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合集下载

【全国百强校】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全国百强校】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全国百强校】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尚书》记载“有夏(夏朝)多罪,天命殛(ji,杀死)之”、“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这反映了夏周时期A.政权更替频繁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尚未实现高度集权D.世袭制度遭到废弃2.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3.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政治制度,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西周政治具有浓厚的集权色彩B.血缘政治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C.该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D.该制度避免了周天子的决策失误4.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

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A.世官制B.嫡长子继承制C.分封制D.中央集权制5.中国古代社会有“出妇之道”:女儿出嫁后,娘家的户口、土地、生活用品一律清除;不能继承娘家财产;改姓氏;不在传统伦理的三族(父族、母族、妻族)中;若一个家族因罪连坐,嫁出去的姑娘也不必受牵连。

导致上述现象的历史根源是 ( ) A.重男轻女的社会传统B.根深蒂固的宗法观念C.女性社会地位低下D.束缚人性的三纲五常6.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 “夫君者,民众父母也”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这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A.宗法血缘关系B.家国同构观念C.尊卑等级意识D.以民为本思想7.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A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B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体系
C达尔文创立的进化论D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
年1月,马克思在一封信中说:“达尔文的著作非常有意义,这本书我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这说明达尔文的进化论
A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B影响了社会科学理论的研究
C使科学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D使自然科学开始摆脱宗教的束缚
C.直接推动了德意志的近代化D.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27在启蒙运动中,有一位思想家主张通过“公意”的专政来保障公民的“自由”。这位思想家是
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梭D.康德
28“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结合所学,材料反映的科学成就是
C科举改革影响了书籍出版D文化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
13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缺乏理性精神B求善而不存真
30“能量的释放和被吸收,是以特定的不连续的单位或跳跃式的形式进行的,而并不是像先前所想象的那样以平衡和连续不断的方式释放。”这一理论的提出
A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B奠定了研制发电机 理论基础
C深化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D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
第Ⅱ卷主观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11魏晋史名家陈寅恪指出,在政治体制、生活行为和日常观念等方面,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但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了数百年。作者在这里强调的是,魏晋时期

江西省新余市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江西省新余市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留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晋书段灼传》记载:“九品访人,唯问中正。

故据上品者,非公候之孙,则当涂之昆(注:兄)弟也……幽王为讨宠妃褒姒欢心,烽火戏诸侯,又废太子宜臼,立褒姒子为太子,申侯联合缯国、犬戎杀死幽王,立宜臼为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西周分封制受到冲击B. 宗法制引发贵族间争权夺利的斗争C. 周幽王厉行君主专制D. 申侯以实际行动维护了宗法分封制2. 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已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

它是( )A. 追求天下为公B. 崇尚秩序C. 主见仁政D. 天人感应3.北魏均田制规定奴婢授田与平民相同,耕牛也可授田。

至唐初,唐高祖下令推行均田制,但取消了对奴婢、耕牛的授田。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门阀氏族势力的衰落 B.政府把握的土地数量削减C.均田制度的渐渐衰落 D.部曲奴婢的社会地位下降4.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记录了一历史大事的重要信息。

他的学习内容最有可能是( )A .孔子创办私学B.齐国设“稷下学宫”C .汉武帝设立太学D.隋朝开创科举制5.汉唐宰相大多出自世家大族,朝堂之上可以坐着与皇帝谈论国家大事,谓之坐而论道,宋朝时,大臣多出自科举,已无坐而论道的资格,在皇帝面前必需直立奏对。

这表明( ) A .贵族执政退出历史舞台 B.官僚政治体制逐步确立C .君主专制统治登峰造极 D.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6. 历史争辩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

以下史实到结论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史实结论A 商鞅变法“废分封,行郡县”秦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B董仲舒提出“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文综历史试题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文综历史试题
3.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在周灭商后,实行分封制以藩屏周,在统治形式上构筑了统一的形式,但因为诸侯拥有世袭特权,其结果是诸侯国王侯地位世袭具有独立性,由此造成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故答案为B项。西周时期属于集体耕作的方式,尚未出现分散的小农经济,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贵族有土地所有权的问题,而是强调贵族拥有世袭特权才是造成西周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王室日益腐败的问题,而是强调贵族拥有世袭特权才是造成西周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D项错误。
A.分散的自然经济B.贵族拥有世袭特权
C.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D.王室日益腐败
4.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敝将不可胜穷。”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
B.嫡长子继承制的出现有历史必然性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2.周天子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国王),又是天下同姓(姬姓)的大宗。政治上的共主与血缘上的大宗紧密结合,成为“封建”的精髓。这反映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血缘纽带
B.家国一体
C.等级森严
D.地方分权
3.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
(3)概括材料三中西周国家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和该国贵族等级关系并说明其得以建立的制度基础有哪些?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太康、少康、桀都是夏朝的帝王,“桀失其国”是指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首领汤伐桀,推翻了夏朝,建立商朝,所以顺口溜中的朝代是夏朝。故答案为A项。综上所述,商朝、西周、东周都不符合题意,BCD项错误。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三字经》中写到:“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朝延续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中央集权制度A.②③B.③④C.①②D.②④2.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②它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③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④它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关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B.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4.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此大臣的主张A.主张郡县制B.反对郡县制C.反对中央集权D.主张中央集权5.“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

“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

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

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A.皇位世袭B.家天下C.皇帝独尊D.君权神授6.在秦朝,采取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这对于政治决策的重大意义是A.安抚群臣,为君主效力B.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C.展现民主,体现君主关怀D.进行廷辩,显示大臣才能7.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代替郡县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8.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然而“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2020-2021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2020-2021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题 高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90 满分 10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入表格中相应的题号下面) 1.下图是对中国新石器时代某一文化遗存的描述。

该文化遗存是( ) A .河姆渡文化 B .红山文化 C .良渚文化 D .陶寺文化 2.仰韶文化是中原地区分布十分广泛的一种新石器文化。

据考古发现,黄河中游的河北武安磁山文化、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与仰韶文化有一定的源流关系;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仰韶文化的影响。

这说明( ) A .中原地区率先迈入文明时代 B .新石器时期各地文化平衡发展 C .各种文化在相互影响中发展 D .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各具特色 3.据文献记载,禹死后,“启即天子位”,“益(人名)干启位,启杀之”,又有“有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

这说明( ) A.父子相传已成王位继承的定制 B.当时中国政治制度发生了变革 C.夏启通过战争手段获得了王位 D.大禹禅让于启引发了社会动荡 4.在当今保存的青铜器皿中,商代青铜器经常刻以夸张变形的兽面或原始图腾作为纹饰;周代青铜器皿则大多遵从固有的规格,在装饰上具有显著的秩序感。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制造技术进步B .法家思想影响C .政治伦理规范D .审美观念变化 5.春秋战国时,秦国地处西陲,长期与西戎为伍,但最终却取得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成就。

下列各项能够构成秦国开创历史新局面的原因的是其在战国七雄中( ) A .地理位置比六国优越 B .长期与周边民族交流 C .置身于诸侯纷争之外 D .制度的变革卓有成效 6.商鞅主持变法使秦国由弱变强,但他自己却因变法而惨遭杀害。

下列变法内容中,为他招来杀身之祸的是( )A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B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C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D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7.战国时期,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

新余一中2023—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段考高一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4月4日是戊子清明节,来自海内外的八千华夏子孙聚首陕西黄帝陵前,公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这种重视亲情、追念先祖行为的根源是( )A.分封制 B.皇帝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2.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礼乐丧葬制C.婚娶联姻制D.功臣分封制3、假所有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成功穿越到商周时代,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进攻 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绩 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4.商鞅一人多姓。

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

”其中“商”姓来源于 ( )A.所任官职名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5.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如以下图)。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宗法制的规定,以下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6.《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朝统治长久的制度保障是( )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郡县制度④中央集权制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7.(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构造取代了周朝的分封制;这种帝国构造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时才告终。

江西省新余第四中学上高第二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卷

江西省新余第四中学上高第二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卷

2019届新余四中、上高二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24.西周分封诸侯,在武王时期即已开始,大规模分封在成王和其子康王时期。

康王之后,分封机会减少,太子以外的各子多留在朝中为卿、大夫。

这反映康王之后的西周A.宗法血缘纽带更加牢固B.分封制度日益走向瓦解C.王室成员受到严密防范D.嫡庶长幼地位依然有别25.《考工记》是记述先秦时期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

据该书记载,春秋时期“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

由此可知,当时的手工业A.工艺分工日益精细B.产品种类非常丰富C.地域特色较为明显D.生产管理特别严格26.史学家赵俪生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度概括为三个拐弯。

其中的“第三个拐弯,发生在公元8世纪之末,绵延至第9、第l0世纪。

它冲破自然经济的锢闭,是货币交流逐渐增多,商业、手工业逐渐发达的一个转折点”。

这一观点强调A. 经济政策的延续性B. 经济发展具有区域性C. 经济发展的活跃性D. 经济形态的突破性27. 明清以来,在聚族而居的村庄宗族势力比较强大,雍正四年(1726年),清政府专门规定这些村庄可以不编保甲,以宗族组织来代行保甲之职。

同时,授予族长族中承嗣权、教化权、经济裁处权、治安查举权、对族人的生杀权等各项权力。

这说明A.清朝时期政府对地方控制能力有限B.封建社会家国同构色彩的具体体现C.宗族组织成为合法的地方行政机构D.族权开始成为政权控制的依靠力量28.1904 年清廷颁布了《奏定商会简明章程》,向全国商人发出建立商会的号召。

在随后的几年里,全国商会和分会发展到800 个,全国商会联合会也随之成立。

近代商会的发展A. 促成与外国商战思想的出现B. 有利于推动民主革命进程C. 标志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 得益于列强放松对华侵略29.1926年,陈独秀强调,在国民革命阶段,共产党“应该彻头彻尾表示独立的在野党态度”,要“严厉取缔党中机会主义做官热的倾向”,限令已担任县长的共产党员立即辞职,否则开除党籍。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新余四中2021届高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本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一、选择题(本部分共有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召集齐、秦等国军队打败了楚国。

战后,召集诸侯会盟,还派人把周天子召到河阳参会。

孔子编撰《春秋》时,将此事记载为“天子狩于河阳”.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

《春秋》作为史书是不可信的 B.孔子反对一味固守传统做法C。

孔子意在强调晋文公遵守礼制 D.孔子想以此维护周天子的尊严2。

据《九章算术》记载,汉代牛价很高,“牛一头直万五千”。

而西汉主要粮食一石一般为30—80钱,东汉也不过数百钱。

据此可推知,当时A.小农经济的形成使牛增值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精耕细作方式不断发展D.先进耕作方式推广受阻3.《汉书·惠帝纪》记载,女子到适婚年龄(15岁至30岁)不嫁,征收五倍人头税。

有学者对此解释说:婚姻是男女双方的事,但当时民间聘礼太重,罚女子,是为了迫使女子出嫁,男子能够娶妻。

此举A.导致男尊女卑现象严重B.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C.意在缓解政府财政危机D.提高了女性经济地位4。

汉末以来许多士族聚族而居,形成“坞堡”,南北朝时北方农民为维持生计大量依附于“坞堡”中,仅关中就有“坞堡"三千多个,这种耕战兼备的生产模式被史家称为“坞堡经济”.南北朝“坞堡经济”的出现A.导致农耕经济的衰退B。

有利遏制士族门阀政治的发展C.不利于大一统局面的形成D.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5.右图为考古出土的简牍,对简牍上的字体解读有误的是①始于晋朝②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③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④字形平衡对称,整齐安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6.“东华门外,市井最盛,盖禁中(指帝王所居的宫苑)买卖在此。

凡饮食、时新花果、鱼虾鳖蟹、鹑兔脯腊、金玉珍玩衣着,无非天下之奇.”材料所描述的城市最早有可能是A.元大都B.汉长安城C.北宋汴梁城D.唐洛阳城7.下图所示现象在明代大量出现,该图反映出明代图示1 “一田二主制”土地权益分配结构图注:一田二主,即土地所有权裂变为占有权(田底)和使用权(田面),分别为两个主人所拥有.A.政府抑制土地兼并有限B.重农政策进一步的细化C.租佃关系的流动性增强D.土地经营效率大为提高8.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互不统属,可对各类奏章提出处理意见;雍正时期的军机处,来自各部门、各品级的官员如走马灯似地轮流值班,上传下达,照章办事。

江西省新余四中2024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江西省新余四中2024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江西省新余四中2024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漫画发表于1908年广州《时事画报》第九期以上漫画反映了当时A.农民运动日益高涨B.民主思想深入人心C.改良运动遭到压制D.专制统治濒于崩溃2.据统计,1860年松江府的总人口约为300万人,年产土布3千多万匹。

按照当时的生产情况估计,共需1亿8千多万个劳动日:以每家5口,每户1.5名织布者计,需要松江所有家庭每年织布202.8天。

据此可知,当时松江地区A.农家“耕”“织”分离B.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3.秦代政制实践了韩非主张的“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这一政制实践A.吸取了诸侯争霸的历史教训B.增强了地方治理的自主性C.消除了分封制构建的文化心理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4.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他休系。

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位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

”上述说法最可能出现于A.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时B.俄国十月苹命成功时C.新中国建立之后D.英国光荣革命后5.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描述鸦片战争后的社会情景“洋布、洋纱、洋花边等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这种情景说明A.西方商品涌入冲击自然经济B.中国工业崛起抵制西方侵略C.洋务运动推动民族工业繁荣D.资本输出终止中国工业步伐6.下图是根据我国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外政策部分中“革命”“和平”“斗争”三个词汇出现的频率而制作。

2020届江西省新余四中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0届江西省新余四中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0届江西省新余四中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祝考试顺利★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钱穆认为:“西周封建……实是当时以军事和政治相配合,而又能不断地动进的一种建国规模……由一个中心向外扩展,由上层的政治势力来控制各地的社会形态”。

据此可知,西周封建()A.以政治和军事为纽带B.有利于中央控制地方C.带有同化性和扩张性D.有利于奠定中国版图2.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多作为祭祀品使用,不仅体积较大,而且制作精良,但到了战国时期,青铜器逐渐变小,并且工艺较差,其主要原因是()A.制作工艺战乱失传B.战国进入铁器时代C.王室衰微礼崩乐坏D.审美观念发生转变3.《盐铁论·散不足篇》中说:“古者”,人们用马代劳,行则拉车,“止则就犁”。

近代考古发现,春秋晚期的古墓葬中已有铁犁等多种铁器出现。

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A.农用动力发生了革命性变化B.以马耕田成为主要耕作方式C.铁器在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D.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4.由孔子到孟子,“孝”的内涵由家庭、道德伦理慢慢走向政治、道德二重化。

孝道与治道开始‘漫漫地融合,并成为历代帝王和圣贤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孝”由家庭推向社会,把个人的伦理道德升华为治国平天下。

这体现了()A.儒家理想化的治国追求 B.儒家思想成为了专制统治的工具C.追求个人品德的重要性 D.统治者提高个人修养以治理天下5.秦朝规定了官方文书的表述标准,如“公室”“王室”称“县官”,“边塞”称“故塞”,“郡邦尉”称“郡尉”,“邦司马”称“郡司马”。

这有利于()A .隶书的全面推广B .儒家思想的传播C .边忠危机的解决D .大一统思想的宣传6.据记载,汉宣帝“师受《诗》《论语》《孝经》”;成帝“壮好经书,博览古今”;光武帝“受《尚书》”;明帝“通《春秋》《尚书》”。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新余四中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2小题,共48分。

1.传世文献记载殷商贵族酗酒成风,甲骨卜辞中也常见“酒”字,出土的商代青铜器十之七八也是酒器,大盂鼎铭文甚至记载了殷商酗酒亡国的事情。

这一定程度反映了商代()A.盛行占卜和鬼神崇拜B.青铜制造技术发达C.农业经济的发展程度D.民众生活水平提高2.“农夫早出暮人,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红,多治麻丝葛绪捆布帕,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表明()A.耕织结合的观念已经形成B.小生产者社会地位提高C.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出现D.社会经济结构得到优化3.唐宪宗元和初年,社会上出现了“飞钱”。

“飞钱”又称“便换”,类似于今天的汇兑,是一种“此地之钱可依执券到彼地取之的凭证”。

“飞钱”的出现反映唐代()A.金属货币走向衰落B.跨区域贸易发达C.货币体系走向统一D.政府允许民间铸钱4.汉代财政年度是所谓“计断九月”,取决于粟的成熟时间。

唐代则是“岁终为断”,收支结算则适应水稻的成熟时节。

据此可知,唐代()A.水稻开始成为主要粮食作物B.粟的生产趋于衰落C.区域经济格局逐渐发生变化D.政府收入明显增加5.《宋史·食货志》记载,宋代首次将“城郭之赋”(城镇居民所缴纳的房地产税)与“民田之赋”(乡村居民所缴纳的土地税)区分开来,成为两税之外的特有税种。

“城郭之赋”成为单独税种反映了,当时()A.土地兼并之风盛行B.政府财政危机严重C.仍然存在坊市界限D.商品经济比较发达6.从明朝中叶起,尽管抑商仍是国策,但民间商业仍得到快速发展,比如运河边上的盛泽由万人市镇,不到百年发展成为十几万人的“绸都”。

该现象表明当时()A.专业性生产得到突出发展B.区域间长途贸易的发展C.本末观念事实上受到冲击D.国际市场得到积极开发7.有学者这样描述晋商大院:他们修建了一座又一座庞大无比的庄园,将自己的一种惶恐与自卑以一种更宏大的形式掩盖与张扬。

高中_江西省2020年上学期新余市第四中学高二历史第一次段考试题答案

高中_江西省2020年上学期新余市第四中学高二历史第一次段考试题答案

江西省2021年上学期新余市第四中学高二历史第一次段考试题答案1——5 CDADA 6——10 CDDCC 11——15 BDAAC16——20 ABDAC 21——25 BBADB 26——30 BCBBC31.【答案】〔1)新航路的开辟和近代科学的兴起引发了信仰危机。

〔2分〕(2)观念:权力容易被滥用,要分权,实现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理论影响:否认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律的理论根底。

实践影响:美国公布1787年宪法,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中国公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6分〕(3)西方神学关注来世,束缚容易突破;中国儒学影响根深蒂固。

西方有与君权平列的教权;中国是君神合一。

西方君主对封臣没有绝对的权力;中国君主具有一切权力。

西方法律来自社会;中国法律出于君权。

〔6分〕32题:〔1〕?本草纲目?是对前人经历的总结,是感性经历,缺乏理论探究。

?物种起源?重视证据,通过论证得出结论,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理论。

〔4分〕(2)人们关注?本草纲目?重在治病用药,它的生物进化思想没有得到重视。

?物种起源?提出的生物进化论受到广泛关注,对人类思想开展产生深远影响。

〔4分〕原因:?本草纲目?成书时代:封建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封建统治实行思想专制;近代自然科学没有兴起。

?物种起源?成书时代:工业革命广泛开展;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发案。

〔8分,各答出两点即可得6分〕33【答案】例如一:情节1:堂吉诃德要去当游侠,锄强扶弱,为人民打抱不平,以及桑丘对担任海岛总督的渴望。

〔2分〕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早期人文主义精神的开展。

〔2分〕概述:西欧资本主义兴起,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展,其核心是对人文主义精神的肯定,其内涵是对人性讴歌,肯定了人的欲望,歌颂了自然的人性。

〔4分〕评价:人文主义精神抨击了教会贵族的腐败、贪婪,解放了思想,动摇了天主教神学权威;促进了文学、艺术、科技的开展。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七月检测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七月检测试题(含解析)
【点睛】解题的关键在于把握住元朝实行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这一基本知识点即可解答本题。
3.唐玄宗时规定:“京官不曾任州县官者不得拟为台省(中央)官。"宋代有一条规定:“举非州县之职,则毋以台谏选焉。”由此可知,当时的高级官员选拔
A. 强调对中央政令的服从
B。 注重出身和门第
C. 以官员的德和才为标准
13.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把政府官员称作“人民之公仆”,民众心理随之变化,他们觉得自己成了国家的主人,有权对国家的事情发表自己的意见,社会舆论空前活跃.这主要是因为辛亥革命
A.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 宣传了民主共和的理念
C。 推翻了封建专制的统治
D。 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答案】B
【解析】
【详解】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故A错误;由于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宣传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故“民众心理随之变化,他们觉得自己成了国家的主人",故B正确;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未推翻封建专制的统治,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C错误;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故D错误.故选B。
2.元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台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由此可见
A。 元行省长官的权力独大
B。 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C。 专制皇权在困局中渐衰
D。 三权分立机制制约相权
【答案】B
【解析】
C。 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糅合
D. 儒家用礼义道德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欲
【答案】C
【解析】
“孝悌”“血亲之爱”“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实质上都体现出了宗法血缘关系的特征,说明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结合体现,故C项正确;儒家思想并不是统一的信仰,故A错误;仁是维护等级秩序体现,不是掩盖,故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遏制人欲思想,故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余四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一、单选题(每题2分,总计60分)1.公元前782年,周幽王继位。

周幽王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天子适诸侯曰巡狩。

巡狩者,巡所守也。

"B."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述职者,述所职也。

"C."元侯(大国之君)作师,卿率之,以承天子。

"D."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

"2.周代“雅乐”实际上是西周的京畿之乐,通过制度的形式推行到各个不同等级的阶级中去,本质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

“雅乐”的传播()A.推动了文化认同B.实现了思想统一C.加强了中央集权D.孕育了宗法制度3.殷墟甲骨卜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

从10 多万片甲骨卜辞中可以看出,一切民事都被涂上了“神事”的色彩。

商王一年之中,无日不祭;大事小事,无事不卜。

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宗法制度雏形已现端倪B.政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C.政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D.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4.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和方法。

基于下列史料,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5.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下令毁天下城郭;刘邦建立汉朝后,要求县以上的治所一般均须筑城。

两位皇帝,一个“毁城”,一个“筑城”,看似矛盾,但其意图均在于( )A.巩固中央集权B.承认土地私有C.发展商品经济D.抑制诸侯势力6.著名学者王亚南在分析了秦王朝的各项政治制度后指出,其最基本的措施,则是“天下皆为郡县,子弟无尺土之封”。

因为有了这一项根本规定,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

材料表明秦朝实施郡县制度的主要作用是( )A.创新地方行政管理体制B.打击贵族政治C.使奴隶获得了人身自由D.加强君主专制7.钱穆认为:封建制逐步破坏,郡县制逐步推行,自春秋至战国已然。

虽封建遗形尚未全绝,然终不能再兴……此自景、武下逮东汉,封建名存实亡,尺土一民,皆统于中央。

这说明秦汉()A.结束分封制,实施郡县制B.开创并巩固中央集权制度C.建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D.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8.有学者指出,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变革围绕“国君通过对官员的任免和监督以加强权力的统一和集中”“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来加强中央集权”“国君掌握兵权和军权以保障国君的权力和地位”等方面进行。

这说明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A. 使君主专制集权制度在全国建立起来B. 以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体制C. 为建立专制集权体制进行了多方准备D. 导致贵族分封体制开始走向崩溃9.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每一政令的下达,都经由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

后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

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

这说明政事堂的设立( )A.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B.扩大了三省长官的权力C.缓解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旨在终结三省六部制度10.“(它)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各地来管亊”“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

文中的“它”是指( )A.秦朝的郡县B.西汉的郡国C.宋代的路州D.元朝的行省11.清代皇帝的诏敕文书,除了沿用前代的文种外,还独创了“寄信谕旨”这一机密文种。

“寄信谕旨”简称“寄信”,指皇帝的谕旨不经内阁宣示而直接由军机大臣等寄发全国各省。

这一创新( )A.有助于减少行政决策的失误B.体现出君主专制的强化C.反映出君权与相权矛盾加深D.利于防止地方势力膨胀12.元朝划分行政区采取了“犬牙交错”的原则,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的行省。

如设置湖广行省,洞庭湖横亘其间,而且又跨岭南,直到今广西。

元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统治区域B.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C.加强专制皇权D.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13.“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省长官皆宰相,相权被分散B.尚书省地位低下,没有权力C.中书省负责草拟,下辖六部D.门下省地位最高,掌握决策权14.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15.下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其作用是()A.加强中央集权B.巩固分封制度C.增加财政收入D.增强王国势力16.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

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17.两汉和魏晋时期,士子必须获得地方官员及世族豪门的推荐,才能参加考试。

而唐代规定,士子可以自带一种叫做“牒”的身份证明即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地方政府不能压制。

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 )A.选官不受身份限制B.宗法关系仍受重视C.人才选拔渐趋开放D.官僚政治逐步形成18. 由于东汉后期世家豪族势力的不断膨胀,以往在选官制度上实行的察举征辟制的弊端逐渐显露。

曹魏时期改为实行九品中正制,并规定中正官由中央政府委任。

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的实行( )A.过分重视对品行的考察B.彻底解决了察举制弊端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触犯了地主豪强势力19.入仕途径科举制入仕胥吏出职等杂色入仕开国功臣与降归入仕门荫入仕入仕途径不详人数540 344 162 92 306 比例37% 24% 11% 7% 21% 这说明( )A.唐代“文官政治”特色明显B.门阀政治彻底被科举政治取代C.唐代政治具有一定开放性D.选官制度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20.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与“知县”,这与汉朝时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县令大不相同,“知”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

这说明宋朝()A.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B.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C.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D.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21.内阁在明朝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于裁决权和执行权之间构成一中介程序,缓和了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间的对立。

这表明明朝内阁制( )A. 导致国家政治日益黑暗B. 有利于国家机器合理运作C. 解决了权力之间的矛盾D. 有效地限制了君主的专权22.观察下列两幅图之间的变化,这种变化有利于( )A.提高行政效率B.加强中央集权C.防止宰相专权D.选拔优秀人才23.明成祖在设立内阁的同时,又重用宦官。

到明朝中后期,在内阁权威扩大的同时,代天子“批红”的司礼监权力也不断上升,甚至出现宦官专权现象。

这反映出( )A.内阁和司礼监相互制衡、共同决策B.中央集权达到顶峰C.内阁和司礼监权力扩大削弱了皇权D.君主专制得到强化24.清代非常重视对全国性地图、地志的纂修。

从康熙到乾隆,清政府先后三次纂修《大清一统志》,并且对台湾、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进行了详细的测量。

这反映了清代( )A.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兴起B.政府致力于巩固一统局面C.具有浓郁的边患危机意识D.测绘技术水平在迅速提高25.“在雅典,公职津贴制实行后,特别是给出席公民大会和公民法庭的公民津贴,使穷人也能从政。

公民大会和公民法庭中的人数较前大为增加。

”材料表明公职津贴制的实行( )A.提高了公民的参政热情B.使雅典公民摆脱了贫困地位C.扩大了雅典的公民范围D.基本铲除了贵族的政治特权26.克里斯提尼改革肃清了氏族残余,结束了雅典平民反对贵族的长期斗争,最后完成了雅典由氏族过渡到国家的历史过程,确立了奴隶主民主政治。

促成这一变化的措施是()A.制定了陶片放逐法B.成立十个地区部落代替血缘部落C.建立十将军委员会D.设立五百人会议代替四百人会议27.“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B.万民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C.公民法忽略了财产所有权的规定D.公民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28.在古代雅典,官员只有通过任职资格审查等程序才能正式就职。

官员在接受资格审查时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包括:直系亲属的姓名以及其中男性亲属所在的村社名称;是否善待双亲;是否纳税;是否服兵役等。

这一做法( )A. 扩大了公民参政权B. 保护了平民利益C. 防止了官员的腐败D. 维护了城邦体制29.《十二铜表法》第七表第二条: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坟墓或沟的应留和其深同等宽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其他树木留五尺。

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A.强调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性B.注重预防和调节经济纠纷C.注重维护贵族的土地私有权D.强调经济自由的基本原则30.罗马社会重视名誉,将其与个人行为能力绑定,立法者制定了“丧廉耻”制度。

凡触犯了法律,法院便要在判罪或宣布行为人败诉的同时宣告其“丧廉耻”;但凡做了某种法律明确的、不符合公序良俗的行为,罗马执政官便可在选举时将该人从名单中剔除。

“丧廉耻”制度()A.构建了罗马民主制度的基础B.有利于增强个人社会责任C.消除了伤风败俗的社会现象D.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二、材料题(31题22分,32题18分,总计40分)31.(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

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

——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材料二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材料三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