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痕德育

合集下载

德育无痕润物无声

德育无痕润物无声

德育无痕润物无声德育无痕润物无声慈溪实验中学陈敏作为班主任,我们经常要面对犯错的学生,我们该怎样做才能真正起到约束、激励的教育的作用呢?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当教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

”这是多么耐人寻味的一句话啊,如何做到教育学生而他又不知道你在教育他呢?我认为我们可以尝试用一种“无言”“无痕”的教育。

一、巧用四两拨千斤——智慧地开展班主任工作作为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学生朝气蓬勃的脸上写满了自负;遇到学习或生活的挫折,情绪激动,说话做事不顾后果;上学迟到,放学上网,导致学习效率降低等等,这些看似平常的问题,却时不时地考验着班主任的管理能力。

毫无疑问,任何一位负责任的班主任都会不遗余力、随时随地地给学生以帮助和支持,希望学生扬长避短,更为有效地学习和生活。

但经常令我们班主任困惑的是,自己对学生的思想工作是诚挚而耐心的,班级干部的分工是明确的,学生对校规、班规也是熟悉的,可自己的班级管理却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就很可能是班级“软管理”的缺失。

的确,班主任正确的引导,班干部的积极工作,校规校纪的明文规定,这些都是班主任治班必不可少的硬件,即“硬管理”。

其实班主任对学生的软管理在治班的过程中,同样是不可缺少的,而且是和硬管理相辅相成的必要工作。

今天我们就借这个机会讲讲软管理的三个方面:心理建设、情绪调控、时间经营。

1、心理建设所谓心理建设,是指班主任针对特定年龄段的学生身心成熟度以及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现状进行心理和精神上的指导和干涉,使其面对压力和挫折时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承受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心智的成熟和身心的健康成长。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身体快速成长,自我意识及自主、成人意识不断增强,主观上他们渴望摆脱对老师和家人的依赖,但客观上其心智和能力又不足以实现其心中的成年独立梦。

于是,在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内心的矛盾和冲突不断涌现,情绪的起伏也特别大,所以这个阶段经常被称为疾风骤雨期。

德育无痕育人有道德育汇报材料

德育无痕育人有道德育汇报材料

一、引言道德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行、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风气的日益杂风,道德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

本次汇报将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共享我在德育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以期对德育工作的深入思考和指导意义。

二、德育工作的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人生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良好品德通过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和诚信意识,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守纪守法,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

3.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人际关系通过情感教育和课外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际关系,增进友谊,培养学生优良的人格品质和一种健康的价值观念。

三、德育工作的方式和方法1、课程教育在校园日常教学中,教师将以德育修养、德育修身为基本内容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融入学生日常各类学科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各门课程中获得道德修养和德育修身的基本修养。

通过日常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自觉健康成长。

2、主题班会和德育主题活动在开展主题班会或相关德育主题活动时,教师可以采取讲座、报告、情景剧以及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亲身感受道德情感的力量,明白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是多么重要。

3、社会实践通过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将走近社会、感受社会,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四、我在德育工作中的体会1、德育工作要注重导向在德育工作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德育工作要多元化德育工作不应仅停留在教育课堂,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来开展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道德的力量。

3、德育工作需要全员参与德育工作不是只属于德育科任老师,所有教师都应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修养,让学生受益终生。

上善若水 德育无痕

上善若水 德育无痕

上善若水德育无痕作者:徐娥媚来源:《语文世界(中学版)》2022年第07期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成功的教育隐藏了教育的意图,让受教育者感觉不到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成功了。

”“不露痕迹”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学生德育工作作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要实现“无痕”这一境界,才能达到好的育人效果。

德育不是一时兴起,风过无痕,它应当是分阶段,有重点,逐步推进的。

作为班主任,我把德育的长远目标细化为每一阶段的重点,用真心真情来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同学都坚信他在老师的心目中很重要。

而“严、激、骗”是我对待三类不同学生的“法宝”。

1.对优等生要“严”。

优等生因为优秀,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宠爱太多,有时不免有些骄傲自大。

小组讨论时他们会有点不耐烦,基础较弱的同学问他们问题会爱搭不理的,有时他们还会出现趾高气扬的神情……这时老师就要适时给他们“当头棒喝”,时时提醒他们“做学问得先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热情向上的人。

让他们明白优等生不单纯是学业要优,更重要的是人品要优,心胸要广,心理要健康。

2.对中等生要“激”。

中等生往往是一个班级中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既不像优等生那样容易产生优越感,也不像后进生那样容易自卑,缺乏自信。

这部分同学渴望进步,可又不敢大胆地表现自己,容易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对于这部分同学应该在尊重、理解、信任的基础上,再加点激将法。

当他们要自己否定自己的时候,打算“学鸵鸟”藏起来的时候,老师的激将法会让他们鼓起勇气,信心十足的。

3.对后进生要“骗”。

后进生容易自卑,缺乏自信。

对于这部分同学,老师的“骗”可能就发挥作用了。

开始是“你不学不要紧,但是不能惹是生非啊”,然后是“你座位靠图书角,帮老师管理一下图书吧”,接着是“图书角里有什么好的图书,介绍一两本给老师和同学吧”,后来是“你介绍的图书里有什么好玩的情节吗,讲给大家听听吧”……就这样,我班的最后几名同学被我一步一步地“骗”进了文学的天地。

“无痕德育”:思想政治课的理想境界

“无痕德育”:思想政治课的理想境界
很 关心 教 师 的 言 行举 止 ,因 此 ,教 师 在 学 生 面 前
示 从此 以后 要 懂 事起 来 ,承 担更 多 的 责 任 ,将 爱 心 、孝 心转 化 为行动 ,让父 母 宽心 。
2 .教师 面对 “ 问题 学生 ” 更 需循 序渐 进 。
要 注 意 自己 的 一 言一 行 ,维护 自己在 学 生 中 的 良
们 的教 育工 作成 效显 著 。
1 . 寓 德育 于教 学 中 。
思想 政 治课 教 学 除 了讲 授 必 要 的知 识 外 ,还 要教 导学生认识 自我 ,思考 自己 的人 生方 向;关心
二 、“ 无 痕德育 ” 要讲究方法
1 .教 师要 给学 生创 设情 感体 验 的空 间 。
认识 从 何而 来” 这 一 目时 ,为 了学 生 在课 堂 上 能 生
2 .寓 德育 于班 级 和学校 事件 中。
由于任 课 教 师 和 学 生 接 触 的时 间有 限 ,这 就
成 对父 母 的感 恩 之 心 ,就 在课 的 结 尾 让 学 生讲 讲 自己父 母 工作 的辛 苦 之处 ,父母 为你 做 的事 情 中

次在 上课 前 有 两 位 学 生 因 为 一个 小 问 题 打 了起
9 0 杏 坛 一 叶
多学 生在 慢 慢 的 回忆 当 中重 温 了父 母 的爱 。有 很
多学生 在课 堂 上表 达 了对 父 母 的感 激 之 情 ,并 表
教 师在 “ 言 传” 的 同时 更 要 “ 身教 ” 。学 生 其 实
他人 和社会 ,正确 处 理 自身 与 他 人 、社 会 的关 系 ; 引导 学生树立 正确 的世界 观 、人生 观和价值观 。 如 在学 习“ 树 立正 确 的消 费 观” 这一 知 识 点 时 , 能 让学 生分 析 各 种 消 费 观念 和行 为对 与否 ,从 而 培 养勤俭 节 约 生 活 美 德 ;在 学 习“ 量变与质变” 知 识 点 时 ,通 过 引导学 生辨 析所 熟 知 的古 语 如 “ 千 里 之 行 ,始 于 足 下 ” 、“ 勿 以善 小 而 不 为 ,勿 以 恶 小

原创:无痕德育 润心无痕

原创:无痕德育 润心无痕

【摘要】无痕德育,顾名思义,就是重视体验、重视感悟,彻底摒弃灌输式教学和形式主义教学条框,对学生的知、行、情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

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韩艳老师的一堂德育课《平安回家》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笔者将围绕此展开论述。

中国论文网【关键词】无痕德育;思想教学;无痕传统思品教学中,教师常采取“读书-分析-提问-讨论-总结”的课堂教学模式,一味说教,显得生硬,刻板,毫无生气,就其效果而言,学生虽然表面上知道了某些道德规范和行为要求,实际上既不入心也不入脑。

在倡导“尊重学生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课堂教学下,思品课堂呼唤――“无痕德育”。

无痕德育,顾名思义,就是重视体验、重视感悟,彻底摒弃灌输式教学和形式主义教学条框,对学生的知、行、情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

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韩艳老师的一堂德育课《平安回家》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堂课里笔者感受到了无痕教育的力量。

一、以游戏润心―无痕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教学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一堂好课,是要让学生完全融入教学氛围,这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学设计新颖、独特,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的互动。

请看韩老师的教学片段: (播放课件)师:看,上面有“智慧果”,每个果子里都有个交通标志,由小组长回答小组成员协助回答,回答正确奖励一只“智慧果”,听清规则了吗?好开始吧!生:(组长选择一颗“智慧果”认标志,其余学生聚精会神都投入到紧张的气氛中……) 师:好,现在再来一次比赛,规则是这样的:组长选择一颗星,开火车认标志,在固定的时间里,认识正确的最多的小组获胜,哪个小组先试一下?生:(十分兴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认识交通标志是本课教学重点,小小的游戏吸引了所有学生的心,既检测了自己的学习情况又展现了自己的能力,刚学会的交通标志通过再认巩固了记忆,不仅如此,活动中的合作、竞争也让他们体验到了无限的快乐。

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无痕德育

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无痕德育

了许 多 新 的 变 化 ,他 们 面 临 着 大 量 西 方 文 化 思 潮 和各 种 价 值 文 化 观 念 的 冲 击 。 联 网的 普 及 方 便 了人 们 的生 活 和 学 习 , 互 同 时 其 间 也 充 斥 着 各 种 黄 色 和 暴 力 内 容 ,而 初 中阶 段 学 生 由于 独 立 思 考 和 分 析 辨 别 的 能力 不 强 , 极易 受 到 污 染 。 我们 的教 育 方法如果不能及时适应学生思想实际变化 , 然是高高在上 , 仍 板 起 面 孑 来 进 行 的 道 德 说 教 模 式 ,或 者 说 是 整 天 在 学 生 身 边 L 唠 唠 叨 叨 说 个 没 完 的 家 长模 式 , 会 使 学 生 望 而 生 畏 , 而 生 就 望 厌 , 本起不起指导 正确的世界观 、 生 观的“ 路灯 ” 用 。 根 人 指 作
24 5 ) 2 0 0
思想 政 治 课 是 学 校 德 育 工 作 的重 要 途 径 .对 学 生 确 立 正 确 的 政 治方 向 , 养 良好 的 道德 品质 , 成 文 明 的 行 为 习 惯 和 培 养 形 成 正确 的世 界 观 、 生 观 , 着 重 要 的 指 导 作 用 。 当代 中学 人 起 生 成 长 于改 革 开 放 的社 会 转 型 期 ,社 会 环 境 和 = 1 日

中 的 无 痕 德

唐 玉 花
( 城 市 亭 湖 区 桂英 初级 中学 , 苏 盐 城 盐 江
摘 要 :我 们 要 充 分 认 识 现 实 , 好 新 时 期 的 思 想 教 育 做 工作 。 思 想 品 德教 育如 同春 风 化 雨 一 样 , 能 滋 润 学 生 的 心 让 既 田 . 能达 到 “ 又 润物 细无 声 ” 的境 界 。 关 键 词 : 想 品 德 教 学 无痕 德 育 教 师 人 格 魅 力 生 思 活 实 际 合作 学 习

思想品德课无痕德育何以可能

思想品德课无痕德育何以可能
尊是人 人 都需 要 的 ” , 时 穿插 了这样 一 次活 动 :
的参与热情 , 每组同学画的画、 剪的剪、 订的订 , 分工合作 , 默契行动。当教师喊“ 的时候 , 停” 第
者 所 接 受 ,就 越 能 转化 成 受 教 育 者 的 内心要 多。 也不难理 解 , 在绝大 多数学生 是独生 子 这 现 女, 从呱 呱落地 开始父母 就 围着 他们转 , 爱子 女 的心编织 了无微不 至 的保 护 网 ,护卫着 孩子 免
求。 确实 , ” 把教育的意图隐蔽起来 , 淡化了受教 育者 的“ 教育 ” 受 的意识 , 凸现 出教 育 的民主性 , 有助于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滋养人一灵培育人 l f ,
品格 的品德 教育更应 该如 此 。 初 中思 想品德课 是对初 中学生进 行 品德教
受外界侵害 , 但同时遮住了学生观察 的眼睛, 束 缚 了学生学 习的双 手。学生从 小感 受不 到为他
人 服务 而收 获 的感谢 以及 由此带 来 的满 足 感 , 也 因此无法真 正懂得 互相关 心过程 中产生 的责
l ' , '
In . ) )

' '
' ,
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 念 , 无 痕 的影 响 中让学 生学 得 轻松 、 在 自然 , 在 不知不觉中达成思想品德的德育 目 标呢? 在 实践 活动 中感受“ 痕德育 ” 无

思品课 想 蒂
无 德 何 可 痕 育 以 能
口 许伟泽
, , ' l ' , ’ ' ’ , , l '

实践性是思想 品德新课程 的一个重要 特点 ,
学生通过 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激发浓 厚的学习兴趣 , 在做中思考, 在做中体验 , 形成和

有形品德教学,无痕德育教育

有形品德教学,无痕德育教育

有形品德教学,无痕德育教育《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要“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教育的境界,有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无痕的教育。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尤其如此。

在这种有形的品德教学中,追求的是一种无痕的教育境界。

教书育人,最终是落实到育人上。

德育就是教给学生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

一、有形品德教学,无痕德育教育教育的核心功能是教书育人,育人德为先,德育应该放在首位。

古人云: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这说明古人早已将“德”字放在显著位置,体现了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们也经常说“德育为先”,各学校也是把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首位,但是很多年来,我们的德育脱离生活,品德课堂很多时候德育内容的时效性、针对性也不明了,效果并不好。

有时候一节品德课结束了,对学生进行了什么样的德育教育老师也说不清楚。

德育是怎样来进行的?其实德育就隐含在教书当中,德育是融入其他教育当中的,德育无痕。

在教学《品德与社会》山教版三年级上第四单元第二课《规则有什么用》一课中,我出示了两段视频,一段是学生课间接水不排队,一段是学校消防演习撤离教学楼。

场景中,一个是7人,一个是1200多人;一个是拥挤,一个是有序快速下楼。

让学生说现象、谈体会:为什么1200多人下楼井然有序,而只有7人却拥挤呢?学生在讨论中明白了做什么事情要制定和遵守一定的要求、一定的制度的道理。

二、让学生体验生活、热爱生活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

最新润物细无声 德育在无痕

最新润物细无声 德育在无痕

润物细无声德育在无痕一位外国的教育家曾经说过:“如果你让学生意识到你是在教育他,那么这个教育可能会是失败的”。

一位中国的教育家也说过:“不露痕迹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

”润物细无声,德育在无痕——我想这应该是德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吧。

“德育无痕”描绘的是德育的一种境界,它不是简单说教,也不是批评责备,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智慧,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等方式体验和感悟的教育。

我结合我们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和我自己的见解,谈一下我对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进行无痕的德育教育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谈起思想品德课,大家往往会有这样一种印象:老师在苦口婆心的说教,学生却在无动于衷的听。

的确,我们思想品德课是德育教育功能很强的一门学科,所谈的也是一些苦口婆心的道理,因此一向被认为枯燥、乏味,说教味浓重,不容易得到学生的真心喜欢。

而且我们面对的是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的时期,逆反心理相对来说比较浓重一些,如果我们教育过程中过早的暴露教育意图,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产生抵触心理等等。

在这些客观因素下,我认为在我们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恰当运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同时我们思想品德老师以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以身示教,让我们德育的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实际行动中,更尤为重要。

(一)创设情境,体验感悟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活动引领教学”的理念,恰当的组织一些活动、创设一些情景,设计一些问题,重视教育过程,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体验和感悟,则会达到“使学生受到教育并避免学生感觉有人在教育他”这样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意境。

比如,在七年级第一单元的珍爱生命的教育中,我们直接谈生命多么可贵,我们要怎样珍惜爱护生命等等,学生可能会觉得很茫然。

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假如你能活到一百岁,你要做的事情有哪些?剩下来的时间你打算干什么?这样学生在思考、讨论或者交流的过程中对珍爱生命的感悟就会更深刻。

无痕德育理念下的生命教育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无痕德育理念下的生命教育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无痕德育是一种新型德育理念,提出了一种无痕痕迹的德育观念,呼吁在德育实践中要避免对学生进行痕迹的标记和留下。

这一理念下,生命教育实践也迎来了新的探索和拓展。

本文将基于无痕德育理念,对生命教育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无痕德育对生命教育实践的影响和启示,并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一、无痕德育理念的提出根据黄洁的“无痕德育理念初探”一文提到,无痕德育作为一种新型的德育理念,强调在进行德育实践时,要尽量避免对学生进行痕迹的标记和留下。

文中指出,传统的德育实践中,常常会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评价和奖惩,这些行为往往会在学生心中留下痕迹,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提出了无痕德育的理念,希望能在德育实践中,注重对学生的心灵成长,避免对学生留下伤痕。

二、生命教育的内涵与重要性在无痕德育理念的指导下,生命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内容,更加凸显了其重要性。

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和尊重生命,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生命的情感与意识。

生命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类文明的责任。

在当今社会,生命教育实践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三、无痕德育对生命教育实践的影响基于无痕德育理念,生命教育实践将会发生一系列积极的变化。

无痕德育将强调对学生的心灵成长的关注,避免对学生进行过多的评价和标记。

在生命教育实践中,教师将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培养,更多地通过引导和关怀来影响学生,而非通过评价和奖惩来规范学生行为。

无痕德育理念将促使在生命教育实践中更加注重“体验式教育”,鼓励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生动的教育活动和栩栩如生的案例,让学生亲身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和保护生命的责任感。

另外,无痕德育理念下,生命教育实践将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

将不再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情感态度、身心健康等多方面的发展。

这也符合了当代教育的发展倾向,更加贴合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德育无痕 引领孩子生命飞扬

德育无痕 引领孩子生命飞扬

【 关键词 】无痕 生活情境
内在需要 独特感悟
《品 德 与 生 活 》 、 《品 德 与 社 会 》作 为 全 新 的 课 程 ,走 进 儿 童 的 现 实 生 活 , 回归 儿 童 的 生 活 。 通 过 实 施 这 门 全 新 的 德 育 课程 来 真 正 实 现 儿 童 的 品德 发 展 、社 会 性 发 展 ; 真 正 做 到 没 有 布 道 式 的 口若 悬 河 , 没 有 训 导 式
的 正 襟 危 坐 ,让 孩 子 在 无 痕 的 影 响 中 ,妥 贴 、 自然 地 学
中,教师将交警 请到
了 这 “ 字 路 口” 的 十
课堂 ,不仅给 孩子们
带 来 了 意 外 惊 喜 ,还
让 他 们 在 交 警 手 把 手
习 有 道 德 的 社 会 生 活 。 作 为 一 线 的 《品 德 与 生 活 》 、 《品 德 与 社 会 》 课 老 师 ,笔 者 时 刻 关 注 与 追 求 无 痕 德 育 ,现 将 一 些 体 会 与 感 受 说 出来 与 同 行 分 享 。
草弄疼 了 》这 堂课 中,其 巧妙在于 :教师不再是高高在
谭旌西 乞
I 7 1 8
式。
于 活 动 ” 的 理 念 , 因此 ,要 多 让 学 生 在 真 实 的 生 活 情 境
中活动 ,从亲历 的活动中引发体验 、孕育感悟 ,实现优
良德 性 的 建 构 和 社 会 性 发 展 。如 在 《 安 回家 》的 教 学 平
1巧 妙 营 造 氛 围 , 引 导 孩 子 角 色 体 验 。 在 《 把 花 . 别
目染 、 日渐 成 行 。

1 拟 生 活情 境 。 《品德 与 生 活 》、 《品德 与 社 平 安 回家 ,遵 守 交 通 . 模 ◇浙 江 诸 暨市 店 口 一 小 柴 少曼 会 》课 程 是 一 门 开 放 的 、建 立 在 孩 子 的 生 活 基 础 之 上 的 法 规 , 同 时 ,也 会 将

德育无痕育人有道 ——小学德育课程育人探究案例

德育无痕育人有道 ——小学德育课程育人探究案例

德育无痕育人有道 ——小学德育课程育人探究案例
一、背景介绍
本案例基于小学德育课程,旨在探究无痕育人有道的实践模式。

本案例以一所小学为研究
对象,通过对学校德育课程的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系统梳理出德育课程的实施流程,总结出无痕育人有道的实践模式。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调查小学德育课程的实施情况,了解学校德育课程的实施流程。

2、访谈法: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学校的老师、家长及学生进行访谈,收集有关德育
课程实施的信息。

3、观察法:观察学校德育课程的实施情况,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便更加深入地
了解德育课程的实施情况。

三、研究结果
1、学校采取了多种方式来实施德育课程,包括课堂教学、体育活动、社会实践等。

2、课堂教学以“爱”、“尊重”、“诚信”、“责任”等为主要内容,以结合实际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体育活动以“友爱”、“团结”、“宽容”、“勇敢”等为主要内容,以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友爱、团结、宽容和勇敢的精神。

4、社会实践以“关爱”、“贡献”、“公正”、“自律”等为主要内容,以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关爱、贡献、公正和自律的精神。

四、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发现,学校在实施德育课程时,采取了多种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友爱、团结、宽容、勇敢、关爱、贡献、公正、自律等精神,实现无
痕育人有道的实践模式。

“无痕德育渗透在生物课堂中

“无痕德育渗透在生物课堂中

“无痕德育渗透在生物课堂中“无痕德育”无疑是生物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的一种理想境界,它强调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无痕德育”看似无痕,实则有痕,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去挖掘和使用.下面谈谈笔者在《分离定律》的教学过程中对“无痕德育”的一些思考和探索.一、好奇之心———无痕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必修二模块是按照科学发展的主要历程进行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随着人类研究生物遗传的发展线索去认知.所以学生在学习遗传定律时缺乏减数分裂的知识,在知识结构认知上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平铺直叙地进入分离定律的核心知识,难免会使学生知难而退,如何让学生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就显得非常重要.学生对自然界普遍存在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其实早就有所感知,在教学中就可以利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遗传现象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时,我让学生伸出双手,自然交叉,注意观察大家交叉的方式有何不同,马上有同学发现抢着回答:“我的左手大拇指在上,某某同学右手大拇指在上!”其他同学连忙看自己和周围同学的交叉方式,惊奇地发现确有不同.我告诉大家:“这是我们人类的一对相对性状.其实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再列举一些你知道的类似现象吗”学生踊跃发言:学生甲:“人的眼皮有双眼皮和单眼皮之分.”学生乙:“我的头发天生是卷的,像我妈妈,跟别人的直发不同.”……“很好,同学们在生活中都能注意观察,发现问题.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想!”生活中一些特别的现象总是会让人充满好奇之心,尤其是对青春年少的学生.从学生的反应可以看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已经被激发出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主动地乐于去学习科学知识.二、探究之意———无痕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孟德尔在遗传学上所取得的成就并非偶然,这与他的科学探究精神密不可分.孟德尔在做遗传杂交实验中严谨的作风和勇于探索、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学生在学习了紫花和白花这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后,我并没有急于对让学生对分离现象进行解释,而是告诉学生孟德尔为了得到科学的实验数据,还做了很多实验.我把大量的数据呈现给学生:孟德尔用市场上收集来的34个豌豆品种,在修道院的小菜园里种了八年豌豆,研究了28000株植物,获得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在实验中他分别研究了多对可以相互区分的相对性状,除了紫花和白花,还包括了黄色子叶和白色子叶、圆形种子和皱形种子、高茎和矮茎等,并把他记录统计的数据一一呈现.学生在看到这么多的数据结果后,都张大了嘴巴,被这位遗传之父探索真理的科学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三、耐挫之志———无痕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当前的学生在心理上普遍表现出心理素质差、耐挫能力弱等问题,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碰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进入高中后,面对突如其来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的改变,很多学生感觉一时无所适从,特别是努力学习后换来的是考试成绩的不理想,有些学生就会丧失信心,在挫折面前一蹶不振.有些学生生活中遇到一些小小的挫折,就丧失人生目标甚至轻生.所以在教学中渗透耐挫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中的素材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在学习了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后,学生深深体会到这位科学家在遗传学道路上付出的艰辛,最终他能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得到科学界的重视和公认也是实至名归.但是,我告诉学生,孟德尔在期间所遇到的挫折是常人无法承受的:孟德尔把他多年的研究结果和结论仔细地写成了《植物杂交实验》一文,于1865年春季在布隆召开的自然科学研究学会第二次会议上宣读并发表.但遗憾的是由于当时人们正讨论达尔文的进化论,没有人重视一个地方组织的报刊,没有人留意一个业余研究者的成果.而且孟德尔的理论超出了人们能够接受的水平,因而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孟德尔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信念,执着地在遗传学领域默默耕耘.直到1900年,荷兰植物学家德佛里斯、德国植物学家柯灵斯、奥地利植物学家邱歇马克三个人各自在同一年得出了和孟德尔完全相同的结论,这样,孟德尔的论文才得到科学界的重视和公认.从孟德尔到三位科学家分别“发现”他的遗传规律经过了35年的时间,直到去世孟德尔在科学界还是默默无闻.然而孟德尔对生物学所作的贡献是不可抹杀的,他在遗传学上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孟德尔这些经历让学生坚信一个道理:逆境不是苦难,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时候.我们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应该积极面对,正视它,超越它,定能打造出一片灿烂的天地.四、感恩之情———无痕建立并增强感恩意识,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理所当然地享受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一切无私的给予,一旦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就会乱发脾气甚至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感恩意识极其匮乏.因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讲授孟德尔遗传定律在人类遗传病中的应用时,我给学生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遗传病,让学生了解产生这些遗传病的原因和危害,认识遗传病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这其中有很多是学生在生活中有真实体验的,学生对这些遗传病患者表露出深深的同情.我趁机引导学生:与这些患者相比,你们的父母给予了你们健康的肢体,聪明的大脑,宁可自己受苦受累也要给你们创造最优越的学习条件,你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这是多么幸福啊!其实我们身边围绕着满满的爱,可是有时候你们还经常觉得不满足,这是因为你们缺少发现爱的双眼.学生有了这样真实的体验,自然就会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和品质,进而能渐渐外化为感恩的实践行为.教书育人绝非一日之功,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认真钻研教材,用心去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渗透于生物课堂中,使学生在获得生物学知识的同时,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让“无痕德育”渗透在我们的生物课堂中,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茁壮成长.。

德育无痕育人有道 ——小学德育课程育人探究案例

德育无痕育人有道 ——小学德育课程育人探究案例

德育无痕育人有道——小学德育课
程育人探究案例
小学德育课程育人探究案例
在小学德育课程中,育人无痕是一个重要的理念。

近年来,德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育人无痕,努力研究如何让孩子们在没有任何外力干扰的情况下能够自主发展,获得良好的德育成果。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以某小学德育课程为例,探究育人无痕的实践方法。

该课程的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和道德意识,以及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首先,我们采取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即“问题导向型”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给孩子们提出一些关于德育的问题,让他们思考,并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这样,孩子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从自己的角度思考和探究德育问题,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

其次,我们采取了一种积极主动的育人方式,即“自我提升”。

孩子们不仅要学习德育知识,还要学习如何自我提升,如何提高自己的责任感和道德意识,以及如何培养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德育成果,还可以学习如何自我提升,获得更多的自信和能力。

最后,我们采取了一种“鼓励式”的教学方式,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给孩子们提供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在自信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通过以上探究,我们发现,小学德育课程育人无痕的实践方法是采取“问题导向型”教学、“自我提升”和“鼓励式”教学。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让孩子们自主发展,获得良好的德育成果,还可以让他们获得更多的自信和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综合实践无痕的德育之路

综合实践无痕的德育之路

综合实践无痕的德育之路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德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实现无痕德育,成为了当前教育界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综合实践与德育的关系、无痕德育的理念与特点、实现无痕德育的策略与方法。

二、综合实践与德育1.综合实践是什么?综合实践是指学生在学校以外的社会环境中,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与社会生活,锻炼自我能力和素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综合实践与德育有什么关系?综合实践是一种全面性、多样性、开放性的教育形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泛、更深入、更真实、更有效的教育资源。

而德育是一种潜移默化、全方位、长期持久的教育过程,在其中融入了道德、法律、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为德育提供更好的载体和平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无痕德育的理念与特点1.无痕德育是什么?无痕德育是一种以自主、自愿、自觉为基础,以感知、体验、反思为主要手段,以行动、实践、成长为最终目标的德育方式。

其核心理念是“无痕”,即在不影响学生个性发展和自由选择的前提下,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无痕德育有哪些特点?(1)注重个性化:无痕德育强调个性差异和多样性,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和发展需求。

(2)强调体验式教学:通过感知、体验、反思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认识自己,在实践中感受道德价值。

(3)重视过程:无痕德育更注重过程而非结果,在实践中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和尝试,积极参与、主动实践。

(4)强调自主性:无痕德育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和行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

四、实现无痕德育的策略与方法1.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实现无痕德育的基础。

学校应该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友善、尊重个性的校园氛围,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有益的成长环境。

2.开展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无痕德育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化体验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参与社会生活,感受道德价值。

德育无痕、爱生有方

德育无痕、爱生有方

德育无痕,爱生有方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仔细而又认真地观看了“德育无痕,爱生有方”的视频录像,视频中围绕中小学教育中存有的普遍问题和热点案例展开讨论,使得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益,心灵受到再一次撞击,使得我更加深深地感觉到,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增强师德学习,持续地改进、提升和完善自我,面对天真活泼可爱的中学生,我们要即时洞察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绪变化,并即时做好学生的思想疏导工作,促动学生的健康成长,促动学生的健康成长,又要真正做到“船过水无痕,润物细无声”,也让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问题。

第一、从整体看来,顺德区的教师队伍中,绝绝绝大部分老师们师德水平是不错的,我们有很多优秀的、高素质的教师,教师职业是有幸福感的。

但这并不代表情况就是完美的,教育中确实也会出现个别的不和谐音符。

某小学老师群发短信辱骂学生“垃圾”“事件群发短信辱骂学生“垃圾”“事件、某中学陈老师在课堂上“飞凳子误伤学生事件”,“被疑偷窃学生跳楼事件”等等,他们作为一位从教多年的人民教师,为何做出如此侮辱学生人格和尊严的过激行为,在除了个人性格、耐性之外,我觉得当前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对教师缺乏思想品德教育及心理方面的辅导,使得有些老师心里承受水平较差,导致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偏激的行为出现,所以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增强对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及心理方面的辅导,以避免同类的事件再次发生,不让悲剧重演;在以后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必须按照学校、级组的安排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做好各项教育和教学工作,尽最大努力提升教育和教学质量,在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时候,在引导和教育学生的时候,尤其是面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注重讲究方式和方法,多一些细心和耐心,切弃简单和粗暴,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一旦发现学生有些小进步,即时给与表扬和鼓励;使得他们找回属于自己的那份自信,发挥自己的优势,尽最大潜力考出较好一些的成绩,初中毕业时候,考入自己理想的学校。

“六项工程”助推无痕德育学校建设

“六项工程”助推无痕德育学校建设

“六项工程”助推无痕德育学校建设曹建平[Summary]本文参考一些学校的做法,撷英采华,结合自身实践,提出建设无痕德育学校的对策,供珠三角地区学校管理者参考。

[Key]无痕德育全员育人德育能力六项工程G633.2A1992-7711(2020)16-001-01近年来,“无痕德育”模式兴起,不少学校、许多教师在这方面走到了探索和实践的前列。

我认为,作为学校管理者,推行无痕德育模式,建设无痕德育学校,对于做好学校德育工作大有裨益。

无痕德育,是指在学校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把教育意图和目的有意识地隐蔽起来,淡化说教、灌输的痕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教育,自然而然地实现品德的内在生成、自我构建和自我教育的一种德育模式。

它贴近教育对象的身心特征,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德育模式°参考前行者的经验,结合工作实践,我提出以下六项工程,助推无痕德育学校建设,提升教师的无痕德育能力。

一、常抓不懈的师德提升工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我们面对的是处于自我认可发展关键期的初中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他们都敏感地捕获并内化。

西方有句话“模仿是最深的爱慕。

”简明地为我们的德育工作提供了灵感。

教师整洁大方的着装,顺手收拾好讲桌的习惯,倾听学生发言的专注,与学生交流时慈爱的目光等,无不是对学生实施“无痕德育”的隐形教材。

我们定期组织评选类似“最让我感动教师”等活动,树立师德先进典型。

并通过事迹报告会、颁奖典礼、师德交流会等方式,让老师们从身边榜样学起,也让学生感受榜样的力量。

我们还在学生中开展“老师,我想对您说”书信写作(或微信)活动,鼓励学生给老师提建议,促进教师反思、改进,无形中促使了教师提升师德由外需转为自我要求。

二、常态化的学科教学中无痕德育能力提升工程把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作为学科课堂评价的标准之一,引导教师挖掘学科教材里的德育元素,在教学中有机灵活渗透。

把结合学科特点有机渗透德育作为教研专题,进行学科课程中践行无痕德育的课堂教学过关课验收、优质课评比、示范课观摩。

幼儿园无痕渗透德育教学的策略

幼儿园无痕渗透德育教学的策略

幼儿园无痕渗透德育教学的策略如何针对幼儿园的无痕渗透德育教学提出有效的策略,是我国幼教领域在近年来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在这里,孩子们接受着各种方面的教育,其中德育教育尤为关键。

幼儿园的德育教学,首先要做到无痕渗透,其次要实现有效性。

因此,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无痕渗透德育教学的策略,第一章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德育教育扮演着引领作用。

幼儿期正是孩子自我意识、认知能力、人际交往技巧、价值观念等方面发展最快的时期。

因此,幼儿园德育教育也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价值观,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吃苦耐劳精神、责任心等品质,并为孩子日后的成长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第二章无痕渗透德育教育的概念及要求无痕渗透德育教育是指在幼儿园教育中,利用各种课程和活动机会,注重无痕渗透,引导幼儿从小处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形成健康的价值观。

在实施无痕渗透德育教育时,既不能过分强调,也不能过分弱化,求得一个合理的度,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

要做到无痕渗透德育教育,需要以小处见真章,以一点点的细节贯穿教育的各个方面。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游戏、互动等方式,呈现出道德伦理、家国情怀等一系列理念和榜样,营造一个渗透德育教育的环境,给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一个德育的引领。

第三章幼儿园无痕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1、用图画让孩子了解生命的意义生命是宝贵的,人生苦短,孩子应该学会珍惜。

为了让孩子感受生命的宝贵,我们可以通过宝宝安全、防守知识、环保等常识领域,引导孩子认识人类、动物等有生命的物体,了解生命的意义。

通过一些图画、视频、生活实例等形式,引导孩子树立识别、珍惜生命的意识,同时提高孩子对生命保护的认同感和责任心。

2、用童话故事传递美好价值观童话故事是幼儿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在教学活动中,用童话故事来传递美好的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痕德育”:思想品德课教育的理想境界[日期:2009-05-18]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无痕德育”:思想品德课教育的理想境界作者:吴丹英“无痕德育”是思想品德课教育的一种理想境界。

学生行为规范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需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追求“无痕德育”的境界,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感染下,在活动的体验中,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在生活实践中进行“无痕”的德育教育。

“无痕德育”看似无痕,实则有痕,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用心去发现、去探索、去尝试,笔者对“无痕德育”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一、在情境教学中感受“无痕德育”作为社会成员一部分的中学生对每天都在发生的社会新闻以及大家极为关注的热点、焦点都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理所当然地希望了解这些现实问题,而且渴望倾吐和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开发利用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这些宝贵的课程资源,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引导作用,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使学生由被动受教育者成为主动的自我心灵的塑造者。

在当今的经济社会中,如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社会上普遍关注的热点。

如何使“消费者权益”这一学生关注的教学内容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执教《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消费者权益”这一教学内容时,我选择播放了2006年4月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有关“欧典地板”的报道后,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欧典地板做虚假广告有没有单位管?欧典地板为什么会取得“3.15”标志?欧典地板的生产商和经销商是什么性质的行为?作为生产和经营的管理部门为什么允许这种事情发生?为什么欧典地板的价格如此之高,还会有消费者去购买?已经购买了欧典地板的消费者该怎么办?作为欧典地板的销售者该怎样处理这一问题?在现实社会中又有哪些类似“欧典”的做法?学生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超出了我的预期,像“欧典地板的价格如此之高,还会有消费者去购买?”等几个问题还打破了我精心设计的教学思路,针对学生大胆提出的问题,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学生在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充分讨论、相互交流“消费者权益”问题和如何正确认识“洋品牌”问题。

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深化和升华。

事实证明,利用社会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不断挖掘教材,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是符合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引进恰当的学生熟悉的社会热点、焦点,在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实际中寻找德育资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共同关注现实问题,在走进社会、走进现实生活的过程中,明白真假、善恶,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思想和道德观,提高自身德育修养,从而学会做人、做事。

二、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无痕德育”新课程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也应该是学生的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构过程。

虽然在情境中学生会有体验,但是只有在活动中学生才能建构。

因此,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建构的活动,把课堂知识寓于轻松活泼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与实践活动中建构知识,感悟人生,培养能力。

在“学会拒绝不良诱惑”的教学中,我摆脱了过去讲道理、举例子的教法,根据学生的实际,从体验入手,安排了以下活动:(1)热身体验。

全体起立,双手前伸并握拳,大拇指来回握内握外持续3分钟,坚持不住的可以坐下。

讨论:为什么有的同学能坚持有的同学不能坚持?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跟人的意志与毅力有关。

只要有毅力就一定能坚持。

(2)发现问题。

对照自己说说在学习中出现哪些不良现象?学生列举了不按时完成作业;不能坚持写日记;在电视机、游戏机前不能自制等不良行为。

(3)探究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行为?(4)想方设法。

在下列情况下,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当朋友邀请你去游戏厅的时候;考试时同学要你递条子的时候等。

通过这一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完善了知识结构,提升了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的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懂得了要坚定意志,培养自控能力,才能拒绝不良诱惑。

从学生生活出发,通过活动性教学让学生体验、思考、行动。

在活动中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把道德认识与学生的体验、感受结合起来,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与实现个人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要求统一起来。

这样学生学到的不再是抽象的条条框框,而是生动的生活体验、感受和认识,也就能真正收到德育教育的实效。

三、在合作学习中渗透“无痕德育”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颖学习方式。

因此,我们要注重发挥学生在互助合作学习中的作用,使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

班会课204班组织了放风筝活动,班主任给同学们拍了照片。

笔者在执教《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自由与规则的关系”这一教学内容时,充分利用了这一教学资源,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了合作学习,第一个环节:看照片、找差距。

哪些同学的风筝放得高?为什么他们能放得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形成各小组的发言内容,然后在班上交流。

第二个环节:传授经验。

让放得高的学生谈谈放风筝的经验技巧:风筝放得高关键在于借助风力把握线的一收一放。

这为课堂教学打下了基础:“放风筝离不开线”。

第三个环节:各抒己见。

我提出问题:假如风筝离开了线会怎么样?学生们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第四个环节:小组讨论。

假如自由没有了规则会怎么样?同学们讨论非常热烈,各小组分别从课堂规则到体育比赛,从社会生活到国家治理等角度分析了规则的重要性,阐述了自由与规则的关系,在不知不觉中懂得了“自由是在规则允许范围内的自由,只有遵守规则,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的道理,增强了规则意识。

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在同伴互助学习中的作用,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进一步明确了:作为一个公民应该懂规则、守规则,要以遵纪守法为荣。

四、在社会实践中内化“无痕德育”道德认知不能仅停留在知识层面,最终应该内化为学生的一种品质,升华为学生的一种精神。

因此,教师开展德育活动不能单纯地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虚拟体验,应该让学生走向广阔社会,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的德育资源,让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以实践为载体,积极倡导自主学习、主动探索。

社会活动不仅是学生认识的源泉,也是学生品德发展的基础。

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更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

在进行有关“公民的监督权”的教学时,我就让学生做了一个“校园周边环境”的社会调查,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分别对校园周边的道路交通、饮食服务、环境卫生、文化生活进行调查,明确调查的目的:要求学生调查校园周边环境的现状;发现校园周边环境的问题;提出改善校园周边环境的措施。

结果大部分学生认真完成了社会调查,注意到了学校、社区未被注意的问题,而且就改善校园周边环境提了非常有效的建议。

其中,有一位同学向学校提了这样一个建议: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监督周活动,得到了学校的采纳。

当然,作为指导者的我关心的不仅是这次调查的结果,更多的是让学生通过调查认识社会,感受生活,分析社会现象,引导学生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他们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中,通过丰富具体的事例来使知识内化,从实践中获得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心灵有所触动,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总之,“无痕德育”是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的一种理想境界。

只有“无痕的德育”,才能让我们教师走下师道尊严的圣坛,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其实“无痕德育”看似无痕,实则有痕,生活中处处存在“无痕德育”,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用心去发现、去探索、去尝试,在无痕的影响中让学生学得轻松、自然,在不知不觉中达成思想品德的德育目标。

北京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德育指导纲要(草稿)2009-05-16 8:52:41 德育教研部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学习和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中共北京市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北京市加强和改进小学社会学科德育的指导意见》,特制订《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德育指导纲要》。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一、品德与社会课程德育范畴分析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品德与社会学科根据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换言之,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在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品德与社会课程德育目标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从分目标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作如下阐述: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

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 三、品德与社会课程德育指导纲要的框架分析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学习和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中共北京市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北京市加强和改进小学社会学科德育的指导意见》,特制订《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德育指导纲要》。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