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以德ppt34 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从这两段话里,我们得到两点概念: (1)“论语”的“论”是“论纂”的意思, “论语”的“语”是“语言”的意思。“论语 ”就是把“接闻于夫子之语”“论纂”起来 的意思。(2)“论语”的名字是当时就 有的,不是后来别人给它的。
▪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论语”这一书名 是当日的编纂者给它命名的,意义是 语言的论纂。
20.06.2020
15
12·7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 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本章内容是富民、正己。 问:孔子在本文段中论述的是政府的问题还是老百姓的问题? 说说你对“民无信则不立”的理解。
12·19,正己,教民
2·20,正己,教民,举贤
1204.06·.2502,0 正己(德治)
11
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第一章:譬如 共之 第二章:道之以政 第三章:冉有 既庶 第五章;道千乘之国 第六章:颛臾 社稷 何以伐为 虎兕
柙 椟 近于费 第八章:盍彻乎 第十章:偃 第十二章:南宫适 羿善射 奡荡舟 躬稼
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
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 治”。
二、本课具体的思想内容:
2·1,以德为政
2·3,教民(法治、礼治)
13·9,富民、教民
12·7,富民、正己
பைடு நூலகம்
1·5, 16·1,正己
11·17,举贤(去恶)
12·9,富民
13·6,正己
答案:孔子在本文段中论述的是政府(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从古到 今,粮食、国防、信义都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基本问题。粮食充足可以解决人 民的温饱问题,军备充足就不会有“落后就要挨打”的危险,取信于民就可以使 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使社会进步而繁荣。如果有一天,人民对社会,对政 权都已经失去基本的信任,那才是一个民族真正可悲的。 (答案不求统一,只要合理即可。若论说成老百姓的问题,论说民无诚信则不立, 也可。)
20.06.2020
8
▪ 第五章,孔子认为统治者治理国家, 做事要认真,要讲信用,要节约,要 爱民。
▪ 第六章,孔子反对季氏讨伐颛臾,认 为治理国家要靠均、和、安,要修文 德
▪ 第七章,孔子反对学生帮季氏搜刮民 财
▪ 第八章,孔子学生有若建议哀公在荒 年降低税收以足民
▪ 第九章,通过对比,孔子认为统治者
20.06.2020
12
三、章节梳理 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之。”
【评析】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
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 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 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 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孔子思想的诸多方面多与“仁”有
关。仁的基本含义是仁爱。仁是一
种普遍的爱,但并不是一视同仁的
爱,而是有亲疏远近之别的有差等
的爱。孔子的仁爱思想,既以宗法
等级的人际关系为基本内容,又包
含了原始人道主义的成分,这两方
面的内容不是简单地拼凑在一起的,
而是有着现实基础。 20.06.2020
3
“论语”命名的意义和来由
▪《论语》全书共20篇,每篇包含若干
章节,一章记独立的一段话或独立的一件事, 篇幅都不长。
20.06.2020
6
教材内容归纳
▪ 第一章,孔子主张为政要以德,就可以 无为而治。
▪ 第二章,孔子通过把法、刑和德、礼 治国所带来的结果进行比较,认为法 治,虽然能使人行为规范,但内心对 违反规范却不会有羞耻感,而德治、 礼治,能使人对不守规则感到羞耻, 从而心悦诚服的遵守。
应正身 20.06.2020
9
▪ 第十章,孔子反对通过杀伐使百姓遵 纪守法,主张通过以身作则来感化百 姓
▪ 第十一章,孔子主张统治者要庄、孝 、慈,要举善、教不能,这样百姓就 能敬、忠且劝
▪ 第十二章,通过称赞南宫适,表明孔 子主张统治者不应靠杀伐而应靠以身 作则来统治
20.06.2020
10
第一课 为政以德
成语
众星拱北: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
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拱,环线在周围保卫着,拱古作共。
北,北辰,北极星。
20.06.2020
13
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 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本章内容教民。 【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
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 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 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 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治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 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 治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20.06.2020
7
▪ 第三章,孔子主张对民要富而教之。在孔 子看来,富是治国前提,教才是治国目标 。有意思的是,孔子的这种主张似乎表明 他深知今天所学的政治经济学中“经济基础 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 第四章,孔子认为为政要讲经济建设,要 讲国防,还要让老百姓信任他,只有迫不 得已的情况下,即使牺牲国防、经济,也 要让百姓信任。可见取信于民,在孔子眼 里是很重要的。
提问:
材料提出哪两种治理百姓的方法?孔子认为哪一种更
好?
20.06.2020
14
13·9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 “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 又何加焉?”曰:“教之。”
【评析】 在本章里,孔子提出“富民”和“教民”的思想,而
且是“先富后教”。这是正确的。但这并不是说,对老百 姓只富不教。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 的问题。所以,在这里,一定要注意深入理解孔子的原意。
华 夏 思 想 智 慧 的 源 泉
20.06.2020
至圣孔子
中 华 传 统 文 化 的 先 师
1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指遇事能 明辨不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 段的总结.
20.06.2020
2
“仁”是孔子的思想体系的核心,
20.06.2020
4
“论语”命名的意义和来由
▪ 《论语》是这样一部书, 它记载着孔子的言语行事, 也记载着孔子的著名学生 的言语行事。
20.06.2020
5
▪《论语》的内容被分散地一条一条 记述下来,集腋成裘,经过了一个不 断编集的过程。《论语》没有严格的 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 篇,章与章之间、篇与篇之间并无严 密联系,只是大致以类相从,并且有 重复的章节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