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舟过安仁》 说课稿(精品)
《舟过安仁》优质说课稿
过安仁》这首诗,以新颖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
2、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边读边想象画面,感
天真、活泼的情景。对正在经受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故事应当是不生疏 受小童的形象;
第3页共5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3、体会对儿童的观赏、宠爱之情,同时也感受诗人的不泯童心。 使教学过程顺利展开。
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胜利、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应当怎么写才好呢?
(二)说教学目标
下面是细心整理的《舟过安仁》优质说课稿,欢迎阅读,盼望大家能够喜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即: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
爱。
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我接受的是交融式目标的拟定方法。
《舟过安仁》优质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内容 《舟过安仁》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它 是三首古诗中的一首,《舟过安仁》以新颖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 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全诗 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生动描写了儿童的稚气行为。既呈现了两个 小渔童无忧无虑、充满童稚和奇思妙想的形象;又使得杨万里对儿童的宠 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观赏有加,从中也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舟过安仁》优质说课稿
流露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结合本单元“永久的童年〞的主题,学习本首诗,一是培育学生边读
《舟过安仁》优质说课稿
边想象诗中情景,感知诗词大意,从而体会诗中有画、诗中有情。二是激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经常要依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 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4篇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4篇《舟过安仁》教学设计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舟过安仁》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借助图画及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意。
3、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及图画中两个小孩的聪慧、顽皮,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4、把古诗编成故事。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小黑板板书:小练笔要求及《稚子弄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首诗,诗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我们在一年级时学过《牧童》,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回顾。
(齐背: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过度:童年捕蝉的经历是那样的有趣,也勾起了老师对另一首描写儿童生活诗的回忆。
(教师背诵:《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是伟大的南宋诗人杨万里写的有关儿童生活的诗作。
是的,他就是这样一个童心不泯的诗人,他的诗以写田园生活为主,是南宋四大家之一(尤袤、陆游、范成大)。
今天他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做了一首诗,是什么情景呢?我们一起看图画。
二、学习古诗1、看图,说图意。
打开书,看到这幅图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想问?(生自由汇报,教师梳理学生一两个关键问题,留在理解诗意时解决)2、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出示《舟过安仁》,要求自由练习朗读——抽生读(2个)——男、女读——齐读(重点指导“篙”、“棹”的读音及“遮”的写法)3、学习古诗: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1、借助注释或工具书。
2、借助插图。
3、发挥想象)(1)自学,教师巡视。
(2)汇报交流。
a、理解诗题、词语、诗句。
五年级语文下册《舟过安仁杨万里》教案、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1.诗句默写:要求学生当堂默写课文中的部分诗句,检查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情感体验:让学生选取课文中的一句诗句,进行朗读或表演,感受诗句中的情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2.逐步引导:在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首先,解决生字词问题;其次,分析诗句的表层意义;最后,探讨诗句背后的深层含义和诗人情感。
3.互动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小组合作、比较分析等方式,共同探讨古诗的鉴赏技巧。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提高鉴赏能力。
3.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播放古风音乐,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古诗的美。
(二)讲授新知
1.诗句解析:逐句解读诗句,分析诗句的韵律、对仗、意象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生字词讲解:针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舣舟”、“安仁”等,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其词义和用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古诗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道德养分,如尊重他人、关爱自然等,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思考,理解课文的主旨和内涵,把握诗人在舟过安仁时的所见所感。
3.鉴赏古诗: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学会从韵律、对仗、意境等方面分析、品味古诗,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4.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增强语感。
《舟过安仁》语文教案
《舟过安仁》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3.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重点词句的理解。
2. 诗歌意象的把握和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杨万里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2)提问:请大家谈谈对诗歌的感悟。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有哪些?(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意象,如“小舟”、“浪花”等。
(2)解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2)引导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6. 朗读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
(2)鼓励学生背诵诗歌。
7. 课堂小结8.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舟过安仁》。
(2)写一篇关于《舟过安仁》的读后感。
9. 板书设计《舟过安仁》杨万里小舟浪花便捷斗笠10. 教学反思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掌握情况如何,下一步如何改进教学方法等。
六、教学评价评价内容:1. 学生对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情况。
2. 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3. 学生对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
舟过安仁说课
这样做,既夯实了学生 的基础,又为下一个环节做 了铺垫。
突出重点说流程
(三)咬文嚼字品诗情, 想象漫游叹诗境。
读出味道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小、轻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生无雨都张伞
怪生无雨都张伞
新课标第十条: 学生要学会使 用常用的语文 工具书。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我真的好想用心歌唱童年!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gāo zhào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 /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怪生无雨都张伞,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不是遮头是使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板书:童年美好)
天真单纯 活泼好动 注意力不集中 ……
因材施教说方法 之读悟教学法
叶圣陶说:“语文是读的学科。”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朗读中 训练语言文字,在读中理解,在 读中体味,在读中想象,在读中 陶冶情操。
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读。
因材施教说方法 之引导想象法
恩格尔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
挖掘教材的空白 开启想象的闸门 发表独立的见解 抒发内心的情怀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一字传神
哦! 呀! 啊! ……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读诗传情(板书:童心不泯)
怪生无雨都张伞啊!
感叹(童年短暂)
读诗悟情
喂…… ( )们
舟过安仁说课稿课件
舟过安仁说课稿课件作为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学会说课稿的编写,可以提升自己的教学内容提炼能力。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舟过安仁说课稿课件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舟过安仁说课稿课件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会认、会读、会写本课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古诗。
【进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讨论、交换等进程,借助注释,结合相干资料,知道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感受幼童形象,体会作者对儿童的称赞、爱好之情及不泯童心,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感受幼童形象,体会诗中情感,有感情地诵读。
【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古诗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遭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进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以前我们学习了哪些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一首写儿童的诗。
这首诗中描写了两个十分顽皮可爱的小孩子,你们想知道他们是怎样的顽皮可爱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诵,要求读准字音,划分节奏。
2.教师范读,为学生正音划分节奏,便于更好的掌控诗词。
3.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初步了解词中的大意以及其中包蕴的情感。
明确:强调学生个性化解读,读出自己的感觉来。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1.创境想象,品读体会幼童“天真幼稚、聪明淘气”的形象,感受童真童趣:(1)让我们都轻轻地划着小船,来到安仁,看一看吧!谁愿意为我们描画一下脑海中显现的画面呢?明确: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本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2)能说说此时此刻,孩童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明确:无忧无虑、天真幼稚的形象。
(3)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配乐读,代表读)2.再次创境想象,品读体会作者对儿童的称赞、爱好之情,及不泯童心:(1)为何没有下雨偏撑开伞,不是用来遮头而是放在船上呢?孩童的非常之举让诗人疑问不解,他会怎么解疑呢?明确: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
5《古诗词三首舟过安仁》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掌握诗词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其含义和作用,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学会欣赏古诗词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4.能够运用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创作一幅描绘自然过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了解诗词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一个“诗词接龙”游戏。我先背诵一首与安仁镇相关的古诗词,然后邀请学生接着背诵,通过这种方式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舟过安仁》。
3.邀请一位擅长古筝的音乐老师,在课堂上演奏古筝曲。让学生在优雅的古风氛围中,更好地融入到诗词的学习中。
(二)讲授新知
1.我逐句解读《舟过安仁》,引导学生理解每个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在解读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中的场景,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1.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我给出一些讨论话题,如:“诗中的安仁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为何对百姓的生活感到同情?”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引导他们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分享。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词,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例如:“诗中的安仁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为何对百姓的生活感到同情?”“你觉得这首诗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等问题。
五年级下册《舟过安仁》精品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舟过安仁》精品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舟过安仁》精品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舟过安仁》描写了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有趣的一幕:诗人闲来一瞥,被“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的情景所吸引,为什么?因为他们虽无忧无虑的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也收了起来,船桨也停在那儿,这不是很奇怪吗?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作者疑窦顿解,恍然大悟后,不禁为小童子的聪明,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啧啧称赞,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全诗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生动描写了儿童的稚气行为。
既展现了两个小渔童无忧无虑、充满童稚和奇思妙想的形象;又使得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从中也流露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及不泯童心,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诗中情感,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古诗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受到美的熏陶。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间心灵对话的过程,古诗教学也是如此。
要结合古诗凝练含蓄、意在言外、言约而旨丰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古诗的方法,引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改变古诗逐诗逐词逐句的教学方法。
注重诗中句与句间的整合,同体诗与诗内涵的延伸拓展。
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尝试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深入感悟,在感悟的过程中领略古诗的情感和意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对这首诗歌的教学,我觉得:①首先要注意对诗歌整体意思的把握;②要指导学生在一次次“创境想象”、“涵咏诵读”中,进入诗境,感受诗歌中的“儿童”形象——孩童无忧无虑、充满童稚和奇思妙想的形象,感悟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及不泯童心,品味童年生活的情趣;③最后通过“品味精妙诗句”、“整合品读”其他优秀的描写童真童趣的诗歌,加深对诗歌的喜欢,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古诗词三首之《舟过安仁》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2.激发好奇心:设计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如让学生猜测诗中描绘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互动交流: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表达能力,增强学习信心。
3.合作学习:依据社会建构主义理论,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教具:古诗词教材、卡片、黑板等。这些教具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古诗词的结构、修辞手法等,便于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
2.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诗词鉴赏,让学生运用所学鉴赏方法,分析其他古诗词作品,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3.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诗人的角色,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再现诗人在创作《舟过安仁》时的情境。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了解杨万里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掌握《舟过安仁》的诗意、诗境和诗情;学习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如朗读、品味、感悟等;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杨万里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掌握《舟过安仁》的诗意、诗境和诗情。
(2)通过学习,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舟过安仁》,并背诵全诗。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针对学生理解困难的部分,通过举例、讲解等方式进行针对性辅导。
2.组织课后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交流,提高创作能力。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6篇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6篇《舟过安仁》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舟过安仁》描写了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有趣的一幕:诗人闲来一瞥,被“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的情景所吸引,为什么?因为他们虽无忧无虑的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也收了起来,船桨也停在那儿,这不是很奇怪吗?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作者疑窦顿解,恍然大悟后,不禁为小童子的聪明,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啧啧称赞,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全诗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生动描写了儿童的稚气行为。
既展现了两个小渔童无忧无虑、充满童稚和奇思妙想的形象;又使得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从中也流露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及不泯童心,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诗中情感,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古诗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受到美的熏陶。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间心灵对话的过程,古诗教学也是如此。
要结合古诗凝练含蓄、意在言外、言约而旨丰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古诗的方法,引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改变古诗逐诗逐词逐句的教学方法。
注重诗中句与句间的整合,同体诗与诗内涵的延伸拓展。
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尝试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深入感悟,在感悟的过程中领略古诗的情感和意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对这首诗歌的教学,我觉得:①首先要注意对诗歌整体意思的把握;②要指导学生在一次次“创境想象”、“涵咏诵读”中,进入诗境,感受诗歌中的“儿童”形象——孩童无忧无虑、充满童稚和奇思妙想的形象,感悟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及不泯童心,品味童年生活的情趣;③最后通过“品味精妙诗句”、“整合品读”其他优秀的描写童真童趣的诗歌,加深对诗歌的喜欢,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之《舟过安仁》优质教案(3份)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新授课)教材分析:《舟过安仁》是新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
《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
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故事应该是不陌生的。
所以,教学中我利用他们的阅读期待,调动起学习的兴趣。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七言律诗积累,知道学习古诗的几个步骤和基本方法。
学生对于小组活动的展示充满兴趣。
在这首诗的学习之前,已经学过一首关于童趣的《牧童》,对于这种浅白易懂,充满情趣的诗歌兴趣浓厚。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小童的形象;3、能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同时也感受诗人的不泯童心。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当时的画面。
教学难点:感受小童的形象,体会诗人对小童的喜爱与赞赏。
课时分配: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及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想象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童趣:师:童年是纯真的,难忘的。
身处于童年的你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
一只蝴蝶,一个玩具……虽然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但是却包含着我们的快乐。
同学们,在你的身边,有没有发生有趣的事呢?生:有!师:谁来说说看?生:我平常捉蜻蜓、逮蚂蚱,哪怕捉不到,摔个狗啃泥也是快乐的!师:蜻蜓是可能没捉到,可是快乐却已经装在我们心里了!生:我与小伙伴们一起放风筝,很开心。
师:在美丽的春色里去放风筝,放飞的岂止是风筝!放飞的还有无尽的童趣!师:是啊,我们的童年时光就像一首首妙不可言的诗,只要我们用心去读,就能读出其中的无限乐趣。
今天,咱们就一起用心地读读诗人杨万里笔下的“童年”吧!师: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舟过安仁)师:仔细观察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生:读了诗题,我知道诗人乘舟路过安仁县。
生:从诗题中,我还知道这首诗描绘的可能是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的所见。
《舟过安仁》教案
《舟过安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
(2)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
(2)体会诗人对安仁地区的情感寄托。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3)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中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作者表达技巧的把握。
(3)诗歌主题的深入探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诗歌内容,了解诗人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歌的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安仁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背景。
(2)简介诗人杨万里及其创作风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学生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字词和句式。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解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作者的表达技巧。
4. 互动讨论(1)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互动讨论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舟过安仁》公开课教案(完整版)资料
《舟过安仁》公开课教案(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古诗词三首永登县大同镇贾家场小学任生平授课时间:上午第三节课授课班级:五年级一.教学内容:古诗词三首之一《舟过安仁》二.备课时间:3月19日三.授课时间:3月23日四.学习目标:1.会写“遮”这个生字,会读“篙、棹”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诵并背诵《舟过安仁》。
3.理解诗意,体会作者对儿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五.学习重点:朗读并背诵全诗。
六.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七.教学方法:七步教学法八.学习过程:1.导入: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片,有什么感受呢?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
一次发现,一个玩具……看起来微不足道,却饱含着我们的快乐。
我们中国乃诗歌的国度,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儿童有怎样的快乐。
2.出示学习目标。
3.初读感童趣自学指导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要读准字音,圈点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再试着画出古诗的节奏,3分钟后指名朗读古诗,看谁读得有节奏感。
1.生自学3分钟。
2.师巡视。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师:看来大家都已经掌握诗的节奏了,接下来让我们学习本诗生字。
gāo zhào篙棹这两个生字反复读。
遮字的笔顺重点讲解。
4.品读享童趣自学指导2默读全诗,根据注释理解诗意,思考每行诗的意思,在练习本写一写,3分钟后指名回答,看谁回答得准确。
1.生自学3分钟。
2.师巡视。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
板书:江上所见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板书:张风使伞5.再读悟童趣自学指导3再次朗读全诗,展开想象,体会作者表达了什么感情?用笔写一写。
《舟过安仁》教学教案设计
《舟过安仁》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
2. 理解《舟过安仁》的诗意,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读、互读、引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舟过安仁》。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2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1.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诗歌全文打印,每人一份。
3.2 课前准备1. 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和诗歌背景。
2. 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 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2 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意。
2.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生僻字词的含义。
4.3 课堂讲解1. 讲解生僻字词的含义,解释诗歌中的难点。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4.4 课堂练习1. 学生朗读课文,巩固记忆。
2. 学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4.5 课堂小结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疑问。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作业内容1. 熟读并背诵课文。
2.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5.2 作业要求1. 字体工整,卷面整洁。
2. 按时完成,杜绝抄袭。
5.3 作业反馈1.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给予评价。
2.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个别辅导。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1. 检验学生对《舟过安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舟过安仁》教案
《舟过安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会通过诗句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歌,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
(2)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
2. 诗歌的意境分析。
3. 诗歌的朗读与背诵。
难点:1. 诗句中隐含的情感意境。
2. 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杨万里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提问:同学们对“舟过安仁”这个场景有什么联想?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人物形象。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从诗句中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2)讲解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的画面。
(2)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杨万里的《舟过安仁》,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我们理解了诗歌的内容,体会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学习古典诗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舟过安仁》。
2. 写一篇关于《舟过安仁》的赏析文章。
3. 选择一首杨万里的其他诗作,进行自主学习与解析。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舟过安仁》。
2.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描述出诗中的景象。
3.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4. 学生能够欣赏古典诗歌,表达自己的感受。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舟过安仁》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以我利用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直接参与体会。以探究
性学习方式为主导,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体现学生的
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
容的引导,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于结合图文,理解诗句含义,体会作者
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在于学习理解作者在看到小孩子
“无雨张伞”后,产生疑惑——质疑——解疑的心理活
动以及诗句上下两句的过渡。
知识与技能维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
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维度: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图片资料, 教学目标
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中人物的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能体会作者对事物的赞
赏、喜爱之情,同时也感受诗人思想感情。
学生学习能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七言律诗积累,知道学
力分析 习古诗的几个步骤和基本方法。学生对于小组活动的展
示充满兴趣。在这首诗的学习之前,已经学过一首关于 童趣的《牧童》,对于这种浅白易懂,充满情趣的诗歌 兴趣浓厚。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舟过安仁》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小学语文
教学例名
《舟过安仁》
称
《舟过安仁》是新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词
三首中的一首。《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
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对正
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故事应该是不陌生的。所
以,教学中我利用他们对图片信息的理解以及对课文内 教材分析
本课学生学习需要使用的教学方法有 1、观察法 2、 想象法 3、朗读法 4、引导法 5、合作探究法。学生的 古诗学习基础比较扎实,在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能 够很好的进入情景进入学习。教学设计中,有很多有趣 的图片和视频,能够很好的辅助教学,学习氛围比较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舟过安仁》说课稿
各位同学、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舟过安仁》。
我将通过说教材、说教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1、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及特点
《舟过安仁》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首古诗。
本组课文以“童年生活”为主题,这首诗所写的就是作者杨万里乘舟路过安仁县时所看到的一个充满童趣的情景。
此诗有作者的所见:水面上,两个孩童驶着一艘很小的渔船,他们放下撑船的竹竿和船桨,坐在船上。
也有作者的感悟: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童趣,短短的16个字却展示了孩童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以及从他们的行为中所透出的只有孩童所具有的奇思妙想。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想象能力有所提高,并且学生在五年级之前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诗歌的知识,对于诗歌的朗读、节奏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而且学生已经接触过杨万里所写的诗歌,对诗人并不陌生,因此对于理解诗歌的含义不会过于困难。
3、教学目标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是新课标对五年级古诗教学的要求。
根据这些要求以及教材的内容特点,并结合学情,我设计了一课时的教学流程,并制定了如下目标:
(1)认识“篙、棹”2个生字,会写“遮”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并能边读边想象诗歌所呈现的情境。
(3)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童年生活的趣味。
4、教学重难点
其中,“理解诗歌的含义,能够边读边想象诗歌所呈现的情境,体会童年生活的趣味”是本课的重难点。
2、说教法与学法
现在的学生的学习大多依赖于家长和老师,因此要培养他们在学习上的独立能力和合作能力。
学习古诗,首先要多吟诵,再根据诗词与吟诵去理解诗意。
因此,在学法上我主要采取合作交流法和诵读法,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且多次的诵读,从而初步理解诗意。
在教法上,我主要运用对话法和情景创设法。
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因此我会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诗歌。
寓教于乐,通过情景创设,不仅能让学生如亲临般体会诗歌,且能激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3、说教学过程
1、“对诗”游戏,激趣导入
新课导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合理的导入能够奠定一堂课的基调,使教学过程能够顺利的展开。
首先我会进行一个“对诗”的游戏。
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本次教授的诗歌的特点,“对诗”的内容我选取高鼎《村居》中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中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等诗歌,由我来说一句诗,学生回答下一句。
这一环节以游戏的方式开始课堂学习,不仅可以使有一定学习压力的五年级学生放松一下,还能够激起他们的
学习兴趣。
此外,游戏的内容都是已学知识,在游戏的同时又起到“温故”的作用。
“对诗”结束后我会提问学生:这几首诗有什么共同之处,从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舟过安仁”。
2、初读诗歌,理解诗意
这一环节主要包括介绍诗人和初读诗歌、理解诗意两个部分。
在一年级下册和二年级下册学生都已学过杨万里的诗歌,对于诗人学生已经较为熟悉,因此关于诗人的介绍我先请学生来说一说,不足之处再由我来补充。
这一环节的重点主要在于初读诗歌和理解诗意。
读通诗歌是学习诗歌的基础,因此我将通过学生自由朗读、学生示范朗读以及全班齐读等方式使学生将诗歌读正确、读流利。
对于诗意的理解,我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诗意,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共同解决,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最终正确理解诗意。
3、品读诗歌,体会童趣
在初步理解诗歌的大意之后,要更加深入的品读诗歌,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在这一环节我会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的图片并配上音乐,营造一份悠闲的气氛,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再细细朗读这首诗歌,以读带品。
接着我会提问:看着这样一个情景,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通过学生的不同回答,再追问:你从哪里感觉到了,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再读一读这首诗歌,以读代品。
先以读带品,再以读现品,通过吟诵诗歌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诗歌的体会,引导他们感受诗中孩童的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以及儿童特有的奇思妙想所带来的趣味。
4、创设情境,享受童趣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歌往往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画或者一个场景,需要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想象才能在头脑中呈现这幅画或这一场景。
在这一环节我会让学生进行同桌合作,通过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借助自己的想象力,在同桌讨论之后,对《舟过安仁》这首诗所呈现的情景进行表演。
事先我会给学生一些提示:可以表演出两个小童之间的对话、他们的动作、表情等等。
进行情景表演,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思维与想象力。
而且可以使学生进入到诗歌的情景中,身临其境地体会孩童时期的语言、行为,感受儿童生活的纯真与趣味。
4、说板书设计
舟过安仁
悠闲
童年生活
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