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合集下载

二轮复习: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二轮复习: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⑵曲线图 ①图示
②析图 图甲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出生率>死亡率,种
群数量增加,属增长型; 图乙相反,应为衰退型。
⑶统计图 ①图示
下图A、B为两个国家人口的年龄组成图,纵轴示年龄,横轴 示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②析图 a.男女比例在各个年龄段接近1∶1。 b.A国家各个年龄段比例适中,应为稳定型。 c.B国家幼年个体特别多,老年个体少,应为增长型。 d.B国家若需要控制人口,则最有效的措施是计划生育,而且 几十年后可能面临老龄化问题。
C 2.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研究方法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单子叶植物、蚜虫、跳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都不适合采用 样方法进行调查 B.经过一次捕捉的动物更难被重捕到,会导致标志重捕法计 算出的结果偏小 C.“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可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 表,分析所搜集的数据 D.密闭培养瓶中酵母菌的数量会呈“S”型增长,最终长期稳 定在K值附近
对位训练
1.(2010·海南卷,17)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
A 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为( )
个体数
年龄期



幼年期
600
400
200
成年期
400
400
400
老年期
200
400
600
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 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C.甲是衰退型,乙是增长型,丙是稳定型 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
3.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下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
B 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初期,酵母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B.转速150 r/min 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 “S”型 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

第6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第6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计数原则:若在边界线上的个体,只计 数相邻两条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
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 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 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 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调查 植物或活动范围 对象 小的动物
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调查 程序
选取 样方
计数 取 平均值
捕获并标记(数 量为N1)
重捕、计数
①标记个体与未标记 ① 随机 取样 注意 ②样方大小 适中 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 的概率 相同
事项 ③样方数量 不宜太少 ②调查期间没有大规 ④宜选用 双子叶 植物 模 迁入和迁出 ,没 有外界的强烈干扰
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 (1)模式图
(2)统计图
(3)曲线图
(4)柱形图
1.在下表中比较“J”型和“S”型曲线 项目 “J”型曲线 “S”型曲线
曲线模型
形成条件 增长率
理想条件 不变
有限条件 现增加后减小
有无 K 值 无K值,持续增加
有K值,可在K值
附近上下波动
种群增长 速率曲线
对“λ”的理解Nt=N0λt,λ代表种群数量增 长倍数,不是增长率。 λ>1时,种群密度增大; λ=1时,种群密度保持稳定; λ<1时,种群密度减小。
身对照 4、要做重复实验吗?
需要,避免实验偶然性带来的误差
5、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 清,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 稀释后再计数 6、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 当怎样计数? 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 注意: 培养过程中应保持无菌操作
每天同一时间从不同的试管中取样计数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出生率高、迁入数量多时,种群数量增加;反之,种群数量减 少。
(1)决定(直接)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 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2)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
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易误警示】 ①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可以有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2)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
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象海豹等群体动物。
(1)雌雄相当型:特点是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相等。
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性别比例: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性别比例也一般分三种类型:
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
保护珍稀动物必须从根本上保护其生存环境不受破坏 和改变,使其更好地生长,提高动物的环境容纳量。 灭鼠和捕鱼的具体应用
【典例3】下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 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
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原因:过分醒目的个体,在自然界中有可能改变与捕食者 之间的关系,最终有可能改变样本中标志个体的比例而导致结 果失真。
根据重捕样本中标志者的比例,估计该区域的种群总
02
数,可计算出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种群总数=标志个体数×
03
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
01
重捕个体数/重捕中的标志个体数。
虫的性别比例;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春运期间,广 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与迁出率。

种群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

种群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

种群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种群特征是指一个生物种群在数量、分布、结构和组成等方面的特点。

种群数量变化则指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大小的变化情况。

种群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是生态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对于理解生物种群的生物学特性、繁殖行为和生态位等有着重要意义。

种群特征可以通过多种指标来衡量,其中包括种群密度、分布范围、年龄结构、性别比例、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健康状况等。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物种个体的数量,常用来反映一个地区或生态环境中的种群数量。

分布范围指物种在地理空间上分布的范围,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进行研究。

年龄结构是指不同年龄段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分布情况,对于研究种群的生长过程、生命周期和存活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性别比例是指雄性和雌性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对于研究繁殖行为和遗传变异等具有重要作用。

遗传多样性是指个体之间的基因差异程度,对于评估种群状况、自然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种群健康状况是指种群在生长、繁殖和生存等方面的状况,常用于评估生物种群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种群数量变化是种群特征动态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个物种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推移会发生波动,这种波动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和人为因素等。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栖息地和食物等,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种群数量会有所不同。

生物因素包括物种的生长速率、繁殖能力和生存能力等,这些生物因素对于种群数量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为因素是人类活动对物种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包括栖息地破坏、过度捕猎、污染和入侵物种等。

人类活动对物种种群数量的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对于保护和管理物种种群具有重要意义。

种群数量变化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和监测。

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样带法、标记再捕法、人工饲养和生物群落调查等。

样带法是指在一定面积或线条上进行物种排查和统计,用来估算种群密度和分布情况。

标记再捕法是指对一部分个体进行标记然后再次捕获和统计,用来估算种群的总体数量和增长率。

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一节种群的特征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化

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一节种群的特征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化

必修三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第二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一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如: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鲤鱼就是一个种群)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最基本特征)出生率:单位时间里新出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

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样方法——常用调查植物五点取样法:适用于总体为正方形;等距取样法:适用于总体为长方形时2)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动物例:对某地麻雀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了50只麻雀,把这些麻雀腿上套上标记环后放掉,数日后又捕获了40只,其中有标记环的10只,那么该地大约有麻雀200只N :50=40:10 N =200只2、种群的数量变动及数字模型(S ”型曲线tt条件:食物、空间充裕、无敌害等理想条件“J”型曲线特点:种群数量连续增长,无K值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

实例:20世纪30年代,美国岛屿上环颈雉的增长模型假设: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X倍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N t=N0X t特点:种群数量连续增长原因:因生活条件有限而使种内斗争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S”型曲线数量的增加特点:不能连续增长,达最大值(K值)后停止增长,有的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概念:种群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实例: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24h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大草履虫的数量在第二天和第三天增长较快,第五天以后基本维持在375个左右。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第三单元种群和群落第一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知识点一种群的特征知识点二种群数量的变化1.填写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示意图(1)写出图中各年龄组成的类型。

A :增长型,B :稳定型,C :衰退型。

(2)根据图示,将各年龄组成类型、特点及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用线连起来。

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必备知能]1.种群数量特征的分析(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①年龄组成⎩⎪⎨⎪⎧⎭⎪⎬⎪⎫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增加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不变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减小种群密度②性别比例⎩⎪⎨⎪⎧⎭⎪⎬⎪⎫♀>♂→增长快♀≈♂→相对稳定♀<♂→增长慢种群密度 [学法指导]种群数量变化特殊实例及分析(1)城市人口的剧增——是由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

(2)我国人口的增长——是由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是仅由出生率高造成的。

(3)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人口增长率下降。

(4)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通过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

(5)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降低出生率。

2.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1)图示类型示例:①模式图:②统计图:③曲线图:④柱形图:(2)判断方法: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

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易误提醒]样方法的应用及应注意的六个问题(1)调查对象要选熟悉的又容易计数的植物,如一般不选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而选择个体数目容易辨别的双子叶草本植物。

(2)选取样方时,要注意随机取样,且选取平坦、宽阔、被调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地段。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复习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复习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一种种群在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旳个体,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旳比率分别称迁入率和迁出率。
四、年龄构成和性别百分比
种群中旳年龄构造是指一种种群中各年龄期 旳个体数目旳百分比。
增长型 稳定型 衰老型
老年个体 成年个体 幼年个体
小结 对于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具有主要意义。
性别百分比: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旳百分 比。 不合理旳性别百分比会造成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
增长旳影响
3. 建立数学模型 4.检验和修正
列出表格,根据表格画曲线, 推导公式。
进一步试验、观察、统计细菌 旳数量
问题探讨 3 :
在一种培养基中,细菌旳数量会一 直按照这个公式增长吗?为何?
在大自然中
环境阻力
食物有限 空间有限 种内斗争 种间竞争 天敌捕食
生存斗争
种群密度越大环境阻力越大
高斯对大草履虫种群研究旳试验
下列是有关种群密度调查旳有关论述,请回答:
(1)假如是植物种群密度旳调查,一般能够采用 样措施 调查
(2)首先拟定调查旳
对象

(3)若选择旳是一种长方形地块,将该地块按 长度 (填
“长度”或“宽度”)划提成10等份,每等份旳中央
划一长种 宽各为1 m
旳正方形。
(4)计数正方形内该种群旳数量,做好统计。
第四单元
种群和群落
种群旳特征及数量变化
种群概念:
在一定旳空间和时间内旳同种生 物个体旳总和。
例:一种湖泊中旳全部鲤鱼就是一种种群, 它是由鱼苗、小鱼和大鱼构成旳;
一块棉田中旳全部棉蚜就是一种种群, 它是由幼蚜、有翅和无翅旳成熟蚜构成旳;
一片森林中旳全部山毛榉也是一种种群, 它是由不同树龄旳山毛榉构成旳。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影响
性别比例
迁入率和迁出率
三、种群的空间特征
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集群分布
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1 个细菌每20分钟分裂繁殖一代讨论: ①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 Nn=2n
②72小时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是 多少?
解:n= 60min /hx72h/20min=216 Nn=2n =2216
[例]生态学家高斯的实验:P67
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 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 长曲线,称为“S”型曲 线.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能维 持的最大值(K值)后,将 停止增长并在K值左右保持 相对稳定。 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 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 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 为环境容纳量。
种群增长的 “J”型曲线
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有一定影响。
思考: 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程度的特征是什么?
种群密度
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什么?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什么?
年龄组成
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是什么?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小结:
种群数量 直接影 响
预测变化 种群密度 年龄组成 趋势 决定 出生率和死亡率
血球计数板的结构:
1、四条纵沟槽隔出三个平台 2、一条横槽将中间平台一分为二 3、每个半边都有计数方格网
方格网的组成:
1、中间大格为计数室
2、每大格有400小格
3、大格边长=1mm
面积=1平方毫米 4、小格面积=1/400平方毫米 小格体积=1/4000立方毫米
小格面积=1/400mm2

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
2011高考导 航
高考点击
1.种群的特征(Ⅱ) 2.种群数量的变化(Ⅱ) 3.群落的结构特征(Ⅱ) 4.群落的演替(Ⅱ)
2011高考导 航
考纲解读 1.掌握种群特征,并理解 各种群特征的关系。 2.掌握种群数量增长“J” 型、“S”型曲线变化特点。 3.理解群落的空间结构、 水平结构及形成原因。 4.掌握初生演替、次生 演替的过程。
B.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 对害虫的防治应在c点之后 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不随环 境的变化而改变
核心要点突 破
解析:选A。对害虫的防治应在害虫个 体数较少的b点以前进行,故C错。环境的 最大容纳量随环境变化而变化,故D错。种 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数量的一半时, 增长速率最快,但是种群所需要的资源(食 物、空间等)是有限的,随着资源的枯竭, 环境阻力将随着种群的增长而增加,种群增 长速率逐渐缓慢下来,直到停止增长,故B 错。当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时,基本稳定, 此时增长率为0。
基础知识梳 理
(3)迁入率和迁出率 ①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②意义:也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的因素。 (4)年龄组成 ①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 目的比例。
基础知识梳 理
②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 ③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 势。 (5)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 比例。
实验专题探 究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实验原理 (1)用液体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 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 影响。 (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 呈“J”型增长;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总是有 限的,酵母菌种群呈“S”型增长。 (3)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的方 法——显微计数。

第34课时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第34课时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伐森林,猎捕动物,环境污染等。
(4)自然因素影响:气候条件等。 保护和利 2.对有害动物的 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 用 以及对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都有重 要意义。
构建知识网络
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 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
1.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1)图解
(2)析图
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成为图
所示类型。 答案 (1)A 出生率 (2)A (3)C
考点二
“J”型和“S”型增长曲线的分析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前提条件(判断依据)
若出现以下五种情况即可判断为“J”型曲线
①理想条件下;②实验室条件下;③食物和空 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几个条件 同时满足;④外来物种入侵早期阶段;⑤无环 境阻力状况。 (2)公式:Nt=N0·λ t(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 量,t为时间,λ 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 数量的倍数。若λ >1,种群密度增大,为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
量为K/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在t0~t2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 势
解析 该曲线反映的是“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
率曲线,t1对应的为K/2,此时增长速率最大,所
以在K/2时即t1时为最佳捕捞点,因为该点捕捞即 可以不影响其持续产量,同时又可获得最大捕捞 量;当然K/2以上也可以捕。t1~t2时间内,种群数 量应呈上升趋势,最后达到K值。
标志重捕 法 种群单位时间内 新
出生率 和死亡 率
决定 种群大小和种群密 产生(死) 的个体 数目占该种群个体 度年龄 总数的比率
①三种类型: 增长 型、 年龄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 期的个体数目的比 例 种群内具有生殖能 力的雌雄个体数目 的比例 单位时间内迁入或 迁出 的个体数占该 种群个体总数的比 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 群密度 稳定型、 衰退 型

种群的特征与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的特征与种群数量的变化

计上不计下, 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4.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 4.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进 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 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调查面积( 调查面积(cm2) 10×10 20×20 40×40 80×80 90×90 100×100 110×110 120×120 130×130 140×140 A草原 草原 3 5 8 14 16 17 19 20 20 …… B草原 草原 3 5 6 9 11 13 13 13 13 …… C草原 草原 2 3 5 8 8 8 8 8 8 ……
(2)标志重捕法
①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份个体 ,做上标记后再放 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份个体 做上标记后 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 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 体数占总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体数占总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 ②计算公式:种群数量=标记个体数 X 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 计算公式:种群数量= 重捕个体数/ ③举例:先捕获39只鼠并标记,一段时间后,再重捕34只,其中一标记的 举例:先捕获39只鼠并标记,一段时间后,再重捕34只 39只鼠并标记 34 为15只,那么根据公式,该地段原有总鼠数为39 X 34/15=88只 15只 那么根据公式,该地段原有总鼠数为39 34/15=88只 ④使用范围:活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 使用范围:活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 两栖类和鱼类等动物。 两栖类和鱼类等动物。 ⑤前提条件: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在调查期 前提条件: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 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迁入和迁出。 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迁入和迁出。 ⑥注意事项:①标志不能过分醒目;②标志物和标志方法不能对动物的寿 注意事项: 标志不能过分醒目; 命和行为产生伤害; 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 命和行为产生伤害;③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 期间不能消失。 期间不能消失。

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

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

南粤例 题选
3.右图中的a和s分别表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 物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表示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 ②表示环境中允许种 群增长的最大值 ③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 ④表示通 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南粤例 题选
A.该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2 000个 B.在0~5 d内该生物种群呈直线增长 C.在0~5 d内该生物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D.6 d后该生物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
南粤例 题选
解析:该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1 600个,在0~5 d内该生物 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6 d后该生物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 率。 答案:C
“J”型
“S”型
南粤例 题 选 1.下列为某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示意图,近期内种群密
度将会越来越大的是( )
南粤例 题选
解析:A幼年期个体数量最多,老年期个体数量最少, 所以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近期内种群密度将会越来 越大。 答案:A
南粤例 题选
2.右图是某生物种群的增长曲线图。据图判断,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解析:种群的增长有“J”型和“S”型两种,造成两者差 别的原因主要是环境中存在种群增长的阻力,数量变化就 是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 答案:C
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
南粤例 题 选 4.科研人员然就某海洋生物,得出与某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
和死亡率的变化并绘图如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点表示种群数量的增加量最大 B.D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 C.从O点到D点,种群数量越来越多 D.D点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生存

2020届高考生物总复习讲义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2020届高考生物总复习讲义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解析:由于种群甲与种群乙的死亡率无法比较,因 此种群甲和种群乙的增长速率无法比较,B 错; 不同的种 群生活的区域面积一般不同,因而无法比较两个不同种 群数量的大小, C 错; 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 种群密度的大小,不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种群的 年龄组成可以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D 错。 答案:A
(2)若由于某种原因(如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 入该种群中就再次捕获且在被标记个体密集处捕获等 )造 成 b 偏大,则 A 偏小。 (3)若在调查期间,调查区域有较多个体出生和死亡 或迁入和迁出,也会造成估算中出现较大误差。
考点 2
种群的数量变化及应用
1.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两种类型
(1)两种增长方式。
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①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 ②调查方法。 a.样方法。 Ⅰ.适用范围:植物、活动范围小 __________的动物,如蚯蚓、 跳蝻。 Ⅱ.调查过程: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 ____→计 算种群密度取平均值。
“J”型 增长。此增长方式所对应的环境条件是 A 是______ 食物和空间充裕 无敌害 ______________、气候适宜、 ______等;种群数量的增长
特点是以一定的倍数连续增长。
“S”型 增长。此增长方式所对应的环境条件是 B 是_______
食物和空间有限。 种群数量的增长特点是种群数量有最大 值。 (2)两种含义:阴影部分 C 或 D 的含义是_________ 环境阻力
解析: 引入的天敌可能对不同年龄段的个体捕食具有 选择性,从而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A 正确;从题中柱 形图的分析可知,未成熟个体从 2 月底到 6 月逐渐增多, 从 6 月到 12 月逐渐减少至 12 月变为 0, 而该动物个体从 出生到性成熟需要 6 个月, 因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 2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Z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Z
种群增 长率 保持不变 与增 长速率
种群增长率
“S”型曲线 现实状态: (1)食物、空间有限 (2)各种生态因素综 合作用
环境阻力
曲 线
种群数量以一定的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 特 倍数连续增长Nt= 量K值后,将在K值上下 点 N0λt 保持相对稳定
2.曲线应用 (1)K值的应用: ①野生生物资源保护: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 力,增大K值。 ②有害生物的防治:增大环境阻力(如为防鼠 害而封锁粮食、 清除生活垃圾、硬化地面、保护鼠的天敌等), 降低K值。 (2)K/2值的应用: ①资源开发与利用:种群数量达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 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把握K/2值处黄金开发点,维持 被开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值处,可实现“既有较大收获量 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符合可持续 发展的原则。 ②有害生物防治: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K/2值处 (若达K/2值处,可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2012重庆)下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变化示意图,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B
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a-b段,该种群的增殖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 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抵 抗力稳定性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B
解析:Ⅰ和Ⅲ试管中培养液多,营养物质多,其内种群的K值大于试管Ⅱ和Ⅳ的。 4个试管内种群的起始阶段因空间和食物等比较充裕,属于“J”型增长。接种量不 同,种群的增长速率不同,不能同时达到K值,接种量大的先达到稳定期继而先进 入衰亡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期
200
400
200
400
400
400
600
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 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
[解析] 种群的年龄组成有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增 长型年幼的个体较多,种群数量会增多;稳定型是各年龄 段比较适中,种群数量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衰退型是年长 的个体较多,种群数量会减少;从表格中看,三个种群依 次是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 [答案] A
2.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a、b、c三种类型,据
图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我国近年的人口调查中,获知人口出生率每年在下 降,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一定为c图表述类型
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 捕捞后,该水域鱼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a图表述类型
C.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 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c图表述类型
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图解
[关键一点] (1)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 (2)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
出生率高造成的。 (3)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 (4)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其出生率。 (5)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降低
D.在某一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 年龄组成可能为图b所示类型
解析:种群数量的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我国人口 从现状看,出生率下降,但出生率依然大于死亡率,人口 数量仍在上升,应用图a——增长型表述。严格控制渔网 孔眼大小保护幼鱼,使幼龄个体数量远大于成、老龄个体 数,该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图a所示的增长型。用性引诱 剂干扰害虫正常交尾,使幼虫数量锐减,害虫的年龄组成 将为图c所示的衰退型。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 物种群个体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其年龄组成为图b所示的 稳定型。 答案: A
返回
3.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特点
项目
定义
特点或作用
①不同物种,种群密度 不
种群 单位空间内某种群 同 ;②同一物种,种群密
密度
的个体数量 度 可变 ;③调查方法:标
志重捕法、样方法等
在单位时间内 新产 出生率、 生或死亡 的个体
死亡率 数目占该种群 个体 总数 的比率
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项目
定义
第 十第 七一 章讲
高考成功方案 第1步 高考成功方案 第2步 高考成功方案 第3步 高考成功方案 第4步
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含义
种群是在一定的 自然区域内 ,同种生物的 全部个体 。
②密度估算公式:初次个捕体获总标数志N数M=
再次捕获的个体数n 重捕中的标志个体数m
学车问答 学车问题回答 驾驶员模拟考试2016 科目一 科目二 科目三 科目四
出生率。 (6)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
[通一类]
1.(2012·南昌模拟)下列关于右侧概念图中序号所表达
的含义,说法错误的是
()
A.序号1代表种群密度 B.迁入率由序号4或序号5代表 C.序号2代表出生率或死亡率 D.序号6、7依次代表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解析: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直接受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的影响。另外,年 龄组成也能通过影响出生率与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的 数量,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 2代表出生率、3代表死亡率。 答案: C
数增长的是 J 型曲线。 (2)自然种群的增长模式多呈 S 型曲线。 (3)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 不是 。 (4)试列举导致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及其关系
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多集中于种群密度的影响
因素、种群各特征及其内在关系,题目多借助曲线 考情
[链一串] 1.对种群概念的理解 (1)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
①“同种”:同一物种,即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 ②“全部”:一个群体,包括该物种的幼体和成体。
(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 即离开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3)两个单位: ①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物种的具体存在单位。 ②是生物进化的基本
迁入率、 迁出率
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 个体总数 的比率
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 度
年龄 组成
性别 比例
①三种类型:增长型、
一个种群中 各年龄期的个 稳定 型、 衰退 型;
体数目 的比例
②可 预测 种群数量的
变化趋势
种群中 雌雄个体数目的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
比例
密度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1)“J”型与“S”型增长曲线相比,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倍
模型、表格数据或结合种群数量变化、生态系统的 解读
结构与功能、遗传与进化等知识,以社会热点问题、
生产实际为背景命制选择题或非选择题。
[做一题] [例1] (2010·海南高考)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 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 ( )
个体数
年龄期



幼年期
600
成年期
400
考点二
种群的数量变化特征及其应用
本考点一向是高考命题的热点,题目多涉
及曲线、表格、种群数量实验测定等,尤其对 考情
于两种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及其在实践中的应 解读
用考查频度更高,预计2013年高考仍可能对相
关内容予以考查。
[做一题]
[例2] (2011·江苏高考)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蚜发生期开
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 和20 头/叶)的棉蚜种群
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
如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 可能与迁出有关
B.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 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
C.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在达到 K 值时开始衰退 D.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