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传统功法的十大步骤
习练太极拳的流程和步骤

习练太极拳的流程和步骤习练太极拳的流程和步骤习练太极拳的流程和步骤一、学架子(了解规律,熟练套路)学架子阶段是练习陈式太极拳的初级阶段。
在这个阶段,要先掌握简单的基本动作。
这里的基本动作包括定步的手上缠丝动作和熟练后配合步法的协调练习,通过这些基本动作的练习来初步了解陈式太极拳对手法、步法、手型、步型的基本要求,明确陈式太极拳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掌握了规律、了解了风格特点,然后再开始进行整个套路的学习就容易多了。
初学套路不能求快,要一招一式弄清楚每个动作的来龙去脉,了解动作的基本要求,明白每个姿势的方位、角度和比较明显的重心变换。
使自己初学套路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以后打下基础。
“学拳容易改拳难”,如初学时形成不良的动作定型,以后再去纠正就难了。
甚至会越练越不感兴趣,越练越别扭,最后失去信心,直至放弃练拳。
古人讲:欲速则不达。
练拳和小学生写字一样,要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地去写。
初学就要将字写规矩,字的结构写好了,再去写行书、草书。
所以练拳也要认认真真,一招一式地去练,不可急于求成。
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完了套路,就要反复地多练使套路熟练并加强记忆。
然后动作要做到放松、柔和,自然大方,去掉自身的僵劲,最后达到能较熟练、自然地将拳架演练下来,这就完成了第一个阶段。
习练太极拳的流程和步骤二、正架子(掌握要求,体现特点) 第一个阶段一招一式将动作学完,并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将动作熟练后,就可以进入正架子阶段。
正架子阶段是按照陈式太极拳对各部位的要求,大体将整套架子进行纠正,使较明显的易出现的共性毛病得到纠正,并将陈式太极拳的基本运动特点表现出来。
正架子阶段容易出现的毛病是立身不正、横气填胸、挑肩架肘、弯腰蹶臀等。
如何解决这些易出现的共性毛病呢?这就要从放松入手。
放松的目的在于去掉僵劲、使动作协调,然后再增强腿部的支撑力。
腿部的支撑力不够会导致很多毛病,如挑肩架肘,弯腰蹶臀、气血上浮等,也是造成上身僵硬、不能放松的主要原因。
武术修炼的正确方法与步骤

武术修炼的正确方法与步骤武术是一门古老而神秘的艺术形式,它是一个完整的身心修炼系统,能够强化身体素质、培养意志力,并提升内在的和谐与平衡。
如果你想学习武术并正确地修炼,下面是一些方法和步骤,帮助你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选择适合的武术门派众多的武术门派各有特点,所以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门派。
有些门派着重于攻击技巧,有些则注重内功修炼。
你可以通过观看比赛、查阅资料,或者亲自体验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门派。
了解门派的特点和教学方式,找到你感兴趣且适合的门派。
二、寻找合适的导师寻找一位有经验和资质的导师非常重要。
一位优秀的导师能够为你提供正确的指导,并且根据你的个人情况量身定制训练计划。
他们能够传授正确的技巧和知识,帮助你快速提升。
三、学习武术基础功法武术的基础功法对于修炼者来说非常重要。
基础功法包括呼吸调节、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和身体平衡等。
通过练习这些基础功法,你可以增强身体素质,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武术技巧的练习与提升掌握正确的武术技巧对于成为一名合格的武术修炼者至关重要。
无论是拳法、剑法还是其他器械技巧,都需要反复练习和不断提升。
从基本的招式开始,逐渐学习和掌握更高级的技巧,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武术水平。
五、强化内功修炼内功修炼是武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内功修炼,你可以调整身体内部的能量流动,提高意志力和专注力,并且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耐力。
内功修炼包括调息、打坐、太极拳等,需要耐心和毅力,但它们能够给予你深层次的身心提升。
六、注重正确的饮食和休息武术修炼需要有规律的饮食和充足的休息。
合理均衡的饮食能够为身体提供营养,帮助肌肉恢复和生长。
适当的休息可以让身体得到放松和修复,避免过度训练导致身体损伤。
七、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是成功修炼武术的关键。
在修炼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但保持积极的心态能够帮助你克服难关,并且享受修炼的过程。
相信自己的能力,持之以恒,你一定能够取得进步和成就。
一步一步教你练气功

一步一步教你练气功!(转)一步一步教你练气功第一步练功目的本来,修炼气功的目的是很明确的,无非是强身健体。
只是这些年来媒体对特异功能的宣传过火,导致了这么一种现象:似乎练气功就是为了出特异功能。
再加上某些“气功师”的有意误导,使得学功者的练功目的严重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追求那些根本就不可能练出的特异功能(“****”更变本加厉地以成仙成佛为目的,终于导演了一出出悲剧),表面上看来似乎是目标高远,可不符合气功修炼的规律。
修炼气功首先要求放松、入静,所谓“有意练功,无意成功”。
然而有了目标,急功近利,就会心浮气躁,连一时一刻的放松、入静都实现不了,还谈什么特异功能?所以开始学功必须把目标放低一点,首先达到“祛除疾病”的目的,再慢慢地循序渐进。
其实,最好的对待练功的态度是没有目标,没有追求,忘我忘病,忘却一切……达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所云:……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的境界才是修炼气功的最好状态。
故心胸宽广,淡薄名利,不贪无欲,修心养性是学习气功的第一课。
正所谓“放下心来,就是佛道”,这就是气功学里最重要的第一步:“调心”。
是否成功,别人是帮不上忙的,只有看练功者自己的了。
不过要记住:大道自然。
任何事都是勉强不来的……第二步练功方法天下气功门派众多,功法万千,常常让学功者无所适从。
其实,就练功方法而论,不外乎“动功、静功”两大类。
入门功法,首推“自发动功”,“自发动功”没有有意的外部动作,不会让初学功者因为记忆肢体的动作而分心,以致影响入静。
反而放松、入静的效果越好就越容易出现“自发动作”。
因为心身俱松会使内气的运行更加通畅,就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气冲病灶现象,对疏通经络、祛除疾病有特殊的效果。
还会因为气功触相的反应使练功者对气功有了理性的认识,增强练功信心,不至于因久没感觉而半徒而废(这是古今练气功者的一大难关)。
但是,“自发动功”有一定的危险性,由于各人的身体状况不同,气冲病灶的反应也有轻有重,若非有丰富经验和中西医知识的气功师指导,个人不宜练习。
如何学习太极拳

如何学习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为人们提供健身和身心修养的优秀运动方式。
远离城市喧嚣,慢下来,练习太极拳可以让人们拥有更健康的身体和更平静的内心。
那么,如何学习太极拳,让它对我们的身心健康起到更好的作用呢?第一步:掌握基本功学习太极拳,第一步就是要掌握基本功。
太极拳的基本功包括:站桩、单鞭、提手上势、摆莲、懒扎衣、云手、单鞭、揽雀尾等。
这些动作都是太极拳的基础。
在练习时应该重视每一个动作的细节,例如站桩时的呼吸方法、摆莲时的重心转移、云手中的手法等等,这些都是掌握太极拳基本功的关键。
第二步:注重身体的力量和平衡太极拳强调内劲,但是并不是没有力量。
太极拳中蕴含着强大的内力和力量控制技巧。
因此在学习太极拳时我们需要注重身体的力量和平衡。
练习太极拳可以增强肌肉和骨骼的力量,让身体更加稳健。
同时也可以让我们更加注重身体的平衡和协调性,在动作中保持稳定的平衡。
第三步:注重呼吸和内心的调节太极拳不仅仅是身体的运动,更是一种内在的修炼。
练习太极拳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身体和内心的改变。
太极拳的呼吸方法和内在调节尤为重要。
正常的呼吸可以让身体更轻松自如,内心更加宁静平和。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掌握正确的呼吸和内在调节方法,可以有效地减轻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保持内心的平静。
第四步:反复练习,持之以恒太极拳是一种内外修炼的运动,需要持续地不断地练习和修炼。
要想真正掌握太极拳,需要反复练习,持之以恒。
初学太极拳时,不要急于求成,要有耐心,慢慢地练习每一个动作,逐渐地掌握每一个细节。
同时要定期参加太极拳班级课程,与其他学习者共同练习,了解更多的太极拳知识和技巧,逐渐增强练习的兴趣和热情。
学习太极拳是一种身心健康的修行。
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身体的变化和内在的提升,增强自身的健康水平和心灵的宁静平和。
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基本功、身体力量和平衡、呼吸和内心调节等方面的练习,同时也需要坚持不懈地反复练习,持之以恒。
太极十大基本功分解教学

太极十大基本功分解教学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动作和哲学理念吸引了全球的关注和喜爱。
而太极拳的基本功是掌握太极拳技巧和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以“太极十大基本功”为主题,对这些基本功进行分解教学。
一、站桩:站立时双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身体放松,意念集中,保持身体的平衡。
通过站桩可以调整身体的姿势和呼吸,增强稳定性和耐力。
二、起势:起势是太极拳动作的开始,也是太极拳功夫的基础。
起势要求身体自然放松,脚尖着地,膝盖微微弯曲,双手轻轻放在身体两侧。
三、托球:托球是太极拳的基本动作之一,通过练习托球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
双手握拳,手掌向上,手腕放松,手臂自然下垂,肩部放松,整个身体呈放松状态。
四、分腿:分腿是太极拳中一种重要的基本功,可以锻炼腿部肌肉和提高身体的灵活性。
双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微弯曲,脚尖向外微微旋转。
五、转身:转身是太极拳动作的关键之一,通过练习转身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转身时,要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脚步稳固,腰部旋转,手臂伸直。
六、上步:上步是太极拳中一种重要的基本功,可以锻炼腿部肌肉和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上步时,要保持身体的平衡,脚尖着地,膝盖微微弯曲,脚跟着地。
七、下蹲:下蹲是太极拳中一种重要的基本功,可以锻炼腿部肌肉和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下蹲时,要保持身体的平衡,脚尖着地,膝盖微微弯曲,臀部坐下。
八、扫腿:扫腿是太极拳中一种重要的基本功,可以锻炼腿部肌肉和提高身体的灵活性。
扫腿时,要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脚尖着地,膝盖微微弯曲,腰部扭转。
九、进步:进步是太极拳中一种重要的基本功,可以锻炼腿部肌肉和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进步时,要保持身体的平衡,脚尖着地,膝盖微微弯曲,脚跟着地。
十、收势:收势是太极拳动作的结束,也是太极拳功夫的基础。
收势要求身体自然放松,脚尖着地,双手轻轻放在身体两侧,身体呈放松状态。
通过对太极十大基本功的分解教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太极拳的动作和技巧,并逐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
太极拳教学方法步骤

太极拳教学方法步骤
太极拳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学习者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太极拳的教学:
1. 了解太极拳的基本知识:学习者需要了解太极拳的起源、发展历史和基本理论,如太极哲学和太极拳的核心原则。
2. 学习太极拳的基本姿势:学习者需要掌握太极拳的基本姿势,如站桩姿势、分腿姿势和单鞭等。
3. 练习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学习者需要学习太极拳的基础动作,如抱球、云手和白鹤亮翅等。
4. 学习太极拳的套路:学习者可以逐渐学习太极拳的套路或形式,如太极拳的四十八式套路或太极剑的十二式套路等。
5. 培养太极拳的内功:太极拳注重内功的培养,学习者可以通过练习太极拳的内功功法,如吸纳周身气息和调整呼吸等。
6. 相互练习和对练:学习者可以与他人一起进行太极拳的练习和对练,借助师傅或同伴的指导和搭档练习,以提高技巧和应用太极拳的能力。
7. 运用太极拳于实际生活:太极拳不仅是一种拳术,还是一种身心和谐、调整
和健身的方法。
学习者可以将太极拳的原理和技巧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总之,太极拳的教学方法是从基础知识到基本姿势、基本动作、套路和内功的培养,再到实际应用和生活中的运用,通过学习和练习逐步提高太极拳的技巧和水平。
如何练好太极拳的基本功

如何练好太极拳的基本功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讲究“以柔克刚”的原则,注重内外兼修,强调练习者的内在调养和身体的灵活性。
要想练好太极拳的基本功,需要耐心和恒心,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练习。
一、调养身体:太极拳的基本功首先是要调养好身体。
身体的健康状况对于太极拳的练习至关重要。
需要通过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和适当锻炼来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定期进行体检,注意自身身体的反馈,及时调整练习计划。
二、学习正确的太极拳动作:学习太极拳的基本功先要了解正确的太极拳动作。
可以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参加太极拳班级等方式来学习。
选择一位经验丰富的太极拳教练进行指导,确保学习正确的姿势和动作。
三、练习太极拳的基本功:1.站桩功:站立直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放松全身。
保持这个姿势,感受身体的重心,同时注重呼吸。
可以将注意力放在腹部,做深呼吸,放松身体。
2.缓慢练习太极拳整套动作: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需要缓慢地练习整套动作。
注意每个动作的转移和过渡,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每个动作都需要细致入微的练习,形成正确的动作习惯。
3.注意调整呼吸:太极拳强调调整呼吸,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学会深呼吸和盘气。
在练习太极拳过程中,可以通过将注意力放在腹部和呼吸上,实现身心的平衡和协调。
四、配合太极拳其他功法练习:除了基本功的练习,太极拳还包括其他功法的练习,如推手、太极剑、太极扇等。
练习这些功法有助于提高整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同时也有助于对太极拳的理解和应用。
五、保持持之以恒的态度:要练好太极拳的基本功,需要持之以恒地练习。
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时间和方式,每天坚持练习一定的时间。
当然,不要过度练习,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多找一些太极拳的爱好者一起练习,相互鼓励。
通过以上几步的练习,相信你能够不断进步。
然而,太极拳是一门深奥的武术,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体验,才能更好地理解太极拳的内涵。
希望你能够坚持下去,继续进一步的探索和练习。
武术训练步骤精要

武术训练步骤精要武术是一种古老而综合的体育项目,它结合了健康、技术、意志力和哲学等多个方面。
想要学习武术并掌握其技术,需要遵循一定的训练步骤。
下面是武术训练的精要步骤:1.基本功训练:2.技术训练:技术训练是武术训练的核心环节,包括拳法、腿法、擒拿法、兵器法等。
在技术训练中,需要注重每个动作的细节和连贯性。
练习者可以通过模仿教练的动作、跟随教学视频或参加实体课程来学习和提高技术。
3.力量训练:力量训练是武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提高肌肉的爆发力和耐力。
训练者可以通过使用自身体重、举重器械或弹力带等进行力量训练。
针对不同的武术项目,可以选择不同的力量训练方法和重量。
4.灵活性训练:灵活性是每个武术训练者都需要具备的素质,它可以提高关节的活动范围、减少受伤风险。
进行灵活性训练时,可以进行深蹲、分腿、俯卧撑和舞蹈等一系列动作。
经常进行拉伸运动可以增加肌肉的柔韧性和关节的灵活性。
5.耐力训练:耐力是武术运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它可以提高肌肉的持久力和心肺功能。
耐力训练可以包括跑步、游泳、骑车、划船等长时间的持续性运动。
同时,也可以进行间歇性的爆发性运动,如冲刺、跳跃和快速踢腿等。
6.自我防护训练:武术训练中,自我防护是至关重要的,练习者应该学会保护自己避免受伤。
这包括正确的跌倒姿势、翻滚技巧、判断攻击方向的能力等。
练习者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经常进行模拟攻击和防守的练习,以培养反应、判断和控制的能力。
7.心理训练:武术训练需要良好的意志力和心理素质。
练习者需要通过冥想、呼吸调节、专注和集中注意力等方法来提高心理素质。
在实际比赛或正式场合中,积极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能够帮助练习者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在进行武术训练时,练习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充分热身和拉伸,预防受伤。
-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循序渐进。
-维持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保持充沛的体力和精力。
-坚持训练,保持长期性和连续性,以提高技术和体能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传统功法的十大步骤
学习传统功法的十大步骤
【注:本功法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和两方面需注意的问题:
特点1:改造生理,再塑形体。
通过假设,意想体内的图形间架,来达到扩充体腔(让内脏器官有一个宽松、稳定的内环境。
这个提法
是笔者首次披露,如果六、七岁就开始练功的话,那将收到伸筋缩
骨的宏效)、改良脊柱、伸展肌肉、拉联挑筋、松开关节囊、打通内道,提局人体的良质良能的目的。
特点2:发挥想像,静圆熔形。
功法中的一切图形间架一定是在
人体皮下浑圆球内,可整体同步膨大,但无论怎样图形间架都不能
穿出人体皮下浑圆球外。
同时要充分发挥想像力,用神意内照内脏、骨架,似炉火燃烧般一边扩来(指形体),一边熔(指神意),最终静
圆熔形,有机地达到形神合一的高境界。
注意1:初学者一定不要盲目地去追求静!一念代万念,精神集
中于一个或一种念头,也即是静。
注意2:千万别去刻意注意呼吸,功深后自然会呼吸深、长、细、匀,并进入皮呼吸(体呼吸)感。
不觉呼吸处,即乃真呼吸。
】
学习传统功法的十大步骤第一步:
在练习中华浑圆功通了内脏后,在进行骨骼内照阶段时,可试行将骨骼设想成以下图形进行内视,以求以形取意,意自形生。
一边
内燃观照,一边体会筋骨的挣拉(即争力)。
如果久练桩功而无体感
者(有多种原因,如:经络不敏感或精神不易安静、集中等),可直
接从一步功练起。
首先双臂环抱成椭圆形(初学椭圆,逐渐过渡到中圆,最后正圆),设想:两肩之间,两腕之间,两肩与两腕之间的四边形相互挣拉(即
外圆内方。
“肩窝吐力”、“手掌透气”,就来源于此。
挣拉即来
回劲)。
以上有得之后,再设想:左腕与右肩,右腕与左肩相连挣拉。
紧:即争开;松:即收敛。
要使肌纤维松展不折叠,筋撑拉,关节囊
松开。
两肩、两腕四点如钉,先固定,后挣拉。
两嘴角左右拉开,
双颊上托,保持微笑,下领内收有下夹软球之感(见图1、图2、图
1A、图2A)。
此步功的意义在于:从生理角度来说,是初步打开肩关节、胸肋腔,拉伸上肢关节,在作肩、腕挣拉的同时要注意手指关节的松展
伸长,使其逐渐扩大自我。
同时还要注意对骨架的内观冶炼。
学习传统功法的十大步骤第二步:
在第一步有深切体认的基础上,设想:肩与肩、腕与腕、肩与腕;肩与臀、腕与胯、臀与胯的体四边形柱的相互挣拉(图3A、图4、图5)。
以上有得之后,再设想:左腕与右胯、右腕与左胯的相连挣拉(这需发挥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
但用意要轻、虚,不要过重而把己
身紧紧地捆绑了)。
此步功法的意义在于:在一步功法打开、扩大、伸展上肢各关节、胸肋腔的基础上,同时打开、扩大人体的腰、下腹腔。
学习传统功法的十大步骤第三步:
在第二步有得后可作第三步设想:使脚、膝、胯、肩、脖五个平行四边形先分别在自己的平面上进行相互挣拉;后分别进行立体的组
合挣拉,如:先进行第二步功的肩胯立体挣拉;再肩、胯、膝立体组
合挣拉;次肩、胯、膝、脚立体组合挣拉;最后进行脖、肩、胯、膝、脚五位一体的四边形立柱体的相互挣拉(图6、图7)。
以上有得后再
设想:左腕与右胯、右踝;右腕与左胯、左踝的相连挣拉。
第三步功的意义在于:使人体的头颅、胸腹等内腔得到扩大,使内腔器官处于舒适安定的内环境中,使四肢关节充分伸展,同时使
全身的筋得到挣挑、拉扯并增大其强度,提高其质量。
当身体有疲
劳感时,再放松形体,对内腔、筋骨进行内燃观照,四周如水,犹
如搁搭在四边形立柱体架上,红炉温浴一般。
学习传统功法的十大步骤第四步:
进一步设想:两肩、两腕、两肘、大椎、两手指尖对应点(假设点)的两个四边形的相互挣拉(即八面出锋)(图8),通过八面出锋力
的求取,同时也就体认出了三角力。
学习传统功法的十大步骤第五步:
在四步功求得平面八面出锋力的基础上,再求取肩、胯立体八面出锋力,即:大椎、命门连成一线的脊柱整体后靠、上下挣拉、改
造脊柱的弯曲状态;两肩与两臀、两肘与左右两髋尖点(假设肘与地
面垂线与髋尖横线上的交叉点),两腕与两胯根点(仍然是假设腕与
地面垂线与胯根横线上的交叉点),两手指尖对应点(假设点)与两胯
根向前的对应点(假设点)的立体相互挣拉(图9)。
学习传统功法的十大步骤第六步:
在五步功基础上,进一步设想:脚、膝、胯、肩、脖五位一体的立体八面出锋挣拉。
此阶段要注重四点:
1.特别要加强胯部的八面挣拉,使整个腰、腹、命门、尾闾、髋、耻骨、盆骨等都感觉膨大而松沉,像不倒翁一般,使人体整个中、
下盘都极其充实、饱满、稳固。
2.注重脊柱的上下拉拔。
3.同时要加强“外向前合”的裹抱力(即意想从脊柱整体向后,
向左右,向前的合抱力,内撑挣,外合抱)。
4.在以上三点的基础上,再加强头、膝、脚的八面出锋争力。
再一次说明:立体的八面出锋间架以及前面各步的任何间架都必须在皮下浑圆球内进行,同时肌肉高度放松,间架不懈,重在意想。
如果稍累了的时候,一定要再坚持一段时间。
同时可以设想抱着图
形间架沉浸在美妙的温水中充分地享受舒适感。
一次练功中意念强
度不是完全一致的,开始时候可以意念强点,挣撑劲力稍大点,一
段时间后,可轻松自然地保持。
强、中、弱的意念力要自我不断地
进行调整。
要有这样的心态:自然炼功,炼功自然;休息中炼功,炼功中休息。
总原则:舒适、自然、得力。
附:脚掌受力、争力图及说明(图10、11、12、13、14)。
脚掌的功法受力是粧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站技击桩时更为重要,但必须从一开始站养生桩就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要求:十趾抓地,足心空含,大趾向地下定位,然后向左、内扣力(以左脚为例)。
小趾向右、内扣力,足弓高凸,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走下坡泥泞路一般的脚掌抓地法(但需注意:用力要松紧适当,初学者只用意不用力)。
随着功力的提高,脚的受力面积应逐渐减少,最后脚的大部分不着地,仅十趾抓地和小趾外侧及脚后跟的小部分着地,其余大部分脚面积空含而高凸(对应顶心暗缩,头如物压顶),同时配合两膝横撑对拉,前顶下压,挺拔上提;五脖挺拔(两踝、两腕、颈脖),五心归一(顶心、两掌心、两脚心),人体上下前后左右浑圆共争,高度达到矛盾的对立统一。
提示:从第七步功法开始正式加强脚掌功力性训练,不可过早用劲,要松中有紧,紧中有松,松紧紧松勿过正。
高级阶段仅是一种模糊、浑沌、整体的争力感,一切均在有意无意、不期然而然的状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