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19月亮上的足迹(教学实录)
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新课标)
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大意;2.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语速等朗读课文;3.能够用多种形式展现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和背诵重点句子;2.朗读时注意语音、语调、语速等;3.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进行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月亮上的足迹”,并问学生:“你们听过月亮上有人留下的足迹吗?”引入题目,并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预习让学生预习课文,并用自己的话简述故事大意。
3. 教学3.1 阅读课文供课文原件食用:从前,有位美国宇航员叫尼尔·阿姆斯特朗。
1969 年,他和另外一个宇航员勒·艾尔德一起,坐上阿波罗 11 号登上了月球。
他在月球上度过了 21 个小时 36 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在月球上行走的人。
那天,尼尔·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行走时,脚印不小心落在了那儿,他想,如果想起来了,以后再来的人一定会感到很神秘、很惊异,就决定在那儿留下一双脚印,让后来者都看见:“这就是我的脚印,是我第一次走到这儿来的证明。
”他留下的足迹,就是一名人类在月球上第一次的见证。
月球重力较小,没有地球的氧气和风力,所以月球表面的杂物、尘土和火山灰多数处于原状,就像一部珍贵的历史纪录片,记录着尼尔·阿姆斯特朗和他的同伴勒·艾尔德在月球上所走过的足迹。
3.2 讲解生词讲解生词“宇航员”和“火山灰”。
3.3 重要句子理解1.坐上阿波罗 11 号登上了月球。
指出“阿波罗 11 号”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所使用的宇宙飞船,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之一。
2.他在月球上度过了 21 个小时 36 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在月球上行走的人。
指出尼尔·阿姆斯特朗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并在月球上行走的宇航员。
3.那天,尼尔·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行走时,脚印不小心落在了那儿…指出尼尔·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行走时,留下了他的脚印,这是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的足迹。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迹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迹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类探月的历史和科学家们为探索月球付出的艰辛努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科学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知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知的欲望。
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科学原理的理解。
2. 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准备:1. 课文:月亮上的足迹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天空中的月亮,引发学生对月球的好奇心。
2. 提问:你们对月球有什么了解?人类是如何探索月球的?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月亮上的足迹。
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 讲解人类探月的历史和科学家们为探索月球付出的艰辛努力。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小组讨论:如果你是一名科学家,你会如何探索月球?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彼此的创意和想法。
五、课后作业(5分钟)2. 学生通过观察天空中的月亮,记录下月亮的变化,并思考月球的奥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天空中的月亮,引发学生对月球的好奇心。
通过自主学习和课堂讲解,学生了解了人类探月的历史和科学家们为探索月球付出的艰辛努力。
小组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
课后作业让学生将课堂学习与实际观察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整体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知的欲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迹六、课堂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探月工程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2. 提问:你们认为我国探月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1. 教师展示一些关于月球探索的案例,如月球车、月球样本等。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一、教学内容《月亮上的足迹》选自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课文解析、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2. 分析课文结构,领会作者通过对比、衬托等手法描绘月亮景象的技巧。
3. 感受作者对月亮的赞美之情,培养热爱自然、探索未知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培养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月球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月亮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在课本上标注,加强记忆。
4.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讲解修辞手法,如对比、衬托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反馈。
7. 主题探讨:讨论课文中作者对月亮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未知的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月亮上的足迹》2. 生字词:月球、神秘、皎洁、静谧等。
3. 课文结构:引子、描述、对比、衬托、结尾。
4. 修辞手法:对比、衬托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以“我眼中的月亮”为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描述,画出你心中的月亮。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效果,加强师生互动。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关于月亮的诗歌、故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月亮文化,培养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
3. 作业设计中的作文题目和绘画题目。
七年级上册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设计范文3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设计范文3篇每年中秋我们都会赏月,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七年级上册语文中《月亮上的足迹》的教案设计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上册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范文一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 了解记叙语言的平实准确2) 把握文章记叙的主体内容3) 分析人类登月的现实意义2、技能目标1) 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大意2) 准确概括文章各节要点3) 网上迅速搜索相关资料3、情感目标1) 正确理解登月的意义2) 了解人类伟大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4、媒体目标1) 展示图片和录像片段,创设课文情境,激发学生兴趣2) 安排学生利用手提电脑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组织概括并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准确概括文章要点的能力、网上迅速搜索相关资料的能力难点:迅速准确概括文章要点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5`)1、情景导入(背景midi音乐:《城里的月光》或《但愿人长久》)展示美丽的嫦娥奔月神话图,简述人类最早的登月向往。
展示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书影,简介凡尔纳作品。
2、引入课文(展示登上月球的三位宇航员的照片)时至1969年,人类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月亮。
让我们记住这三个人的名字,并一起来看看,当时宇宙飞船是如何飞上太空的。
(播放火箭升空瞬间以及空中一级、二级火箭脱落的录像片段)(二)学习新课 (25`)1、速读课文思考问题:登月过程可以分成哪几个阶段?明确:1)飞船升空前的准备2)飞离地球,飞向月球3)登月成功,开始工作4)胜利返航,畅谈感想2、细读课文,1)完成表格时间事情进展1 1969年7月16日上午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2 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脱落3 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4 火箭发射后13小时30分宇航员进入梦乡5 19日晚8点33分6 19日晚9点32分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7 20日上午7点32分8 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9 21日上午ll时39分登月舱打开舱门10 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11 7月21日11点56分20秒12 22日0点15分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13 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14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登月全过程图片文字资料展示,学生自由讨论,概括要点)(2)宇航员踏上月球后做了几件事?1) 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2) 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3) 树立登月纪念碑4) 安装各种仪器进行科学探测5) 插上美国国旗6) 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三)课文小结(5`)1、登月意义如何理解阿姆斯特朗说的: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初一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精选3篇】
初一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精选3篇】月亮上的足迹优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① 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③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课前准备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
学生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教学内容这是一篇纪实报道。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Mü?亩粒?琳叨?芴寤岬侥堑窃氯??痰木?亩?恰⒌窃鲁晒?蟮南苍靡约白髡叨匀死啻厦鞑胖堑脑廾馈N恼滤??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教学设计新课导入① 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飞船的登月资料图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画面导人新课。
② 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歌导人。
总之,导人旨在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
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①自主学习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②合作探究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学教案范文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学教案范文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阅读教学。
此教学节目旨在帮助学生平衡阅读和理解技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教学目标在本教学节目中,学生将会:•理解阅读策略,并将其应用于课文《月亮上的足迹》中;•通过对主题的理解来推动书面设想的发展和表达;•把握口语和书面表达规范,以适应各种传达情境;•培养在主题上批判性思维技巧和个人价值观的发展。
教学方法•展示式教学•合组教学•讨论式教学•发散式教学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在本节课前,请让学生回答一些如下问题:•月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方面的作为?•月亮可以做什么?第二步:展示课文展示范文,并引导学生阅读。
作为口语表达的提示,在本教学节目中,则以讨论为基础,但展示也在很多地方体现。
展示句子的模拟例子可参考下面的范文:当然,许多人也同感一样:在黑夜里,自由自在地玩耍的小时候,爬在月光下的树上,猜测地球上一切都在观看着他们!他们正式毒誓吧…做一个宇航员走在月亮的表面上!为什么?因为在月亮上,人的足迹也是可以留下来的!该段话描写了一个小时候所期望的愿望: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此外,人们也会在某些场合下独自一人,感到孤独和悲伤。
就像这句话所摆出的场景一样,他们可以选择在月光下独自躺着,此时爬到月亮上的想法可能真的让他们变得渺小。
然而,在这样的场景中,也可以感受到人类的力量和自由。
第三步:思维题目提问学生下列思维题目:1.孩子在月光下的借口是什么?他怎么休息?2.Yiatateng心中拥有的是什么?3.作者最后的愿望是什么呢?第四步:分组讨论在讨论小组中,让学生以以下问题为基础进行讨论:•人类的想象力是如何起到的?它们都有什么共性?•你觉得自己尝试过过奋斗实现想象吗?这是一个好方法吗?•你认为文学的创作与想象力是什么关系?第五步:课堂总结如果时间允许,最好让学生写一篇自己的作文。
在示范作文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一个有规范的口语和书面表达风格;2.通过比较和对比等方式,探究一个主题的不同角度;3.适当使用比喻和插话等形式,扩展个人想象力;4.标准格式和文学元素。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一、教学内容《月亮上的足迹》选自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探讨,写作特色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重点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科学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月球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月亮的了解和想象,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3.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巩固记忆。
4. 句子解析: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句子含义,体会作者情感。
5. 主题探讨:小组讨论课文主题,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性,培养科学精神。
6. 写作特色分析:讲解课文写作特色,指导学生借鉴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7.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月亮上的足迹》2. 生字词:月球、神秘、探索、足迹、遥望、梦想3. 重点句子解析:分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4. 课文主题: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永不停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人类探索月球的过程。
(2)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关于月亮的描述。
2. 答案:(1)人类探索月球的过程:遥望月亮→实现登月→继续探索(2)例:月亮如同一枚洁白的玉盘,高悬在夜空中,照亮了黑暗的夜色,为大地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文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具体章节为《月亮上的足迹》。
文章通过描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的足迹,以及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过程,表达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和追求。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背景介绍、生词学习、课文解析、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类探月的历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未知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掌握,探索精神的培养。
难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如何引导学生将探索精神融入日常生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讨论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美。
同时,展示月球探测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宇宙探索。
2. 新课内容学习:(1)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然后进行交流分享。
(2)解析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一名宇航员,描述在月球上的所见所感。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句式、词语等方面的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式,进行写作练习。
6.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联系实际生活,培养探索精神。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月亮上的足迹》2. 生字词:按照课文顺序,列出重要生字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人类探月的历史。
(3)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探索宇宙的看法。
2. 答案:(1)略。
(2)人类探月历史: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类的足迹。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迹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迹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月球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月球的认识。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探索精神。
(2)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朗读与理解。
(2)月球探索历程的了解。
(3)重点词汇和短语的学习。
2. 教学难点:(1)月球相关科学知识的掌握。
(2)课文中所涉及的航天技术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月球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月球。
(2)简要介绍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月球探测任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课文中提到的月球探测任务,探讨人类对月球的了解有哪些方面的突破。
(2)分享讨论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情况,总结人类对月球的探索成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详细讲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月球探测任务和相关技术。
5. 练习与拓展:(1)设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了解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最新进展。
四、课后作业1. 朗读课文,巩固词汇和短语。
2. 总结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思考未来月球探测的方向。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合作表现。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知识点掌握:通过测试或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掌握情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月亮上的足迹》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月亮上的足迹》教学实录新人教版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屏显美丽的月景图。
)师:同学们,聆听着贝多芬悠扬的《月光曲》,欣赏着神秘婀娜的月姿,感觉美吗?的确,如洗的碧空,如盘的圆月,都有神秘的魅力。
千百年来,月亮始终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也引发了人们无限的遐思。
长舒广袖的寂寞嫦娥,吴刚伐桂的坎坎之声,无一不诱惑着人们去想象月亮上的情形。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探月这一奇妙、美好的梦想,早在1969 年美国“阿波罗11 号”这一太空雄鹰展翅飞落月球时就实现了。
(屏显三位宇航员合影照。
)这三位就是载着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踏上最危险也是最伟大的探月之路的英雄。
今天,我们就乘时空机器,穿越到42 年前,去领略他们在月亮上留下的足迹。
(师板书课题。
)一、整体感知1.概括全文。
师:大家已经在课前认真预习过这篇课文了,是吗?你们读了几遍呢?现在,我想请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老师有两个要求:一是完整;二是简洁。
其他同学认真听。
生1:1969 年7 月,美国阿波罗11 号终于实现了人类的梦想。
师:什么梦想?生1:登月的梦想。
师:很好,你的回答做到了简洁,但没有做到完整。
哪位同学再来补充一下?生2:1969 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
他们经历很多困难,终于在1967 年7 月21日11 点56 分登上了月球,而且最后也返回了地球。
师:你的概括要更完整一些,但你自己觉得做到简洁了吗?(生摇头。
)看来,老师的两个要求对大家而言还是有些困难。
那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的概括既能内容完整又能语言简洁呢?本文侧重于记叙,我们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是不是就能完整、简洁地概括了呢?下面,大家在文中勾画出这六个要素,然后将它们连贯成一句通顺的话。
(生阅读,勾画,讨论;师巡视,指导。
2024年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语文原文及教案
2024年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语文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月亮足迹的描绘及其象征意义。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讨课文主题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2.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探究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3.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自豪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生字词。
1.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教学难点:2.1课文主题的深入挖掘。
2.2课文象征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1利用多媒体展示月亮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特点。
1.2学生分享对月亮的印象和了解。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2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课堂讨论3.1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哪些月亮上的足迹?4.分析课文4.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4.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月亮足迹的描绘及其象征意义。
5.课堂小结5.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和课文内容的掌握。
1.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深入分析2.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2.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3.拓展延伸3.1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3.2学生交流分享,表达自己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自豪。
4.课堂练习4.1教师设计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反馈。
5.课堂小结5.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1.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文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为《月亮上的足迹》。
该文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的足迹,以及这一历史时刻背后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类首次登月的历史意义。
2. 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和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对航天事业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长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重点: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登月历程和航天员的足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阿波罗11号登月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月球的了解和向往。
2. 自主阅读: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航天员在月球上的足迹。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词和长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3)解读作者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主题。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航天员,描述在月球上的感受。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精彩描写,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细节表达情感。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段话,描述自己心中的月球。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月亮上的足迹2. 课文结构:引言:阿波罗11号登月主体:航天员在月球上的足迹结尾:历史意义及启示3. 生词和短语:飞跃、寂静、小心翼翼、无垠、荣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简述航天员在月球上的足迹。
(2)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航天事业的看法。
2. 答案:(1)航天员在月球上的足迹包括:小心翼翼地踏上月球、留下清晰的脚印、采集月壤和岩石样本、插上美国国旗等。
(2)航天事业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它代表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为人类的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学生对航天员在月球上的足迹有了深入了解,但对课文情感表达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月亮上的足迹》课堂实录1
《月亮上的足迹》课堂实录1
教材分析:
《月亮上的足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单元第十九课的课文。
这篇课文真实地记录了1969 年7 月21 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的全过程。
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与航天英雄一起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月球和征服自然这一伟大的壮举和科学探险的历程;鼓励学生爱国爱科学的感情和责任感。
活动分析
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伟大壮举和科学探险,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教学。
教师应抓住这个特点来教学,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把有关的内容编成课本剧,志愿报名扮演什幺角色;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和图片,准备好活动用的道具,为活动课作准备,这些都是学生最喜欢做的。
学生喜欢一边学、一边乐,一边喜欢表现自己,根据这个特点,可采用活动课来教学。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月亮和征服自然的历程。
2、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月亮上的足迹》课堂实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月亮上的足迹》课堂实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月亮上的足迹》课堂实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月亮上的足迹》课堂实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作者创作背景和写作特点;2. 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特征和主题思想;3. 掌握文中重点词汇、短语及语法知识;4. 能够用英语对文中内容进行略读和精读,提高英语阅读效率和语言表达能力;5.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文中人物形象及主题思想;2.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效率。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受作者的写作背景;2. 思维导图法:帮助学生了解文中重点内容及主题思想;3. 演讲和讨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3min)主要通过图片或视频等方式,讲解什么是科幻小说,令学生理解科幻小说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程。
2.预习环节(10min)播放小视频《月球基地》,让学生了解未来在月球建立科学基地的相关信息,理解作者创作背景。
3.阅读环节(20min)3.1 略读环节让学生先看一遍全文,快速浏览内容,弄清故事大概。
3.2 精读环节3.2.1 思维导图展示分组讨论并在黑板上用思维导图展示文中描述的地球、月球地景,并引导学生发言,让学生说说熟悉的名词和短语,理解文中重点词汇和短语的含义。
3.2.2 阅读策略教学教师给学生们提供几篇简短的文字,引导学生从字面和上下文中理解文章意思,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
3.2.3 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以及主题思想请学生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总结出来,在此基础上,讨论此文的主题思想,并结合日常生活进行交流讨论。
4.课后延伸(10min)让学生自由阅读《月亮上的足迹》一书,向同学分享阅读体会和感触,促进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口语表达水平。
五、作业布置1.教师留下作业,要求学生复述全文大意;2.教师留下作业,要求学生结合主人公性格进行短文写作;3.建议学生选择有趣的科幻作品进行阅读,并写下阅读感受。
月亮上的足迹(人教版七年级必修课堂实录)
月亮上的足迹(人教版七年级必修课堂实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观测、畅谈、里程碑、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等词语。
2.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
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2.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并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德育目标1.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分析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对登月技术的理解;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教学方法1.快速阅读法。
本文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以明晰的时间线索将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
先让学生较快速度地默读,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再用简洁的语句梳理概括内容要点。
2.延伸拓展法。
激活学生的思维,就关于报道人类登月的文章如自读课本中的《登陆月球》进行对比阅读,充实有关细节,培养探索太空的兴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及胶片、月球地貌的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训练学生快速默读文章,用圈点勾画和记录摘要获取要点信息、概括课文内容。
分析文章表现手法,如恰当的描述、叙述中有议论等。
利用课堂实践活动,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探索月球的奥秘。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多媒体显示月球地貌、宇宙飞船探访太空的的资料)(教师简要解说图片内容)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珍贵的资料是怎么得来的吗?对,是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拍摄的。
那么,你们想了解人类成功地踏上月球的全过程吗?让我们一起学习朱长超的《月亮上的足迹》。
(板书课题、作者)设计(二)(多媒体播放一段人类探访月球的短片)我们刚才看到的是人类探访月球的全过程,那么作者朱长超是怎样用手中的笔记录这一段真实历程的呢?今天让我们与航天英雄一起,去感受1969年那惊心动魄的一刻……设计(三)(背景音乐:贝多芬的《月光曲》、阿炳的《二泉映月》)同学们,“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伴着这熟悉的儿歌,我们不知不觉中走过了孩提时代,的确,如洗的碧空、如盘的圆月有着太多的光彩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丰富的内蕴尽在神话传说、文章词赋、民风民俗之中。
七年级语文教案19月亮上的足迹
19月亮上的足迹教学目标①速读课文,抓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②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③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速读课文,抓主要信息;理清思路,了解登月知识。
课前准备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
学生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教学内容这是一篇纪实报道。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
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出示夜幕星空的画面,提问:自古以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引起无限的遐想,于是,就有了许许多多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和不朽的诗篇,你能举一些例子吗?①讲解“嫦娥奔月”的故事:美丽的嫦娥是射下九个太阳的英雄羿的妻子,她因为偷吃了长生不老丹就飞进了月宫。
她住在广寒宫里,捣药的玉兔和砍伐桂树的吴刚陪伴着她。
嫦娥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就会步出广寒宫,遥望人间。
这个美丽的传说反映了中国古代人对月球构造的一种非常朦胧的认识,也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登月向往。
②儒勒·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儒勒·凡尔纳(1828~1905)生于法国南特,从小对航海有浓厚兴趣,系统地研读过数理化专著,1865年发表了《从地球到月球》,及1870年发表的续集《环绕月球》,这两本科幻小说几乎是现代“阿波罗”登月工程的原始性预演。
《从地球到月球》及它的续集,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法国探险家米歇尔·阿当建议造一颗名为“哥伦比亚”的空心炮弹,并乘坐它到月球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标准教材
七年级语文:19月亮上的足迹
(教学实录)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七年级语文:19月亮上的足迹(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①速读课文,抓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②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③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速读课文,抓主要信息;理清思路,了解登月知识。
课前准备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
学生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教学内容这是一篇纪实报道。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
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
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出示夜幕星空的画面,提问:自古以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引起无限的遐想,于是,就有了许许多多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和不朽的诗篇,你能举一些例子吗?
①讲解“嫦娥奔月”的故事:美丽的嫦娥是射下九个太阳的英雄羿的妻子,她因为偷吃了长生不老丹就飞进了月宫。
她住在广寒宫里,捣药的玉兔和砍伐桂树的吴刚陪伴着她。
嫦娥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就会步出广寒宫,遥望人间。
这个美丽的传说反映了中国古代人对月球构造的一种非常朦胧的认识,也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登月向往。
②儒勒·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
儒勒·凡尔纳(1828~1905)生于法国南特,从小对航海有浓厚兴趣,系统地研读过数理化专著,1865年发表了《从地球到月球》,及1870年发表的续集《环绕月球》,这两本科幻小说几乎是现代“阿波罗”登月工程的原始性预演。
《从地球到月球》及它的续集,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法国探险家米歇尔·阿当建议造一颗名为“哥伦比亚”的空心炮弹,并乘坐它到月球去。
巴比康,米歇尔和尼丘尔船长在炮弹里装了温度计,气压表,月理图和枪支弹药,又随身带上两只狗和几只鸡,乘坐由270米长的大炮发射的炮弹出发,但在途中遇到流星而偏离轨道,在离月球4500千米处绕月飞行。
三位探险家利用绕月飞行的机会,仔细观测了月球的面貌,最后因炮弹速度越来越快而脱离了月球的引力范围,从而进入了地球的引力圈,终于溅落在太平洋,三位月球探险家被美国军舰救起受到美国人民的热烈欢迎。
③有关月亮的古诗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月亮是如此神秘,人类是如此向往,那么什么时候人类能真正登上月球,实现飞天梦呢?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在今天的课堂上,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去感受人类登上月球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和那成功的
喜悦。
二、整体感知1、学生速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时、地、人、事)。
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并填表。
时间
事件进展
1969年7月16日上午
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发射升空
火箭发射后2分42秒
第一级火箭脱落,火箭继续上升
离地9分5秒
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
火箭发射后13小时30分
宇航员进入梦乡
19日晚8点33分
飞船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
19日晚9点32分
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20日上午7点32分
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
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
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
21日上午11点39分
登月舱打开舱门
11点51分
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
22日0点15分
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
22日上午6点35分
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
飞船进入大气层 3、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
归来。
)(教师边复述,边展示图片。
)三、研读赏析1、宇航员登月成功后做了哪几件事? 学生边速读课文边回答。
(①检查登月器②采集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③树立登月纪念碑④
安装仪器⑤插美国国旗⑥与总统通话。
)2、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学生找出有关段落齐读,并抓住“一小步”与“巨大的飞跃”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
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四、拓展延伸1、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学生讨论。
(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 2、“阿波罗”号登月计划的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时至今日,人类向宇宙迈进的步伐从未停止过,你还知道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其他成果吗?附资料1:中国
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XX年10月15日,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搭乘中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飞船进入太空,环绕地球飞行14圈,次日在内蒙古安全降落。
这次为期21小时的太空之旅,使中国继俄罗斯、美国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独立自主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
资料2:最引人注目的是对火星的探测。
20世纪70年代以来,前苏联和美国都对火星进行过较长时间的探测,美国的两个海盗号探测器在火星上着陆考察,结果是火星“运河”之说被否定,更没有发现“火星人”的痕迹。
但人类对火星的向往并未泯灭,而是一直想从这个与地球特征极多相似的星球上发现奇迹。
1996年美国发射火星探路者,把“索杰纳”火星车送上火星漫游考察,最大成果是发现火星上曾多次发生过特大洪水,但仍未寻觅到生命的踪迹。
资料3:1986年人类还专门对哈雷彗星回归和太阳进行过探测。
前苏联的韦加号、欧空局的乔托号和日本的先驱号探测器,第一次在穿过哈雷彗星贴近彗核探测,发现了哈雷彗星上有简单的有机分子。
1990年美国发射的尤利西斯号太阳探测器,破天荒地探测了太阳南北极的太阳风形成等情况。
资料4:20世纪90年代
以来,美国先后把哈勃空间望远镜、康普顿r射线望远镜、钱德拉x 射线望远镜送入太空轨道,观测宇宙中遥远天体和星系,揭示宇宙的形成和发展。
哈勃空间望远镜升空XX年来,已经观测到黑洞、超新星爆发等宇宙自然现象。
3、20年后,假如你已经成为我国第二批宇航员,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在月球或别的星球留下什么足迹?请大胆地发挥你丰富的想像力,对我国的航天事业作些设想。
结束语:刚才,我国的第二代“宇航员”已经有了美妙的设想,令人鼓舞。
最后,我想说的是,现在我们生活的空间是有限的,地球在茫茫宇宙中,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愿你们勇敢地走出来,敞开宽阔的胸怀,迎接美好的未来。
五、布置作业搜集关于月亮的知识、词语、诗句、传说及人类探索太空的信息等。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