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规划设计-第一章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0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内容
![0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1b173cb240c844769eaeee8.png)
(2)须保证与市区有方便的交通联系,以便苗木运输
(3)要求土壤及水源条件较好、地形变化丰富,既有利于苗木的多样化培育,又利于苗木的生长 (4)在节约土地的情况下,应尽量利用山坡造地、围海造田、河滩地等。
三、防护绿地规划
1、防护绿地的规划原则 (1)防护性原则——根据城区的生态环境特点和建设用地布局,在不同区域内规划设置不同类型的 防护绿地,以发挥绿地的防护功能。 (2)系统性原则——为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卫生防护、防风固土、安全隔离等作用,应沿高速公路、 快速干道、铁路、高压走廊、河海沿岸、城市组团之间、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建设防护绿地,以建 立完善的城市绿地防护体系。
准》、《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公园设计规范》和《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3、相关各类规划成果 4、当地现状基础条件
二、规划原则
1、尊重自然,生态优先; 2、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3、分期实施,保证质量; 4、实用适用,公众参与。
三、规划目标
1、规划目标的方向——须与国内外城市建设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相 联系,捕捉焦点,预测发展趋势,制定出合理的规划目标,并且 应做到近期目标及远期目标协调一致。 2、规划目标的制定——在充分利用城市各方面现状条件的基础上, 寻找最适宜的城市布局形态,使各级各类城市绿地以最适宜的位 置和规模,均衡地分布于城市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环境、经 济及社会的综合效益,同时促进各类绿地的保存及正常发展。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5093438ebceb19e8b8f6ba4b.png)
1, 城市绿地:城市的建成区或规划区范围内覆有人工(或自然)植被的用地,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
2,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和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绿色有机整体。
3,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4,城市用地:按城市中土地利用的主要性质划分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的总称。
5,城市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是按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对城市局部地区近期需要建设的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公用事业设施、园林绿化、城市人防工程和其他公共设施作出具体布置的规划6,城市规划的核心任务是根据不同的目的进行空间安排,探索和实现城市不同功能的用地之间的相互管理关系,并以政治决策为保障。
7,城市规划的层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
8,我国城市按人口规模分为三类:大城市:指人口在50万以上的城市;中等城市:指人口在20万以上不足50万的城市;小城市:指人口不足20万的城市。
9,城市用地划分为10大类,46中类,73小类10大类:居住用地(R)、公共设施用地(C)、工业用地(M)、仓储用地(W)、对外交通用地(T)、道路广场用地(S)、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G)、特殊用地(D)、水域和其他用地(E)10,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物种流动原理、营养再分配原理、能量流动原理、景观变化原理、景观稳定性原理。
11,绿道是能够改善环境质量和提供户外娱乐的线状廊道。
包括:沿着自然廊道(如河岸、溪谷或山脊等)或转变为游憩用途的铁路沿线、运河、风景道或其他线路的线性开放空间;任何为步行或自行车设立的自然或景观道;链接公园、自然保护区、文化景观或历史遗迹之间及其群落的开放空间;一些局部的公园道或绿带。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d97ed45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e4.png)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概述城市的绿地系统是城市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公园、花园、广场、道路绿化带、河岸绿化等各种绿地类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旨在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休闲、文化和生态环境,同时还具有美化城市形象、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温和降低噪音等诸多功能。
本文将介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重要性、目标、原则和步骤,并提供一些实际案例作为参考。
重要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提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几个重要方面: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城市绿地系统可以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如水资源保护、土壤保持、空气质量改善、减少气候变化的影响等。
绿地系统还能提供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增加城市的生物多样性。
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城市绿地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提供清新的空气环境,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同时,绿地还能吸收噪音、降低城市的噪音污染。
水资源和水环境管理城市绿地系统可以起到自然滞洪、雨水收集和处理的功能,减少城市的雨洪灾害。
绿地还可以吸收和净化雨水,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提供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
社会和文化价值城市绿地不仅提供了休闲和娱乐场所,还具有社会和文化价值。
公园、花园和广场等绿地空间可以成为居民交流和社交的场所,举办各种文化和艺术活动,增加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社会凝聚力。
目标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目标是创建一个统一、连贯的绿地网络,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几个主要目标:提供优质的绿地空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要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绿地空间,满足居民不同需求和利益的同时,考虑地区特点和历史文化遗产。
优化城市形象和景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要注重城市形象和景观的提升,通过艺术设计和景观规划,增加城市的美感和吸引力。
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要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绿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绿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4d1f5ab2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1b.png)
4. 制定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1)规划原则 1)控制城市连片发展,组织城市有序发展 2)加强规划前期调研,科学利用自然资源 3)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绿地网络系统 4)保持历史城镇山水骨架和地方特色
(2)规划内容
1)生态功能区划的规划 生态控制区、生态协调区、农业保护区、生态恢复区 2)生态版块的规划 自然保护、人类游憩、历史文化 3)生态廊道规划 自然、游憩、景观、历史、城市廊道。
(3)规划原则
① 尊重自然,生态优先 ②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③ 分期实施,保证质量 ④ 实用适用,公众参与
3. 制定规划目标与指标
(1)规划目标 1)规划目标的方向 • 贴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 与生态环境建设密切相连 • 根据城市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目标,注意近、远期相结合。 2)规划目标的制定
8.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9.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10.城市绿地防灾避灾规划 11.分期建设规划 12.实施措施与绿线管理规划 13.城市主要规划植物名录等附录、附件
1. 规划前期调研 (1) 基础资料收集
1)测量及航片、遥感资料 地形图(1:5000或1:10000),专业图纸(航片、遥感等)。 2)自然资源资料 气象资料、土壤资料、地质水文、各类自然灾害资料。
城市道路主干道绿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比率不低于20%,次 干道绿带面积所占比率不低于15%。
二.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阶段(规划步骤)
现场调查 制定目标 规划方案
主要包括现场踏勘,文字、图纸、电子 文件、音像等资料收集,座谈访问,现 状问题分析研究,绘制现状图等内容。
对规划建设现状评价分析、结合标准 规范及相关规划要求,制定符合城市 发展、具备地域特色、方便建设管理 的规划目标。
交流汇报 专家评审 成果提交
《济南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济南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85f7d8e7376baf1ffd4fad1f.png)
《济南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修订稿)202x年11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设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根据国家、山东省、济南市所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园林绿化规划(xx年—202x年)》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和深化调整而成。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xx.12.26)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xx.12.26)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xx.4.28)4、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xx.8.1)5、国家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6、国家行业标准《城市分类标准》7、《山东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xx.7.2)8、鲁建发《关于印发(试行)的通知》(xx.1.8)9、《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xx年—202x年)》10、《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xx年—202x年)》11、《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园林绿化规划(xx年—202x年)》第四条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市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市域为济南市全部行政辖区,面积8227平方公里。
市区为济南市行政五区,面积2119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以古城区及商埠区为核心,东至机场路,西至玉符河,南至分水岭及崔马庄,北至黄河及济青高速公路,面积526平方公里,是绿地系统规划的重点范围。
第五条规划期限与城市规模本规划适用规划期为202x—202x年,其中:近期为202x—202x年,规划期末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198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86平方公里。
远期为202x—202x年,规划期末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20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05平方公里。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宗旨,美化城市景观、方便群众游憩为目的,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把大环境绿化与城市绿化相结合,大力植树造林,提高绿化覆盖率,充分利用山、泉、湖、河、城等自然环境要素,突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特色,严格保护和合理开发历史文化名胜和自然景观,形成融山、泉、湖、河、城为一体的,具有泉城特色的现代化园林城市,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绿地规划知识点
![绿地规划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be4b587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9c.png)
第一章城市绿地功能1.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1选择和合理布局城市各项园林绿地,确定其位置、性质和范围面积及内容.2根据城市性质和城市发展规模,研究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发展速度水平,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3对总体规划中更换曾是园林绿地系统进行调整、充实、改造和提高的意见,提出园林绿地分期建设及重要修建项目的实施计划以及划出需要控制和保留的绿化用地的绿线2.城市绿地系统组成:城区绿地系统、城郊绿地系统和市域绿地系统3.绿地系统规划的定义: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景观、游憩、文化和防灾避险五大功能的活动.4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原理一、名词解释1、公园游人容量:即公园的游览旺季游人高峰每小时的在园人数,这是公园的功能分区,设施数量内容和用地面积大小的依据.2、生产绿地: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花圃、苗圃、草圃等圃地,是城市绿地生产基地.3、永久性生产绿地:绿地系统规划中规定为生产绿地的城市绿地.4、基调树种:是指能充分表现植被特色、反映城市风格、作为城市景观的标志树种.多位乡土树种或经多代驯化以适应当地环境条件,能达到绿化设计要求的树种.5、骨干树种:指具有优异的特点、在各类城市绿地种出现频率较高、使用数量大、有发展潜力的树种.6、古树:指生长百年以上的老树.7、名木:指具有社会影响、的树,树龄也往往超过百年.8、绿化率:指的是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地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9、绿化覆盖率:是绿化垂直投影面积之和与占地面积的百分比.10、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二、填空题1.在市域绿地系统规划中,市域生态区划要根据市域生态环境的特点划定4个生态功能区,分别为生态控制区、生态协调区、农业保护区、生态恢复区.2.公园绿地为公众提供了游憩休闲的场所,公园绿地的规划原则均布性、丰富性、多样性、生态型、人文性.3.市级综合公园面积一般在10hm2以上,区级综合公园面积可在10hm2以下,居民可进行半日以上的活动服务半径为2-3km,步行30-50min可达.4.区级综合公园在城市各区分别设置1-2处,其服务半径,步行约15-25min可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0020 可达.5、生产绿地有经济功能、生产功能、社会功能三大功能6、据我国100多个城市苗圃用地现状分析,苗圃总用地在以上,建成区约在50km2以上的的城市,建成区有苗圃~4hm2,中等水平为2hm2/km2.7、生态多样性包括哪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生态系统多样性8、绿地防灾避灾规划原则:均布性原则安全可达原则平灾结合原则9、城市避灾场所绿地可分为紧急避难绿地固定避难绿地中心避难绿地 10、绿地防灾避灾规划原则包括均布性原则安全可达原则平灾结合原则11、城市紧急避险场所应达到1-2㎡/人,城市临时避灾安置场所不应少于4㎡/人,城市过渡性固定避灾安置场所应达到10-12㎡/人.12、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工厂设立防护林带≥50米,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之间的卫生防护绿化隔离带带宽度不少于30米,垃圾填埋场、污染处理厂,下风向需建设宽度为500~800米的卫生隔离带.13、城市内河、海、湖等水体及铁路旁的防护林带宽度≥30米.14、防噪绿化带宽30米,组团隔离带宽20~50米.15、防风林位置应布置在城市外围上风向与主导风向垂直的位置.16、卫生防护应根据污染物的迁移规律来布局.17、居住区内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18、居住区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建不宜低于25%.19、其他绿地分布于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之外、城市规划区之内.20、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其他绿地属于水域及其他用地,不参与城市建设用地平衡.21、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22、规划的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与技术标准、国家地方各级城市绿化相关管理条例以及相关规划成果、当地现状基础条件三、简答题1.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原则答.原则:1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应结合城市其他部分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2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现状特点,根据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充分利用原有的名胜古迹、山川河湖,将其有机的组织在园林绿地系统中.3城市公园绿地应均匀分布,服务半径合理,满足全市居民文化休憩的需要.城市中小型公园必须按服务半径布置,使附近居民在较短时间内课步行到达.2.园林绿地布局的目的和要求答.目的:1满足全市居民方便文化娱乐、休憩游览的要求2满足城市生活和生产活动安全的要求3达到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4满足城市景观艺术的要求要求:1布局合理2指标先进3质量良好4环境质量改善3.公园绿地应该怎样规划选址答:公园的服务半径应使居民能方便到达,大型公园要与城市主要交通干道或公共交通设施又方便的联系;利用不宜于工程建设及农业生产的、复杂破碎的、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坡地建园,则应充分利用地形造景,避免大动土方;可充分利用城市的有利山川,发挥城市河湖水系的作用,选择具有水面及河湖沿岸景色优美的地段;可选择现有植被丰富和有有古树名木的地段.4、树种规划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答:1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园林绿化多种综合功能要求.2坚持“适地种树”以乡土树种为主,同时也积极选用一些经过考虑的外来树种和有把握的新优树种及品种.3重点树种以乔木为主,一般树种要丰富多彩,做到乔木、灌木、藤本及地被植物相结合.4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并逐步过渡到以长寿树为主.5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5、防护绿地规划内容1建立市域生态空间的保护体系2确定防护绿地的发展目标3进行防护绿地的分类布局4提出防护绿地的设计导则与控制指标5提出组团隔离绿地的布局要求与规划控制措施6、防护绿地的类型1城市卫生隔离带2道路防护绿地3城市高压走廊绿地4防风林5城市组团隔离带7、附属绿地规划内容1研究确定城市中各类附属绿地的发展、控制指标2指出各类附属绿地的规划设计导则8、各类附属绿地规划指标要求(1)新建居住区绿地占居住区总用地比率不低于30%(2)主干道绿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比率不低于20%(3)次干道绿带面积所占比率不低于15%(4)单位附属绿地面积占单位总用地面积比率不低于30%,其中学校、医院、修疗养院所、机关团体、公共文化设施、部队等单位的绿地率不低于35%9、其他绿地规划内容:1“生态优先”的原则2城市大环境景观格局的构建3城市游憩体系的完善(4)城市各组团之间的关系(5)城市绿地的系统性10、城市绿地植物规划的基本要求(1)合理进行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建立城市开敞空间的绿色网络(2)大力开发利用地域性的物种资源(3)提高单位绿地面积的生物多样性指数(4)增大城市绿地建设规模(5)改善以土壤为核心的立地条件,提高栽培技术和养护水平(6)古树名木能够反映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人文和保护价值11、规划总则之规划原则1、尊重自然,生态优先2、统筹规划,合理布局3、分期实施,保证质量4、实用适用,公众参与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原理、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概念: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市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景观、游憩、文化和防灾避险武大功能的活动.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A..以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预测城市绿化各项发展指标在规划期内的发展水平,综合部署各类各级城市绿地,确定绿地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在一定规划期内应解决的主要问题.B.确定城市主要绿化树种和园林设施以及近期建设项目等,从而满足城市和居民对城市绿地的生态保护和游憩休闲等方面的要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以城市为对象,以创造高质量的风景园林空间为目标的规划技术,通过绿地系统规划,最终要实现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发挥,确保安全、健康城市环境,引导和限制城市形态,提供户外的游憩场所,创造具有特色的优美城市景观,加强与城市内仅有的自然的接触,培养市民的乡土意识和人性回复.市规划层次: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总体规划内容:规划总则、定额指标体系、绿地布局结构、绿地分类规划、城市绿化树种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规划实施措施.土地规划分类: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念: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做出的总体安排和布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的概念:是以风景园林学和城市规划学为主,并与其它学科,如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地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学科.1.系统结构的定义:指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秩序,即各要素在时间或空间上排列和组合的具体形式.2.系统结构的特点:稳定性、层次性、开放性、相对性3.绿地系统结构的特性: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结构性、目标性4.绿地系统结构布局原则:1结合城市其他规划,综合考虑2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3绿地应均衡分布,比例合理4绿地系统规划既要有远景目标,也要和近期安排相结合5.绿地布局的总目标:布局合理、指标先进、质量良好、环境改善6.城市绿地系统结构的基本形式和特点:18种基本模式:点状、环状、网状、楔状、放射状、放射环状、带状、指状2组合方式:点网状、环网状、环楔状、放射环状、放射网状3各模式特点:1点状:这种以点状或块状绿地为主的布局模式多出现在城市发展的早期阶段,旧城改建,利用宝贵空间进行绿化.这种模式有利于市民就近利用,并对改善城市环境具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占地规模不大以及分散的分布状况,相互间缺乏有机联系,使其难以发挥调节城市小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形成城市艺术面貌的综合功能.2环状:指根据城市发展规模的不同,利用城市周边的农田、山林、林地以及一些生态敏感保护区在城市外围形成1条或多条环状绿带.3楔状:指利用郊外林地、农田、河流等自然因素形成绿色空间,有宽渐窄地嵌入到城市,将城市环境与郊区的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4带状:指利用河湖水系、道路、旧城墙、高压走廊等线性因素,形成纵横交错的条带行绿色空间,穿插于城市内部,与其他绿色空间共同构成城市绿网.优点:易表现城市的艺术风貌;缺点:占城市面积大,不宜均匀分布.5网状:指将山林、水体、森林、农田等自然因素,通过沿道路、河流、铁路、组团建设的“绿廊”,与城市中的其他公园绿地进行联系形成整体,构成一个自然、多样、高效,局域一定自我维持能力、体现生态服务功能的绿色网络结构.7.城市园林绿地布局的手法:1制定城市绿色空间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2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预测3绿色空间序列规划4绿色空间系统特色风貌规划5绿化规划对“点、带、场”的空间进行全面的绿化指标控制6空间环境规划7论述环境规划空间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的关系9城市园林绿地布局方式——“点、线、面”结合第四章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编制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成果: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规划附件.2,规划图则包括:区位关系图,现状图,现状分析图,规划总图,市域大环境绿化规划图,各绿地分项规划图,近期绿地建设规划图.3,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六阶段:现场调查,制定目标,规划方案,交流汇报,专家评审,成果提交.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要求:(1)以国家相关标准和相关规定为依据,落实规划可操作性.(2)符合城市建设发展的客观实际和特点,针对性强.(3)从规划体系角度出发,编制与城市规划各阶段相结合的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8269eb3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c3.png)
: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均可称为绿地:泛指所有被植物覆盖的种植地用地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特点: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临界值,侧重于引导和控制,依托于理性的分析而不是感性的直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主要任务: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系统管理提供依据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4.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者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最终目的:创造优美自然、清洁卫生、安全舒适、科学文明的现代城市的最佳环境系统(绿化覆盖率:在范围内所实用于绿化的乔灌木地被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性质:政府管理和调控土地利用的途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1.与城市总体规划:是其一个组成部份,是深化细化,两者互相协调与尊重2.与土地利用规划:内容相互交叉,土对绿有决定性作用,反之有积极反作用3.与景观规划:是其规划设计的重要对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1.从实际出发,综合规划2.远近结合,创造特色3.功能多样,力求高效4.网络分隔5.均匀分布,比例合理·古代城市绿地规划1.城市选址对城市绿地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实例:六朝建康南宋临安2.总体而言,古代城市绿地功能较为单一,主要为少数人享乐所用,规划设计取决于主人的意志·国外近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1.19 世纪下半叶,欧洲、北美掀起了城市公园建设的第一次高潮,称为“公园运动”2.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对城市绿地规划的影响:【1】带形城市理论——里亚·伊·马塔(西班牙)主张城市沿道路两边建设,宽度500m,长度无限,每隔300m 设一条20m 宽的横向道路,联系干道两旁的用地,用地两侧为100m 宽且布局不规则的公园和林地【2】田园城市理论——霍华德(英)以同心圆放射大道,外围农业用地为主,并强调要在城市周围永久保留一定绿地来控制城市的无线扩张(1902 年的莱奇沃斯是“田园城市”的第一个试点城市) 【3】卫星城镇规划理论与实践——昂温在大城市外围建立卫星城市,以疏散人口控制大城市规模【4】有机疏散思想——伊利尔·沙里宁(美)就是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这种区域内又可分成不同的活动所需的地段,应把工业用地疏散出去,来开辟绿地,试图缓解因城市集中所产生的各种弊端【5】邻里单位规划思想在较大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邻里思想把居住的肃静、朝向、卫生、安全放在重要的地位【6】现代建造运动中的空间集中于空间分散规划思想(集散主义、分散主义)1.勒·柯布西耶——空间集中规划思想《明日的城市》2.赖特——空间分散的规划思想,主张将城市分散到广阔的农村去共同点:空间集中与空间分散规划思想的共同点是已经认识到了绿地对城市生活的重要性,在他们理想的城市中,都有大量的绿化空间,都已经开始思量当时所浮现的新技术(电话、汽车等)对城市的影响·环城绿带规划思想的当代实践1.环城绿带的功能与发展目标适应城市的发展,因此,要素复合性,结构复杂化,形态灵便性,功能多样性,越来越成为环城绿带建设的趋势(强调的是自然与人平衡发展的生态观):沿着自然走廊或者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3【1】作用:养育本地物种,维持自然生态过程,保持空气和水资源,促进人们生活的健康和质量【2】原则:全面、综合、战略、公开【3】目标:保护生态功能与过程,保护自然生产性的土地,保护开放空间,服务大众·中国当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背景与方向1.工业化——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将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放在首位2.城市化——城乡可持续发展——规划中心向外转移,承担城乡绿地一体化重任3.土地资源短缺问题——善于利用土地资源,发挥综合效益4.人口与闲暇背景——节假日游人增多——承担满足人们休闲活动需求重任构筑物靠临街面的界线,在建造红线以外不允许建任何建造物·我国现行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5 大类13 中类11 小类(p69)· 国内参考指标:全市性公园2-3km 区域性公园1-1.5km 居住区公园0.1-1km小区游园0.3-0.5km划的道路红线以外,宽度普通不小于8m· 防护绿地:指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防风林...... )人们遨游欣赏、休憩娱乐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歇息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场所·国外城市绿地分类特点:1.区域一体化2.层次体系化3.要素多元化生态、游憩、景观、避灾、文教【1】生态功能: 1.保护城市环境——a 吸收有毒气体 b 净化水体 c 净化土壤d 减轻放射性污染 f 滞土减尘作用e 改善城市小气候g 减噪作用h 杀菌作用I 环境监测作用j 缓解热岛效应2.防震减灾——防火防震防风固沙保持水土3.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提供城市野生动物生境【2】景观功能: 1.改善城市形象(丰富建造群轮廓线美化市容形成不同的城市特色)2.营造优美风景(营造城市景观特色 5 要素:道路边界标志物区域特征中心点) 【3】使用功能:1.提供游憩休闲的场所2.提供修养身心的场所3.提供文化教育的场所(传承地域历史文脉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形成环境教育课堂)4.避灾避害【4】避灾功能、防灾功能:避难场所、防火隔离带、战争藏身地等【5】经济功能:1.直接经济效益——欣赏收入生产收入等2.间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关产业社会环境效益·绿规的依据和原则:【1】依据: 1.相关规划成果 2.现状基本条件 3.相关法律法规(最重要)4.技术标准规范【2】规划原则:1.城乡一体化系统整合原则2.生态优先多功能利用原则3.因地制宜区域分异原则4.远近结合动态规划原则5.地方特色原则6.可操作性原则·绿规的层次【1】空间层次:1.市域——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2.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以及城市行政区内其他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3.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辟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2】阶段层次: 1.总体规划阶段 2.分区规划阶段 3.详细规划阶段·绿规的主要内容:1.城市概况及现状分析2.规划总则与目标3.市域绿地系统规划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结构与分区规划5.城市绿地分类规划6.树种规划7.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8.古树名木保护规划9.分期建设规划10 规划实施的措施·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城市中每一个居民平均占有公共绿地的面积·绿地率:指区域内各绿化用地总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绿化覆盖率:指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用地面积的比值(上面三个是三大基本指标,作为衡量城市绿化规划指标的规定)·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充分利用城市现状、山水地形与植被等条件,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对绿地进行合理规划【2】系统性原则:城市绿地规划系统作为整个区域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必须明确其与其他系统和因素的互相关系,使之互相联系成为稳定高效的系统,从而更大程度的发挥其效益【3】均衡性原则:规划布局时应以服务半径为基本依据,考虑均匀分布,点线面结合,大中小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重点与普通结合,将城市绿地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4】以人为本原则:再达到功能作用的同时强调人性化意识,考虑人的需求,提高绿地可参考性,可欣赏性,供人们休闲、遨游、娱乐、活动,并最大程度的满足居民可达性要求·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的基本模式:通常情况下有:点状环状放射状放射环状网状楔状带状指状8 种基本模式【1】点状绿地布局:将绿地成点状均匀分布在城市中,方便居民使用,点状绿地规模较小,位置分散,难以充分发挥绿地调节城市小气候、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艺术面貌的功能(多应用于旧城改建中)【2】环状绿地布局:外形呈环状,多与城市交通同时布置,绝大部份以防护绿带、郊区森林和风景遨游绿地的浮现,在改善城市生态和体现城市风貌等方面均有一定作用【3】放射状绿地布局:从城市中心区向周边放射方向建设绿地,并沿放射路两侧的绿化带形成绿色通道,利于将新鲜空气引入城区,较好的改善城市通风条件【4】放射环状绿地布局:放射状与环状布局的有机结合,将城市分散的绿地有机联系,组成完整的体系,使居民区获得最大的绿地接触面,方便居民游憩,利于小区城市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利于丰富城市总体的艺术面貌【5】网状绿地布局:通过点、线、面、片、环、楔、廊等结合,将各种绿地构成一个自然、高效、多样有一定自我维持能力的动态绿色网络结构体系【6】带状绿地布局:利用现有要素形成纵横向绿带、放射状绿带与环状绿带交织的绿地网,在城市周围及功能分区交壤处需布置一定规模的带状绿地,起防护隔离的作用,还可以联系其他绿地使之形成网络,还可创建生态廊道,保护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7】楔形绿地布局:由郊区伸入市中心的由宽到窄的绿地,利于改善城市小气候,将城市环境与郊区自然环境有机组合,利于将新鲜空气引入城区。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504852b84254b35effd3400.png)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城市绿地的定义城市绿地是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定义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地貌特征、基础种植(自然植被)和地带性园林植物,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和城市自身的情况确定的标准,将规划设计的和现有的各级各类园林绿地用植物群落的形式绿化起来,并以一定的科学规律给予沟通和连接,构成的完整有机的系统.第一章城市绿地的功能第一节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一、保护城市环境(一)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1、净化空气首先,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此外,绿色植物还有明显的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氮氧化物、碳氢化物以及汞、铅蒸气等有害气体的功能。
2、净化水体和土壤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溶解质,减少水中的细菌数量。
植物的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具有净化土壤的能力.如有的植物根系分泌物能使进入土壤的大肠杆菌死亡。
(二)改善城市气候1、降低气温植物茂密的枝叶可以挡住并吸收50%—90%的太阳辐射热。
2、调节湿度通过调节城市空气湿度,城市绿地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3、调控气流区域性的微风和气体环流将绿地中相对凉爽的空气不断传向城市建筑密集区,可达到调节城市建筑密集区小气候的目的,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降低城市噪声一般情况下,树木枝叶茂密,层层错落重叠的树冠降噪隔声效应明显;阔叶树吸声能力比针叶树好;由乔木、灌木、草木和地被构成的多层稀疏林带比单层宽林带的吸声隔离作用显著。
二、减灾防灾(一)防火防震(二)防风固沙(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四)防御放射性污染和有利备战防空三、提供城市野生动物生(活环)境,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一方面,可以利用城市绿地中的植物园、动物园、苗圃等技术优势,对濒危、珍稀动植物进行异地保护及优势物种的驯化。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丰富城市绿地的植物群落的物种数量,达到丰富生活于其中的动物物种数量。
第二节城市绿地的使用功能一、日常休息娱乐活动二、观光及旅游三、休养基地四、文化宣传及科普教育第三节美化功能一、丰富城市建筑群体的轮廓线二、美化市容三、衬托建筑,增加建筑的艺术效果四、形成不同的城市特色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第一节城市绿地的分类一、前苏联城市绿地分类情况1990年以后,前苏联将城市用地分为生活居住用地,生产用地和景观-游憩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2432a901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8f.png)
(2)《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年)
1993年,根据《城市绿化条例》第九条,为加强城 市绿化规划管理,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国家建设部颁布 了《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城[1993]784 号)文件,提出了根据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确定人均 公共绿地面积指标。
3、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则、规划说明书和规划基础资料四个部分。
规划文本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规划目标与指标、市域 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 城市绿地分类规划、树种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 规划、古树名木保护、分期建设规划、规划实施措施及 附录。
பைடு நூலகம்
规划图则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区位关系图、现状图、城 市绿地现状分析图、规划总图、市域大环境绿化规划图、 绿地分类规划图(含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 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规划图等)、近期绿地建设规划图, 要求图纸比例与城市总体规划图基本一致,一般采用1 ︰5000~1︰25000,并标明风玫瑰,绿地分类现状和规 划图如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其他绿地等可适当合并表 达。
2004年,《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中,提 到我国城市绿化建设指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以 上,人均公共绿地12平方米以上,绿地率38%以上。”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
根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的要求,《城 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园林 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编制,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
3、林地 林地是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
地,不包括居民绿化用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 的护路、护草林。
4、牧草地 牧草地是指生长草木植物为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
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
![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275415f3c1ec5da50e2708d.png)
m n g m n , s a i t c , a d p a e r m t o n ui a c o e i h n e n l s r c u e o r a r e y t m a d aaeet t t s i s n l y dp o o i n a d g d n er l n t e i t r a t u t r f u b n g e n s s e n t ed v l p e t o r a e i h r l g e n n . n t t e s m i e c n r b t d t h 0 s r c i n a d d v l p e t h e e o m n f u b n p r p e a r e i g a d a h a e t m o t i u e o t e c n t u t 0 n e e o m n o h i c p i e o l n s a e a c i e t r n r a r e p c l n i g f t e d s i ln f a d c p r h t cu ea d u b n g e n s a e p a n n .
总第 1 4卷 1 3期 5
21 0 2年 5月
大 众 科 技
P p lr in e & T h oo y o ua e c Sc ec n lg
VO 1 N0. L.4 5 Ma 2 1 y 0 2
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 划 与设计
曾令俊
( 西旅 游规 划设 计 院 ,广 西 南 宁 5 0 1 广 3 0 2)
影 响。
14 新的分类标准应具有 可比性 . 新 的分类标准应有利于进行纵 向及横向的比较 。纵向比 较是指新 的城市绿地分类应有利于与原有的城市建设、管理 及统计资料进行 比较 ;横 向比较是指新的城 市绿地 分类有利 于各城市之 间以及与 同时期国外的城市绿地 建设进行 比较 。 15 城市绿地分类应 具有 前瞻性 .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课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f0be37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1b.png)
①城市绿地中的展览馆、陈列馆、宣传廊以文字、图片形式宣传 相关文化知识 ②利用城市绿地举行各种演出、演讲,以生动形象的活动形式寓 教于乐 ③主题公园、动植物园是进行科普教育的最佳场所
9
1.3
城市绿地的美化功能
10
1.1 生态功能 1.2 使用功能 1.3 美化功能
1.3 城市绿地的美化功能
1.3.1形成不同的城市特色
1.1.3 提供城市野生动物生境,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
①为野生动物提供相应的生活空间; ②利用城市绿地中的植物园、动物园等技术优势对珍稀动植 物进行异地保护 及优势物种的驯化; ③丰富城市绿地的植物群落,达到丰富生活于其中的动物物 种数量
5
1.2
城市绿地的使用功能
6
1.1 生态功能
1.2 城市绿地的使用功能 1.2.1日常休息娱乐活动
20世纪50年代:
居住区公园
公共使用绿地;
城市骨干公园
局部使用绿地;
特殊公园
特殊用途绿地
广域公园
1990年以后:
缓冲绿地
景观游憩用地:城市森林、森 城市绿地 林公园、森林防护带、蓄水池、 绿道 农业用地及其他耕地、公园、 国营公园
花园、街心公园和林荫道
③英国
正规设计的开敞空间 其他现存的开敞空间
④德国
研究对象:
RS、GPS、GIS
土地、植物→水 +
文、大气、动物、分析模型、模拟技术
微生物、能源、
城市废弃物
准确、完整、时效、科
学、合理
研究深度:
分类布局定量→
绿地+城市生态、城市社会
学
6
1.1 课程安排 1.2 绪论
1.2 绪论
1.2.3我国城市绿地系统发展状况、问题及前景:
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与环境景观设计
![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与环境景观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ad1acf7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2e.png)
第二部分 环境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
城市规划原理 景观设计应该服从于城市的整体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专项,
因此,了解城市规划的有关原理有利于对景观规划设计方向的总体把握。 景观设计的中外发展历程
城市规划理论概述
第一节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一、城市的概念 二、城市的产生 三、城市的发展
第二节 城市规划学科的兴起
城市规划学科的兴起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清代北京城
城市规划学科的兴起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城市规划学科的兴起 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城市规划学科的兴起
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
⑴ 古希腊: 背景: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对外贸易有利的区位条件,“神人同形”
的宗教思想。 城市形态:广场为城市中心, 方格网道路骨架。
不但看起景来眼睛舒服,而且我们赏景时所处地方(赏景点) 的各种环境也舒服宜人,同时又具有文化意识和生活的功能。
弱点 : 容易与园艺易混淆
1.1概念辨析
风景园林设计
风景园林(建设部) 风景园林的本质特点,就在于它的综合性 。综合利用科学和艺术手段
营造人类美好的室外生活境域的一个行业和一门学科。 同时反映了中国的 历史与特色。
城市规划学科的兴起
近、现代主要城市规划理论
2.“田园城市”理论 ⑴发起人:霍华德(英国)
⑵时间:1898年
⑶背景:工业化发展迅速,城市无限制的扩张,大城市与自然隔离。
⑷主要内容: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E.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 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 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 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 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书名于1902年再版时改为:《明日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y of Tomorrow)。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44d20e824a7302768e9939b1.png)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概念
• 绿地系统规划:是在城市用地范围内,根 据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园林绿地进行合理 布置,使园林绿地能够改善城市小气候条 件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创造出清洁 卫生美丽的城市景观
• 二、城市绿地的分类及其用地选择 • (1)城市绿地分类
• 1、按服务对象: • 2、按位置分: • 3、按功能分: • 4、按服务范围分: • 5、按规模分: • 6、按功能系统分: • 7、建委1973年公布的组成绿地系统的内
容 • 8、《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02年
三、城市绿地系统分类的原则
• 1、以绿地的功能作为主要的分类依据 • 2、分类要与城市规划用地平衡的计算口径
一致 • 3、绿地分类要力求反映不同类型城市绿地
的特点 • 4、应尽量考虑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可比性 • 5、各类绿地的名称及分类应尽量考虑到我
国实际情况和习惯叫法 • 6、要考虑绿地的统计范围、投资来源及管
十、规划层次与术语概念
一、规划层次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层次一般包括城市
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绿地系统分区规划、绿 地系统控制性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及绿地设 计等五个规划层次
• 二、各层次规划设计重点 • 1、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总体规划) • 2、系统分区规划 • 3、绿地系统控制性详细规划 • 4、绿地详细规划 • 5、城市园林绿地设计
理体制
• 四、城市各类绿地的特征及用地选择 • (一)公园绿地
• 1、市区级综合公园 • 2、城市的小型公共绿地 • 3、儿童公园 • 4、动物园: • 5、植物园 • 6、体育公园 • 7、纪念性公园:
• 8、 名胜古迹园林: • 9、游息林荫带:
• (二)生产绿地 • (三)防护绿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我国绿地建设指标:
1、绿地面积:城市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公园、街头绿地、 单位附属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绿地、特殊用途 的绿地等面积的总和。
防护绿地包括城市防风林、卫生防护林、安全 防护林等。
城市防风林: 卫生防护林: 安全防护林:防火防震、高压走廊保护、绿地在城市中占地比重大,分布广泛、构成城市普 遍绿化地基础。
包括:
居住绿地; 公共设施绿地; 工业绿地; 仓储绿地; 对外交通绿地; 道路绿地; 市政设施绿地; 特殊绿地。
(二)、生产绿地
指城市中,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绿 色植物为主要手段,绿地比例占主导地位的 城市用地。能为城市提供苗木、草坪、花卉 和种子的各类圃地。
由于苗木生产和供应的市场化,生产用地 已经呈现郊区化的趋势。
(三)、防护绿地
防护绿地是为了满足城市对卫生、隔音、安全 的要求而设置的,其功能是对自然灾害和城市公害 起到一定的防护或减弱作用。不宜兼作公园绿地使 用。
园林规划设计-1
国家园林城市名单 第一批(1992年) : 北京、合肥、珠海
第二批 (1994年): 杭州、深圳
第三批(1996年): 马鞍山、威海、中山
第四批 (1997年): 大连、南京、厦门、南宁
第五批 (1999年): 青岛、濮阳、十堰、佛山、三明、秦皇岛、烟 台、上海浦东区(国家园林城区)
具有不同的分类层次。 大的类别如下: 公园绿地(G1); 生产绿地(G2); 防护绿地(G3); 附属绿地(G4); 其他绿地(G5)。
三、各类城市绿地的内涵 (一)、公园绿地:
在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 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 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
它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布 局、环境质量、道路交通、生活方式、景观设计、 防震减灾等许多方面。
它具有保护自然生态、改善人居环境、美化城 市景观、提供休憩和临时避灾等多方面的功能。
第一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概述
一、城市绿地(urban green space) 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
是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市政公 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 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公园绿地的分类:
综合性公园:全市性公园,区域性公园; 社区公园: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 专类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历
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游乐公园等; 带状公园: 街旁绿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深入调查研究 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 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 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 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 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 明书、规划图则和规划基础资料四个部分。其中,依法批准 的规划文本与规划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二节 城市绿地分类
一、城市绿地分类的意义:
绿地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协调; 城市建设指标的比较依据和标准; 绿地规划的编制和审批; 绿地的建设和管理等。
泰安市城市绿地管理部门的分类:公园绿地、广 场绿地、道路交通绿地、滨河绿地。
从城市绿地养护和管理的角度出发。
二、《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介绍 特点:以功能为主进行分类;
临海、桐乡、宜春、景德镇市等14个城市
第十批(2007年) 石家庄、迁安、沈阳、调兵山、四平、松原、常州、南通、江阴、
衢州、义乌、淮南、铜陵、永安、南昌、新余、莱芜、胶州、乳山、文 登、新乡、济源、舞钢、登封、黄石、株洲、广州、东莞、潮州、贵阳、 银川、克拉玛依、昌吉、奎屯等34个城市;
天津市塘沽区、重庆市南岸区、重庆市渝北区为“国家园林城区”。
第六批 (2002年): 江门市、惠州市、茂名市、肇庆市、海口市、 三亚市、襄樊市、石河子市、常熟市、长春市、上海市闵行区(国家园 林城区)
第七批 (2003年) 上海市、宁波市、福州市、唐山市、吉林市、无锡市、扬州市、苏
州市、绍兴市、桂林市、绵阳市、荣成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富阳市、 开平市、都江堰市
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
用地。包括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和城市 建设用地之外地土地。
不同性质和形式的绿地构成绿地系统。
二、规划编制的组织形式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规划,
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和细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 编制,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五)、其他绿地
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 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 垃圾填埋场恢复地等。
第三节 城市绿地建设指标和定额
合理制订各类城市绿地地规划建设指标和定额,是绿地 系统规划主要地工作环节。它能够反映一个城市绿化数量和 质量的好坏,一个时期的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居民生活福利 保健的水平,也是评价城市环境质量的标准和城市精神文明 的标志之一。
关于公布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试点城市的通知建 城函[2007]196号
青岛市、南京市、杭州市、威海市、扬 州市、苏州市、绍兴市、桂林市、常熟市、 昆山市、张家港市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试点 城市。
第一章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指导城市开放空间中各类 绿地的设计、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是城市 规划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第八批(2005年) 武汉市、郑州市、邯郸市、廊城市、长治市、晋城市、包头市、伊
春市、日照市、淄博市、寿光市、新泰市、胶南市、徐州市、镇江市、 吴江市、宜兴市、安庆市、嘉兴市、泉州市、漳州市、许昌市、南阳市、 宜昌市、岳阳市、湛江市、安宁市、遵义市、乐山市、宝鸡市、库尔勒 市等31个城市
第九批(2006年) 成都、焦作、黄山、淮北、湖州、广安、青州、偃师、太仓、诸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