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大豆油质量标准

合集下载

大豆油等级

大豆油等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大豆油GB7718,大豆油共分为四个标准。

1色泽(罗维朋比色槽25.4mm)≤一级——二级——三级黄70 红4.0四级黄70 红6.0(罗维朋比色槽133.4mm)≤一级黄20 红2.0二级黄35 红4.0三级——四级——2气味、滋味一级无气味、口感好二级气味、口感良好三级具有大豆油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四级 *具有大豆油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3透明度一级澄清、透明二级澄清、透明三级——四级——4水分及挥发物(%)≤一级 0.05二级 0.05三级 0.10四级 *0.205不溶性杂质(%)≤一级 0.05二级 0.05三级 0.05四级 *0.056酸值(mgKOH/g)≤一级 *0.20二级 *0.30三级 *1.0四级 *3.07过氧化值(mmol/100g)≤一级 *5.0二级 *5.0三级 *6.0四级 *6.08加热试验(280℃)一级——二级——三级无析出物,罗维朋比色:黄色值不变,红色值的增加小于0.4四级 *微量析出物,罗维朋比色:黄色值不变,红色值增加小于4.0,蓝色值增加小于0.5 9含皂量(%)≤一级——二级——三级 0.03四级——10烟点(℃)≥一级 215二级 205三级——四级——11溶剂残留量(mg/kg)a浸出油一级 *不得检出二级 *不得检出三级*≤50四级*≤50b压榨油一级 *不得检出二级 *不得检出三级 *不得检出四级 *不得检出。

医药用级大豆油特征注射和口服级

医药用级大豆油特征注射和口服级

医药用级大豆油特征注射和口服级本品系由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的种子提炼制成的脂肪油。

【性状】本品为淡黄色的澄清液体。

本品可与乙或三混溶,在乙醇中微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

相对密度本品的相对密度(通则0601)为0.916~0.922、折光率本品的折光率(通则0622)为1.472~1.476、酸值本品的酸值(通则0713)应不大于0.2、碘值本品的碘值(通则0713)应为126~140、过氧化值取本品10.0g,依法测定(通则0713),过氧化值应不大于10.0、皂化值本品的皂化值(通则0713)应为188~200、本品系由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soya Bentham)的种子提炼制成的脂肪油。

【性状】本品为淡黄色的澄明液体;无臭或几乎无臭。

本品可与三或乙混溶,在乙醇中微溶,在水中几乎不溶。

相对密度本品的相对密度(通则0601)为0.916—0.922、折光率本品的折光率(通则0622)为1.472~1.476、酸值应不大于0.1(通则0713)。

皂化值应为188~195(通则0713)。

碘值应为126~140(通则0713)。

二氧化钛CAS号: 13463—67—7分子式: O2Ti分子量: 79.87 二丁基羟基甲苯分子式分子量C15H24O 220.35CAS号[128—37—0]甘露醇CAS号:87—78—5;69—65—8固体石蜡 CAS号: 8002—74—2分子式: CnH2n+2 n=24~36分子量: 0中文名环甲基硅酮外文名 CyclomethiconeCAS注册号69430—24—6 EINECS号为209—136—7黄原胶CAS:11138—66—2英文名称:Xanthan gumEINECS:234—394—2分子式:C35H49O29凡士林 CAS号: 8009—03—8分子式: C15H15N分子量: 209.2863EINECS号: 232—315—6磷酸氢二钾CAS号: 16788—57—1分子式: H7K2O7P分子量:EINECS号: 231—834—5尿素汉语拼音Niaosu英文名Urea分子式与分子量CH4N2O 60.06醋酸钠CAS号: 6131—90—4分子式: C2H9NaO5分子量: 136.08EINECS号: 204—823—8氨丁三醇分子式: C57H110O6 分子量: 891.48CAS号: 68334—00—9DL酒石酸CAS号: 133—37—9分子式: C4H6O6分子量: 150.09EINECS号: 205—105—7聚丙烯酸树脂CAS号:24938—16—7分子式:(C8H15NO2·C8H14O2.·C5H8O2)x山梨酸钾CAS号: 590—00—1分子式: C6H7KO2分子量: 150.22三氯蔗糖Sucralose蔗糖素分子式 C12H19Cl3O8分子量397.6335三乙醇胺CAS号: 102—71—6分子式: C6H15NO3分子量:。

大豆油新国标

大豆油新国标


三级 ——


四级 具有大豆油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 —— ≤ Y70R6.0 大豆原油 —— —— —— ≤0.20 ≤4.0 ≤7.5 —— ≤0.20
一级 二级 无气味、口感好 气味、口感良好 澄清、透明 —— ≤Y20R2.0 ≤0.05 ≤0.20 ≤5.0 ≥215℃ ≤0.05 —— —— 澄清、透明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澄清、透明 —— ≤ Y35R4.0 ≤0.05 ≤0.30 ≤5.0 ≥205℃ ≤0.05 —— —— ——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大豆油国家标准( 大豆油国家标准(GB 1535-2003) )

质量等级 气滋味 透明度 色泽(罗维朋133.4mm) 色泽(罗维朋25.4mm) 水分及挥发物(%) 酸值(mgKOH/g) 过氧化值(mmol/kg) 烟点 不溶性杂质(%) 含皂量(%) 加热试验(280℃) 冷冻试验(0℃5.5h) 溶剂残留量(mg/kg)浸出油 溶剂残留量(mg/kg)压榨油
——
—— —— ≤100 不得检出
特 征 指 标
折光指数(n ) 相对密度(d2020) 碘值(gI/100g) 皂化值(mgKOH/g) 不皂化物(g/kg) 脂肪酸组成(%) 十四碳以下脂肪酸 豆蔻酸 棕榈酸 棕榈一烯酸 十七烷酸 十七碳一烯酸 硬脂酸 油酸 ND~0.1 亚油酸 亚麻酸 花生酸 花生一烯酸 花生二烯酸 山嵛酸 芥酸 木焦油酸
≤ Y70R4.0
——
≤0.10 ≤1.0 ≤6.0 —— ≤0.0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20 ≤3.0 ≤6.0 —— ≤0.05
≤0.03 —— 无析出物,罗维朋比色黄色 微量析出物,罗维朋比色黄色值不变, 值不变,红色值增加小于0.4 红色值增加小于4.0,蓝色值增加小于 0.5 —— —— ≤50 不得检出 ≤50 不得检出

大豆油国家标准

大豆油国家标准

大豆油国家标准(GB1535-2003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大豆油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规则、标签、包装、贮存和运输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压榨成品大豆油、浸出成品大豆油和大豆原油。

大豆原油的质量指标仅适用于大豆原油的贸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716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 2760 食品添家剂使用卫生标准GB/T 5009.37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524 植物油脂检验扦样、分样法GB/T 5525-1985植物油脂检验透明度、色泽、气味、滋味鉴定法GB/T 5526 植物油脂检验比重测定法GB/T 5527 植物油脂检验折光指数测定法GB/T 5528 植物油脂水分及挥发物含量测定法GB/T 5529 植物油脂检验杂质测定法GB/T 5530 动植物油脂酸价和酸度测定(B/T 5530-1998,eqv ISO 660:1983)GB/T 5531 植物油脂检验加热试验GB/T 5532 植物油碘价测定(GB/T 5532-1995,eqv ISO 3657:1977)GB/T 5533 植物油脂检验含皂量测定法GB/T 5534 动植物油脂皂化值的测定(GB/T 5534-1995,eqv ISO 3961:1989)GB/T 5535 植物油脂检验不皂化物测定GB/T 5538 油脂过氧化值测定(GB/T 5538-1995,eqvISO 3960:1977)GB/T 5539 植物油脂检验油脂定性检验GB771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T 17374 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GB/T 17376 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醇制备(GB/T17376-1998, eqvISO 5509:1978)GB/T 17377 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醇的气相色谱分析(GB/T 17377-1998,eqvISO 5508:1990)GB/T 17756-1999 色拉油通用技术条件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应于本标准.3.1 压榨大豆油pressing soya bean oil 大豆经直接压榨制取的油。

大豆油国家质量标准

大豆油国家质量标准

大豆油国家质量标准大豆油是我国人民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食用油品种之一。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国对大豆油的质量制定了一系列国家标准,以确保其质量安全和营养价值。

本文将对大豆油国家质量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广大消费者了解和选购优质的大豆油产品。

首先,大豆油的国家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色泽、气味、味道、酸价、透明度、不溶性杂质、铁、铜等重金属含量、水分和其他理化指标。

这些指标的严格执行,可以有效保证大豆油的品质和安全性。

其次,大豆油的色泽应清澈透明,无混浊、悬浮物和色泽异常。

气味应清香纯正,无异味。

味道应鲜美纯正,无酸、苦、辣等异味。

酸价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以确保油脂的新鲜度和稳定性。

透明度应良好,无沉淀物和浑浊现象。

不溶性杂质应符合国家标准,以确保大豆油的纯净度。

重金属含量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以保证大豆油的安全性。

水分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以确保大豆油的稳定性和保存期限。

此外,大豆油的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还需符合卫生标准和规范,以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

生产企业应具备相应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严格执行卫生管理制度,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

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受潮、受热、受污染等情况,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安全性。

总结而言,大豆油国家质量标准的严格执行,是保障消费者健康和权益的重要举措。

消费者在购买大豆油产品时,应注意查看产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企业信息等,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产品。

同时,消费者在使用大豆油产品时,也应注意正确保存和使用,避免产品受潮、受热、受污染等情况,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希望本文对大豆油国家质量标准有所帮助,让大家更加了解和重视大豆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让我们共同关注食品安全,共同维护健康生活。

大豆油质量标准

大豆油质量标准

大豆油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观和气味:优质的大豆油应该是清澈透明的,没有浑浊、沉淀物或者悬浮物。

同时,它的气味应该是纯正的,没有任何异味。

2. 酸值:大豆油的酸值是衡量其新鲜度和氧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酸值越低,说明大豆油越新鲜,氧化程度越低。

3. 过氧化值:过氧化值是衡量大豆油氧化程度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过氧化值越高,说明大豆油的氧化程度越高,营养价值和食用安全性越低。

4.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豆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包括亚油酸和亚麻酸,对人体健康有很多益处。

因此,优质的大豆油应该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

5. 重金属含量:大豆油中可能含有一些重金属,如铅、镉、汞等。

这些重金属对人体健康有害,因此,优质的大豆油应该严格控制重金属的含量。

6. 残留农药和有害物质: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农药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

因此,优质的大豆油应该严格控制残留农药和有害物质的含量。

7. 包装和储存:优质的大豆油应该有完整的包装,以防止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受到污染。

同时,储存条件也应该符合要求,以保证大豆油的品质。

总之,优质的大豆油应该在外观、气味、酸值、过氧化值、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重金属含量、残留农药和有害物质以及包装和储存等方面都达到一定的标准。

在选择大豆油时,可以参考这些标准来判断其品质。

大豆油检测标准

大豆油检测标准

大豆油检测标准
大豆油检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色泽:观察大豆油的色泽,是否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

2.透明度:检查大豆油的透明度,透明度越高,说明油质越好。

3.气味和滋味:闻大豆油的气味,品尝其滋味,判断是否具有正常的油脂气味和滋味。

4.水分及挥发物含量:检测大豆油中的水分及挥发物含量,以确保油质纯正。

5.不溶性杂质含量:检查大豆油中不溶性杂质的含量,要求越低越好。

6.酸价:测定大豆油的酸价,酸价越低,说明油脂质量越高。

7.过氧化值:检测大豆油的过氧化值,过氧化值越低,说明油脂新鲜程度越高。

8.含皂量:测定大豆油中的含皂量,含皂量越低,说明油脂质量越好。

9.烟点:评估大豆油的烟点,烟点越高,说明油脂的稳定性越好。

10.溶剂残留量:检测大豆油中的溶剂残留量,要求残留量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11.油墨中的大豆油含量:对于大豆油墨,需要检测其中大豆油的含量,以确保油墨的质量。

以上是大豆油检测的主要标准,实际检测过程中,还需参照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综合评估。

大豆油的国家标准(GB/T1535-2017)规定了大豆油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规则、标签、包装、贮存和运输等要求。

在检测过程中,需按照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进行操作,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gbt1535大豆油标准

gbt1535大豆油标准

gbt1535大豆油标准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油生产国,其大豆油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在大豆油生产、交易中,《GB/T 1535大豆油标准》起到了重要的指
导作用,为大豆油企业提供了基本的技术参考。

《GB/T 1535大豆油标准》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AQSIQ)于2007年7月1日发布的标准,它旨在确定大
豆油的质量指标,以促进原料生产经营和产品销售。

《GB/T 1535大豆油标准》分为总则部分和细节部分,总则部分规定大豆油的质量和检验要求,细节部分则规定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等。

《GB/T 1535大豆油标准》对大豆油的性质、成分、品质标准和检验方法进行了规定。

首先,《GB/T 1535大豆油标准》要求大豆油的性质应符合以下
要求:大豆油应是一种无色、非臭味、透明的液体,存在黄色、棕色或橙色的大豆油可以接受;大豆油的挥发性应比此标准规定的要求低;大豆油的酸值和碱值应符合此标准的要求。

其次,《GB/T 1535大豆油标准》规定了大豆油的成分要求:大
豆油应含有不少于85%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余15%以内的脂肪酸应以
棕榈酸和棕榈酰乙烯酸占多数,其它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芥子酸、硬脂酸)不得超过5%。

最后,《GB/T 1535大豆油标准》制定了大豆油的品质标准和检
验方法。

这些标准和检验方法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外观、挥发性、灰
分、灼烧残渣、游离酸、游离脂肪酸、粘度、抗氧化性能等。

上述就是《GB/T 1535大豆油标准》完整的内容,它为大豆油生产和交易提供了精准的技术指标和质量要求,帮助大豆油企业及早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大豆油产品。

注射用大豆油质量标准

注射用大豆油质量标准

注射用大豆油质量标准拼音名:Dadouyou(Gongzhusheyong)英文名:SoybeanOilforInjection本品系由豆科(Leguminosae)植物大豆(GlycineSoyaBentham)的种子提炼制成的脂肪油。

【性状】本品为淡黄色的澄明液体,无臭或几乎无臭,味温淡。

本品可与乙醚或氯仿混溶,在乙醇中极微溶,在水中几乎不溶。

相对密度本品的相对密度(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ⅥA)应为0.916~0.922。

折光率本品的折光率(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ⅥF)应为1.472~1.476。

酸值应不大于0.1(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ⅦH)。

皂化值应为188~195(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ⅦH)碘值应为126~140(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ⅦH)【检查】吸收度取本品,照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ⅣA),以水为空白,在450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应不超过0.045。

过氧化物取本品10.0g,置250ml碘瓶中,立即加冰醋酸-氯仿(60:40)混合液30ml,振摇使溶解,精密加入饱和碘化钾溶液0.5ml,密塞,振摇1分钟,加水30ml,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1mol/L)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0.5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1mol/L)不得过3.0ml。

不皂化物取本品5.0g,置250ml回流瓶中加氢氧化钾2g,乙醇40ml,置水浴中加热回流2小时,降去冷凝管,继续蒸发使乙醇挥散,残渣中加热水50ml,振摇使溶解,移入分液漏斗中,回流瓶用热水洗涤2次,每次25ml,合并洗液至分液漏斗中,放冷、加乙醇数滴,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50ml,合并醚层于另一分液漏斗中,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20ml 与0.2mol/L氢氧化钠溶液20ml各洗涤1次,再用水洗涤数次,每次15ml,至洗液对酚酞指示液2滴不显粉红色止。

gbt1535大豆油标准

gbt1535大豆油标准

gbt1535大豆油标准
大豆油是一种可食用油,也是我国人民最常用的植物油,其中大豆油蜡熔点最高,热耐受性较高,适用范围也比其它植物油广泛,因此,为了保证大豆油的品质和安全,GB/T1535大豆油标准是必要的。

GB/T1535标准主要包括大豆油的性质、分析方法、强度、包装以及含量测定等方面的规定。

其中,大豆油的性质主要包括外观、色泽、味道、密度、溶解性、熔点、耐热性和抗氧化性等;分析方法主要涉及色谱技术、气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原子吸收法等;强度标准是指在特定温度下,测定油脂所用的强度单位;包装要求是指使用大豆油时,必须要有相应的包装,以防止污染等;含量测定是指对大豆油中的各种成分进行测定,以确定大豆油的质量。

GBT1535大豆油标准为我国大豆油行业提供了良好的质量保障,帮助企业提高了竞争力,有效地控制了大豆油的质量和安全,保证企业的正当合法经营,增强消费者的信心,为国民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除了GBT1535标准,我国还制定了一些针对大豆油行业的其他相关标准和规范,其中包括植物油贮藏贮运标准、植物油质量检验等,通过这些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有效地引导大豆油企业遵循国家规定去生产和销售具有质量的大豆油。

大豆油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营养素,因此,必须要严格执行相关的标准,以保证大豆油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大豆油企业也要定期进行检测,保证其产品质量符合
国家要求。

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我国大豆油行业才能不断发展,让中国人民共享营养健康的大豆油带来的好处。

大豆油卫生标准

大豆油卫生标准

大豆油卫生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销售、调拨、储存、加工和出口的商品大豆油(油食品)。

1、技术要求
大豆油必须具有下列特征:
1.1 折光指数(20℃):1.4720-1.4770。

1.2 比重(20/4℃):0.9180-0.9250。

2、质量标准
2.1 分级指标见下表。

一级色泽(罗维朋比色计1英寸槽)≤黄70红4
气味、滋味具有大豆油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
酸价(mgKOH/g)≤ 1.0
水分及挥发物,% ≤ 0.10
杂质≤ 0.10
加热试验(280℃)油色不得变深,无析出物
含皂量% ≤ 0.03
二级色泽(罗维朋比色计1英寸槽)≤黄70红6
气味、滋味具有大豆油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
酸价(mgKOH/g)≤ 4.0
水分及挥发物,% ≤ 0.20
杂质≤0.20
加热试验(280℃)油色允许变深,但不得变黑,允许有微量析出物
含皂量% ≤-
2.2 大豆油的国家牌价以二级为标准.
2.3 各级大豆油中均不得混有其他食用油或非食用油。

2.4 没有罗维朋比色计的地方,由省统一制订标准样品,对照检验。

2.5 卫生标准和动植物检疫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3、检验方法
大豆油样品的扦取和各项指标的检验,按照 GB 5490- 5539- 85《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执行。

4、包装、运输和储存
大豆油的包装、运输和储存,必须符合保质、保量、运输安全和分级储存的要求,严防污染。

大豆油(供注射用)内控质量标准

大豆油(供注射用)内控质量标准

公司名称:
通讯地址:
大豆油(供注射用)内控质量标准
文件编号: J—QA—024 文件类别:技术标准
1.目的:
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及药典标准建立一个完整的大豆油(供注射用)内控标准,使该物料的最终质量判定及审核有据可依,确保原料质量,使之符合工艺要求。

2.依据:
《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P38)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第一百六十四条与一百六十五条。

3.适用范围:
适用于QC人员对本原料的控制检验。

4.责任:
QA、QC检验人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5.物料编码:
6.取样及检验方法:
按取样管理规程取样;按大豆油(供注射用)检验操作规程检验。

7.定性及定量限度要求(见下表)
8. 贮藏条件:遮光,密闭,在凉暗处保存。

9.储存期:12个月复验周期:6个月10.类别:营养药。

11.用途:用于的生产。

12.经批准的供应商:×××××××××有限公司。

大豆油(供注射用)标准--公示稿

大豆油(供注射用)标准--公示稿

大豆油(供注射用)Dadouyou(Gongzhusheyong)Soybean Oil (For Injection)本品系由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的种子提炼制成的脂肪油。

【性状】本品为淡黄色的澄清液体。

本品可与乙醚混溶,在乙醇中极微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

相对密度本品的相对密度(通则0601)为0.919~0.925。

折光率本品的折光率(通则0622)为1.472~1.476。

酸值本品的酸值(通则0713)应不大于0.1。

碘值本品的碘值(通则0713)应为126~140。

过氧化值取本品10.0g,依法测定(通则0713),过氧化值应不大于3.0。

皂化值本品的皂化值(通则0713)应为188~195。

【鉴别】在脂肪酸组成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中棕榈酸甲酯峰、硬脂酸甲酯峰、油酸甲酯峰、亚油酸甲酯峰、亚麻酸甲酯峰的保留时间应分别与对照品溶液中相应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检查】吸光度取本品,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测定,以水为空白,在450nm波长处的吸光度不得过0.045。

不皂化物取本品5.0g,依法测定(通则0713),不皂化物不得过1.0%。

甾醇组成取不皂化物项下经乙醇制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终点且满足要求的溶液,依法测定(通则0713),按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供试品中含菜籽甾醇不得过0.3%。

碱性杂质取本品,依法测定(通则0713),消耗盐酸滴定液(0.01mol/L)的体积不得过0.1ml。

甲氧基苯胺值取本品2.5g,依法测定(通则0713),甲氧基苯胺值应不大于5.0。

水分取本品,以无水甲醇-癸醇(1:1)为溶剂,照水分测定法(通则0832第一法1)测定,含水分不得过0.1%。

重金属取本品5.0g,置50ml瓷蒸发皿中,加硫酸4ml,混匀,用低温缓缓加热至硫酸除尽后,加硝酸2ml与硫酸5滴,小火加热至氧化氮气除尽后,在500~600℃炽灼使完全灰化,放冷,依法检查(通则0821 第二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

大豆油的执行标准

大豆油的执行标准

大豆油执行标准
一、原料
大豆油是以大豆为原料,经过清理、破碎、压榨、过滤等工艺提取的油脂。

大豆是主要的原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大豆油的质量。

二、加工工艺
大豆油的加工工艺包括清理、破碎、蒸炒、压榨、过滤等环节。

不同的工艺流程和参数会对大豆油的质量产生影响。

三、质量等级
大豆油根据其质量指标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不同等级。

不同等级的大豆油在色泽、气味、口感、营养成分等方面存在差异。

四、营养成分
大豆油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亚油酸、α-亚麻酸、维生素E 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然而,由于加工过程中会损失部分营养成分,因此需要注意加工工艺和储存条件。

五、储存条件
大豆油需要储存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长时间储存可能会导致大豆油的营养成分损失和氧化变质,因此需要及时食用或合理储存。

六、标签要求
大豆油的标签上应包含以下信息: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原料、质量等级等。

消费者可以通过标签了解大豆油的基本信息和质量状况。

七、安全标准
大豆油需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包括卫生标准、重金属含量等指标。

这些指标的符合性可以通过国家食品安全监督部门的检测来确定。

八、卫生标准
大豆油的卫生标准包括对微生物、有害物质的限制和要求。

这些限制和要求是为了保证大豆油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gbt1535大豆油标准

gbt1535大豆油标准

gbt1535大豆油标准大豆油作为一种天然营养成分,它是许多烹饪美味的必备材料,它的出现和使用引起了世界各地消费者的关注。

此外,大豆油是中国营养材料行业的主要成分,为中国食品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贡献。

针对大豆油质量,国家环保部发布了《GB/T 1535大豆油标准》,意在保障大豆油生产质量,确保消费者获得合格的大豆油产品,确保全国大豆油产品质量流动性。

一、《GB/T 1535大豆油标准》概要《GB/T 1535大豆油标准》是国家环保部根据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经验积累,在全国范围内对大豆油生产进行质量控制的标准。

该标准规定大豆油产品应具有良好的外观、性状、细节分类甚至是总的质量评价等,其中包括粗脂肪、净脂末、芥子油、甘油三酯、脂肪酸组成等各项性质,以确保大豆油有纯正的口感,以确保消费者健康。

二、《GB/T 1535大豆油标准》对大豆油企业的要求1、取样:大豆油企业应开展取样工作,严格按照《GB/T 1535大豆油标准》的要求进行取样,并准确的进行检测分析;2、产品标签:大豆油企业应特别注意在产品上加印品牌、类别、标记、标签和质量标准,明确大豆油所含性质,用以提高大豆油的质量;3、安全检测:大豆油企业应遵循《GB/T 1535大豆油标准》的要求,进行周期性检测,确保每一批生产的大豆油质量稳定合格;4、按时进行检测:大豆油企业应定期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应准确、可靠、及时,以保证大豆油的质量。

总结《GB/T 1535大豆油标准》是国家对大豆油生产的重要质量管理标准,保障消费者获得合格的大豆油产品,发挥大豆油在中国食品行业中应有的作用。

大豆油企业应严格按照《GB/T 1535大豆油标准》的要求进行取样、检测等工作,确保全国大豆油的质量一致性,保障消费者健康。

《中国药典》2020版—大豆油(供注射用)国家药用辅料标准

《中国药典》2020版—大豆油(供注射用)国家药用辅料标准

大豆油(供注射用)Dadouyou (Gongzhusheyong)Soyabean Oil (For Injection)本品系由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 Merr.)的种子提炼制成的脂肪油。

【性状】本品为淡黄色的澄清液体;无臭或几乎无臭。

本品可与乙醚或三氯甲烷混溶,在乙醇中极微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

相对密度本品的相对密度(通则0601)为0.916~0.922。

折光率本品的折光率(通则0622)为1.472~1.476。

用中性乙醇20ml 溶解残渣,加酚酞指示液数滴,用乙醇制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粉红色持续30 秒不褪色,如果消耗乙醇制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超过0.2ml,残渣总量不能当作不皂化物重量,试验必须重做。

棉籽油取本品5ml,置试管中,加1%硫黄的二硫化碳溶液与戊醇的等容混合液5ml,置饱和氯化钠水浴中,注意缓缓加热至泡沫停止(除去二硫化碳),继续加热15 分钟,不得显红色。

碱性杂质取新蒸馏的丙酮10ml、水0.3ml 和0.04%溴酚蓝乙醇溶液1 滴,用0.01mol/L盐酸溶液或0.01mol/L 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中性,精密加供试品10ml,摇匀,静置,用盐酸滴定液(0.01mol/L)滴定至上层液显黄色,消耗盐酸滴定液(0.01mol/L)的体积不得过0.1ml。

水分取本品,以无水甲醇-癸醇(1:1)为溶剂,照水分测定法(通则0832 第一法1)测定,含水分不得过0.1%。

重金属取本品5.0g,置50ml 瓷蒸发皿中,加硫酸4ml,混匀,用低温缓缓加热至硫酸除尽后,加硝酸2ml 与硫酸5 滴,小火加热至氧化氮气除尽后,在500~600℃炽灼使完全灰化,放冷,依法检查(通则0821 第二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

砷盐取本品 5.0g,置石英或铂坩埚中,加硝酸镁乙醇溶液(1→50)10ml,点火燃烧后缓缓加热至灰化。

如果含有炭化物,加少量硝酸湿润后,再强热至灰化,放冷,加盐酸5ml,置水浴上加热使溶解,加水23ml,依法检查(通则0822 第一法),应符合规定,【贮藏】遮光,密封,在凉暗处保存。

注射用大豆油质量标准

注射用大豆油质量标准

注射用大豆油质量标准一、原料注射用大豆油应使用精制大豆油为原料,其色泽应呈淡黄色,透明度好,无杂质,无异味。

大豆油的采集和运输过程中应保证清洁、卫生,防止污染。

二、物理性质1.色泽:注射用大豆油的色泽应呈淡黄色,不应有深色或色泽不均的现象。

2.透明度:注射用大豆油应具有良好的透明度,不应有混浊、沉淀物或悬浮物。

3.水分和挥发物:注射用大豆油的水分和挥发物含量应符合规定,以保证其纯度和稳定性。

4.粘度:注射用大豆油的粘度应适中,不宜过高或过低,以方便使用和保证药效。

5.比重:注射用大豆油的比重应符合规定范围,以保证其物理性质稳定和药效发挥。

三、化学性质1.酸价:注射用大豆油的酸价应符合规定范围,以防止其对药物质量和药效的影响。

2.过氧化值:注射用大豆油的过氧化值应符合规定范围,以保持其化学性质稳定和药效发挥。

3.碘值:注射用大豆油的碘值应符合规定范围,以控制其不饱和程度和稳定性。

4.游离脂肪酸:注射用大豆油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应符合规定范围,以保证其质量和药效的稳定。

5.溶剂残留:注射用大豆油中不应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有机溶剂残留,以保证使用安全。

四、微生物质量1.总菌落数:注射用大豆油的总菌落数应符合规定范围,以保证其微生物质量安全。

2.霉菌和酵母菌数:注射用大豆油的霉菌和酵母菌数应符合规定范围,以防止微生物污染对药效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3.大肠菌群:注射用大豆油中不应含有大肠菌群,以保证使用安全。

4.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注射用大豆油中不应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以防止感染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5.其他致病菌:注射用大豆油中不应含有其他致病菌,以保证使用安全。

五、杂质含量1.杂质种类和含量:注射用大豆油中不应含有杂质,或含有规定范围内的杂质,以保证其纯度和药效发挥。

2.金属离子:注射用大豆油中不应含有金属离子,以保证其质量和药效的稳定。

3.有机溶剂残留:注射用大豆油中不应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有机溶剂残留,以保证使用安全。

大豆油执行标准

大豆油执行标准

大豆油执行标准大豆油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油,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用油品之一。

为了保障大豆油的质量和安全,我国对大豆油的执行标准进行了严格规定,以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

本文将对大豆油执行标准进行详细介绍,让读者对大豆油的质量标准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首先,大豆油的执行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外观和色泽、气味和味道、酸价和过氧化值、透明度和杂质等级、水和沉淀物、铅、铜等重金属含量、石蜡含量、脂肪酸组成等。

这些标准是根据大豆油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特点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而制定的,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其次,大豆油执行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在执行标准中,对大豆油的各项指标都有详细的规定,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进行生产和加工,确保产品的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

这样一来,消费者在购买和食用大豆油时就能够放心,不用担心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

另外,大豆油执行标准的严格执行也对生产企业起到了一定的规范和引导作用。

只有生产企业严格按照执行标准进行生产,才能够生产出质量合格的产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同时,对于那些生产企业不按照执行标准进行生产的,相关部门也会依法进行查处,保障市场秩序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最后,大豆油执行标准的不断完善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大豆油执行标准也需要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者的健康需求。

只有不断完善执行标准,才能够更好地保障大豆油的质量和安全。

总之,大豆油执行标准是保障大豆油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依据,对于消费者、生产企业以及监管部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严格执行执行标准,才能够确保大豆油的质量和安全,让消费者放心食用,促进大豆油行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对大豆油执行标准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选择质量合格、安全放心的大豆油产品。

大豆油国家质量标准与

大豆油国家质量标准与

新标准GB1535-2003《大豆油》,大豆油不得掺有其它食用油和非食用油;不得添加任新标准实行后,小包装桶装油一看产品的标签,就可以明确的知道产品的品种、质量等级、加工方式、原料来源等消费者关心的指标。

消费者能够做到明明白白地消费。

2003年1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GB1535-2003《大豆油》新标准,2004年5月1日起实施。

后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同意,将实施日期延迟至2004年10月1日。

从实施之日起,大豆油国家标准以新标准GB1535-2003《大豆油》代替了标准GB1535-1986《大豆油》。

大豆油新标准引领意义
新国标最突出的特点是贯彻了“适度加工”的原则,“适度加工”大大降低了生产能耗,有效提高了产品营养品质,最大限度防范因过度加工而导致有害、有毒物质的产生。

从国家层面引领消费新观念,改变国内传统消费者盲目追求“面粉越白越好,食用油越清亮越好”的消费观念,提倡国内粮油加工业“适度加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射用大豆油质量标准
拼音名:Dadouyou(Gongzhusheyong)
英文名:SoybeanOilforInjection
本品系由豆科(Leguminosae)植物大豆(GlycineSoyaBentham)的种子提炼制成的脂肪油。

【性状】本品为淡黄色的澄明液体,无臭或几乎无臭,味温淡。

本品可与乙醚或氯仿混溶,在乙醇中极微溶,在水中几乎不溶。

相对密度本品的相对密度(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ⅥA)应为0.916~0.922。

折光率本品的折光率(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ⅥF)应为1.472~1.476。

酸值应不大于0.1(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ⅦH)。

皂化值应为188~195(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ⅦH)
碘值应为126~140(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ⅦH)
【检查】吸收度取本品,照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ⅣA),以水为空白,在450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应不超过0.045。

过氧化物取本品10.0g,置250ml碘瓶中,立即加冰醋酸-氯仿(60:40)混合液30ml,振摇使溶解,精密加入饱和碘化钾溶液0.5ml,密塞,振摇1分钟,加水30ml,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1mol/L)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0.5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1mol/L)不得过3.0ml。

不皂化物取本品5.0g,置250ml回流瓶中加氢氧化钾2g,乙醇40ml,置水浴中加热回流2小时,降去冷凝管,继续蒸发使乙醇挥散,残渣中加热水50ml,振摇使溶解,移入分液漏斗中,回流瓶用热水洗涤2次,每次25ml,合并洗液至分液漏斗中,放冷、加乙醇数滴,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50ml,合并醚层于另一分液漏斗中,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20ml与0.2mol/L氢氧化钠溶液20ml各洗涤1次,再用水洗涤数次,每次15ml,至洗液对酚酞指示液2滴不显粉红色止。

将乙醚提取液置已知重量的蒸发皿中,用乙醚10ml洗涤分液漏斗,洗液并入蒸发皿中,挥散乙醚,置100℃干燥30分钟,放冷、称重、不皂化物不得超过1.0%。

重金属取本品5.0g,置50ml磁蒸发皿中,加硫酸4ml,混匀,用低温缓缓加热至硫酸除尽后,加硝酸2ml,硫酸5滴,小火加热至氧化氮气除尽后,在500~600℃炽灼使完全灰化,放冷,依法检查(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ⅧH第二法),含重金属不得超过百万分之二。

砷取本品5.0g,置石英或铂坩埚中,加硝酸镁乙醇溶液(1→50)10ml,点火燃烧后缓缓加
热至灰化。

如果含有炭化物,加少量硝酸湿润后,再强热至灰化,放冷,加盐酸5ml,水浴上加热使溶解,加水23ml,依法检查(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ⅧJ第一法),应符合规定(0.00004%)。

棉子油取本品5ml、置试管中,加1%硫黄的二硫化碳溶液与戊醇的等溶混合液5ml,置饱和氯化钠水浴中,注意缓缓加热至泡沫停止(除去二硫化碳),继续加热15分钟,不得显红色。

脂肪酸组成照气相色谱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ⅤE(3))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聚丁二酸乙二醇酯为固定液,涂布浓度为12%,柱温为175℃,理论板数按亚油酸计算不得低于1300。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20mg,置10ml具塞试管中,加入0.5mol/L氢氧化钾甲醇溶液2ml,在65℃水浴中皂化约15分钟,待油珠溶解后,放冷,加15%三氟化硼甲醇溶液2ml,在65℃水浴中甲酯化2分钟,放冷,加入正己烷2ml,振摇,加入饱和氯化钠溶液2ml,取上层液、即得。

测定法取供试品溶液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其出峰顺序为棕榈酸、硬酯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按不加校正因子的归一化法计算峰面积,分别相应为7.0~14.0%,1.0~6.0%,18.0~30.0%,44.0~62.0%,4.0~11.0%。

微生物限度应符合部颁《药品卫生标准》(1986)项下有关各项规定。

【作用与用途】能量补充及药用辅料。

用于配制脂肪乳,亦用于脂溶性药物的溶剂。

【贮藏】遮光,密闭,在凉暗处保存。

【制剂】脂肪乳注射液、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Ⅰ)(Ⅱ)。

注:曾用名为精制大豆油。

━━━━━━━━━━━━━━━━━━━━━━━━━━━━━━━━━━━━━━
铁岭北亚药用油有限公司起草
辽宁省药品检验所审核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论语•阳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