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机械能 学案

合集下载

机械能学案

机械能学案

机械能学案一、动能和势能活动1:列举生活中能够做功的物体填一填如果一个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物体做功的过程就是的过程,物体做的功越多,说明某种能转化为的能越多。

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基本单位是焦(J),能的单位也是。

活动2: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射出的箭、运动的球、流动的水、流动的空气等物体都能够做功,它们有什么共同点?2.悬吊的电扇、起重机吊起的重物、被举起的杠铃等物体都能够做功,它们有什么共同点?3.张开的弓、变形的撑杆、蹦极时张紧的橡皮绳等物体都能够做功,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活动3: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运动着的不同物体具有的动能大小一样吗?你认为动能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根据上面的活动和你的生活经验,提出你的猜想。

2.讨论:①要研究动能的大小跟质量是否有关,应保持不变,改变,比较;②要研究动能的大小跟速度是否有关,应保持不变,改变,比较。

3.根据以上设计思路,自选器材,设计实验。

提供的器材有:A.1号干电池B.2号干电池C.木块(或泡沫块)D.橡皮E.硬纸板F.大钢球G.小钢球H.斜面所选器材是思考:所选器材在实验中各起什么作用?动能的大小如何显示?4.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5.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填一填①质量相同时,速度的物体具有的动能;②速度相同时,质量的物体具有的动能;③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和有关,越大,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活动4: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要研究重力势能的大小跟质量是否有关,应保持不变,改变,比较;②要研究重力势能的大小跟高度是否有关,应保持不变,改变,比较。

3.根据以上设计思路,自选器材,设计实验。

提供的器材有:A.小石块B.较大的石块C.自制的小方桌D.纸盒E.沙子F.海绵块G.钩码所选器材是(1)质量相同时,高度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2)高度相同时,质量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3)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和有关,越大,越大,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活动5: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设计什么实验可以证明你的猜想?生活中有哪些事实或现象也能证明你的猜想?二、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活动6:单摆实验:用细线拴住螺母制成一个单摆,将螺母拉到一定的高度释放,仔细观察小球的摆动情况。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5章简单机械与功4《机械能》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5章简单机械与功4《机械能》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机械能》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具有能的标志。

2.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以及相关因素。

3.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4.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和总结实验结论的能力。

5.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学习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和从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教学重点:1.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以及相关因素。

2.说明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导入:一、播放视频并提问:1. 急驰的汽车、汹涌的海水、猛烈的飓风,它们对周围的物体造成什么影响?2. 三者还有什么共性?得出动能的概念。

二、展示图片并提问:1.静止的物体还具有能吗?2.如果观缆车、花盆、重锤都在地面上,它们还具有能吗?得出重力势能的概念。

三、举例:生活中许多物体都具有机械能,动能和重力势能是机械能的两种常见的形式。

练习:说说下列物体具有哪种形式的机械能?1.马路上正在行驶的汽车。

2.长在树上的苹果。

3.正在从飞机上空降的救援物资。

探究动能大小的相关因素:一、情景创设:问:能量有大小,动能也一样,马路上急驰的汽车撞到人,非死既伤;可玩具小汽车即使撞到人,也没什么事。

就是因为它们的动能不同,动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二、引导猜想。

三、演示实验:1.介绍器材。

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运用控制变量法:改变哪个物理量?怎么改变?控制哪个物理量相同?怎么控制?测量哪个物理量?怎么测量?)3.演示。

4.总结结论。

四、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

探究重力势能大小的相关因素:类比动能,重力势能也有大小,重力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一、猜想。

二、据提供的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方案。

(1)探究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

(2)探究重力势能与质量的关系。

三、自主探究(参考实验建议)。

四、得出结论。

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如果高楼窗台上的花盆被风不慎吹落,它的重力势能如何变化?动能又如何变化?得出重力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

机械能导学案

机械能导学案

机械能导学案引言:机械能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包括动能和势能两个部分。

了解机械能的概念和运用方法对于解决相关问题至关重要。

本导学案将逐步介绍机械能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实际应用。

一、机械能的定义与计算1.1 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或位置而具有的能量总和。

它由动能和势能两部分组成。

1.2 动能的计算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其计算公式为:动能 = 1/2 ×质量 ×速度的平方(Ek = 1/2 × m × v²)1.3 势能的计算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常见的势能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 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为:重力势能 = 质量 ×重力加速度 ×高度(Ep = m × g × h)- 弹性势能的计算公式为:弹性势能 = 1/2 ×弹性系数 ×形变的平方(Ep = 1/2 × k × x²)二、机械能守恒定律2.1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当物体只受内力和重力做功时,机械能守恒。

物体的机械能总和在一个封闭系统中保持不变。

2.2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解决许多与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相关的问题,如:- 自由落体问题- 弹性碰撞问题- 摩擦力存在下的运动问题三、实例分析3.1 自由落体问题以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自由下落为例,求其在不同高度处的动能、重力势能和总机械能。

3.2 弹性碰撞问题以两个物体进行弹性碰撞为例,求碰撞前后的动能和速度变化情况。

3.3 斜面问题以物体沿斜面滑动为例,求其在不同位置处的动能、重力势能和总机械能。

结论: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我们深刻理解了机械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机械能的理解对于解决与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有关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和分析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变化来探究物理现象,并解决实际问题。

《机械能导学案》

《机械能导学案》

《机械能》导学案一、导入在我们生活中,机械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观点。

它涉及到物体的运动和位置,是我们钻研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的重要工具。

今天我们将进修关于机械能的知识,了解它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二、观点诠释1. 什么是机械能?机械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或者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它可以分为动能和势能两种形式,动能是由物体的运动而产生的能量,势能是由物体的位置而产生的能量。

2. 动能和势能的干系是什么?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当物体在运动时,动能会增加,而势能会减小;当物体遏制运动时,动能减小,而势能增加。

这种动态的转化干系称为机械能守恒定律。

三、公式推导1. 动能的计算公式:动能 = 1/2 * m * v^2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2. 势能的计算公式:势能 = m * g * h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的高度。

3.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关闭系统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即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在运动过程中保持恒定。

四、应用练习1.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以10m/s的速度运动,求其动能。

2. 一个物体的质量为5kg,高度为20m,求其势能。

3. 一个物体从高度为10m的位置自由下落到地面,求它在下落过程中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五、拓展延伸1. 了解机械能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2. 钻研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

3. 探讨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干系,如热能、光能等。

六、总结反思通过进修《机械能》,我们不仅能够理解物体在运动中的能量变化规律,还可以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进修过程中,要多做练习,加深对机械能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室检测1. 一个质量为3kg的物体以8m/s的速度运动,求其动能。

2. 一个物体的质量为4kg,高度为15m,求其势能。

3. 一个物体从高度为5m的位置自由下落到地面,求它在下落过程中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初中物理机械能教案 机械能复习课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能教案 机械能复习课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能教案机械能复习课教案教案名称:初中物理机械能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机械能概念和计算公式;2. 掌握机械能转化的原理;3. 运用机械能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机械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 机械能转化的原理。

教学难点:1. 运用机械能原理解决实际问题;2. 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准备:教材、教具、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实验装置。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例引出机械能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机械能的计算公式。

Step 2 复习机械能的计算公式(10分钟)1. 通过问题让学生复习机械能的计算公式:机械能 = 动能 + 势能。

引导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并提醒注意单位的统一。

2. 给出一些简单的计算机械能的例题,让学生逐步掌握机械能的计算方法。

Step 3 复习机械能转化的原理(15分钟)1. 通过实验或展示,让学生观察和探究一些典型的机械能转化现象,如自由下落、弹簧振子等。

2. 引导学生总结机械能转化的原理,即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或外力做功等于零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

Step 4 运用机械能原理解决实际问题(20分钟)1.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机械能原理进行分析和解决。

2. 引导学生整理解题思路和方法,并督促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计算。

Step 5 总结(5分钟)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机械能的概念、计算公式和转化原理,并鼓励学生养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下课前,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通过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的机械能知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问题解决法。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装置。

教学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表现、直接提问、小组讨论。

黑板设计:初中物理机械能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机械能概念和计算公式;2. 掌握机械能转化的原理;3. 运用机械能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机械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 机械能转化的原理。

机械能教案

机械能教案

机械能教案教学主题:机械能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能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机械能的计算方法;3. 能够运用机械能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机械能的应用实例。

教学准备:教材、课件、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引入机械能的概念,如何解释机械能的含义以及与其他能量的关系。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机械能的存在和作用,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Step 2:理论讲解1. 机械能的定义:机械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

2. 动能的定义和计算: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通过动能公式E = 1/2mv^2计算。

3. 势能的定义和计算: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可以通过势能公式E = mgh计算。

4. 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机械能可以在动能和势能之间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原理是指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Step 3: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机械能转化的过程。

例如,通过弹簧振子实验,让学生观察弹簧振子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变化,并通过实验数据计算机械能的转化情况。

Step 4:应用练习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一个物体高度为2m,质量为5kg,从静止位置下落,求其下落到地面时的速度和机械能的变化情况。

Step 5:归纳总结总结机械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并与学生一起梳理学习内容,回答学生的问题。

Step 6:拓展应用介绍机械能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如弹簧减震装置、重物抛掷等。

教学延伸: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让学生深入了解机械能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2. 可以设计更复杂的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3. 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的局限性,探讨其他能量形式的存在和转化,拓宽学生的能力培养。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机械能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机械能学案

机械能学案

《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复习案复习目标: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及影响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

且能用实例说明。

复习流程:一、感悟教材自主复习(一)能量的概念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物体如果能够对另一个物体做功,那么这个物体就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 1)能量反映______________ 的本领,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它的能量就越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有能量的物体 (一定/不一定)正在做功。

中考链接1关于功和能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具有的能越多,它做的功越多 B •物体有了能,就一定正在做功C.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 D .物体能够做功的多少与它具有能的多少无关1、动能:物体由于____________ 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请列举具有动能的物体:3、如图所示,是研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碰到同一木块上。

请回答以下问题:(2)实验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钢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从而得出结论的。

(3)结论: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_____________ 有关,物体的质量一定时,速度________ ,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4)讨论:使用该实验装置(可适当添加器材)如何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大小的关系?(5)讨论:若水平面光滑且足够长,该实验还能得出结论吗?_____________ 。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关于机械能的物理教案

关于机械能的物理教案

关于机械能的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能的概念,理解机械能的两种形式:动能和势能。

2. 让学生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分类2. 动能的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3. 势能的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4.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5. 机械能守恒定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计算方法、影响因素、机械能守恒定律。

2. 教学难点: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机械能的相关概念和规律。

2. 利用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及影响因素。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采用案例分析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机械能的兴趣。

2. 讲解机械能的概念:讲解机械能的定义,阐述动能和势能的关系。

3. 讲解动能的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结合公式和实例,讲解动能的计算方法,分析影响动能的因素。

4. 讲解势能的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结合公式和实例,讲解势能的计算方法,分析影响势能的因素。

5. 讲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通过实例和动画,展示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6. 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阐述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分析守恒条件。

7. 课堂练习:布置有关机械能的计算和应用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出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9.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0. 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机械能概念的理解,动能和势能计算方法的掌握,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课后作业、小测验、实验报告。

九年级物理 第一章 机械能复习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教案

九年级物理 第一章 机械能复习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教案
2.风能
(1)、风能的特点:我国风力资源丰富,不会污染环境,但不稳定,也不便于储存。
(2)、风能的利用:风力发电站(参阅彩图)也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四.阅读材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小结课后练习。
六.五分钟测试和评析。
阅读本节内容
观察实验,分析归纳
完成练习
第周 星期 第节 年月日
课题
第二节动能和势能转化
执教
教学
目标
1.知道动能和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
重点
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
难点
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教具
演示
滚摆、小球、木板、斜面。
学生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B.归纳:下降:高度↓,速度↑,质量不变,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上降:高度↑,速度↓,质量不变,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举例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如自行车下坡、荡秋千、高空掷物、荡秋千、人造地球卫星等。
2.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
(1)演示实验:小车的动能与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
A.学生观察并分析小车运动过程中能的转化.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什么叫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它们的大小各由什么因素决定?
二.引入新课:演示小球竖直上抛,分析其上升和下落过程。
三.新课教学
1.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
(1).指出演示小球竖直上抛过程中,动能转化成势能(上升),势能转化成动能(下落)。
(2).演示滚摆实验。
A.学生观察并分析滚摆下落,上升过程中能的转化.
2.动能
(1)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机械能(教案)【模板】

机械能(教案)【模板】

机械能(教案)知识与技能:背景:首先,在教学大纲中,这节课程的知识点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

中考中经常会考核学生对能的转换知识的把握。

而如果学生对影响几个基本形式能的因素没有真正了解的话,很难进一步把握在具体的事例中,能是如何转换的具体知识点:1.知道能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背景:在这节课程中,重点是关于,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的概念,和影响它们大小的因素。

设计:第一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对几个基本形式的能有个感性的认识。

例如:高处下落的鸡蛋。

瀑布。

弯弓。

等等。

第二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图片。

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探讨中。

来真正对影响几个基本形式能的大小因素的了解。

例如:奔马的撞击力和马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学生很容易能理解,这样,对于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也自然而然的记住了。

而课程的难点是在具体场景中,能是如何转换的。

故而在对影响几个基本形式的能的因素有个初步了解以后,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例子(过山车)让学生探讨,在这例子中,能是如何转换的。

具体步骤:1.通过幻灯图片,提问:为什么下列物体具有能?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其他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导入)2.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重力势能的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3.看图片提问: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影响弹性势能的因素,影响动能的因素.(比较判断,由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图片1。

瀑布(提问:怎么样的瀑布水力发电更多?)图片2。

奔马:(提问:什么样的奔马的撞击力更大?)图片3:弯弓:(提问:怎么样才能把箭射的更远。

)4.小结: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质量和高度;影响弹性势能的因素:弹性形变.影响动能的因素:质量和速度.5.机械能的转化例子:过山车;例子:蹦床(通过例子让学生分析讨论.在以上例子中,能是怎么转换的。

专题五 机械能复习学案

专题五 机械能复习学案

《机械能》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掌握功、功率、能的概念,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使用条件。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熟练掌握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规律,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积极思考,认真分析,勇于发言,培养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重点: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难点:功能关系的理解及综合计算。

梳理案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梳理本章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形成知识体系总结方法,完成应知应会的问题。

注意知识点间的横向联系。

2.独立完成,限时15分钟。

Ⅰ.知识导图Ⅲ、复习自测1.质量是2 kg 的物体置于水平面上,在运动方向上受拉力F 作用沿水平面做匀变速运动,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若物体受摩擦力为10 N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拉力做功150 JB .拉力做功100 JC .摩擦力做功250 JD .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250 J2.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从t=0时刻开始受到水平力的作用。

力的大小F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所示,力的方向保持不变,则( )A .03t 时刻的瞬时功率为m t F 0205 B .03t 时刻的瞬时功率为mt F 02015C .在0=t 到03t 这段时间内,水平力的平均功率为m t F 423020D .在0=t 到03t 这段时间内,水平力的平均功率为mt F 6250203.质量为m 的物体,从静止开始以3g/4的加速度竖直向下运动了h 米,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 .物体的重力可能做负功 B .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减少了3mgh/4 C .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了mgh D .物体的机械能减少mgh/44.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的v 一t 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在0—1s 内,合外力做正功B .在0—2s 内,合外力总是做负功C .在1—2s 内,合外力不做功D .在0—3s 内,合外力总是做正功5.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 的小球用长为L 的细线拴住,线的另一端固定在O 点,将小球拉到与O 等高的位置并使线刚好绷直,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空气阻力。

初中物理机械能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能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能的概念,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2. 让学生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能的概念,动能、势能、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2. 教学难点: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计算。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机械能的相关概念和规律。

2. 利用实验、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机械能的概念。

3. 运用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机械能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具有的能量。

2. 讲解机械能的概念:介绍动能、势能的概念,解释机械能的含义。

3. 演示实验:动能实验(小车下滑)、势能实验(物体下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动能、势能的变化。

4. 讲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相互转化: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5. 例题讲解:运用实例讲解机械能的计算方法。

五、课后作业1. 总结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举例说明动能、势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3.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机械能的计算1. 让学生掌握动能、势能的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计算机械能的变化。

教学过程:1. 复习动能、势能的概念。

2. 讲解动能、势能的计算公式。

3. 举例演示如何运用公式计算机械能的变化。

4.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辅导。

七、教学内容:机械能守恒定律1. 让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含义。

2. 引导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1. 介绍机械能守恒定律。

2. 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

3. 演示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4. 举例讲解如何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八、教学内容:实际问题中的机械能1.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能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机械能导学案》

《机械能导学案》

《机械能》导学案一、导入引言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机械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观点。

它涉及到物体的运动和能量转化,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的运动规律至关重要。

今天我们将进修《机械能》这一观点,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物体在运动中的能量转化和守恒规律。

二、进修目标1. 了解机械能的观点和分类;2. 掌握机械能的计算方法;3. 理解机械能守恒的原理;4. 能够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三、进修内容1. 机械能的观点和分类- 机械能是指物体在运动中所具有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两种形式。

动能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决定的能量,通常用公式$K=\frac{1}{2}mv^2$表示;势能是由物体的位置决定的能量,通常用公式$U=mgh$表示。

- 机械能可以分为动能和势能两种形式,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转化,但总能量守恒。

2. 机械能的计算方法- 机械能的计算方法主要是根据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公式进行计算。

动能的计算公式为$K=\frac{1}{2}mv^2$,势能的计算公式为$U=mgh$。

-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来确定其总机械能。

3. 机械能守恒的原理- 机械能守恒是指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即机械能的总量在物体运动过程中保持恒定。

- 根据机械能守恒原理,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物体在不同位置的机械能来解决相关问题。

四、进修方法1. 阅读教材,理解机械能的观点和分类;2. 进行相关习题练习,掌握机械能的计算方法;3. 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理解机械能守恒的原理;4. 在教室上积极提问,与同砚讨论,加深对机械能的理解。

五、教室练习1.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从高度为10m处自由落下,求其下落到地面时的动能和势能。

2. 一个弹簧弹簧系数为500N/m的弹簧,压缩了10cm,求其储存的弹性势能。

3. 一个小球从斜面尖端滚动而下,求其滚动到底端时的动能和势能。

4. 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原理,并记录实验数据。

机械能教案

机械能教案

机械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3.能够解决与机械能有关的物理问题。

二、教学重点1.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形状、速度等因素所具有的能量。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两部分,即机械能=动能+势能。

(2)机械能的计算方法机械能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1.动能的计算公式:E k=12mv2,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E k为物体的动能。

2.势能的计算公式:E p=mgℎ,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ℎ为物体的高度,E p为物体的势能。

3.机械能的计算公式:E=E k+E p,其中E为物体的机械能。

2.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指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即物体的机械能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由落体运动中机械能守恒的应用;2.弹簧振子中机械能守恒的应用;3.滑块斜面运动中机械能守恒的应用;4.圆周运动中机械能守恒的应用。

3. 解决与机械能有关的物理问题在解决与机械能有关的物理问题时,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物体的机械能;2.确定物体的运动方式;3.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4.解方程,求解物理量。

五、教学过程1. 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机械能的概念教师通过实验或者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机械能的概念。

(2)机械能的计算方法教师通过例题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机械能的计算方法。

2.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教师通过实验或者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教师通过例题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3. 解决与机械能有关的物理问题教师通过例题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解决与机械能有关的物理问题的方法。

初中物理机械能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能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能教案初中物理机械能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机械能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物理机械能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2.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机械能守恒;3.能的利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机械能的转化,及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合理利用能源、保护环境意识、安全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归纳、对比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滚摆、单摆、篮球、教科书第74页的“罐子”。

教学过程:引入课题:(演示实验)将教科书第74页所示的“罐子”沿不太陡的斜面滚下。

提问:会有什么出人意料的现象发生吗?提问:开始铁罐在斜面上具有什么能?向下滚动时具有什么能?铁罐滚动时橡皮筋有什么变化?具有什么能?提问: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事例。

根据图片提问:飞行中的飞机具有什么能?给出机械能的概念。

展示和提问:展示射箭的图片或视频,提问:弓的弹性势能哪里去了?提问:举高的球释放后,重力势能减小,是不是能量消失了?归纳得出:动能和势能能够相互转化。

巩固练习请学生再分析“撑杆跳”、“蹦床”、“蹦极”运动中的能量变化。

演示滚摆实验请学生观察滚摆的运动,思考滚摆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如何变化的?指导学生进行实验1.指导学生做单摆实验,并在实验中观察和分析单摆小球在摆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怎样相互转化的。

2.指导学生做教科书中的铁锁摆动的实验。

实验前提问:铁锁会打到鼻子吗?大量事实和研究表明: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会变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不变。

展示图片与提问根据过山车的图片,请学生分析图中的过山车具有什么能?过山车为什么能够不断地翻滚?展示图片或视频请学生观看图片或者视频,认识自然界存在的机械能。

机械能教案

机械能教案

机械能教案主题:机械能教案主旨: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机械能的概念、公式和应用,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能的概念和公式,并能够正确运用。

2. 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

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机械能的概念和公式。

2.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示例分析和解答、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过程设计: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出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是指由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所组成的能量。

2. 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

步骤二:讲解机械能的公式和计算(15分钟)1. 机械能的表达式:E = K + U,其中E代表机械能,K代表动能,U代表势能。

2. 机械能的计算公式:E = 1/2 mv² + mgh,其中m代表物体的质量,v代表物体的速度,g代表重力加速度,h代表物体的高度。

3. 分析和解答示例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机械能的计算方法。

步骤三: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15分钟)1.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在没有外力做功和无耗散情况下,物体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2. 解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

3. 分析和解答示例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步骤四:小组合作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实例进行讨论和解答。

2.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并就问题解答过程进行讨论和交流。

步骤五:总结(5分钟)1. 总结本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机械能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机械能相关知识。

教学反馈:作业: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在下节课提交。

考试:安排机械能相关的考试题目,测试学生对机械能的掌握情况。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研究和探究机械能在不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弹簧势能、滑雪跳跃等。

关于机械能的物理教案

关于机械能的物理教案

关于机械能的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机械能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了解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机械能转化。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计算2.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3. 机械能守恒定律4. 实际问题中的机械能转化分析5. 机械能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机械能的概念、计算方法、转化和守恒定律。

2. 难点:机械能转化的判断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利用实验、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机械能的概念和转化。

3. 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滚摆上升和下降过程中速度和高度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机械能的思考。

2. 讲解机械能的概念,介绍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3. 演示实验:如斜面滑块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4. 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5.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机械能转化,如跳伞运动员下降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机械能的概念、计算、转化和守恒定律的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堂讲解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协作中运用机械能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从业者,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机械能应用的认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探究机械能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如生物学、化学等。

3. 开展校园科普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对机械能的理解和创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八、教学资源1. 实验设备:如滑轮组、斜面、跳伞运动员模型等,用于演示和验证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机械能》 导学案

《机械能》 导学案

《机械能》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机械能的概念,包括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表达式及影响因素。

3、理解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4、认识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关系。

二、知识梳理(一)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

2、表达式:$E_{k} =\frac{1}{2}mv^{2}$,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3、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二)重力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2、表达式:$E_{p} = mgh$,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相对参考平面的高度。

3、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和高度。

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三)弹性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

2、影响因素: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

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四)动能定理1、内容: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2、表达式:$W_{合} =\Delta E_{k}$(五)机械能守恒定律1、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2、表达式:$E_{k1} + E_{p1} = E_{k2} + E_{p2}$三、重点难点解析(一)动能的理解动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所以速度对动能的影响更大。

例如,速度增大到原来的 2 倍,动能将增大到原来的 4 倍。

(二)重力势能的相对性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参考平面的选择有关。

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值不同。

但重力势能的变化与参考平面的选择无关,只与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

(三)弹性势能的计算对于弹簧的弹性势能,通常需要根据胡克定律和功能关系来计算。

当弹簧处于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弹簧的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机械能教学设计

机械能教学设计

机械能教学设计1. 引言机械能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给出一份关于机械能的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达到以下目标:•掌握机械能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应用;•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机械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首先,介绍机械能的定义,即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然后,引导学生推导机械能的计算公式,并讲解不同情况下的计算方法。

3.2 机械能守恒定律接下来,引入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解释守恒定律的意义和应用范围。

通过实例讲解守恒定律在各种力学问题中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守恒定律的重要性。

3.3 实际问题的解决最后,引导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讲解具体案例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将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4.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4.1 探究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激发学生对机械能的兴趣和求知欲。

在引入新知识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通过提问和练习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对机械能的概念和认识。

4.2 实验教学在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时,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操作和观察,通过实验结果巩固和理解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原理。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3 讨论和演示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演示。

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和展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械能的相关知识,提升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能力。

5.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节课结束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进行评价:•学生课堂参与情况的观察记录;•课堂讨论和演示环节的评价;•给学生出一些机械能相关问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解答;•设计一些小组或个人实验任务,观察学生操作和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能
【学习目标】
1.了解动能、动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含义。

2.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决定因素。

3.知道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的转化。

4.知道机械能的含义。

【学习重难点】
1.知道几种机械能之间的转化.
2.掌握并学会相关计算
【学习过程】
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请你讲讲什么是能量?
2.动能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势能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势能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类。

在研究重力势能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重力势能的大小可以用_____________来比较。

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决定弹性势能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我们可以怎么比较以上各种能量的大小。

能量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符号_____________。

4.机械能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动能与重力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请分析单摆在摆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A
1 / 2
类似地请分析过上车在运行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化。

试试看,你学会了没有?
5.如图1是小朋友玩蹦蹦床的情景,对他们在上升和下落过程中机械能的变化,下列分
析不正确的是( )
A.小孩上升到最高点时的重力势能最大
B.小孩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小孩下落到最低点时蹦蹦床的弹性势能最大
D.小孩下落到最低点时的动能最大
6.自行车沿斜坡匀速下滑的过程中,它具有的
A.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C.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少D.重力热能减少,机械能减少
图1
2 /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