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十翼
孔子作《十翼》解读易经
孔⼦作《⼗翼》解读易经 易经被称为⽆字天书。
⼀画开天,⼋卦成象。
它既有着对天地万物的描述和定性,⼜有着深奥的预测功能。
是⼈类有史以来,最神秘和最有内涵的⽂化典籍。
但⾃从孔⼦作《⼗翼》解读易经以来,⼈们通过易经来洞悉宇宙奥秘的⼤门被悄悄地掩上了,只留下⼀条窄窄的缝隙。
⼈们只能从这条缝隙中偶尔看到⼀丝来⾃上天的信息。
那么,孔⼦⽤《⼗翼》对易经做了哪些事呢? 我们⾸先来看⼀下《⼗翼》是什么,都包含了哪些内容? 《⼗翼》⼜名《易传》,顾名思义,是解释《周易》的著作。
它包括⼗篇⽂章,孔⼦形容它是解读易经的⼗只翅膀。
故名《⼗翼》。
这⼗篇⽂章是: 《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
但令⼈奇怪的是,你今天打开易经全书,能看到《⼗翼》独⽴成篇的⽂章只有五篇,另外五篇却不见了踪影。
独⽴成篇的五篇是: 《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
不见了踪影的五篇是: 《彖》上下、《象》上下、《⽂⾔》。
这就奇怪了,不是说《⼗翼》有⼗篇⽂章吗?另外五篇跑到哪⾥去了? 原来,孔⼦将《彖》上下、《象》上下、《⽂⾔》五篇全⽂拆解开来,悄悄地附着在周⽂王所做的六⼗四卦的卦辞和⽘辞的后⾯。
举实例来说明。
周⽂王所做卦辞和⽘辞的六⼗四卦之第⼀卦乾卦原⽂: 第⼀卦:⼲。
⼲为天(卦名----笔者注。
以下括号内均如此。
) ⼲上⼲下(由⼋卦中的两个乾卦组成。
即上⾯三个阳⽘,下⾯三个阳⽘。
) ⼲:元,亨,利,贞。
(卦辞。
) 初九:潜龙,勿⽤。
(⼀⽘的⽘辞。
其中:初,指这个卦六个⽘中最下⾯的那个⽘。
因为起卦的时候,是从最下⾯开始记录预测中所得到的卦象。
九,单数。
代表阳⽘。
另外,易经中⽤双数“六”代表阴⽘。
) 九⼆:见龙在⽥,利见⼤⼈。
(⼆⽘的⽘辞。
其中:九在前,⼆在后,九代表阳⽘。
⼆代表这⼀卦的第⼆个⽘。
下同。
) 九三:君⼦终⽇⼲⼲,⼣惕若,厉⽆咎。
九四:或跃在渊,⽆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
十翼:孔子为易经加的十个翅膀
十翼
①即《易传》。
“翼”有附翼、辅佐之义。
因《易传》有十篇:
《序卦》、
《象》上下、
《系辞》上下、
《彖》上下、
《说卦》、
《文言》、
《杂卦》,故称“十翼”。
相传是孔子为《易》所作的注释。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象、系、彖、说卦、文言。
读易,韦编三绝。
”《史记注》:“正义曰:夫子作十翼,谓上象、下象、上彖、下彖、上系、下系、文言、序卦、说卦、杂卦也。
”孔颖达《周易正义·序》:“龙出于河,则八卦宣其象。
麟伤于泽,则十翼彰其用。
”
②指《九问》、《十恶》、《七正》、《八叹》、《上下系辞》、《大道》、《大数》、《大法》、《大义》。
源出《易纬·坤凿度》:“仲尼生不知易本,偶筮其命得旋,请益于商扭氏,曰:子有圣智而无位,孔子泣而曰:天也,命也!凤鸟不来,河无图至。
呜呼,天命之也!叹讫而后息志,停读礼,止史削,五十究易,作十翼明也,明易几教。
作《九问》、《十恶》、《七正》、《八叹》、《上下系辞》、《大道》、《大数》、《大法》、《大义》。
”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里指出,
孔子编辑《书》,
删定了《诗》,
编订了《礼》和《乐》,
作了《易》的一部分,
并根据鲁国的史料创作了《春秋》。
十翼的概念
十翼的概念十翼是一种古代文献的分类方式,用来描述《易经》的十篇注释。
《易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经典之一,它记录了人类对于天地万物的观察和思考,以及人类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易经》,许多学者在后来的历史时期对其做了注解和解释。
这些注释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即十翼。
十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据传《易经》最早的注解是由孔子的弟子子思完成的。
最早的《易经》只有一篇,没有任何注解。
子思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了注释,他以“易传”为注解的名称,对《易经》进行了解释和补充。
这个版本成为了后来《易经》的文本基础。
然而,《易经》的注解不仅仅止于子思的《易传》,后来的学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研究,陆续完成了其他的注解。
这些注解归纳起来共有十篇,即分别注解了《易经》的十卦和六十四卦。
每篇注解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观点,形成了多样化的解读方法和学派。
十翼的十篇包括《彖传》、《象传》、《系辞传》、《说卦传》、《文言传》、《动爻》、《卦辞》、《泽中》、《豫让》和《坤系》。
它们分别注解了易经的不同方面,既从形式上解释了易经的组织架构,也从内容上解读了易经卦象的含义和运用。
《彖传》和《象传》是解释卦象和卦辞的重要注释,它们以象征和隐喻的方式解读卦中的图像和字句,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系辞传》则强调了易经的阐述和应用。
它将易经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指导人们在实践中通过阅读易经来增进智慧和道德修养。
《说卦传》、《文言传》和《动爻》则着重分析了易经的语言和演变过程。
《说卦传》从字形学的角度分析卦名的意义和演变,探讨了易经文字的传承和发展。
《文言传》则对易经篇章中的文言文表达进行了注解和解释。
《动爻》则是研究卦变和易经演变的注释,它通过解读爻辞和爻变的意义,揭示了易经的变动和变革的内在原因和规律。
《卦辞》则是对易经卦名的解释和说明。
它通过对卦辞的特点和含义进行解读,揭示了易经卦象的象征意义和操作方法。
孔子《十翼》全文(白话)
孔子《十翼》全文(白话).txt爱,就大声说出来,因为你永远都不会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石头记告诉我们:凡是真心爱的最后都散了,凡是混搭的最后都团圆了。
你永远看不到我最寂寞的时候,因为在看不到你的时候就是我最寂寞的时候!孔子《十翼》全文(白话)《十翼》(又称《易传》)包括:一、彖上传(《周易》每卦有“象辞”,《彖传》就是解释“彖辞”的话),二、彖下传,三、象上传(又称“大象”),四、象下传(又称“小象”),五、系辞上传,六、系辞下传,七、文言传(文言是解释二卦经文的言语),八、序卦传,九、说卦传,十、杂卦传。
易传全译文第一章通过八卦的排列,卦象就包含在其中了;而将八卦两两相重,六爻亦包含在其中了;阳阴两爻相互推演,变动也包含在其中了;每个爻上注上解释,爻动就包含在其中了。
人事之间,所以有吉凶悔吝的产生,是由于动作营为的结果。
阴阳两爻,是设立卦象以推演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根本。
推移变通,正是所以趋向于真理或时机的变化的。
时机虽有吉有凶,但我们处在吉利或凶险时,必须安常守正,才可稳操胜算,立于不败之地。
人事如此,宇宙自然亦复如此,皆以“守正”为前题,所以天地的道理,以正而观照万物。
日月的道理,以正而光明,普照万物,都公正无私,使万物各遂其生,各得其所。
天下一切的动作营为,都是归于端正专一,精诚无欲,才能有成就。
乾道造化自然,很刚健的昭示众人,是非常的平易而容易知道呀。
坤道是顺应乾道而开务成物,很柔顺地昭示众人的道理,是非常简易的呀。
圣人制作卦爻,便是效法乾坤简易的理则而作的。
卦象的设立,亦是仿乾坤简易的形迹而设立的。
卦爻卦象先有变化于内,遂依象释理,吉凶之真象就表现于外了。
进而裁制机宜,导致功业的成就,就表现于聪智的变化。
圣人崇德广业、仁民爱物的言行,在卦辞爻辞中记载得很清楚。
天地中最大的道理,就是使万物生生不息,对圣人来说,最重要的在于有权位。
如何守着职位呢?那就要靠仁爱的道德了。
如何聚合众人,是用财富。
《十翼》的解读 ppt
《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 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方来,上 下应也。後夫凶,其道穷也。〔彖传〕
《象》传
《象传》又分《大象传》《小象传》传两部分。偏向于易理 对于卦象呈现的象。作出的注解与引导。
《大象传》,征对64卦的每一个卦总的注解。 《小象传》,征对每个卦,下面每一个爻的注解
确阅读与理解《易经》的本义。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 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
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பைடு நூலகம்
《说卦》传
《说卦》传,是对《易经》里面的八个单卦, 卦象,义理数理。作了详细介绍。
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
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瘠马、为驳马
《杂卦》传
《杂卦》传,为对64卦的本意进一本的注解。也是对于 周易预测,有着功不可没的指导。 《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 观》之义,或与或求。《屯》见而不失其居②,《蒙》杂 而著。《震》,起也。《艮》,止也。《损》、《益》盛 衰之始也。《大畜》时也。 《无妄》灾也。《萃》聚而 《升》不来也。《谦》轻而《豫》怠也。《噬嗑》食也,
《十翼》
《十翼》对《易经》的十篇注解 一。《系辞》传上下 2篇 二。《说卦》传 1篇 三。《序卦》传 1篇 四。《杂卦》传 1篇 五。《文言》传 1篇 六。《彖》传 2篇 七。《象》传 2篇
合计十篇
《系辞》传
《系辞》传:分为上下两篇。主要对《易经》的功效,
和对《易经》的感悟与见解。读《系辞》传,引导人们正
46. 升
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允升大吉,上合志也。九二之孚,有喜也。升虚邑,无所 疑也。王用亨于岐山,顺事也。贞吉升阶,大得志也冥升 在上,消不富也。
易经易传全文(十翼全文)
易经易传全文(十翼全文)易经易传全文从古代至今,易经易传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经典文化中的瑰宝。
它是一部融合了哲学、历史、天文与地理等多学科内容的文化经典。
易经易传全文包括《周易》中的主体六十四卦和其附属经书,即十翼。
这些经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演进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全面介绍易经易传全文及其核心思想。
一、易经简介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部重要经典著作。
相传,易经是由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周文王创作,后世补充完善而成。
《易经》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主体六十四卦,《易经》第二部分为十翼,是对六十四卦的解析和阐释。
二、十翼全文1. 《序卦传》《序卦传》是《易经》中的开篇之作,它对六十四卦的卦序进行了说明。
它强调了“天地之辨”,解释了六十四卦的构成原理,揭示了宇宙与人之间的关系。
2. 《彖传》《彖传》对各个卦的内涵意义进行了解读。
它通过象征和寓意的方式,揭示了卦象背后的深层含义,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六十四卦所代表的意义。
3. 《象传》《象传》是对卦象符号的解释以及其与自然界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剖析。
它以生肖与自然现象为例,展示了六十四卦背后深刻的象征意义,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各个卦的内在含义。
4. 《文言传》《文言传》以优美的文言文形式,将六十四卦融入到古代的历史人物与事件之中,以寓言的方式传递智慧。
它讲述了古代孔子的言行,向人们传授道德和哲学的价值观。
5. 《说卦传》《说卦传》是对卦变的解读和分析。
它图文并茂地阐述了六十四卦的卦变过程,解释了卦变所代表的意义,强调了卦变的重要性,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把握各卦之间的关系。
6. 《序卦书》《序卦书》是对《序卦传》的延伸和概括。
它从宇宙的诞生到万物生灭的角度,论述了六十四卦的起源,阐述了六十四卦的运行规律与作用机制。
7. 《杂卦传》《杂卦传》是对六十四卦的补充说明,它列举了一些特殊卦象的情况以及它们所代表的意义。
它扩充了读者对六十四卦的理解范围,使人们更好地理解易经的奥妙之处。
《十翼》简介
《十翼》简介《十翼》即《易传》,是解释《周易》的著作,包括《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共有十篇,故称《十翼》。
《易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书籍,在《周易》之前还有《连山易》、《归藏易》,"文王拘而演《周易》",即为后世所注解的《易经》。
《易经》是中华祖先从上古传承下来的文明智慧,包括象(符号学相关)、数(数学科学相关)、理(哲学相关)、占(甲筮占卜相关)。
许多人言传《易经》只是算卦占筮之学,是有很大偏颇的。
基本解释①即《易传》。
"翼"有附翼、辅佐之义。
因《易传》有十篇:《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故称"十翼"。
"十翼"之名,现有文献最早见于《易纬·乾坤凿度》(卷下)。
记曰:孔子"五十究《易》,作十翼。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读易,韦编三绝。
"《史记注》:"正义曰:夫子作十翼,谓上象、下象、上彖、下彖、上系、下系、文言、序卦、说卦、杂卦也。
"孔颖达《周易正义序》: "若夫龙出于河,则八卦宣其象;麟伤于泽,则《十翼》彰其用。
"②指《九问》、《十恶》、《七正》、《八叹》、《上下系辞》、《大道》、《大数》、《大法》、《大义》。
源出《易纬·坤(乾)凿度》:"仲尼,鲁人。
生不知易本,偶筮其命,得旋(旅),请益于商扭(瞿)氏,曰:"子有圣智而无位"。
孔子泣而曰:"天也命也!凤鸟不来,河无图至。
呜呼,天命之也!" 叹讫而后息志,停读《礼》,止史削。
五十究《易》,作《十翼》明也。
明易几教若曰:作《九问》、《十恶》、《七正》、《八叹》、上下《系辞》、《大道》、《大数》、《大法》、《大义》。
十翼简介
《十翼》即《易传》,是对《周易》的注释,共有十篇,因此又称《十翼》。
《周易》由《经》和《传》两部分组成,《易传》即“十翼”。
翼是“助”的意思,有如鸟的翅膀,用来辅助阐明“经”的意思。
《十翼》包括:一、彖(tuàn)上传(《周易》每卦有“象辞”,《彖传》就是解释“彖辞”的话),二、彖下传,三、象上传(又称“大象”),四、象下传(又称“小象”),五、系辞上传,六、系辞下传,七、文言传(文言是解释二卦经文的言语),八、序卦传,九、说卦传,十、杂卦传。
一、《彖传》为《易传》中的一部分,是解释六十四卦卦辞的。
分《彖上》﹑《彖下》两篇,内容为论断六十四卦卦名﹑卦辞的意义。
本自成篇,列于经后,今通行注疏本分列于六十四卦,凡卦内"《彖》曰"即是。
二、《象传》也称象辞。
分为《象上传》(大象)和《象下传》(小象)两篇,共450条。
其中解释64卦卦名卦义的有64条称为"大象";解释386爻爻辞的有386条称为"小象"。
64卦,每卦6爻辞,共384爻爻辞,此外再加是用九、用六二爻,共386爻爻辞。
解释卦名﹑卦义的都以卦象为根据,解释爻辞的也多以爻象(包括爻位)为根据,因此题其篇曰"象"。
三、《系辞》:一般是指《易传·系辞》或《周易·系辞》,分为《系辞上》和《系辞下》两篇。
《系辞》总论《易经》大义,解释了卦爻辞的意义及卦象爻位,所用的方法有取义说、取象说、爻位说;又论述了揲著求卦的过程,用数学方法解释了《周易》筮法和卦画的产生和形成。
《系辞》认为,《周易》是一部讲圣人之道的典籍,它有4种圣人之道:一是察言,二是观变,三是制器,四才是卜占。
《周易》是忧患之书,是道德教训之书,读《易》要于忧患中提高道德境界,以此作为化凶为吉的手段。
《系辞》是《易传》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
四、《文言传》:文言是对乾坤二卦的解释。
五、《序卦》:《易传》中说明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篇名。
十翼简介
十翼简介《十翼》即《易传》,是对《易经》(《周易》)的注释,共有十篇,因此又称《十翼》。
《十翼》包括:一、彖上传(《周易》每卦有“象辞”,《彖传》就是解释“彖辞”的话),二、彖下传,三、象上传(又称“大象”),四、象下传(又称“小象”),五、系辞上传,六、系辞下传,七、文言传(文言是解释二卦经文的言语),八、序卦传,九、说卦传,十、杂卦传。
易传确为孔子所作,孔子弟子所述.自孔子传授《易经》,六传至田何。
孔子传授《易经》给鲁国人商翟子木,子木传授给鲁国人桥庇(疵)子庸,子庸传授给江东的□臂子弓(弘),子弓(弘)传授给燕国人周□子家,子家传授给东武人(淳于)孙虞(光羽)子乘,子乘传授给田何。
秦朝时,焚书禁学,但是因《易经》是卜筮类书籍,不在焚烧之列,所以《易经》传授不断。
汉朝建立后,田何跟随齐国田氏各族迁徒到杜陵,号称“杜田生”,招收弟子传授《易经》。
弟子有王同子中、周王孙、丁宽、服生,王周传授《易经》给杨何、即墨成、孟但、周霸、衡胡、主文偃,杨何又传授《易经》经司马谈。
丁宽,梁地人。
起初,梁地人项生向田何学习《易经》,当时丁宽是项生的侍从人。
丁宽学习《易经》思维敏捷,读书精细,聪明超过项生,于是也成为田何的学生。
丁宽向田何学习《易经》毕业,从杜陵去洛阳又向周王孙学习《易经》的《周氏传》,发掘《易经》古义,作《易说》。
丁宽传授《易经》给田王孙,田王孙又传授《易经》给施□、孟喜和梁丘贺。
于是田何以下《易经》出现了施氏、孟氏和梁丘氏三个学派。
田氏易学派为《易经》各学派所尊,《汉书·艺文志》列其著述有《易传周氏》、《易传丁氏》。
附_马王堆汉墓中帛书《周易》考: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六十四卦经文,及其另外的传文《二三子》《系辞》《衷》《要》《缪和》及《昭力》诸篇,经过二十余年的整理校勘,近年始陆续发表出来。
因为这是一批未经后人任何改动的汉初隶写今文资料,特别是它的经文六十四卦卦爻辞基本完整,这为研究《周易》古经本旨及汉代经学史上的今、古文学,提供了极为可贵的资料。
易经十翼全文及译文
易经十翼全文及译文「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最著名的一种文学形式,其风格独特,内涵深刻,蕴涵着深厚的智慧。
古人认为『易经』是人类智慧的总结,属于至高无上的智慧,可以应用于改变世界、探索真理的道路上。
而其中的十翼被称为『易经』之精华,它收录了古人智慧的总结,令我们得以在其中找到灵感。
十翼即『易经』的十卦,也是它的核心部分。
众所周知,『易经』十卦拆分成上爻和下爻,它们分别由九宫正、爻辞和六神爻组成。
正爻描述状况发生的前因后果,爻辞说明状况的深层含义,六神爻引导人们理解变化的大智慧。
从结构上来看,『易经』的十翼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为人们提供了对变化规律的认识,从而获取一种更深刻的思考方式。
『易经』十翼的全文及译文如下:1.乾卦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文】乾卦,天道生机勃勃,君子追求自我挑战,不断进取。
2.坤卦坤,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文】坤卦,大地范围辽阔,君子以厚道把握宇宙的一切。
3.屯卦屯,雉兔止,君子以饮食宴乐。
【译文】屯卦,雉兔停止跑动,君子以品尝美食、宴请朋友。
4.蒙卦蒙,亨。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译文】蒙卦,能够顺利亨通。
别人不要求我们,我们也不要求别人。
5.需卦需。
有孚,光亨,贞吉。
【译文】需卦,有诚实品质,照耀着光明,正固吉祥。
6.讼卦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
【译文】讼卦,存在诚实品质,居安思危,中间是吉祥,最终是凶险。
7.师卦师,贞丈人吉,无咎。
【译文】师卦,正固傅师者吉祥,无灾祸。
8.比卦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
【译文】比卦,吉祥,本初的筮法永远正固,无灾无祸。
9.小畜卦小畜,亨。
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译文】小畜卦,能够顺利亨通。
密密麻麻的云层,不下雨,自己一定要到西郊去。
10.履卦履,履虎尾,不人,亨。
【译文】履卦,走过虎尾,不伤害别人,能够顺利亨通。
『易经』十翼的智慧令人惊叹,它们深刻地启发着我们仁德的概念,以及世间变化的规律。
其中的原筮元永贞之语,便是古人对待真理的朴素而敬畏之心;密云不雨的比喻,则反映出他们在探求真理时的执着与恒心。
《周易》 “十翼”的基本内容
《象传》是“十翼”的第三种第四、五篇。按照上下经的划分,亦分为上下两篇。象辞旨在分析讲说卦、爻辞的象征意义。
《说卦传》是“十翼”的第五种第八篇,是阐述八卦取象的专论。《说卦传》详细阐述了“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的两种不同方位, 又重点说明了八卦所代表的基本物象以及所象征的人和事物。《易经》是以象征手法来表达其哲学内容的。不明白其象征意义,则无法 揭示其规律和内涵。
《序卦传》是“十翼”的第六种第九篇,主要讲的是64卦的次序,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序卦传》分为两段,上段讲上经30卦,下段讲下经的34卦。全篇虽然未出现 乾、坤 两卦卦名,但皆以 天、地 代之。
《杂卦传》是“十翼”的第七种第十篇,是《序卦传》的姊妹篇。《杂卦传》虽然也讲64卦,但它将64卦的原有次序打乱,并两两一组,分为32组,然后用极精练的语言来解释卦义。这种将64卦两两相对的排列,反映了《周易》作者的辨证统一思想,是古代哲学思想的精华。
还有一种分法是根据释卦辞还是释爻辞而划分的,其中,专门释64卦卦辞者,被称为《大象传》,专门释386爻爻辞者,被称为《小象传》。
《系辞传》是“十翼”的第四种第六、七篇。《系辞传》之所以分为上下两篇,主要是因为篇幅较长,分成上下两部分更能使眉目清楚。 《系辞传》是有关《周易》全书宗旨的一篇系统、详尽的通论。《系辞传》不仅提出了对《周易》作者和成书年代的推测,还讲了筮法, 以及阐发了《周易》的微言大义,并举例结实了部分爻辞象征意义。
《周易》 “十翼”的基本内容
《易传》是解经之作,旨在解释《易经》的要言大义,因为它们好象《易经》之羽翼,又恰》是“十翼”中的第一种第一篇,其旨在解说《乾》《坤》两卦,顾又称《乾文言》《坤文言》,但《文言》并不分为上下篇。《乾》《坤》两卦是整个64卦的纲,又恰好代表了阴阳五行中的阳、阴,因此在《易传》的首篇,便加以详尽的说明。 这便是《文言》的要旨大义。
《易传.十翼》帮助我们读《易经》
用易经的十只翅膀帮助读易经一、易经的经文和十翼易经这本书,由易经经文和易传两个方面的内容组成:经文部分:包括卦象(卦画),卦名,卦辞、爻辞;分为上经和下经。
上经:从乾坤二卦开始至离卦,总共30卦,统称上经,上经明天道。
下经:咸恒二卦开始至未济卦,总共34卦,统称下经,下经序人伦。
易传又叫十翼:包括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传、说卦、序卦、杂卦共有十篇,又称十翼。
十翼的翼是翅膀的意思,是帮助我们理解易经经文的翅膀。
二、如何读易经易传、十翼的出现,是由于易经经文晦涩难懂,难以理解,即使是春秋时期的古人,阅读经文跟我们现在一样,也会感觉阅读困难,于是就有了解释经文的文字出现,易传是解释经文最原始,最权威的文字;因此易传是我们读易经最好的工具。
建议大家在读易经时,在不知道如何选择的时候,不要选择市面上的一些现代译文,以免受到误导,耽误时间,得不偿失。
建议大家在读易经时,只读经文原文,只读十翼。
即使退而求其次,要读译文,只读经过时间检验,流传下来的,历史上一些易经大学问家的经典注释版本,比如王弼,比如韩康伯,比如程颐,比如朱熹。
如果古文看不明白,就多读几遍;个别字义不明,借助许慎的说文解字去理解。
三、彖、象介绍彖:彖传是用来解释经文卦辞的,每一卦的卦辞后面紧接着的就是这一卦的彖辞。
易经·系辞下有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的说法,读懂彖辞,这一卦的卦意,就能大致明白。
象:象传又分为大象传和小象传,大象传是附在彖辞的后面的文辞,通常是由整体卦象论及人道,值得好好体悟。
小象传是附在爻辞的后面的文辞,用以说明此爻之象。
四、总论易经大义的系辞、理解乾坤两卦大义的文言传系辞上、下:是对易经经文的总体性概括,总论易经大义;系辞可以当成思辨性非常强的哲学文章来读,建议大家在开始读易经之前,仔细研读系辞,并在读易经的过程中结合经文,反复玩味系辞。
文言传:因为有乾坤易之门、乾坤毁,则无以见易之说,无乾坤则无易。
孔子《十翼》全文(白话)
孔子《十翼》全文(白话)《十翼》(又称《易传》)包括:一、彖上传(《周易》每卦有“象辞”,《彖传》就是解释“彖辞”的话),二、彖下传,三、象上传(又称“大象”),四、象下传(又称“小象”),五、系辞上传,六、系辞下传,七、文言传(文言是解释二卦经文的言语),八、序卦传,九、说卦传,十、杂卦传。
易传全译文第一章通过八卦的排列,卦象就包含在其中了;而将八卦两两相重,六爻亦包含在其中了;阳阴两爻相互推演,变动也包含在其中了;每个爻上注上解释,爻动就包含在其中了。
人事之间,所以有吉凶悔吝的产生,是由于动作营为的结果。
阴阳两爻,是设立卦象以推演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根本。
推移变通,正是所以趋向于真理或时机的变化的。
时机虽有吉有凶,但我们处在吉利或凶险时,必须安常守正,才可稳操胜算,立于不败之地。
人事如此,宇宙自然亦复如此,皆以“守正”为前题,所以天地的道理,以正而观照万物。
日月的道理,以正而光明,普照万物,都公正无私,使万物各遂其生,各得其所。
天下一切的动作营为,都是归于端正专一,精诚无欲,才能有成就。
乾道造化自然,很刚健的昭示众人,是非常的平易而容易知道呀。
坤道是顺应乾道而开务成物,很柔顺地昭示众人的道理,是非常简易的呀。
圣人制作卦爻,便是效法乾坤简易的理则而作的。
卦象的设立,亦是仿乾坤简易的形迹而设立的。
卦爻卦象先有变化于内,遂依象释理,吉凶之真象就表现于外了。
进而裁制机宜,导致功业的成就,就表现于聪智的变化。
圣人崇德广业、仁民爱物的言行,在卦辞爻辞中记载得很清楚。
天地中最大的道理,就是使万物生生不息,对圣人来说,最重要的在于有权位。
如何守着职位呢,那就要靠仁爱的道德了。
如何聚合众人,是用财富。
而管理财物,匡正言辞,禁止民众为非作歹的是义。
第二章古时伏羲治理天下,仰首观察天上日月星辰运行的现象,下则观察大地上的种种的法则,又观察鸟兽羽毛的文采如何和环境相适应,近的就取象于人的自身,远的就取象于宇宙万物,于是创作出八卦,以融会贯通神明的德性,参赞天地的化育,以比类万物的情状。
序卦传全文及译文
《序卦传》是《易经》十翼之一,是《易经》卦序的理论说明,全文共分为十篇,每篇解释一卦,总起来解释全部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和相互关系。
以下是《序卦传》的全文及译文。
全文:1. 乾为天,坤为地。
天地定位,故山泽通气,水火不相射,八卦相望。
译文: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
天地的位置一经确立,因此山泽便可以相通气息,水火就不会互相侵犯,八卦就相互映照。
2. 乾坤生六子,震巽互生。
兑坎互生,离艮互生。
八卦相错,天下定位。
译文:乾坤生出六爻,震卦与巽卦互为生成。
兑卦与坎卦互为生成,离卦与艮卦互为生成。
八卦相互交错,天下便各得其所。
3. 坎为水,离为火。
水火相交,雷风相博。
春夏秋冬,各以其时。
译文:坎卦代表水,离卦代表火。
水和火相交,雷和风相激。
春夏秋冬,各自按照其时节来临。
4. 天地设位,造化为师。
损益盈虚,与时消息。
译文:天地设定了位置,造化成为它们的老师。
损失和收益,盈满和空虚,随时变化消息。
5.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译文:易经中有太极,太极生出阴阳两仪。
两仪生出四象,四象生出八卦。
6. 八卦相荡,震巽离坎,兑坤艮兑。
八卦相望,天地定位。
译文:八卦相互激荡,震卦巽卦离卦坎卦,兑卦坤卦艮卦兑卦。
八卦相互映照,天地各得其所。
7. 八卦类象,天地风雷,水火山泽。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译文:八卦类比象征,天地的风雷,水火山泽。
易经中有太极,太极生出阴阳两仪。
8.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译文:阴阳两仪生出四象,四象生出八卦。
八卦决定吉凶,吉凶产生大事业。
9.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八卦定吉凶,凶吉生大业。
译文:易经中有太极,太极生出阴阳两仪。
两仪生出四象,四象生出八卦。
八卦决定吉凶,吉凶产生大事业。
10. 易之道,善变化也。
四时更替,万物生生不息。
译文:易经的道理,善于变化。
四季更迭,万物不断地生长繁殖。
十翼全文及译文
十翼全文及译文《易经》十翼《易经?系辞上传》第一章【原文】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6)。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7)。
易则易知,两则易从。
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肾人之业(8)。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注释】?《系辞》是后代解说《易》的七种《传》之一,分上、下两篇,大约写成于汉代初期。
它对《易》的内容作了全面分析和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这里选录其中一部分。
?陈:排列。
位:确定。
?方:应当是“人”字,由于字形相近而误写成“方”。
?见。
用作“现”,意思是显现,出现。
?摩:碰撞,摩擦。
荡:震荡,激荡。
(6)知:这里用作“为”,意思是成为,构成。
大始:原始,初始。
成物:具备完整形体的万物。
(7)易:容易,平易。
简:简略,单纯。
(8)贤人之德:陶冶人的品德。
贤人之业:成就人的功业。
(9)位:在,在于。
【译文】天尊贵在上,地卑微在下,《易经》中乾为天为高为阳,坤为地为低为阴的象征就定了。
天地间万事万物莫不由卑下以至高大,杂然并陈,《易经》中六爻贵贱的位置,亦依序而排定了。
天地间万事万物动极必静,静极必动,动静有一定的常态,《易经》中阳刚阴柔,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道理也就由是断定,断然可知了。
天下人各以其道而以类相聚,物各以其群而以类相分,同于君子同于善的事物则吉,同于小人同于恶的事类,则凶就产生了。
在天成就日月星辰昼夜晦冥的现象,在地成就山川河岳动植高下诸般的形态,而人世间万事万物错综复杂的变化,由是可以明显的看到了。
所以宇宙间,阴阳二性不停地切摩变化,八卦所代表的八种天地间的八个基本物象,不停地相与鼓动变化,由是产生了宇宙万有。
十翼的名词解释
十翼的名词解释1. 引言十翼是指《易经》的十篇传注,也称为《周易》十翼。
这些翼是古代学者对《易经》的注解和解释,对于推测、分析、卜筮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论述。
本文将对十翼的每一篇进行名词解释,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易经》的内涵。
2. 《乾卦》翼《乾卦》翼是《易经》的第一篇,是对《乾卦》的解释和注解。
乾卦象征天,代表阳刚之气,也被视为先天的本源。
《乾卦》翼中引用了众多典故和哲学观点,详细解释了乾卦的特征、变化和意义。
3. 《坤卦》翼《坤卦》翼是《易经》的第二篇,是对《坤卦》的解释和注解。
坤卦象征地,代表阴柔之气,也被视为后天的成就。
《坤卦》翼详细解释了坤卦的特征、变化和意义,并强调了坤卦的柔顺和包容。
4. 《屯卦》翼《屯卦》翼是《易经》的第三篇,是对《屯卦》的解释和注解。
屯卦象征刚健的冲动与行动力,也被视为成长的开始。
《屯卦》翼详细解释了屯卦的特征、变化和意义,并讨论了屯卦所涉及的各个层面。
5. 《蒙卦》翼《蒙卦》翼是《易经》的第四篇,是对《蒙卦》的解释和注解。
蒙卦象征未济,代表初生的力量和无知的状态。
《蒙卦》翼详细解释了蒙卦的特征、变化和意义,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阐述了蒙卦的许多隐含含义。
6. 《需卦》翼《需卦》翼是《易经》的第五篇,是对《需卦》的解释和注解。
需卦象征等待和需求,代表准备迎接机会的状态。
《需卦》翼详细解释了需卦的特征、变化和意义,并强调了需卦的耐心和谨慎。
7. 《讼卦》翼《讼卦》翼是《易经》的第六篇,是对《讼卦》的解释和注解。
讼卦象征争讼和冲突,代表争论和诉讼的情景。
《讼卦》翼详细解释了讼卦的特征、变化和意义,并思考了如何避免和解决争议。
8. 《师卦》翼《师卦》翼是《易经》的第七篇,是对《师卦》的解释和注解。
师卦象征教诲和师徒关系,代表学习和传授知识的过程。
《师卦》翼详细解释了师卦的特征、变化和意义,并思考了如何培养和发展良师益友的关系。
9. 《比卦》翼《比卦》翼是《易经》的第八篇,是对《比卦》的解释和注解。
十翼全文及译文
十翼全文及译文一、十翼简介十翼是《易经》的注解作品,由五代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创作。
全书共分为十篇,每篇各有自己的注解内容,对《易经》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阐释。
在传世的《易经》版本中,经文后都会附上十翼的注解。
二、十翼的历史背景与意义程颢、程颐兄弟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儒学家,他们所创作的十翼对于《易经》的研究和解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十翼注解了《易经》中的卦辞、爻辞和文言文,对于理解《易经》中的象数之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宋代以后的历代儒学家中,十翼都被视为学习《易经》的重要参考资料。
程颢、程颐的注解方法既注重对《易经》文本的详细解读,又注重对意象和象数的深入剖析。
他们将自己对《易经》的研究心得融入注解中,并对后世的学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三、十翼全文下面是《易经》十翼的全文内容:1.原抵氏传内容摘要:原抵氏传是对《易经》卦辞的注解,该卦辞主要解释了六爻的象征意义,揭示了《易经》的核心思想——变化和无常。
详细内容请参考原文。
2.系辞传内容摘要:系辞传是对《易经》爻辞的注解,详细解释了每一爻的含义和运动方向。
通过对爻辞的深入分析,程颢、程颐兄弟揭示了爻辞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
详细内容请参考原文。
3.彖传内容摘要:彖传是对《易经》八卦卦辞的注解,通过对八卦卦辞的解读,揭示了八卦的象征意义和变化规律。
彖传主要讨论了八卦的卦象形态和卦辞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4.象传内容摘要:象传是对《易经》象数的注解,详细解释了八卦和六爻的象征意义和形态。
通过对象传的解读,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易经》中的符号和象征。
详细内容请参考原文。
5.说卦传内容摘要:说卦传是对《易经》卦变的注解,详细讲解了八卦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
通过对说卦传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八卦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并能够运用八卦变化的规律进行卜卦和解惑。
详细内容请参考原文。
6.文言传内容摘要:文言传是对《易经》文言文的注解,详细解释了《易经》中的经文用词和句式。
文言传主要讨论了《易经》的文学风格和修辞特点,对于理解《易经》的文字表达有着重要的作用。
易传十翼全文译文
易传十翼全文译文
易传十翼是指《易经》中的《十翼》,也被称为《易传》,是孔子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包含了他对《易经》的理解和解释。
以下是《易传十翼》的全文译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文:天道运行刚健不息,君子应当效法天道,不断自我努力,奋发向上。
大地地势坤厚,君子应当以深厚的德行来承载万物。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译文:面对深渊,渴望得到鱼,不如回去结网,更加努力地工作。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译文:君子通过学习来积累知识,通过提问来辨明事理,用宽容的心态来居住,用仁爱之心来行事。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译文:两个人心意相同,可以折断金属,言语相投,就像兰花的芳香一样。
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文:君子应当以深厚的德行来承载万物。
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文:君子应当自我努力,奋发向上。
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文:君子应当以深厚的德行来承载万物。
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文:君子应当自我努力,奋发向上。
以上是《易传十翼》的全文译文,其中包含了孔子对《易经》的理解和解释,以及对君子行为准则的阐述。
这些论述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经典之一。
易经易传全文(十翼全文)
易经易传全文(十翼全文)《易传》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角、《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
自汉代起,它们又被称为“十翼”。
《易经•系辞上传》第一章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易简,而天下矣之理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易经•系辞上传》第二章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
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
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是故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易经•系辞上传》第三章彖者,言乎象也。
爻者,言乎变者也。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
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无咎者,善补过也。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
齐小大者,存乎卦。
辩吉凶者,存乎辞。
忧悔吝者,存乎介。
震无咎者,存乎悔。
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
辞也者,也各指其所之。
《易经•系辞上传》第四章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
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易经•系辞上传》第五章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十翼原文及白话文
十翼原文及白话文十翼原文及白话文《十翼》是《易经》的注疏集合,由十种不同的注疏组成。
下面是《十翼》的原文及对应的白话文解释。
1.《系辞》原文:《系辞上》曰:“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
故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白话文:《系辞上》中说:“天地的伟大,人类仍然有所不满。
所以说,天地虽然没有情感,却把万物看待得像是刍狗一样。
”2.《彖》原文:《彖》曰:“象以见闻,言以譬道,制以象物,类以象事,言以述理,故曰彖。
”白话文:《彖》中说:“通过观察和倾听来认识世界,用类似的事物来表达道理,利用象征性的形象来制定规则,通过类比来解释事物的本质,以言语来阐述理论,因此称为彖。
”3.《说卦》原文:《说卦》曰:“天地之数,无穷而不竭也。
”白话文:《说卦》中说:“天地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
”4.《序卦》原文:《序卦》曰:“乾创始,坤萌芽,屯吉,蒙吉,需吉,讼吉,师吉,比吉,小畜吉,履吉,泰吉,否吉,同人吉,大有吉。
”白话文:《序卦》中说:“乾创始,坤开始萌发,屯吉,蒙吉,需吉,讼吉,师吉,比吉,小畜吉,履吉,泰吉,否吉,同人吉,大有吉。
”5.《杂卦》原文:《杂卦》曰:“维杂之,各从其辞。
”白话文:《杂卦》中说:“这里是一些杂卦,每个卦都有各自的解释。
”6.《大传》原文:《大传》曰:“君子至诚,恶无济于事,故可与有德者居。
”白话文:《大传》中说:“君子要真诚,否则没有办法在事务中取得成就,所以应该与有道德的人为伍。
”7.《象传》原文:《象传》曰:“象者,象也;传者,传也。
”白话文:《象传》中说:“象是形象的意思,传是传达的意思。
”8.《文言传》原文:《文言传》曰:“言者,意也。
”白话文:《文言传》中说:“言语是意思的表达。
”9.《系辞下》原文:《系辞下》曰:“《易》无远方也。
”白话文:《系辞下》中说:“《易经》没有遥远的事物。
”10.《白话》原文:《白话》曰:“白话者,言也。
”白话文:《白话》中说:“白话是言语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经十翼默认分类2011-03-21 12:03:08 阅读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十翼《十翼》即《易传》,是对《易经》(《周易》)的注释,共有十篇,因此又称《十翼》。
《易传》内容一、彖上传(《周易》每卦有“彖辞”,《彖传》就是解释“彖辞”的话)二、彖下传三、象上传(又称“大象”)四、象下传(又称“小象”)五、系辞上传六、系辞下传七、文言传(文言是解释二卦经文的言语)八、序卦传九、说卦传十、杂卦传。
作者考证易传确为孔子所作,孔子弟子所述.自孔子传授《易经》,六传至田何。
孔子传授《易经》给鲁国人商翟子木,子木传授给鲁国人桥庇(疵)子庸,子庸传授给江东的□臂子弓(弘),子弓(弘)传授给燕国人周□子家,子家传授给东武人(淳于)孙虞(光羽)子乘,子乘传授给田何。
秦朝时,焚书禁学,但是因《易经》是卜筮类书籍,不在焚烧之列,所以《易经》传授不断。
汉朝建立后,田何跟随齐国田氏各族迁徒到杜陵,号称“杜田生”,招收弟子传授《易经》。
弟子有王同子中、周王孙、丁宽、服生,王周传授《易经》给杨何、即墨成、孟但、周霸、衡胡、主文偃,杨何又传授《易经》经司马谈。
丁宽,梁地人。
起初,梁地人项生向田何学习《易经》,当时丁宽是项生的侍从人。
丁宽学习《易经》思维敏捷,读书精细,聪明超过项生,于是也成为田何的学生。
丁宽向田何学习《易经》毕业,从杜陵去洛阳又向周王孙学习《易经》的《周氏传》,发掘《易经》古义,作《易说》。
丁宽传授《易经》给田王孙,田王孙又传授《易经》给施□、孟喜和梁丘贺。
于是田何以下《易经》出现了施氏、孟氏和梁丘氏三个学派。
田氏易学派为《易经》各学派所尊,《汉书·艺文志》列其著述有《易传周氏》、《易传丁氏》。
附_马王堆汉墓中帛书《周易》考: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六十四卦经文,及其另外的传文《二三子》《系辞》《衷》《要》《缪和》及《昭力》诸篇,经过二十余年的整理校勘,近年始陆续发表出来。
因为这是一批未经后人任何改动的汉初隶写今文资料,特别是它的经文六十四卦卦爻辞基本完整,这为研究《周易》古经本旨及汉代经学史上的今、古文学,提供了极为可贵的资料。
假如帛书经文与传文为同时抄成的话,则其抄写的年代基本可界定在汉高祖至吕后执政的二十余年间。
首先,这批帛书出土于马王堆三号汉墓。
据考,马王堆三号汉墓下葬年代为汉文帝十二年,即公元前168年。
故帛《易》的抄写年代不会晚于汉文帝十二年。
其次,今本师卦上六爻“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其“开国承家”帛本作“启国承家”,而《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之《周易》经文(以下简称“竹书”)作“启邦丞”。
今、帛本作“开国”“启国”而竹书作“启邦”,由《象》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可证《象》作者所见《易》本作“邦”而不作“国”。
帛本改“邦”为“国”,疑为避汉高祖刘邦之名讳也。
据此,帛《易》的抄写年代应在汉高祖时或其后。
第三,今本《系辞》“易有太极”,帛本作“易有大恒”。
帛本《系辞》之“易有大恒”,是不避文帝刘恒之名讳。
故帛《易》当抄写于文帝之前。
而今本《系辞》及《彖》《象》等今本《易传》其他主要篇章,似当基本修订完备于汉武帝立五经博士时或稍后。
因由帛本《系辞》与今本《系辞》对比而考之,知今本《系辞》较之帛本在文字上作了一些补充与修订。
但若仔细考察这些修订文字,很显然是在帛本原文的基础上做出的。
此外,从上述避讳的角度也可得出这样的结论。
今本改“大恒”为“太极”、改“启国”为“开国”以避文、景二帝之名讳,显然其抄写时间应在文、景之后也。
再结合帛本《系辞》之“易有大恒”与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恒先》篇中“恒先”之义考之,当以帛本作“大恒”为确,“太极”当由“大恒”而来。
可以认定,今本“十翼”之文,是在帛《易》基础上修订完备而成,其时间大致在文、景之后的武帝时期,即武帝立五经博士时或之后。
可以这样设想:因为武帝设了《易》学博士,博士所用之《易》本经传,即是代表官方的正本。
因此,武帝时对田何所传之今文本经传,必须在文字上作统一的修正与增订。
此一工作疑在敕丞相公孙弘广开献书之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时期。
《汉书·楚元王传》载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说:“先师皆起于建元之间。
当此之时,一人不能独尽其经,或为《雅》,或为《颂》,相合而成”,“博士集而读之。
故诏书称曰:‘礼坏乐崩,书缺简脱,朕甚闵焉。
’”等。
恐怕就是在“博士集而读之”时,对传文作了统一的删削、补充与修饰。
这就是今本《系辞》何以与帛本有异的原因。
如前所述,马王堆帛本《易》的最最可贵处,是它尘埋两千余年,原封不动地保留了汉初隶写今文《易》原貌。
经过考辨认定,此隶字《易》本,正是汉初田何所传之今文《易》本。
首先,以时间考之,如前所述,帛本写定于汉初,而田何为汉初唯一传《易》之人。
《汉书·艺文志》说:“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事,传者不绝。
汉兴,田何传之。
”特别是《汉书·儒林传》称:“汉兴,言《易》自淄川田生。
”“要言《易》者本之田何。
”所以,依《汉书·儒林传》的说法,田何为汉初传《易》第一人。
《汉书·儒林传》中还有一条重要线索:“汉兴,田何以齐田徙杜陵,号杜田生,授东武王同子中、洛阳周王孙、丁宽、齐服生,皆著《易传》数篇。
”据颜师古注:“高祖用娄敬之言徙关东大族,故何以旧齐田氏见徙也。
初徙时未为杜陵,盖史家本其地追言之也。
”依此条颜注可知,此所谓“汉兴”,乃指田何是于高祖时徙杜陵的,故“汉兴,田何传之”之“汉兴”,自然亦是指田何授王同、周王孙、丁宽、服生四人,也应在高祖之时。
其次,依据传统说法,今本“十翼”诸篇为孔子所传授,而帛书经文卦名多依“十翼”传文训读,说明帛书经文属孔子所传。
而田何正是汉初孔门易学的传人。
依据传统说法,《彖》《象》《系辞》《说卦》《文言》等解说《周易》古经的传文系孔子所作,故《史记·孔子世家》曰:“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同时,《史记》与《汉书》都列出了一份由孔子传《易》直至西汉田何的师承关系传授名单,由此可知,田何《易》确实师承于孔子,而这也正是田何《易》在武帝时能立为《易经》博士的根本原因。
因此,考察帛《易》经文及传文与孔子的关系,是确定它是否为田何传本的重要依据:首先,帛《易》传文各篇大量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研《易》言论。
由此可知,帛书《易传》是孔子及其弟子《易》学思想的反映。
其次,帛《易》经传文中的卦名,多依《序卦》《说卦》《系辞》等传文训释,说明帛书传文、帛书经文皆当为孔门所传之《易》。
如:今本“睽”卦,竹书作“楑”,“楑”字很明显与今本“睽”同。
而帛本此卦作“乖”,帛本卦名作“乖”,显然是得之《序卦》:“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
睽者,乖也。
”可证帛本卦名作“乖”,是以《序卦》的训释为据。
再如今本“履”卦,帛本作“礼”,此亦得之《序卦》:“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
”由此知,今本乾卦帛本作“键”,今本坤卦帛本作“川”,亦皆得之《说卦》“乾,健也”“坤,顺也”。
过去读《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总不解先儒何以“天行健”对应“地势坤”,见到帛本后方知,此“天行健”者,乃“天行键”也。
因“键”“健”互假,故而“天行健”即“天行键”,而“天行键”亦即“天行乾”也。
《象》文是以“天行乾”对应“地势坤”。
以此可知,《象》文当经今文经师整理。
今本离卦帛本作“罗”,亦本之《系辞》:“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由帛本卦名多以《序卦》《说卦》《系辞》等传文之释为据考之,帛本对原古文本中的古字古义,已经本着“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的精神作了训诂解读,因而留下了田何当时传《易》时,“传通其义”“以今文读之”的明显印记。
故帛本当为汉初田何所传之今文本无疑也。
同时,亦知《汉书·儒林传》称丁宽“作《易说》三万言,训诂举大谊而已,今《小章句》是也” 。
颜师古注:“故谓经之旨趣也。
它皆类此。
”今观夫帛本卦名及传文中对经义的简约解说,方信此说不谬也!以上说明了帛《易》是汉初田何所传之今文《易》本。
但前面已说,田何曾授《易》给王同、周王孙、丁宽、服生等四人。
由于有今本和帛本卦序的差别,故田何所授四家之《易》当有不同。
那么,帛本这种有着与今本全然不同卦序的《易》本,它属于这四家中的哪一家呢?帛本《易》当属周王孙《周易》“古义”,号《周氏传》者的可能性较大,但也不排除其他的各家。
案《汉书·儒林传》:“丁宽字子襄……读《易》精敏,材过项生,遂事何。
学成,何谢宽。
宽东归,何谓门人曰:‘《易》以东矣。
’宽至洛阳,复从周王孙受古义,号《周氏传》。
”《汉书·儒林传》中此段文字记录了一件过去从未引起学人注意的重要传《易》史事:当时,丁宽与服生、周王孙等一起师从田何学《易》,且极得田何赏识,但丁宽学成后,却又至洛阳从周王孙“受古义,号《周氏传》”,以此可知,当时田何传《易》,除有今本卦序的“今义”外,尚有传于周王孙的“古义”。
估计为了避免“后世之士疑丘”,故“古义”只秘传给个别弟子,并不公开传授。
周王孙传丁宽,丁宽传田王孙,田王孙传孟喜,《汉书·儒林传》称孟喜得“《易》家候阴阳灾变书”,由田王孙“独授”,此说恐非“诈言”,因为丁宽“古义”还曾传至高相:“其学亦亡章句,专说阴阳灾异,自言出于丁将军。
”高相与孟喜所得,皆为“阴阳灾变”“阴阳灾异”之书。
如果孟喜之说确为“诈言”,高相《易》学所出又为“自言”,皆不可靠的话,何以会如此之巧:“自言”者本于丁宽,“专说阴阳灾异”,“诈言”者本于丁宽唯一的“同郡”弟子田王孙,则“得《易》家候阴阳灾变书”,所传皆为谈“阴阳灾变”“阴阳灾异”的相同内容。
其所“诈言”“自言”所得之传何以会如此一致?此其一。
其二,《汉书·艺文志》与《汉书·儒林传》皆称“汉兴,田何传之”,“要言《易》者本之田何”,京氏《易》得之焦延寿,《汉书·儒林传》也承认焦延寿“尝从孟喜问《易》”,然而在论及京氏《易》来源时,《汉书·儒林传》却又称“延寿独得隐士之说”。
西汉《易》本由田何一人传之,田何传到此时亦无非四传,何以又出“隐士之说”?即使真有“隐士之说”,此说亦只能得之田何!以此可见,班固或依梁丘贺一面之辞而定孟喜《易》得之田王孙为“诈言”,又云高相《易》得之丁宽为“自言”,且对当时已流传很广影响颇大的京氏《易》,又出来一个“独得隐士之说”而“托之”孟氏的说辞,若仔细核对并思索这些记载,不难发现:班固是在有意回避着什么事情。
据前所述,《周易》“古义”自田何传授后,其师承关系应为:田何—周王孙—丁宽—田王孙—孟喜—焦延寿—京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