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藻类植物的特点: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2)苔藓植物的特点: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茎和叶内无输导组织,植株矮小,受精过程需要水。
(3)蕨类植物的特点: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一般长得比较高大,受精过程也需要水。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在线科普文章、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4. 实物观察:让学生收集不同种类的植物,进行实地观察和比较,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5.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植物观察和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流程
(五)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殖方式
1. 藻类植物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如分裂生殖、出芽生殖等。
2. 苔藓植物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如形成孢子、配子等。
3. 蕨类植物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如形成孢子、配子等。
六、教学资源拓展
(一)拓展资源:
1. 纪录片:《自然界中的藻类植物》、《苔藓与蕨类植物的奇妙世界》。这些纪录片通过高清影像,展示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长过程、生活环境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植物的特点。
2. 科普书籍:《藻类植物的秘密》、《蕨类植物的奇迹》。这些书籍通过丰富的图文,详细介绍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分类、特点、生长习性等,为学生提供了深入学习的资源。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教学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

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教学难点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比较和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植物细胞结构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学生回答: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有的还有叶绿体、液泡、线粒体等。

植物细胞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引出新课:什么是绿色植物?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呢?(一)绿色植物1.概念: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植物。

2.分类: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问:“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为什么春天的湖水、江水都泛起绿色呢?学生回答:春天气温升高,水中的藻类植物开始大量繁殖。

引出新课:常见的藻类植物有哪些呢?(二)藻类植物1.常见的藻类(1)淡水藻类展示淡水藻类(衣藻、水绵)图片,简单介绍:衣藻:单细胞藻类,分布于水沟、洼地和含微量有机质的小型水体中,早春晚秋最为繁盛,可培养作饲料或食用。

细胞内含有叶绿体,有眼点、鞭毛等。

水绵:多细胞藻类,大量分布于池塘、沟渠、河流等地方,可作某些鱼类的饵料。

细胞内有带状叶绿体。

(2)海洋藻类展示海洋藻类图片,简单介绍:【鹿角菜】分布于大西洋沿岸和我国东南沿海以及青岛、大连等海域,是中国的一种重要经济海藻。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3单元 第1章 第1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3单元 第1章 第1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2课时)教学目标:1、对比说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特点2、分别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3、通过对图片的观看、实物的观察,培养和训练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重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教学难点:生物进化观点的形成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

那么,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前三类: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它们统称为孢子植物。

一、藻类植物:(一)问题引导自主探究:请同学们结合下列问题,自学藻类植物部分,尝试解决:①观察课本第78、79页图片,说出单细胞藻类、多细胞藻类,淡水藻和海水藻有哪些?②结合当地的常见藻类植物(实物标本),观察课本图1.2,然后回答:这些藻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们有专门的根茎叶等器官吗?③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二)展示交流释疑解惑:1、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然后推选代表回答,其他同学进行补充;2、请同学们回答:①.海带有根、叶吗?海带靠什么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3、为什么海带、紫菜属于绿色植物,而不是绿色呢?(三)视野拓展感悟提升:诗句“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中的“绿”指的是什么植物?为什么春天湖水才会变绿呢?二、苔藓植物:(一)问题引导自主探究:请同学们结合下列问题,自学苔藓植物部分,尝试解决:①你知道哪些苔藓植物?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相比,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②从形态看,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有什么主要区别?这与它们的生活有关系吗?③苔藓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如何?(二)展示交流释疑解惑:1、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然后推选代表回答,其他同学进行补充;2、请同学们回答:①.为什么苔藓植物一般比较矮小?②.苔藓植物为什么能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三)视野拓展感悟提升诗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苔痕”指的是哪一类植物?三、蕨类植物:(一)问题引导自主探究:请同学们结合下列问题,自学蕨类植物部分,尝试解决:①蕨类植物与苔藓植物相比,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②从形态看,蕨类植物与藻类植物、苔藓植物有什么主要的区别?③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二)展示交流释疑解惑:1、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然后推选代表回答,其他同学进行补充;2、请同学们回答:为什么蕨类植物长得比较高大?现在的蕨类植物还能形成大片的森林吗?(三)视野拓展感悟提升1、“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出自抗金英雄岳飞的《满江红》。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对于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节课的理论学习打下基础,初一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但是因为他们刚刚接触生物不久,对于本学科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还不够,对于实验很感兴趣但是疏于思考实验的本质,由于学生平时对草履虫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对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如何完成某些生命活动难以理解,因此需要教师的指引。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
2、知道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三、自主学习,思考问题
阅读课本P72-77,完成表格
生活
环境
形态特征,有无根
茎叶的分化
有无输导组织
共同特征
共同特征
藻类
植物
苔藓Hale Waihona Puke 植物蕨类植物
补充讲解。
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活环境。
2,举例说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3,认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结构特点。
难点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结构特点。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出示课题《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2、藻类没有疏导组织,怎样运输营养物质的?
五、小结:
六、课堂练习
七、作业。
六、练习及检测题
课后练习当堂检测
七、作业设计
完成课堂练习册本节内容
年级
七年级
科目
生物
任课教师
代峰
授课时间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1.1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1.1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学设计
(2)其他水生生物的食物来源: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为水域中的植食性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这使得水域中的生物资源十分丰富。
(3)供人类食用:许多海藻可供食用,如海带、紫菜、裙带菜、石花菜、石莼等。
(4)工业和医药用: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和琼脂等,可以供工业和医药上使用。
三、苔藓植物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想一想,议一议(见教材第72页)
【我们常见的植物叶片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吸收光能。藻类植物的细胞里也含有类似的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也称为植物。】
【在池塘中生活的藻类植物,它们个体微小,几乎全身都能直接从水中获取所需要的无机物,都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
旁栏思考题(见教材第77页)
【蕨类植物之所以比苔藓植物更适于在陆地上生活,主要是因为它解决了水的问题。蕨类植物的植物体(孢子体)不仅有茎、叶的分化,而且有真正的根和输导组织,吸收和运输水分的能力较强。其次,在生活史中,孢子体和配子体都能独立生活,但孢子体占优势,因此比苔藓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
4.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3.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1)形态结构: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2)营养方式:蕨类植物细胞中都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养生物
(3)生殖方式:同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一样,蕨类植物也不结种子。蕨类植物叶片背面的褐色隆起是孢子囊群,每个孢子囊群中有多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中有很多孢子。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成熟以后从孢子囊中散放出来,如果落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就会萌发和生长。
(6)鹿角菜:是褐藻的一种,呈黄褐色。基部为固着器,盘状;柄短,为亚圆柱形;上部为二叉状分枝,可重复分枝2~8次,下部分枝比较规则。从鹿角菜中提取的鹿角菜胶,在皮革加工、医药、食品、化工等方面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1.1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1.1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2)能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点,掌握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区分这三大植物类群。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确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教学方法】运用讲授法、分组活动相结合等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标本、多媒体;收集、整理并熟悉本课教学目标知识体系。

学生准备:阅读教材,收集相关信息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出示图片,,提问:你们认识图中的哪些植物?比较它们的形态和生活环境相同吗?引导学生合作分析、阅读、思考、回答。

通过呈现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进入本次学习过程。

二、新课讲解1.藻类植物教师出示不同环境中的藻类植物,指导学生阅读分析,结合图片说出藻类植物的分布。

学生分组合作,归纳藻类植物的的生活环境有所不同。

教师出示图片,提出问题:你能说出这两种藻类的生活环境吗?出示另一种分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环境来分析。

教师出示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精讲衣藻是单细胞的藻类,强调其能运动的特点,结合几种多细胞的藻类植物图片,引导学生分组,展示藻类植物的另一分类方法,由学生总结:分为单细胞和多细胞的藻类。

采用问题过渡的方式:水绵是多细胞的藻类植物,那么每一个细胞的结构是怎样的呢?教师出示相关图片,便于学生形成概念。

教师出示两种不同的藻类植物图片,提问:如何来判断它们属于藻类植物呢?引导学生分析,结合教材上的文字信息来说出藻类植物的特征。

教师出示图片,提出问题:请结合藻类植物的特征来说明藻类植物的作用之一是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引导学生联系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来分析,形成概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2.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对实验操作和观察有一定的基础,但在细致观察、准确描述方面仍需加强。
3.思维方式逐渐从具体向抽象转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从具体的生物现象中抽象出概念和规律,这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4.团队合作意识逐步形成:学生在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中,能逐步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如何保护这些植物及其生活环境?
(3)这些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课堂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体内无输导组织,对空气湿度敏感,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3)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能产生孢子繁殖后代,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
2.设计意图: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方法目标: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态环境的情感。
(1)通过学习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使学生感受生物的多样性和美丽。
(2)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蕨类植物:能解析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如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能产生孢子繁殖后代等。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

(2)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能力方面(1)通过对图片的观看、实物的观察,培养和训练同学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和展示,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协作和归纳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2、通过展示交流,树立自信心。

学情分析《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是在学习了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之后编排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前面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重大意义打下基础。

本章节安排两节内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第一节,这三类植物的共同特征是不结种子,三类植物放在一节内有利于学生对这三类植物的特征进行横向的比较。

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及生活环境。

(二)教学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及生活环境。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回忆《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相关知识,展示实物——蚕豆植株,让学生再认识根的作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叶片的正反面有叶脉。

通过蚕豆利用种子繁殖后代,引出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还有三大类植物不是通过种子繁殖的。

二、藻类植物活动1:观察介绍附近景点,展示图片和采样水,引出藻类植物。

1、学生观察水绵的外形2、老师利用PPT进行讲解水绵的结构,引发思考:水绵有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怎样从外界吸收需要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养料?活动2:学生观察海带的外形结构,引发思考:海带有根、茎、叶等器官吗?若无,它们通过什么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等养料呢?活动3:观察其它藻类植物的图片总结:藻类植物的特征: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绝大多数生活在水中。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观察作业:请同学们在课后观察身边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记录它们的主要特征、生活环境和可能的作用。要求图文并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生物学现象。
2.分析作业:结合课堂所学,分析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三类植物的认识。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进行分享。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强调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特征的理解程度。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指出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教训。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结构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对植物分类的基本认识,为后续学习其他植物类群打下基础。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生物学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并能正确识别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征。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强调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征、生活环境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观察身边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巩固课堂所学。
4.教师强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关爱自然,保护植物。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优秀教学案例
此外,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观察藻类植物在水面上的漂浮现象,观察苔藓植物在墙壁上的生长现象等。通过亲身参与实验和观察,学生将能够加深对植物特点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三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珍惜资源的情感。通过学习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重要作用,学生将意识到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价值,从而增强对植物保护的意识。同时,学生将学会尊重生命、珍惜自然资源,并能够主动参与环保活动。
(五)作业小结
最后,我会布置一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作业可以是观察和描述不同类型的植物,或者写一篇关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文章。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珍惜植物资源,参与环保活动。通过作业小结,学生将能够加深对植物的理解,并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关爱之情。
总而言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将包括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五个部分。通过这些环节,学生将能够掌握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培养环保意识和珍惜资源的情感。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属于生物学科的范畴。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植物界中比较原始的类群,对于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难以理解的地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的重要环节。在本节课中,我将以一个有趣的问题导入新课:“你们知道水中的植物是如何生存的吗?”接着,我会展示一些藻类植物在水面上的漂浮现象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这些植物的独特之处。通过这个问题和情景创设,学生将能够激发对藻类植物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课程内容做好铺垫。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二次备课优秀教学案例: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二次备课优秀教学案例: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在实际教学中,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生活观察力和好奇心,但对植物分类及进化的知识尚较陌生。因此,在设计教学案例时,需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分析和总结,掌握各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感受,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植物的特征。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在课堂上充分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二次备课优秀教学案例: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不同类群的植物,并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4.多种评价方式的运用:本节课采用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及时的反馈信息,有助于调整教学策略。
5.作业小结的实践性:教师布置了绘制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特征表格的作业,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植物,培养他们观察、思考的习惯。这种作业形式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特征表格,巩固所学知识。
2.提醒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植物,培养他们观察、思考的习惯。
3.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植物分类及进化的相关知识,拓宽视野。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情境,如藻类植物在水中的净化作用、苔藓植物在空气质量监测中的作用等,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植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1.1《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1.1《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课标相关要求2011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本节内容应引导学生形成“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这四大类群植物的生活环境不同,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别,在生物圈中都有重要的作用;藻类、苔藓、蕨类植物依靠孢子繁殖。

”等重要概念。

二、教材分析《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章讲述的是生物圈中的四大植物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本节是以描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生活环境,以及与人类的关系为主要内容。

这三类植物在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等方面有明显差异,但都依靠孢子进行繁殖,在生物圈中都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学习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认识生物圈中多种多样的植物形态,从而分析它们与自己生活的关系,由此更好地理解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我校生态环境良好,学生在校园里常常可以看见苔藓植物,但是很少有机会去细致地观察它们。

藻类植物一般个体微小,蕨类植物虽然比较高大但在周围环境中不常见,因而学生对这两类植物会比较陌生。

基于对上述学情的分析,我为学生们准备了藻类植物的永久玻片标本、新鲜苔藓、盆栽铁线蕨,希望借助这些实物,能够帮助学生真正地认识这三类植物。

四、目标、重点、难点制定基于对课标、教材及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目标制定为以下几点:1.观察水绵、团藻永久玻片标本,以及其它藻类植物图片,概述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特点;2.观察新鲜苔藓,及“苔藓假根吸水性”的探究实验,概述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特点;3.观察盆栽铁线蕨,概述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特点;4.认同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我是这样完成目标评价任务的:小组合作观察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说出它们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其他小组成员补充。

检测目标1、2、3的达成。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必备教案: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必备教案: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通过学习三种植物类群,在较好地理解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概念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命观念。

2、学习目标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3、教学重难点(1)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

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查看《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预习任务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预习活动,初步了解学生本课课前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预习检测作答情况及学生学习问题反馈情况。

课前5 分钟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总结展示和解答。

(二)课堂设计(2)教师准备:课前培训各组小组长,内容包括如何使用测量工具、如何记录生物的形态特征、如何查阅资料、如何对生物进行归类,等等。

5、教学过程:茎,再通过茎中的导管运输到叶,然后由叶脉运输到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

[ 提问] 在根、茎中的导管与叶中的叶脉属于植物的哪种组织呢?[ 讲述] 正因为油菜有了这些营养器官以及输导组织,它才能够在陆地上生活,并且长得比较高大。

[任务]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否也具有根、茎、叶和输导组织呢?请同学们观察学案中展示的三种植物,并将它们在学案中进行分类。

[讲述]根据学生分类的结果,重点讲述学生在分类中的错误。

重点提示苔藓植物的假根。

[ 任务] 请同学们将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根、茎、叶分别标注在学案的图中。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倾听。

学生在学案中完成分类任务。

学生代表在课件中完成分类。

学生倾听后,修改学案中的错误。

学生在学案中标注。

学生代表在课件中标注。

于根、茎、叶以及输导组织的区别。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案
教 学 设 计 模 板
设 计 者
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题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学 科
生物
适 用 年 级

学 时
1
课 型
新授
教 材
人教版
【学 习 者 分 析 】
学生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掌握一定的生物学知识,也有少部分学生掌握得不够牢固。这节课开始学习生物圈中的植物,需要学生弄清植物的形态结构以及对生物圈和人类的作用,因此需要学生多观察,然后分析,得出植物的一些特征。
4.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它们的生存状况。
看着屏幕,弄清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PPT展示
学生知道本节课要要学习哪些内容,掌握哪些知识点。
新授
1.请大家把书翻到第72页,看一下书中第一自然段,是不是将绿色植物分成四大类群啊。那同学们想一想,大家在生活中常见到的植物大多属于那个类群呢?
2.水绵感觉就是像一个细胞一个细胞排列构成的是不是,我们说不是感觉而是实际就是这样的。各部的结构我们看一下,明白它的结构之后,问题来了,水绵与我们常见的绿色植物有什么不同呢?有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啊?
学 生 活 动
技 术 应用
设 计 意 图
回忆
问:绿色开花植物有哪六大器官?
回答: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学生掌握绿色开花植物的器官
学习“目标”
用PPT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
2.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
3.知道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17. 看教材找出蕨类植物它们的各器官有什么不同?
18.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呢?
19. 蕨类植物的背面有突起叫孢子囊,里面有许多孢子,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当它们成熟之后就散落下来,落到适宜生长的地方就会生长发育为一株新的植物了。藻类和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是一样的,也是靠孢子来繁殖下一代的,所以给这三种植物也名一个名字就叫孢子植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优秀教学案例
3.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评、自评,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让他们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3.实施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如知识掌握、实践操作、团队协作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我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提升。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问题意识。
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调查等方式,验证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总结归纳
1.邀请学生代表分享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总结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点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强调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掌握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分类特点,能正确识别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知识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短文,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2.提醒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如水污染、森林砍伐等,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2)苔藓植物的特征:有茎、叶的分化,无根,体内无输导组织;生活在阴湿处,对环境湿度敏感;繁殖方式多样,主要有孢子繁殖和营养繁殖。
(3)蕨类植物的特征: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适于生活在湿润的环境中;繁殖方式以孢子繁殖为主。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生物学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说明这三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举例说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家庭实践:与家人一起,在家中或户外寻找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并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和介绍。通过这种方式,让家人也了解这些植物的特点和作用,提高环保意识。
5.拓展阅读:推荐同学们阅读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科普书籍或文章,了解更多关于这些植物的知识,拓展视野。
1.藻类植物:讲解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以及它们在水中生态系统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同时,介绍藻类植物的分类,如绿藻、硅藻、蓝藻等,并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各类藻类植物的特点。
2.苔藓植物:介绍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如有茎、叶的分化,无根,体内无输导组织等,以及它们适应阴湿环境的生活方式。讲解苔藓植物的分类,如藓类、角苔类等,并展示各类苔藓植物的代表物种。
1.对植物分类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各类植物的特征。
2.在观察植物时,对细节把握不够准确,可能导致对植物特征的误判。
3.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缺乏合作交流,影响学习效果。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兴趣。
2.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植物分类、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最后,我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观察身边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并撰写观察报告。这样,使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一、知识与技能
1. 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环境。

2. 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3. 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比较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观看照片和课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具有重要作用,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2.关注植物的生活状况和生存环境,形成保护植物、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环境。

1.多媒体课件
2.分组准备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显微镜、放大镜等观察工具和制作临时装片的用具;拍摄显微图片和收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资料
展示由形形色色植物构成的自然界的美丽画面,引导学生们关注这些植物构成的美丽风景。

师:虽然我们欣赏过,但我们是否有时间停下脚步仔细观察过他们?观察思考,意识到这些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各异,但正是这些植物养育地球上的其他生命。

而在我们欣赏美丽的花朵、赞美高大的树木、品尝美味的果实的时候,我们可能忽视了水中、岩石上、树荫中的一些不太引起我们关注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它们,深入了解它们。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提前准备好的藻类(水中的水绵、球藻、栅藻和紫菜等)、苔藓(葫芦藓、地钱)、蕨类(铁线蕨、肾蕨)分组摆放好,用数字代号进行标记,
师:请同学们利用放大镜、显微镜进行观察比较,了解这些植物,在观察的过程中,可以参考教材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请将这些植物分类。

2.分析这几种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是否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3.列举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4.这些植物为什么个头矮小?
5.这些植物的繁殖方式是什么?你能找到它们用于繁殖的结构吗?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学生们来说并不陌生,市场上也很容易获得植物材料,因此为比较、观察提供了可能。

让学生带着探究问题进行研究,提高了学生探究的实效性。

让学生比较分析10多种植物,进行分类探究,这也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动手实践的能力。

)
在实验观察的活动中同学们对于藻类、苔藓和蕨类已经有了一个较为直观系统的认识,通过汇报交流发现学生认识的不足,讨论后得出明确具体的结论。

教师总结:藻类植物结构简单,大多生活在水中,是由单细胞或多细胞构成的,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苔藓植物,生活在陆地上潮湿的环境中,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蕨类植物,生活在森林和山野的阴湿环境中,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营养物质的通道──疏导组织。

师:通过学生列举出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让同学们归纳、总结出这些绿色植物作为生产者为人类提供了食品、药品,净化了空气等。

(实验观察活动,学生通过比较观察、小组讨论分析对于很多内容能够得出准确的答案,然而对于具体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形态结构特点,特别是繁殖的结构,可能还存在不足。

通过全体同学的交流分析,让原本小组内没有解决和认识错误的问题得以纠正。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学生认识的不足,实时的进行讲解。

这样的过程是知识再生成的过程,更是知识应用的过程。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完成本课时对应的练习题。

新课标要求对于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一章的要求,不再是侧重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只是,而是把植物放在生物考虑。

在设计课程的时候,教师应以达尔文进化论“适者生存”为核心,讲述地球原始海洋一藻类植物,到随着地壳运动和环境变化,生物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形成不同的植物如苔薛植物、藻类植物。

并在讲解过程中,进行相关习题的练习和讲解。

让学生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为之后种子植物做好铺垫。

不足之处:师生互动不够,没能更多地调动学生积极
性,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

教材十分详细,应充分让学生对课本进行阅读和使用。

由于过于注重对知识点的讲解,使得后面一点知识讲解很简单,练习不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