代表参加比赛,要求选手在30秒时间内用筷子从这个盘子夹到那个盘子里,注意调到盘子外的不算数。

要求选手把夹球的数量记录在统计表理,哪对夹球的总数多就获胜。

听明白了吗?选手们请填好统计表,请把掉在地上的帮老师捡起来。

2.宣布成绩,引发疑问男队夹球的总数是21,女队夹球的总数是20,下面我宣布本次比赛获胜的是男队,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男队表示祝贺。

看到男生们真是身手矫健啊!刘老师看到大家玩得这么开心,我也很想试试我的身手,让我加入你们队欢迎吗?4号选手夹球的个数是3个,好现在女队夹球的总数是?所以我宣布女队后来居上获得冠军。

夹球比赛到此结束,谢谢同学们参与。

刘老师发现,好像有的同学对女同学获胜不太服气啊,说说理由你认为女队多了一个人,该比什么才公平呢?大家觉得他的建议怎么样?就听你的,我们就来比平均数。

(板书:平均数)二、探究求平均数的策略与方法1.“移多补少”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和统计的意义今天这节课就先让我们来学习什么是平均数,怎样求平均数,等一会儿再来解决这场比赛的输赢问题。

同学们,班里很多同学喜欢打篮球。

大家请看,小明一家子人也非常喜欢这项体育运动,以下是小明一家人投篮情况统计图,一个圆片表示投中一个,谁来告诉大家,他们分别投中几个?观察的很认真,请你们拿出统计图,小组合作研究,怎样操作才可以使这一家每个人投中的个数都相等呢?小组派个代表演示一下。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 平均数教学设计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 平均数教学设计
【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数学即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平均数
7号:(9+11+13)÷3
8号:(7+13+12+8)÷4




达标检测题
一、下面是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一次单元检测的成绩单,你能算出第一小组的平均成绩吗?
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喜欢看篮球比赛吗?你们都了解关于篮球比赛的什么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借助学生最感兴趣的篮球比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本课的教学创设良好的开端。】
二、探索新知
1.(多媒体展示课本信息窗中的情景图。)
谈话:看,蓝队和红队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突然,蓝队的5号队员腿抽筋了,跑不动了,他还是本队的主力得分队员,怎么办?篮队还有7号和8号两名替补队员,换谁上场呢?根据什么?
教师引导归纳:“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用到统计知识。例如,为了了解本地区老龄人口情况,需要计算老龄人口占本区总人口的几分之几。要了解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经常要测量学生的身高和体重,把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再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进行分析。”
今天,我们就对统计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2)全班交流,根据统计表,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3)关于做家务的问题,你想说点什么?(德育渗透,让学生畅所欲言,教育学生要替父母分担家务。)
【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系统的练习,关键在于系统化、条理化构建成知识结构】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认为自己有什么提高?弄清了什么问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八单元《我锻炼 我健康—平均数》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3 青岛版六三制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八单元《我锻炼 我健康—平均数》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3 青岛版六三制

我锻炼,我健康教学目标1、进一步学会同时对两种数量进行数据统计,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2、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增强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教学重难点:1、进一步学会同时对两种数量进行数据统计,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2、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增强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回顾知识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复式分段统计表的哪些知识?2.如何制作一个复式分段统计表?【设计意图】回顾知识点,给学生再次在脑海中打下烙印。

二、基本训练实验小学准备为鼓号队购买服装,下面是他们的身高记录。

(单位厘米)136 134 124 132 127 130 127 128 130 144126 133 126 135 141 147 141 134 138 137对上面的数据进行整理,填写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1.哪个身高段的人最多?2.鼓号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多少?三、自主练习,综合应用1.自主练习第3题(1)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2)班内交流统计结果(3)从统计表中,你有什么发现?2.统计四(1)班第五单元测试成绩统计表四(2)班第五单元测试成绩统计表将上面的两个表合并成一个表(1)独立完成(2)谈话:你能分析一下这两个班的成绩吗?3.四年级1班同学古诗考试成绩如下:(单位首)男同学背诵情况女同学背诵情况51 23 72 100 96 35 62 78 58 71 12 33 42 58 56 61 59 45 68 100 48 21 48 53 64 90 82 75 63 84 五级: 100~119首四级: 80~99 首三级: 60~79 首二级: 40~59 首一级: 20~39 首不达标: 20首以下填写下表你有什么发现四.课堂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认为自己有什么提高?弄清了什么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锻炼我健康一一^均数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探索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2.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意识和能力,体会统计的作用及其价值。

3.在统计过程中,形成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学过程:【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看过篮球比赛吗?今天石老师也带来了一场激烈的篮球赛,想不想看?(课件播放篮球比赛的动画)【活动】解决问题,探究意义(一)针对问题,分析数据。

1•课件播放:篮球比赛的情况。

谈话:蓝队要求换人,7号和8号都是蓝队的主力队员,换谁合适呢?我们先来看看他们前几场比赛的得分情况吧。

2.课件出示7号、8号小组赛成绩统计表。

提问:从统计表中,你可以知道哪些数学信息?预设1:7号上场3次,8号上场4次。

预设2:7号第一场的成绩,8号第一场的成绩提问:仔细观察,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预设1 : 7号和8号第一场一共得了多少分?预设2:8号一共得了多少分?追问:你们都提了计算的问题。

除了计算问题,看看统计表,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预设:7号和8号谁厉害?评价:谁厉害也就是谁的投篮水平高。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信息具体清晰,直接引领学生进入对本节课关键问题的“谁的投篮水平高”的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为本课的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开端。

】提问:仔细分析7号、8号的得分情况,你觉得他们俩谁的投篮水平高?说预设:8号投篮水平高。

因为8号上场4次,7号上场3次。

追问:你是按照上场次数来比谁的投篮水平高。

从得分情况,你再来判断一下?预设1 :我认为应选8号。

因为8号在小组赛中得分总数比7号多。

提问:8号的得分总数多,你是怎么算?预设:我是算的7号9+ 11 + 13=33分,8号7 + 13 + 12 + 8=40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算式。

谈话:通过比较,你发现----40>33,所以8号的投篮水平高。

谈话:这是你的想法,还有不同想法吗?预设:我觉得这样不公平。

他们上场次数不一样,7号上场3次,8号上场4次。

不能比他们在小组赛里的总得分。

追问:看来,上场次数不一样,比总分不合理。

那大家觉得比较什么才公平?预设1 :平均数追问:你说的平均数是什么意思?预设:平均每场的得分。

谈话:刚才说比平均每场得分公平,到底什么是平均每场的得分?生:就是把总得分数加起来,再平均分到每场中去。

谈话:看来大家对平均每场的得分有一定的了解,但现在还说不太清楚。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什么是平均每场的得分?(二)描述数据,理解意义。

1、用“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1)绘制条形统计图谈话:想一想以前学的知识,除了统计表,我们还能用哪种统计方式来表示他们的得分情况?预设:条形统计图。

提问:我们来看,这1小格表示多少分?预设:1分。

谈话:你能不能根据统计表的信息,在统计图上表示出7号队员每场的得分,小组合作,在学习板上摆一摆。

提问:说说你是怎么摆的?预设:第一场得了9分,我摆了9个小方块;第三场得了11分,摆了11 个;第五场得了13分,摆了13个。

师小结:条形统计图很清楚的表示出了这3场比赛的得分情况。

(2)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出平均每场得分。

谈话:现在,想办法移一移,在图上表示出7号平均每场的得分。

(小组预设小组演示:把第三场多的两分移出来,放到最少的第一场这,这样三场的得分就一样多了,都是11分。

谈话:同学们看,原来高矮不同的小条,现在变的怎么样了?预设:同样多。

追问:多少分?预设:11分。

师小结:像这样把多的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它们每场都同样多,这个方法就叫做“移多补少”。

(板书:移多补少)谈话:8号平均每场的得分,用这种方法,先摆一摆,再移一移,看看是多少?开始谈话:哪一个小组来演示一下你们是怎么操作的?预设:我把第四场多的两分移到了第五场,把第二场的3分移给了第一场,现在每一场都一样多了。

谈话:谁来评价一下,他说的怎么样?预设:他说的很清楚,让我们听明白了。

谈话:同学们现在看,每场得分都怎么样了?预设:同样多。

谈话:平均每场几分?预设:10分。

(3)回顾演示,揭示课题。

课件演示,回顾操作过程。

谈话:7号平均每场的得分是11分。

还可以说11是9、11、13这3个数的平均数。

出示课题:平均数(板贴)。

这个平均得分也就是平均数。

8号平均每场的得分是10分。

10是哪几个数的平均数?预设:10是7、13、12、8这4个数的平均数。

2•用“先总后分”的方法理解平均数。

①提问:除了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还有什么办法能求出平均数?预设:计算的方法。

谈话:下面我们分组来解决。

这三组计算7号的平均分,其他组计算8号的平均分。

预设反馈交流:是这样算的9+11 + 13=33 (分),再用33 £=11 (分)(补充板书:33七=11)。

谈话:听明白了吗?有没有问题问他?预设1 : 33求的是什么?预设生:33表示的是7号的总分。

预设2 :为什么要除以3?预设:除以3是求这3场比赛的平均得分。

你们听明白了吗?②谈话:那8号的平均分呢?预设:7+13+12+8=40 (分)40 詔=10 (分)③谈话:这两种方法都是先求什么?预设:总分。

小结:然后把总分是几场就平均分到几场中去,这种方法叫做先总后分。

(板书:先总后分)(三)分析决策,解决问题1•体会平均数的意义①谈话:我们通过移多补少和先总后分都求出了8号的平均分是10分,是8号哪一场的得分?学预设:那一场也不是谈话:是呀,没有一场得分是10分,那10表示什么呢?预设:这里的10是8号三场得分的平均水平。

师小结:对呀,10是这四场比赛的平均得分,是反映这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②7号队员的平均分是11分,第三场也有个11分,这两个11分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小组里先交流交流。

预设:不一样。

第三场的11分是这一场的得分,而平均分11分是这3场的平均得分。

小结:平均分11分是一个平均的数,是这3场的平均数。

看来,平均数反映了这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贴平均数的意义)谈话:现在大家能确定谁的投篮水平高了吗?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7号。

因为7号的平均得分高。

师评价:说明7号的整体水平高一些,对吧。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教师首先针对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数据,体验“比总分、场次不同一怎么办一比平均得分”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再通过在条形统计图中,移一移、摆一摆,移多补少,数形结合直观形象的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自主探索出先总后分的方法,在探索算平均数的方法过程中,进一步领会平均数的意义。

最后,充分利用“10分是8号运动员哪一场的得分”引发讨论,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2•借助统计图,了解平均数的范围谈话:好,我们决定换7号上场了,比赛继续,课件播放动画话:7号的本场得分是---------- 15分。

谈话:想一想7号的平均得分还是11分吗?学预设:不是,变大了。

谈话:借助统计图,7号现在的平均分可能是15分吗?每场都要15分可能吗?学预设:不可能追问:为什么?预设:其他数都比15小,谈话:平均分肯定比最大数 ---------- 小谈话:那平均分可能是9分呢?使得每场都是9分?学预设:不可能谈话:平均分肯定比最小数9 ------ 大。

师小结:这样看来,尽管还没得出结果,但我们至少可以肯定,最后的平均得分应该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

平均数应该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谈话:是不是这样呢?动笔在答题纸上算一算,验证一下吧。

谈话:现在7号的平均得分是---12分。

谈话:和我们估计的结果比较一下,怎么样?谈话:看来我们判断的很准确。

3.感悟“平均数”的敏感性。

①谈话:同学们看,7好的平均得分,由原来的11分变成了12分,是那一场的功劳?预设:第六场。

师小结:难怪有人说,平均数这东西很敏感,任何一个数据的“风吹草动”,都会使平均数发生变化。

现在看来,这话有道理吗?②谈话:假如,7号队员在这场比赛中发挥失常,只得了3分,那么7号的平均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预设:变小了。

小结:其实呀,善于随着每一个数据的变化而变化,这正是平均数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将更进一步的研究。

【练习】实际应用,巩固新知1.谈话:我们通过探究认识了统计中的平均数,而且还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及特点,其实平均数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2.教师通过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平均数。

3.中国篮球队员的平均身高是204厘米。

谈话:用手势判断。

(1)篮球队里每个队员身高都是204厘米。

⑵有个队员的身高189厘米,有可能吗?(3)队里最高的队员,他身高是204厘米。

到牛肉价格的信息,安排爷爷给小明买牛肉补体质。

爷爷买回牛肉,奶奶生气了:“明明是22元,你却花了24元!”这是怎么回事!同学们,你能帮爷爷解释清楚吗?预设:奶奶别生气啦,报纸上登的是平均价格22元,不是所有的牛肉斗士2元。

有的牛肉质量好,可能贵。

谈话:奶奶消气了,明白了。

同学们你们明白了没有?平均价格22元,不是都是22元。

爷爷太疼小明了,买了份贵的,质量好的。

其实,平均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课下请你也可以搜集一些有关平均数的信息,把它记录下来,咱们一起交流,好吗?【测试】评价园(1)你今天的表现怎么样?如果10为满分,你给自己打多少分?(2)交流一下你们小组的分数,你能算出你们组平均得分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