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活动策略的探索

合集下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南昌县三江小学徐艳我自参加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式学习”的课题研究以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与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互相学习、讨论、研究、归纳、总结,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

我认为,在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1、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最现实的学习动机”,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情景创设,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的魅力。

可以用富有童趣的故事,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与旧知识有冲突的问题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质疑。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其创造能力。

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已有的经验也就是现有的知识水平,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提出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促进学生探究活动的展开。

在探究教学中,仅有教师提出问题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中,使学生在民主、和谐、开放的氛围中通过各种途径,如实验、观察、阅读教材、交流讨论等发现和提出问题,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认知,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探究能力。

当学生有了探究和实验现象的兴趣时,教师的课已成功了一半。

如我在教学《方程的意义》这节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左右相等的等量关系,我为学生创设“拔河”的场面。

师生聊天似的谈话,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学习状态:师:你们参加过拔河比赛吗?如果你是一名裁判,左边上场10人,右边上场9人,行吗?为什么?随着学生的回答,眼前呈现出激烈的拔河画面,绳子一会儿左,一会儿右,最后停在中间,绳子动态的移动,使学生思维产生左右两边力量的不相等到相等,进而引导学生探究数学中的相等和不相等……这样的引入,学生感觉很亲切,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把抽象的问题情景化,探究目标明确,为后面的研究作了很好的铺垫。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引言自主探究是一种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策略,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和发现来理解数学概念。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进行自主探究。

1. 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例如,在学习“面积”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要为学校操场铺草皮,如何计算所需的草皮数量?”这样的情境不仅让学生感到亲切,还能激发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2. 提供丰富的探究材料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探究材料,如几何图形、数学工具、计数器等。

这些材料能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并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和验证数学规律。

例如,学习“分数”时,可以给学生提供切好的水果,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数的意义。

3. 鼓励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不仅可以个人进行,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合作中分享自己的想法,讨论和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时,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测量和计算不同图形的周长,并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方法。

4. 设计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是指那些有多种解决方法或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问题。

这样的设计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用最少的长方形拼出一个正方形?”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在尝试中发现规律。

5. 给予适时的引导与反馈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与反馈至关重要。

教师应适时观察学生的探究过程,给予必要的提示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及时反馈,肯定他们的努力和创新,并提出改进建议。

例如,在学生探索“规律”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性的问题,如“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总结。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四环节环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四环节环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四环节环节教学模式第一篇: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四环节环节教学模式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四环节教学法经过大量的实践和研究,我探索出了“自主探究”四环节教学法,主要分四步进行教学,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反思过程,激励评价。

具体如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创设情境:这一步骤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音像、图画、故事、游戏、操作、问题等形式,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

情境可以是直观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但必须是有价值的。

情境的创设要能够使学生触境生情、触境生思、触境生问,并能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服务,能体现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

数学情境一般有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操作情境和活动情境等几种类型。

生成问题: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思考,为第二环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有些数学问题是由学生对情境中的信息进行数学化整理,然后提出的;有些数学问题是随着情境的出现而直接提出的。

有的问题是一节课中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而有的问题只是一节课若干问题中的第一个,并且不是最重要的。

一般情况下,可以建立这样的“环节模式”培养学生能力:观察主题图——搜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本环节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流程如下:独立思考,形成思路——小组合作,寻找方法——班组交流,优化方法——反思提升,构建模型1、独立思考,形成思路学生根据教学情境或预习情况自主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初步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为小组合作做好理论储备,提高小组合作效率。

2、小组合作,寻找方法小组合作是一个生生互动,共同建构学习活动的过程。

小组合作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重视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把操作和思考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讲题说理,教给学生表达的方法,培养说的习惯,促进学生语言发展与思维发展同步性。

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模式具备感性的情感认识 。 学生的学习情感就 是要 培养学生对知 [ 1 ] 谢荣.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活动中 自主探究策略运用[ J ] .
识 的学 习兴趣 , 学 习情感的培养是学生的能动性 。 因此 , 教师要依

展探究学习 , 充分挖掘 出教学中的资源 , 精心设计学 习材料 , 为 学生提供合适的 、 自由选择的学习活动平台。
( 3 ) 巧借 活动 , 让思维更上一层楼 。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

自主探 究 式 教 学 的 特 征

在传统 的教学 中, 很多教师过于倾 向知识 目标 的达成 , 而对 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 力的培养 , 提高学生的 自主探究 能力。学 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所 忽视 , 他们 总是 以主导者 的地位 出现 , 希望 生动手实践 , 有助于他们深刻理解知识内容。 在数学教学 中 , 教 学 生在学 习的过程少走 一些弯路 。 于是 , 教师会在教 学课堂 中以 师可以安排学生多参 与到实践 活动 中。 可 以安排学生做些数学 主导 者的身份来帮 助学 生走好每一步 ,而学生只是被 动接受教 互动 , 例如画 画识 图、 数数 , 让学生通过摆 弄和操作这些教学工 师所传授 的知识 。 其实对 于小学生来说 , 他们对知识 的认识程度 具 , 发展思维能力 。
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来让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究。 自主探究就是 养 学生 主动探究精神 和探究能力 。 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 找 出论点 , 在探究实践 中得 出结论 , 这种教 学方式能够调动学生对 知识学 习的主动性 。 二是 自主探究的教学
参考文献 : 中国校 外 教 育, 2 0 1 0 ( 2 3 ) .
关键词 : 小学; 数 学; 自主探 究性 ; 能力培养

小学高年级数学如何深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小学高年级数学如何深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小学高年级数学如何深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山东省潍坊昌邑市北孟镇后朱学区小学261321;山东省潍坊昌邑市北孟镇孙营学区小学261321数学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它旨在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增进对科学的理解,体验探究的乐趣。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一种课堂学习模式,它把引导探索和学习新知识的学法指导有机结合。

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全体参与探索发现、主动实践、合作交流、自己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所谓体验学习,就是强调学生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体会)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

由此可见,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它旨在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增进对科学的理解,体验探究的乐趣。

因此,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让学生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知识的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数学课堂教学要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的发展以最大的空间,要能根据教材所提供的基本知识,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

因此,自主探究性学习就成为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之一。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维活动。

而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为培养儿童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通过教师必要的启发诱导、填补空缺,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在掌握知识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有效的自主探索有两个前提:一是学生能探索。

即选择的数学问题要适合学生通过探索去解决,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是学生能够想到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

-055-2020年第50期︵总第250期︶课堂教学KETANG JIAOXUE引 言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贯彻落实《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自主、探究学习要求,使学生具有课堂“主人翁”意识,并自主参与到知识探索与问题探究过程中,形成数学思维、数学创新能力等。

现阶段,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具有了较为成熟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其学生在课堂上已经从单纯的倾听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翁,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互动中,并敢于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

我国教育正处于改革与转型阶段,要求小学教育工作者意识到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自主学习、合作互助与探究创新,为学生创建开放、创新的自主探究学习平台,进而加快我国小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一、提倡自主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应自主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发展思维;教师兼具引导者和参与者双重身份,其职责在于为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环境、提供其学习所需的各种资源,并支持和指导学生学习[1]。

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教师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加强师生、生生互动,通过问题思考和资源利用,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吸收数学知识,达成学习目标。

为达到这一目的,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将教学重点聚焦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探究精神及创新实践精神的培养上,公平对待每位学生,与学生建立优良的师生关系。

教师具有这样的教育观,才能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实施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效率。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基于学生对周边事物、陌生事物比较感兴趣的特点,以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景或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课堂导入,从而为学生创设具有较强现实意义或趣味性的情境,在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获取新知识[2]。

探讨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

探讨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

探讨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摘要】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能自主探究,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教师要改进教学策略,为此,本文从利用问题情景,营造兴趣氛围;提供探究空间,适时设疑促思;调整评价方式,构筑民主课堂三方面入手,探讨了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关键词】数学教学;自主探究;有效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并促使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意识,提高其探究的能力,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已经成为数学教师的共识. 教师不仅要努力更新教学观念,更要在新的教学观念的指导下调整和改进具体的教学策略,真正使学生能自主探究,获得全面的发展. 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三方面改进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一、利用问题情景,营造兴趣氛围1. 强化认知冲突,形成内在动力当问题或任务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或能力发生冲突时,人为强化这一冲突,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形成内在的探究问题的动力. 例如:教学分数化小数时,我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师生对抗赛,由学生报分数,看谁能最快说出它们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当学生才算出两三道时,我已判断完毕,学生在惊讶之余产生了疑问:老师为什么判断得这么快?有什么秘诀吗?这一对比冲突使得学生带着渴求的心理去探求其中的规律.2. 运用直观情境,提升外在情趣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且好奇心强,切合课堂主题的美观的画面、有趣的实物,都利于激发他们的情趣. 同样,直观形象的语言,也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分数大小比较时,我讲了一个故事:一天,唐僧师徒四人非常口渴,孙悟空化缘得了一个大西瓜,大伙可高兴了,于是,猪八戒对孙悟空说:猴哥,您辛苦了,多吃点,吃这个西瓜的八分之一,我呢,少一点,吃这个西瓜的二分之一. 怎么样?同学们,你们认为孙悟空会怎样想呢?学生对这一问题产生了极大兴趣,教师很自然得引出了研究课题:分数大小的比较.3. 适度利用竞争,唤起团队精神小学生好胜心强,公平而有序的竞争将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探究的动力. 又由于小学生比较注重同伴对自己的评价,因此以小组或大组为单位,开展适度的竞争,会使学生的团队精神被唤起,被激发,被强化,从而产生学习的压力和动力. 例如,上《三角形》面积一课时,我给出了一个问题: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底是5厘米,请画出这样的三角形,越多越好.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时间5分钟. 学生热情高涨,小组自主分工,结果有的小组最多画出了近20个,然后集体归纳,用实例说明了同底等高三角形个数无限的道理.二、适时设疑促思,提供探究空间1. 明确方向,拓展探究时间和空间探究活动开始前务必让学生明白探究什么,即知道研究的方向,只有明确目标,大家才能齐心协力地去探究,努力开拓探究时间和空间.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时,出示如下的实验操作要求:借助实验材料想办法知道你手中长方体纸盒的体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学生在比较明确的操作要求下,很快地投入到探究中.2. 合作探究,整合探究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探索材料,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合作探究,使各自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在交流中进行整合,促使集体智慧高度结晶. 同时,易于形成集体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例如,“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它与同底等高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推导出来的,其中包含“等底等高”和“乘以三分之一”两个要点. 如果学生不亲身实践,对它的理解就不会深刻,知识掌握就不会牢固. 如果先分组实验,再分别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小组内每名学生都从不同角度叙述了实验结论,强化了对“等底等高”和“乘以三分之一”意义的理解.3. 关键点拨,避免无效探究时间和空间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中有两种水平,即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水平. 这两种水平存在差异,这种差异连接部分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准这种差异,稍加点拨有助于学生上一个新台阶. 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中,让学生尝试自己动手测量计算长方形边长后,根据学生出现的三种量算的方法进行反馈点评:“你测量了长方形的几条边?怎么想的?”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与“长方形的周长”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学生原有知识与即将到达的发展水平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三、调整评价方式,形成探究风气1. 鼓励性评价当学生提出探究设想或在探究活动中取得一定进展时,哪怕这种进展微不足道,甚至带有某些偶然因素,教师应以敏锐的洞察力,及时予以表扬鼓励. 如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有一名同学得出:s = π■2,在得到肯定之后,他非常高兴,问:“我以后能否用这个公式计算. ”“当然可以. ”以后的练习中他就常用这个公式计算. 这也说明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是最感兴趣的. 教师的信任和鼓励是学生进步的巨大动力,这一点早已无数的教育实践所证明.2. 期望性评价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的期望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成为学生继续探究的动力. 当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有气馁迹象时,教师应该用热情的言语、热切期望的眼神去激励他们,给学生以自信. 教师的宽容和充满爱的语言,饱含期望的眼神,会使学生紧张的心理缓和下来,思维立即活跃起来,问题就可能很快得到解决.3. 延迟性评价适当延迟评价更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如“飞跃皮鞋厂,今年上半年前3个月平均每月创产值81万元,后3个月平均每月创产值95万元,这个厂今年上半年平均每月创产值多少万元?”这样的问题只要把平均数加起来再除以2就可以了. 教师这里没有完全肯定,也没有一口否定. 而是组织大家开展讨论,同时,改编了例题帮助其得出正确的结论——只有在月份数相等的时候才可以用这种简便的方法.总之,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积极主动的探究参与对学生学好数学是必须的,教师要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创设有效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让每名学生都有自主探究的机会和欲望,体味数学学习与生命成长相得益彰的乐趣,从而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小学数学有效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策略

小学数学有效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策略

小学数学有效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策略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需要革新传统教学模式。

当前,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主要以自主学习活动为主,主动探索有效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策略,以达到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对小学数学中“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学习方式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并系统阐述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应对方法、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策略分析人类的思维活动是从提问开始的,有了疑问,才能使人类有了探索的欲望,才可以让其产生探索的欲望。

通过开动脑筋、分析问题,才可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善于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教学情境,且把学生引入此情境之中,努力引导与鼓励其自主发现与提出问题,明确其学习的目标,使其形成思维的动力与探究的欲望。

一、注重问题发现,善于提出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数学研究的核心。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因此,教学中要注重问题的发现,大胆创造,敢于探索、想象和猜想。

提出独特的见解和新颖的解法,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观察信息,提出问题小学数学中的《倍数和差问题》,在探究此部分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呈现两条信息:四(2)班有8人参加数学兴趣小组,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人数是数学兴趣小组的4倍。

让学生对此问题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学生就比较容易提出:(1)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共有几人?(2)参加数学、语文兴趣小组的共有几人?(3)语文兴趣小组比数学兴趣小组多几人?2.解析矛盾,引出问题在学习《2,5,3的倍数的特征》的知识时,给学生讲解《3的倍数的特征》期间,教师先出示一些数:9,36,69,93,接着向学生提问:这些数是3的倍数吗?(答案:是。

)那么,3的倍数的数都有哪些特征呢?结果一些学生因受到2和5的倍数的特征所干扰,误认为3的倍数的特征就是个位上是3,6或9的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直以来都是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家们开始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的抑制作用。

自主探究式学习逐渐被提出和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自主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自己的思考和实践中主动探索知识,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学习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变为引导者和指导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探究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以自主探究为特点的学习模式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践和尝试。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学生需要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所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尤为重要。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布置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能够自由讨论和合作学习,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设计情境化的学习任务。

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以情境化的方式呈现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这种情境化的学习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合作学习。

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指导者。

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互相讨论和交流思路。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及时反馈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自主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和错误,所以教师要及时进行反馈和评价。

教师可以在学生讨论完问题后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存在的错误要及时指出并引导学生找出正确答案。

这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实践和尝试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意义重大。

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研究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数学成绩。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与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文通过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探究提高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义(一)教学情境多元,激发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学生与数学世界接触的第一扇门,更是学生对于数学世界最初的窥视,因此,教师要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情境教学的有效设计,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可以使教学情境变得更加多样和生动,有助于帮助学生调动起对小学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的愿望,还能使学生通过情境化小学数学学习,了解小学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摆正学习心态和进一步深化自主记忆水平并激发学习兴趣。

(二)注重独立思考,培养创新能力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一个完成独创性学习的过程,这里的独创性学习并不是指学生单独学习,而是学生不满足于获得现有的学习进程,而是愿意在探索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思考,了解如何分析某一数学概念或定理,并且能够探索新的知识。

这样做最好的结果就是能够达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迁移,学生利用旧的知识理解新的知识,和其他同学共同配合解决问题,这对于解答数学难题来说将有很好的引导意义,而且学生也会有更加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三)发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自主发展小学处于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学生整个教育生涯的基础铺垫,所以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教育界得到格外的注重。

但是由于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都是进行应试教育,过于注重学生们的成绩,并没有根据学生实际自身发展情况而制定相对应的授课模式。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分析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分析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一种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法,在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背景下备受关注。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式的不断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

急需探索更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和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模式。

在当前全面建设教育强国的背景下,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现代化具有积极意义。

对该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有助于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小学数学作为孩子们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学生们的学习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以及激发他们的探究精神成为了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引入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

研究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还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提升教育质量,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对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1.3 目的和意义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主动学习、互动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体来说,其目的和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促进,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从而自主探究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课题--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研究方案

课题--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研究方案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研究的方案一、研究课题: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二、实验的可行性分析: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即让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理解,而又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理解形成与获得的过程中,增进数学的学习情感,学会与人交流,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与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心里都得到不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转变学习方式是这次课题的切入点和实施新课程的主旋律。

2、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逐步学会学习。

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索式学习;变静态学习为重视实践操作;变个体学习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实验的方向与目标、内容: 1、本课题试图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对实施本模式的教学观、学生观、活动观、评价观与实施策略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改变本校班级课堂教学“高耗低能”的被动局面,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乐园;提高实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实验教师的精神成长。

2、研究目标:(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3、研究内容①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②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理念、策略、流程、评价标准和特点研究;③同一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如何采用相应变式的策略研究;④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运用的策略研究;⑤实施本模式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素养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193神州教育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策略杨丽献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转水镇五星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日益提升,在中小学校倡导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已成为一种新常态。

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是新时期中小学校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也是教师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他们今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本文现就根据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现状,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开展自主探究式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有效对策新课改强调,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式,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新性,让他们在主动学习中获取知识、技能、情感体验,以及形成自主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

因此,探究式教学作为新课程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已被中小学校一线教师所认识和接纳,且越来越受到师生的喜欢,在我们的日常课堂教学中亦得到了积极的应用。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1.教师“牵着学生走”的现象仍然存在新课改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坚持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体,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精神落实不到位。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往往表现为教师向全班学生传授知识为主的“满堂灌”课堂,过分注重教学进度,对学生缺少学习方法的指导。

即使教师有时向学生提问,往往也是提问几个成绩好的学生,其他的学生则成为配角了。

2.学生在课堂中对探究学习的兴趣不高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讲,他们比较倾向喜欢有趣的课堂教学。

目前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的教学方法单一,很多是以讲授式为主且教学语言艺术缺乏趣味性,加上有些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深奥,以致学生对上数学课失去了兴趣,更谈不上主动探究学习数学了。

3.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没有落实到位鉴于有些小学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深奥,如果教师能够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就可以有效地突破这个问题。

教师通过在课前制作课件,可以把一些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更加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

小学数学培养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小学数学培养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小学数学培养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0069-02让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近几年,我们在培养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一、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习过程“自主化”我们在教学中重视情感的作用,努力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化”,使学生的学习与情感和谐发展。

1.提供情境。

心理学研究证明,提供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酝酿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以此唤醒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情境,应具备以下特征。

(1)趣味性。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奇的事物容易产生兴趣。

这种好奇心理是自觉对知识学习的一种内在的心理需要。

因此,创设的问题情境要尽量具有趣味性,以此激发和迎合他们的好奇心理,推动学习活动的进程。

如教学《圆的认识》,给学生看一段小熊坐车的动画课件。

当车轮是圆时,小车很平稳,小熊坐得真舒服;当车轮是椭圆时,小车发生颠簸,小熊有些不高兴;当车轮是方形时,小熊差一点从车上震出来,它十分生气。

看完动画,学生会提出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的问题,从而自然而有趣地进入“圆的认识”的学习。

(2)挑战性。

我们创设的问题情境对学生而言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即他们力所能及的,必须经过努力或“起跳”才能解决的。

实践经验和心理研究表明,过难或过易的问题都会使人失去兴趣。

过易会使人无所用心,过难也会使人失去信心,无所追求。

只有“高而可攀”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他们探究的心扉,燃起每个学生内心的学习热情,激发研究的欲望,达到自主研究的目的。

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学习一开始,让学生计算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等图形的面积。

学生会提出:圆的面积没学过,如何计算?以前平面图形计算与边有关系,圆怎么办?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时,把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

浅谈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活动的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活动的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活动的学习城关小学李瑞自主探究活动是指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积极探索“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激发探究动机是自主探究活动的前提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的内在动力,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探究学习活动之中。

巧设问题情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教师结合学校修草坪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我们学校为了绿化美化校园,在校内修一个长20米、宽15米的长方形的草坪,为了预算资金,需先计算一下这个草坪面积有多少。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学校计算这个草坪的面积吗?现实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极大地诱发了探求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动机,积极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

二、营造和谐氛围是自主探究活动的基础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创造力的根基。

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气氛,有利于消除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勇于表现,乐于创造。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先创设一个购物情境:学校为添置图书,到新华书店购置了一套科普读物,一套12本,每本24元。

问:能提出什么问题?如何列式?当学生列出24×12后,教师放手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看哪组的办法多?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们积极地开动脑筋,创设出了许多办法。

汇报时归类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乘一位数来计算(如24×12=24×3×4或24×12=24×2×6),二是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一位数,再相加(如24×12=24×10+24×2),三是将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分别乘一位数再相加(如24×12=24×8+24×4),四是利用乘法意义把乘转化为连加,五是利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竖式计算知识的迁移直接用竖式计算。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策略的初探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策略的初探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策略的初探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它强调的是主动参与,关注的是实现学生从“听数学”、“练数学”到“做数学”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如下的策略,使学生尽可能多地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意识形成的问题情境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在教学中,设计的数学问题必须具有探索性,要能激发起学生探索的愿望,为学生参与探索提供能体现现实性、可探性、实践性、准确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情境。

1、创设揭题问题情境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当中,激发他们对问题、现象保持一种敏感和好奇心,形成探究意识。

在导入新知时,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每堂课一开始,教师揭示课题后,把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创设成若干问题情境,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或形象的画面等,使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和知识重点,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让学生看着课题说,你想学什么呢?学生提出了:“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三角形有什么用处”等,再如,学习“圆面积的计算”这一课时,教师可出示;用一根绳子把牛拴到草地中的木桩上,演示牛边吃草边走,然后问学生:“看着这幅图你想提什么问题?”学生十分踊跃,争相提出:牛走了一圈有多长?牛最多能吃到多少草?牛能吃到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这样,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学习起来也特别有劲。

2、创设阶段问题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可以围绕每个教学目标,每个达成目标,创设一系列小问题,制造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使这些连续的阶段问题能持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情绪达到最佳境界。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
培养要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这些过程 目标实现的
得灵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需要帮助时, 有来 自 伙伴的援助, 让他们既
准确又迅速地去完成一个人难 以完成的任务 ;另外 , 在每个重要 的学 习环节 引导他们合作探究 , 让他们领
q z J E 蒂 。 。 究 e a r 。 一 > > 5 7
自主探究和小组 合作是新课程所倡导 的有利于 学生增长知识与技能 , 提高探 究能力 、 合作能力 的教 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 怎样将两者有机地 结合起来 , 提高教学实效 ?我对此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
采用 了如下教学模 式 : 创设情景 、 问题导学—— 自主
根本就在于学生的 自主探究 。
略他人思维的策略和方法 , 并从中获得效益。
质 疑是 点燃智慧 的火花 ,是 打开知识大 门的钥 匙, 让学生在倾 听别人发言 、 博采众长的同时, 也要学
现了这 组是“ 回文” 算式 , 每一组两个算式的积相
等, 还发现 :
2 4 × 6 3 = 3 6 × 4 2 1 2 ×8 4 = 4 8 × 21
素材。
短, 相互启迪, 从而使 自己的思路更广, 解决问题的策
略更多 、 更佳 , 进而揭示知识规律 。这样既能增强学生 的合作意识 , 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
三、 展示交流 。 评价体验, 提升学 习动力
在课堂上 , 要把握合适 的合作时机 , 积极营造和谐
的合作交流的情境景,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去争论 、 倾 听与反 思 , 让他们在接纳与批判 中 得到提高。在教学中要把握好每次合作的契机 , 在学 生愤悱之时引导合作 ,让他们在争辩 中获得启迪 , 获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实践与探索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小学数学的教育经历了从传统教育到新型化教育的重大变革,无论是从教育理念方面,还是从教学方式方面都有了新的更适应学生发展的新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自学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学习方式。

因此,本文就小学数学探性活动的设计分析来探讨,寻求如何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更具有启发性的方法,使小学数学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探究性学习在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早已成为一种常规式的学习方式。

现今在国内也被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教育模式广泛的推广开来。

数学作为小学一门基础性学科,自然是实施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一块主阵地。

从2001年起,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启动,小学数学教师经历了面对新课程的无所适从和茫然。

课改伊始,经历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潜心实践与反思,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育方式都有很大的转变,对教育教学有了新的感悟,尤其是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我们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

一、明确小学数学探究性活动的意义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以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面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通过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不仅获取数学知识,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而且掌握了发现、认识并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我们要明确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探究性活动的必要性。

小学生是学习方法以及心智精神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只教会其“死读书,读死书”,对小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涯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而数学正是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能力以及是非辨别能力的关键时期,正是因为如此,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引入探究性活动,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自主发现并且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性精神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一、为什么需要自主探究式学习传统的教师主导式教学,往往是教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接收。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机械记忆,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而自主探究式学习则更加注重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探索与尝试的内容与方法1. 创设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创设情境。

在教学面向小学三年级数的整数时,可以设计以下情境:小明去商店买东西,他手上有100元,他买了一件50元的衣服,还剩下多少钱?通过这个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整数的概念和运算。

2. 提问题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

在上述情境中,可以问学生:“小明买了一件50元的衣服,还剩下多少钱?请你们想一想,怎么计算?”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自主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引导学生合作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合作,相互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4. 总结和分享在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得出结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得到的结论进行总结,并和其他小组分享。

这样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在实践探索与尝试中,我们发现自主探究式学习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显著的成效。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培养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不仅对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我们也从实践中得到一些经验教训。

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

自主探究式学习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上,学生需要感受到教师的支持和鼓励,同时也需要和同学们进行积极的合作和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活动策略的探索<!---->【摘要】自主探究活动是指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

小学数学中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与提升,还有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

激发探究动机、营造和谐氛围、注重实践活动、有效组织引导、重视探究品质培养是实施有效探究活动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策略自主探究活动是指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

自主探究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与提升;有利于学生全面的成长;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的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积极探索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激发探究动机是自主探究活动的前提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的内在动力,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探究学习活动之中。

巧设问题情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为此,教师可根据数学学习内容,利用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或利用新知与原有认知结构的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迫切希望探究的情境。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教师结合学校修草坪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我们学校为了绿化美化校园,在校内修一个长20米、宽15米的长方形的草坪,为了预算资金,需先计算一下这个草坪面积有多少。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学校计算这个草坪的面积吗?现实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极大地诱发了探求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动机,积极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

二营造和谐氛围是自主探究活动的基础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创造力的根基。

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气氛,有利于消除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勇于表现,乐于创造。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先创设一个购物情境:学校为添置图书,到新华书店购置了一套科普读物,一套12本,每本24元。

问:能提出什么问题?如何列式?当学生列出2412后,教师放手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看哪组的办法多?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们积极地开动脑筋,创设出了许多办法。

汇报时归类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乘一位数来计算(如2412=2434或2412=2426),二是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一位数,再相加(如2412=2410+242),三是将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分别乘一位数再相加(如2412=248+244),四是利用乘法意义把乘转化为连加,五是利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竖式计算知识的迁移直接用竖式计算。

教师先不作任何评价,先让学生们说说自己的想法,再引导他们作比较。

在相互交流评价中,他们感觉到用连加算麻烦,用连乘算不具有普遍性,把12拆分成两个数再相乘,其中拆分成整十数与一位数乘既具有普遍性又方便,而竖式计算与把12拆分成10与2来乘仅是书写形式不同,实质是一样的,对于数字大的用竖式计算更方便。

由于整个学习过程,学生们处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他们才敢想、敢说,创造出了许多好的办法解决新的问题,真正实现了知识的自主建构。

三注重实践活动是自主探究活动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用耳朵听数学。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因此,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动手中研究学习,在学习中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创新。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先在黑板上出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让学生猜一猜,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内角和是否一样?可用什么办法验证?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分别装有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的学具袋,每人分别各取一个三角形进行研究,研究后先在小组中交流,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在探究中有的采用量的办法,有的采用剪拼的办法,有的采用折拼的办法,最终得出了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

探究的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亲身体验了知识的获取过程,深刻理解掌握了知识,同时还发展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有效组织引导是自主探究活动的保证探究性学习活动虽然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但由于学生知识经验尚不丰富,特别是中低年级学生,故教师需在探究学习活动中精心地进行组织引导。

1.提供探究性学习材料所谓探究性学习材料就是指教师在组织材料时要给学生留有一个比较广阔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在观察、实验、猜测、尝试、推理、交流中潜能得到开发,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得以充分的发挥。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时,教师重组教材,先出示一组有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六边形、五角星等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在回顾周长意义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任选几个图形开展探求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

从汇报来看,学生选择正方形、正六边形、五角星的图形最多,理由是:计算方便,都可用边长乘以边数的方法求周长。

也有选择三角形、梯形的,计算方法都是把各边长进行连加。

而选择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算法就多样化了,有的用连加,有的先将对边乘2后加,有的先把邻边相加再乘2。

接着教师引导对各算法进行适当的比较后,要求学生将以上图形根据周长计算的不同方法进行分类提升。

由于本节课提供的材料内容丰富,探究思路开放,学生参与面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了开发,探究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2.授以恰当的探究方法对新知的探究需要恰当的方法,由于中低年级学生经验的局限性,故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时需授以恰当的方法。

常见的探究方法有:一是操作发现,即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活动,在操作中感知、测量、拼摆、思考,从而解决问题,如几何知识学习多采用此法。

二是尝试探究,即先让学生进行尝试,在尝试中探索、发现,再通过交流获取新知,计算教学大多运用此法。

三是猜想验证,即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提出猜想,再通过多种方法进行验证。

四是观察归纳,即先观察例证,再通过分析比较综合,进行归纳概括。

数学中三大基本性质、五大运算律等规律性知识都采用此法探究。

五是类比联想,如由整数乘法意义联想到小数、分数乘法意义。

当然有时探究问题时同时使用几种探究方法。

只有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学生的探究能力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3.给予必要的探究引导自主探究学习并不否定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当学生在探究活动遇到困难探究不下去时,当在探究过程中迷失方向时,教师就要及时给予恰当的引导。

但教师如果引导过头或引导不当,都将造成探究的失败。

这里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引导的度和时机。

引导度的把握决定于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教材内容,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高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把问题设置在学生最近发展区。

对于首次出现难度较大的知识,探究前要提供一些学习背景,并给予方法策略上的引导。

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师先提供学生生活经验的背景:妈妈去菜场买菜,白菜单价0.5元,妈妈买了1.25元白菜,问买了几斤白菜?列出算式后让学生自主探究1.250.5该如何计算。

由于学生有了元、角、分的知识背景和买菜的生活背景,有的学生就把0.5元、1.25元转化为5角和12.5角,有的转化为50分与125分,再利用整数除法进行了沟通转化,达到了问题解决的目的。

另外对于一些无法立即探究结果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大问题分解为层层递进的小问题进行探究,而对于难度不大的,可直接让学生去探究。

引导时机的把握也很重要。

引导时机分:探前引导、探中引导、探后引导。

探前引导就是对探前不先引导,学生无法下手时,再加以引导。

如前面小数除法计算就是一例。

探中引导时机应选在学生探究遇到困难、探究不下去时,教师要给予引导。

应对策略:一是课前充分预设,课时机智应对;二是当学生迷失探究方向时,提一些辅助问题,如这个问题与过去学过的哪些问题有联系?你是怎样知道这是对的?还有没有别的可能性?三是探究的问题跨度太大,教师应补充一些子问题给予引导。

探后引导主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探究过程,着重从数学思想方法上总结经验,使探究过程清晰化、条理化,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探究的能力。

五注重探究品质的养成是提高探究能力的根本自主探究学习活动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

而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除了掌握必要的知识方法外最根本的是要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勇于表达自己独立观点,勇于质疑问难的品质。

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探究品质的培养。

1.要珍视学生的独立见解所谓独立见解是指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中个人对数学问题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而得出的独特的认识和见解。

它体现了学生创新的意识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珍视学生独立的见解,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教学取商的近似值,教师谈话引入:夏天买冰棍,零售价每支2元,批发价一箱(30支)50元,看到这两个信息,你最想知道什么?生:最想知道每支冰棍批发价比零售价便宜多少?师:那首先需知道什么?生:需先知道每支冰棍批发价的价格是多少?师:大家先尝试计算一下每支冰棍批发价的价格,计算后再汇报。

汇报时甲生说:我计算得出每支冰棍的价格是1.666元,还没等这个学生说完,乙生急不可待地站起来说:不对,人民币最小单位是分,应是1.66元或者1.67元。

师不作评论,继续启发:还有不同的意见吗?丙生说:我认为应是1.7元,因为现在市场上没有用分了。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辩论开了。

最后教师作小结:同学们的见解都有道理,事实上我们对商的取值根据不同需要有不同的取法,如刚才计算的冰棍价格,若准确到分即百分位,用四舍五入法取,约等于1.67元,若准确到角,即十分位,用四舍五入法取,约等于1.7元在这一片断教学中,由于教师尊重学生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究,从而发现真理。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曾指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曾说过: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

所以,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使学生养成寻根究底的习惯,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

例如,教学角的认识,在用活动角探究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大小的关系后,教师问: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吗?不料一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我把活动角两边拉成一直线后还是不是角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中纷纷议论开了,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有的在期待老师的说法。

这时,教师不立即给予判断,而引导学生用角的定义自己去判断一下:把活动角两边拉成一条直线后是否符合角的特征?经过同学们的讨论,终于明白活动角两边拉成一条直线后仍然是角,再进一步叉开,还是角。

以上片断,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还有什么要说的?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