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以德.ppt
合集下载
为政以德ppt35
![为政以德ppt35](https://img.taocdn.com/s3/m/a3cc27092f60ddccda38a0c2.png)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 正,虽令不从。”
虽:即使。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 而民善矣。君子之德(如)风,小人之德(如) 草,草上之风,必偃。”
(1)于:向 (2)草上之风,必偃:上,动词,加上。 之,无义。“草加上风”,意为“风吹 草”。风吹着草,草一定会倒伏。
一、朗读正音
第一章:譬()如 共()之
①②③④⑤⑥
第二章:道()之以政
第三章:冉()有 既庶()
第五章;道()千乘()之国
第六章:颛臾( ) 社稷( ) 何以伐为( )彼相 () 相()夫子 虎兕( ) 柙( ) 椟( ) 近于费 ( )
第一章:譬(pì )如 环绕)之
共(共:通“拱”,读gǒng,环抱,
二、以德治国,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从各章中找出关 键词语回答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①富之教之(让百姓富裕起来,并对他们进行道德礼仪的 教育) ②足食足兵民信(储备粮食与军备,取得百姓的信任) ③敬事而信,节用爱人,施民于时(办事认真,恪守信用, 节约用度,惠爱百姓) ④均财富,修文德,反战争 ⑤反对统治者敛财 ⑥减轻赋税,还富于民 ⑦统治者自己要“身正”“欲善”“庄重”“孝慈”“举 善”,要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 ⑧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残民虐民,要广施仁政,关心人 民
五、课后思考与练习
一、
二者不矛盾。先富后教的做法是正确的, 温饱问题不解决,何来精神品质的提高?如果 “富而不教,则近于禽兽。故必立学校,明礼 义以教之”(朱熹语)。后者孔子讲的是治国的 三方面的条件,孔子更看重的是百姓的信任, 对于统治者而言,如果失去了老百姓的信任, 就失了作为统治者的最根本的条件。这也体现 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所以角度不一样,不矛盾。 (后一问同上)
论语第一课《为政以德》课件 (54张PPT)
![论语第一课《为政以德》课件 (5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1587acd10a6f524cdbf8582.png)
总结归纳
当政者以身作则
办法5:
“羿、奡”“禹、稷”
恃德者昌,恃对力比者,亡
突出“
”的政治观点
提出问题
论点:为政以德
论据1:“刑”“德”对比,突出“德治”重要
分析问题
论据2:“庶-富-教”递进,突出“德治”重要
论据3:“食-兵-信”递进,突出“德治”重要
如何实施德政?办法1:敬事而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
(4)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 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5)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 :“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 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根据上述材料,分点概括孔子的“百姓观””。
(1)以德、礼导民;(2)富而后教; (3)节用爱人,使民
民富,君(国)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题目:
(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 ,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 ”曰:“教之。”
(3)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论点: 为政以德
论据1:“刑 ”德“ ”对比,突德出治“
重要
分析问题
论据2:“庶 富- 教- ”递进,突出德“治
要
论据3:“食 -兵 信- ”递进,突出德“治
要
如何实施德政?办法1:敬事而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
” ”重 ”重
办法2: ①反对战争;②主张均平
解决问题
办法3: 反对聚敛和破坏礼制
办法4: 民富,君(国)富
为政以德公开课PPT课件
![为政以德公开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100cd3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37.png)
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 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孔子
•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 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 》《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孔子说:“以道德教化来治理国政,就会像北极星那 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 围。”
•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 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 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 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 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表明儒家治 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 故事背景:鲁国的三家(史称“三桓”, 即鲁国三家权臣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曾于公元前562年将公室,即鲁国国君直 辖的土地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奴隶瓜分,季 氏分得三分之一,并用封建的剥削方式取 代了奴隶制的剥削方式。公元前537年, 三家第二次瓜分公室,季氏分得四分之二。 由于季氏推行了新的政治和经济措施,所 以很快富了起来。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季 氏积敛钱财,搜刮人民,所以孔子很生气, 表示不承认冉求是自己的学生,而且让其 他学生打着鼓去声讨冉求。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 身不正,虽令不从。”
强调领导人的表率作用
太史公曰:《传》(《论语》)曰“其身正,不 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 也。余睹李将军悛悛quan1如鄙人,口不能 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 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孔子
•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 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 》《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孔子说:“以道德教化来治理国政,就会像北极星那 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 围。”
•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 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 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 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 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表明儒家治 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 故事背景:鲁国的三家(史称“三桓”, 即鲁国三家权臣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曾于公元前562年将公室,即鲁国国君直 辖的土地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奴隶瓜分,季 氏分得三分之一,并用封建的剥削方式取 代了奴隶制的剥削方式。公元前537年, 三家第二次瓜分公室,季氏分得四分之二。 由于季氏推行了新的政治和经济措施,所 以很快富了起来。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季 氏积敛钱财,搜刮人民,所以孔子很生气, 表示不承认冉求是自己的学生,而且让其 他学生打着鼓去声讨冉求。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 身不正,虽令不从。”
强调领导人的表率作用
太史公曰:《传》(《论语》)曰“其身正,不 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 也。余睹李将军悛悛quan1如鄙人,口不能 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 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为政以德优秀公开课PPT课件
![为政以德优秀公开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22ff06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ef.png)
政(政令)和刑(刑罚) 对比
德(道德)和礼(礼教)
你认为“政”和“德”、“刑”和“礼”主 要区别在哪里?
“政”和“刑”:用法令规定人民不能做什么, 主要实施手段是惩罚。
“德”和“礼”:是从精神上鼓励人们应该做什 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教育熏陶。
小结:孔子通过把法、刑和德、礼治国所带来的结果进行 比较,认为法治,虽然能使人行为规范,但内心不会有羞 耻感,而德治、礼治,能使人感到羞耻,从而心悦诚服的 遵守。
思考: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季氏积敛钱财,搜刮 人民,孔子持什么态度?
孔子不赞同,表示不承认冉求是自己的学生,而 且让其他学生打着鼓去声讨冉求。
•批评冉有搜刮民财行径。
鲁国的三家曾于公元前562年 将公室,即鲁国国君直辖的土 地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奴隶瓜分, 季氏分得三分之一,并用封建 的剥削方式取代了奴隶制的剥 削方式。公元前537年,三家 第二次瓜分公室,季氏分得四 分之二。由于季氏推行了新的 政治和经济措施,所以很快富 了起来。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 季氏积敛钱财,搜刮人民。
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 风,必偃。
——主张为政者要以身作则 子欲善而民善矣:形做名,善道;形做动,从善。 风:名词做动词。好比风 草:名词做动词。好比草
上:加
偃:倒伏,这里比喻被感化。
孔子两次言政
2.20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 教不能,则劝。
——主张爱民、举贤、教民
• 论,纂辑的意思,应读lún;语,言谈。由 孔子弟子及其后学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的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文集,内容涉及政治、 哲学、教育、文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
• 《论语》全书20篇,每篇包含若干章节, 一章记独立的一段话或独立的一件事,篇 幅都不长。
德(道德)和礼(礼教)
你认为“政”和“德”、“刑”和“礼”主 要区别在哪里?
“政”和“刑”:用法令规定人民不能做什么, 主要实施手段是惩罚。
“德”和“礼”:是从精神上鼓励人们应该做什 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教育熏陶。
小结:孔子通过把法、刑和德、礼治国所带来的结果进行 比较,认为法治,虽然能使人行为规范,但内心不会有羞 耻感,而德治、礼治,能使人感到羞耻,从而心悦诚服的 遵守。
思考: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季氏积敛钱财,搜刮 人民,孔子持什么态度?
孔子不赞同,表示不承认冉求是自己的学生,而 且让其他学生打着鼓去声讨冉求。
•批评冉有搜刮民财行径。
鲁国的三家曾于公元前562年 将公室,即鲁国国君直辖的土 地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奴隶瓜分, 季氏分得三分之一,并用封建 的剥削方式取代了奴隶制的剥 削方式。公元前537年,三家 第二次瓜分公室,季氏分得四 分之二。由于季氏推行了新的 政治和经济措施,所以很快富 了起来。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 季氏积敛钱财,搜刮人民。
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 风,必偃。
——主张为政者要以身作则 子欲善而民善矣:形做名,善道;形做动,从善。 风:名词做动词。好比风 草:名词做动词。好比草
上:加
偃:倒伏,这里比喻被感化。
孔子两次言政
2.20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 教不能,则劝。
——主张爱民、举贤、教民
• 论,纂辑的意思,应读lún;语,言谈。由 孔子弟子及其后学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的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文集,内容涉及政治、 哲学、教育、文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
• 《论语》全书20篇,每篇包含若干章节, 一章记独立的一段话或独立的一件事,篇 幅都不长。
为政以德PPT
![为政以德PPT](https://img.taocdn.com/s3/m/e156b5344a7302768e9939df.png)
险却不护持。 颠而不扶:即将跌倒却不搀扶。 尔言过: 你的话是错误的。
言,话。过,错误。 聚敛:用重税等搜括(民财)。 附益: 增加,增益。
用不足:用度不足。用, 用度,费用。 其身正:他自身端正。 虽令不从:即使下了命令老 百姓也不服从。虽,即使。
敬、忠以劝:严肃认真、
尽心竭力并且勤勉努力。 以,连词,而。
六、通假字
共:通 “拱”,gǒng,环抱,
环绕。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通 “导”,dǎo, 训导。道之以政。 道:通 “导”,dǎo, 治理。道千乘之国。 与:同 “欤”,yú,句末 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
七、古今异义
无耻:没有羞耻心。 有事:有战事,指采取 军事行动。事,特指战 事、祭祀等军国大事。 以为(东蒙主):以之
十三、作业布置
找出本课中你认为重 要的句子,背诵它。 整理后面几课的文言 特点。
再见,弟子们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季氏》
道不同,不相为谋. 《卫灵公》 既来之,则安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卫灵公》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卫灵公》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路》 言必信,行必果.《子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6.大动干戈 7.祸起萧墙 8.鸣鼓而攻之 9.风行草偃 10.化若偃草
十二、 试水练习
言,话。过,错误。 聚敛:用重税等搜括(民财)。 附益: 增加,增益。
用不足:用度不足。用, 用度,费用。 其身正:他自身端正。 虽令不从:即使下了命令老 百姓也不服从。虽,即使。
敬、忠以劝:严肃认真、
尽心竭力并且勤勉努力。 以,连词,而。
六、通假字
共:通 “拱”,gǒng,环抱,
环绕。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通 “导”,dǎo, 训导。道之以政。 道:通 “导”,dǎo, 治理。道千乘之国。 与:同 “欤”,yú,句末 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
七、古今异义
无耻:没有羞耻心。 有事:有战事,指采取 军事行动。事,特指战 事、祭祀等军国大事。 以为(东蒙主):以之
十三、作业布置
找出本课中你认为重 要的句子,背诵它。 整理后面几课的文言 特点。
再见,弟子们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季氏》
道不同,不相为谋. 《卫灵公》 既来之,则安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卫灵公》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卫灵公》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路》 言必信,行必果.《子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6.大动干戈 7.祸起萧墙 8.鸣鼓而攻之 9.风行草偃 10.化若偃草
十二、 试水练习
《为政以德》ppt
![《为政以德》ppt](https://img.taocdn.com/s3/m/a1d92a7b10a6f524ccbf8592.png)
又讯最新民调结果显示,加第二大党保守党的支持率继续攀升 ,已经领先连续执政12年的自由党13个百分点。
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 世纪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传统文化爱好者胡祖尧老人根据曲阜市档案 馆提供的信息,从国家图书馆得到了一张报道诺 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的《堪培拉时报》(1988 年1月24日)复印件,该报一篇名为“诺贝尔奖获 得者说要汲取孔子智慧”的报道说,从事等离子 物理学研究的瑞典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 斯·阿尔文在1988年1月举行的主题为“面向21 世纪”的巴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集会上说:“人 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前,去汲取 孔子的智慧。”
13.9章:富民、教民 12.7章:富民、正己 1.5章:正己 16.1章:正己 11.17章:举贤(去恶) 12.9章:富民 13.6章:正己 12.19章:正己、教民 2.20章:正己、教民、举贤
14.5章:正己
从政思想 以德为政
:
以礼为政
从政手段 :
富民、教民 举贤、正己
为政以德现实意义的思考
客观地讲,无论有什么样的原因,官员说话不算话,承诺不兑现,都应视 为不讲诚信、官德缺失,偶尔一次,或是无心之过,可以原谅,但若是频频食 言,那么官员的品质就值得怀疑,就真该讨论他(她)是否该继续担任这一职
为政以德必先取信于民,取信 于民必须诚实无欺,讲究信用 。 如果有一天,人民对社会,对 政权都已经失去基本的信任, 那才是一个民族真正可悲的。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 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包拯家训
任人唯亲 任人唯贤
黑龙江省长喝哈尔滨恢复供水后第一口水 11月27日18时,在哈尔滨市民庞玉成家中,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己从容地
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 世纪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传统文化爱好者胡祖尧老人根据曲阜市档案 馆提供的信息,从国家图书馆得到了一张报道诺 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的《堪培拉时报》(1988 年1月24日)复印件,该报一篇名为“诺贝尔奖获 得者说要汲取孔子智慧”的报道说,从事等离子 物理学研究的瑞典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 斯·阿尔文在1988年1月举行的主题为“面向21 世纪”的巴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集会上说:“人 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前,去汲取 孔子的智慧。”
13.9章:富民、教民 12.7章:富民、正己 1.5章:正己 16.1章:正己 11.17章:举贤(去恶) 12.9章:富民 13.6章:正己 12.19章:正己、教民 2.20章:正己、教民、举贤
14.5章:正己
从政思想 以德为政
:
以礼为政
从政手段 :
富民、教民 举贤、正己
为政以德现实意义的思考
客观地讲,无论有什么样的原因,官员说话不算话,承诺不兑现,都应视 为不讲诚信、官德缺失,偶尔一次,或是无心之过,可以原谅,但若是频频食 言,那么官员的品质就值得怀疑,就真该讨论他(她)是否该继续担任这一职
为政以德必先取信于民,取信 于民必须诚实无欺,讲究信用 。 如果有一天,人民对社会,对 政权都已经失去基本的信任, 那才是一个民族真正可悲的。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 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包拯家训
任人唯亲 任人唯贤
黑龙江省长喝哈尔滨恢复供水后第一口水 11月27日18时,在哈尔滨市民庞玉成家中,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己从容地
为政以德PPT321
![为政以德PPT321](https://img.taocdn.com/s3/m/fec328ea240c844769eaeeda.png)
“君子哉若人!” 这个人真是君子啊! “尚德哉若人!” 这个人真崇尚道德啊!
主谓倒装
补充说明: 主谓倒置,即谓语前置,是一种表示
强烈感情的特殊句式。
六 固定句式
①“无乃尔是过与?”
恐怕 ……吧?表示推测语气 。
②“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 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
阅读12.7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1)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让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对政
府就信任了。
使动用法要译出来。 (2)必不得已而去: 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 “必”是假设连词。
•
1、许多人企求着生活的完美结局,殊不知美根本不在结局,而在于追求的过程。
伐为?”
为什么……呢?表示反问语气。还可 译为“还用……做什么”“哪里……呢” 等。
③“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对……怎么办?表示疑问语气,还可 译为“怎么样”“怎么办”“怎么”。
④“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怎么能?表示反问语气。“其”与 “如之何”配合使用,加强反问语气。
相关成语
①众星拱北: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 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 拥戴。
拱,环线在周围保卫着,拱古作共。 北,北辰,北极星。
②陈力就列:指贡献出自己的才能去 担负职务。
陈力,献出才力。就列,归入行列。
相关成语
③开柙出虎:原指看管的人没有尽责, 使笼子开了,老虎出来了。
•
5、从来不跌倒不算光彩,每次跌倒后能再站起来,才是最大的荣耀。
•
6、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着不公平,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接受,还要试着做一些反抗。
为政以德ppt实用课件27
![为政以德ppt实用课件27](https://img.taocdn.com/s3/m/897807b802d276a200292e81.png)
《论语》选读 ——《为政以德》
阅读 思考
一、概述每一章的内容。
二、孔子“德政”手段分为几个方面?
三、优秀统治者的标志?
纲领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 星共之。”
(1)为政以德: 以,用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季氏将伐颛臾》复习
背景简介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 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 鲁国王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其中, 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 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自己不利。当时冉有、 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 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 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对于攻伐颛臾,孔子列举了哪几条 反对的理由?
颛臾受先王之封,不可伐; 颛臾在邦域之中,不必伐; 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问:
对于冉有推卸责任的态度, 孔子用什么方法驳斥?
引用名言——既在其位,须 谋其政。
巧设比喻——既为辅助,难 辞其咎。
问:
孔子在批判了冉有的狡辩之后,正面提 出了自己的治国思想,在孔子看来一个 君主要治理好国家,对内对外各应当怎 样做?
风: 好比风 名词做动词
草: 好比草 名词做动词
反对通过杀伐使百姓遵纪守法,主张用善道来感化 百姓
楚灵王是楚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他即位不 久,便大兴土木,筑章华台,造章华宫,并 尽选细腰美女藏于宫内,故章华宫又称"细腰 宫"。灵王在宫内寻欢作乐,过着骄奢淫逸的 生活。那些被选入宫的女子因害怕腰身变粗 而不敢饱食,多被折磨致死。楚灵王不仅喜 好细腰女子,也宠幸细腰大臣。腰粗者或弃 之不用,或降罪于身,人们不得不减餐节食, 勒紧裤带。留下了"灵王好细腰,国人多饿死 "的千古遗恨。楚灵王这种怪癖曾导致楚国国 势一度衰落,灵王的倒行逆施也激起天怒人 怨,最后落得孑然一身,吊死于荒野之中。
阅读 思考
一、概述每一章的内容。
二、孔子“德政”手段分为几个方面?
三、优秀统治者的标志?
纲领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 星共之。”
(1)为政以德: 以,用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季氏将伐颛臾》复习
背景简介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 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 鲁国王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其中, 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 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自己不利。当时冉有、 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 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 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对于攻伐颛臾,孔子列举了哪几条 反对的理由?
颛臾受先王之封,不可伐; 颛臾在邦域之中,不必伐; 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问:
对于冉有推卸责任的态度, 孔子用什么方法驳斥?
引用名言——既在其位,须 谋其政。
巧设比喻——既为辅助,难 辞其咎。
问:
孔子在批判了冉有的狡辩之后,正面提 出了自己的治国思想,在孔子看来一个 君主要治理好国家,对内对外各应当怎 样做?
风: 好比风 名词做动词
草: 好比草 名词做动词
反对通过杀伐使百姓遵纪守法,主张用善道来感化 百姓
楚灵王是楚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他即位不 久,便大兴土木,筑章华台,造章华宫,并 尽选细腰美女藏于宫内,故章华宫又称"细腰 宫"。灵王在宫内寻欢作乐,过着骄奢淫逸的 生活。那些被选入宫的女子因害怕腰身变粗 而不敢饱食,多被折磨致死。楚灵王不仅喜 好细腰女子,也宠幸细腰大臣。腰粗者或弃 之不用,或降罪于身,人们不得不减餐节食, 勒紧裤带。留下了"灵王好细腰,国人多饿死 "的千古遗恨。楚灵王这种怪癖曾导致楚国国 势一度衰落,灵王的倒行逆施也激起天怒人 怨,最后落得孑然一身,吊死于荒野之中。
为政以德公开课PPT课件
![为政以德公开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5cea5a580216fc710afd3b.png)
子适①卫,冉有仆②。子曰:“庶③矣哉!” 冉有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富 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 之。”
【注释】 • ①适:到,往。 • ②仆:驾车。 • ③庶:众多,这里指人口多。
• 《管子·治国》:“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 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民富则安乡重家, 敬上畏罪,所以比较好治理。民贫则危乡轻家, 犯上作乱,所以难于治理。因此,善于治理国家 的人总是首先想方设法地让人民富裕起来。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有若对曰:“盍 彻乎?”曰:“二,吾犹不足, 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 君孰与不 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这一章反映了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核心是 “富民”。有若认为,削减田税的税率,改 行“彻税”即什一税率,使百姓减轻经济负 担。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不可能贫穷。 反之,如果对百姓征收过甚,这种短期行为 必将使民不聊生,国家经济也就随之衰退了。
学习与教育 十、学以致其道(论学习) 十一、诲人不倦(论教育) 十二、高山仰止(感人的师 生关系) 十三、沂水春风(感人的师 生关系) 哲学思想 十四、中庸之道(孔子社会 理想和人生理想的哲学基础 ) 十五、敬鬼神而远之(孔子 的天道观)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 众星共之。”
(1)为政以德: 以,用。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
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 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孔子
•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 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 》《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为政以德PPT24
![为政以德PPT24](https://img.taocdn.com/s3/m/4648480ceefdc8d376ee32a3.png)
愚谓政者为治之具,刑者辅治之法,德、礼则所
以出治之本,而德又礼之本也。此其相为终始,虽不
可以偏废,然政、刑能使民远罪而已,德、礼之效,
则有以使民日迁善而不自知。故治民者不可徒恃其末,
又深探其本也。
——朱熹
治国以“德”为重,立在人性善上, 以“法”为重,立在人性恶上。
背诵一、二节: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 所而众星共之。”
②陈力就列:指贡献出自己的才能去担 负职务。
③开柙出虎:原指看管的人没有尽责, 使笼子开了,老虎出来了。
后比喻放纵坏人。
④既来之,则安之:把远人招来之后, 又要使他们安定下来。“来”、“安” 都是使动用法。“之”指代上文的“远 人”。
现在指:既然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 来。“之”虚化,起补充音节作用。
与孰,跟谁。
其:
孰与:
疏通文意
原文
原文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子曰:“其身正,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不令而行;其身不 何如?”孔子对曰:“子为
正,虽令不从。” 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
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
草。草上之风,必偃。”
疏通文意
原文
原文
季康子问曰:“使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
民敬、忠以劝,如之 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
•
5、从来不跌倒不算光彩,每次跌倒后能再站起来,才是最大的荣耀。
•
6、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着不公平,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接受,还要试着做一些反抗。
•
7、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
8、有些人,因为陪你走的时间长了,你便淡然了,其实是他们给你撑起了生命的天空;有些人,分开了,就忘了吧,残缺是一种大美。
《为政以德》ppt.ppt-54页文档资料共56页文档
![《为政以德》ppt.ppt-54页文档资料共56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95f6d090be1e650e53ea99c0.png)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为政以德》ppt.ppt-54页文档资料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为政以德》ppt.ppt-54页文档资料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为政以德ppt实用课件29
![为政以德ppt实用课件29](https://img.taocdn.com/s3/m/4ea044d1b8f67c1cfad6b880.png)
(4)社稷(ji) (5)焉用彼相矣(xiang)
(6)固而近于费(bi)
A.(1)(2)(3)(4)
B.(1)(3)(4)(6)
C.(1)(2)(4)(5)
D.(2)(3)(5)(6)
夫
夫颛臾: 代词,这,句首位置 今夫颛臾: 放在句中,那,代词。 夫如是: 放在句首,发语词。
特殊句式
—— 培 根 72、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 —— 塞万提斯 73、不要将过去看成是寂寞的,因为这是再也不会回头的。应想办法改善现在,因为那就是你,毫不畏惧地鼓起勇气向着未来前进。
—— 朗费罗 74、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拜 伦 75、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 —— 雨 果
为政以德
9、执政者以身作则的重要。
10、反对暴政,主张德治。
11、要上行下效,以身作则。
12、主张尚德不尚力。
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
拯救道德人心,为政以德。 优秀高尚的道德是人类的本质特征和
绝对禁令, 应该成为人类的永恒精神。
66、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67、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
“半部论语治天下”
用意: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中国人不可不知:五句《论语》经典 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2、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 德不孤,必有邻; 5、 礼之用,和为贵。
為政以德
——論語
譬(pì)如: 比如,就好像。
庶(shù): 人多。
为政以德ppt
![为政以德ppt](https://img.taocdn.com/s3/m/55e36f95fd0a79563c1e724a.png)
十三、作业布置
找出本课中你认为重 要的句子,背诵它。 整理后面几课的文言 特点。
再见,弟子们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季氏》 道不同,不相为谋. 《卫灵公》 既来之,则安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卫灵公》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卫灵公》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路》 言必信,行必果.《子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
11.17章:举贤(去恶) 12.9章:富民 13.6章:正己 12.19章:正己、教民 2.20章:正己、教民、举 贤 14.5章:正己
从政思想: 以德为政 以礼为政 从政手段: 富民、教民 举贤、正己
四、易错音义
shù 众多。 庶: shèng千辆兵车。 千乘: xiàng那些扶持者。 彼相: xiàng辅佐季氏。 相夫子: 盍: hé何不。 偃: yǎn仆,倒伏。被折服,
险却不护持。 颠而不扶:即将跌倒却不搀扶。 尔言过: 你的话是错误的。 言,话。过,错误。 聚敛:用重税等搜括(民财)。 附益: 增加,增益。
用不足:用度不足。用, 用度,费用。 其身正: 他自身端正。 即使下了命令老 虽令不从: 百姓也不服从。虽,即使。 严肃认真、 敬、忠以劝: 尽心竭力并且勤勉努力。 以,连词,而。
《为政以德》课件
![《为政以德》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7de21b844769eae009edc3.png)
孔子简介——
69岁时,独子孔鲤去世。71岁时,得意 门生颜回病卒。孔子悲痛至极,哀叹道: “天丧予!天丧予!”这一年,有人在鲁国 西部捕获了一只叫麟的怪兽,不久死去。他 认为象征仁慈祥瑞的麒麟出现又死去,是天 下大乱的不祥之兆,便停止了《春秋》一书 的编撰。72岁时,突然得知仲由在卫死于国 难,哀痛不已。次年(前479年)夏历二月, 孔子寝疾7日,赍(jī)志而殁(mò)。
【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
星共பைடு நூலகம்。”(2〃1)
【朱熹批语】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为言
得也,得于心而不失也。北辰,北极,天之枢也。居其所,不动 也。共,向也,言众星四面旋绕而归向之也。为政以德,则无为 而天下归之,其象如此。程子曰:“为政以德,然后无为。”范 氏曰:“为政以德,则不动而化、不言而信、无为而成。所守者 至简而能御烦,所处者至静而能制动,所务者至寡而能服众。”
孔子说“均无贫”这个是否和历史上农民起义 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相同?
“均无贫”与“均贫富”含义不同。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 “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而均无贫则是 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 “均贫富”实际含义在劫富济贫,强烈维护等级制度,主张“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孔子不可能具有这种思想。 “均” 在《说文解字》中解为“平”(公平),这是它在词典中的意义。 词在词典中的意义是抽象的、概括的。一旦用到言语里,有了具 体的语境,词的意义就由语言义变为言语义,就会添加很多临时 性的附加成分,由抽象变为具体,由一般变为个别。“均贫富” 和“均无贫”的“均”词典义都是“平”,但到了“均贫富”和 “均无贫”这两个不同的句子里,却有不同的解释。
为政以德PPT15
![为政以德PPT15](https://img.taocdn.com/s3/m/19ad79ff6137ee06eff918de.png)
•
3、在比夜更深的地方,一定有比夜更黑的眼睛。
•
4、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
5、从来不跌倒不算光彩,每次跌倒后能再站起来,才是最大的荣耀。
•
6、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着不公平,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接受,还要试着做一些反抗。
•
7、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介词,用。 居其所:
处在它自己的位置。 无耻:
(古)没有羞耻心。 (今)多用于表示不顾羞耻。 心悦诚服: 诚心诚意地佩服或服从。
(二)问题探讨
孔子如何论述“为政以德”的重要 性? (1)一个比喻:譬如北辰 (2)一处对比:以“政”、“刑”治 国与以“德”、“礼”治国,民的表现 各有不同。
•
13、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以后不要停止;不管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以后不要后悔。
•
14、当你决定坚持一件事情,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
15、只有在开水里,茶叶才能展开生命浓郁的香气。
•
16、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
17、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困惑谁都有,但成功只配得上勇敢的行动派。
用爱人 祸起萧墙 分崩离析 鸣鼓攻之 既来之,则安之 4.结合课文,说说孔子提出为政者的基本素质是什
么。 发展要求: 5.正确地理解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 6.较深地领会孔子所提出的“均贫富”的含义。
学习一、二章
(一)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 。
为政以德: 用道德治理国政。为,这里指治理。以,
(二)问题探讨
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 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 二者有没有矛盾?怎样理解“自古皆有 死,民无信不立”这句话?
为政以德PPT1
![为政以德PPT1](https://img.taocdn.com/s3/m/db26e621964bcf84b9d57ba1.png)
之以 , 之以 ,
而
;
;
季康子两次问政 第十章: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如何建立一个有道之国
第十一章: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如何让百姓更敬业
孔子两次言政 第十章: 子为政,焉用杀?
——反对通过杀戮来建立有道之邦
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 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主张为政者要以身作则
•
9、照自己的意思去理解自己,不要小看自己,被别人的意见引入歧途。
•
10、没人能让我输,除非我不想赢!
•
11、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开的更加灿烂。
•
12、随随便便浪费的时间,再也不能赢回来。
•
13、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以后不要停止;不管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以后不要后悔。
•
14、当你决定坚持一件事情,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香港《星岛日报》报道,邳州市是县级贫困市, 隶属苏北徐州。据悉,身兼徐州市副市长的李连玉是 邳州当选中共全国代表大会党代表的第一位市委书记。 早于10月12日,他准备赴京参加十七大前,就组织市 委、市政府、市人大等官员以及社会各界在当地四星 级酒店举行欢送会。
官方媒体当时报道称:“彩球高悬,鼓乐喧天, 写有‘热烈欢送李连玉书记赴京参加十七大’、‘李 书记参加十七大是邳州163万人民的光荣’的巨幅标 语格外醒目”;“少先队员们为敬爱的李书记送上了 鲜花,并以诗朗颂的形式表达了对李书记的敬仰之
孔子两次言政 第十一章: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 教不能,则劝。
——主张爱民、举贤、教民
根据两章内容
第十章:
孔子反对通过杀伐使百姓遵纪守法,主 张通过以身作则来感化百姓。
而
;
;
季康子两次问政 第十章: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如何建立一个有道之国
第十一章: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如何让百姓更敬业
孔子两次言政 第十章: 子为政,焉用杀?
——反对通过杀戮来建立有道之邦
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 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主张为政者要以身作则
•
9、照自己的意思去理解自己,不要小看自己,被别人的意见引入歧途。
•
10、没人能让我输,除非我不想赢!
•
11、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开的更加灿烂。
•
12、随随便便浪费的时间,再也不能赢回来。
•
13、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以后不要停止;不管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以后不要后悔。
•
14、当你决定坚持一件事情,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香港《星岛日报》报道,邳州市是县级贫困市, 隶属苏北徐州。据悉,身兼徐州市副市长的李连玉是 邳州当选中共全国代表大会党代表的第一位市委书记。 早于10月12日,他准备赴京参加十七大前,就组织市 委、市政府、市人大等官员以及社会各界在当地四星 级酒店举行欢送会。
官方媒体当时报道称:“彩球高悬,鼓乐喧天, 写有‘热烈欢送李连玉书记赴京参加十七大’、‘李 书记参加十七大是邳州163万人民的光荣’的巨幅标 语格外醒目”;“少先队员们为敬爱的李书记送上了 鲜花,并以诗朗颂的形式表达了对李书记的敬仰之
孔子两次言政 第十一章: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 教不能,则劝。
——主张爱民、举贤、教民
根据两章内容
第十章:
孔子反对通过杀伐使百姓遵纪守法,主 张通过以身作则来感化百姓。
为政以德ppt6 课件
![为政以德ppt6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38dd7081c758f5f71f678d.png)
• 孔子在正面提出了自己的治国主张后, 对照这一主张又斥责自己的学生犯下了 哪三个错误?
• 一错——远人不服不能来 • 二错——分崩离析不能守 • 三错——谋动干戈于邦内
九问:
• 文中哪一句表现了孔子的远见卓识和敏 锐的政治洞察力?
• 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 在萧墙之内也。
• 后代形成成语“祸起萧 墙”。
思想?以德为政
四问:
•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 不欲也。”冉有说这话想 干什么?
• 推卸责任(开脱自己)。
五问:
• 对于冉有推卸责任的态度, 孔子用什么方法驳斥?
• 引用名言——既在其位, 须谋其政。
• 巧设比喻——既为辅助, 难辞其咎。
六问:
• 对于攻伐颛臾,冉有真的“不欲”吗? 如果不是真的,课文中能找到确凿的 证据吗?这说明冉有是个什么样的人?
• A、唯才是举 B、唯利是图 C、何以伐 为? D、是地利不如人和
• 5、与“是谁之过与?”中“过”用法和意 义相同的是( )
• A、无乃尔是过与 B、闻过则喜 • C、过故人庄 • D、过犹不及
• 6、与“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中“疾”意思相同的是( )
• A、积劳成疾 B、痛心疾首 C、疾风 劲草
• 并非真的“不欲”。 • 证据是冉有的第三句话:“今夫颛臾,
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 忧。” • 说明冉有口是心非。
七问:
• 孔子在批判了冉有的狡辩之后,正面提 出了自己的治国思想,在孔子看来一个 君主要治理好国家,对内对外各应当怎 样做?
• 对内要:均和安。对外要:修文德以来 之。
八问:
至圣孔子
华
中
夏
华
思
传
想
• 一错——远人不服不能来 • 二错——分崩离析不能守 • 三错——谋动干戈于邦内
九问:
• 文中哪一句表现了孔子的远见卓识和敏 锐的政治洞察力?
• 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 在萧墙之内也。
• 后代形成成语“祸起萧 墙”。
思想?以德为政
四问:
•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 不欲也。”冉有说这话想 干什么?
• 推卸责任(开脱自己)。
五问:
• 对于冉有推卸责任的态度, 孔子用什么方法驳斥?
• 引用名言——既在其位, 须谋其政。
• 巧设比喻——既为辅助, 难辞其咎。
六问:
• 对于攻伐颛臾,冉有真的“不欲”吗? 如果不是真的,课文中能找到确凿的 证据吗?这说明冉有是个什么样的人?
• A、唯才是举 B、唯利是图 C、何以伐 为? D、是地利不如人和
• 5、与“是谁之过与?”中“过”用法和意 义相同的是( )
• A、无乃尔是过与 B、闻过则喜 • C、过故人庄 • D、过犹不及
• 6、与“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中“疾”意思相同的是( )
• A、积劳成疾 B、痛心疾首 C、疾风 劲草
• 并非真的“不欲”。 • 证据是冉有的第三句话:“今夫颛臾,
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 忧。” • 说明冉有口是心非。
七问:
• 孔子在批判了冉有的狡辩之后,正面提 出了自己的治国思想,在孔子看来一个 君主要治理好国家,对内对外各应当怎 样做?
• 对内要:均和安。对外要:修文德以来 之。
八问:
至圣孔子
华
中
夏
华
思
传
想
【高中语文】为政以德ppt精品课件37
![【高中语文】为政以德ppt精品课件37](https://img.taocdn.com/s3/m/4c9810154b35eefdc8d3337c.png)
【评析】以今天的眼光看,孔 子“先富后教”之见,是颇合 唯物主义思想的。治国的最高 境界应是“物质文明”和“精 神文明”共同发展。冉有善追 问,孔子善巧答;问者求知心 切,答者思想深邃。师生互动, 可谓绝妙。
冉有(前522—前489), 名求,字子有,周朝春秋末 鲁国人。是孔子的直系(第 一代)弟子,比孔子小29岁, 在孔门中以善于处理政事著 名,多才多艺,曾做过鲁国 贵族季孙氏(鲁国的正卿, 相当于后来的宰相)的家臣。 唐赠徐侯,宋封彭城翁,后 封徐公。冉有出身卑微,性 格开朗,秉性刚直。
端木赐,字子贡,(前520前456)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且列 言语科之优异者。孔子曾称 其为“瑚琏之器”。他利口 巧辞,善于雄辩。他还善于 经商之道,富致千金。为孔 子弟子中首富。相传,孔子 病危时,未赶回,子贡觉得对 不起老师,别人守墓三年离 去,他在墓旁再守了三年,一 共守了六年.
【评析】此段也是本篇的纲领所 在。孔子主张内在的自我约束而 不太赞成外在的强制的约束,这 是他人道思想的体现。内因是变 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事实上一个人避免犯罪最彻底的 办法,是内心里有强烈的道德感 和羞耻感。
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 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 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 家中的作用。在一定的历史时期 法治也是必要的,以法治国与以 德治国并非是对立矛盾的。
【2· 1】子曰:“为政以德,譬
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注释】1、为政以德:以, “用” 的意思。正常语序应为:以德为政, 即统治者应该运用道德来治理国政, 即“德治”。介宾短语后置句
2以德”的 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 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 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 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 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 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 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