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齐晋鞌之战是因礼仪之争而引起的吗
古代汉语鞌之战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鞌之战知识点总结一、战争的缘由楚国和秦国一直处于战争状态,秦国为了统一六国,不断向楚国进攻。
公元前349年,秦军攻陷楚国的马陵城,但楚国并未因此屈服,而是通过组织力量,准备反击。
二、战争的背景楚国和秦国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两大强国,一直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激烈竞争。
此时,秦国的秦孝公正试图通过武力统一六国,而楚国则试图保持自己的地位。
因此,当秦国攻打楚国时,楚国决心进行反击,以维护自己的基本国家利益。
三、战争的过程当时楚国的名将春申君孙遇率军准备反击秦军。
公元前348年,楚军在马陵城附近设下埋伏,待秦军攻打马陵城时,突然发起反击。
此时,秦军并未料到楚军的埋伏,被楚军突袭,遭受惨重损失。
秦国的将领白起部队遭到重创,白起本人也被楚军击伤,逼得秦国只得撤军。
四、战争的结果鞌之战后,秦军损兵折将,失去对楚国的威胁,楚国也因此保持了独立性,为当时的政治格局带来了重大的变化。
此次战争,楚国取得了一次胜利,也增强了楚国的地位和影响力。
而秦国则在此战后陷入一段时间的内外交困之中。
五、战争的意义鞌之战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对当时的政治格局和历史进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使楚国保持了独立,也增强了楚国的地位和影响力,对阻止秦国一统六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这场战争也表明了楚国在地理位置、军事力量和外交手段上的优势。
六、战争的启示鞌之战不仅对当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影响,也对后世的军事战略和政治策略产生了一定的启示。
这场战争表明了军事策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楚军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主要是因为他们制定了合理的战略,通过埋伏和突袭等手段,成功地打垮了敌人。
这为后世的军事战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总之,鞌之战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对当时的政治格局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次战争的胜利,不仅使楚国保持了独立,也增强了楚国的地位和影响力,对阻止秦国一统六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这场战争也表明了军事策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鞌之战
鞌之战——经过
周定王十八年(公元前589年),晋卿郤克率领以晋国为首的诸侯 联军在齐地鞍(今济南西北)击败齐军,迫齐背楚从晋的作战。
十八年春,齐国乘晋国霸业中衰之际,出兵南下攻打鲁国,继 而击败卫国援鲁之军。面对齐军强大的攻势,鲁、卫两国告急 于晋。当时,晋之宿敌楚国已从晋国手中夺取了对中原大部分 地区的控制权,正努力施展拉拢齐国的外交手段,以进一步消 弱中原地区抗楚的势力。晋景公深知,齐若被楚接近,必将对 晋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为惩戒叛逆,震慑诸侯,复兴霸业, 晋景公命中军元帅郤克率上、中、下三军战车800乘,会同鲁、 卫、曹及狄人的军队进攻由齐顷公率领的滞留在卫国的齐军。 顷公闻讯,令齐军避开诸侯联军的锋芒,迅速东撤。六月十六 日,联军尾随齐军至齐西南部的靡笄山(今济南干佛山)下。齐顷 公下令停止撤退,并遣使向郤克挑战。
鞌之战
鞌之战——背景
鞌之战是春秋四大战役之一,记述公元前589年齐国 与晋国在齐地鞌进行的一场争霸战争。春秋时期齐国 自桓公之后趋于衰落,晋国在晋文公时崛起,公元前 632年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之战中击败强大的 楚军而成为霸主。晋文公死后晋国也逐渐失去强势地 位,公元前597年在邲(今河南荥阳东北)之战中被 楚国击败,楚庄王由此建立霸业。这时齐国一度复兴, 争霸中原。公园前589年齐国首先夺取了晋国的盟国 鲁国、卫国的几个城池,鲁,卫二国向晋求救,晋国 为重振国威而出兵结的 晋军打败。
逢丑父乘机同齐侯互换了位置。将要到华泉, 骖马被树木绊住不能再跑了。头天晚上,丑 父在栈车里睡觉,一条蛇爬在他身子下边, 他用手臂去蛇,手臂被咬伤,郤隐瞒了这件 事,所以今天不能推.而被韩厥追上。韩厥拿 着拴马的绳子站在齐侯的马前,拜两拜,然 后稽首,捧着酒杯加上玉壁献上,说:“我 国国君派群臣替鲁、卫两国请求,说‘不要 让军队深入齐国领土。我不幸恰巧遇上你们 兵 车的行列,没有逃避隐藏的地方,而且怕因 为逃跑躲避会给两国的国君带来耻辱。
齐晋鞌之战课件
齐晋鞌之战课件齐晋鞌之战课件齐晋鞌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战役,发生在公元前684年的春秋时期。
这场战役是齐国和晋国之间的一次较量,也是两国势力争夺鞌地的一次决战。
本文将从背景、战役过程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背景春秋时期,诸侯国纷争不断,为了争夺领土和资源,各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
其中,齐国和晋国是两个实力较强的国家。
而鞌地,则是两国之间的争夺焦点。
鞌地位于今天的山东省境内,地势险要,资源丰富,对于两国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鞌地成为了齐晋两国争夺的焦点。
二、战役过程1. 齐国的准备在战役开始前,齐国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齐国派出使者,试图与晋国和解,但未能达成协议。
齐国随后开始加强军备,进行兵员的调动和军队的集结。
同时,齐国还加强了对鞌地的防守,修筑了城墙和壕沟,以增强城防能力。
2. 晋国的进攻晋国得知齐国的准备后,并未袖手旁观。
晋国派出大军,准备对鞌地进行进攻。
晋国的军队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鞌地附近。
晋军采取了分兵行动,试图从多个方向同时进攻,以分散齐军的注意力。
晋军在进攻过程中,遭到了齐军的顽强抵抗,但并未取得明显的优势。
3. 齐晋军队的对峙随着战役的进行,齐晋两军开始在鞌地附近展开激烈的对峙。
双方的军队在鞌地周围布下了重重防线,形成了一种僵持的局面。
双方的将领都在寻找对方的弱点,试图找到突破口。
然而,由于双方实力相当,一时间难以分出胜负。
4. 晋国的撤退在齐晋两军对峙的过程中,晋国的统治者意识到战役的进展并不利于晋国。
晋国决定撤退,以避免进一步的损失。
晋军在撤退过程中,受到了齐军的追击,但并未造成重大伤亡。
最终,晋军成功撤离了鞌地。
三、影响1. 齐国的胜利尽管没有取得明显的胜利,但齐国在齐晋鞌之战中占据了优势。
齐国成功守住了鞌地,保护了自己的领土和利益。
这对于齐国来说,是一次重要的胜利,增强了齐国的国力和威望。
2. 晋国的挫败齐晋鞌之战对晋国来说是一次挫败。
晋国未能夺回鞌地,失去了对该地区的控制权。
古代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原文及译文
晋灵公不君(宣公二年)原文: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
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能补过也。
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
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
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遂扶以下。
公嗾夫獒焉。
明搏而杀之。
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
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见灵辄饿,问其病。
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
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今近焉,请以遗之。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
”问其名居,不告而退。
——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①攻灵公于桃园。
宣子未出山而复。
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
宣子曰:“不然。
”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呜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
’其我之谓矣。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
惜也,越竞乃免。
”译文:晋灵公不行君王之道。
他向人民收取沉重的税赋以雕饰宫墙。
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弹人,然后观赏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
他的厨子做熊掌,没有炖熟,晋灵公就把他杀了,把他的尸体装在草筐中,让宫女用车载着经过朝廷。
赵盾和士季看到露出来的手臂,询问原由后感到很忧虑。
两军相逢勇者胜—《鞌之战》赏析
两军相逢勇者胜—《鞌之战》赏析《鞌之战》是春秋时期一次著名的战役。
公元前589年,齐国出兵攻打鲁国和卫国,鲁、卫向晋国求援,于是在齐晋之间发生了这次战争。
《左传》记述鞌之战的文字较长,这里选的是其中的一部分。
本篇选自《左传.成公二年》,题目是后加的。
癸酉,师陈于鞌。
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
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
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
”不介马而驰之。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
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
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
齐师败绩。
逐之,三周华不注。
鲁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六月十七日,齐晋两国军队在鞌这个地方摆开了阵势。
郤夏为齐侯驾车,逢丑父为戎右。
晋国解张为主帅郤克驾车,郑丘缓为戎右。
齐侯说:“我姑且消灭了这些人再吃早饭。
”不给马披上甲就进击晋军。
郤克被齐军的箭所射伤,血一直流到鞋上,但坚持指挥,没有让鼓声停下来,说:“我受重伤了。
”解张说:“从一开始交战,箭就射进了我的手和胳膊肘,我折断箭杆继续驾车,左边的车轮被鲜血染成了深红色,我哪敢说受伤的事?你还是忍着点吧!”郑丘缓说:“自从开始交战以来,自从有不平坦难以通过的地势,我必定要下去推车,你难道不知道这些吗?——不过你确实受伤很严重了!”解张说:“全军的眼睛都看着我们的旗帜,耳朵听着我们的鼓声,进退全根据我们旗帜的指挥,此车只要有一人坐镇着就有获胜的希望,如何能因负伤而使晋军的事业毁掉?穿上盔甲,拿起武器,到前线作战,本来就准备牺牲啊,虽负伤而一息尚存,你就应该为晋君的事业努力指挥战斗吧!”说罢,左手把缰绳握在一起,腾出右手取过鼓槌代替郤克击鼓,解张所驾的马狂奔不止,晋军跟从着,齐国军队溃败。
齐晋鞌之战
逢丑父為右:
右:車右,又稱驂乘,是負責車上安全保衛工 作的人。 逢丑父:齊大夫,逢是氏,醜父是名。“逢” 作姓氏讀pánɡ。 右:古代車戰,普通車(副車)尊者居左,禦 者居中,衛士居右。指揮車君王或主帥居中, 禦者居左。 #齊指揮車:邴夏(左,禦者)—齊侯(中,指揮長) 逢丑父(右,衛士) 逢 逢 逢(本義相遇) 逄(姓氏)
(本義)食畢→食盡→盡,完→已,已經 ↘失,失掉
韁繩,右手取過鼓槌敲起來。 枹:鼓槌。也寫作“桴”,異體字。 鼓:動詞,擊鼓。 轡:韁繩。
左並轡,右援枹fú而鼓:張侯左手並握
能擊鼓,解張爲了騰出一隻手來替卻克擊 鼓,故張將轡並執於左手,右手取過鼓槌 以代郤克擊鼓。
按:御者本來是雙手執轡,因郤克傷重不
敗 績
績:將麻絲搓成線繩。 成績:本義搓成了麻繩——成功、業績 《書· 洛誥》:“萬邦鹹休,惟王有成績。” 敗績:本義沒有搓成麻繩——失敗 《書· 湯誓》:“夏師敗績,湯遂從之。”
另一解:這裏通“跡”,敗跡,猶今天所 說找不到轍,即找不到逃跑的路,也就是潰 敗之義。
逐之,三周華huà不fū注:晉軍追趕齊軍,圍
战争的具体起因:
公元前589年春天,齊頃公率兵入侵魯國北邊的 邊城,圍住了龍城,頃公的寵臣被俘,頃公請求 龍城的軍民不要殺掉他,但龍城軍民不聽,不但 殺了他,還把這位寵臣切成肉片,晾曬在城牆上, 這下惹怒了頃公,發動了大規模地向魯國的進攻。 而這時衛國趁齊國空虛,襲擊齊國,但遇得勝回 朝的齊師,吃了敗仗。魯衛兩國就向晉國求救, 晉景公就派出了以卻克爲中軍統帥、士燮爲下軍 統帥、韓厥爲司馬的八百乘 (甲士2400人,步卒 57600人)的部隊去援救魯衛。在齊地鞌(今濟南 市西北部)與齊師正面交鋒。齊頃公的麻痹輕敵導 致了這場戰爭的慘敗。
齐晋鞌之战
鞌之战的起源
• 鞌之战又名鞍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之 间发生于前589年六月十七的一场战斗。作战的地点是鞌。
• 前589年,齐顷公率齐军讨伐鲁国及卫国,鲁国及卫国派 使者至晋国求援。郤克随即率晋军车八百乘,讨伐齐国以 救鲁、卫[1] 。韩厥在出战前的那天梦见自己的父亲子舆 警告他不要站在战车的两侧,以防被射杀。他因此战在车 的正中。他在追赶齐顷公的时候为齐侯驾车的邴夏认出他 是个君子,要让人射杀他。齐顷公认为认出他是君子还射 杀他不礼。因此射倒了韩厥的左右(按:先秦的材料中 “毙”字没有“死亡”之意,所以此处解释为“倒仆”更 为恰当。)。齐顷公出战时轻敌,马不被甲,人不早餐, 就上阵出击,结果被晋军大败。齐顷公在逃跑时下属逢丑 父替换位置。他们被晋军中军司马韩厥追上,逢丑父假装 命令伪装的齐顷公去打水,齐顷公因此才逃脱了被俘虏的 命运逢丑父与公易位。
齊晉鞌之戰
《左傳成公三年》(公元前589年)
鲁十二公:隐、桓、庄、闵、僖、文、 晋鞌之战发生于公元前589年。当时,晋 国的执政卿士郤子为报齐王戏辱之仇,借 鲁、卫求援之机,发兵攻齐。主战场为鞌, 故史称“鞌之战”。这场战争以晋国胜利 而告终,但大大消耗了交战双方的实力。 在战斗中,晋国之所以能胜利,除了《左 传》中表现的君臣同仇敌忾以外,还与晋 国的农耕经济较为发达有关。另外,晋处 于齐国以西,地势相对较高,在军事作战 上具有“俯冲”优势。这两个原因,又是 《左传》的作者所考虑不到的。
• (译文)逢丑父和齐侯交换位置(这是逢丑父为了保护齐侯, 乘韩厥低下身子安放戎右的机会与齐侯交换位置,以便不能逃 脱时蒙混敌人)。将要到达华泉(泉水名,在华不注山下)时, (齐侯)两边的(中间两马为服,旁边两马为骖)被树枝等钩 住。(昨天夜里)丑父睡在轏车(一种卧车)里,有蛇从他身 底出现,以臂击蛇,手臂受伤却隐瞒了伤情(按,这是为了交 代丑父之所以不能下来推车而补叙的头天夜里的事)。所以不 能推车而被追上。韩厥手持拴马绳站在齐侯的马前(絷:拴缚 马足的绳索),拜两拜,然后下跪,低头至地(这是臣下对君 主所行的礼节。春秋时代讲究等级尊卑,韩厥对敌国君主也行 臣仆之礼)。捧著一杯酒并加上一块玉璧向齐侯献上,说: “我们国君派我们这些臣下为鲁、卫两国求情,他说:‘不要 让军队深入齐国的土地。’臣下不幸,正好在军队任职,没有 地方逃避隐藏(我不能不尽职作战)。而且怕由于我的逃避会 给两国的国君带来耻辱。臣下不称职地处在战士地位,冒昧地 向您报告,臣下不才,代理这个官职是由于人才缺乏充数而已 (外交辞令:自己是不得已参加战斗,不能不履行职责,来俘 获齐侯你)。”逢丑父(充齐侯)命令齐侯下车,往华泉去取 水来给自己喝。郑周父驾著齐君的副车,宛茷担任副车的车右, 载上齐侯使他脱身。韩厥献上逢丑父,郤克的将领手下要杀掉 他。呼喊道:“从今以后不会有代替他的国君承担患难的,有 一个在这里,还要被杀死吗?”郤克说,“一个人不畏惧用死 来使他的国君免于祸患,我杀了他不吉利。赦免他,用来鼓励 事奉国君的人。”于是赦免了逢丑父。
齐晋鞌之战句式总结
齐晋鞌之战句式总结
1. 齐晋鞌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战争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
2. 齐晋鞌之战的背景是,齐国与晋国的矛盾日益激化,双方互不相让。
3. 齐晋鞌之战的导火索是,齐国的王侯贾诩献计,说服齐王侵略晋国。
4. 齐晋鞌之战的战场位于齐晋边境的鞌山,因此得名鞌之战。
5. 齐军在鞌山高地上设阵,晋军则在山下集结,双方势如水火。
6. 齐晋鞌之战的主要战术是以骑兵为主,力图在鞌山上压倒晋军。
7. 齐晋鞌之战中,晋将刘胜率领的精锐骑兵猛攻齐军阵地,取得了战局的主动。
8. 齐国大将颜良为齐军出奇制胜,突袭晋军营地,但被晋将阎罗王识破,大败而归。
9. 齐晋鞌之战中,晋军利用了地形优势和战术威力,最终将齐军打败。
10. 齐晋鞌之战的结果是,齐国失败,晋国得以保全领土,战争对两国都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损失。
11. 齐晋鞌之战的影响是,使得晋国成为了春秋时期的霸主国家之一,而齐国则逐渐沦为次要国家。
齐晋鞌之战
避而给两国国君带来耻辱。我充数当个戎士, 冒昧地禀告您我不会办事,暂且任个职务以 弥补人才匮乏。
13、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 。
如,动词,往。饮,用如名词,这里指泉水。 丑父与齐侯已经交换了位置,这时丑父假冒 为齐侯,让真齐侯借取水的工夫脱身。
14、郑周父御佐车,宛茷为右,载齐侯以免。 郑周父、宛茷(fèi),都是齐人。佐车,副车。
王逸注:“越,坠也。”
5、毙于车中。 毙,毙,仆倒,向前倒下。 《说文·犬部》:
“獘,頓仆也。从犬敝聲。《春秋傳》曰: “與犬,犬獘。 ,獘或从死。” 先秦古 书中的“毙”不表示“死亡”,意思都是 “仆倒”。
6、请寓乘。 寓乘(shèng),搭车。寓,寄,托。 7、从左右,皆肘之 ,使立于后。 在左边或右边(韩厥)都用肘制止他,使他
交换位置,以便不能逃脱时蒙混敌人。
2、骖(cān)絓于木而止 。 古代用马驾车,在辕马两旁的马叫骖 。《说
文》:“騑,骖马也,旁马也。”段注:“不 当衡下者谓之骖,亦谓之騑。”
絓,《说文》:“繭滓絓頭也。一曰以囊絮 練也。从糸圭聲 。”这里通“挂”,后来写 作“掛”,绊住。
3、以肱击之 。 肱(gōng),从肘到肩的部位,这里泛指胳膊。
4、伤而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 。
伤,丑父手臂受伤。匿,藏,这里指隐瞒。 之,指受伤之事。及,赶上,这里指被追上。 5、韩厥执絷(zhì)马前 ,再拜稽(qǐ)首 。
絷,杜预注:“马绊也。”即绊马索。再, 两次。稽首,《周礼·春官·大祝》:一曰稽首, 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 贾公彦 疏:“一曰稽首,其稽,稽留之字;头至地多时,则为 稽首也。此三者(空首、顿首、稽首)正拜也。 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是臣下对国君 所行
左传全集《齐晋搴之战》原文赏析与注解
左传全集《齐晋搴之战》原文赏析与注解齐晋搴之战(成公二年)【题解】本文通过对几个主要人物的细节描写,展示了搴之战的整个过程,揭示了这场战争胜负的原因是由于齐军骄傲轻敌,晋军同仇敌忾。
【原文】师从齐师于莘。
六月壬申,师至于靡笄之下。
齐侯使请战,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1],诘朝请见[2]。
”对曰:“晋与鲁、卫,兄弟也。
来告曰:‘大国朝夕释憾于敝邑之地[3]。
’寡君不忍,使群臣请于大国,无令舆师淹于君地[4]。
能进不能退,君无所辱命[5]。
”齐侯曰:“大夫之许,寡人之愿也;若其不许,亦将见也。
”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6],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7],以徇齐垒[8],曰:“欲勇者贾余余勇[9]。
”【注释】[1]不腆敝赋:外交谦词,不强大的军队。
[2]诘朝:明天早晨。
[3]朝夕:早晚。
意为不断。
释憾:发泄怨气。
[4]淹:久留。
[5]无所:无须。
[6]桀:举。
[7]桑本:桑树根。
[8]徇:遍行。
[9]贾:卖。
【译文】晋、鲁、卫联军在莘地追上齐军。
六月十六日,军队到达靡笄山下。
齐顷公派人请战,说:“您带领国君的军队光临敝邑,敝国的士兵不强,也请在明天早晨相见决战。
”郤克回答说:“晋和鲁、卫是兄弟国家,他们前来告诉我们说:‘大国不分早晚都在敝邑的土地上发泄气愤。
’寡君不忍,派下臣们前来向大国请求,同时又不让我军长久留在贵国。
我们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您的命令是不会不照办的。
”齐顷公说:“大夫允许,正是齐国的愿望;如果不允许,也要兵戎相见的。
”齐国的高固攻打晋军,拿起石头扔向晋军,抓住晋军战俘,然后坐上他的战车,把桑树根子系在车上,巡行到齐营说:“想要勇气的人可以来买我剩下的勇气!”【原文】癸酉,师陈于搴。
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
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
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
”不介马而驰之[10]。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11]!”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12],岂敢言病。
鞌之战——精选推荐
鞌之战春秋晋齐鞌之战:《左传》成公二年记载:前589年,齐顷公攻打鲁国,卫军救援也被齐军打败。
孙桓子和臧宣叔到晋国求援。
晋景公派遣郤克、范燮、韩厥、栾叔等统帅八百辆战车救援鲁卫。
晋军会合鲁卫两军,6月16日在卫国的莘地(山东莘县)与齐军相遇。
齐顷公派人请战,表示“我军虽不强,请在明天早上决战”,郤克表示“晋国和鲁卫是兄弟,鲁卫说贵国在他们国家发泄愤怒,君主不忍,让我们来求情,也不让长期留在这里,我们不能有辱君命。
”齐将高固首先向联军攻击,取胜后在齐军营垒中夸耀说,需要勇气的来买我余下的。
次日两军在齐国的鞌地(济南东北)再次列阵交锋,从双方军队运动情况看,晋军在莘地采用了故意示弱,主力迅速东移,最终把齐军引诱到了鞌地,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鞌地之战”。
两地相距数百里,齐军在一天内赶到,17日清晨,齐顷公在战前还鼓励要消灭了联军再吃早饭,这种状态倒更像经过一夜的急行军,部队连吃早饭的时间都没有,就面对晋鲁卫联军的攻打,战斗进行的非常激烈,郤克受伤了,他的部下解张说要忍耐,不能因为小的伤痛损害君主的大事。
齐军战败,韩厥追赶上齐顷公战车,逢丑父冒充齐顷公,假意让他取水,借机让齐顷公逃离。
齐顷公回到军中带兵回来寻找逢丑父,三入三出。
逢丑父被俘后,郤克要杀他,但听他说“以后就没有替君主承担祸患的人了!”就释放了他。
战后双方议和,齐国归还了侵占的鲁卫领土,同晋国议和。
次年齐顷公前往晋国朝见,晋景公举行宴会招待他,齐顷公看见了韩厥,说道:“只是衣服换了。
”韩厥赶紧施礼,表示“臣拼死作战,就是为了两国君主今天的宴会。
”《史记》中记载关于齐顷公要尊晋景公为王,“齐侯朝于晋,将授玉”,是要把朝见天子时所用的玉圭交给晋景公,是表示恭敬、臣服。
司马迁理解为要尊晋景公为王也可以。
《史记》齐太公世家,索隐:张衡记载古代天子、诸侯的礼节。
诸侯朝见不需授玉,朝见天子时授玉。
授玉不是授王,齐顷公没有资格授予晋景公王爵。
郤克上前阻止了齐顷公,表示晋景公不敢接受。
文选:齐晋鞌之战
• 解张说完后,右骖的郑丘缓则说:「从战 事开始,如果车驾遇到不平的路,我就会 下去推车,但是战事紧张,您难道知道这 些吗?不过您真的也伤得很重。」解张接 着说:「全军都在注意我们车上的旗鼓, 都跟随守,全军 就可以成事。怎么能够因受伤而败坏了国 君的大事呢?
• 在本文的语境下,这两种解释都可以说得通。不过 《史记‧齐太公世家》中有关于鞌之战的记载,则 说“我始入,再伤”,表示解张受伤两次,可见传 文此处的“及”字应是用为连接词,表示手与手肘 皆有箭伤。(标注“以”字)“以”字,用为连接 词时,连接两个动词或动词性词组,联系时间上一 先一后的两种行为。此处是联系折、御两字,表示 解张先把箭折断之后才继续驾车。
• “逸”字,《说文》云:“失也,从辵、兔。 兔谩訑善逃也。”逸为会意字,表示兔子善于 逃跑,也可指亡逸、逃逸,之后又引伸出有奔 逸、奔驰的用法。
• “止”字,为停止之义,指无法使马匹停止,是动 词的使动用法。
• “败绩”一词又见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若未尝登车射御,则败绩厌覆是惧,何暇思获?” 《楚辞‧离骚》:“恐皇舆之败绩。”陆宗达先生 考证《左传》此文于《三体石经》中的“败绩”一 词,写作从足的“迹”字。“迹”指踪迹,凡是循 道而行都可称为迹,“败迹”就是惊慌失列,无法 循道而行的意思。军队只有在面临败亡、逃亡的情 况下,才无法遵循轨迹而行,所以“败绩”就是指 军队大败、一败涂地。
• “再拜稽首”是古人最恭敬的礼节,动作近似 于磕头,但要先拜,然后双手合抱按地,头伏 在手前的地上,并停留一下,整体动作十分缓 慢。
• “奉觞加璧”,也是一种礼仪,进献者需要用 双手捧着酒杯,然后把玉璧放在杯中,进献给 对方。《说文》云:“奉,承也。”“奉”即 “捧”字,后写作“捧”。进,指进献。“奉 觞加璧”是臣子抓住对方国君后所施用的礼节。
鞌之战
耳聪目明
自非亭午不见曦, 自非夜分不见月。
13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使用并提的方式,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 的一面,有时用得不恰当,反而以辞害义。如:
1、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孙平为绳侯,故御史大
夫周昌子为列侯。(史记· 孝景本纪) 2、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周昌孙子为列侯。(汉
20
以上第一段,讲齐晋两国军队交
锋,齐侯很骄傲,齐军攻势很猛,晋
军主帅卻克负伤,但卻克仍负伤指挥, 卻克的御者解张帮助击鼓,主帅战车
冲在前面,晋军跟随而上,齐军溃败。
21
六月十七日,齐晋两军在鞌地摆开阵势。 邴夏为齐侯驾车,逢丑父为车右。晋方解张为郤克 驾车,郑丘缓为车右。齐侯说:“我姑且歼灭了这 些人再吃早饭吧!”不给马披甲就驱车进击晋军。郤 克被箭射伤,血一直流到鞋上,坚持不让鼓声间断。 郤克说:“我的伤很严重了!”解张说:“从一开 始交锋,箭就射穿了我的手和肘,我折断箭杆来驾 驶车子,左边车轮已经被血染红了,哪里敢说伤重? 您忍着点吧!”郑丘缓说:“从一开始交战,如果 遇上地势不平,我必定下车推车子,您是否知道这 22 种情况呢?不过您确实伤得厉害!”
书· 景帝纪)
14
殿:镇守,坐镇。 集:完成。集事:使事业完成,即事业成
功。
若之何:奈何,如何,怎么能,表示反问。
其: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败:毁坏。 以:因。 君:指国君。
擐甲:穿上铠甲。执兵:拿起武器。固:
本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走向。
15
即:《说文·皂部》:“即:即食也。从皂, 卪(jié)声。”林义光《文源》:“卩 (jié),即人字。即,就也„„像人就食之 形。” (本义)就食→接近,靠近→到, 达到→当前(即日)→就→立即 ↘登基(天子即位)
鞌之战发生在什么时代?有什么历史意义?_历史故事
鞌之战发生在什么时代?有什么历史意义?春秋时期,也就是公元前589年,晋国和齐国发生了这场鞌之战。
晋国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交战双方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齐国的国君齐顷公甚至还差一点被晋军抓住。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一场战争了,这可是才距离上次晋国和楚国的邲之战发生了八年时间都还不到呢!晋国和楚国争霸,发生了邲之战。
晋国中军元帅荀林父主导这场战争,但是由于晋国内部六卿互相争夺权力,混乱不堪,分裂现象十分严重,一点也不团结,所以被楚国惨败。
晋国因此丢掉了霸主地位,楚国则占据了霸主强国的地位。
邲之战之后,楚国向西与秦国结盟,向北则联盟了齐国,东则联盟了吴、越两国。
楚国称霸中原的野心已经暴露无遗,先是江、六、舒、蓼纷纷被楚国所灭,后来楚国更是屡屡倾轧各诸侯国,俨然就是一代霸主。
楚国声威越来越大,晋国却开始走下坡路了,晋国政局的确需要好好整顿一番,否则别说是和楚国争霸了,就连能不能在春秋这个战乱的年代中存活下来都是问题。
晋国在战败后,面对的是周边好几个强国的威胁,西边的秦国、南方的楚国、北边有白狄部落,东边则有赤狄部落,总之,好像一下子就陷入了无法拔出来的泥潭中。
晋国隐隐有被各方势力包围的现象,形势非常危急。
齐国的齐恒公曾让齐国走上了霸主之路,在齐恒公的统治下,齐国迅速强大,成为强国,齐恒公也因此被称为春秋五霸的第一霸。
虽然齐国仅仅只在齐恒公时期发展得最为强大,但是齐国即使失去了霸主的地位,但是老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齐国还不是那些小国能够惹得起的主。
除了齐国还是保存有强大实力的国家之外,就是晋国、楚国和秦国三国的实力最强!为了能够抗衡这三个大国,齐国齐顷公年轻气盛,屡次率兵攻打周边的鲁国和卫国,因此鲁国和卫国两国经常联合起来对抗齐国的侵扰。
齐国想要往东扩张,晋国不想多树敌,只能暂时巴结齐国,不与其争夺,甚至是对其的作为不管不问。
但是,就在邲之战以后,齐国竟然渐渐有了反抗晋国,和晋国决裂的心思,晋国开始重视起齐国的动向,为此,晋景公还专门派了中军佐郤克出使齐国,探一探齐国的底细。
[鞍之战 礼仪]鞍之战
[鞍之战礼仪]鞍之战鞍之战篇(一):礼仪的重要性解说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大概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有些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做什么事情都游刃有余?为什么有些人总是不受人待见?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甚至别人见了就想躲?为什么一个电话会让客户不再光临你的企业?为什么一次不经意的会面和握手会让你失去百万合同?这一切皆因不懂礼而惹的祸!有人说,懂不懂礼仪是我个人的事情,我这个人就这么个性,我行我素,我想说:作为一名职场从业者,你的敬业态度、文明礼貌的程度、你是否知礼懂礼,关乎到的不紧紧是你的个人形象,你代表的还是你所在的企业的形象、如果你出国你代表的则是国家的形象!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命运。
你有什么样的思想境界,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
想要成功的人生,礼仪必将先行!俗话说的好:不知礼则失礼,失礼则无人理!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何为礼仪?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方式表现出的自我约束、敬重他人的过程。
涉及仪容、仪表、仪态、穿着、言谈、交往、沟通等内容。
2022年前,孔子曰:“礼者,理也”,意思是说:所谓礼,就是做人的道理。
荀子曰:“礼者,养也”,意思是说:所谓礼,就是做人的素养。
我们的老祖宗5000年前就懂得了这个道理,于是,他们用智慧和努力,历经千百年的积淀,使泱泱中华有了“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美称。
我国最早的蒙学教材《三字经》中就有这样一句话:“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意思是说:当我们还是小朋友的时候,就应该亲近良师益友学习礼仪。
而“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一直是中国儒家道德伦理的核心价值体系。
这源是我国自古儒家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准则。
在现今国人身上留存、继承了多少?想想都令人汗颜。
《左传》中有这样一句至理名言:“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
”意思是:礼可以经营维护一个国家的统治,礼可以安定社稷江山,礼可以有利并造福于后代。
古今中外由于不懂礼或无视礼仪而惹的祸还真不少,下面回溯一下著名的“鞍之战”,这是一场由于一国之君无视礼仪而导致的战争:1、“鞍之战”:公元前592年,晋国中军参谋长鞍之战篇(二):个人礼仪小故事个人礼仪小故事之玉帛成干戈公元前592年,当时的齐国国君齐顷公在朝堂接见来自晋国、鲁国、卫国和曹国的使臣,各国使臣都带来了墨玉、币帛等贵重礼品献给齐顷公。
齐晋鞌之战
齐晋鞌之战齐晋鞌之战选自《春秋左传注·成公二年》(中华书局1990年版)。
鞌(ān),齐地名,在今山东济南偏西。
《左传》癸酉〔癸酉〕六月十七日。
,师〔师〕此指齐国与晋国的军队。
陈于鞌。
邴夏御齐侯〔邴夏御齐侯〕邴夏给齐顷公赶车。
邴夏,齐国大夫。
齐侯,指齐顷公,为当时齐国国君。
,逢丑父为右〔逢(páng)丑父为右〕逢丑父为骖乘。
逢丑父,齐国大夫。
右,车右,骖乘,古代战争时乘车,君王或主将居中,御者在左,有勇力之士居右。
车右在战争中一般负责战争御敌、力役等事。
晋解张御郤克〔解(xiè)张御郤(xì)克〕解张,与下文的郑丘缓均为晋国大臣。
郤克,晋国大夫,此次战争中为晋军主帅。
,郑丘缓为右。
齐侯曰:“余姑〔姑〕姑且。
翦灭此而朝食。
”不介马〔不介马〕谓马不披甲胄。
介,铠甲,这里用如动词。
而驰之。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
曰:“余病〔病〕病或伤得厉害,此指伤情非常严重。
矣!”张侯曰:“自始合〔合〕交战。
,而矢贯〔贯〕穿。
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左轮朱殷〕谓血流至左边车轮,染为红黑色。
朱殷,红黑色。
,岂敢言病?吾子〔吾子〕对别人敬称,较“子”更为亲近一些。
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识〕知道。
之?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
此车一人殿〔殿〕镇守。
之,可以集事〔集事〕成事。
集,成功。
若之何〔若之何〕怎么,奈何。
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擐(hu àn)甲执兵〕穿上铠甲,拿着兵器。
擐,穿。
,固即死也〔固即死也〕意思是本来就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固,本来。
即,走向,靠近。
,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右援枹〔枹(fú)〕鼓槌,又写作“桴”。
而鼓。
马逸〔逸〕马脱缰奔跑。
不能止,师从之。
齐师败绩。
逐之,三周华不注〔三周华不注〕绕着华不注山追了三圈。
周,用作动词。
华不注,山名,在今济南东北。
韩厥〔韩厥〕晋国大夫。
文选3 鞌之战译文
17.岂敢言病,吾子忍之:哪里敢说受伤,您还 是忍耐一下。 吾子:对人尊称,比称“子”更亲热 些。 18.缓曰:“自始合,苟有险:(晋车右郑丘缓 说)从一开始交战,如果遇上难走的路。 险: 本指地势高低不平,此指难以通行的路。
19.余必下推车,子岂识(shǐ)之:我必定下 来推车,您难道知道这些吗? 20.——然子病矣:但是您受了重伤了。郑丘 缓发现郤克的伤势确实很重,已不能坚持击鼓, 故有此言。
俘获敌国国君的礼仪)。
10.曰:“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说:“我们寡 德之国(晋)君打发群臣替鲁国、卫国请求。” 11.曰:“无令舆师陷入君地”:说:“不要让 许多军队深入您的国土。” 无:毋的通假字。 舆师:军队。 陷入:深入。 君地:指齐的国土。 这是委婉外交辞令。因齐先伐鲁、卫。故晋军将领 韓厥站在鲁、卫角度作出请求。许多军队深入您的 国土,因在齐地鞌作战,故言此,言外之意是你先 进攻鲁、卫,才使我们晋军深入齐地,请您不要进 攻他们(鲁、卫)。
1.文化常识 干支纪日、车战常识。 2.特殊读音 逢(pánɡ) 解(xiè) 华(huà)不(fū)注。
14.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我使战士的 称号受辱,我冒昧地向你禀告,我愚笨不会办事, 由于人材缺乏而自己只好代理官职,承担空位。 辱: 使动用法,使……受辱。 敏:聪明。 摄官:代理 官职。 承:承担。 乏:空缺位子。外交辞令,委 婉地表达我不得不履行职责,俘虏您这位君王。 15.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逢(páng)丑父 让齐侯下车,到华泉去打水。 如:到……去。 饮:用作名词,喝的水。
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鞌之战》这篇文章节选自《左 传· 成公二年》。鞌之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次著名战役。 公元前589年,齐国出兵攻打鲁国和卫国,鲁国、卫国 向晋国求援,于是在齐晋之间便发生了这场战争。《左 传》记述鞌之战的文字较长,课本里节选的是其中的一 部分。 这篇文章通过对几个主要人物的细节描写,展示了鞌 之战的整个过程,揭示了这次战役胜负的主要原因是由 于齐军骄傲轻敌,晋军同仇敌忾。当然由于作者的历史 局限,不可能从各国的政治、经济的背景上来描写战争 的性质。至于那些占卜或做梦应验之类的描写,则是作 者迷信思想的反映。
分享转载——古汉《鞌之战》详解
本讲是古代汉语文选。
要求学生从字、词、句、篇各个方面全面掌握《鞌之战》的内容和在语言、文字、语法诸方面的特点,并熟读文选,培养自己的古代汉语语感。
本篇课文古今词义的演变和句法及词类活用现象都是值得注意的。
参考书目:杨伯峻《春秋左传注》“鞌”同“鞍”,异体字,《玉篇·革部》: “鞌,亦作鞍。
”春秋时期齐国地名,在今山东济南附近。
本文选自《左传·成公二年》,标题是后人所加,记述了公元前589年齐晋两个大国在鞌地进行的一场争霸战争。
鞌之战是春秋四大著名战役之一(晋楚城濮之战、晋楚邲之战、晋楚鄢陵之战)。
鞌之战爆发的原因:这次战争的前八年,即前597年,晋国与楚国在邲这个地方打了一仗,楚胜晋败,晋国(景公)威望下降,这就引起北方另一大国-齐国(顷公)的争霸野心,齐国先后讨伐了莒国、鲁国、卫国,又与楚国结盟。
形势对晋国很不利。
晋国一方面整顿内部,另一方面又与鲁国、卫国、曹国等结盟。
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去世,来自楚国的威胁暂时得到缓和,但齐晋的矛盾却尖锐起来,表现在:一、公元前592年,晋国代表在齐国受辱。
晋国派郤克到齐国参加一个盟会,齐顷公在内室里挂上帷帐,让妇女们在里面窃视。
郤克一登上台阶,妇女们看见他一跛一跛的,就哗然大笑起来。
郤克勃然大怒。
一离开齐国,就发誓说:这个仇不报,就再也不渡黄河向东来了。
郤克回到晋国,就建议讨伐齐国。
晋侯不听,他又请求带家兵讨伐,也未得到允许。
二、前589年,齐国与鲁国、卫国发生军事冲突,鲁国、卫国向晋国求救,这个问题关系到晋国对北方诸侯的领导权问题,晋、齐直接对抗也就不可避免。
晋侯命郤克为主帅,率车八百乘,向东进发,这时齐军正好打败卫国返回齐国。
晋兵追踪而至,晋军到了齐国的靡笄山下,齐侯也派人要求交战,说:你们带了军队到敝国来,我们也稍稍有点兵力,明天早晨见面如何?”第二天,就在鞌地打了一仗。
癸酉,師陳於鞌。
癸酉,纪日的干支,指成公二年6月17日。
师:齐晋两国的军队。
齐晋鞌之战
齐晋鞌之战齐桓公时期,周桓王(前422~前497)时年二十岁,晋文公(前497~前412)时年三十一岁,在位三十七年。
齐桓公为人刚正不阿,在位期间,始终没有放弃任用贤能、稳定政局、保障自身利益的目标,曾三次率军出征齐国,为日后齐国称霸春秋打下坚实基础。
齐桓公在位期间,先后经历了齐桓公三代君主的统治时期。
第一代君主齐桓公继位后,任用鲍叔牙(前553~前518)、管仲(前519~前515)以及桓叔三代君主鲍叔、管仲去世后继位的桓叔三代君主(前421~前415)时期进行统治。
第二代君主齐宣公在位时期重用鲍叔、管仲等一批能臣武将改革齐国社会经济、军事和政治局势。
第三代君主齐宣公在位期间重用鲍叔和管仲两大忠臣武将孙武兄弟二人整顿吏治、整顿军队、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等举措对齐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均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三代君主齐宣公在位时期在内政外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一是对君主权力进行限制;二是推行尊长礼仪;三是实行分封制;四是废除旧制度……使齐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军事强盛以巩固地位。
齐桓公继位后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这些措施对后来齐国称霸春秋提供了良好基础与保障:一是制定了严密的军事部署确保齐国能一统中原;二是制订出详细具体的社会经济政策鼓励生产和商业往来;三是制定出严格苛刻的兵役制度以确保军事实力与生产实力相匹配(兵者,国之大事》);四是通过文化融合、社会融合等措施缓和了晋国内部阶级矛盾。
一、背景周威烈王之子周幽王,即周平王。
前422年,周平王去世,当时年仅二十岁的齐桓公继王位。
同年,晋文公去世。
晋文公是楚国人,与桓公关系较好。
前424年,晋文公邀请齐桓公一起到楚国做客,双方建立起友谊。
前425年,晋文公出兵驱逐了南越国。
但是,他也派遣大夫戴甲(原属大夫)率领军队去袭击南越国。
南越军在战斗中被杀死。
晋文公在国内产生了一种政治军事恐惧心理、忧患意识。
于是派公子重耳出使吴国谋求援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揭秘齐晋鞌之战是因礼仪之争而引起的吗
导语:如果要提起骄兵必败这个词,可以令人联想到“齐晋鞌之战”。
原本在所有人看来一定会获取胜利的齐国,却让人意想不到的败给了其弱小的邻国
如果要提起骄兵必败这个词,可以令人联想到“齐晋鞌之战”。
原本在所有人看来一定会获取胜利的齐国,却让人意想不到的败给了其弱小的邻国—晋国。
如果想对齐晋鞌之战简介有一个了解,便可以去朗读一下《左传》,此书中记录了大量的战争,相信从中可以获得一定的启示。
晋国是齐国的邻国,在统治者有力的管理下其农耕经济很发达,当然,农耕经济很发达的原因之一是其地理位置较为优越,晋国是处于现在中国的山西省的位置,位于高原地区,在古代这里也是重要得军事战略要塞,关于许多齐晋鞌之战简介中,均可以考察到这一点。
齐国为扩展其疆域面积对鲁国和卫国进行讨伐,无奈鲁卫两国只能向晋国求助。
虽然晋国的军事战斗能力并不强盛,但是其统治者还是答应了两国的请求。
然而,就是在这场战争中,体现了晋国人极高的智慧和军事才能。
深知自己的战斗实力,经过一系列的战略分析,制定了一个决胜计划,那就是:故意将在自己的弱点暴露给齐军以此引诱他们到了鞌地。
由于晋国人对此地的地形很熟悉,于是取胜的把握便增加了许多。
然而,在战争中凭借自己强大的军事能力,齐国人并不把晋国人放在眼里,从将领到士兵,人人的态度都很松懈。
相反,晋国人同仇敌忾,一丝不苟,虽然整体实力不如齐国却最终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骄兵必败,人们可以从齐晋鞌之战简介中悟出这个道理。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