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的诊断和治疗2
黄 疸
黄疸【大纲要求】1.熟悉黄疸的概念和病因病机。
2.掌握黄疸的诊断依据,了解黄疸鉴别诊断。
3.掌握黄疸的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及各型的辨证及治疗。
4.了解黄疸的转归及预后。
【重点及难点提示】重点:明确目黄、身黄、小便黄为黄疸的三大主证。
其病因有外感、内伤两方面。
外感源于疫毒侵袭或饮食不节,内伤则由脾胃虚弱或宿疾引发;外因重在湿、毒,而内因偏于虚、瘀,致使胆汁不循常道流通,或化源不充、血败不华于色,以致身目俱黄。
其病变部位在脾胃肝胆。
湿邪为病者,若湿从热化,则为阳黄;湿从寒化,则为阴黄;疫毒所致多为急黄;气血衰败,则为虚黄。
难点:辨证时应首辨阴黄、阳黄、急黄、虚黄之形证,次辨阳黄证的湿热孰重孰轻。
阴黄证属于寒湿或血瘀。
治疗上,初期以实证为主,采用清热利湿,通利二便为主。
阳黄多采用苦寒攻下法,但应中病即止;阴黄应视病机的不同特性分别采用温化寒湿或化瘀退黄法;急黄则以清热解毒凉血为主;虚黄的治疗则以健脾生血柔肝为主。
【内容精讲】一、概述黄疸是指因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或血败不华于色,引发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其中以目黄尤为重要。
二、病因病机(一)时邪疫毒,薰蒸肝胆疫毒之邪由表入里,薰蒸肝胆,肝胆失于疏泄,胆汁外溢于肌肤,上注于肝窍,下流于膀胱,故身目俱黄。
若疫毒甚者,病势暴急凶险,而见热毒炽盛伤及营血,名曰急黄。
(二)酒食伤脾,化生湿热嗜食膏梁,酗酒过度,伤及脾胃,湿浊内阻,日久湿郁化热,中焦湿热薰蒸肝胆,胆汁不循常道而泛溢于身目肌肤而发黄;若嗜食寒凉,或服苦寒之药,损伤脾阳,或脾阳素虚,湿从寒化,胆汁为湿所阻,浸渍于肌肤而发黄。
(三)积聚内阻,胆汁失泄积聚日久不消,瘀血或砂石阻塞胆道,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泄,致身目发黄。
(四)化源不充,血不荣色素体脾胃虚弱或肾精不足,以致气血化源不充,肾精难以化生精血,血败而不华色,从而引发黄疸。
综上所述,黄疸的病变脏腑主要为脾胃肝胆,而所病脏腑之间又可相互传变。
黄疸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黄疸的护理诊断及措施引言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黄色素沉积在皮肤和黏膜中,使得患者的皮肤和眼白变黄。
黄疸的发生通常与肝脏、胆道或红细胞的问题有关。
护理诊断和措施在黄疸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护理诊断疼痛黄疸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或其他部位的不适。
疼痛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营养不良黄疸会影响患者的食欲和消化功能,导致营养不良。
护理人员需要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并采取措施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
感染黄疸患者的免疫功能可能受损,容易感染。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体温和感染症状,并采取预防措施,如手卫生和环境清洁。
缺液黄疸患者由于胆红素排泄不畅,可能会导致体内液体积聚。
护理人员需要评估患者的液体平衡,并采取措施防止液体积聚。
焦虑和抑郁黄疸患者由于疾病的困扰和身体的变化,可能会出现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护理人员需要提供心理支持和安全感,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
护理措施疼痛管理•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性质。
•针对患者的疼痛需求,使用药物和非药物疼痛管理措施。
•监测疼痛管理措施的有效性。
营养支持•评估患者的饮食习惯和食欲。
•提供易于消化的食物,分多次进食。
•监测患者的体重和营养状况,必要时进行营养补充。
感染预防•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和感染症状。
•鼓励患者进行手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维持环境的清洁和消毒。
液体管理•评估患者的液体平衡,监测尿量和体重变化。
•根据患者的液体需求,调整体液输入和排泄。
•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防止液体积聚导致电解质紊乱。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
•鼓励患者与家人和朋友交流,减轻心理负担。
•提供安全感和关怀,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
结论黄疸的护理诊断和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全面的护理,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
黄疸的临床表现
黄疸的临床表现文章目录黄疸的临床表现1、黄疸的临床表现发热:黄疸伴发热多见于急性胆管炎,同时还伴有畏寒。
肝脓肿、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均有中等度发热,甚至高热;急性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时常先有发热,而后才出现黄疸。
腹痛:黄疸伴上腹部剧烈绞痛或疼痛者,多见于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或肝脓肿、原发性肝癌等。
病毒性肝炎者多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胀痛与钝痛;肝脓肿或肝癌也可表现为上腹部或右上腹的隐痛或胀痛。
皮肤瘙痒:黄疸伴皮肤瘙痒者多见于肝内、外胆管梗阻(胆汁郁积)性黄疸,如胆总管结石、癌肿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妊娠复发性黄疸等。
部分肝细胞性黄疸者也可伴有皮肤瘙痒,而溶血性黄疸常无皮肤瘙痒。
尿、粪便的颜色:梗阻性黄疸时尿色深如浓茶,而粪便颜色可变淡,胆道完全阻塞时粪便似陶土色。
溶血性黄疸者尿如酱油色,粪便颜色也加深;而肝细胞性黄疸时,尿色轻度加深,粪便色泽呈浅黄色。
2、黄疸的病因这是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溶血)后,非结合胆红素形成增多,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运输至肝脏,必然使肝脏(肝细胞)的负担增加,当超过肝脏对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取与结合能力时,则引起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
此外,大量溶血导致的贫血,使肝细胞处在缺氧、缺血的状态下,其摄取、结合非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必然会进一步降低,结果导致非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浓度更为增高而出现黄疸。
3、黄疸如何诊断黄疸只是一种症状/体征,并非疾病。
对于黄疸的诊断并不难,但是鉴别诊断很重要。
只要血清胆红素浓度为17.1~34.2umol/L(1~2mg/dl)时,而肉眼看不出黄疸者称隐性黄疸。
如血清胆红素浓度高于34.2umol/L(2mg/dl)时,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出现黄染则为显性黄疸。
黄疸如何预防1、夫妻双方如血型不合(尤其母亲血型为O,父亲血型为A、B或AB),或者母亲RH血型呈阴性,应定期做有关血清学和羊水检查,并在严密监护下分娩,以防止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
2、妇女如有肝炎史或曾生病理性黄疸婴儿者,产前宜测定血中抗体及其动态变化,并采取相应预防性服药措施。
新生儿黄疸实训报告单
一、实训背景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出现黄色。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其中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治疗,而病理性黄疸则需要及时治疗,以免影响新生儿健康。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临床实践,了解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治疗及护理方法。
二、实训目的1. 掌握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2. 熟悉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3. 培养临床思维和操作技能,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三、实训内容1.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1)临床表现:新生儿黄疸的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严重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嗜睡、抽搐等症状。
(2)辅助检查:通过血清胆红素检测,评估胆红素水平。
正常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在5-20mg/dl之间,超过20mg/dl为高胆红素血症。
2.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1)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治疗,加强喂养,保持新生儿舒适,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病理性黄疸:根据病情选择治疗方法。
1)光照疗法:将新生儿置于蓝光箱内,通过蓝光照射分解血清中的胆红素,降低胆红素水平。
2)换血疗法:适用于严重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脑病等高危新生儿。
3)药物治疗:如苯巴比妥、茵栀黄等,具有降低胆红素水平、保护肝脏等作用。
3.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1)密切观察病情:监测新生儿体温、心率、呼吸、肤色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保证营养摄入:鼓励母乳喂养,保证新生儿充足的能量摄入。
(3)保持皮肤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新生儿皮肤,防止感染。
(4)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维持室温在22-26℃,湿度在55%-65%,为新生儿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四、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认识到新生儿黄疸的危害及治疗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训的总结:1.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临床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2.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包括光照疗法、换血疗法、药物治疗等,需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黄疸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黄疸的中医辨证和治疗黄疸是因时气疫毒、湿热、寒湿等外邪侵袭,或饮食失节,嗜酒无度,误食毒物,或劳倦内伤,以致疫毒滞留,寒湿阻遏,湿热交蒸,气滞血瘀及肝胆脾胃功能失调,胆失疏泄而胆汁泛溢,出现以面、目、身肤发黄,小便黄赤为主要特征的病证。
【范围】本病证存在于多种外感疾病和内伤疾病中,与西医学的黄疸含义相同。
西医学中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损伤、肝硬化、胆石症、胆囊炎、先天性胆红质代谢功能缺陷、溶血性黄疸、钩端螺旋体病等,具有黄疸体征者,可按本篇辨证论治。
其它如败血症、胰腺炎及妊娠引起的黄疸,亦可参照本证辨治。
肝癌、胆囊癌、胰头癌、乏特氏壶腹周围癌等引起的黄疸,亦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一、病因1 •原发病因湿热或寒湿、时气疫毒等外邪侵袭,是引发外感黄疸的原发病因;劳倦过度、酒食不节、情志抑郁等所致的脏腑虚损,是内伤黄疸的原始病因。
2 •继发病因砂石、虫体等阻滞胆道,积聚日久不消或瘀血阻滞胆道,是胆汁外溢产生黄疸的继发病因。
3 •诱发因素感受外邪、饮食失节、骤受惊恐、情志不遂、劳倦内伤等均可诱发或加重黄疸。
二、病机1 •发病黄疽由感受湿热疫毒所致者,病势暴急,病情最凶险,传染性强}而由感受湿热外邪及砂石、虫体阻滞胆道所致者,起病多亦较急;由内伤诸因所致者病势较缓。
2 •病位主要病位在肝胆,与脾、胃、心、肾有关。
3 •病性外感或急性发作的黄疸,病性以湿热、疫毒等邪实为主。
而内伤或慢性发作的黄疸病性以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为多;本虚以脾胃、肝肾、脾肾不足为主,标实以湿热或寒湿,瘀血为特征,或为阳黄,或为阴黄。
4 •病势本病一般初始为湿热蕴结脾胃,熏蒸阻滞肝胆。
湿热耗伤肝肾之阴,或过用寒凉,湿热寒化,耗伤脾阳,甚或伤及肾之阳气,而同时湿毒滞留,气血运行受阻,则可出现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以及由中焦病及下焦之势。
湿热化毒或感受疫疠之毒邪,热毒炽盛,熏灼肝胆,可进一步耗损心营、肝肾而致上中下三焦俱病之势,出现气血阴阳皆伤之变。
黄疸的诊断标准
黄疸的诊断标准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其特征是皮肤、巩膜等部位出现黄色素沉积,通常是由于肝脏功能异常导致胆红素排泄不畅所致。
黄疸的诊断标准包括黄疸的定义、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原则等方面,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一、黄疸的定义黄疸是指体内胆红素浓度升高,导致皮肤、巩膜等部位出现黄色素沉积的一种症状。
黄疸的产生与胆红素代谢异常有关,主要包括胆红素生成障碍、胆红素转运障碍和胆红素排泄障碍等。
二、病因分类黄疸的病因可分为肝内、肝外和混合性三种类型。
1.肝内型黄疸肝内型黄疸是由于肝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导致的,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2.肝外型黄疸肝外型黄疸是由于胆道系统疾病或溶血性贫血等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主要包括胆道梗阻、胆石症、胆管炎、胰腺炎等。
3.混合型黄疸混合型黄疸是肝内型和肝外型黄疸同时存在的情况,如肝细胞损伤合并胆道梗阻等。
三、临床表现黄疸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皮肤、巩膜、口腔粘膜等部位的黄染和尿液、粪便颜色异常等。
1.皮肤、巩膜黄染皮肤、巩膜黄染是黄疸最常见的表现,通常从头部开始向下发展,严重时可达全身。
2.尿液颜色异常黄疸时,尿液颜色变为深黄色或茶色,是由于尿中含有大量胆红素所致。
3.粪便颜色异常黄疸时,粪便颜色变为灰白色或浅黄色,是由于胆汁排泄不畅所致。
四、实验室检查黄疸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胆红素、转氨酶和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
1.血清胆红素血清胆红素是诊断黄疸的关键指标之一,正常值为5-21μmol/L。
血清胆红素升高常常是黄疸的主要表现之一,可以根据血清胆红素水平来确定黄疸的程度和病因。
2.转氨酶转氨酶包括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指标。
黄疸时,转氨酶水平常常升高,可以帮助确定病因。
3.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是反映凝血功能的指标,黄疸时常常延长,是由于胆红素对凝血因子的影响所致。
五、治疗原则黄疸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病因治疗、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等。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引起皮肤、巩膜黄染,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的一种征象。
出生后2~3天出现皮肤、巩膜黄染,4~6天逐渐加重,早产儿可持续3~4周后消退;精神、吃奶和生长发育正常,不伴有其他症状;足月儿血清胆红素低于220.6µmmol/L,早产儿不超过256.5µmmol/L。
二、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断】1、生后24小时内出现;2、血清总胆红素达到相应日龄下的光疗干预标准(表1、表2),或每日上升超过85µmmol/L;3、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4黄疽退而复现;5、血清结合胆红素>34µmmol/L。
具备其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
【病因】(一)胆红素生成过多1.红细胞增多症:即静脉血红细胞>6×1012/L.血红蛋白>220g/L,红细胞比容>65%。
常见于母胎或胎胎间输血、脐带结扎延迟、宫内生长迟缓(慢性缺氧),先天性青紫型心脏病及糖尿病母亲婴儿等。
2.血管外溶血:如较大的头颅血肿、皮下血肿、颅内出血、肺出血或其他部位出血。
3.同族免疫性溶血:见于血型不合如ABO或Rh血型不合等,我国ABO溶血病多见。
4.感染:细菌、病毒、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和原虫等引起的重症感染皆可致溶血,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引起的败血症多见。
5.肠肝循环增加:先天性肠道闭锁、饥饿和喂养延迟等均可使胎粪排泄延迟,使胆红素重吸收增加;母乳性黄疸,可能与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酐酶进入患儿肠内,使肠道内未结合胆红素生成增加有关,试停喂母乳3~5天,黄疸明显减轻或消退则有助于诊断。
6.其他:红细胞酶缺陷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病(G-6PD)等,红细胞形态异常如遗传降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血红蛋白病如α地中海贫血等。
(二)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1.缺氧和感染:如窒息和心力衰竭等,可抑制肝脏UDPGT的活性。
儿童生理性黄疸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未来研究方向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 ,以验证现有治疗方法的长期疗 效和安全性。
关注儿童生理性黄疸对患儿远期 健康的影响,如生长发育、神经 系统发育等,以全面评估治疗效 果。
01
进一步深入研究胆红素代谢的分 子机制,以揭示儿童生理性黄疸 的病理生理过程。
02
03
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如基因治疗 、免疫治疗等,为儿童生理性黄 疸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喂养和排泄情况
了解新生儿的喂养和排泄情况,如是否有食 欲不振、便秘等问题。
实验室检查
血清胆红素测定
通过静脉采血测定血清中胆红素的水平,判断黄疸的类型和 程度。
血型鉴定和抗体筛查
通过血型鉴定和抗体筛查,了解新生儿是否存在溶血等风险 因素。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通过超声检查了解肝脏、胆道等 腹部器官的情况,排除病理性黄 疸的可能性。
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差
未结合胆红素进入肝脏后,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转化和处理,形成水溶性 的结合胆红素。新生儿肝细胞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含量低且活力不足, 使得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结合胆红素的速率减慢。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中度黄疸
黄染范围扩大至躯干和四肢近端 ,巩膜亦可出现黄染,但程度较 轻。
迟发型黄疸
生后24小时内无黄疸表现,之后 逐渐出现并加重的黄疸。
01
02
轻度黄疸
仅表现为面部和颈部轻度黄染, 无其他异常症状。
03
重度黄疸
全身皮肤、黏膜明显黄染,甚至 呈黄绿色或金黄色,伴有精神萎 靡、嗜睡、拒奶等症状。
04
02
早期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观察
皮肤和巩膜黄染
观察新生儿皮肤和巩膜是否出现黄染,以及 黄染的程度和范围。
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
02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
实验室检查
血清胆红素测定
肝功能检查
血常规检查
通过抽取静脉血液检测 血清中胆红素的浓度, 了解黄疸的严重程度。
检查肝脏功能是否正常, 排除肝炎等疾病引起的
黄疸。
检测红细胞、白细胞等 指标,判断是否存在感
染、贫血等问题。
其他实验室检查
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 要进行其他相关实验室 检查,如凝血功能、甲
新型治疗技术与方法
蓝光疗法改进
新型蓝光治疗设备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提高治疗效率并减少副作用,使治疗过程更加安 全有效。
药物治疗方法的改进
针对不同类型的黄疸,研究新的药物治疗方法和给药途径,以减轻患儿的痛苦和家长的 负担。
病因与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
深入研究黄疸的病因
通过深入研究黄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为预防和治疗黄疸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方 案。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多样,包括新 生儿肝炎、先天性胆道疾病、新 生儿溶血、母乳性黄疸等。
病理生理
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胆红素 代谢能力有限,易导致高胆红素 血症;同时新生儿肠道菌群尚未 完全建立,影响胆红素的排泄。
临床表现与评估
临床表现
皮肤黄染、巩膜黄染、粪便色变浅等。
评估
通过观察黄疸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查如血清胆红 素测定、肝功能检查等,判断黄疸的类型和病因。
光照疗法
光照疗法的原理
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皮肤,使皮肤下的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物质,然后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从而降低黄疸水 平。
光照疗法的注意事项
光照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宝宝的眼睛和生殖器,避免长时间照射造成 损伤。同时,应定期监测宝宝的黄疸水平,以评估治疗效果。
2023修正版新生儿黄疸(最新)
新生儿黄疸(最新)新生儿黄疸(最新)引言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数天内出现的皮肤和黏膜黄疸的症状。
这是一种常见且通常是无害的现象,但仍然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黄疸的原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原因新生儿黄疸是由胆红素在体内积聚所致。
胆红素是红细胞分解后产生的物质,通常由肝脏排出体外。
然而,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无法有效排泄胆红素,导致其在体内积聚,从而引起黄疸。
症状新生儿黄疸的主要症状是皮肤和黏膜的黄疸。
开始时,黄疸可能在面部开始出现,并逐渐向下蔓延至身体其他部位。
黄疸通常在新生儿出生后2到3天后出现,并在1到2周内逐渐消退。
需要注意的是,黄疸超过2周或严重加重的情况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诊断新生儿黄疸的诊断通常通过观察黄疸的程度和持续时间进行。
医生可能会进行皮肤检查,以确定黄疸的严重程度。
此外,医生还可能进行胆红素水平的血液测试,以确认黄疸的原因和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治疗。
治疗方法大部分新生儿黄疸是自限性的,不需要特殊治疗,黄疸会在数周内自行消退。
然而,对于严重的黄疸或持续时间超过2周的情况,可能需要治疗以防止黄疸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 光疗:光疗是通过将新生儿暴露在特殊的荧光灯下,以帮助分解体内过多的胆红素。
光疗通常在医院中进行,并需要密切监测新生儿的身体反应和胆红素水平。
2. 输液治疗:对于严重的黄疸,可能需要采取输液治疗来加快胆红素的排出。
这需要在医院设置下进行,并进行定期监测和调整。
3. 饮食调整:如果新生儿黄疸与母乳喂养有关,可能需要进行饮食的调整,例如增加母乳的频率或延长喂养时间。
预防尽管新生儿黄疸是普遍的现象,但仍然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来降低患病风险。
以下是几个有效的预防方法:1. 定期产检:孕期定期产检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识别可能导致新生儿黄疸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注射维生素K:维生素K注射可以预防新生儿出血性疾病,其中一个并发症是黄疸。
黄疸的诊断
整理ppt
1
发病机理
一、胆红素的来源: 已知胆红素由血红蛋白中血 红素(heme)转化而来,正常人每日生成胆红素 约250~350mg,其中80%~85%来自循环中衰 老红细胞。红细胞平均寿命120天,每日约有1% 衰老红细胞在网状内皮系统(脾脏、骨髓、肝脏) 内被裂解,释出血红蛋白(每日4~6g)。血红蛋 白中血红素经血红素加氧酶作用转变为胆绿素, 胆绿素再由胆绿素还原酶催化成胆红素。一克血 红蛋白能生成34mg胆红素,余下小部份(15~ 20%)胆红素并非来自衰老红细胞,故称旁路性 胆红素;来源有二,一为骨髓,另一为肝脏。
整理ppt
19
8.血清酶学检查
血甭酶活力(简称血酶)测定对黄疸的病 因诊断可有一定帮助。临床上常用的血酶 有两大类:①反映肝细胞损害的酶类,主 要丙氨酸氨基移换酶(ALT),及门冬近酸 氨基移换酶(AST)等,②反映胆道病变的 酶类,如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 肽酶(GGT)。
整理ppt
整理ppt
22
(二)免疫学检查
1.免疫球蛋白:慢性活动性肝炎时IgG明显 增高,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时IgM显著上升。 肝外梗阻时,免疫球蛋白则为正常。
整理ppt
23
2.甲胎蛋白(AFP):正常成人血中AFP含 量极微(<20ng/ml)。
整理ppt
24
3.自身抗体测定 :免疫荧光试验测定黄疸 病例线粒体抗体的阳性率不一,原发性胆 汁性肝硬化约为95%,慢性活动性肝炎为 30%,而长期肝外梗阻者偶呈阳性。(< 5%)。整理ppt Nhomakorabea4
发病机理
四、胆红素的结合:非结合胆红素在肝细 胞内质网内,经醛糖酸移换酶的作用与葡 萄糖醛糖酸结合而成结合胆红素。
黄疸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黄疸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表现为皮肤、巩膜和黏膜等部位呈现黄色。
黄疸的主要原因是体内出现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累过多。
黄疸不仅仅是一种外观上的问题,还可能是潜在疾病的表现。
因此,对于黄疸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黄疸的诊断标准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一、黄疸的诊断标准黄疸的诊断基本上依靠患者的外观和一些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黄疸诊断标准:1.皮肤黄疸:患者的皮肤和黏膜出现明显的黄色,并且黄疸可见于眼球(巩膜黄疸)。
2.黄疸指数(Total Bilirubin,TBil):通过检测血液中的总胆红素水平来评估黄疸的严重程度。
正常成人血浆总胆红素水平通常在0.2-1.2mg/dL之间。
3.结合胆红素(Conjugated Bilirubin,CBil):结合胆红素是指胆红素与胆汁酸结合形成的胆红素。
正常成人血浆结合胆红素水平通常在0.1-0.3mg/dL之间。
4.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肝功能是否受损。
5.腹部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波技术检查肝脏和胆道,了解是否存在潜在的病变或阻塞。
二、黄疸护理的目标黄疸护理的目标是减轻黄疸的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并尽可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黄疸护理的主要目标:1.降低胆红素水平:通过饮食、药物治疗和其他护理措施,减少胆红素在体内的积累。
2.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确保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促进康复和生长发育。
3.预防并发症:降低黄疸引起的其他疾病的风险,如肝功能衰竭、肝硬化等。
4.提供心理支持:黄疸可能对患者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护理人员需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应对情绪问题。
三、黄疸护理的措施1.监测黄疸指标:定期检查患者的血液黄疸指标,包括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水平。
根据指标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2.饮食调理:提供适宜的饮食,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医学专题倪世宏上海市新生儿黄疸诊治质控要求试行
上海市新生儿黄疸诊治质控要求(试行)
1 新生儿黄疸 的检查和诊断
1.2 体格检查 患儿精神状况、反 应;黄疸部位、范围、深度、颜色;是 否小于胎龄儿、 头颅血肿、红细胞增多 症、苍白、出血点、肝脾肿大、先天异 常等。
上海市新生儿黄疸诊治质控要求(试行)
1 新生儿黄疸 的检查和诊断
1.3 判断黄疸程度
上海市新生儿黄疸诊治质控要求(试行)
1 新生儿黄疸 的检查和诊断
1.1 询问病史 对所有新生儿黄疸 患儿均应详细询问病史,如黄疸发生时 间、持续时间、 进展情况、有无伴随症 状等;胎粪排出延迟或便次减少、热卡 摄入、呕吐等;出生史: 出生过程、脐 带结扎时间、Apgar 评分等;家族史: 父母或兄弟姐妹有黄疸或贫血、兄 弟姐 妹新生儿黄疸史、兄弟姐妹肝病史等; 父母亲血型等。
过体检、血色素、红细胞压积情况提示,
一旦考虑应完善B超等检查明确出血量, 并注意预防失血所致的其它征象。
上海市新生儿黄疸诊治质控要求(试行)
1 新生儿黄疸 的检查和诊断
11.5.5 进进一一步步检检查查 对对病病理理性性黄黄疸疸应应进 一步进检一查步,检明查确,黄明疸确的黄病疸因的。病因。 1.5.5 对于黄疸反复,要考虑肝酶葡萄 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低下,需要较长时间 观察,而且血清胆红素显示直胆水平往 往偏低,确诊需要除外感染、甲减等原 因。
上海市新生儿黄疸诊治质控要求(试行)
1 新生儿黄疸 的检查和诊断
11.5.5 进进一一步步检检查查 对对病病理理性性黄黄疸疸应应进 一步进检一查步,检明查确,黄明疸确的黄病疸因的。病因。 1.5.1 血常规及网织红细胞检查:
特别是发生黄疸较早患儿溶血可能较 大, 以判断有无溶血依据,感染依据, 同时检查 C 反应蛋白(CRP)。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诊断与应对措施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诊断与应对措施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由于胆红素代谢紊乱导致的黄疸症状。
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生理现象之一,80%的足月新生儿和60%的早产儿在出生后的第二到第三天内会出现轻度黄疸。
在黄疸出现时,护理诊断和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对于保护新生儿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护理诊断包括:1.黄疸相关危险因素: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诊断,需要评估可能导致黄疸的危险因素,例如早产、胆红素代谢缺陷、出生时有血液淤积等。
2.家庭教育需求:对新生儿黄疸的家庭进行教育,传授如何观察黄疸的程度和变化,如何做到早期发现和处理等。
3.母乳喂养困难:黄疸可能会导致新生儿食欲不振,需要评估母乳喂养的困难程度,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应对措施包括:1.观察和评估:护士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黄疸程度,包括黄疸的颜色、分布范围、进展速度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并将其记录下来以便跟踪监测。
2.早期干预:对于早产儿、母乳喂养出现困难的新生儿等,护士应提供早期干预措施,如及早开始光疗治疗、促进母乳分泌等。
3.家庭教育:护士应向新生儿家庭提供相关的教育和指导,如如何通过观察黄疸程度来判断处理的时机、如何进行日常的护理等。
在实践中,护理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实施护理诊断和应对措施:1.评估新生儿的危险因素,包括早产、胆红素代谢缺陷等,并记录下来作为护理诊断的依据。
2.定期观察新生儿的黄疸程度,并将其记录下来以便跟踪监测。
3.提供早期干预措施,如光疗治疗、补充营养等,以减轻黄疸的程度和进展。
4.向新生儿家庭提供相关的教育和指导,如如何观察黄疸的程度和变化、如何进行日常的护理等。
5.协助家庭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习惯,例如提供护理指导、解答疑问等。
6.与医疗团队合作,确保新生儿接受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并跟踪记录其病情变化。
总之,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诊断与应对措施是保护新生儿身体健康和发展的关键。
通过评估黄疸相关的危险因素,提供早期干预措施,加强家庭教育和指导等,可以有效地减轻黄疸的程度和进展,并为新生儿提供安全和健康的生长环境。
黄疸护理诊断和措施
黄疸护理诊断和措施引言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其主要特征是皮肤和眼球的发黄。
黄疸通常由黄疸素在体内沉积引起,黄疸素是由红细胞分解产生的一种黄色素。
黄疸可能是许多不同疾病的表现,包括肝病、胆道疾病和溶血性贫血等。
本文将探讨黄疸的护理诊断和常见的护理措施,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处理黄疸相关的护理问题。
护理诊断护理诊断是护理过程中评估和分析患者问题的关键步骤。
对于黄疸患者,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护理诊断:1.皮肤黄疸:患者的皮肤和黏膜出现明显的黄疸。
2.肝功能障碍:黄疸可能是由肝脏疾病或损伤导致的。
3.胆道梗阻:黄疸可能是由胆囊或胆管梗阻引起的。
4.高胆红素血症:黄疸可能是由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
护理措施根据护理诊断,护理人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黄疸患者改善症状和促进康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护理措施:1.监测黄疸的程度:护理人员应定期测量和记录患者的胆红素水平,以评估黄疸的程度和进展。
2.确保足够的液体摄入:黄疸患者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促进胆红素的排泄。
3.饮食调整: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提供低脂、高纤维的饮食,有助于减少黄疸的症状和促进康复。
4.注意药物选择:黄疸患者应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
5.提供舒适和安全的环境: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有舒适和安全的环境,以减轻不适和促进康复。
6.给予支持和教育: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支持和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黄疸和护理的重要性。
7.促进营养:护理人员可以与营养师合作,制定适合黄疸患者的膳食计划,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
除了以上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和复杂情况的变化,并密切与其他医疗专家和团队合作,以提供全面和协调的护理。
结论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需要护理人员密切关注和适当的护理措施。
护理诊断是护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针对黄疸患者,护理人员需要监测黄疸程度、提供足够的液体摄入、饮食调整、注意药物选择、提供舒适和安全的环境、给予支持和教育,以及促进营养等护理措施。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病理性黄疸(pathologicjaundice),常合并在新生儿其他疾病中,具备以下特点之一:发生时间早、进展速度快、程度重、直接胆红素增高、持续时间长、黄疸退而复现。
【诊断提示】1.病因详细了解有无胆红素生成过多(如新生儿溶血病、红细胞缺陷或形态异常、红细胞增多症、感染、体内出血等)、胆红素结合障碍(肝酶系统发育不成熟或异常)及胆红素排泄异常(感染、先天性胆管闭锁、胆汁黏稠综合征、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等)方面的病因。
2.临床表现(1)在生后24h内出现黄疸,生后第1天血清胆红素>102μmol/L;黄疸进展速度快,胆红素每日增高>85μmol/L;黄疸程度重,足月儿>220.6μmol/L,早产儿>255μ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26μmol/L;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生后2周,早产儿超过生后4周,或黄疸退而复现。
(2)黄疸严重者可因胆红素沉积在基底神经核和脑干神经元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可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
(3)常可见引起黄疸原发病的伴随症状。
3.实验室检查常规进行血细胞分析、肝功能及胆红素分类检查;必要时查母子血型;寻找宫内感染的证据,做TORCH 筛查;进行红细胞形态及酶学检查;部分患儿需行遗传代谢病筛查。
【治疗措施】1.病因治疗明确致病因素,祛除病因。
2.药物治疗苯巴比妥每日5mg/kg,口服;尼可刹米100mg/(kg·d);为预防胆红素脑病可用白蛋白1g/(kg·d),连用2~3d;也可用血浆代替10~20ml/(kg·d);诊断为新生儿溶血病者给予静脉丙种球蛋白1~2g/kg;中药以茵陈蒿汤为主:茵陈9g,栀子6g,黄柏6g,郁金6g,茯苓6g,白茅根9g,大黄3g。
3.光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间接胆红素升高,均可进行光疗。
多采用波长425~475nm的蓝光,光疗总瓦数200~400W,注意保护眼睛及生殖器,无光疗条件者,给予日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与治疗方案研究报告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与治疗方案研究报告【前言】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导致皮肤、黏膜呈现黄色的一种疾病。
在新生儿中比较常见,其中男婴的发病率略高于女婴。
本文旨在探讨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与治疗方案。
【黄疸的原因】新生儿黄疸的发生是由于新生儿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过高所致。
在婴儿出生时,胆红素的清除能力相对较弱,身体内的胆红素会积累到一定浓度后导致黄疸。
此外,一些疾病也会导致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如溶血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黄疸的诊断】1.体检:通过观察皮肤、黏膜是否呈现黄色来进行初步判断。
2.血清胆红素测定:通过抽取婴儿血液进行检测,一般婴儿出生48个小时后进行第一次检测,如需要再检查第二次或更多次。
3.听日光下检查:通过将婴儿放置在荧光灯下,医生可以通过观察皮肤黄疸的程度来进行诊断。
【黄疸的治疗】1.光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荧光灯治疗来加速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
2.换血疗法:适用于胆红素浓度极高的严重黄疸患儿,通过血液置换来减少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
3.药物治疗:如利胆排黄颗粒、氯菲酮等药物,可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
【注意事项】1.防止脱水:光疗时需保持婴儿充足的饮水量。
2.保持光疗的距离和时间:其距离和时间需按照医生的临床经验来进行把控。
3.注意肌肉有无受损:光疗会对婴儿的皮肤和肌肉造成一定的影响,请医生严密观测。
【结语】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大部分患儿可以通过光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但是,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采用换血疗法等核心方法来治疗,需要注意医生的指导和观察。
同时,家长们也应该提高对新生儿黄疸的认知和预防意识,注重婴儿的饮食和保健。
肝细胞性黄疸的诊断与治疗
肝细胞性黄疸的诊断与治疗黄疸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临床表现,临床特征为皮肤、黏膜、巩膜体液等黄染,主要是由于肝脏各种疾病引起的病理过程。
临床结合发病原因将黄疸分为肝细胞性、溶血性和非溶血性几种,在这几种类型中,肝细胞性黄疸(hepatocellular jaundice)是临床常发生的一种,主要是由于肝细胞出现病变后,在对胆红素的一系列摄取、排泄等能力有所下降,引起肝细胞功能障碍,从而病人出现肝细胞性黄疸症。
肝细胞性黄疸的发病原因较多,其中酒精性肝病、病毒性和药物性肝损伤均会引发肝细胞性黄疸,其中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细胞性黄疸高达90%。
肝细胞性黄疸由于对胆红素摄取、排泄等过程出现功能障碍会引发血游离胆红素提高,而且因为肝细胞发生肿胀,导致胆红素反流至血液循环内,从而增加了血清与胆红素结合几率,致使血清内胆红素含量较高,胆素原经循环至损伤的肝后由尿排出,所以在临床特征中,肝细胞性黄疸血液中、尿中的胆红素较高。
肝细胞性黄疸性由于发病原因较多,临床表现有相同点,部分表现有所差异。
肝细胞性黄疸常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特征,急性肝细胞性黄疸还有持续高热、肌肉酸痛等症状,病毒性肝炎的肝区痛和消化不良等,而慢性肝细胞性黄疸临床症状还伴有脾肿大、蜘蛛痣、出血以及腹水等。
黄疸典型的症状表现在皮肤、黏膜、巩膜体液等黄染,部分患者皮肤出现瘙痒等症状。
肝细胞性黄疸的胆红素含量的升高分为结合型和非结合型两种,两者均表现为分布匀称,表现为金黄色,因病人脸部毛细血管扩张,由此表现为红色,又被称之为也“红黄疸”。
原发病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黄疸对病人的危害程度,比如病原感染、肿瘤、或损伤等会导致肝功能损害程度有所差异,从而胆红素积累水平不同。
高胆红素血症主要特征有皮肤、黏膜、巩膜体液等黄染,一些病人伴有皮肤瘙痒、梗阻性黄疸等。
肝细胞性黄疸对机体损伤最为严重是胆红素脑病,若血液内的非结合胆红素含量在342μmol/L(20 mg/dl)以上时,脑部组织易受游离胆红素侵入,由此导致脑部神经细胞核和基底核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ilirubin)
- 骨髓内血红蛋白前质 - 过氧化氢酶 - 过氧化物酶 - 细胞色素 - 肌红蛋白
胆红素在血液中的转运
与血清中的白蛋白结合,形成胆红素-白蛋白复合物
血管
胆 红 素
Alb
血浆
胆红素 白蛋白
胆红素在肝内的代谢
胆红素- 白蛋白 葡萄糖醛酸 + 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Conjugated Bilirubin
肝脏是摄取、处理和排泄胆红素的重要器官
两种胆红素的比较
非结合胆红素UCB Unconjugated Bilirubin
结合胆红素CB Conjugated Bilirubin
脂溶性,不溶于水,不能 从尿中排出
水溶性,可从尿中排出
血中与白蛋白结合而运输
碍性黄疸 • 肾脏排泄结合胆红素和尿胆原发生障碍性黄疸
黄疸分类:依胆红素类型
• 主要为非结合胆红素增高症 • 生成过多
- 溶血 - 无效的红细胞生成 • 肝细胞的摄取功能受损 - Gilbert综合征(I型) - 某些药物(如胆囊造影剂) • 胆红素的结合功能受损(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降低) - Gilbert综合征(Ⅱ型) - Crigler-Najjar综合征 - 葡萄糖醛酸转移未成熟(新生儿及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 -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受抑制
RBC破坏 生成 胆红素(每日4725μmol/L)
黄疸的分类:依发生部位
部位 肝前性
机制 胆红素生成过多
原因 溶血性
肝性
处理胆红素能力下降 肝细胞性
肝后质
• 溶血性黄疸 • 肝细胞性黄疸 • 阻塞性黄疸 • 混合性黄疸
黄疸分类:性质和发生部位的关系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
黄疸的诊断和治疗
内容
1.黄疸的基本概念 2.胆红素在肝脏中的代谢 3.黄疸的分类与发生机制 4.黄疸的实验室检查 5.黄疸的其他诊断检查 6.黄疸的治疗
毛细胆管 Herring管和胆管细胞
肝血窦
• 胆小管(bile canaliculi)由相邻的肝细胞局部 细胞膜凹陷而成。胆小管腔内有肝细胞突出的 微绒毛。胆小管腔狭小,直径约0.5~1.0μm, 在一般染色标本内不易见到。但可用镀银及 ATP酶等方法显示。胆小管在肝板内连成网格 状,向肝小叶周围呈现放射状走行。胆小管周
高尔基氏体
肝细胞性黄疸 胆汁淤积性黄疸
肝后性/阻塞性黄疸 肝内/肝外阻塞性
酯化胆红素
光面内质网
毛细胆管 小胆管 总胆管
溶血性黄疸的发病机制
肝前 肝细胞 肝内、外
黄疸分类:依发生机制
• 非结合胆红素产生过多性黄疸 • 非结合胆红素摄入肝细胞发生障碍性黄疸 • 肝细胞葡萄糖醛酸移换酶缺乏所致非结合胆红素升
高性黄疸 • 肝细胞分泌胆汁发生障碍所致的黄疸 • 结合胆红素自肝细胞排入毛细胆管发生障碍性黄疸 • 结合胆红素和胆汁其他成分在胆管系统排泄发生障
游离性 结合胆红素
脂溶性
氧化
不溶于水
水溶性; 分子量小; 能经肾脏排出;
不能直接溶解于 血液而运输
肝细胞性黄疸不能经肾脏排出
尿双胆 = 尿胆原 + 尿胆红素 尿三胆 = 尿胆原 + 尿胆红素 + 尿胆素
胆红素正常值: ◆总胆红素(TB):1.7-17.1umol/L ◆结合胆红素(CB): 0-3.42μmol/L ◆非结合胆红素(UCB): 1.7-13.68μmol/L 隐性黄疸:17.1-34.2μmol/L 轻度黄疸:34.3-170μmol/L 中度黄疸:170.1-340μmol/L 重度黄疸:>340μmol/L
肝中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不易与重氮试剂反应
易与重氮试剂反应
胆红素在肠管中的变化
胆红素-白蛋白
×
结合胆红素
胆素原
尿胆原
粪胆原
几个名词
1.游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UCB) 特性: ◆不溶于水 ◆尿中查不出
2.结合胆红素(CB): 特性: ◆水溶性,从尿中排出.
3.尿胆原 结合胆红素从肝细胞经胆管排入肠道后,在回 肠末端及结肠经细菌酶的分解与还原作用,形 成尿胆原。
- 获得性异常 - 病毒性肝内胆汁淤积症 - 药物性肝内胆汗淤积症
• 肝外胆道阻塞(结石、肿瘤、狭窄等)
衰老红细胞破坏 血红蛋白
200~250mg
肝前性/溶血性黄疸
非酯型胆红素
与血浆白 蛋白结合
“旁路性”胆红素 非衰老红细胞来源
15-30 mg
肝窦与白蛋白分离
Z蛋白
Y蛋白
黄疸的分类
肝细胞
微粒体内多种酶 UDGT
黄疸 Jaundice
指由于胆红素代谢障 碍,使血清中胆红素含 量增高, 并伴有皮肤 、黏膜和巩膜发黄的 症状和体征
注意:皮肤黄染受人种肤色影响
胆红素的来源
衰老红细胞
网状内皮系统分解
血红素 加氧酶
血红蛋白(血红素)
胆绿素 还原酶
胆绿素 胆红素
bilirubin
胆红素的正常来源
• 每日生成胆红素约200~250mg • 80~90%:衰老的红细胞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 暂时性家族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 母乳性黄疸
黄疸分类:依胆红素类型 (Ⅱ)
• 非结合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双相增高 -病毒性肝炎
• 结合胆红素增高 • 肝排泄功能受损(肝内缺陷)
- 家族性或遗传性 - 慢性特发性黄疸(Dubin-Johnson综合征、Rotor 综合征) - 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症 - 妊娠期胆汁淤积性黄疸
4.粪胆原: 尿胆原大部分从粪便排出,称为粪胆原。
5.胆红素肠肝循环
小部分胆红素经肠道吸收,通过门静脉回到 肝内,其中大部分再转变为结合胆红素,又随胆 汁排入肠内,形成胆红素肠肝循环。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总胆红素(TB)= 非结合胆红素(UCB) + 结合胆红素(CB)
非结合胆红素
特点
特点
结合胆红素
围的相邻肝细胞膜形成紧密连接,以封闭胆小
管,防止胆汁外溢。当胆道阻塞时,胆小管内
压力升高,可破坏肝细胞的连接,胆汁经血窦 周隙而进入血窦,即出现黄疸。
• 肝细胞分泌的胆汁经胆小管从肝小叶中 央流向周边,于小叶的边缘处,胆小管
汇集成若干短小的肝闰管,又称黑林管 (Herring canal),管腔细小,管壁由立 方上皮围成,染色较浅。Herring管出肝 小叶后与小叶间胆管相连,小叶间胆管 再汇合成左右肝管出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