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栓药物及分类
国内溶栓药物的临床应用综述
药有效,使用方便,不需调整剂量、半衰期长。 2临床应用
2.1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 溶栓药物最早应用于AMI治疗,溶栓治疗使AMI患者
冠状动脉血管的再通使心肌得到早期再灌注,从而挽救濒临 死亡的心肌,防止了心肌梗死的进展、心腔的扩张,有益于改 善心室功能,而使牛存率得到提高。尿酸氧化酶、链激酶和 基因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为早期临床应用的溶栓药 物。链激酶治疗:剂量:150万Iu于1 h内静滴,配合肝素 抗凝。近年主张,加链激酶速溶栓即150万IU,30 IIlin,ivd, 町提高再通率。我国加速溶栓多中心临床结果表明链激酶 治疗再灌注率79.7%¨J。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激活剂治 疗:8 mg iv,42 mg于90 min ivd,总量为50 m∥J1。开通率 为79.3%。尿激酶治疗:150万Iu左右30 min内ivd,配合 肝素抗凝,再通率73.5%H J。张占海”1对23例AMI并肿 瘤患者应用尿激酶联合肝素钠持续微量泵泵入,成活率有明 显提高。 2.2急性脑梗死(ACI)治疗
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急慢性肾衰竭有效方法之一,自体 动.静脉内瘘是最常采用的血管通路,多种原因造成内瘘堵 塞,以往多采用再次内瘘成形术、动静脉内瘘切开取栓术等 方法解决。但此方法操作复杂,价格昂贵,而且复发率也较 高,临床上对血栓形成多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戎殳等旧1 报道局部注射,在48例内瘘血栓形成患者共进行50例次溶 栓治疗,结果成功率86%。陈云波等Ⅲ1采用尿激酶从瘘口 注入联合口服双嘧达莫治疗,血管再通成功率达80.0%,认 为局部作用快,操作简单、危险性低,值得推广。杨海波Ⅲo 采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17例 后,12例内瘘恢复通畅,平均再通时问(15.5士11.8)h,效 果良师,从事Il每床药学工作。1H:(0779)2022194 E—Inial LydiallongIlong@sim.om
临床溶栓药物作用机制、静脉溶栓药物分类特点、溶栓药物选择及静脉溶栓时间窗
临床溶栓药物作用机制、静脉溶栓药物分类特点、溶栓药物选择及静脉溶栓时间窗溶栓药是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进而溶解血栓的药物,临床常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和肺栓塞等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
一、作用机制溶栓药(又称为纤维蛋白溶解剂)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激活纤溶系统,从而降解和溶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
具体来说,溶栓药可以分为内源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和外源性纤溶藤原激活剂两类。
主要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激活纤溶酶原:溶栓药能够激活血液中的纤溶防原,使其转化为有活性的纤溶朝。
降解纤维蛋白:纤溶酶能够特异性地降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破坏血栓结构。
加速血栓溶解:通过降解纤维蛋白,溶栓药能够加速血栓的溶解过程,恢复血管的通畅性。
二、常用溶栓药分类及其特点1.非特异性纤溶酣原激活剂(1)链激醉:特点:链激醉是从B-溶血性链球菌培养液中提取的细菌蛋白,能够非特异性地激活循环中的纤溶朝原,进而降解纤维蛋白,溶解血栓。
作用于全身的纤溶酶原,因此可能导致全身性出血的风险增加。
同时,它价格较为低廉,因此在一些基层医疗机构中应用较多。
然而,其血管开通率相对较低。
(2)尿激醉:特点:尿激的是从人尿或肾细胞组织培养液中提取的--种蛋白水解朝,同样具有非特异性激活纤溶朝原的能力。
与链激醯类似,尿激酶也可能导致全身性出血。
但相比链激醯,尿激酶对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作用较弱,因此出血风险可能稍低。
同样,尿激酶价格低廉。
2.特异性纤溶酹原激活剂阿替普酶:特点:阿替普醐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组织型纤溶醉原激活剂(VPA)的变异体。
它能燃特异性地与血栓中的纤维蛋白结合,并激活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酹原,从而加速血栓的溶解。
阿普普酶具有高度的血栓特异性,它对全身性纤溶活性的影响较小,因此出血风险相对较低。
同时,其血管再通率较高,治疗效果显著。
瑞替普酶:特点:瑞替普酶是另一种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阿替普施类似,也具有高度的血栓特异性。
瑞替普醐能够迅速、有效地溶解血栓,并且出血风险较低。
介入科溶栓抗凝药物知识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预防
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和使用时间,密切观察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时处理出血、过敏等不良反应。
并发症处理
如出现出血并发症,应立即停止溶栓抗凝治疗,给予止血药物或输血等治疗措施;如出现过敏反应, 应给予抗过敏药物等治疗。同时,需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理其他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低分子肝素
由普通肝素解聚而成,具有注射吸收好、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髙、出血副作用 少、无需实验室监测等优点。
华法林
作用机制
通过抑制维生素K在肝内转化,从而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发挥抗凝作用。
适应症
适用于需长期持续抗凝的患者,能防止血栓的形成及发展,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治疗手术后或创伤后的静 脉血栓形成,并可作心肌梗死的辅助用药;对曾有血栓栓塞病患者及有术后血栓并发症危险者,可予预防性用药。
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得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同时,应告知患者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的异 常情况及其应对措施。
提醒患者定期复查
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查凝血功能等相关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还应提醒患者注意 观察自身症状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06 溶栓抗凝药物研究展望
新型药物研发进展
注意事项
使用前应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过敏者禁用。同时,使用过程中 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防止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03 常用抗凝药物介绍
肝素类药物
普通肝素
通过激活抗凝血酶Ⅲ(ATⅢ)而发挥抗凝作用,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心肌梗 死、心血管手术、心脏导管检查、体外循环、血液透析等。
感谢您的观看
01
02
03
靶向溶栓药物
溶栓
随着基础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各种新的生物技术的应用,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除抗感染、抗肿瘤作用以外的其他活性物质的报道日益增多,如酶制剂、免疫调节剂、受体拮抗剂和氧化剂等,在微生物药物研究之中溶栓药物是近年来的又一大亮点。
当前血栓症[如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血栓塞等]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全世界血塞性疾病患者不少于1 500万人[1],又以老年人占大多数。
心脑血管疾病已跃居人类死因的首位,发展高效特异性溶栓药物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因此溶栓药物的研究开发也相当活跃。
由于微生物生长速度快,生长条件易于控制,产物提取工艺也较简单,因而微生物作为溶栓药物(纤溶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1 微生物在药物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微生物药物是指具有抗微生物作用及其它生理活性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物。
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 A. Fleming发现了第1个有实用意义的抗生素-青霉素,在巨大的医疗效益促进下,各国的微生物学家就掀起了一个广泛寻找土壤中拮抗性微生物的热潮。
如1944年,美国微生物学家 S. Waks man从近104株土壤放线菌中,找到了疗效显著的链霉素[2],而日本科学家梅译滨夫除了发现卡那霉素等多个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抗生素外,还提出了酶抑制剂的概念,开创了从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中寻找其它生理活性物质的新时代。
所谓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是指在微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极其微量的、对微生物本身的生命活动没有明显作用,而对其它生物体往往具有不同的生理活性作用的一类物质。
近20年来不断发现和开发成功的非抗菌性的特异性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和受体拮抗剂等生理活性物质已经成为当今微生物药物研究与开发的主体。
1980~1999年微生物代谢活性生理物质的大致分布如表1[3]。
作为微生物药物,其作用对象已不是简单的微生物感染或肿瘤细胞,已经迅速向其它生理活性物质拓宽。
经静脉溶栓药物的种类
经静脉溶栓药物的种类随着溶栓治疗的广泛应用,溶栓剂也由第1代发展到第3代。
(一)第1代溶栓剂①尿激酶(Urokinasl,UK),为肾脏产生的一种活性蛋白酶。
其优点是无抗原性和致热原性,人体内无相关抗体存在,不存在失效问题。
国外生产的价格较昂贵,国内生产的价格较便宜,故为当前首选溶栓药。
但其半衰期较短(18—22分钟)。
②链激酶(Streptokinase,SK),是国外应用最早、最广的一种溶栓剂。
它从链球菌中分离出来,具有一定抗原性,人体内也有不同程度的抗体存在,因此可发生变态反应或失效。
重复静脉注射须间隔60分钟以上,以免引起低血压反应;第2次用链激酶溶栓治疗须间隔10天以上,以免引起变态反应。
第1代溶栓剂均为外源纤溶系统的激活剂,均直接使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从而溶解新鲜血栓中的纤维蛋白酶和消耗凝血因子(V)、凝血酶厥和纤维蛋白。
大剂量尿激酶或链激酶进入血循环后,可造成新鲜血栓溶解,使上述凝血因子消耗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积聚为特征的全身性血凝溶解状态。
尿激酶和链激酶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平均50%左右。
(二)第2代溶栓剂以组织型纤溶酶厥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activator,t—PA)为代表,存在于血管内皮、血液和组织中。
它属于天然的血栓选择性纤溶酶原激活剂,能择性地与血栓表面的纤维蛋白结合;从而溶解血栓。
通过基因重组技术能生产大量的重组组织型纤镕酶原激活剂(rt—PA),也具有选择性溶解血栓的作用,但机制与t—PA不同,不影响血循环中纤溶系统,因而不产生全身纤溶状态。
其半衰期短,仅3—5分钟。
血管再通效果亦优于尿激酶和链激酶,平均再通率70%左右。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已应用于临床,缺点是血管早期再闭塞率高(12%)。
另外,主要受价格昂豪及药源等因素制约,其应用不如第1代溶栓剂普遍。
(三)第3代溶栓剂以单链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酶厥徽活剂(Single—chainurokinas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SCUPA)和乙酰化纤溶酶厥—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anisoylat—edplasminogenstrePtokinaseactivatorcomplex,APSAC)为代表。
溶栓药物在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应用及其评价
生堡囱型盘查!Q竖生!旦筮笪鲞簋!翅堡!堕』!!!!里丛塑:!!塑!Q竖:!丛笪:堕竖!・继续教育园地.关注血栓、减少血管事件系列讲座.溶栓药物在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应用及其评价杨新春温绍君李志忠李家增在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中,对于已经形成的动脉血栓,可以通过溶栓药物将其溶解,恢复动脉血管的血流。
一、纤溶系统的调控和溶栓药作用机制体内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核心是纤维蛋白溶酶原(纤溶酶原),在内源、外源激活剂的作用下活化为纤溶酶;另外纤溶系统还包括一些激活剂和抑制物以及灭活纤溶酶的成分,共同调控纤溶系统的活性水平。
1.内源激活途径:主要通过内源性凝血系统的有关因子,当凝血因子Ⅻ被激活,Ⅻa使激肽释放酶原转变为激肽释放酶,后者能激活纤溶酶原活化为纤溶酶。
2.外源激活途径:主要由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使纤溶酶原活化为纤溶酶,t—PA和u-PA又受到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的抑制。
纤溶酶原在内源和外源两种途径作用下被激活,成为有活性的纤溶酶,纤溶酶能够降解不同类型的纤维蛋白(原),包括纤维蛋白原、单链纤维蛋白,但对交链纤维蛋白多聚体作用弱。
纤溶酶另一个主要的生理作用是通过对凝血因子的灭活、血小板受体的抑制来降低凝血活性,从根源上降低纤维蛋白的产生。
纤溶酶的活性水平受两方面调控,一在活化过程受到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的抑制,二为活化的纤溶酶也受到以抗纤溶酶、0【2巨球蛋白的抑制,以防止纤溶酶原过度激活。
溶栓药物大都是纤溶酶原激活物或结构类似物,可直接将纤溶酶原活化为纤溶酶,后者发挥溶解血栓的作用。
二、溶栓药物的分类(一)第一代溶栓药物1.链激酶(sK):是从p一溶血性链球菌培养液中提取的一种单链蛋白,相对分子质量48000。
sK进入机体后与纤溶酶原(PLG)按l:l的比率结合成sK—PLG复合物而发挥纤溶活性的,sK—PLG复合物活性不受抗纤溶酶的抑制,可激活循环血液中的纤溶酶原,对纤维蛋白的降解无选择性,包括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和血栓中的纤维蛋白,常导致全身性纤溶活性增高。
溶栓技术指南
溶栓技术指南1. 引言溶栓技术是通过药物或机械方法溶解血管内血栓,恢复血流的一种技术。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溶栓技术的详细信息,包括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步骤、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
2. 适应症溶栓技术的适应症主要包括:-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肺栓塞- 深静脉血栓形成3. 禁忌症溶栓技术的禁忌症主要包括:- 活动性出血- 出血倾向- 近期大手术、分娩或创伤- 严重高血压-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4. 操作步骤4.1 术前准备- 确认诊断- 评估出血风险- 签署知情同意书4.2 溶栓药物选择- 常用溶栓药物:尿激酶、链激酶、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等- 药物剂量:根据患者体重、年龄及药物特性确定4.3 溶栓操作- 药物溶栓:将溶栓药物通过静脉输注给患者- 机械溶栓:使用导管或装置直接在血栓部位进行溶栓4.4 监测- 溶栓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出血情况及并发症- 根据需要调整溶栓药物剂量4.5 术后处理- 继续抗凝治疗- 观察出血风险- 预防血栓再形成5. 并发症及预防措施5.1 主要并发症- 出血:包括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泌尿系统出血等- 过敏反应- 急性肺水肿- 脑梗死5.2 预防措施-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评估出血风险-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合理调整溶栓药物剂量6. 结论溶栓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急性血管栓塞性疾病的方法。
临床医生应充分了解溶栓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步骤、并发症及预防措施,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患者及家属也应了解溶栓治疗的相关知识,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溶栓实战手册
溶栓实战手册1. 概述溶栓实战手册旨在为医疗工作者提供关于溶栓治疗的全面指导,包括溶栓药物的选择、剂量、给药方式以及治疗过程中的监测和注意事项。
本手册依据最新的临床指南和实践经验编写,以确保医疗工作者在实际操作中能够遵循最佳实践。
2. 溶栓治疗原则溶栓治疗是通过给予药物来溶解血管内的血栓,恢复血流,从而减少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溶栓治疗应严格遵循适应症和禁忌症,并在专业医疗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3. 溶栓药物选择根据临床实践,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尿激酶(UK)和链激酶(SK)。
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药物的可获得性以及医疗机构的指南来确定。
4. 溶栓药物剂量溶栓药物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以及药物的特性和浓度来确定。
在实际操作中,应遵循医疗机构的用药指南,并确保药物的给药方式正确。
5. 溶栓给药方式溶栓药物可以通过静脉给药或直接注入病变部位。
静脉给药是最常见的给药方式,可以直接将药物输送到全身循环中。
直接注入病变部位可以提高药物的局部浓度,减少全身副作用。
6. 治疗过程中的监测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出血情况以及药物的副作用。
监测频率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特性来确定。
7. 注意事项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不必要的治疗。
- 遵循剂量个体化原则,避免药物过量或不足。
- 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调整其他concurrently administered ns。
-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和副作用。
8. 溶栓治疗的效果评估溶栓治疗的效果评估应包括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面。
治疗成功的标准包括症状缓解、血流恢复和组织功能改善。
9. 溶栓治疗的并发症和处理溶栓治疗可能引起出血等并发症。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出血情况,并及时处理。
对于严重的并发症,如大出血,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溶栓药物介绍ppt课件
血栓及溶栓药的作用
血栓主要由不溶性纤维蛋白,沉积的血小板,积聚的白细胞 和陷入的红细胞组成。
血栓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纤维蛋白,溶栓药物能够直接或 间接激活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纤溶酶能够降解纤维蛋 白(原),促进血栓的裂解并达到开通血管的目的。
4
二、常见溶栓药物及分类
(一)根据发现的先后和药物的特点,可将溶栓制剂分为
三代:
1、第一代溶栓剂:尿激酶(Urokinase,UK)、链激酶
( Streptokinase,SK)
2、第二代溶栓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阿替
普酶(rt-PA)、乙酰化纤溶酶原-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
(APSAC)、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scu-PA)亦
称前尿激酶
3、第三代溶栓剂:替奈普酶(TNK-tPA)、瑞替普酶(r-
GUSTO 试验结果表明,在降低早期和1 年死亡率方面,rt-PA 优于链激酶。我国的TUCC 临床试验显示国人应用50 mg rtPA后90 分钟血管再通率达79.3%,TIMI 3 级血流者达48.2%, 与国外应用100 mg rt-PA 的再通率接近,且减少了出血并发症。
阿替普酶(rt-PA)给药方法:
3、瑞替普酶(r-PA):r-PA 为第三代溶栓药物,对纤维蛋白 的亲和力较rt-PA 弱,游离的r-PA较rt-PA 更能进入血凝块内部 激活纤维蛋白酶原,中度消耗纤维蛋白原,半衰期为15 ~ 18 分钟。 多项研究显示r-PA 溶栓效果与rt-PA 相似。
14
瑞替普酶(r-PA)给药方法:
在静脉肝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10 mU 溶于5 ~ 10 ml 注射用 水,静脉注射2 分钟以上,30 分钟后重复上述剂量,后继续维 持肝素静脉滴注48 小时左右。
常见的溶栓药物
常见的溶栓药物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药物??溶栓药物溶栓药物是一组通过对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激活纤溶、将已经形成的血栓溶解的药物。
目前用于临床而有效的有一下5种:1、?链激酶(SK):本品是一种从C组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蛋白激酶提纯的制剂,现已可用基因工程制备。
其作用是与纤溶酶原结合成复合物,裂解其560精氨酸及561缬氨酸肽链,形成纤溶酶而激活纤溶。
使用方法有以下3种:(1)首剂一次注射,继以维持量。
一般先导量为SK50万U,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5-30分钟,继而每小时10万U,静脉滴注,疗程3-5天。
用药前30分钟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25mg或其他抗组胺药和地塞米松5mg,也可用氢化可的松预防过敏反应。
(2)大剂量SK75万U~150万U,静脉滴注30~90分钟。
不用维持量,连续使用5天。
(3)超大剂量SK,每小时150万U,共6小时。
据文献报道:在治疗278例动脉栓塞性闭塞中,动脉再通率为62.3%,股动脉再通率为50.8%。
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再通率为43.5%。
SK的最大缺点是除对人体有抗原性外,它对纤维蛋白无特异结合作用,可引起全身性的纤溶酶激活,易导致血浆纤维蛋白原下降,引起出血。
2、?酰基纤溶酶原链激酶活化剂复合物(APSAC):现常用的复合物制剂是酰基纤溶酶原链激酶活化剂复合物(APSAC),酰基化的部位是在链激酶的丝氨酸酶区。
APSAC不具活性,但注入血液后,在血栓的纤维蛋白上,酰基被水解,丝氨酸蛋白酶区暴露,激活纤溶酶原。
APSAC优于SK,因SK血浆半衰期只有15~30分钟,APSAC延长至60分钟,APSAC对纤维蛋白有亲和力,故溶解血块纤维蛋白的作用较强。
剂量与用法为APSAC30U一次,静脉注射2~5分钟。
3、?尿激酶(UK):临床上所用的尿激酶是从尿中提取,UK制品中含有高分子量UK(相对分子质量54000)及低分子量UK(相对分子量33000),后者能激活全身性纤溶的作用,容易引起出血。
介入科溶栓抗凝药物知识
低分子肝素钙4100单位
适应症:本品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
栓形成,也用于 血液透析时预防血凝块。 规格:(1)0.2ml:2050AXaIU (2)0.4ml:4100AXaIU
药理
低分子量肝素钙(以下简称本品)是一种新型的抗凝血酶Ⅲ (ATⅢ)依赖性抗血栓形成药,其药理作用与普通肝素钠基 本相似。普通肝素可分离抗血栓活性和抗血凝活性,血浆中 凝血酶(即因子Ⅱa)活性与血凝关系密切,因子Xa活性与 血栓形成关系较密切。由于本品抗因子Xa活性与抗因子Ⅱa 活性之比值为2.5-5.0,而普通肝素为1.0左右,因此,本品 对体内、外血栓,动、静脉血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本品能 刺激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凝血途径抑制物,和纤溶酶原活 化物,不被血小板第4因子中和和对血小板功能亦无明显影 响。本品对血栓溶解有间接协同作用,可用于治疗已形成的 深部静脉血栓。预防性抗血栓治疗只需每天皮下注射一次, 一般不需实验室监测。本品无三致(致突变,致畸胎,致癌) 毒性。给小白鼠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本品的LD50分别为 1655mg/kg和3764mg/kg
注意事项
1.用药前,应进行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记数、凝血酶时间 (TT)、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致活酶时间 (APTT)测定。TT和APTT应小于2倍延长的范围内。 2.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病人反应,如脉率、体温、呼吸频率 和血压、出血倾向等,至少每4小时记录1次。 3.静脉给药时,要求穿刺一次成功,以避免局部出血或血肿。 4.动脉穿刺给药时,给药毕,应在穿刺局部加压至少30分钟, 并用无菌绷带和敷料加压包扎,以免出血。
用法用量
本品不能用于肌肉注射。 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应皮下注射本品。在血液透析 中预防血凝块形成,每次血透开始时应从动脉端给予单一剂量 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时通常的注射部位是腹壁前外侧,左 右交替。针头应垂直而不是斜着进入捏起的皮肤皱折。应用拇 指和食指捏住皮肤皱折直到注射完成。 1.用于预防和治疗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用时加注射用水1毫升溶解,手术前1-2小时,皮下注射2500 抗Xa因子国际单位,手术后每天皮下注射2500抗Xa国际单位, 术后连用5天。
溶栓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况,制定个性化的溶栓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联合治疗策略:与其他心血管药 物联合使用,提高溶栓治疗效果, 降低复发风险。
溶栓药物的靶向输送:利用纳米 技术等手段,实现溶栓药物的靶 向输送,提高药物利用率和安全 性。
溶栓药物在互联网医疗和远程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作用机制和特点
作用机制:溶栓 药物通过激活纤 溶酶原,使其转 化为纤溶酶,从
而溶解血栓
药物种类:尿激 酶、链激酶、组 织型纤溶酶原激 活 剂 ( t- PA ) 等
特点:溶栓药物 具有快速溶解血 栓,恢复血流的 作用,对于急性 心肌梗死、急性 脑卒中等疾病的 治疗具有重要意
义
临床应用:溶栓 药物在临床上广 泛应用于急性血 栓栓塞性疾病的
稻壳公司
溶栓药物的临床应 用进展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1
溶栓药物的种类和作用机制
02
溶栓药物的临床应用
03
溶栓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04
溶栓药物的研发进展
05
溶栓药物的临床应用前景和展望
06
01
添加章节标题
01
溶栓药物的种类和作用机制
第一代溶栓药物
链激酶
尿激酶பைடு நூலகம்
组织型纤溶酶原 激活剂
肺栓塞的溶栓治疗
适应症:适用于急性大面积或次大面积肺栓塞 禁忌症:活动性内出血、近期自发性颅内出血 溶栓药物:尿激酶、链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溶栓治疗时间窗:发病后2周内
其他血管栓塞疾病的溶栓治疗
肺栓塞:溶栓治疗可快速溶解肺 动脉内的血栓,恢复肺组织正常 灌注。
药学知识点归纳之溶栓药考点分析
赣州药学知识点归纳之溶栓药考点分析在赣州医疗卫生招聘考试中药学虽然是基础学科,但是很多学员都觉得药学知识点特别多,不好复习。
今天中国卫生人才网就带着大家总结归纳一下药学知识点:溶栓药考点分析,以便大家更好地记忆。
溶栓药是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而溶解血栓的药,溶栓酶为促纤维蛋白溶解剂或纤溶酶原的直接激活剂(链激酶除外)。
代表药物:链激酶、尿激酶、阿普替酶、瑞普替酶一.溶栓药作用特点尿激酶:尿激酶对新产生的血栓溶栓效果较好。
链激酶:溶栓作用无选择性,降解纤维蛋白凝块,也降解纤维蛋白原和其他血浆蛋白。
静脉溶栓治疗首选阿普替酶或瑞普替酶,无条件时,可用尿激酶替代。
阿替普酶选择性地激活血栓部位的纤溶酶原,故不产生应用链激酶时常见的出血并发症。
瑞替普酶与其他纤溶酶原激活药相比,溶栓作用迅速、完全和持久。
瑞普替酶与二代溶栓酶相比,具有下列作用优势血浆半衰期长,栓塞开通率高,给药方便。
具有较强的、特异的纤维蛋白选择性,可与纤维蛋白结合,迅速产生对纤溶酶原激活的催化作用。
给药较方便,可以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
全身纤溶活性小于链激酶,但大于阿普替酶。
治疗时间窗宽,溶栓效果好且安全。
二.典型不良反应常见表浅部位的出血,如皮肤、黏膜和血管穿刺部位出血、瘀斑,也可为内脏出血,如消化道出血、咯血、尿血、腹膜后出血、脑出血等。
严重出血患者可死亡。
严重出血发生率1%~5%,其中脑出血的发生率一般不足1%。
偶见溶血性贫血,黄疸及ALT升高;溶栓后继发性栓塞(肺栓塞、脑栓塞或胆固醇栓塞等)、过敏反应。
三.药物相互作用1.使用溶栓药后是否使用肝素可由医生决定,一般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若肝素静脉滴注,需监测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调整剂量。
2.溶栓药与华法林、抗血小板药、肝素和其他影响凝血的药物合用,可增加出血的危险。
3.使用某种溶栓药溶栓治疗,血管再通后,若再次发生梗死,可用其他溶栓药。
4.链激酶、尿激酶溶栓治疗应与阿司匹林联用,可增加疗效,且不显著增加严重出血的发生。
溶栓治疗
(3)颅内恶性肿瘤(原发或转移);
(4)缺血性卒中(不包括3h内的缺血性卒中); (5)可疑主动脉夹层; (6)活动性出血 (7)3个月内的严重头部闭合性创伤或面部创伤;
(8)慢性、严重、没有得到良好控制的高血压;或目前血
压严重控制不良〔收缩压)180 mm Hg ( 1 mm Hg =0. 133 kPa)或者舒张压}110mmHg}; (9)痴呆或者已知的其他颅内病变; (10)创伤(3周内)或者持续>20 min的心肺复苏,或者3 周内进行过大手术; (11)近期(2 -4周)肠道出血;(12)血管穿刺后不能压迫止血 者 (13) 5 d前曾应用过链激酶,或者既往有链激酶过敏史;
(14)妊娠;
(15)活动性消化系统溃疡;
(16)目前正应用抗凝剂:国际标准化比率( INR )水平越
高,出血风险越大; (17)经综合临床判断,患者的风险效益比不利于溶栓治 疗,尤其是有出血倾向者,包括严重肝肾疾血。若患者出现严
重头痛、视觉障碍、意识障碍等,应考虑此诊断。应 用纤维蛋白选择性强的溶栓药物,其颅内出血发生率 可能纤维蛋白选择性高,使之更容易溶解陈旧性的止 血血栓有关。另外也与静脉肝素的剂量有关。
1)既往脑出血病史; (2)脑血管结构异常(如动静脉畸形等);
患者血清总胆固醇偏高,可能患有动脉粥样硬化,血
栓形成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因此溶栓治疗十分必要。
抗栓药物:主要针对凝血酶和血小板,起抗凝作用,
如肝素、抗凝血酶等。
溶栓药物:激活纤溶酶原形成纤溶酶,使纤维蛋白降
解,溶解已形成的纤维蛋白血栓。分类:①第一代纤 溶药物,尿激酶、链激酶等;②第二代纤溶药物,tPA 等;③第三代纤溶药物,tPA的变异体r-PA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栓药物及分类
血栓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纤维蛋白原,溶栓药物能够直接或间接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变成纤维蛋白溶解酶(纤溶酶)。
纤溶酶能够降解不同类型的纤维蛋白(原),包括纤维蛋白原、单链纤维蛋白,但对交链纤维蛋白多聚体作用弱。
同时,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也参与调节该过程,活化的纤溶酶受α-抗纤溶酶的抑制以防止纤溶过度激活。
溶栓药物多为纤溶酶原激活物或类似物,其发展经历从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到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从静脉持续滴注药物到静脉注射药物。
1.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常用的有链激酶和尿激酶。
链激酶进入机体后与纤溶酶原按1∶1的比率结合成链激酶-纤溶酶原复合物而发挥纤溶活性,链激酶-纤溶酶原复合物对纤维蛋白的降解无选择性,常导致全身性纤溶活性增高。
链激酶为异种蛋白,可引起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避免再次应用链激酶。
尿激酶是从人尿或肾细胞组织培养液中提取的一种双链丝氨酸蛋白酶,可以直接将循环血液中的纤溶酶原转变为活性的纤溶酶,非纤维蛋白特异性。
无抗原性和过敏反应,与链激酶一样对纤维蛋白无选择性,价格
便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临床最常用的为人重组t-PA(rt-PA,阿替普酶),系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具有快速、简便、易操作、安全性高、无抗原性的特点(半衰期4~5min)。
可选择性激活血栓中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对全身性纤溶活性影响较小,因此出血风险降低。
目前,其他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还包括基因工程改良天然溶栓药物及t-PA的衍生物,主要特点是纤维蛋白的选择性更强,血浆半衰期延长,适合弹丸式静脉推注,药物剂量和不良反应均减少,使用方便。
已用于临床的t-PA的突变体有瑞替普酶(r-PA),兰替普酶(n-PA)和替奈普酶(TNK-tPA)等。
GUSTO研究显示,rt-PA加速给药组开通冠状动脉优于链激酶,每治疗1000例患者减少10例死亡。
临床研究提示r-PA和TNK-tPA与t-PA 加速给药疗效相似,但是给药方便,更适合院前溶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