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专题一,非常齐全
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一
左、右丞相 “百官之首”
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
监察百官
九卿
3、郡县制
皇帝
(1)郡县制设置:
郡——县(道)——乡——里
(2)郡县制特点:
郡 郡 守 郡 尉 监 御 史 县 丞 啬 夫 游 徼
①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②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
县
县 令 有 秩
县 尉
不得世袭。 (3)郡县制意义:
①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 环节 ②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 志
皇 帝
门下省
尚书省
军政
刑狱 国家的工程建设等
政事堂
作用:三分相权,各部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既保证君 权独尊又提高行政效率。
4、宋代:
皇帝
二 府
机构 职能
中书门下
最高行政机构
长官行宰相职
枢密院
最高军政机构
长官枢密使,低于 宰相
官职及权利 分行 政权 分财权 参知政事 三司使 副 相
影响: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但造成行政效率低下,是宋积贫积弱的原因之一。
√
√
√
• 8(09广东卷).“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 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 是 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 以秦 为界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
夏、商、西周、 东周(春秋、战 国)
秦
(汉唐宋元)
清朝
形成 发展 顶峰
西周分封制中分封诸侯的权利。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知识巩固与提高
• 1、“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 伐郑,郑伯御之。”这说明 • A、分封制的崩溃 B、诸侯争霸的激烈 • C、阶级矛盾的尖锐 D、王室的衰微 • 2、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的分封制的作 用 • A、直接影响 B、间接影响 • C、完全继承 D、毫无关系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人民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分封的内容
主要是土地和人民
• 受封诸侯的权力与义务
• 分封制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二、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 继承与创新
2.西周宗法制
1.传说时代
• 距今约五六千年以前,即夏代之前的历史时期, 即一般所说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等所处的时期。
时代特征:
• 原始社会,无文字可考,仅存在于后世传说中 政治状况:
• 部落时期、部落联盟、军事民主、 禅让(传贤)
一、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2.夏商时期 • 夏朝(约前2070~约前1600) 政治特征:
• 分封的背景与目的 • 分封的对象 • 分封的内容 • 受封诸侯的权力与义务 • 分封制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分封制实施的背景
• 先请看这样两则材料: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 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周公平息国内的叛乱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回到当时的 历史情境中 去,假如你 是周天子,
你会分封 哪些人呢?
分封的对象
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 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
(周公)兼制天下, 立七十一国,姬姓独 居五十三人。
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
——《荀子•儒效篇》
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 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 商朝(约前1600~约前1046) 政治特征:
十年,帝禹东巡狩, 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 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 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 阳。禹子启贤……故诸侯 皆去益而朝启,……於是 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 后帝启……
夏后帝启崩,子帝太 康立。
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节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决策). (神权制约王权)
2.分析产生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生产力低下,限制了人们的认识能力; 统治者借迷信崇拜,加强对劳动人民和奴隶的 残酷统治.
(二)被称为“天下第一家谱”的一片甲骨上记录了一
个完整的11代家庭世系,它是目前所能见到的年 代最早的家谱。 祭祀祖先 的坑穴有 上千处
1.1
中国早期政治 制 度 的 特 点
中国的政治文明起源于什么时候?
黄帝战蚩尤图
黄帝平定四方 分置官员 确立了初步的政治管理秩序----黄 帝时期是中国政治文明的起源
尧
舜
一、早期国家的诞生: (1)时间:距今约五千年前; (2)地点: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3)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 (4)原因:
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 继承了禹的地位。《 史记》记载,夏朝自 启至桀共16位王。全 为姒姓。
思考:两段材料反映了领袖产生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二段材料对后世的影响是什么? 影响:“家天下”开 传贤 传子 始王权在一家一姓中 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 传承,宗族关系从此 “公天下” “家天下”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3、大宗小宗的 关系是不是 绝对的?
1
下列是小姜同学对西周宗法制的认识,你认 为他的分析正确吗?你的理解?
• ①是由父亲的血统确定人与人之间的亲疏远近的 制度,巩固了父系家长在本宗族的地位 • ②是血缘纽带同政治结合的一种制度 • ③可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 ④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团结和稳定
(后期)
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 你的依据是什么呢?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 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 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 然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 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 父王一定会挑我的。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
王位应该传给二儿子。 西周宗法制规定王位继承人是嫡长子。
练习:材料1: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 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 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2:(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 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 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左传》 请回答:(1)材料中所述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周初的分封制 (2)根据材料1概括出诸侯有何义务?诸侯与天子之间是 何关系? A、保护周王室;忠于职守,保卫封地;定期朝见天子, 向天子述职。B、诸侯服从天子。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
夏、商、西周、 东周(春秋、战 国)
秦
(汉唐宋元)
清朝
形成 发展 顶峰
1、根据第一目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中国早期国家形成于何时?其突出 标志有哪些?国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 么?
(2)古代中国大地上都产生过哪些早期 的国家?用国君来代替他们所处的时代。
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C
C
B
课后作业:课本P7自我测评
材料一: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礼记· 礼运》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制度?请举例说明。 —禅让制;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 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 义以为纪。——《礼记· 礼运》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哪些新变化?产生了什么深 远的历史影响? 练习: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根本上讲是 A、社会历史的倒退 B、禅让制腐朽的结果 D C、奴隶主维持其统治的需要 D、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一.一
丧葬制度
遵循严格的丧葬礼仪和 制度,体现尊卑有序的
等级观念。
03
专题一.一的重大事件和人物
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姓嬴,名政 ,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六国,结束了长达五百 多年的战国时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 的中央集权国家。
明成祖的永乐盛世
02
01
03
明成祖(公元1360年-1424年),姓朱,名棣,是明 朝的第四位皇帝。
明成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如编纂《永乐大 典》、派遣郑和下西洋等,开创了永乐盛世。
明成祖还发动了对安南的战争,扩大了疆域,促进了 对外交流。
04
专题一.一的影响和意义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专题一.一揭示了中国历史的起源和发展脉络,帮助人们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传承和 创新。
专题一.一还有助于培养人们的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人 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05
专题一.一的争议和评价
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争议和评价
争议点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是否体现了民 主原则,是否存在权力制衡机制 。
评价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具有明显的君 主专制特点,但也有一些地方政 治制度如乡官制、监察制等具有 一定的民主色彩。
通过专题一.一的学习,人们可以 更好地理解世界历史上的交流和 互动,以及中国与其他文明的相
互影响和借鉴。
专题一.一还为世界历史的研究提 供了重要的视角和思路,有助于 推动世界历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意义
专题一.一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 想和人文精神,对于现代社会 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通过专题一.一的学习,人们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更好地认识现代社会的历史 背景和发展趋势,以及人类文 明的发展规律。
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主要知识点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演变及其影响,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单元综述】1、古代中国社会制度:先后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
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政治形式—“国家”。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其后经历了商朝、西周,到春秋末期,奴隶制度趋于瓦解。
我国的封建社会,从公元前475年的战国时期开始,历经五个时期,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为止。
2、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划分:如果从社会形态来说,可以划分为奴隶社会政治制度和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如果从政治体制来说,可以划分为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如果从权力系统来说,可以划分为血缘集权统治和政治集权统治。
就其产生与演变而言,有三次大的创新:(1)禹传位于启,开始“家天下”的国家制度;(2)西周确立起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使中国历史由走向血缘集权统治时期;(3)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历史从此摆脱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单纯政治集权统治时期。
3、本专题内容:讲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在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演变过程中,夏商周继承较多部族统治方式,形成以封邦建国的分封制以及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为代表的西周古代宗族国家政治制度。
秦汉大一统,建立起以皇权专制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
它经历了产生、确立、巩固、完善、加强、新发展、强化和衰亡的发展过程。
历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都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共性和特殊性。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4、本专题知识结构:第1目讲的是古代中国早期阶段即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主要叙述了国王“家天下”制度、分封制度与宗法制度的内容与影响。
第2目着重叙述君主专制政体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巩固。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至专题七
三、黄海战役与反割台斗争 (一)黄海海战 (二)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背景:甲午战败,签订《马》,割地…
2、概况: (1)时间:
(2)领导人:丘逢甲、徐骧、刘永福
3、结果:清政府破坏,1895年10月全部沦陷。 4、影响: 体现台湾军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 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5、黄海海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中日双方力量悬殊 B.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C.北洋舰队丧失战斗能力 D.人为因素导致清军丧失制海权 6、《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表示“愿人 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这名话反 映了台湾人民: A.坚决反对割台议和 B.斥责清政府投降卖国 C.誓死维护祖国领土完整 D.对击败日寇充满信心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
(奴隶社会)
(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476年)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
(封建社会)
(公元前475 年——1912年)
夏、商、周
战国-秦
清朝
一、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
(一)夏商政治形式 ——王位世袭制
特点有哪些?
①“天下为家”、“家天下”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世 袭 制。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② 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
直接原因:洋教势力危害百姓,反 (二)概况
洋教斗争高涨 1、起源及口号: “扶清灭洋”
2、活动地区:
3、反帝斗争 4、运动性质:
山东、河北(京津) 在京津沿途 北京等
农民自发的反帝爱国斗争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①农民阶级为主的反帝爱国运动。②虽然失败, 5、结果及原因: 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但它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力量,粉碎了 P37 (三)意义 帝国主义的妄想。
历史必修1专题一知识归纳
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国家的起源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开始迈入国家起源的历史阶段。
1、时间:距今约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
2、条件:一是远古社会组织发展演变。
(原始人群的社会组织由氏族、部落发展到部落联盟,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政治形式——“国家”。
)二是农耕经济的进步。
3、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
二、夏商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1、中央:①王位世袭制:兄终弟及、父死子继②相、卿士:参与商王决策③卜、祝、史: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④师:执掌军权2、地方:封侯、伯三、西周的政治制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一)分封制1、开始:周武王、周公2、目的:巩固统治3、对象:异姓功臣贵族、同姓王室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边远氏族部落首领4、内容:权利:分封土地和百姓;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5、影响:政局暂时稳固、扩大和巩固统治区域,但后来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6、结果:被郡县制取代(二)宗法制1、定义:西周统治者创立的利用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关系的上下尊卑贵贱秩序的社会政治制度。
2、内容: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结束)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3、作用:它能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三)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互为表里。
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利的高度集中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六王毕,四海一”1、统一六国(时间:公元前230—公元前221;战略方针:远交近攻;顺序:韩赵卫楚燕齐)2、北方:北击匈奴构筑国防体系;夺河套;筑直道;修长城3、南方:平定岭南,设郡管理;修灵渠4、西南:开辟“五尺道”,任命官吏二、秦朝统一的原因1、人心所向,大势所趋2、商鞅变法,国力强盛3、雄才大略,策略正确三、秦统一的历史影响扩大了疆域,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专题一
必修一知识点专题一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世袭制夏—王位世袭制的确立(传子,家天下)商---兄终弟及、父死子继;西周---嫡长子继承制;2.分封制,宗法制:夏商---逐步形成;西周---发展完备;春秋战国---逐渐解体;3、分封制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扩大周的疆域。
基本内容:①分封对象和主要国家:A、王族(姬姓贵族);B、功臣;C、先代贵族等;齐、鲁、燕、卫、宋、晋权利和义务:受封者权利——世袭的统治权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影响:A、积极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扩大疆域。
B 弊端: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形成割据混战局面。
4、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核心内容和显著特征:嫡长子继承制。
其他:大宗、小宗是相对而言的;形成周天子---诸候---卿大夫---士,由宗法决定的严密等级。
影响:A、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B、也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巩固分封制;C、影响深远,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如孝道,宗亲观念的形成(家谱、祭祖)5、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A、互为表里,相辅相成;B、“分”是“宗”在政治上的表现(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C、“宗”是“分”的主要依据和血缘纽带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六王毕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东灭六国(韩赵魏楚燕齐),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秦王朝。
2、四海一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加强北部边防,设九原郡统一岭南地区,修灵渠(最初服务于军事)沟通湘水和漓水,岭南设郡(南海郡),归入中央王朝管理的开始“西南夷”,开辟“五尺道”,部分地区任命官吏,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开始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1)皇帝制度秦始皇确定皇帝称号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实质:君主专制(2)三公九卿制丞相,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丞相助手,监察百官(3)郡县制最大的特点: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
秦 兼 并 六 国
秦
咸阳
公元前221年 都城:咸阳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六合之内,皇帝之上。 西涉流沙,南尽北户。 东有东海,北过大夏。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史记· 秦始皇本纪》
秦王消灭六国,结束割据,那么, 他是否就一劳永逸安于现状呢?他怎 么办呢?
扩大统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皇帝制度的确立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皇位世袭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 “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来自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这反映了秦朝时期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二、秦朝官僚制度的建立
“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1.皇帝制度的建立 2.中央官制的建立
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 专有。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 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2.中央官制的建立
皇帝
有何特色?
太尉
军务
左、右丞相 “百官之首”
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 (副丞相)
律令图籍 监察百官
三权分立 位高权重 内外兼管 不得世袭
汉承秦制
③ 郡县制的作用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 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西周分封制结构示意图:
次子、庶子 周王 次子、庶子 诸侯 卿大夫 乡 次子 士
秦朝从中央到地方政权组织示意图:
丞
皇帝 中央
相
地方 :郡
县 道
里
亭
御史大夫
太
尉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人民版)
涿鹿之战:距今约四千六百余年前,黄帝部族联 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中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涿 县一带所进行的一场大战。
帝喾崩……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 尧。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富而不骄,贵而不舒。 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尧立七十年得舜……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 天下,於是乃权授舜。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 於天……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 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 践朕位?”岳应曰:“鄙德忝帝位。”尧曰:“悉举 贵戚及疏远隐匿者。”众皆言於尧曰:“有矜(鳏) 在民间,曰虞舜。”尧曰:“然,朕闻之。其何如?” 岳曰:“盲者子。父顽,母嚚,弟傲,能和以孝…… 不至奸。”尧曰:“吾其试哉。”
一、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1.传说时代
时间: • 距今约五六千年以前,即夏代之前的历史时期, 即一般所说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等所处的时期。 时代特征: • 原始社会,无文字可考,仅存在于后世传说中 政治状况: • 部落时期、部落联盟、军事民主、 禅让(传贤)
一、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2.夏商时期 • 夏朝(约前2070~约前1600) 政治特征: • 商朝(约前1600~约前1046) 政治特征:
(传贤→传子 公天下→家天下)
宗族关系成为基本政治关系 • 商朝(约前1600~约前1046) 政治特征: 宗法制形成;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二、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 继承与创新
山东
也被称为齐鲁大地
你们知道这样的称呼从何而来吗?
河北
也被称作燕赵大地
二、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 继承与创新 1.西周分封制 • 分封的背景与目的 • 分封的对象 • 分封的内容 • 受封诸侯的权力与义务 • 分封制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知识点
新高一历史必修教材(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⑴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是什么?⑵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影响?明确三个主要概念: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
分封制⑴规定了周王与诸侯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政治:听命;经济:纳贡;军事:随征。
⑵也是一种分级立宗制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⑶天子与诸侯、诸侯与卿大夫、卿大夫与士关系①政治上:上下级关系②血缘上:宗法关系;姻亲关系。
西周宗法制(即宗族法规):认识:原始社会,基本社会关系就是血缘关系。
这种社会结构在国家诞生以后被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并在政治方面得到发展。
因此夏商周三代是一种部族国家。
起源: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内容: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就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
与分封制关系:宗法制与分封制同为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与分封制密切相关,互为表里。
作用:是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体系的核心,使得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保证了王权的稳定。
【探究学习总结】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2.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⑴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内容:①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②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
特点: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天下共主。
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
⑵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
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
特点: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亲缘上是兄弟关系,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3.分封制和宗法制对西周的统治起了什么作用?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既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历史必修一(人民版)专题一 专题整合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三维线索
时段特征 纵横链接
(4)完善: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 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创立和完善科举制, 扩大了官吏来源。 (5)加强:在中央,北宋设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三司使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在地方,派文官作知州与 州通判互相牵制;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通过以 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等大 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区经济和文化较为发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猜想命题 学会解题
命题解题
命题解题
猜想命题 学会解题
解析
图示为秦朝的行政设置的情况,不能体现灭六国时的情 况,①不正确。 0 和 1 靠在一起,而我们知道,咸阳是秦朝的首都,因此 ②正确。 临洮是秦长城西至点,不是疆域的西至点,③不正确。 从图片上看,郡密集地区主要是在黄河流域,这一时期该 地区是中国文化和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④正确。
()
A.几乎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
B.应在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
C.其公平性已经受到普遍质疑
D.导致天下危困“乏人”局面
知识系统
三维线索
命题解题
命题解题
猜想命题 学会解题
解析
根据“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分析可知, 虽然通过写诗词歌赋进入仕途的人员很多,但是有真才 实学的却不多,这体现了作者对科举制在考试内容上和 选拔人才上的担忧,因此 A、B 包含在材料中; “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体现了 D 项。 在材料中没有提及人才选拔的公平性问题,同时从材料 看这只是范仲淹个人的看法,不能体现普遍质疑。故 C 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必修一专题一历史
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了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宗法制由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
分封制基本内容: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守土、随从作战、纳贡和朝觐述职等义务。
2、秦统一后,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制为代表的中央官制、郡县制、法律制度,以及选拔和考察管理的制度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权利的高度集中: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
秦朝在中央设立三公:丞相职责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行政);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百官。
影响:有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敌方的控制,对以后中国的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3、汉初刘邦实行的是郡县封国并行制,汉承秦制,分内外朝。
唐代中央设三部六省。
三部是指: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六省是指: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
作用:三生之间既相互牵连,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宋朝:三府三司制,行政:中书门下,军政:枢密院,财政:度支,盐铁、户部,宰相只保留行政权。
收精兵,消实权,制钱谷。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职位,皇权对于可能威胁自身的相权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明成祖(永乐)设立内阁。
清雍正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了顶峰。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1、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其对希腊文明的影响: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邻爱琴海①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新兴工商业者阶层追求民主权利的渴望更加强烈。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的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⑴宗法制:①含义:是一种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地位的制度。
②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③政治制度上的表现是分封制,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④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⑤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⑵分封制:①含义: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
②内容:周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被封诸侯有服从周王命令、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同时,分封制也是一种分级立宗制(周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卿大夫)。
③特点: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维护贵族世袭特权的等级制度。
④作用: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城,但也种下了诸侯纷争的隐患,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⑶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⑴“始皇帝”的来历: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已不能显示其至高无上的权势和地位。
因此,他便把传说中最尊贵的在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号称“皇帝”,他自称“始皇帝”。
从此,“皇帝”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所沿用。
⑵秦朝的“三公”制度: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三个最高官职,史称“三公”。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主管军事。
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掌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习惯称“三公九卿”)。
⑶知道郡县制建立的史实: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
秦统一后,经过辩论,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历史必修一专题一_重点归纳(精)
历史必修一专题一_重点归纳(精)历史必修一专题一_重点归纳(精)历史必一专题一归纳一西周的政治制度(1)西周的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金,史称西周。
(2)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1分封制○目的:建立诸侯国,有效控制地方,拱卫周王室;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以王族为主;权利:诸侯世代享有周王授予的土地,世袭统治封国内人民的权利;义务:定期朝贡,随从作战等;作用:巩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存在地方割据的隐患。
2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内容: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宗法等级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小宗必须服从于大宗;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作用: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分享政治权利;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朝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兼并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名族的封建王朝秦朝,都城咸阳。
(2)创立皇帝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军政大事先进行朝议,最终由皇帝裁决。
特点:皇权至高无上,地位不可僭越;皇位世袭,权利不可转移;(4)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1中央官僚机构三公九卿制○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下设九卿,分掌各项具体政务;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上传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2推广郡县制地方制度○目的:吸取春秋战国诸侯割据混战的教训,维护国家统一;内容:郡直属于中央,县隶属于郡;郡守郡尉和监御史分工,牵制;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作用: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标志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
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初郡国并行制内容:汗出在地方并行郡县制与分国制;危害:封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解决: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让王国的其它子弟分割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管辖,使封国越分越小,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2013-2014学年第2 学期高一年级4 班组姓名编写者使用时间2014年月日[知识清单]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西周分封制内容:(分封对象)周天子将子弟和功臣以及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分封到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诸侯的权利和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影响:A、起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B、但后来出现了诸侯的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2、西周的宗法制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作用: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制度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郡、县这种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别执掌行政、军事、监察职责。
县隶属于郡。
郡县长官都由中央(皇帝)任免。
2、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任免,不得世袭。
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秦朝中央官制的基本结构: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的最高官职,诸卿分掌政府的具体职能部门。
4、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分工明确,互相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
5、秦创皇帝制:皇权至上三、专制主义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演化进程皇权与相权秦始皇汉武帝隋唐宋明清创皇帝制外朝三省六部制增设参知政事(副宰相)废丞相军机处丞相权力大内朝三省长官都是丞相权分六部削弱丞相的外朝权力分散丞相权力分割相权内阁形成皇权达到顶峰地方建制秦东汉唐朝宋元朝明朝清郡县制州、郡、县道、州、县路、州、县行省制度废行省设三司省、道、府、县选官制度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清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45、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不断加强6、清朝设军机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用兵西北,后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这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上一个划时代的改革,郡县
制在我国被长期沿用下来,影响十分深远。
六、三公九卿
秦王朝在皇帝之下设立的中央执政机构。最高长官有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有人称之为“三公”。丞相有左右二员,职责是协助皇帝,总管一切行政事务。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三公”各有分工,互相钳制。“三公”之下有所谓“九卿”,即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地位与之相当的还有中尉、将作少府等。所有这些官吏都由皇帝任免和调动,概不世袭。国家有军政要务,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等方式参与讨论,供皇帝用作裁决的依据。秦王朝建立的这套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以后一直为历代王朝所仿效,比如西汉就基本上照搬秦制。
五、郡县制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单位;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
国推行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别执掌行政、军事、监察职责。县隶属于郡。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2.特点:(1)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2)郡县长官,皆由天子任免调动,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
1.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寓国家本质与形式于一体,主要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与之相关的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包括国家组织形式、政治关系、政治体制、政治组织形式及人们的政治参与等内容。它是国体与政体的总和。其核心问题是政体,即政权的组织形式、结构形式和治理形式问题。
(2)君主专制政体下,皇帝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理念,深深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
(3)秦朝以后,历代官僚体制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群臣关系,实质上是“主公”与“奴才”的关系。
八、三省六部制
1.概念:三省六部制是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而创立的一种新的中央行政制度,唐时得以完善。三省为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是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重要政令,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六部即吏、户、礼、兵、形、工六部,是尚书省的下设机构。三省六部有分工,也有合作;它们互相牵制、监督,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一个严密完整的体系。
2.特点:三省六部制是对中央行政机构的一个完善,各部分工明确,有力地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相权的一分为三,造成了彼此相互监督和牵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九、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它把人分为九个等级,作为政府选用官吏的依据。中正:有名望的推荐官,人才的等级由他们评定。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九品中正立制之初有选贤的用意,但是不久就被门阀左右,成为世族把持政权的工具,以致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现象。这一制度创始于曹魏,发展成熟于两晋,衰落于南北朝时期,废除于隋朝,随之科举制形成。
(2)形成原因:①是由封建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②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③法家“集权”理论的影响。
(3)建立的前提:秦王嬴政发动战争,灭掉六国,结束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
二、王位世袭制
1.含义:王位世袭制是夏、商、周三代的基本政治制度。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以最高统治者“王”为核心的维护王、诸侯继统的王权专制制度。
2.王位世袭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在夏朝时,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商朝时,有时兄终弟及,有时父子相传;到西周时,形成了嫡长子继承制度。总体上看,它有三个基本特点,即专制独裁、世袭和终身制。
(4)确立的标志:秦始皇统一后,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了完备的中央和地方行政体制。主要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这套金字塔形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5)特点:①皇权至上原则。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③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④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等独断权力。
十、军机处
(1)最初设置的目的:起初是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始设军机房,选亲重大臣协办军务,后来由单纯处理军务逐步扩大到其他政务。
(2)职能和特点: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因而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里。军机处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高。又因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但政治决策封闭的特征更为明显。
七、皇帝制度
1. 概念: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便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中国皇帝君主专制政体特点
(1)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四、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1)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度两个含义。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是帝位终身制与皇位世袭制。即帝王一旦登基,终身为帝;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2.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
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从社会形态来说,可以划分为奴隶社会政治制度和封建社会政治制度;从政治体制来说,可以划分为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从权力系统来说,可以划分为血缘集权统治和政治集权统治。就其产生与演变而言,有三次大的创新:(1)禹传位于启,开始“家天下”的国家制度。(2)西周确立起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使中国历史由“方国联盟”走向“天下共主”,走向血缘集权统治时期。(3)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历史从此摆脱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单纯政治集权统治时期。
3.王位世袭制形成于夏启统治时期,发展于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剧烈变革,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度遭到破坏,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所取代。这些变化赋予了王位世袭制以新的内涵,而最终随着秦的统一和秦朝的建立,王位世袭制演变为君主专制制度。
三、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按照宗法制的规定,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西周天子的王位由其嫡长子继承,而其他的庶子为别子,他们被分封到全国各重要的战略要地。由嫡长子继承的王位可以确保周王朝世世代代大宗的地位,庶子对嫡子的大宗来说,是小宗,而在自己的封地内又为大宗,其继承者也必须是嫡长子。西周的嫡长子继承制目的在于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社会的统治秩序。
(3)措施:即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取消土司世袭制度,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
(4)意义:改土归流废除了土司制度,减少了叛乱因素,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统治,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⑤宣扬“君权神授”。⑥ 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伴随着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始终。
突出特征:皇权至高无上,主要表现在皇位世袭和皇帝总揽国家的政治、经济、司法和军事等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的官员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
(6)作用和影响:①使秦朝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②促进了封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秦始皇颁布了通行全国的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 、车轨、文字 ;修驰道;开灵渠;筑长城;大规模移民等。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沿用并不断加强。④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实行暴政,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导致了它短命而亡。
(3)实质:军机处的设立,明显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十一、改土归流
(1)概念:清朝雍正年间在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制,实行流官制的政治改革。
(2)原因:元朝开始实行的土司制度,弊病很多,土司对内残暴统治属民,对中央叛服不常,骚扰与之接壤的汉民,土司之间也不断发生战争。为了解决日久相沿的土司割据的积弊,明清两朝的统治者大多主张实行改土归流政策。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所谓“早期”,是指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前的夏、商、西周政治时期,即先秦时期。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其基本特点是:(1)王权与神权结合:早期王权是通过神权来表现的,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西周时期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行权力的高度集中:在分封制下受封者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很大的独立性,同时,早期王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他力量的制约,要受习惯法和传统礼制的约束,这与后来的皇权是有差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