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舞蹈赏析
浅析贵州苗族原生态舞蹈“锦鸡舞”的艺术特征
浅析贵州苗族原生态舞蹈“锦鸡舞”的艺术特征浅析贵州苗族原生态舞蹈“锦鸡舞”的艺术特征摘要:锦鸡舞是源于贵州苗族芦笙舞的一种别具一格的民族舞蹈,主要流传于苗族“嘎闹”支系中穿麻鸟型超短裙服饰的苗族村寨,具有“天下第一锦鸡舞”之称。
本文阐述了苗族原生态舞蹈“锦鸡舞”的形成,并从“锦鸡舞”的内容形式和服饰两个方面分析了其艺术特征。
关键词:苗族舞蹈;锦鸡舞;艺术特征;内容形式;服饰前言锦鸡舞是苗族的象征,它具有浓厚的生活兴趣,强烈的工作氛围,深庄严的宗教,独特的艺术特色的民族感情。
它不仅深受本族人民的喜爱,也是本族人民用于联络国内外各民族人民的情感友谊、团结合作象征的管簧乐器,是于歌、乐、舞为一体的文化艺术形态。
一、苗族“锦鸡舞”的形成“锦鸡舞”是苗族的原生态舞蹈,因其服饰和舞姿模仿锦鸡而得名。
居住在当地的苗族同胞,通常在每年的重大节日举行了隆重的吹笙跳月,敲响了鼓,跳起了“锦鸡舞”,以纪念祖先,让他们能自由、和平和快乐的记忆起美丽的锦鸡。
跳锦鸡舞时,风领导男女然后舞蹈,形状排列在管,又沿着逆时针的圆圈舞。
到四个步,六个步,然后转身,根据膝盖的自然摆动的舞蹈的基本特征,开始第一步左脚,左一步向左轻脚步,右脚贴近左,然后一步一步右脚,左脚右脚齐,然后一步离开,再一步左脚,右脚跟上。
每跳一步,而自然颤抖着对自然开放两岸膝盖,双手的节奏,悠闲地摆动,如锦鸡翅膀,扇动翅膀时,非常漂亮。
体现了人与自然友好的前景和生活条件和谐的精神,苗族人民是温和娴静的,发展是值得继承。
在漫长传播的过程中,“锦鸡舞”不断的演变着,经过作家和艺术家重新创作后,其舞蹈动作在数量上丰富了许多,使“锦鸡舞”,在民间在此基础上良好的发展更具有生命力。
二、苗族“锦鸡舞”的艺术特征苗族“锦鸡舞”的艺术特征主要集中体现在其内容形式和服饰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得舞蹈动作更丰富,更具生命力;锦鸡服饰的装点,使“锦鸡舞”形象更为生动,使舞蹈更为优美。
浅析朝鲜族原生态舞蹈的传承与发展--以象帽舞为例
SONG OF YELLOW RIVER2020/ 08象帽舞经过长久的发展,尤其在2006年5月,象帽舞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表演形式上看,象帽舞已经从自娱自乐或狩猎模仿等形式中发展壮大,如今已登上各种舞台。
目前象帽舞的传承与发展,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
1、象帽舞发源地汪清县的传承与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汪清县文化馆的象帽舞艺术团由第四代传承人金明春前后组织了2支,亲自担任团长和名誉团长。
该艺术团均以当地朝鲜族的民俗歌舞和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作为表演主题,将原汁原味的民族民间歌舞元素与现代音乐,灯光,舞美作全新整合,使象帽舞的表演发扬至国内外众多艺术舞台,并多次获得奖项。
此外,在汪清县政府的大力鼓励与支持下,金明春同时也组成了31个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农乐舞培训基地,并通过定期地举办各基地骨干培训班,充分发挥其各骨干的职能作用,在艺术团和汪清县县内培养了一大批象帽舞人才。
2、专业舞蹈表演组织的传承与发展延边歌舞团、吉林省歌舞团、中央民族歌舞团等专业的舞蹈表演组织,也承担了象帽舞传承与保护的使命,创作和表演了许多象帽舞表演剧目,在保护象帽舞的同时传承和发展,使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喜爱象帽舞表演,对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审美带来了空前的满足。
3、专业院校的传承与发展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专业院校通过教学传承与保护象帽舞,在舞蹈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加入了象帽舞相关课程,使更多的学生了解象帽舞文化、熟练掌握象帽舞基本技能,助力象帽舞文化和专业的普及和保护。
三、象帽舞的传承与保护的建议(一)现阶段象帽舞传承与保护中的问题现阶段象帽仍然主要依靠延边地区,尤其是汪清县的组织机构进行传承与发展,虽然投入了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但在象帽舞的普及和有序发展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象帽舞在其他地区的普及度有所欠缺目前象帽舞主要在延边地区,尤其是汪清县的普及和宣传较好,这主要基于当地政府和其他机构的支持和投入,以及人民群众的文化共性更容易被接受。
原生态舞蹈《云南映象》赏析
原生态舞蹈《云南映象》赏析
《云南映象》是一部原生态舞蹈作品。
它展现了云南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
这部作品由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民族舞蹈团联合创作完成。
舞蹈创作者深入少数民族地区,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和生活习惯,从而创作出了这部充满地域特色的原生态舞蹈作品。
整个舞蹈分为六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舞蹈形式和风格。
舞蹈动作优美流畅,舞者身姿优美,充满力量和感染力。
音乐与舞蹈相融合,将传统的少数民族音乐和现代音乐相结合,使整个作品更具有现代感和艺术感。
《云南映象》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在国内外广受好评。
它曾在多个国际艺术节上演出,并荣获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文艺奖项。
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也为我国原生态舞蹈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原生态舞蹈《云南映象》赏析
原生态舞蹈《云南映象》赏析作者:曹巧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第12期摘要:原创的乡土歌舞,不加任何雕琢的唱腔和修饰的动律,充满了独特民族的古朴和豪迈,蕴涵着原始的生命态度和激情;原住民的表演群体,70%来自云南山寨里土生土长的村民,承载着原住地浓郁的乡土气息,承载着原生态环里的风俗印记;原汁原味妁民族服饰,一个头饰、一朵茶花、一根线条、一种颜色都有它特定的生态含义;关键词:原生态;舞蹈;《云南印象》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5-0174-02原始的生活方式存在于民间,散发着自然的气息,祖祖辈辈都是这样“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生存状态;原初的生命意义,为生命而歌,为生命而舞,“与天地对话”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
这部由“舞神”美誉的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创作的《云南映象》,历经一年多的时间实地采风,收集了云南各民族即将遗失的古老歌舞,用自己独特的心灵感悟方式,重新整合成一部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原生态歌舞诗。
一、自然之象:天人合一“原生态不仅仅是观众在舞台上看到的演出,它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发展的状态。
”“太阳”、“月亮”、“土地”、“家园”、“火”、“雀”这些贯穿整场的标题性词语,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盘古开天地”以来的古代先民与天地鬼神对话的图画。
他们相信万物有灵,人需要同天地、万物及神灵沟通,跳舞是唯一的沟通方式。
“天”是自然,天地的本性与人的本性是内在统一的,“天人合一”占据的主导思想就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原始文化语境下,人要求对大自然敬畏并服从自然的秩序,在原生态舞蹈中,就折射出剧中“祭日”、“求雨”、“庆丰收”的盛大场面。
“天地混沌的时候,没有太阳,没有月亮,四周漆黑一片;敲一下,东边亮了;再敲一下,西边亮了……“混沌初开”以鼓雷呜,把我们带到那蛮荒的远古,感受原始而神秘的生态气息。
以鼓为主要乐器的舞蹈,原始而狂放,把古代先民那种对天地鬼神的敬畏和对自己命运的不屈抗争表现得惟妙惟肖。
不可忽视的中国民族舞之根——原生态民族民间舞
2014-01百花园地中国舞蹈的前辈孙颖先生曾说过,要把舞蹈当作一种文化形态去认识,文化的民族印记来自于民族文化沉淀的流程,舞蹈的艺术定位只搞技法不搞文化只能使民族的面孔在舞蹈行业中消失。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是一个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为舞蹈艺术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大量的舞蹈素材。
随着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民族民间舞的“原生态”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一、舞届前辈对当今舞蹈的思考“第五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的结果在今年刚刚揭晓。
一等奖的论文每届只有五篇左右,我们就能知道这殊荣来之不易。
在这里,我想特别提及第四届和第五届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一等奖的两篇论文,他们分别是资华筠先生的《繁荣中的忧思》和孙颖先生的《说古论今》。
资先生的论文有一个副标题,叫做“舞蹈创作现状的思考”;孙先生的论题颇为阔大,但据其论述似可标上一个“振兴民族舞蹈文化的思考”的副标题。
在资先生的论文中,可以看到其所忧所思是由“大晚会”综合症所引发的。
它所说的“大晚会”是指围绕一个主题而进行的“综合拼接型”的制作,这种制作少有独特鲜活的形象塑造和创造的灵性,因而形成了雷同化的艺术模式并衍生出“综合症”,其最本质的呈现便是“舞蹈本题的萎缩”———舞蹈在歌声云集的晚会“主动脉”中成为速效制作流程中无法摆脱的蹩脚陪衬。
与此同时,资先生指出了与“大晚会”综合症相关的倾向性问题,其中最为值得关注的是“民族舞属性的淡化”———这突出体现为打着“民族舞”旗号把“劣质洋荤”当“创新”。
也就是说,是“舞蹈本题的萎缩”和“民族舞属性的淡化”激起了资先生深深的忧思。
而孙先生的《说古论今》,着眼点在于强调今日的民族文化振兴不能脱离对民族历史传统的心理感应,不能脱离对民族荣辱、民族功利的感情认定。
无独有偶,孙先生也认识到“洋荤”———从芭蕾的“科学”到现代舞的“自我”乃至蹦迪、摇滚的“时尚”对民族舞蹈艺术的“凌辱”。
原生态舞蹈的来源及意义
原生态舞蹈的来源及意义1. 引言1.1 原生态舞蹈的概念原生态舞蹈是指源自特定文化背景和环境下的舞蹈形式,其在表现形式和意义上具有独特的传统特征。
这些舞蹈通常受到当地自然环境、民俗风情、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体现了特定文化群体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世界。
原生态舞蹈强调个体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通过舞蹈动作、音乐节奏、服饰道具等元素传达出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与膜拜。
这些舞蹈形式宛如一幅活生生的画卷,展示着人类与大自然、传统与现代、心灵与身体之间的交融与对话,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民俗传统。
原生态舞蹈旨在传承和弘扬特定文化群体的精神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人类共同文化遗产中重要的一部分,值得我们加以重视和保护。
1.2 原生态舞蹈的起源原生态舞蹈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人类文明的初期。
在古代,原生态舞蹈是人类宗教仪式、庆祝活动和社会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源自于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
最早的原生态舞蹈可以追溯至狩猎部落和农耕社会。
在狩猎部落中,人们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声音以祈求狩猎的成功;在农耕社会中,人们通过舞蹈来祈求丰收和庇佑。
这些舞蹈一开始可能只是简单的动作和节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原生态舞蹈的起源可以说是人类对自然的理解和感悟的体现。
它们承载着人类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原生态舞蹈的起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对自然和生命的态度,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2. 正文2.1 原生态舞蹈的传承意义原生态舞蹈的传承意义在于将传统的舞蹈形式和文化价值传承下去,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通过原生态舞蹈的传承,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民族的风土人情、历史传承和生活方式,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原生态舞蹈的传承意义还体现在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影响上。
浅析瑶族民间舞蹈的原生态性
面 是 泄心 中之 恨 ,另 一 方面 是 招其 父 之魂 ,从 此 ,瑶族 就 有 了长 蹈形 态。 它们都 具有 浓郁 的民族特 色 ,为继承 和发展 民 间舞蹈 奠定 鼓 舞 。也就 是说 ,民 间舞蹈在 最初 产生 和流传 时 ,与生产 实践息 息 了坚实 的基础 ,对后 代继承 、发展 瑶族 舞蹈 文化有 很重要 的作 用。 相 关 ,有 些还 和 宗教 祭 祀 等有 关 ,它们 慢慢 地 成 为 了一 种原 始 艺 要 知道 ,要发展 就得 先有继 承 。而要继 承 ,就 得有 继承 的东西 。原 术” J 。再如 广泛 流传 的盘 王歌 ,它 与 民间舞 蹈融 为一体 ,更加具 体 生 态的 民间舞蹈 也是如 此。 化 ,更具艺 术感 染力 。这些都 反映 了瑶族 的 民族性格 ,也 是其原 生 四、瑶族 民间舞 蹈的价值 性 态的体 现 ,直观地体 现 了瑶族 的 民族文化 ,而 这些传 统文 化又在 民
一
当前 ,是人 类 文 化大 交 流 的时 代 ,在 日新 月异 的 今 天 ,腺 生 原生 态也是 瑶族 文化 的重要 特质 ,它源 于 民族 传统 文化 ,又在 世世 态瑶族 民 间舞蹈 的生态 环境需 要加 以保护 和传承 ,才 能让这 块 民族 文化 中的瑰 宝永 存 ,避 免失 传。众 所周 知 ,舞 蹈是人 体文 化 ,其 存
关键 词 :瑶族民间舞蹈;原生态性 ;保护传承 瑶族 在社会 历史 发展过 程 中形成 了许多丰 富 多彩的 文化 ,其 民
精神 ,发扬 本 民族 传统 的群体 意识 ,这正 是瑶族 民 间舞蹈所 具有 的
原生态 内涵 。
间舞 蹈具 有鲜 明的特 征 ,是 民族 文化 的重要标 志 。瑶族 民间舞 蹈的 代代 的生产 劳动 中不断 发展 ,并形成 了 自己独有 的特色 。 瑶族 民间舞 蹈的生 活性
原生态舞蹈的文化内涵分析
相 传不 断创 新 , 天 流传 在各 地 的龙 舞各 具 特色 。 “ ” 今 从 龙 的材料 构成 上 来看 , 火 龙 、 龙 、 龙 、 叶龙 、 凳 龙 、 有 布 草 白 柏
手 之舞 之 , 之 蹈 之 ” 产生 的 , 较 少 受 到 “ 代化 ” 足 而 是 现 侵
入 的具有 “ 化 源头 ” 义 的 民 间舞蹈 。它 不 是简 单 的原 文 意 始 舞 蹈 或 民 间 舞 蹈 。 般 认 为 ,原 生 态 ” 蹈 是 广 场 的 而 一 “ 舞
208号 旬 0年月 下 刊 又敖贯 1
原 生 态 舞 蹈 的 文 化
玛 力
( 顶 山教育 学 院 , 南 平顶 山 平 河 摘 要 : 文在 阐 明“ 生 态 ” 蹈 概 念 的基 础 上 . 本 原 舞
内 涵 分 析
470 ) 60 0
源 、 族灵 魂之 源 与人 性之 本 质 的原初 意 义 。 尔 干在 分 民 涂 析 图 腾 崇 拜 时 认 为 , 氏族 成 员 之 外 “ 在 着 支 配 他 们 同 在 存 时 又 支 持 他 们 的 力 ” 这 种 力 是 宗 教 力 , 是 群 体 成 员 中 。 它 所 激 起 的情感 ,这种 情感 已经投 射 到 了体 验 它们 的 意识 的 外 部 , 且 对 象 化 了 。为 了对 象 化 . 们 被 固 定 在 某 种 并 它
一
切 语 言 之 母 。 舞 蹈 的这 些 最 原 始 的 特 质 在 “ 生 态 ” 原 舞
蹈 中表 现得 最 为明显 ,它唤 醒 了我们 对 一 个 民族 的血脉 的 最 初 记 忆 , 为 那 是 一 种 源 自生 命 的 呼 唤 。 因 所谓 “ 生 态 ” 蹈 , 当是 古 代 先 民们 “ 之 不 足 , 原 舞 应 歌
原生态舞蹈赏析精选文档
原生态舞蹈赏析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浅析原生态舞蹈之中的生态文化内容摘要原生态舞蹈是以世间一切生命本体为创作灵感、以图腾符合为神圣力量,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舞蹈。
本文将从创作源泉、创作特点以及意义三方面浅析原生态舞蹈之中的生态文化内涵。
关键词原生态舞蹈生态文化来源特点意义正文一、原生态舞蹈的定义自古以来,我国崇尚礼乐教化,“乐”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而舞蹈则是“乐”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原生态舞蹈是古代先民们“歌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而产生的,是较少受到“现代化”侵入的具有“文化源头”意义的民间舞蹈。
简单来说,“原”即“原有”,“原原本本”,原生态舞蹈是一种来源于自然艺术又由于加入人类思维灵感而高于自然的舞蹈。
原始社会时期,从人类围火堆为庆祝捕猎而舞可见原生态舞蹈更多是自娱自乐性质的,注重参与的、随意的、传承的舞蹈。
通常来说,原生态舞蹈是由普通民众在民俗仪式或民俗活动中传承的民间舞蹈。
二、原生态舞蹈的创作源泉顾名思义,原生态舞蹈的灵感源泉来源于大自然。
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原生态舞蹈具有以生命本体为主题的仪式性。
仪式是人们的行为方式,仪式舞蹈在原生态舞蹈中占有重要位置。
仪式舞蹈产生于对超自然神灵的敬畏和依靠。
原始社会中,人们对于自然力量的崇拜以及畏惧,都通过图腾崇拜和巫术等祭奠活动表现出来。
仪式舞蹈的诞生则顺势而生。
当代的原生态舞蹈创作家,杨丽萍曾导演过《云南印象》、《云南的响声》等大型生态舞蹈。
成名作《雀之灵》也让人叹为观止。
细看可发现,杨丽萍的舞蹈之所以能够如此引人注目、达到震撼心灵的奇效,主要在于该舞蹈的创作源自于最淳朴的云南风情。
《雀之灵》里的每一处手腕曲折以及腿的抖动,都是杨丽萍在乡下采风之时观察到的孔雀形象,包括觅食、求偶、争斗等等行为,都一一成为杨丽萍舞蹈的创作素材。
三、原生态舞蹈的特点原生态舞蹈的精神价值特征十分显着。
详析中国古代文化原生态舞蹈
详析中国古代文化原生态舞蹈舞蹈是我国最古老的艺术,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礼乐”中“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认为,“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所谓“原生态”舞蹈,应当是古代先民们“歌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而产生的,是较少受到“现代化”侵入的具有“文化源头”意义的民间舞蹈。
一般认为,原生态舞蹈是广场的而不是剧场的,是自娱自乐的而不是表演性质的,是参与的而不是观赏的,是随机的'而不是规范的,是省力的而不是刻意的,是传承的而不是创编的。
原生态舞蹈是由普通民众在民俗仪式或民俗活动中传承的民间舞蹈。
从民族学、民俗学、民族和文化心理学的角度去把握,我们会发现原生态舞蹈有以下一些精神和文化内涵:以图腾符号为神圣力量的崇拜性;以生命本体为主题的仪式性;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性;以民间生活为基调的大众性。
每一个舞蹈不一定完全包含,但都与其中一个或几个内容有关。
以图腾符号为神圣力量的崇拜性。
图腾是原始氏族和部落群体的标记和象征,图腾文化作为形成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结构的原始积淀层,具有民族文化之元、民族灵魂之源与人性之本真的元初意义。
原生态舞蹈就是表现图腾崇拜或本身即以某种作为图腾符号的动物动作为舞蹈动作,使其获得群体认同的标记性,满足和实现社会性集体意识和归属心理。
例如,龙舞与汉族人民对龙的图腾崇拜是分不开的。
而少数民族中对铜鼓的崇拜、对竹的崇拜,许多民族的傩仪傩舞中对天地神灵的崇拜,是原生态舞蹈中一个重要的元素。
图腾崇拜性舞蹈,源于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和祖先信仰的需要。
以生命本体为主题的仪式性。
仪式是人们的行为方式,仪式舞蹈在原生态舞蹈中占有重要位置。
仪式舞蹈产生于对超自然神灵的敬畏和依靠。
在原始社会,原始宗教、图腾崇拜、巫术祭奠等活动都离不开舞蹈。
仪式舞蹈在行为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膜拜行为,一种是模拟行为。
无论是对神灵的膜拜还是以神灵依附及装神扮鬼,目的都是为了借助神灵的力量来实现驱邪纳吉,反映了他们对生命的追求和生活的向往,寄托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愿望。
浅谈原生态舞蹈的变体与传承
浅谈原生态舞蹈的变体与传承摘要:“万物皆变”,这是一个永恒的道理,因此同一民族的舞蹈在不同时期,由于各种原因都会产生变异。
原生态舞蹈是指保留着舞蹈起源时所具有的功能与形态的舞蹈,同时也包含着这些舞蹈的时代变体与地域变化。
本文是从原生态舞蹈的变异和传承两个方面对原生态舞蹈进行认识。
关键词:原生态;舞蹈;传承;变异一、原生态舞蹈认知“原生态”一词是从自然科学中借鉴过来的,意指保持了原始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的事物。
“原生态文化”则是生态学与文化人类学“联姻”的产物。
原生态、原生态文化包含了两个信息,一个是“生物”,一个是“生态”,而其前提是“原始的”,所谓“原始的”是指最初的,起源时的。
任何一个物种都是由特定的生态环境所培育出来的,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物种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原生态概念延伸到舞蹈艺术中,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在某一地区(生态环境)的某个民族(特定族群)由当地居民或民族内部民众(特定人)在民俗仪式、民俗活动(特定场合)中进行自娱为主舞蹈活动,在舞蹈中所采用的道具、服饰包括动作语言是不经过舞台化处理的,而原生态舞蹈的功能仅限于本民族,其舞蹈审美也是以本民族审美为依据的。
其特性是舞蹈保留着起源时的功能和形态,也包含这些舞蹈的时代变体与地域变体。
在《舞蹈生态学》中提出了“自然舞蹈”这一概念,舞者与享用者是同一群体,舞者以自娱的方式来体现—个民族的心理素质。
我们可以看到,原生态舞蹈与自然舞蹈都从自然形态上要求不刻意加32;从自然生态上要求不脱离其生成、发展的人文环境;从自然传衍上以一种与民俗、民风相伴的特点生活与表达情感的方式代代相传。
但原生态舞蹈也包含了同一民族不同区域的原生态舞蹈一地域变体,和不同时代依旧保留着舞蹈起源时功能与形态的舞蹈一时代变体。
原生态舞蹈自带泥土气息,它不取悦于人,它不娇柔做作,它是舞台艺术化舞蹈的艺术之根,是人情感最热烈、最质朴、最激情的发散。
二、原生态舞蹈的变体“万物皆变”,这是一个永恒的道理,因此同一民族的舞蹈在不同时期或散居各地都会产生变体。
运用舞蹈生态学方法分析藏族原生态舞蹈的“尚尤则柔”
2020-06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运用舞蹈生态学方法分析藏族原生态舞蹈的“尚尤则柔”刘昕艺(东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024)摘要:藏族传统文化艺术悠远长久,拥有鲜明的特点及风格,在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长期的藏族历史发展进程当中,藏族歌舞仍保持自己独特的传统,保留了民族歌舞艺术的原生态。
本文以舞蹈生态学的方法分析原生态舞蹈“尚尤则柔”。
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尚尤则柔”的来源及表演内容和形式;第二部分从动作形态中分析了“尚尤则柔”的两个典型舞畴;第三部从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生态环境对“尚尤则柔”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原生态舞蹈;尚尤则柔;藏族;舞蹈生态学中图分类号:J7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7-0059-01一、藏族“尚尤则柔”的来源与表现内容和形式“则柔”起源于四川省西康阿坝地区是一种以歌带舞的民间歌舞表现形式,“则柔”意译为玩耍,有聚在一起唱歌,跳舞之意,多在婚嫁、迎宾、祝寿、添丁等喜庆宴席中演出。
“尚尤则柔”内容丰富,原生态势保留完整,种类较多,动作古朴优美,在则柔里比较典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则柔得到人民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现在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原貌传承。
“尚尤则柔”是集舞蹈,歌唱于一体的藏族集体性娱乐活动,它边唱边跳,唱腔古老质朴,这门艺术主要来自先辈们的口传身授,保持了较原始的纯朴美感和历史韵味。
其表演内容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反映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的,也有反映大自然和族群生活行为准则方面的。
二、藏族“尚尤则柔”的典型舞畴分析(一)典型舞畴呼吸型:自然型;节奏型:哼唱民谣;质感:缓慢平稳;步伐类型:平步走;跨步幅度:小跨度等距;重心状态;顺边重心,左右倒脚;流程走向:环绕。
显要部位及其动作流程:脚自然沿着圆圈的方向迈步,抬腿不超过脚踝,双脚交替;次显要部位:膝盖微颤。
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赏析
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赏析
《云南映象》是一部原生态民族歌舞经典。
它记录着崭新的歌舞艺术形式,反映了云南多元文化的精髓,展示了中国原生态民族文化的独特风貌。
《云南映象》由著名塑身情操师王强策划并创作,由云南民族歌舞家吴芳演唱,以原生态民族歌舞的手法记录了传统的文化景观。
每种歌舞的演出都充满活力,令人耳目一新,为观众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
《云南映象》的主要演员包括云南的民族舞蹈演员、传统毡艺人、鼓手、彩色球艺人、铃铛演奏者等。
每位演员分别演绎着自己的特有技艺,包括舞蹈、歌唱、毡艺、鼓乐、彩色球艺和铃铛演奏等,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将云南原生态文化的精髓展现出来。
其中,吴芳的嗓音优美动人,熟悉的旋律与地道的韵律更是融合的恰到好处,给观众带来了愉悦的聆赏体验。
此外,《云南映象》也有许多原生态元素,主要表现在舞蹈动作,服饰,吉他演奏,笛子演奏,和鼓乐等方面。
其中,舞蹈动作主要体现原生态风格,以大胆的动作及夸张的表演方式体现传统文化,服饰也以拓展性和原生态风格为特征;吉他演奏精准,笛子演奏令人兴奋;鼓乐更是充满了原生态文化的魅力,深沉的鼓声搭配上嘹亮的歌声,给人以深刻的视听感受。
因此,《云南映象》是一部展现中国传统原生态文化的杰作。
它以独特的舞蹈动作、优美的歌唱,以及精准的乐器演奏,将云南多元
文化的精华展示出来,令观众受益匪浅,且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杨丽萍原生态歌舞剧《藏谜》的艺术赏析
2018-0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杨丽萍原生态歌舞剧《藏谜》的艺术赏析张雪白(深圳世界之窗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人们陶冶情操感受艺术的舞蹈也在发展,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杰出的舞蹈家。
其中,杨丽萍领导的原生态舞蹈不得不提。
在杨丽萍的带领下,原生态舞蹈开始复苏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原生态舞蹈吸引了越来越多舞蹈家以及热热爱舞蹈的观众的目光。
本文就舞蹈家杨丽萍的作品《藏谜》进行艺术赏析。
关键词:原生态歌舞;《藏谜》;艺术性;启发中图分类号:J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2-0158-01《藏谜》是继《云南映象》后又一部给全国观众带来强烈震撼的作品。
展现了民族舞蹈的独特魅力。
通过在全国各地的巡演。
原生态舞蹈变得越来越深入人心,获得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
一、《藏谜》的艺术特征欣赏1.以少数民族生活场景表达内心情感。
杨丽萍的舞蹈之所以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深入与观众的内心,得到观众的支持和相应,是因为她的舞蹈所表现出来的东西与人们内心深处期盼和渴望的东西相吻合。
杨丽萍更多的是通过舞蹈来展现内心的情感,通过舞蹈来展现灵魂,通过对人们熟悉意象的演绎,来展现出人的内心的世界以及舞蹈的灵魂,这种超脱而又自然不做作的强烈的情感表达方式以及淡泊名利的态度是观众自己想要的到却没有的,这种让世人望尘莫及的感觉更加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
2.文化特质充满舞蹈的全过程。
杨丽萍的舞蹈已经成为一个体系、一种象征和一种代表。
它的作品被看做艺术经典并成为一种让人敬仰的文化现象,在我国掀起了少数民族的文化风暴。
不仅对原生态民族歌舞的本质进行展示,促进了原生态歌舞文化的传播,还重新引起了人们对与原生态歌舞的重视,通过对少数民族的舞蹈的演绎。
来展现我们的祖祖辈辈曾将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
不仅让我们看到人类社会里的自然特征,还给我们展现了人类不断发展的过程和历史积淀。
自然的呼唤心灵的狂欢_论原生态舞蹈的文化心理
民族民间舞蹈研究57 ——论原生态舞蹈的文化心理□ 汤旭丽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讲师内容提要:舞蹈是最古老的艺术门类,舞蹈包含了原生态艺术的基本元素,“原生态”舞蹈,保留了先民的文化心理、这是较少受到“现代化”侵入的具有“文化源头”意义的民间舞蹈。
原生态舞蹈与民族民间舞蹈具有共通的神韵与风貌,具有独特的文化心理;突出体现在以图腾符号为神圣力量的崇拜心理,以生命本体为主题的仪式神圣心理;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始文化心理;以民间生活为基调的大众文化心理和以原初样态为基础的稳定心理结构等。
关键词:原生态;舞蹈;文化心理;特点中图分类号:J702 文章编号:1008-2018(2006)01-0057-04 文献标识码:A舞蹈是我国最古老的艺术,是我国古代文化所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乐”则是一种综合艺术形态,反映着民族精神的深层意识和社会文化的心理结构。
古人认为,“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1包含诗歌舞乐基本要素的这个古老艺术是先民自然活动的一部分,也是其个体生物肢体的活动内容。
这种原始的艺术形态产生之后,就作为原生样态的先民心理结构图式沉淀于人类的文化记忆中,并成为人类在漫长发展道路上须臾无离的忠实伴侣,陪同人类从幼年到成人,由蒙昧到文明。
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不平衡的历史发展,对这种原生态艺术产生巨大影响,异彩纷呈的舞蹈由原生性的源头流变至今已成为民族智慧和心灵的结晶,而原生态舞蹈则作为文化艺术发展链条中的第一环具有基础性永恒性的意义,作为现代社会所有文化艺术演进长河中的源头,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毫无疑问,当代舞蹈中内含了原生态艺术的基本元素,但原生态舞蹈既作为一种舞蹈发展演变中受到社会文化心理影响最少的艺术形态而存在,又作为一种相对现代社会而言更具有民间性与“草根”意义的舞蹈形态而受到关注。
目前关于原生态舞蹈并没有确定的定义,不同的人尚有不同的理解,但对其原生性意义,则无可争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原生态舞蹈之中的生态文化
内容摘要
原生态舞蹈是以世间一切生命本体为创作灵感、以图腾符合为神圣力量,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舞蹈。
本文将从创作源泉、创作特点以及意义三方面浅析原生态舞蹈之中的生态文化内涵。
关键词
原生态舞蹈生态文化来源特点意义
正文
一、原生态舞蹈的定义
自古以来,我国崇尚礼乐教化,“乐”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而舞蹈则是“乐”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原生态舞蹈是古代先民们“歌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而产生的,是较少受到“现代化”侵入的具有“文化源头”意义的民间舞蹈。
简单来说,“原”即“原有”,“原原本本”,原生态舞蹈是一种来源于自然艺术又由于加入人类思维灵感而高于自然的舞蹈。
原始社会时期,从人类围火堆为庆祝捕猎而舞可见原生态舞蹈更多是自娱自乐性质的,注重参与的、随意的、传承的舞蹈。
通常来说,原生态舞蹈是由普通民众在民俗仪式或民俗活动中传承的民间舞蹈。
二、原生态舞蹈的创作源泉
顾名思义,原生态舞蹈的灵感源泉来源于大自然。
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原生态舞蹈具有以生命本体为主题的仪式性。
仪式是人们的行为方式,仪式舞蹈在原生态舞蹈中占有重要位置。
仪式舞蹈产生于对超自然神灵的敬畏和依靠。
原始社会中,人们对于自然力量的崇拜以及畏惧,都通过图腾崇拜和巫术等祭奠活动表现出来。
仪式舞蹈的诞生则顺势而生。
当代的原生态舞蹈创作家,杨丽萍曾导演过《云南印象》、《云南的响声》等大型生态舞蹈。
成名作《雀之灵》也让人叹为观止。
细看可发现,杨丽萍的舞蹈之所以能够如此引人注目、达到震撼心灵的奇效,主要在于该舞蹈的创作源自于最淳朴的云南风情。
《雀之灵》里的每一处手腕曲折以及腿的抖动,都是杨丽萍在乡下采风之时观察到的孔雀形象,包括觅食、求偶、争斗等等行为,都一一成为杨丽萍舞蹈的创作素材。
三、原生态舞蹈的特点
原生态舞蹈的精神价值特征十分显著。
舞蹈具有感化心灵的作用,原生态舞蹈数百年来在人们的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形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
通过原生态舞蹈充满灵性的语言,传递出人们精神层面的深层意义,如向往自由、崇敬神灵和自然。
该舞蹈的民族宗教文化特征显著。
宗教与舞蹈相辅相成,诞生之初都是为了获得某种神秘力量的体验。
民族特征也不可不提,例如当今五花八门的民族舞:朝鲜舞、新疆舞、傣族舞等等,傣族舞蹈可谓原生态舞蹈的典范。
杨丽萍的《云南印象》剧组中有将近70%的演员来自云南各村寨各个少数名族部落,他们都是土生土长,最熟悉民族文化的代表。
这些民族舞者“汲水能歌,取火能舞”,将原生态舞蹈的民族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原生态舞蹈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中国是个传统的农耕社会,倡导“天人合一”。
这种观念从物质上来说是由于天灾对于人类生活的破坏之深,人类无法与之抗衡;从精神上来说,人类对于自然力量的认识有限,多迷信鬼神,崇敬自然乃至畏惧。
这种观念反映在原始文化心理中,并在此基础上,人类认识到要与自然和谐共存。
原生态舞蹈当中的祭祀舞蹈最能体现此点。
祭祀舞蹈通常是准备猪牛羊酒水等祭祀品作为对上天的馈赠,其中的跪拜、双手合十、咒语等舞蹈动作意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原生态舞蹈“大众化”,易于传播。
可以说,原生态舞蹈是舞蹈界的“下里巴人”,其中的舞蹈动作有大部分是民众生产生活的体现,是以民间生活为基调的,以大众审美为旨趣的一种舞蹈艺术。
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以人类体力活动形式为基本表现形式,形成反映劳动活动的原生态舞蹈,同时表现出劳动中自然流露的美好感情。
苗族板凳舞、彝族“阿妹戚托”等便是这种源于生产生活的舞蹈。
四、原生态舞蹈的意义
我国各民族的原生态民间舞蹈文化历史悠久,在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各民族发展存在巨大的差距,因此原生态舞蹈也呈现不同特点,彰显了不同的民族特色。
原生态舞蹈的创作与传承,有利于保护民族之间的多样性。
原生态舞蹈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举例来说,云南作为一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每年游客只增不减,多数人都是被云南本地多样丰富的民族文化所吸引。
由此可见,原生态舞蹈不仅有美学价值,还有舞蹈文化本身的吸引力。
再进一步说,这种吸引力还可以创造不少的社会经济效益,带动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从生态文化方面来看,原生态舞蹈内涵丰富,倡导人与自然和谐,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据中国科学院研究报告,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先天不足,并非优越;
人为破坏,后天失调;退化污染,兼而有之;局部改善,整体恶化;治理能力赶不上破坏能力,环境质量每况愈下;生态赤字不断扩大,生存空间不断缩小;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后果最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要想改善环境,首先得从提高人民的环保意识做起。
而原生态舞蹈的展现则是个不错的展现形式。
结语
天时地利人和是人类自古以来最向往的社会状态,“天时”、“地利”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人和”则要从人自身做起,保护和利用好原生态舞蹈,如此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社会。
参考文献
《谈原生态舞蹈的文化意义》——石鈞尹
《原生态舞蹈的内涵分析》——马力
中科院调查报告
《原生态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周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