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1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与朱元思书》课教案与课后反思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与朱元思书》的内容,掌握朱元思的生平和事迹,了解书信的基本格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与朱元思书》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敬师长、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2.1 《与朱元思书》的内容理解和背诵。
2.2 朱元思的生平和事迹的了解。
2.3 书信的基本格式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3.1 《与朱元思书》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3.2 培养学生尊敬师长、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
四、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与朱元思书》的原文和翻译,以及朱元思的生平介绍。
4.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朱元思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与朱元思书》,理解文章大意,划记生词和难点。
5.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与朱元思书》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教师巡回指导。
5.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与朱元思书》的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5.5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课堂所学,书写一封书信,教师批改并给予评价。
5.6 课后作业学生背诵《与朱元思书》,了解书信的基本格式,书写课后反思。
5.7 课后反思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课堂所学,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六、教学拓展:6.1 比较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与朱元思书》与其他古代书信的区别,分析各自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6.2 文化传承通过学习《与朱元思书》,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书信文化的内涵,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七、教学评价:7.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7.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背诵《与朱元思书》的情况,以及书信写作的质量和格式。
7.3 课后反思阅读学生的课后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收获和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
《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设计篇一学习任务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3.深入文章意境,涵咏体会,体会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获得美的享受。
学习重点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学习方法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间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文,为今人留下了众多脸炙人口的山水佳作。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吴桓赞)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韦庄)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宋·苏东坡)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导。
(清·刘嗣绾)可见,富春江早已为世人所熟知。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仅用114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旖丽风光,被视为骄文中写景的精品。
吟诵此文,可谓美不胜收。
二、读文字,反复朗读,疏通文义,沟通古今1.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不解之处可提出疑问,共同商议解决。
2.反复朗读,要读出语气和重音,特别强调要读出层次。
3.做古今沟通的练习。
(学生互相测试)A.请查找工具书,找出和下列加下划线实词意思相同的成语。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一应俱全百废俱兴面面俱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荒谬绝伦聪颖绝伦绝代佳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自强不息息事宁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横何上蔽,在昼犹昏;──虽死犹生过犹不及B.给出译文,能快速背出原文。
这时,驾舟顺流飘荡,可以随意东飘西泊。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枝叶尽力往高远展伸。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及反思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及反思根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指导。
在教学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熟读成诵,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志趣美。
1、能正确朗读、译讲、背诵课文。
2、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1、背诵课文;2、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的含意。
一、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历代文人墨客为之歌唱。
这里是富春江的几张图片(看课件2),让我们聚焦富春江。
唐代许多大诗人都慕名来到这里,并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精巧的诗作,后人把它叫做“唐诗之路”。
为什么那么多诗人会聚首这里,这恐怕得益于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请看学习目标(看课件3)1、能正确朗读、译讲、背诵课文。
2、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任务比拟艰巨,但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紧张地自主学习,顺利地到达目标。
二、检查预习1、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先检查预习情况,知道本文作者的举手?(预习时注意了课下注释,很好!)2、道本文体裁及这种文体特点的举手?(学生答复后明确:本文是一篇骈体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
)3、那么课文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书信。
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三、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指导自学)1、出示自学指导(一)(出示课件4)自学指导(一)请自由朗读课文,如有不认识的字,就向同学请教,或举手问老师。
三分钟后,比谁能正确的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师板书学生提问的的字于黑板上。
可能读错的字词:转缥碧轩邈见横柯急湍三分钟后,那么指着黑板上的字问:会读的举手?指名会的学生读。
2、师:下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比谁读的正确,声音响亮。
《与朱元思书》教案(通用3篇)
《与朱元思书》教案(通用3篇)《与朱元思书》教案1【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能熟练正确诵读全文;理解文意,并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整体把握全文结构,理解作者行文思路,3、能通过想象和联想,把文字变成生动的图景,感受大自然的美。
【学习重、难点】1、熟练诵读全文,感受语言之美、自然之美,培养想象力是学习重点。
2、把握行为思路,理解鸢飞戾天两句的深意是导学的难点。
【学法指导】通过自主探究、质疑讨论、精讲点拔、熟读感悟激发想象完成导学任务。
【学习时间】45分钟。
【导学过程】一、指导诵读,读对读顺(8分钟)1、导入新课: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有着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
比如,一千五百年前古人给友人写书信就很讲究,他们往往通过对某事的叙述或某景的描写来间接表达自己的志趣或者是对友人的规箴、互勉之意。
不信?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篇古代文人的短信,即南朝的文学家、史学家吴均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与朱元思书》。
(板书文题,简介作者)2、指导诵读:教师范读──明示目标──学生对照下注给生字注音──教师提示其它生字的读音(由学生提出)──齐读。
(矫正读法)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3分钟)1、提示:请同学们快速默看课文,思考回答两个问题(用小黑出示)。
设疑:⑴__可谓写景小品文,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这里的景物有何特色?能否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作者对这里的.美景怎么评价称赞的?⑵所写之景属于哪个季节?你怎么看出来的?2、检查自读。
(问②若不能回答暂置,待后理解)三、互助学习,理解文意(12分钟)1、分组边读边疏通文意:提示:结合下注,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
2、检查解疑。
小组代表发言,其余组员补正。
四、思路探讨,感受语言(15分钟)1、教师引导、点拔,依次探讨以下问题(析读结合):(若前整体感知未完成,则先从此切入)⑴全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景的?(先探讨此问)(以下问题用小黑板出示,要求学生快速自由作答,提倡争论)⑵第一段总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上有什么特点?⑶第二段分写水、富春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清碧与湍急矛盾吗?为什么?)⑷__写景重在写山,文中直接写山的句子有哪些?请概括山的特点。
《与朱元思书》课教案与课后反思
教案名称:《与朱元思书》课堂教案与课后反思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与朱元思书》。
2. 理解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翻译并掌握其含义。
3.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培养对传统文化和文学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和翻译。
2. 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的把握。
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朗读和背诵。
2. 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准备:1. 课文《与朱元思书》文本。
2. 相关注释资料。
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文言文的价值和魅力。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2. 学生标记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准备与同学或老师交流。
三、合作学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共同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
2. 每组选取一个重点问题进行解答,分享学习成果。
四、课堂讲解与练习(10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课文,加强语音语调的把握。
五、课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
2. 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和鼓励,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提供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课堂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与朱元思书》的文言文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在课后反思环节,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收获,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提高自己对文言文教学的驾驭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课堂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主题出发,联系实际生活,思考朱元思的观点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
《与朱元思书》课教案与课后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与朱元思书》。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分析文中的情感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朱元思的忠诚和正直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2)理解友情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友情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与朱元思书》。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观点。
(2)分析文中的情感和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朱元思的背景和作品。
(2)激发学生对友情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与朱元思书》。
(2)学生通过注释和词典自主理解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4. 探究学习:(1)学生自主思考,分析文中的情感和态度。
(2)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深入理解友情的重要性。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1. 抄写并背诵《与朱元思书》。
2. 分析并总结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写一篇短文,谈谈对友情的理解和珍惜。
五、课后反思1.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友情的重要性的认识和态度。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适合程度。
5. 对课后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的满意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本内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朱元思与友人的交往事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友情的重要性。
《与朱元思书》课教案与课后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与朱元思书》。
(2)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如“鸢飞戾天”、“经纶世务”等。
(3)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鸢飞戾天”的追求与“经纶世务”的责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与朱元思书》。
(2)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3)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特殊句式的理解。
(2)对作者观点的深入剖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朱元思及其作品《与朱元思书》。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本韵味。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文本中的特殊句式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中特殊句式和难点词语。
(2)深入剖析作者的观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 课堂练习:(1)翻译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文中观点的理解和感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与朱元思书》。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鸢飞戾天”与“经纶世务”的感悟文章。
五、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1)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生是否能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3)学生是否能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是否有效。
(2)课堂讲解是否清晰、易懂,是否能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文本。
与朱元思书教案及反思
与朱元思书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与朱元思书》全文。
2.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3.分析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分析文本的写作特色,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文言文《与朱元思书》,这是一篇描写山水美景的佳作。
请大家先自主阅读课文,感受一下作者笔下的山水之美。
2.自主阅读师:请大家用5分钟时间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3.课堂讲解师:好,同学们阅读得差不多了。
下面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课文。
(1)讲解重要词语师:我们来讲解一下课文中的重要词语。
朱元思:作者的朋友,本文的收信人。
遗直:指丢弃直线,即不走捷径。
岩穴:指山洞。
芥蒂:指细小的石头。
(2)分析写作特色师:我们来分析一下本文的写作特色。
情景交融:作者通过对山水美景的描绘,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使读者如临其境。
寓意深刻: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也借景抒怀,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
4.课堂讨论师: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本文的思想感情。
(1)作者为什么会对山水美景如此着迷?生1:作者热爱自然,喜欢山水美景。
生2:作者通过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怀,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
(2)本文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生1:我对“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句话印象很深刻,说明山水美景是人们永恒的追求。
生2:我对“芥蒂之疾,不足为患”这句话印象很深刻,说明作者对待人生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
5.课堂小结师:好了,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与朱元思书》,通过本文,我们感受到了山水之美,也体会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像作者一样,热爱自然,珍惜人生。
四、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
2.翻译课文。
3.写一篇关于山水美景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背诵能力有所提高,但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辅导。
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优秀3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与朱元思书》课教案与课后反思
《与朱元思书》课教案与课后反思在浙江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山水的景色特别优美,南朝时有一位文人吴均见到这种美景后,迫不及待的给他的友人朱元思写了一封信,信中除了描绘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外,他还表达了欣赏这种优美景色后与众不同的情感。
下面就是WTT给大家带来的《与朱元思书》课后反思与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初中《与朱元思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结合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理清文章结构,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奇特秀丽的景色。
3.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教学重点难点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两句。
教学方法:读、研讨。
教学手段:小黑板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写过信吧?那么大家写信有没有题目呢?今天我告诉大家一种比较简单的书信题目“与书”(板书),意思就是“给的信”。
比如我给张三写信,题目就可以是“与张三书”。
从前有一个叫吴均的人游历了奇特秀丽的富春江后,迫不及待地给好友朱元思写了封信“与朱元思书”(补充板书)。
下面就请大家扮演朱元思的角色,赶快读一下友人给你写的信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初读课文。
2.指定一生读课文,其他同学纠错。
明确读音和句读。
3.全体齐诵。
这封信写得美不美?和你平时收到的信有没有不同?(生答)师:这封书信和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
4.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下面由老师给大家范读一下。
“风烟俱净天下独绝。
”点拨:开头两句,应当显得特别大气,眼界非常宏观;中间两句,要显得特别自在;而“自富阳到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应当带着欣赏的态度,非常陶醉。
5.小组为单位参照课下注释翻译。
一位同学起来翻译,老师订正。
三、分析赏析课文我们再来诵读,这次大家要扮演吴均的角色,在脑中想象一下。
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与朱元思书》,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1.2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与朱元思书》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1.4 教学步骤步骤1:导入新课,简介作者朱元思及《与朱元思书》的背景。
步骤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步骤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步骤4: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步骤5:教师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步骤6:学生默写课文,巩固记忆。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作业的反馈,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与朱元思书》的主要内容,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
2.2 教学亮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3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加强对重点句子和词语的讲解,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
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案设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与朱元思书》,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2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与朱元思书》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3.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4 教学步骤步骤1:导入新课,简介作者朱元思及《与朱元思书》的背景。
步骤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步骤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步骤4: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步骤5:教师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步骤6:学生默写课文,巩固记忆。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2篇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及反思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2篇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及反思下面是收集的《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2篇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及反思,供大家品鉴。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一、教学设计思想1、本文是高一新教材第六单元“水”文化文言文系列作品中的一篇,它是一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的名篇,极具审美价值。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比较注重“字字落实,句句清楚,条分缕析”,尽管文章中许多字词有文言词法可讲,文章的结构也有分析的余地,但以此法来教学,学生一定会感到寡然索味,学习兴趣不大,况且也白白地糟蹋了作品中优美的意境。
所以,根据此教材的特点,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审美时空,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主地朗读、品味、赏析、想象和联想等一系列审美的体验来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写作意图。
椐此本文定为用赏读课型来教学。
2、一般文学作品的艺术世界是由三个世界垒加而成:语言世界——形象世界——精神世界。
而其中“形象”是支起艺术世界的实体。
要理解文中的意境,教师首先要让学生通过对文字的朗读来感知文中的意思;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在脑海中呈现出作者所描绘景色的画面,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的,在脑中要有“一幅画景”或是“一幅戏景”;最后,再根据画面去想象作者处在其中会有怎样的思想感情。
所以,要根据审美认知规律来安排教学的步骤犹为关键。
3、一直很欣赏叶圣陶老先生那句至理名言——“教,是为了不教”,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通过此文的教学,为的是培养学生对写景佳作的一种阅读和欣赏能力,因此,学生在审美感悟过程中,教师对审美规律的归纳小结也是必要的。
同时引入袁中道的《江行日记》既是拓宽教学内容,又是鉴证了学生对写景小品文的阅读欣赏能力。
4、想像和联想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材和课型的特征为培养想象和联想能力提供了可能。
二、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的思想情怀2、培养学生对写景佳作的鉴赏能力。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及反思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的】1.掌握本文常用的白话词汇。
2.剖析、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了解全篇。
3、感受课文描画的美景,品味隽永而繁复的言语作风。
4.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5.朗诵背诵。
6、培育热爱祖国传统文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树立安康的审美情味。
【教学重点】1.掌握本文常用的白话词汇。
2.剖析、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了解全篇。
3.朗诵背诵。
【教学难点】1、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2、了解作者流显露来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骈体文骈文是一种文体,来源于汉魏,构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
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
韩、柳倡议古文运动之后,骈文渐衰。
骈句是骈体文的句式,也叫骈偶句。
两马并驾叫做骈,两人在一同叫做偶,骈偶就是两两相对。
现代宫中卫队的行列叫仗,仪仗是两两相对的。
骈偶、对仗都是比喻的说法。
骈体文普通是用平行的两句话,两两配对,直到篇末。
骈句普通为四字句和六字句,世称〝四六文〞。
骈体文句式划一、对仗工巧、节拍清楚、音韵谐美,读起来抑扬顿挫,节拍感强,使得文章的言语表现出一种划一美与错综美的谐和一致。
吴均(469~520年),又作吴筠,字叔庠,吴兴故鄣(如今浙江安吉)人。
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
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1]。
诗文独树一帜,长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
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
天监六年(506年),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
临川王萧宏将他引荐给武帝,很受欣赏。
后又被任为奉朝请(一种闲职文官)。
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于是私撰«齐春秋»,称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之臣,冒犯武帝,书焚,并被免职。
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逝世。
卒于普通元年(520年),时年五十二岁。
【教学方法】小组协作探求法【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明白目的1、导入新课:2、展现学习目的1.掌握本文常用的白话词汇。
《与朱元思书》教学备课与反思
《与朱元思书》教学备课与反思教材解析(一)知识与能力1.弄清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培养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积累文言语汇,反复诵读,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出口成章,培养文言语感能力。
3.体会文章的“结构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志趣之美”,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审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以诵读带动课文内容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积累—感悟—运用”的学习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学生对富春江山水可能是陌生的,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查找有江的介绍,并用一两句话概括其山水特点。
教师也可利用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引入课文的学习。
二、初步感知初步感知课文的前提是弄清课文中出现的文言词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积累文言语汇,反复诵读,做到熟读成诵。
烂熟于心,出口成章,培养文言语感。
1.初读课文,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不解之处可提出疑问,师生合作解决。
2再读课文,弄清课文中出现的文言词语,如“俱”“绝”“息”“犹”等的含义,采用沟通古今文言词语法,请学生查找工具书,找出现代汉语中依然保留这些文言实词意义用法的成语,感受文言词语的生命力。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特点。
4.在整体感知大意的基础上,探究文章结构之美。
倡导自主探究,教师适当点拨。
如: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先写异水后写奇山?思考提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篇,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
5.三读课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教师做片段示范朗读,要学生读出语气和重音,特别强调要读出层次,在读的同时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极强。
6.再次熟读课文,达到成诵的地步,较好的学生要达到给出上句,能够对出下句的程度。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全文背诵下来,最好能选择自己喜爱的'片段默写下来。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
教学设计案例课 题:《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学校:新邵县坪上镇洪溪学校授课人 曾宪华nu 1=1《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设计思路】1、激情引入f提出问题f学习探究f巩固新知f综合运用。
教学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学习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获得知识的能力。
2、反复地阅读文章,理解文意是学习成功的关键,通过阅读使学生在“兴中启”,在“趣中探”,从而丰富他们对优美语言的感知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社会,学习借鉴古人的进步思想,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了解“骈文”这种文体的有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
2、注意本文骈散相间的写法,学会将全文翻译成白话文,培养阅读文言文语感的能力。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有层次、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习文言文,侧重阅读,要反复读,熟读成诵;在内容探究上,要学生分析作者写景的目的,从而领悟作者要抒发的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对富春江优美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他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抓住富春江水的绮丽多姿这个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
(三)【教学难点】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他对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和思想。
(四)【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文,放在本单元学习有它的双重目的:一是让学生领略绮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二是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前者是情感目标,后者是知识和能力目标。
通过自读课文、自学讨论、合作交流,理解作者的思想,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把握主旨。
关于本文的写景特点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要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逐步去完成,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沙河九中杜丽梅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⑴掌握并积累课文屮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感知文章大意。
⑵品读并赏析文章,感受文章的自然美、人情美。
2情感态度方面:体会课文中作者“避世退隐,追求自由”的情
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3能力方面:深入领会文章的意境,体会文章的意境美、语言美、
结构美、志趣美,获得美的享受。
重点及难点分析
重点难点:领会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结构美
过程与方法:朗读、背诵;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从吴均的一首小诗《山中杂诗》入手,简介作者及风格。
1、板书:吴均的《山中杂诗庆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提问:引导学生读一遍后:这首小诗写了什么?写得怎么样?(明确:这是描写日落景象的一首小诗,寥寥几笔,借黄昏安宁静谧景色,展现了山居的清幽环境与隐逸的情趣。
清人沈德潜称赞它: “四句写景,口成一格。
”这首诗有画一样的意境美而且构思巧,想
象奇特,语言清新易懂。
)
3、提问: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
(明确:吴均(南朝)(板书),可见这是一位善写山水的大家。
南朝人)
4、引入:今天我们来欣赏吴均另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与朱元思书》
二、赏读课文
1、一读:明确读音和句读:
欣赏: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仔细听课文,在书上记下读音、句读。
导引:了解学生是否有还不明口的读音、句读?
(学生若不捉出,可捉醒:缥碧、急湍、轩邈、泠泠、莺飞
戾天(板书备用))
朗读:学生全文朗读。
(注意其生字新词的读音、句式停顿的处理)
点评:侧重在句读方面。
适当点评学生的情感处理;强调: 向上的那种“劲”。
2、二读:关键词语释义并译句
朗读:出声自由朗读课文;请学生圈出不好解释的词句,准备提问。
导引:对照注释和《词语手册》,是否都能解释?有什么觉得不好解释和翻译的?
四人小组讨论,一般词语可互答解决,组长记录疑难,交给
老师;教师把疑难放在全班讨论
涉及重点词句,板书
字词:任意东西、许、独绝、甚、若奔、皆、上、指、千百
成峰、千转不穷、无绝、忘反、犹、见(xidn)日
子:(翻译)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二二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任凭(船儿)往东还是往西。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
森森)的树木。
负势竞上,互相轩藐;==……,仿佛争着向远处高处伸展;
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二二那些像老鹰那样极想得到名利的人,……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口天与黄昏无异;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或许还
可以漏出点阳光。
3、三读:理清课文结构…结构美
朗读:采用个别朗读方法,其他同学考虑: 文中哪句话概括了
课文描写的山水的特征?为什么?
讨论: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为什么?
(请1〜2个学生(水平稍差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自圆其说,语言完整)
(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景色的特征,全文都围
绕着这两个字在做文章)
讨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个“异”和这个“奇”字的?
(请2〜3个学生(水平较好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利用板书上的关键词句,教师注意肯定、补充)
小结: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利用板书,顺水推舟,明确
总——分异水奇山
4、四读:研读课文,体会意境——意境美
第二段写“异水”。
作者是如何抓住“异”来写水的?
提示: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千丈” 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清,“游鱼”写江水之净。
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写江水之急,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
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第三段写“奇山”。
作者是如何抓住“奇”来写山的?
提示:
⑴ 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迭嶂。
(2)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你听到的是欢快的声音,它们汇成了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详和的世界。
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
(3)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曰无光之奇。
山外虽然晴光万里,山屮却别有景象。
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屮枝密林茂,浓阴蔽H,在口天也只是“有时见的幽暗的景象。
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
景——异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动静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结合
奇山:形奇(高山寒树,轩藐成峰)视觉
声奇(泉水作响;好鸟成韵。
蝉鸣不穷,猿叫无绝)听觉
色奇(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吋见FI)视觉
5、五读:悉心体味,明辨课文的主旨——志趣美
朗读:全体朗读课文,建议学生利用板书内容尝试背诵。
讨论: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请反复品味课文,看看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
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学生自由发言,如: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让我感受到•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流露了作者恬静的心境.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两句,作者赋予了山水情感、生命:水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
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3)“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不
仅从侧面衬托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教师总结:文章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连光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
这是有特定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的。
从社会根源来看。
当时士林崇尚清淡、鄙弃世务,作者在这里流露的清高隐逸之情正是这种社会时尚的表现。
从本人的生活经历来看,由于他出身于寒贱家庭, 在异常讲究门庭的南朝吋代,仕途上很不得意,便由此转向逃避现实。
当然情感的抒发与文中的景物描写相得益彰,作者用大自然的美景与社会时俗作一对比,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也更加反衬岀桐庐山水的惊人之美和具有一种移情易志的巨大魅力。
板书:志——无拘无束、任性自得(负势争高,息心忘反)机
动:关于吴均的生平介绍:梁武帝曾经斥责吴均:“吴均不
均”,活画出他的个性。
不仅越职私撰历史,而且偏实录梁武
帝的痛处。
文如其人,虽用当时盛行的骈体,但却别具一格,
骈中带散,一任性气,自成一体,谓之曰:"吴均体"。
总之,从生平可见:虽亟思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6、六读:体会语言特色--语言美
提问:读到现在,你觉得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放开回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句式“两两相对”骈散结合
整齐简练等特点)
机动:补充骈文知识
朗读:全体朗读、尝试背诵
教师小结: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的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 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画.因为它不仅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
当我们手捧书卷,领略这些美文的时候,我们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眼观自然之象,耳听天籁之音,身感物外之趣,杂念顿然消逝,心灵得以净化。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有朝一日,我们真的能背起行囊,踏遍祖国的青山自然的旖旎风光。
7、作业安排
全文朗读、背诵默写
以《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为题,用现代书信的格式重写课文。
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吴均
景——异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动静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结合
奇山:形奇(高山寒树,轩藐成峰)视觉
声奇(泉水作响;好鸟成韵。
蝉鸣不穷,猿叫无绝)听觉
色奇(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视觉志——无拘无束、任性自得清高隐逸(负势争高,息心忘反)
反思:通过修改,本节课进行了七次“读”的教学活动,比较贴近闫彬福老师的教学思想。
一,听录音读,感受意境。
二,自由朗读,寻找疑问。
三,个别朗读,理清课文结构。
四、研读课文,体会意境。
五、全体朗读,明辨主旨。
六、品读,体会语言特色。
七、诵读,布置作业。
在这七次读中,力求次次读的方式不同,所学知识不同。
避免重复读导致的枯燥。
而且文章讲解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不足之处,1授课的程序较为繁琐,希望再删减某些环节,使教学思路更清晰些。
2在授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还不够突出,应多利用小组互动,达到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的目的。
3要设计分层次的学习目标及作业,让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