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功和机械能》教案

《功和机械能》教案

《功和机械能》教案功和机械能教案【引言】功和机械能是高中物理中的重点内容。

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这些概念非常重要,不但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而且也有助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

【课时安排】本课程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1个小时。

第一部分:主题:认识功和机械能知识点:功与功率,机械能的定义及种类教学目标:- 理解功及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掌握机械能的定义及种类;- 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重难点分析:- 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是一个难点;- 对于机械能的种类,需要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

1. 导入通过简单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

例如,一个持重物的人在爬楼梯,他们需要向上提供一定的力量,通过爬楼梯才能完成目标。

这个过程中,人不但做了功,而且还将机械能转化为了势能和动能。

2. 讲解- 功和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机械能的定义及种类3. 练习通过一些案例让学生练习计算功和功率的公式,以加深他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并通过特定的例子来让他们了解机械能的常见类型和转化。

4.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思考方法和解决方案。

第二部分:主题: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意义;- 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重难点分析:-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需要进行深入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重要的原理;- 通过实例呈现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场景,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概念。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

例如,让一个学生推一个块,通过游戏的规则,让学生发现块消失后,它的能量并没有消失,仍然存在于系统中。

2. 讲解-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3. 练习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场景模拟,练习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方法。

功和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功和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功和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第一章:引言1.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功和能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1.2 教学内容:引入功和能的概念,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介绍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和意义。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实例展示功和能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机械能守恒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第二章:功的概念2.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让学生能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内容:介绍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包括力、位移和力的方向的关系。

解释功的单位和国际制单位。

2.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示例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教师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功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能的概念3.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能的概念和分类。

让学生能够运用能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内容:介绍能的概念和分类,包括动能、势能和热能等。

解释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3.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示例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能的概念和分类。

教师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能量守恒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第四章:机械能守恒定律4.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证明。

让学生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2 教学内容:介绍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证明方法。

解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和限制。

4.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机械能守恒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教师通过示例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和限制。

第五章:应用实例5.1 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功和能的概念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能够分析实际问题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5.2 教学内容: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功和能的概念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得出合理的结论。

初中物理_功和机械能 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功和机械能   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巩固机械功的概念,深入理解做功的必要条件,会判断物体是否做功;(2)巩固功率的概念,能熟练应用公式进行计算;(3)巩固动能、势能的概念,加深对影响动能、势能因素的理解;(4)提高运用机械能转化与守恒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功和功率的计算、用机械能守恒的观点解释实例等习题复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章的例题习题复习,让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解决问题的喜悦。

【复习重难点】1、力学中功的含义,判断力是否做功。

2、对功率概念的认识3、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4、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学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高空抛下一扫帚,一举击穿车顶!二、构建知识网络教师通过推黑板、把纸杯举高等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梳理本章的知识网络,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

学生:一分钟时间把知识点再熟悉一遍。

学生活动:在多媒体课件中把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拉到相应的南瓜中(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提高复习效率)【过渡】:同学们已经熟练掌握了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那你会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吗?课件展示探究装置及思考的问题。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然后回答教师:本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注意语言表达的严密性,如动能大小只与质量、速度有关,而不能说高度,只是从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刚到达水平面的速度不同。

师:中考复习要明确航向,有的放矢。

展示本章中考考点。

【考点聚焦】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判断物体是否做功。

2、在简单做功过程中对功的计算和估算。

3、掌握功率的物理意义,能对功率进行计算和估算。

4、会判断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变化及相互转化。

生:读一下中考考点师:明确考点,进行考点突破,每个小组同学合作完成六道例题,时间8分钟【合作学习点题探究】<一>功的理解及计算:【提示】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有了成效,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的概念,能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2、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并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3、会判断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提高功、功率相关公式计算运用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知识竞答,培养动机、兴趣、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增强学习自信心;2、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训练解题方法、技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3、结合身边实例,通过习题练习、交流、反思突显知识和技能。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现象;2、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功、功率之间的区别;2、区分“物体能够做功”和“物体正在做功”;3、通过实例,探究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4、会利用功和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1、对“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理解;2、联系实际,培养探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知识梳理一、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有力无距离:“劳而无功”之一,如搬石头未搬动;(2)有力,也有距离,但力的方向和距离垂直:“劳而无功”之二,如手提水桶在水平面上走动。

(3)有距离无力:(“不劳无功”),如物体在光滑平面上自由滑动,足球踢一脚后运动;3、功的计算:物体上的力与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Pt各量单位——W:J(焦耳)F:N(牛)S:m(米)P:W(瓦特)t:s (秒)4、国际单位:将N·m称为焦耳简称焦,符号(J) 1J=1 N·m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0.5 J 。

5、公式应用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的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且与力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1牛·米= 1焦)。

6、常见的功:克服重力做功:W=Gh克服阻力(摩擦力)做功:W=fs二、功的原理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

功和机械能教案全

功和机械能教案全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11.1 功【学习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知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会判断力是否做功。

3.知道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重点难点:1.理解做功的两个要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正确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学习内容一:力学中的功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62、P63的相关内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自学检测】1.用细绳水平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前进时木块受到四个力的作用,拉力对木块的移动作出了贡献,摩擦力对木块移动起阻碍作用。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对照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讨论:1.图P11.1—2力对物体做功的实例有什么共同特点?(画出受力方向和物体移动的方向进行分析总结)2.图P11.1—3力没对物体做功的实例有什么共同特点?(画出受力方向和物体移动的方向进行分析总结)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做了功。

(×)(3)物体从高处落下重力做了功。

(√)(4)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做了功。

(×)(5)手提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做了功。

(×)(6)人用力推车,但车未动,人没有做功。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精讲点拨】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做功:做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另一个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2.下面三种情况力没有对物体做功:(1)劳而无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没有移动。

如:小孩推车,车不动,推力不做功。

(2)不劳无功:物体靠惯性移动一段距离,并不是受到力的作用向前运动。

如:投出去的篮球在空中继续飞行。

(3)直无功: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力没做功,如:小明提着水桶水平移动,拉力没有做功。

功和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功和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功和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理解机械能的概念。

3. 让学生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并能运用其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2.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3. 机械能的概念4.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及判断5.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及其计算,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判断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利用实验和动画演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运用例题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4. 开展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功的作用。

2.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讲解功的定义,引导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3.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介绍能量的概念,讲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原理。

4. 机械能的概念:讲解机械能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机械能的组成。

5.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及判断:阐述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教授如何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6.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教学反馈:收集学生作业,了解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拓展:介绍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活动:通过一个有趣的物理现象——滚摆上升和下降过程中速度和高度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机械能的关注。

2. 主体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及应用。

3. 巩固活动: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滑块与斜面问题、抛体运动问题等。

4.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调查,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节能减排、机械设备设计等。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案
A、5W B、50W C、500W D、5000W
冲刺练习.用100N的力推着小车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5s内小车前进了10m,则在这段时间内:(1)推力做得功多少?(2)推力的功率是多大?
三、动能和势能
1、动能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同时也移动了一段距离,但距离与力的方向垂直.
5、下列情形中,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
A、举着杠铃不动B、将弹簧拉力器拉长
C、将实心球抛向空中D、把掉在地上的羽毛球捡起来
变式拓展1下列过程中人对桶做功的是()
A、提着桶站立不动B、提着桶水平移动
C、提着桶站在匀速向上运动的电梯内D、提着桶站在匀速水平运动的车厢内
教学方法
归纳法
学习环节
复习内容
二次备课
一、功
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功。
2、公式:W=F·S
3、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4、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没有移动的位移.
(2)物体没受到力的作用,但由于惯性通过了一段距离.
冲刺练习、某人用20 N的推力把一个重400 N的箱子水平移动了10 m,则此人对箱子做的功_____J;若此人又将此箱子匀速提到高1 m的货架上,此人对箱子做功又为________J.
二、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用P表示。
2、公式:P=W/t
3、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4、注意:做的功多不一定功率大,所用的时间短也不一定功率大;只有相等的时间内做的功越多,功率才大。

功和机械能单元教学设计

功和机械能单元教学设计

功和机械能单元教学设计《功和机械能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功和机械能》是高中物理教学大纲规定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功的定义及其计算,包括地心引力下的体系功,机械能定义,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动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热能定义及其转化等内容。

本单元内容贴近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内容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且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1.掌握功的定义及其变化规律;2.熟悉机械能定义、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3.理解动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4.了解热能的定义及其转化;5.培养学生综合推理能力,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功的定义,机械能定义及其守恒定律,动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热能定义及其转化。

难点:功的变化规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动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热能定义及其转化。

四.教学方法1.提问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2.讨论法:学生间就本单元内容进行讨论阐述,激发思维,丰富视野;3.证明法:展示公式,定理,原理,实例证明;4.实验法:利用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数据,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规律。

五.教学过程Step1:复习1.复习力学中的势能,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力学中的势能、动能概念。

2.复习体系中的作用功,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力学中的作用功概念。

Step2:提出功的定义1.引入体系功计算,让学生讨论构成体系和外界之间作用力的有关问题,理解功的定义及其变化规律;2.利用示意图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掌握功的力学定义,计算作用功和功的变化规律。

Step3:引入机械能定义1.通过实验演示,引入机械能的概念,理解机械能的含义;2.分析多体系统,引导学生认识动能、势能的概念,学习动能、势能的定义。

Step 4:引入机械能守恒定律1.利用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含义;2.就状态方程、动能方程两种方式,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进一步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含义;3.学习和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及其实际运用。

功和机械能单元教学设计

功和机械能单元教学设计

功和机械能单元教学设计
功和机械能单元教学设计
一、课程安排
1、课程内容:功和机械能
2、课时:五课时
3、课程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识功与机械能的概念;
2)会运用功与机械能的基本定理,计算功与机械能的大小;
3)能够分析简单的动力系统的功与机械能的量大小问题;
4)知晓机械能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了解学生及课题知识的水平;
2、给出课题定义,让学生自学能量的概念;
3、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总结功与机械能的基本概念;
4、导师带着学生仔细阅读功与机械能的定理,并提出正确的问题;
5、小组讨论或展示,讨论或展示完成的功与机械能的概念模型。

第二课时
1、教师复习前一课时的内容;
2、教师介绍功与机械能的定理及实例;
3、学生独立完成定理的实例,课堂上定期给予纠正及解答;
4、小组讨论或展示完成的定理实例。

第三课时
1、教师复习前两课时的内容;
2、教师介绍功与机械能的应用;
3、学生仔细阅读,完成功与机械能的实际应用;
4、小组讨论或展示完成的功与机械能的实际应用。

第四课时
1、教师复习前三课时的内容;
2、教师介绍功与机械能的考试题;
3、学生组织小组,分析问题,讨论或展示解答;
4、教师指导学生充分解答功与机械能的考试题。

第五课时
1、教师复习前四课时的内容;
2、学生讨论加强习题,教师指导学生解决习题;
3、学生补充完善记录,教师给出改正建议;
4、教师小结全部内容,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

《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

“降龙五式”——《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孝感市安陆市德安初中刘云【教材分析】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涉及本章内容及要求有:3.2.2 知道机械功和功率。

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

3.2.1 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

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能量是《课标》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这充分说明了能量在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由于只要求初中学生初步认识能量概念,所以教科书并未追求能量概念的严密性。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又经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但是用物理知识去解释和指导实际生活的能力还比较弱,我们在复习时,应注重复习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法分析】《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包含“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重要内容,本节复习课,把大量的生活实例转化为物理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学法指导】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按照思考、合作交流、分析、得出结论、反思的方法进行学习。

【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巩固机械功的概念,深入理解做功的必要条件;(2)巩固功率的概念,能熟练应用公式进行计算;(3)巩固动能、势能的概念,加深对影响动能、势能因素的理解;(4)提高运用机械能转化与守恒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5)了解功和能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功和功率的计算、用机械能守恒的观点解释实例等习题复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章的习题复习,让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解决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1)功和功率的概念;(2)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3)机械能守恒的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学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件导入:由过山车的内容导入课题《功和机械能》习题复习,用金庸的“降龙十八掌”导入今天的复习方法——“降龙五式”。

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主题单元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构造以及四个冲程中能量转化,知道热值概念会用公式q=mq计算燃料燃烧时释放出热量的多少。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点火爆炸实验,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探究不同燃料充分燃烧时放出热量,认识燃料的热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介绍热机研究的新进展与未来社会发展关系,激励学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教学重点:从能量转化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教学难点:认识汽油机的工作循环教具:演示实验:空气压缩引火仪、图12—25、演示装置、汽油机模型及挂图;学生实验:铁丝,图12—32实验装置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将图12—21制成课件:行驶中汽车高速行驶时,轮胎温度升高很多,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2、研究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1)学生做图12—23反复弯折铁丝实验,交流感觉,判断铁丝内能是否变化,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铁丝的内能增加是由机械能转化而来的。

再让学生讨论:还有哪些方法能使铁丝的温度升高。

方法可能有:放在火上烧,放在热水,用砂皮摩擦,用铁锤锻打,放在太阳下晒。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在这些方法中哪些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哪些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的,进而归纳出,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学生弯折铁丝实验时,教师进行安全教育,弯折次数不宜太多,小心烫手。

(2)演示空气压缩引火实验,学生观察棉花燃烧。

引导学生分析:压缩气体做功,空气内能增加,棉花燃烧,进一步让学生知道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法。

空气压缩引火仪实验,能否成功取决于仪器密封性,另可通过实物投影,放大实验现象,能使学生都能观察到实验现象。

3、观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实验(2)在做点火爆炸实验时,要注意滴入数滴酒精,酒精量不宜过少,另外要等酒精挥发,变成酒精蒸汽后再点火。

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单元复习学案

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单元复习学案

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单元复习学习目标 1.理解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会正确使用W=FS 计算功的大小;2.理解影响功率大小的因素,能用公式P=W/t 计算功率,知道功率的推导公式P=Fv 及应用;3.理解有用功、总功和额外功,会用η=W 有用/W 总计算机械效率,知道测定机械效率的方法;4.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能正确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学重点:功的相关计算教学难点:功与功率的综合运算 (一)请完成下面的填空 一、功与功率功率和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理量,区别如下:(2)在运用P=W/t进行计算时,功和时间必须要对应起来,即要弄清是哪个力对哪个物体做功及完成各部分功所用的时间,不能“张冠李戴”。

二、机械能的分类三、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____。

因为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的要做部分额外功,所以任何机械的效率都要小于1,但使用机械可以省力、省距离或改变力的方向。

例1.建筑工地上,施工人员用起重机吊臂上的滑轮组吊起建筑材料(如右图所示)。

绕在滑轮组上的钢丝绳最大拉力为6×103N ,不计滑轮、吊钩、绳的自重及摩擦,一次最多能起吊 N 的建筑材料,实际使用该滑轮组最多只能吊起5.4×103N 的建筑材料,且将建筑材料1s 内匀速吊起了1m ,起重机的功率是 W ,机械效率为 。

若吊起的建筑材料重力减小,机械效率将 。

(“增大”、“减小”或“不变”)例2:如下图所示,钢珠沿竖直平面上的光滑轨道abcd 从a 点运动到d 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9-1A .通过d 时的速度比通过c 时大B .在c 点比在b 点的重力势能小C .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D .从b 运动到c 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例3.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利用一滑轮组匀速提升物体.下表是在利用该滑轮组将一物体匀速提升到一定高度时采集到的信息。

(1)通过计算确定该滑轮组提起物体的绳子段数,并在下边虚线框中画出该滑轮组的组装示意图.(2)用该滑轮组将重为800N 的物体匀速提升1m 时,拉力做的总功为多少? (解答要求:写出依据的主要公式或变形公式,有数据代入,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熊春明 《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熊春明   《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功和机械能》习题复习课教学设计荆州市实验中学 熊春明一、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深刻理解功的概念,明确功和功率的公式,掌握功和功率的计算。

(2)知道动能和势能的概念以及决定它们大小的因素,了解 动能和势能如何转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分组竞赛,让学生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掌握功和 功率的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功和功率的计算,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难点:结合实际掌握功率的计算。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引入:学生和老师分别演示奶粉罐从斜面上滚下。

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形成强烈反差,极大的吸引学生的兴趣。

这其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就跟今天所要复习的《功和机械能》有关。

(二)回顾基础知识(1) 功 W =F s(2) 功率 tW P 动能 ( m , v )(3) 机械能 重力势能 ( m , h )势能弹性势能(4)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三)将全班分为四个代表队,分别命名为“做功”代表队,“功率”代表队,“动能”代表队,“势能”代表队。

然后进行多轮答题比赛,每轮比赛由小队长推选同学参加答题,答对1 题得1分。

最终得分最高的小组成为今天比赛的第一名。

比赛开始,进入第一关:基础关。

“做功”代表队推选同学答题:给回答正确的同学发精美卡片(1张卡片代表1分),同时加以表扬和肯定,并请这位同学帮我们解释原因。

如果没有回答正确,则老师帮助同学们一起分析原因,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功率”代表队推选同学答题:表扬和肯定。

如果没有回答正确,则老师帮助同学们一起分析原因,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动能”代表队推选同学答题:给回答正确的同学发精美卡片(1张卡片代表1分),同时加以表扬和肯定,并请这位同学帮我们解释原因。

如果没有回答正确,则老师帮助同学们一起分析原因,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功和机械能全章教案

功和机械能全章教案

功和机械能全章教案第一章:功的概念和计算1.1 功的定义介绍功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功的物理意义。

通过示例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功的产生。

1.2 功的计算讲解功的计算公式:功= 力×距离×cosθ。

引导学生理解力和距离的方向关系,以及角度θ对功的影响。

1.3 功的单位介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焦耳(J)。

讲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第二章:功的应用2.1 功的守恒讲解功的守恒定律,让学生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通过示例和实验,展示功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和转换。

2.2 机械设备的效率介绍机械效率的概念,讲解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2.3 功的测量介绍功的测量方法,如使用功率计和能量计等仪器。

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能够进行功的测量实验。

第三章:势能和动能3.1 势能的概念介绍势能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势能的物理意义。

通过示例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势能的转化。

3.2 势能的计算讲解势能的计算方法,如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计算。

引导学生理解势能与高度、弹性和力等因素的关系。

3.3 动能的概念和计算介绍动能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动能的物理意义。

讲解动能的计算公式:动能= 1/2 ×质量×速度²。

引导学生理解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第四章:机械能守恒4.1 机械能守恒定律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让学生理解机械能的守恒原理。

通过示例和实验,展示机械能在不同物体间的转化和守恒。

4.2 机械能守恒的应用讲解机械能守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自由落体运动、抛体运动等。

引导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章:机械能的转换和损耗5.1 机械能的转换讲解机械能的转换原理,让学生理解机械能在不同形式间的转换。

通过示例和实验,展示机械能的转换过程。

5.2 机械能的损耗讲解机械能的损耗原因,如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等。

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能损耗对机械设备性能的影响。

初中物理_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功和机械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以小组的形式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建构知识体系。

2.结合实例理解功的概念,会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3.结合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现象。

4.理解机械能的概念,能用实例说明物体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5.能用功、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法与学法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全班交流展示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能根据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判断物体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变化。

3.能根据实例说明物体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4.能用功、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程序设计提出目标(1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从而引出我们今天这节课所复习的内容及要求。

一、知识回顾,抓基础(15分钟)1、功(5分钟)教师一一说明并板书。

师:做功的两个条件: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板书)学生思考、回答。

2、功率(5分钟)学生:回答师:弄清功率的物理意义、公式及单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板书)根据公式P=W/t进行计算。

公式应用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的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且与力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1牛·米=1焦)。

3、机械能(5分钟)学生:先阅读课本课堂:小组交流答案老师:(板书)二、课堂训练、强化知识巩固提高(10分钟)教师:先巡视学生做题情况,然后个别点拨。

学生:完成练习,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教师:出示答案。

三、考点聚焦:(10分钟)学生:完成练习、合作交流。

教师:出示答案,重点点拨。

教师:强调解题注意事项,学生应对中考能有的放矢。

关注社会热点,利用物理知识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四、巩固检测(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换批改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功和功率功的计算公式功和机械能功率的物理意义及其计算公式动能及其影响因素2、机械能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课后反思本章的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清楚。

第11章《力和机械》复习教学案

第11章《力和机械》复习教学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案【复习目标】1、理解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会正确使用W=Fs计算功的大小。

2、理解影响功率大小的因素,能用公式P=W/t计算功率,知道功率的推导公式P=Fv及应用。

3、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能正确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了解机械能守恒。

【重点】:功和功率的计算。

【难点】:运用功率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梳理一、功1.功: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二是。

3.没做功的三种情形:1)有力而没有(劳而无功)2)靠运动{有距离没有力)3)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

4.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

(功=力×距离)5.功的公式:W=Fs;单位:W→;F→;S→。

(1J= ).二、功率1.功率的物理意义: 功率表示的物理量。

2.功率(P)定义:之比,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3.计算公式:P=。

单位:P→;W→; t→(1W= ;)还可推得功率的公式为P= ,功率的国际单位为,符号。

1KW= W三、动能和势能1.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简称。

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越大.2.动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运动物体的越大,越大,动能就越大。

3.势能分为和。

4.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物体越大,位置,重力势能就越大。

5.弹性势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

物体的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6.下面物体各具有什么形式的机械能?高速升空的火箭具有。

被拉弯的钢尺具有。

被拦河坝拦住的上游水具有。

空中下落的皮球具有。

山坡上静止的石头具有。

匀速上升的物体具有.四、机械能及其转化1.机械能:和的统称为机械能。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J)2.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中,没有摩擦等阻力(只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机械能的总量保持或者说,机械能是守恒的;若有摩擦等阻力,机械能会不断。

【大单元教学】11.1教学设计:功教学设计 八下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大单元整体设计(人教版)

【大单元教学】11.1教学设计:功教学设计 八下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大单元整体设计(人教版)

【大单元整体教学】物理学科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分析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2)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3)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4)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使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知道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学难点是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会用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任务二:应用进行计算C.小宇推木箱推而不动D.运动员将弓拉弯的过程【答案】C【详解】A.小明把桌子从一楼搬到四楼,给桌子向上的力,桌子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对桌子做功,故A不符合题意;B.运动员举起杠铃的过程中,有力作用在杠铃上,杠铃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举力对物体做功,故B不符合题意;C.小宇推木箱推而不动,木箱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力对木箱没有做功,故C符合题意;D.运动员将弓拉弯的过程,弓发生形变,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力对弓做了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为缓解同学们的紧张情绪,中考前夕,老师在走廊上安装了一根横杆,挂上几串粽子,让同学们跳一跳顶一顶,寓意“奋起高粽(高中)”。

如图所示,虚线ABC表示被顶中的粽子在空中的运动轨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粽子在AB段运动过程中,人对粽子做功,挂绳对粽子做功B.粽子在AB段运动过程中,人对粽子不做功,挂绳对粽子不做功C.粽子在BC段运动过程中,重力对粽子做功,挂绳对粽子做功D.粽子在BC段运动过程中,重力对粽子不做功,挂绳对粽子不做功【答案】B【详解】AB.虚线ABC表示被顶中的粽子在空中的运动轨迹,粽子在AB段运动过程中,头跟粽子已经分离,人对粽子没有力的作用,所以人对粽子不做功,此过程中,绳子处于松弛状态,即挂绳对粽子没有力的作用,所以挂绳对粽子不做功,故A错误,B正确;CD.粽子在BC段运动过程中,粽子在重力的方向移动了一定的距离,故重力对粽子做功,挂绳与粽子之间没有力的作用,所以挂绳对粽子不做功,故CD错误。

11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学设计-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苏科版)

11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学设计-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苏科版)

11 简单机械和功复习教学设计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苏科版)一、教学内容1.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复习杠杆的分类、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2. 第二节“滑轮和斜面”,复习动滑轮、定滑轮、斜面的特点和功能。

3. 第十二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复习功的概念、计算以及各种功的计算方法。

4. 第二节“机械能”,复习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二、教学目标1. 能够准确回忆和掌握杠杆、滑轮和斜面的分类、特点和应用,以及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的计算和机械能的转化。

2. 教学重点:杠杆、滑轮和斜面的分类、特点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滑轮组、斜面模型。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杠杆例子(如撬棍),引导学生回顾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2. 课堂讲解:讲解杠杆的分类、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通过实物演示和图示,讲解滑轮和斜面的特点和功能。

复习功的概念、计算以及各种功的计算方法。

解释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4. 随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几道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物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杠杆的分类、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2. 滑轮和斜面的特点和功能。

3. 功的概念、计算方法。

4. 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物体在滑轮组帮助下提升的高度。

答案:根据题目所给数据,利用功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

2. 题目: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力的作用,移动了一段距离。

计算这个力做的功。

答案:根据题目所给数据,利用功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学生的反馈,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复习讲评课教案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复习讲评课教案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复习讲评课【教学目的】1.以小组的形式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建构知识体系。

2.结合实例理解功的概念,会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3.结合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现象。

4.理解机械能的概念,能用实例说明物体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5.能用功、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方法】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全班交流展示的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能根据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判断物体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变化。

3.能根据实例说明物体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4.能用功、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一、提出目标:教师说明本节复习内容及要求二、知识梳理:(一)组内合作交流:<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结合课本、笔记本,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知识梳理与回顾。

由中心发言人发言,其他成员补充,还有一人主笔,主要记录知识要点和本组质疑的问题。

小组分工明确。

<教师活动>教师巡回了解各小组情况(二)全班交流展示:<学生活动>本章内容分两部分进行展示,一是功和功率;二是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

小组代表将本组梳理的结果呈现并解说,展示本组梳理的结果;在小组交流或小组进行补充时,各小组将自己小组质疑的问题提出,请求其他小组解决;全体同学认真倾听并踊跃补充。

<教师活动>教师及时评价,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启发点拨。

三、讲评练习题:《学苑新报》复习检测题一、二、重点错题:一、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

我们要注意不做功的三种情况:⑴物体受力,但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此情况叫“劳而无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涉及本章内容及要求有:
3.2.2 知道机械功和功率。

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

3.2.1 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

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能量是《课标》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这充分说明了能量在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本章通过功、功率的教学,为学生认识能做了铺垫。

由于只要求初中学生初步认识能量概念,所以教科书并未追求能量概念的严密性,而是在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能量的概念——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本章在学生已经深入学习了力的基础上,为学生展开一幅由力而揭开的能量画卷,本章又是学习内能,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基础,所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第七章学习的力是功的基础,功是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这个效果的度量,这些知识为我们这一模块的学习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九年级学生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又经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但是用物理知识去解释和指导实际生活的能力还比较弱,我们在复习时,应注重复习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机械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必要条件;
(2)理解功率的概念,能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3)掌握动能、势能的概念,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4)提高运用机械能转化与守恒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5)了解功和能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功和功率的计算、用机械能守恒的观点解释实例等习题复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章的习题复习,让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解决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功和功率的概念;
(2)功和功率的计算;
(3)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4)机械能守恒的应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件导入:
由过山车的内容导入课题《功和机械能》习题复习,用金庸的“降龙十八掌”导入今天的复习方法——“降龙五式”。

第一式:见龙在田(起手式)
【招式要领】梳理基础知识,把握复习要点
一、功
1、做功的必要因素;
2、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3、功的计算。

二、功率
1、概念;
2、物理意义;
3、公式;
4、单位。

三、动能和势能
1、能量;
2、动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3、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弹性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四、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的概念;
2、机械能及其转化;
3、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第二式:飞龙在天
【招式要领】典型例题分析,深化理解要点
例1、试分析举重冠军周璐璐在抓举和挺举过程中的做功情况。

例2、如图所示,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用质量不同的A 、B 两个小球(m A >m B )碰撞静止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纸盒。

实验中
控制小球的高度相同,是为了控制两球到达底端时速度相同;实验中通过观察纸盒被推动的距离的大小,可以比较A 、B 两个小球的 的大小。

(2)将甲与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 有关;将甲与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 有关。

(3)本次实验采用物理中最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是 。

例3、玩“过山车”是一项非常惊险刺激的娱乐活动.
如图所示,过山车时而从轨道的最低点C 上升到最高点A ,时而从最高点A 飞驰而下。

过山车在运动过程中,
若不计能量损失,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 .A 点机械能小于
B 点机械能
B .
C 点动能最大,A 点势能最大 C .C 点动能最大,A 点机械能最大
D .A 点势能最大,机械能最大
第三式:鱼跃于渊
【招式要领】有效习题训练,巩固提高
1、关于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功率越大,表示做功越快
B.功率越大,表示做功越多
C.物体做功用的时间越长,功率越大
D.物体做功用的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2、如图所示,一辆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的洒水车正在洒水作业,关于该洒水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机械能不变,动能不变
B .机械能变小,动能变小
C .机械能不变,动能变小
D .机械能变小,动能不变
3、一辆汽车匀速上坡,它的( )。

A .动能增加,势能增加
B .动能不变,势能增加
C .势能增加,机械能不变
D .势能增加,机械能减少
拓展:一般汽车上坡时速度变慢的原因是什么(汽车上坡时输出功率一定)
4、如图所示,撑杆跳高运动的几个阶段:助跑、撑杆起跳、越横杆.助跑时运动员跑得越快, 越
大,从运动员撑杆起跳到越横杆的A B C
过程中,有关能变化的情况是:运动员的重力势能 ,杆的弹性势能 。

第四式:亢龙有悔
【招式要领】小结反思,学有所获
(1)功;(2)功率;(3)动能和势能;(4)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五式:神龙摆尾
【招式要领】课后思考,拓展思维
思考一、甲、乙两个同学体重之比是4 : 5,都从一楼走到三楼,甲和乙所用时间之比为8 : 7,那么甲、乙做功之比为 ,功率之比为 。

思考二、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 的作用,F 的大小与时间t 的关系和物体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则第2s 末时,物体处于 状态,第6s 末到第9s 末,推力F 做功是 J 。

【板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复习内容立足于基础,从基
础概念入手,循序渐进。

教学思路清晰,
目标明确。

通过基础知识的复习,让学生
注重基础;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发
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精心设计习题,针对学生在做题中暴露的错误进行分析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功和机械能》复习 一、功 二、功率 三、动能和势能 四、机械能及其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