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一、课程编号二、课程类别: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课程。
三、编写说明1 .本考核大纲参考袁行需主编的教材《中国文学史》进行编写。
2 .本考核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考试。
四、课程考核的要求与知识点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3 .识记:(1)神话概念;(2)神话分类。
4 .理解:(1)中国神话特点;(2)中国神话的价值和意义。
5 .运用:神话分类与中国神话重要神话举例,举神话的例子分析中国神话的特点、价值、意义。
第二章《诗经》1 .识记:(1)《诗经》;(2)三家诗、四家诗;(3)“诗六义”;(4)采诗、献诗、删诗;(5)重章。
2 .理解:(1)《诗经》类别及主要题材内容;(2)诗经艺术成就及影响。
3 .运用:赏析《诗经》主要题材诗歌。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1 .识记:(1)《尚书》;(2)《春秋》;(3)春秋三传;(4)春秋笔法;(5)编年体、国别体。
2 .理解:《左传》《国语》《战国策》体例、内容和艺术特色。
3 .运用:先秦叙事散文的写作特点。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1.识记;(1)《论语》《孟子》;(2)《庄子》;(3)《荀子》《韩非子》。
2 .理解:《庄子》三言说理。
3 .运用:分析庄子寓言的特点。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1.识记:(1)楚辞;(2)《离骚》;(3)《九歌》;(4)《九章》;(5)宋玉《九辩》;(6)香草美人。
2 .理解:(1)《离骚》内容及艺术特色;(2)屈原楚辞成就及影响。
3 .运用:结合《离骚》分析香草美人象征手法。
第二编秦汉文学史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1.识记:(1)《吕氏春秋》;(2)李斯刻石文;(3)《淮南子》。
4 .理解:《淮南子》的思想倾向、说理特点。
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第五章东汉辞赋1.识记:(1)汉大赋;(2)骚体赋;(3)诗体赋;(4)抒情小赋。
2.理解:(1)汉赋渊源及演变进程;(2)汉赋类别及散体大赋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考试大纲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宋初“三体诗”和晏殊词。
学习要求:①准确了解宋初诗风和文风的整体面貌及其基本走向;②重点掌握王禹偁诗歌、西昆体诗歌的创作特征;③重点掌握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王禹偁与宋初文风和诗风识记:①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②宋初诗歌的白体、昆体、晚唐体。
理解:“白体”。
应用:王禹偁的诗文创作及其对宋初文风变革的贡献。
(二)杨亿和西昆体、晚唐体识记:①《西昆酬唱集》;②杨亿的生平;③杨亿、钱惟演、刘筠最能代表西昆体风格。
理解:①西昆体;②晚唐体。
应用:①西昆体诗歌的一般特色;②林逋诗歌的特点。
(三)晏殊的令词识记:①晏殊的生平;②《珠玉词》。
应用: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欧阳修、王安石以及梅尧臣、苏舜钦等的文学创作。
学习要求:①识记并理解有关北宋中叶诗文革新的情况;②重点掌握欧阳修的各体文学创作成就,深入理解他在诗文革新中的领袖地位;③重点掌握梅尧臣和苏舜钦诗歌创作的特点,深入理解他们对宋诗风格的影响;④重点掌握王安石的各体文学创作成就;⑤翔实理解曾巩、苏洵和苏辙散文创作的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理解:北宋中叶的诗文革新运动。
(一)欧阳修的文学贡献识记:欧阳修的生平。
理解:①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领袖地位;②《秋声赋》的艺术特点。
应用:①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点;②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点及其开拓性;③欧阳修词的艺术特点;④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和贡献。
(二)梅尧臣和苏舜钦识记:①梅尧臣的生平;②苏舜钦的生平。
理解:梅尧臣、苏舜钦是开创宋诗风格的重要作家。
应用:①梅尧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②苏舜钦诗歌的风格特征。
(三)王安石的文学成就及其他识记:王安石的生平。
理解:①王安石词《桂枝香》[金陵怀古]对词境的开拓;②王令诗歌的特点。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高等教育出版社)大纲-3

二、元杂剧的题材
1、社会公案剧:如《窦娥冤》、《鲁斋郎》、《灰栏记》等直接批判元代社会的黑暗不平,表现对清平社会的向往,最有现实意义。
2、 姻爱情剧:如《西厢记》、《曲江池》、《救风尘》等批判礼教对青年男女追求婚姻爱情
自由的扼杀,表现出强烈的反传统思想。
3 、文人剧:如《范张鸡黍》等再现元代文人的地位命运,传达他们对蒙 元社会失落、绝望、批判的心理。
3,剧本上:由曲文、宾白、提示文字组成的一个整体成熟的剧本,表现出唱念做打的综合艺术。曲文主要是用于抒情,揭示人物内心。宾白主叙事交代情节,或插科打诨。曲文宾白不可分割而相辅相成。提示文字包括动作提示、舞台效果提示、道具提示、角色说明提示等四类。 4,角色上:可分为旦末净外杂五大类,每大类下又分若干小类,以此把剧中各种人物分为若干类型,以便于带有程式化的表演。
1,结构上:以四折、通常外加一段楔子为一本,表演一种剧目。四折之间,大多表现情节起、承、转、合的变化。“楔子”是对剧情起交代或连接作用的短小的开场或过场戏,是整部剧本中的有机部分。
2,音乐上:一折安排一套宫调,由一人主场到底,一折一韵。或旦或末(正旦所唱的本子为“旦本”,正末所唱的本子为“末本”)。主要唱北曲。
4、神仙道化剧:如《陈抟高卧对元代社会的绝望之情。
5、家庭伦理剧:如《东堂老》等直接描写元代社会家庭,反映封建道德沦丧,旨在宣扬封建伦理道德 。
6、 历史故事剧:如《单刀会》、《赵氏孤儿》等借历史抒发一种感慨,直接针对蒙元不平的
社会,以古责今。
四、北方戏剧圈的作家作品
1,大都作家群
(1) 纪君祥《赵氏孤儿》
悲剧色彩、自我牺牲精神、复仇主题、政治含义、域外影响
(2)杨显之《潇湘雨》,男子负心题材
708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中国文学史考试科目代码:[708]一、考试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现象、文学思潮,各种文体的发展及变化情况,要求掌握中国文学史上代表性作家的代表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二、考试内容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章《诗经》1、《诗经》六义2.《诗经》内容题材、艺术特色。
第二章历史散文1、《春秋》笔法2. 《左传》艺术成就(熟读《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晋公子重耳之亡》等篇章)。
3、《战国策》的叙事特色第三章先秦诸子散文1、联系作品,论述《孟子》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2、联系作品,论述《庄子》散文艺术特色第四章屈原与楚辞1、什么是楚辞?2、屈原诗歌的艺术成就(熟读《离骚》、《山鬼》、《涉江》等)第五章汉赋的特征、渊源及其繁荣原因1、汉赋的形式体制特征与渊源2、汉赋的题材、内容与其思想意义、艺术特色。
第六章《史记》1、《史记》的性质与体制2、《史记》的思想内容。
3、全面掌握《史记》在人物形象塑造、叙事、语言等方面的艺术成就,能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第七章汉乐府诗歌1、“乐府“释义2、汉乐府内容题材、艺术特色。
第八章汉代五言诗1、《古诗十九首》的思想、艺术特点2、古诗十九首概念第九章建安文学1、曹操在文学上的成就2、曹丕在文学上的贡献3、曹植五言诗的成就与特色4、“建安风骨”5、“建安七子”第十章正始作家与西晋时诗人1、阮籍五言诗艺术特征2、左思《咏史》诗的思想、艺术特点第十一章陶渊明1、陶诗的“静穆”、“金刚怒目”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2、结合作品深入全面把握陶诗的艺术特色第十二章南朝诗文1、谢灵运山水诗创作的成就与不足2、鲍照对诗歌题材的开拓及其艺术成就3、“永明体”的特点及代表作家4、南朝“宫体”诗的特点及代表诗人第十三章南北朝民歌、诗文1、南北朝民歌内容及艺术特色。
2、庾信的诗文成就及其文学史地位。
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小说1、志怪小说概念、《搜神记》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点。
中国文学史复习提纲

汉赋绪论1. 「赋」的文学特征如何?赋体文学发展的源流1. 文学与外在环境之关系2. 中国文学与宗教之关系与演变如何?2. 汉代辞赋分「写物」、「言志」两大系统,请举3. 「文学通史」、「文学断代史」、「文学专例说明。
史」的特性与重要著作3. 汉赋全盛时期,重要赋家及其作品介绍。
4. 民间文学与文人创作的关系4.5. 历代文体兴盛与帝王提倡之关系汉赋兴盛的的原因为何?5. 6. 汉赋受到儒家何种理念的支持?此理念与实际中国「文体」观念的演进与代表著作「文学运动」的特质7. 相符的情形如何?6. 两汉赋体的演变与发展。
先秦诗经汉散文 1. 简述诗经的作者与时代。
1. 两汉散文概述。
2. 孔子删诗之说的商榷。
2. 3. 请概述汉代散文的成就。
何谓「六义」,试举例说明。
3. 试述《史记》的文学成就。
何谓「四始」?各家说法中裴普贤先生4.4. 史记的文学价值。
认为《史记》的四史说最为乎实,何故?5. 试比较《诗经》与《楚辞》的不同。
5. 王允说:「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王固认为:「司马迁著书,……微文刺讥。
」《史记》是否为谤书?试抒己见。
先秦散文6. 试比较司马迁《史记》与班固《汉书》文章风请简述先秦散文的发展梗概。
1. 格、取材、内容之异同。
7. 试述王充之文学见解。
、先秦散文中,2. 《左传》《国语》、《战国策》的文章有何特色?汉代诗歌先秦楚辞1. 何谓「乐府」?乐府官署的兴废时期为何?与何谓「楚辞」?楚辞的艺术特色与成就1. 文学的关系如何?2. 郭茂倩《乐府诗集》有关汉乐府之分类如何?为何?何谓「离骚」?〈离骚〉写作的时代背2. 试列举诗例说明。
3. 试述两汉乐府诗的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景与情志内容为何?4. ,九歌的文学特征为何?3. 何谓「九歌」何谓「文人乐府」?汉魏文人乐府与民间乐府 4. 试比较《诗经》与《楚辞》的不同。
在内容、技巧之表现上有何异同?5. 试述五言诗的起源。
6. 古诗十九首之时代背景、内容及其艺术成就如先秦神话何?7. 叙事诗的起源为何?试简述汉代两大叙事诗的何谓「神话」?中国神话的类型与题材1.文学成就。
608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中国文学史考试科目代码:[608]一、考试要求略。
二、考试内容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原始文学1.神话的定义2.我国神话的特点及保存状况3.掌握《鲧禹治水》、《女娲造人》、《后羿射日》、《黄帝蚩尤之战》等神话。
第二章《诗经》第一节《诗经》概况1.《诗经》的性质与时代2.《诗经》的编辑与流传,“采诗”与“删诗”、“三家诗”、“毛诗郑笺”第二节《诗经》的内容与艺术成就1.《诗经》的体制与主要内容2.《诗经》的艺术特色3.掌握《七月》、《生民》、《东山》、《氓》、《採薇》、《芣苢》等作品。
第三章历史散文第一节从甲骨卜辞到《春秋》1.什么是甲骨卜辞,《易》卦爻辞?2.《尚书》的文学价值。
3.《春秋》的体例与笔法第二节《左传》1. 《左传》的名称、体例、与《春秋》的关系、春秋三传。
2. 《左传》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3. 《左传》艺术成就4.掌握《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晋公子重耳之亡》等篇章。
第三节《国语》与《战国策》1.《国语》的文学成就2.《战国策》的思想特征3.《战国策》的文学成就4.要求掌握《勾践灭吴》(《国语》)、《苏秦始将连横》、《邹忌讽齐王纳谏》、《易水送别》、(《战国策》)等篇。
第四章先秦诸子散文第一节诸子散文繁荣原因及其分期1.诸子散文繁荣原因2.先秦诸子散文发展脉络第二节《论语》与《墨子》1.《论语》的文学成就2. 《墨子》对论说文的贡献3.掌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等作品。
第三节《孟子》1.孟子主要的哲学观点与政治主张2.《孟子》的文学特色3.掌握《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齐桓晋文之事》章等篇章第四章《荀子》与《韩非子》1. 《苟子》的主要文学成就2. 《韩非子》的主要文学成就第五章屈原与楚辞第一节楚辞的来源1.什么是楚辞2.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第二节屈原的生平、时代和思想1.屈原的家世与生平主要事迹2.屈原的思想构成第三节屈原的作品1.屈原的艺术成就2.掌握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山鬼》、《涉江》等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汉赋的特征、渊源及其繁荣原因1.汉赋的特征与渊源2.汉赋繁荣于汉代的原因第二节汉赋的发展演变及主要作家1.汉赋发展的分期2.枚乘、司马相如、张衡在赋史上的贡献第三节汉赋的评价1.汉赋的题材、内容与其思想意义2.汉赋的艺术表现第二章司马迁与《史记》第一节司马迁的生平1.司马迁家世与生平中对其创作《史记》有促进作用的素因第二节《史记》的体制与思想内容1.《史记》的性质与体制2.司马迁写作《史记》的指导思想3.《史记》的思想内容第三节《史记》的艺术成就1.全面掌握《史记》在人物形象塑造、叙事、语言等方面的艺术成就,能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2.掌握《项羽本纪》、《魏公子列传》等篇章3.《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第四节《汉书》1.《汉书》在体制上对《史记》的继承与发展2.《汉书》在艺术上的特征第三章汉乐府诗歌1.“乐府“释义2.汉乐府诗的分类3.汉乐府诗歌思想内容上的主要特点4.汉乐府民歌在艺术上的特色5.掌握《陌上桑》、《上邪》、《孔雀东南飞》等作品第四章汉代五言诗第一节五言诗的产生和发展1.掌握汉代五言诗的发展过程,各阶段五言诗创作特点及代表作家、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一、前秦时期的文学1.前秦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前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衰荣交替的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
由于战乱和政治压迫,文学创作受到严重限制,出现了文学的衰落。
二、南北朝时期的文学1.南北朝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南北朝时期由于南北分裂,政治动荡,社会动荡,文学创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悲壮、抒情的特点。
2.南北朝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陈情表》、《孔尚任表状》等,代表作家有陈寿、陆机等。
三、隋唐时期的文学1.隋唐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隋唐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文学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隋唐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豪放、骚气和儒雅的特点。
2.隋唐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长恨歌》、《鹿柴》等,代表作家有白居易、岑参等。
四、五代时期的文学1.五代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动荡的时期,文学创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五代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忧愤、辽阔和浪漫的特点。
2.五代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观差》,代表作家有李煜、李清照等。
五、宋元时期的文学1.宋元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宋元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风华绝代的时期,文学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宋元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纤细、含蓄和深沉的特点。
2.宋元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红楼梦》、《水浒传》等,代表作家有杨万里、文天祥等。
六、明清时期的文学1.明清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稳定但思想封闭的时期,文学创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明清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懦弱、顺从和自卑的特点。
2.明清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西游记》、《儿女英雄传》等,代表作家有施耐庵、吴敬梓等。
七、现代文学1.现代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在接受和吸收西方文学的同时,保留了中国文学传统的一些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大纲全文定稿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说明一、《中国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要基础课之一。
进修者应已初岁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和读懂文言文的基本能力。
二、自先秦至近代,是《中国文学史》的时间跨度。
通过学习《中国文学史》,自学者应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诸种文学现象的兴衰变异、联系交融等,获得基本的了解。
进一步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评价我国古代文学的能力。
三、《中国文学史》的教学用书,目前可在以下三种中任选一种:游国恩等著《中国文学史》,刘大杰著《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文学史》。
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文学史》不包括近代文学部分,若选择此书为教学用书,则在教学近代文学部分时,必须再以另一部书作为教学用书。
第一编先秦文学概说一、社会概况遍布全国的原始人遗址的发掘和关于三皇五帝的传说,证明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
周口店中国猿人的骸骨化石。
“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
夏禹传子,标志着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
殷商时代:奴隶社会完成。
武王伐纣,建立了强盛的奴隶制国家,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成、康时期,生产发展,社会繁荣。
厉、幽残暴,西周灭亡。
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诸侯争霸,战乱频仍,进入了春秋时期。
春秋、战国之交,地主阶级兴起,奴隶制解体,伴随着复杂的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出现了百家争鸣、学术文化空前繁荣的盛况。
一、文学概况我国原始社会的文学是口头文学,由于当时没有文字记录,大部分年久失传,见于文献的只有少数歌谣和零星神话。
《吕氏春秋•淫辞篇》和《淮南子•道应训》所载的“举重劝力之歌”,表明了原始歌谣与集体劳动的关系。
《吕氏春秋•古乐篇》昕记“万天氏之乐”,证明远古时期歌谣与音乐、舞蹈三位一体。
《弹歌》等原始歌谣。
神话是原始人类幻想和想象的产物。
我国古代神话主要保留在《山海经》、《穆天子传》、《淮南子》、《列子入《楚辞•天问》及其他一些古籍中。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大纲

第一章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1917—1927)【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了解《新青年》杂志在文学革命中的重要作用,领会“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和意义,领会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思潮的论战及其意义,掌握“五四”文学社团和创作思潮流派情况,重点把握以鲁迅、郭沫若等为代表的新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五四”时期新文学在诗歌、小说、话剧、散文创作方面的成就。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一节概述(一)识记1.“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
2.《新青年》杂志在文学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3.胡适、陈独秀、刘半农、周作人等人在文学革命讨论中的代表性文章和重要观点。
4.文学革命最初的创作实绩,代表性作家作品。
5.“五四”时期各文学社团代表性人物、主要刊物。
6.文学革命论争中的守旧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7.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的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基本情况。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1.“五四”文学大致经历的三个阶段。
2.“五四”文学革命与守旧的文学思想发生的冲突和斗争。
3.“学衡派”、“甲寅派”。
4.“文学研究会”。
5.“创造社”。
6.“语丝社”和“语丝文体”。
(三)综合运用1.“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
2.“五四”文学革命的深刻、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二节鲁迅(一)识记1.鲁迅的生平和创作道路。
2.鲁迅文学创作概况。
3.《狂人日记》发表时间和刊物。
4.《呐喊》和《彷徨》的成书情况和题意。
5.作为“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的总集的《故事新编》。
6.写于1922—1926年的《补天》、《奔月》、《铸剑》。
7.写于1934—1935年的《理水》、《采薇》、《出关》、《非攻》、《起死》。
8.写于1926年,带有回忆性质的叙事散文《朝花夕拾》,最初陆续刊载于《莽原》,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成书时改为现名。
9.鲁迅杂文创作的基本情况。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1-鲁迅的思想特点。
2.《狂人日记》,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从问世起就引起的巨大反响。
福师《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试大纲一、选择题1.《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诗三百”,直到代,才被奉为儒家经典之一,被称为《诗经》。
A. 秦B. 汉C. 三国D. 西晋【参考答案】B2.《左传》的体例是:。
A. 编年体B. 国别体C. 纪传体【参考答案】A3.以下诗歌中表现“弃妇”题材的作品是:。
A. 《关雎》B. 《邶风·静女》C.《卫风·氓》D.《豳风·七月》【参考答案】C4.《战国策》的体例是:。
A. 编年体B. 国别体C. 纪传体【参考答案】B5.《诗经》以下作品中反映青年男女美好感情的是:。
A.《关雎》B.《生民》C.《氓》D.《七月》【参考答案】A6.以下史书中体例为纪传体的是:。
A.《春秋》B.《左传》C.《史记》D.《战国策》【参考答案】C7·先秦诸子中,文风感情充沛,气势极盛。
有纵横家、雄辩家气概的是。
A.孔子B. 墨子C. 孟子D. 庄子8·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是:。
A.孟浩然B. 谢灵运C. 鲍照D. 陶渊明【参考答案】B9·先秦诸子中,的文风多以三言两语为章,言简意赅,用意深远,发人深省见称。
A.《论语》B.《庄子》C.《墨子》D.《荀子》【参考答案】A10·《哀江南赋》是南朝流落北朝时的代表作。
A. 庾信B. 谢灵运C. 陶渊明D. 谢朓【参考答案】A11·《燕歌行》是的代表作?A. 刘祯B. 曹操C. 曹丕D. 曹植【参考答案】C二、文学史知识填空题1.《诗经》中《雅》分为、。
【参考答案】《大雅》《小雅》2.《左传》,西汉人称为,或称为,作者相传为鲁人。
【参考答案】《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左丘明3.今本《庄子》仅存33篇,其中《内篇》思想连贯,风格一致,构成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为庄子所作。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思想存在一定差异,为庄子门人、后学所作。
西安交通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828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一、中国古代文学
●神话
保存神话的书籍、神话的演变与转化
●《诗经》
风雅颂、四家诗、史诗、美刺传统、风雅精神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春秋》笔法、《左传》的道德化叙事、《左传》的叙事结构、《左传》对后世小说的影响、《战国策》的言辞特点
●《孟子》《庄子》等说理散文
《论语》的说理特点、《孟子》《韩非子》以寓言说理的特点、《庄子》的三言、《逍遥游》的主题及表现
●屈原与楚辞
楚辞的体裁、屈原的作品、《离骚》的主题及抒情主人公形象、《九歌》的艺术特色、屈原楚辞的影响
●汉赋
《七发》及七体、《子虚》《上林》与汉大赋、扬雄的创作及其对汉赋的认识、京都赋的创新、汉大赋的转型(汉末抒情小赋)
●汉乐府。
文学史考试大纲

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了解:人的发现与文学史构成、晚清文化机制的变化对文学的影响。
识记:“诗界革命”、“文界革命”、;鸳鸯蝴蝶派;“戏剧改良”的主要内容;分析:“小说界革命”的基本主张;中国文学现代性文学观念的孕育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一、五四文学革命了解:五四文学革命的新文化背景。
识记:《新青年》。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的内容和标志意义。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周作人《人的文学》;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等文学主张二、五四文学思潮与论争识记:五四主要文学思潮。
与以林纾为代表的国粹派文人的斗争;与学衡派、甲寅派等复古派的论争;新文化统一战线内部的论争。
三、新文学社团流派识记:各新文学社团成立的时间、地点、代表人物、艺术主张、刊物、宗旨等;新月社对新诗格律化的追求、语丝社对散文多元形态的贡献;各社团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史进程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影响。
分析:五四文学基本特征:理性精神的张扬。
感伤的精神标记。
个性化的追求。
创作方法的多样化。
第二章 20年代小说(一)一、20年代小说概述识记:五四“为人生”派的小说创作;“问题小说”;乡土小说;浪漫抒情小说等创作现象。
分析:鲁迅与乡土小说的关系。
二、叶绍钧、许地山识记:叶绍钧短篇小说代表作《潘先生在难中》;长篇小说《倪焕之》。
许地山的短篇小说《綴网劳珠》和《春桃》。
分析:许地山小说的宗教思想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
三、郁达夫识记:(1)郁达夫的创作概况。
(2)1921年10月出版的《沉沦》,是郁达夫自己第一部、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分析:(1)《沉沦》的思想意义;(2)郁达夫抒情小说的艺术风格。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二)一、鲁迅的文学创作识记:《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野草》、《朝花夕拾》主要篇目名称及其内容;主要杂文集名称。
分析:进化论对鲁迅的影响;鲁迅与左翼文学的关系。
二、《呐喊》、《彷徨》了解:《伤逝》的爱情悲剧的原因;《伤逝》的思想意义与艺术成就。
古文学考试大纲

《中国文学史(四)》考试大纲专业:汉语言文学学时:54一、考试的要求1、基本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讲授中国文学之元明时期不同文学体裁的发展演进,介绍元明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及其成就和影响,帮助学生有系统性地阅读经典作品,把握元明文学思潮的基本轮廓,掌握其发展嬗变的基本规律,达到逐步提高学生的古典文学修养和研究能力的目的。
2、具体要求①识记:元代杂剧基本知识;元代散曲基本知识:“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戏剧创作;王实甫和《西厢记》;明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和文学主张;明代戏曲与汤显祖的《牡丹亭》;明代“拟话本”和“三言”“二拍”;罗贯中和《三国演义》;施耐庵和《水浒传》;吴承恩和《西游记》;《金瓶梅》:“神韵说”:“格调说”:“性灵说”;桐城派;清代戏剧与李渔、“南洪北孔”;蒲松龄和《聊斋志异》;吴敬梓和《儒林外史》;曹雪芹和《红楼梦》;西方文学的引进;龚自珍、黄遵宪和“诗界革命”;谴责小说;《寿阳曲·远浦归帆》、《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牡丹亭·惊梦》、《后园居诗》、《长相思》、《秦淮杂诗》、《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马嵬》、《己亥杂诗》、《忧国与爱国》中的名句。
②领会:马致远散曲的艺术特色;关汉卿戏剧的悲剧美;《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牡丹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桐城派的文学主张与创作特色;《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的思想意义和讽刺艺术特色;《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成就;龚自珍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③简单应用:分析关汉卿杂剧艺术成就;分析《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红娘艺术形象的塑造;分析《牡丹亭·惊梦》的戏剧艺术特色;分析《倩女离魂》的艺术特色;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思想三方面分析《金瓶梅》的艺术成就。
④综合应用:结合文学史阐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演化;结合文学史阐述中国古代戏剧文学的发展演化;结合具体作品阐述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语言和结构特色。
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诗经》(一)《诗经》的体制、内容、艺术特点(二)《诗经》的地位和影响第二章先秦叙事散文(一) 先秦叙事散文的繁荣原因及发展过程(二)《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三) 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第三章先秦说理散文(一) 语录体:《论语》及《孟子》的艺术特色(二)《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艺术特征(三) 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第四章屈原与楚辞(一) 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二)《离骚》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三) 楚辞的流变以及屈原对后代文人与文学的影响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一)贾谊、枚乘及梁园文人集团(二)王褒、扬雄及其辞赋第二章司马迁与《史记》《史记》的文学价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三章两汉乐府诗(一)乐府及乐府诗概况(二)乐府的艺术特色及其作用第四章东汉辞赋及文人诗(一)京都赋与抒情赋得兴起(二)《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及其艺术特色第五章《汉书》《汉书》的文学价值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文学与正始之音(一) 邺下文人集团的文学成就及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二) 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第二章两晋诗坛(一)太康诗风(二)咏史诗、游仙诗、玄言诗(三)兰亭唱和及其影响第三章陶渊明(一) 陶渊明其人及其文学成就(二)陶渊明的影响及其典型意义第四章南北朝诗人(一) 谢灵运所开启的新风与山水诗的兴盛(二) 鲍照诗的创新及其对后世诗歌的影响(三) 沈约、谢眺与永明体(四) 庾信诗歌的艺术成就与南北文学的融合第五章魏晋南北朝的小说(一) 小说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二) 志怪与志人(三)《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第六章南朝美文的衍化(一)《文心雕龙》的骈文艺术(二)齐梁新变之风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及初唐诗歌(一)上官体、初唐四杰(二)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及创作实践(三)张若虚与唐诗兴象第二章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及其艺术特色:孟浩然、王维第三章盛唐边塞诗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及其艺术特色:高适、岑参、王昌龄第四章李白(一)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及艺术个性(二)李白在诗歌史上继往开来的地位和影响.第五章杜甫(一) 杜诗的"诗史"性质及艺术成就(二) 杜甫在诗歌史上承前启后的地位和影响第六章中唐诗人(一)韦应物、刘长卿(二)大历十才子(三)韩孟诗派与柳宗元、刘禹锡、李贺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一)新乐府运动(二)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创作的特征第八章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的散文(一)“古文”和“古文运动”(二) 韩愈的散文创作及艺术成就(三) 柳宗元的寓言小品,传记和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四) 唐代古文运动的影响第九章晚唐诗歌(一) 杜枚的咏史诗(二)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三) 苦吟诗人及晚唐士人的隐士情怀第十章唐代传奇(一)唐传奇代表作,艺术成就及发展演变(二)唐传奇在小说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十一章晚唐五代词(一) 词的起源及其体制特点(二)“花间词派”及其代表作家、作品(三) 李煜词的艺术成就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诗文革新(一) 西昆体、白体诗、晚唐体(二) 宋代的古文运动:(唐代古文运动→)王禹偁,柳开等→欧阳修,曾巩等→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苏轼等→胡铨,陈亮,叶适等(三) 欧阳修散文创作的杰出成就(四) 王安石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第二章北宋前期的词(一) 晏殊、晏几道词的风格特征(二) 范仲淹、欧阳修对宋词发展的贡献(三) 柳永词的内容、艺术特色及其对宋词发展的贡献第三章苏轼(一) 苏轼的文学成就(二) 苏轼人格境界及对后世的影响第四章北宋后期的诗词(一) 黄庭坚诗歌的创作特征(二)“江西诗派”(三) 秦观词的创作特征(四) 周邦彦对宋词发展的贡献第五章南宋前期词风(一) 李清照的发展演变及其艺术成就(二)朱敦儒、张元干第六章中兴四大诗人(一)陆游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特色及其影响(二)“诚斋体”第七章辛弃疾(一) 辛词在意境创造、表现手法和语言技巧上的创新和独特成就(二)辛派词人及其创作特征第八章南宋后期文学(一)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二) 理学家的文论和散文(三)永嘉四灵及江湖诗派第九章辽金文学元好问与金代诗歌第六编元代文学第一章话本小说与说唱艺术第二章关汉卿《窦娥冤》与关汉卿的悲剧创作及窦娥的性格形象第三章西厢记《西厢记》的戏剧冲突、人物塑造及语言特色第四章白朴、马致远(一) 白朴《梧桐雨》对题材的处理及其题旨(二) 马致远《汉宫秋》对昭君故事的改创及其艺术成就(三) 马致远神仙道化剧对悲剧时代的独特思考第五章元后期杂剧(一) 元杂剧南移及衰落的原因(二) 郑光祖《倩女离魂》第六章元末南戏(一) 南戏的形成与发展(二) 《琵琶记》对《赵贞女》故事的继承,改造及其悲剧意蕴(四) “四大传奇”第七章元散曲散曲的文体风格和审美取向第七编明代文学第一章《三国演义》(一)《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作者和版本(二)《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人物形象、艺术成就及其影响第二章《水浒传》(一)《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作者和版本(二)《水浒传》的主题思想、梁山英雄形象(三)《水浒传》与《三国演义》人物塑造、艺术结构、语言特色比较第三章明前期诗文(一) 明初诗歌与散文:高启、杨基、袁凯、宋濂、刘基(二) 台阁体(三) 茶陵诗派第四章明代的戏剧(一) 明中期传奇作家作品(二) 沈德潜与吴江派群体的戏曲主张及创作特色第五章汤显祖(一)汤显祖的人格思想和文学观念(二)《牡丹亭》主题思想的时代特征与创作特色(三)临川派与吴江派戏曲主张及特色之比较第六章《西游记》(一)《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与作者问题(二)《西游记》神魔故事的社会历史内涵和孙悟空形象(三)《西游记》的创作特色及其影响第七章《金瓶梅》及明中叶后其他长篇小说(一)《金瓶梅》作者,版本,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二)《金瓶梅》的成就和缺陷及其在中国小说史上的意义.第八章明代的拟话本(一) 冯梦龙与"三言"(二) 凌蒙初与"二拍"第九章明代中叶后的诗文(一) 前后七子文学复古的得失与影响(二) 归有光与唐宋派(三) 李贽的思想和文学观念(四) 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和创作的得失(五) 竟陵派的文学主张及创作的得失第八编清初至清中叶的文学第一章清初诗文词(一) 顾炎武的文学主张及诗歌创作(二) 钱谦益与虞山诗派(三) 吴伟业和"梅村体"(四) 南施北宋(五) 王士祯诗歌创作的得失(六) 清词三大家 :陈维崧与阳羡词派、朱彝尊与浙西词派、纳兰性德及其悼亡词第二章清初戏曲作家(一) 李玉与苏州作家群及其创作特色(二)《清忠谱》的艺术成就及其在戏曲史上的地位(三) 李渔的戏曲观念和创作实践第三章洪升和长生殿(一) 《长生殿》对李,杨故事的继承和发展(二)《长生殿》思想内容的复杂性及其艺术成就第四章孔尚任和桃花扇(一)《桃花扇》的主题意蕴(二)《桃花扇》中的史实与虚构第五章聊斋志异(一) 文言短篇小说发展概况(二) 《聊斋志异》的创作与成书过程(三) 《聊斋志异》狐鬼世界的内涵,艺术成就及其文学史地位第六章清初至清中叶的长篇小说(一) 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繁荣及原因(二) 《镜花缘》的思想意义第七章儒林外史《儒林外史》的创作主旨,讽刺艺术及独特的艺术结构第八章红楼梦(一)《红楼梦》高鹗续书及其版本系统(二)宝、黛形象及其爱情悲剧(三)《红楼梦》的叙事艺术(四)《红楼梦》的地位和影响.第九章清中叶的诗文(一) 袁枚与性灵派诗人(二) 桐城派的创作主张及审美标准第九编近代文学(一) 龚自珍与近代前期诗文词(二) 黄遵宪、梁启超与近代后期诗文词(三)近代的小说与戏曲一、总分:满分150分二、题型与分值:(一)名词解释60分(二)简答题40分(三)论述题50分三、参考书目《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修订本)。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大纲I.考试的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该考试所包含的内容将大致稳定,试题形式多样,具有对学生把握本课程程度的较强识别、区分能力。
II.考试内容及要求一、考试基本要求通过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习,了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了解不同时期作家作品的特点,把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方式,能够独立进行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
在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中,能够利用工具书与知识积累扫清语言障碍,并进一步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深层意蕴。
在此基础上获得文学的熏陶与审美的教育。
也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解析古代文学作品。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领会”二个层次,具体含义是:识记:能解释有关的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达。
领会:在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能阅读、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并分析其思想内含、美学意蕴。
第一编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先秦文学一、考核知识点1、神话的含义及其内容;2、《诗经》的体制及其分类3、先秦散文(《论语》、《庄子》)4、屈原和楚辞(《离骚》)二、考核要求1、识记先秦文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2、领会先秦文学的一些经典篇章,如《诗经》及《离骚》第二章秦汉文学一、考核知识点1、司马迁及其《史记》2、汉乐府民歌3、五言诗的起源及《古诗十九首》二、考核要求1、识记《史记》的基本知识及乐府的含义2、领会《史记》人物传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学一、考核知识点1、三曹及建安七子2、阮籍和嵇康3、陶渊明4、谢灵运及谢朓5、志怪小说及轶事小说二、考核要求1、识记(1)三曹、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二谢等名词。
(2)志怪小说及轶事小说的含义(1)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2)志怪小说及轶事小说中的经典篇章第二编唐宋文学第一章隋唐五代文学第一节初盛唐文学一、考核知识点1、初唐“四杰”2、陈子昂及张若虚3、高适、岑参与边塞诗派4、王维与山水田园诗派5、浪漫主义诗人李白6、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二、考核要求1、识记初盛唐诗人的经典篇章2、领会陈子昂的诗歌革新理论边塞诗派及山水田园诗派的诗歌艺术特色李杜诗歌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成就第二节中晚唐文学一、考核知识点1、韩孟诗派2、元白诗派3、杜牧及李商隐4、李煜二、考核要求1、识记中晚唐诗人的经典篇章韩孟诗派及元白诗派的诗歌风格杜牧及李商隐的诗歌创作特色李煜词的创作特色第二章宋辽金文学第一节北宋文学一、考核知识点1、欧阳修与王安石2、晏殊、晏几道3、柳永4、苏轼5、黄庭坚与秦观二、考核要求1、识记(1)北宋诸作家的经典作品(2)江西诗派2、领会北宋诸作家的作品内容、艺术特色及其贡献第二节南宋文学一、考核知识点1、李清照2、陆游、杨万里、范成大3、辛弃疾4、姜夔5、文天祥6、元好问二、考核要求1、识记(1)南宋诸作家的经典作品(2)江湖诗派2、领会南宋诸作家的作品内容、艺术特色及其贡献第三编元明清文学第一章元代文学一、考核知识点1、关汉卿2、王实甫3、白朴、马致远、郑光祖4、高明二、考核要求1、识记元杂剧的含义及体制2、领会元代戏剧诸作家的代表作、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第二章明代文学一、考核知识点1、《三国演义》2、《水浒传》3、汤显祖与《牡丹亭》4、《西游记》二、考核要求1、识记(1)章回体小说、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世情小说(2)台阁体、前后七子、童心说、性灵派、公安派、竟陵派诸名词2、领会《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诸作品的思想主旨、人物性格及艺术特色第三章清代文学一、考核知识点1、《桃花扇》2、《聊斋志异》3、《儒林外史》4、《红楼梦》二、考核要求1、识记吴伟业“梅村体”、袁枚“性灵说”、纳兰性德2、领会《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诸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性格及艺术特色III.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_高等教育出版社)大纲-1

先秦文学大纲一、先秦文学五大内容1、神话(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的基质呈现)2、诗经(民族真情的自由渲泻)3、诸子散文(民族关于社会、人生的思考)4、历史散文(时代与民族精神、性格及观念变迁的辙痕)5、楚辞(文人心灵世界的第一次展示)二、先秦文学演进的轨迹1、由群歌互答向抒写个人情怀的演进;2、由巫觋创作向史官创作向士人创作的演进;3、由誓命训诰向对话语录向据题抒论的演进;4、由朴野无华向语言自觉的演进。
一、神话这一部分主要掌握四方面的知识:1、神话的性质与产生;2、中国神话的基本内容;3、保存中国神话的基本典籍及整理成果;4、中国神话的特色与基本精神。
一、神话的性质与产生所谓“神话”即“神们的故事”。
“神”是先民幻想创造与主宰物质世界的超自然的意识存在。
“神话”是运用神的观念进行思考、想象的结果,是对于幻想的描述。
用马克思的话,就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
神话的产生是以原始的生活方式与原始的思维方式为基础的。
生产力极端低下的原始人群,对包罗万象、变化莫测的自然界――特别是灾难性突变感到神秘而恐惧,而又不能科学解释,于是产生了“万物有灵”观念。
随而又琢磨那奥秘的神灵形象,于是产生了神。
随后又想像他们之间及他们与人之间的联系,参照人的生活,创造了神话。
二、中国原始神话的基本内容中国原始神话的基本内容大约有三类:1、解释性神话:如羲和生日、常羲生月、女娲造人、盘古开天以及民族起源、工具发明等;2、人与自然神话: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3、社会生活神话:黄帝战蚩尤、共工颛顼之争、刑天及《山海经》中的海外方国等。
三、保存中国神话的基本典籍及整理成果1、在中国古籍中缺少专门的神话著作,神话资料零散地保存在各种典籍中。
其中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是《山海经》。
其次是《楚辞·天问》、《淮南子》等。
另外《左传》、《国语》、《墨子》、《庄子》等先秦古籍中,也有一些零星的神话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大纲Ⅰ关于教材本课程学习和考试命题所使用的教材是:《中国文学史》(修订本),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年出版。
Ⅱ关于考试命题一、本课程的考试命题根据本大纲和指定的教材确定考试范围。
二、文学史各阶段的考核比例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三、考试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和阅读分析题等。
Ⅲ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文学一、原始歌谣的特点二、神话的含义三、神话的产生及其意义四、中国古代著名神话五、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第二章《诗经》一、《诗经》的基本知识二、《诗经》的内容三、《诗经》的艺术四、《诗经》的影响五、阅读作品:《伐檀》、《关雎》、《伯兮》、《氓》、《君子于役》、《蒹葭》、《采薇》、《生民》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一、《尚书》和《春秋》的基本知识二、《左传》的基本知识三、《左传》的文学成就四、《国语》的基本知识五、《战国策》的基本知识六、《战国策》的文学成就七、阅读作品:《晋公子重耳之亡》、《晋楚城濮之战》、《苏秦始将连横》第四章先秦诸子散文一、诸子散文兴起的原因及其发展阶段二、《论语》的基本知识和艺术特色三、《墨子》的基本知识和艺术特色四、《孟子》的基本知识和散文艺术五、《庄子》的基本知识和散文艺术六、《荀子》的基本知识和散文艺术七、《韩非子》的基本知识和散文艺术八、阅读作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逍遥游》第五章屈原和楚辞一、楚辞的名称和来源二、屈原的生平及作品三、《离骚》的内容和艺术三、屈原的其他作品四、屈原的影响五、宋玉等其他楚辞作家六、阅读作品:《离骚》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及西汉前期的散文和辞赋一、《吕氏春秋》和李斯作品的特色二、贾谊散文和辞赋的特点三、《七发》的内容、特色及影响四、司马相如的生平及作品五、《子虚》、《上林》的内容、特色及影响六、西汉前期其他散文和辞赋家七、阅读作品:《谏逐客书》、《过秦论》、《七发》、《子虚》、《上林》第二章司马迁与《史记》一、司马迁的生平及作品二、《史记》五体结构的特点三、《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价值四、《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五、阅读作品:《报任安书》、《项羽本纪》、《留侯世家》、《陈涉世家》、《魏公子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李将军列传》第三章西汉后期及东汉的散文和辞赋一、扬雄的作品及文学观点二、班固的生平及作品三、《汉书》体制的特点四、《汉书》人物传记的特色五、班固的辞赋及创作观念六、西汉后期及东汉其他的散文和辞赋七、王充的文学观点八、《二京赋》的特点九、抒情小赋的产生及其意义十、阅读作品:《苏武传》、《甘泉赋》、《两都赋》、《二京赋》、《归田赋》《刺世疾邪赋》第四章汉代乐府民歌一、乐府的含义及分类二、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三、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四、《孔雀东南飞》的内容和艺术五、汉乐府民歌的影响六、汉代民谣的内容和艺术七、阅读作品:《孔雀东南飞》、《孤儿行》、《东门行》、《陌上桑》、《上邪》第五章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一、五言诗兴起的原因及其发展过程二、东汉文人的五言诗三、《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和艺术四、阅读作品:《庭中有奇树》、《行行重行行》、《明月皎夜光》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和正始文学一、建安文学的特征二、曹操、曹丕、曹植作品的内容和艺术三、“建安七子”的名称及其创作四、《悲愤诗》的内容和艺术五、阮籍的思想和创作六、嵇康的思想和创作七、阅读作品:曹操《短歌行》、曹丕《燕歌行》、曹植《赠白马王彪》、蔡琰《悲愤诗》第二章西晋文学一、“三张、二陆、两潘、一左”的名称及其创作二、陆机和潘岳作品的特点三、“左思风力”的含义四、阅读作品:陆机《赴洛道中作》、潘岳《悼亡诗》、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咏史·皓天舒白日》第三章陶渊明一、陶渊明生平和思想二、作品的内容和艺术三、影响四、阅读作品:《饮酒·结庐在人境》、《归去来辞》、《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读山海经》、《咏荆轲》第四章南北朝乐府民歌一、南朝乐府民歌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二、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和艺术三、北朝乐府民歌的特点四、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和艺术五、《木兰诗》的艺术成就六、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影响七、阅读作品:《木兰诗》、《西洲曲》第五章南北朝诗人一、山水诗兴盛的原因二、谢灵运的作品及其特色三、七言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四、鲍照的作品及其特色五、新体诗的产生及其影响六、谢朓的作品及其特色七、宫体诗产生的原因八、梁陈诗人的作品及特色九、庾信、王褒的生平、创作和影响十、阅读作品:《登池上楼》、《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代出自蓟北门行》、《拟咏怀·摇落秋为气》第六章南北朝的骈文和散文一、南北朝骈文作家及其作品二、《后汉书》的内容和艺术三、《水经注》的内容和艺术四、《洛阳伽蓝记》的内容和艺术第七章魏晋南北朝的小说一、小说的起源和发展二、志怪小说兴盛的原因三、志怪小说的内容、特点和影响四、轶事小说兴盛的原因五、《世说新语》的内容和艺术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一、《典论·论文》的内容和意义二、《文赋》的内容和意义三、《文心雕龙》的内容和意义四、《诗品》的内容和特点五、《文选》的编纂特点及影响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及初唐诗歌一、隋代诗歌二、上官仪诗歌的特点三、“文章四友”四、沈佺期、宋之问对诗歌的贡献五、“四杰”在诗歌发展中的贡献六、陈子昂的诗风革新主张七、陈子昂《感遇》诗的内容八、阅读作品:王绩《野望》、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感遇》(其二)第二章盛唐山水田园诗人一、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二、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三、王维《《山居秋暝》》在艺术上的特点四、阅读作品:孟浩然《过故人庄》,王维《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辋川集》绝句第三章盛唐边塞诗人一、高适《燕歌行》内容和艺术上的特点二、岑参边塞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三、“七绝圣手”王昌龄与李颀、王之涣的边塞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核大纲

《中国古代⽂学史》考核⼤纲《中国古代⽂学史》考核⼤纲⼀、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学史⼆、使⽤教材:袁⾏霈主编《中国⽂学史》,⾼等教育出版社三、重点章节:《中国⽂学史》(1-3卷)(即先秦—宋代⽂学部分)先秦⽂学第⼀章诗经历史散⽂第⼀节《诗经》的分类标准及主要内容第⼆节《诗经》主要艺术成就第三节《左传》主要⽂学成就第⼆章诸⼦散⽂第⼀节诸⼦散⽂发展趋势第⼆节《论语》、《庄⼦》主要艺术特⾊第三章楚辞第⼀节“楚辞”释义、楚辞的特征第⼆节《离骚》的内容及艺术成就秦汉⽂学第⼀章两汉历史散⽂第⼀节司马迁及其《史记》第⼆节《史记》的内容及⽂学价值第⼆章两汉辞赋乐府第⼀节汉代散体⼤赋的⽂体特征第⼆节“乐府”释义第三节汉乐府民歌主要内容及艺术特点第三章两汉⽂⼈诗第⼀节汉代⽂⼈诗的发展历程第⼆节《古诗⼗九⾸》主要内容及艺术特⾊魏晋南北朝⽂学第⼀章从建安风⾻到正始之⾳第⼆章两晋诗坛第三章陶渊明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隋唐五代⽂学第⼆章盛唐的诗⼈群体第三章李⽩第四章杜甫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第七章⽩居易与元⽩诗派第⼋章散⽂的⽂体与⽂风改⾰第⼗⼆章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宋代⽂学第⼆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创作第四章苏轼第五章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第六章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第九章⾟弃疾和⾟派词⼈四、考试试卷题型及其分值分布1、综合试卷共150分,由《中国古代⽂学史》(分值90分)和《⽂学理论》(分值60分)两门课组成。
2、《中国古代⽂学史》试卷构成:基础知识填空题(15个,共15分)名词解释(4个,共20分)简答题(3个,共15分)综合分析题(2个,共20分)诗歌赏析题(1个,20分)《⽂学概论》考核⼤纲⼀、课程名称:⽂学概论⼆、使⽤教材:童庆炳《⽂学理论教程》,⾼等教育出版社三、重点章节:第⼀章⽂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第⼀节⽂学理论的性质第⼆节⽂学理论的形态第四章⽂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第⼀节⽂学的含义第⼆节⽂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第⼋章⽂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第⼀节艺术真实第⼆节情感评价第九章⽂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第⼀节⽂学作品的类型第⼆节⽂学作品的基本体裁第⼗三章⽂学风格第⼀节风格的定义与内涵第⼆节⽂学风格与⽂化四、考试试卷题型及其分值分布:1、综合试卷共150分,由《中国古代⽂学史》(分值90分)和《⽂学理论》(分值60分)两门课组成。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部分考试提纲

中国文学史复习提纲绪论部分1、文学起源:文学起源于生产劳动2、最早的文学:上古歌谣(我们称之为传说时期的文学)3、最古老的文字:甲古文,青铜铭文(金文)4、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5、商代文化的传承者是巫觋,与巫觋是分不开的6、根据《尚书.洪范》我们知道商代已经形成“五行”思想体系7、编订于周初的《易》卦辞,已经具备了阴阳的观点神话部分1、神话的概念:神话以故事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百科全书似的知识体系。
2、神话的分类:(1)、创世神话(代表盘古的故事),创世神话又属于卵生神话。
卵生神话对中国的阴阳太极观念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同时宇宙生成的人格化、意志化过程反映了先民对人类自身力量的肯定3、(2)、始祖神话(女娲补天),女娲补天不仅虚构了人类,同时也试图阐释人为什么会有社会地位的差别,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母系氏族…4、(3)、洪水神话(大禹治水),看重人类的智慧及斗争,5、(4)、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6、(5)、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射日)神话进入一个英雄时代,人类把自身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各项重大发明都,以及对各种自然、社会障碍的克服,都加在一个个神话英雄身上,并把他们看者本部族理想的象征,7、(6)、还有一类神话显示了显示了人类突的个人英雄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夸父逐日)4、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1、感性具体缺乏抽象能力2、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拟人化自然观3、具有象征性和隐喻性4、神话思维伴有浓烈的情感体验诗经部分1、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词。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订成书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
2、最早的诗《大雅》中大武乐歌《诰天有成命》《武》《酌》《般》《桓》3、诗经中的手法:赋、比、兴4、诗经根据其内容分: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乐调,活泼清新)、雅(即正,指朝廷正乐,雍容典雅)、颂(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板滞凝重)5、的内容:1、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周早期,祈丰年,酬神,大多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发生和发展历史,或歌颂先王先公的德业,总之是歌功诵德之作,代表作《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赞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武王的业绩反映了西周的开国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中国文学史考试科目代码:[708]一、考试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现象、文学思潮,各种文体的发展及变化情况,要求掌握中国文学史上代表性作家的代表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二、考试内容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章《诗经》1、《诗经》六义2.《诗经》内容题材、艺术特色。
第二章历史散文1、《春秋》笔法2. 《左传》艺术成就(熟读《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晋公子重耳之亡》等篇章)。
3、《战国策》的叙事特色第三章先秦诸子散文1、联系作品,论述《孟子》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2、联系作品,论述《庄子》散文艺术特色第四章屈原与楚辞1、什么是楚辞?2、屈原诗歌的艺术成就(熟读《离骚》、《山鬼》、《涉江》等)第五章汉赋的特征、渊源及其繁荣原因1、汉赋的形式体制特征与渊源2、汉赋的题材、内容与其思想意义、艺术特色。
第六章《史记》1、《史记》的性质与体制2、《史记》的思想内容。
3、全面掌握《史记》在人物形象塑造、叙事、语言等方面的艺术成就,能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第七章汉乐府诗歌1、“乐府“释义2、汉乐府内容题材、艺术特色。
第八章汉代五言诗1、《古诗十九首》的思想、艺术特点2、古诗十九首概念第九章建安文学1、曹操在文学上的成就2、曹丕在文学上的贡献3、曹植五言诗的成就与特色4、“建安风骨”5、“建安七子”第十章正始作家与西晋时诗人1、阮籍五言诗艺术特征2、左思《咏史》诗的思想、艺术特点第十一章陶渊明1、陶诗的“静穆”、“金刚怒目”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2、结合作品深入全面把握陶诗的艺术特色第十二章南朝诗文1、谢灵运山水诗创作的成就与不足2、鲍照对诗歌题材的开拓及其艺术成就3、“永明体”的特点及代表作家4、南朝“宫体”诗的特点及代表诗人第十三章南北朝民歌、诗文1、南北朝民歌内容及艺术特色。
2、庾信的诗文成就及其文学史地位。
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小说1、志怪小说概念、《搜神记》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点。
2、志人小说概念、《世说新语》的艺术特色。
第十五章唐代诗歌1、唐诗繁荣的原因2、初唐四杰在唐诗发展历程中的贡献与局限3、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及其评价4、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特点5、王维诗的艺术特点6、高适、岑参诗创作的不同特点7、王昌龄七言绝句取得的成就8、李白乐府与歌行、七言绝句各自特点与成就.9、人称杜甫为“诗史”、“诗圣”,如何理解?杜甫诗艺术特色及诗歌史地位?10、韩孟诗派的主要成员及总体特征11、韩愈诗歌成就与特点12、郊寒岛瘦13、李贺诗歌的艺术特征14、刘禹锡诗的主要题材与艺术特色15、柳宗元诗的主要题材及艺术特色16、白居易讽喻诗的特点17、《琵琶行》与《长恨歌》的主题及艺术特色18、杜牧诗歌的创作特色19、李商隐诗的思想及艺术成就第十六章唐代散文、传奇、变文、词1、古文运动。
2、韩愈、柳宗元散文创作主张及其古文创作的艺术成就3、唐传奇概念4、掌握变文概念、“敦煌曲子词”、“花间词派”等名词。
5、李煜在词史上的贡献第十七章北宋文学1、宋初三体2、诗文革新运动的作用及影响3、欧阳修的散文题材分类与艺术成就4、王荆公体5、柳永词的分类与艺术特点6、苏轼诗歌艺术特色7、苏文艺术特色8、苏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词史地位9、秦观词艺术特色10、周邦彦词的艺术特色11、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点12、什么是“江西诗派”?其创作特色如何?第十八章南宋文学1、李清照的词论及词作的特点2、陆游诗歌的内容题材及艺术特点3、“诚斋体”、江湖诗派概念。
4、辛词的内容题材及艺术特色5、姜夔词的艺术特点。
6、什么是“话本”?简述其艺术成就。
第十九章金元文学1、元好问丧乱诗思想艺术特色。
2、元代戏曲兴盛的原因。
3、元杂剧的体制特征、关汉卿戏曲题材及艺术特色。
4、《西厢记》的艺术成就?如何理解崔莺莺形象?5、《梧桐雨》主题思想。
6、南戏、散曲概念。
7、《琵琶记》的艺术特色。
第二十章明清小说1、《三国演义》思想意蕴及艺术成就。
2、《水浒传》的艺术成就?分析宋江性格特征。
3、《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孙悟空性格特征。
4、《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
5、《儒林外史》艺术特色。
6、如何认识《红楼梦》的悲剧意蕴?7、“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语),如何理解?8、“三言二拍”叙事艺术。
9、《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10、“四大谴责小说”。
第二十一章明清戏曲1、《牡丹亭》的时代文化意义、杜丽娘形象、艺术成就。
2、《桃花扇》创作宗旨、艺术特色。
3、《长生殿》主题、艺术特色。
第二十二章明清诗、词、文1、晚明小品文2、台阁体3、前后七子4、唐宋派5、茶陵派6、公安派7、竟陵派8、性灵派9、格调派10、桐城派11、阳羡词派12、浙西词派13、常州词派14、“小说界革命”15、南社16、纳兰性德词的艺术特色第二部分中国现代文学史一、五四文学(一)五四文学思潮和运动1.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简况)2.新文学社团与流派3.新文学理论建设(二)五四时期小说发展简况1.问题小说:冰心的小说2.人生派写实小说3.浪漫抒情小说(三)鲁迅1.小说:《呐喊》、《彷徨》的思想、艺术、文学史地位2.散文:《野草》、《朝花夕拾》3.杂文:思想艺术特质。
(四)五四时期的新诗发展简况1.白话诗2.“湖畔诗社”、“小诗体”(五)郭沫若1.诗歌:《女神》的思想、艺术、文学史地位2.历史剧:历史剧的艺术个性3.《屈原》的价值(六)五四时期的散文发展简况1.周作人散文2.冰心散文、朱自清散文3.郁达夫散文二、三十年代文学(一)三十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简况1.革命文学的论争:内容与过程。
2.左联3.左翼文坛与自由主义作家的论争(二)三十年代的小说1.左翼小说创作简况(1)丁玲小说创作(2)“东北作家群”萧红小说创作2.京派与海派创作简况(1)京派(2)海派(3)新感觉派小说(三)茅盾1.茅盾与“社会剖析小说”2.《蚀》、《子夜》3.茅盾长篇小说的艺术特征(四)老舍1.老舍小说构筑的“市民世界”2.《骆驼祥子》的思想内容3.老舍小说的“京味”(五)巴金1.前期小说简况2.《家》3.《寒夜》(六)沈从文1.沈从文小说两大主题及文学观2.《边城》3.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征(七)三十年代的新诗、散文、戏剧创作简况1.现代派诗诗歌:现代诗派、戴望舒、卞之琳诗歌2.林语堂的散文3.“剧场戏剧”的确立(八)曹禺1.《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2.曹禺话剧艺术特点及贡献三、四十年代文学(一)四十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发展简况1.“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2.不同地域里的文学思潮与运动简况3.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二)四十年代小说简况1.孤岛文学2.钱钟书小说3.张爱玲小说4.解放区小说:赵树理、孙犁小说(三)四十年代的新诗1.“七月诗派”2.“中国新诗派”3.冯至《十四行诗集》4.李季《王贵与李香香》(四)艾青诗歌创作(五)四十年代散文创作概况(六)四十年代戏剧创作概况第三部分中国当代文学史第一章迎接新时代的到来1.“五四”新文学传统的转型2.《时间开始了》3.《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第二章农村题材小说1.民间文化形态与农村题材创作2.《山乡巨变》3.《锻炼锻炼》第三章战争题材小说1.战争文化规范与小说创作2.《红日》3.《百合花》第四章重建现代历史叙事模式1.现代历史叙事模式2.《茶馆》3.《红豆》第五章新的社会矛盾的探索1.“双百方针”2.《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3.《望星空》4.《又一名哥伦布》、《有赠》第六章寻求历史与现实的呼应1.历史题材创作的繁荣2.《关汉卿》第七章对历史多层面的思考1.时代抒情与个人的思考2.《燕山夜话》第八章文革文学1.“文化大革命”对文学的摧残及“文革”期间的地下文学活动2.《神的变形》3.《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第九章“五四”精神的重新凝聚1.“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复苏2.《随想录》第十章面对劫难的历史沉思1.“归来者”的历史反思2.《哎,大森林》第十一章为了人的尊严与权利1.人道主义思潮的兴盛2.《邢老汉和狗的故事》3.《哦,香雪》4.《方舟》第十二章感应着时代的大变动1.改革开放政策下的社会与文学的责任2.《假如我是真的》3.《陈奂生上城》4.《人生》第十三章民族风土的精神升华1.乡土小说与市井小说2.《受戒》3.《内陆高迥》第十四章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1.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引进与影响2.“朦胧诗”3.《山上的小屋》第十五章寻根文学1.文化寻根意识与文学实验2.《棋王》《爸爸爸》3.《商周初录》第十六章先锋小说1.先锋小说的文化背景与文化意义2.《冈底斯的诱惑》3.《现实一种》第十七章新写实小说1.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2.《风景》3.《一地鸡毛》4.《红高粱》第十八章社会转型与文学创作1.社会转型期的文学特点2.从小说到电影:《妻妾成群》与《大红灯笼高高挂》第十九章个人化写作1.无名状态下的个人写作立场2.《我与地坛》3.《叔叔的故事》4.《帕斯捷尔纳克》第二十章理想主义与民间立场1.坚持民间理想的文学创作2.《残月》3.《马桥词典》4.《九月寓言》三、试卷结构1.考试时间:180分钟2.试卷分值:150分3.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30分(2)简答题45分(3)论述题75分四、参考书目1.《中国文学史》(1—4册),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3.《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2版),陈思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