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油质量标准

合集下载

大豆油新国标

大豆油新国标


三级 ——


四级 具有大豆油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 —— ≤ Y70R6.0 大豆原油 —— —— —— ≤0.20 ≤4.0 ≤7.5 —— ≤0.20
一级 二级 无气味、口感好 气味、口感良好 澄清、透明 —— ≤Y20R2.0 ≤0.05 ≤0.20 ≤5.0 ≥215℃ ≤0.05 —— —— 澄清、透明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澄清、透明 —— ≤ Y35R4.0 ≤0.05 ≤0.30 ≤5.0 ≥205℃ ≤0.05 —— —— ——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大豆油国家标准( 大豆油国家标准(GB 1535-2003) )

质量等级 气滋味 透明度 色泽(罗维朋133.4mm) 色泽(罗维朋25.4mm) 水分及挥发物(%) 酸值(mgKOH/g) 过氧化值(mmol/kg) 烟点 不溶性杂质(%) 含皂量(%) 加热试验(280℃) 冷冻试验(0℃5.5h) 溶剂残留量(mg/kg)浸出油 溶剂残留量(mg/kg)压榨油
——
—— —— ≤100 不得检出
特 征 指 标
折光指数(n ) 相对密度(d2020) 碘值(gI/100g) 皂化值(mgKOH/g) 不皂化物(g/kg) 脂肪酸组成(%) 十四碳以下脂肪酸 豆蔻酸 棕榈酸 棕榈一烯酸 十七烷酸 十七碳一烯酸 硬脂酸 油酸 ND~0.1 亚油酸 亚麻酸 花生酸 花生一烯酸 花生二烯酸 山嵛酸 芥酸 木焦油酸
≤ Y70R4.0
——
≤0.10 ≤1.0 ≤6.0 —— ≤0.0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20 ≤3.0 ≤6.0 —— ≤0.05
≤0.03 —— 无析出物,罗维朋比色黄色 微量析出物,罗维朋比色黄色值不变, 值不变,红色值增加小于0.4 红色值增加小于4.0,蓝色值增加小于 0.5 —— —— ≤50 不得检出 ≤50 不得检出

豆油质量标准

豆油质量标准

豆油质量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大豆油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规则、标签、包装、贮存和运输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压榨成品大豆油、浸出成品大豆油和大豆原油。

大豆原油的质量指标仅适用于大豆原油的贸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T 5009.37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524 植物油脂检验扦样、分样法GB/T 5525-1985 植物油脂检验透明度、色泽、气味、滋味鉴定法GB/T 5526 植物油脂检验比重测定法GB/T 5527 植物油脂检验折光指数测定法GB/T 5528 植物油脂水分及挥发物含量测定法GB/T 5529 植物油脂检验杂质测定法GB/T 5530 动植物油脂酸价和酸度的测定(GB/T 5530-1998,eqv ISO 660:1983)GB/T 5531 植物油脂检验加热试验GB/T 5532 植物油碘价测定(GB/T 5532-1995,neq ISO 3961:1989)GB/T 5533 植物油脂检验含皂量测定法GB/T 5534 动植物油脂皂化值的测定(GB/T 5534-1995,idt ISO 3657:1988) GB/T 5535 植物油脂检验不皂化物测定GB/T 5538 油脂过氧化值测定(GB/T 5538-1995,eqv ISO3960:1977)GB/T 5539 植物油脂检验油脂定性试验GB 771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T 17374 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GB/T 17376 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制备(GB/T 17376—1998,eqv ISO 5509:1978)GB/T 17377 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的气相色谱分析(GB/T 17377—1998,eqv ISO 5508:1990)GB/T 17756-1999 色拉油通用技术条件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豆油等级划分标准

豆油等级划分标准

豆油等级划分标准豆油的等级划分主要受到国家标准或地区性标准的规定。

以下是中国豆油等级划分标准的一个简要示例。

请注意,具体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具体情况下需要查阅相应的标准文件。

中国豆油等级划分标准(示例):1. 一级豆油:•外观:清澈透明,无杂质。

•色泽:淡黄色。

•气味:正常,无异味。

•酸价:≤ 0.2mgKOH/g。

•过氧化值:≤ 8meq/kg。

•游离脂肪酸:≤ 0.1%。

•杂质:无。

2. 二级豆油:•外观:澄清,无杂质。

•色泽:淡黄色。

•气味:正常,无异味。

•酸价:≤ 0.4mgKOH/g。

•过氧化值:≤ 12meq/kg。

•游离脂肪酸:≤ 0.2%。

•杂质:符合规定。

3. 三级豆油:•外观:澄清,轻微杂质。

•色泽:淡黄色。

•气味:正常,轻微异味。

•酸价:≤ 0.6mgKOH/g。

•过氧化值:≤ 16meq/kg。

•游离脂肪酸:≤ 0.3%。

•杂质:符合规定。

4. 四级豆油:•外观:澄清,有轻微杂质。

•色泽:淡黄色。

•气味:正常,轻微异味。

•酸价:≤ 0.8mgKOH/g。

•过氧化值:≤ 20meq/kg。

•游离脂肪酸:≤ 0.4%。

•杂质:符合规定。

这只是一个示例,具体的标准可能有所不同。

此外,豆油的等级划分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提取工艺、储存条件等。

在实际生产和贸易中,通常需要遵循相应的国家或地区的食用油质量标准。

注射用大豆油质量标准

注射用大豆油质量标准

注射用大豆油质量标准一、原料注射用大豆油应使用精制大豆油为原料,其色泽应呈淡黄色,透明度好,无杂质,无异味。

大豆油的采集和运输过程中应保证清洁、卫生,防止污染。

二、物理性质1.色泽:注射用大豆油的色泽应呈淡黄色,不应有深色或色泽不均的现象。

2.透明度:注射用大豆油应具有良好的透明度,不应有混浊、沉淀物或悬浮物。

3.水分和挥发物:注射用大豆油的水分和挥发物含量应符合规定,以保证其纯度和稳定性。

4.粘度:注射用大豆油的粘度应适中,不宜过高或过低,以方便使用和保证药效。

5.比重:注射用大豆油的比重应符合规定范围,以保证其物理性质稳定和药效发挥。

三、化学性质1.酸价:注射用大豆油的酸价应符合规定范围,以防止其对药物质量和药效的影响。

2.过氧化值:注射用大豆油的过氧化值应符合规定范围,以保持其化学性质稳定和药效发挥。

3.碘值:注射用大豆油的碘值应符合规定范围,以控制其不饱和程度和稳定性。

4.游离脂肪酸:注射用大豆油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应符合规定范围,以保证其质量和药效的稳定。

5.溶剂残留:注射用大豆油中不应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有机溶剂残留,以保证使用安全。

四、微生物质量1.总菌落数:注射用大豆油的总菌落数应符合规定范围,以保证其微生物质量安全。

2.霉菌和酵母菌数:注射用大豆油的霉菌和酵母菌数应符合规定范围,以防止微生物污染对药效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3.大肠菌群:注射用大豆油中不应含有大肠菌群,以保证使用安全。

4.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注射用大豆油中不应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以防止感染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5.其他致病菌:注射用大豆油中不应含有其他致病菌,以保证使用安全。

五、杂质含量1.杂质种类和含量:注射用大豆油中不应含有杂质,或含有规定范围内的杂质,以保证其纯度和药效发挥。

2.金属离子:注射用大豆油中不应含有金属离子,以保证其质量和药效的稳定。

3.有机溶剂残留:注射用大豆油中不应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有机溶剂残留,以保证使用安全。

大豆油国家质量标准与压榨三级油比较

大豆油国家质量标准与压榨三级油比较

大豆油国家质量标准与压榨三级油比较
豆油国家质量标准:
1、化学品质:豆油中的脂肪酸组成应符合国家规定,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亚油酸和亚硬酸)的含量应不低于70%。

2、物理品质:豆油的颜色应为淡黄色,具有清香的植物油的气味,不得有异味或杂质,比重应在0.918-0.922之间,折光率应在1.4674-1.4724之间,折射率应在1.4634-1.4674之间,闪点应在204℃以上。

压榨三级油:
1、化学品质:压榨三级油的脂肪酸组成也应符合国家规定,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亚油酸和亚硬酸)的含量应不低于70%。

2、物理品质:压榨三级油的颜色应为淡黄色,具有清香的植物油的气味,不得有异味或杂质,比重应在0.918-0.922之间,折光率应在1.4674-1.4724之间,折射率应在1.4634-1.4674之间,闪点应在204℃以上。

从以上来看,大豆油国家质量标准与压榨三级油的化学品质和物理品质基本相同,两者均具有良好的品质。

豆油质量标准

豆油质量标准

豆油质量标准《豆油质量标准,你不可不知的那些事儿!》嘿,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美食的世界里,豆油就像是一位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要是没有符合标准的豆油,那我们的美食之旅可就像没了导航一样容易迷失方向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豆油质量标准的神秘面纱,看看这个超级重要的标准到底都有啥!一、原料大探秘:好豆才能出好油!“嘿,别小瞧了这一颗颗豆子,它们可是豆油的源头活水呀!”大豆作为制取豆油的原料,其品质可是至关重要的。

就好比盖房子,好的材料才能盖出坚固的大厦,优质的大豆才能榨出高品质的豆油。

我们要找那些颗粒饱满、无霉变、无杂质的大豆,它们就像是一群健康活泼的小精灵,能为我们带来美味又健康的豆油。

比如说,那些非转基因的大豆,就是我们的首选“明星豆”,用它们榨出来的油,那叫一个绝绝子!二、加工工艺:一场华丽的变身之旅!“哇塞,这加工工艺就像是一场魔法秀,把豆子变成了神奇的豆油!”从大豆到豆油,这中间可经历了不少复杂的工序呢。

压榨法和浸出法是常见的两种加工方式。

压榨法就像是给豆子来了一场“温柔的按摩”,慢慢挤出油来;而浸出法则像是让豆子在溶剂里洗了个“特别的澡”,把油给带出来。

不管哪种方式,都得严格按照标准来操作,不然可就会出现“低级失误大赏”哦!这就像一个大厨做菜,火候、调料都得恰到好处,才能做出美味佳肴。

三、质量指标:把关小能手上线!“哎呀呀,这些质量指标就是豆油的守护天使呀!”首先,酸值可不能太高,不然这豆油就像是变酸了的苹果,可不好吃啦!还有过氧化值,它要是超标了,那豆油就像是一个爱发脾气的小孩,不稳定得很呢。

色泽、透明度等指标也都得达标,这样我们才能看到那清澈透亮、让人垂涎欲滴的豆油。

就像选美比赛一样,只有各项指标都优秀的豆油才能脱颖而出,成为我们餐桌上的宠儿。

四、储存条件:给豆油一个温馨的家!“嘿,可别让豆油受委屈呀,给它找个舒服的家很重要哦!”储存豆油也有讲究呢。

要放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大豆油检测标准

大豆油检测标准

大豆油检测标准
大豆油检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色泽:观察大豆油的色泽,是否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

2.透明度:检查大豆油的透明度,透明度越高,说明油质越好。

3.气味和滋味:闻大豆油的气味,品尝其滋味,判断是否具有正常的油脂气味和滋味。

4.水分及挥发物含量:检测大豆油中的水分及挥发物含量,以确保油质纯正。

5.不溶性杂质含量:检查大豆油中不溶性杂质的含量,要求越低越好。

6.酸价:测定大豆油的酸价,酸价越低,说明油脂质量越高。

7.过氧化值:检测大豆油的过氧化值,过氧化值越低,说明油脂新鲜程度越高。

8.含皂量:测定大豆油中的含皂量,含皂量越低,说明油脂质量越好。

9.烟点:评估大豆油的烟点,烟点越高,说明油脂的稳定性越好。

10.溶剂残留量:检测大豆油中的溶剂残留量,要求残留量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11.油墨中的大豆油含量:对于大豆油墨,需要检测其中大豆油的含量,以确保油墨的质量。

以上是大豆油检测的主要标准,实际检测过程中,还需参照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综合评估。

大豆油的国家标准(GB/T1535-2017)规定了大豆油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规则、标签、包装、贮存和运输等要求。

在检测过程中,需按照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进行操作,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一级大豆油执行标准

一级大豆油执行标准

一级大豆油的执行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大豆油的质量标准:一级大豆油质量标准应符合GB 3890-2016《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要求。

2. 大豆油的色泽和透明度:一级大豆油的色泽应为淡黄色或淡绿色,透明度应高。

3. 大豆油的酸值和皂化值:一级大豆油的酸值不应超过1.0mg KOH/g,皂化值应在170~190 mg KOH/g之间。

4. 大豆油的杂质含量:一级大豆油中的杂质含量应符合GB 2716-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植物油》的要求。

5. 大豆油的保质期:一级大豆油的保质期一般为12个月。

总之,一级大豆油的执行标准主要涉及大豆油的质量、色泽、透明度、酸值、皂化值、杂质含量和保质期等方面。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签别大豆油标准

签别大豆油标准

要鉴别大豆油,可以参考以下标准:
1. 观察油的透明度。

品质正常的大豆油是清澈透明的,
如果油的颜色发暗或者有悬浮物,则可能已经变质或者质量
较差。

2. 闻味道。

优质的大豆油应该有独特的香味,如果闻到
异味或者霉味,则说明油的质量可能有问题。

3. 观察油的标签。

标签上应该包括生产日期、保质期、
厂名、厂址等内容,而且标签的印刷要清晰、整齐。

4. 观察油的沉淀物。

大豆油放置一段时间后,如果沉淀
物较多,则说明油的质量有问题。

5. 观察油的凝固点。

大豆油的凝固点一般在-10℃左右,
如果高于这个温度,则说明油的质量可能有问题。

6. 观察油的口感。

优质的大豆油应该口感醇香、爽滑,
没有苦涩味或者异味。

以上标准仅供参考,具体鉴别方法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
行调整。

在购买大豆油时,建议选择知名品牌、有质量保证
的产品,同时也要注意查看产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确保购买到的新鲜、安全的大豆油。

大豆油等级

大豆油等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大豆油GB7718,大豆油共分为四个标准。

1色泽(罗维朋比色槽25.4mm)≤一级——二级——三级黄70 红4.0四级黄70 红6.0(罗维朋比色槽133.4mm)≤一级黄20 红2.0二级黄35 红4.0三级——四级——2气味、滋味一级无气味、口感好二级气味、口感良好三级具有大豆油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四级 *具有大豆油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3透明度一级澄清、透明二级澄清、透明三级——四级——4水分及挥发物(%)≤一级 0.05二级 0.05三级 0.10四级 *0.205不溶性杂质(%)≤一级 0.05二级 0.05三级 0.05四级 *0.056酸值(mgKOH/g)≤一级 *0.20二级 *0.30三级 *1.0四级 *3.07过氧化值(mmol/100g)≤一级 *5.0二级 *5.0三级 *6.0四级 *6.08加热试验(280℃)一级——二级——三级无析出物,罗维朋比色:黄色值不变,红色值的增加小于0.4四级 *微量析出物,罗维朋比色:黄色值不变,红色值增加小于4.0,蓝色值增加小于0.5 9含皂量(%)≤一级——二级——三级 0.03四级——10烟点(℃)≥一级 215二级 205三级——四级——11溶剂残留量(mg/kg)a浸出油一级 *不得检出二级 *不得检出三级*≤50四级*≤50b压榨油一级 *不得检出二级 *不得检出三级 *不得检出四级 *不得检出。

纯豆油纯花生油的标准执行标准

纯豆油纯花生油的标准执行标准

纯豆油和纯花生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食用油品种之一。

它们不仅在烹饪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我们的健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确保纯豆油和纯花生油的质量和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保障用户的权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标准,规范了这两种食用油的生产和质量要求。

本文将对纯豆油和纯花生油的执行标准进行详细解读,以便用户更加了解这两种食用油的质量标准。

一、纯豆油的执行标准1. 《GB1536-2004纯豆油》此标准规定了纯豆油的名称和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 纯豆油的名称和分类:这一部分对纯豆油的名称进行了规定,主要以“豆油”或“纯豆油”命名,根据不同的加工工艺和原料来源分为食用豆油和非食用豆油。

- 要求:规定了纯豆油的脂肪酸组成、燃烧温度、不溶于乙醇的杂质含量、透明度等方面的要求。

- 试验方法:详细列出了纯豆油各项指标的检测方法,包括脂肪酸组成的测定、透明度的测定、不溶于乙醇的杂质含量的测定等。

-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这部分主要规定了纯豆油的包装规格、标志要求、运输和贮存条件等。

2. 《GB5009.88-2014食用油脂和食用油脂制品中有害物质限量》该标准是关于食用油脂和食用油脂制品中有害物质(重金属、砷等)的限量要求,对纯豆油的质量安全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

- 有害物质含量的限量:规定了铅、砷、铬、镉等有害物质在纯豆油中的限量要求。

- 试验方法:对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确保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两项标准对纯豆油的生产、质量和安全性进行了全面规范,为纯豆油行业的发展和用户的健康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纯花生油的执行标准1. 《GB1535-2004纯花生油》该标准规定了纯花生油的名称和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 纯花生油的名称和分类:规定了纯花生油的名称为“花生油”,根据不同的原料来源和加工工艺分为食用花生油和非食用花生油。

豆油产品标准号

豆油产品标准号

豆油国家标准号
豆油的国家标准号是GB 1535—2003。

该标准规定了大豆油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规则、标签、包装、贮存、运输和销售等要求,适用于成品大豆油和大豆原油。

此外,大豆油还必须符合安全卫生方面的要求,如有害元素(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微生物指标(总数菌、大肠杆菌、霉菌)等都要求低于规定的标准。

在食用品质方面,大豆油含有较多的亚麻油酸,较易氧化变质并产生“豆臭味”。

从营养价值看,大豆油中含棕榈酸7-10%,硬脂酸2-5%,花生酸1-3%,油酸22-30%,亚油酸50-60%,亚麻油酸5-9%。

大豆油的人体消化吸收率高达98%,也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优良食用油。

本标准适用于压榨成品大豆油、浸出成品大豆油。

其中,压榨成品大豆油按质量指标由高到低分四个等级,浸出成品大豆油按质量指标由高到低分三个等级。

此外,本标准还规定了不再以色拉油等表示等级。

物理压榨大豆油执行标准

物理压榨大豆油执行标准

物理压榨大豆油执行标准
物理压榨大豆油的执行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质量标准:物理压榨大豆油的质量应该符合国家或地方的相关质量标准,如GB/T 1535-2003《大豆油》国家标准。

2. 原料选择:物理压榨大豆油的生产原料应该是优质的大豆,原料的品质应该符合相关的标准,如GB 1352-2009《大豆》国家标准。

3. 生产工艺:物理压榨大豆油的生产工艺应该是物理方法,如压榨法或冷榨法,不使用化学添加剂或化学处理,保持大豆油的天然和健康属性。

4. 营养成分:物理压榨大豆油应该保留保留豆的原有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维生素E、甾醇、多不饱和脂肪酸等,这些成分对人体健康有益。

5. 品质保证:物理压榨大豆油的生产企业应该具备相关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以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和可靠。

6. 安全标准:物理压榨大豆油应该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定,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植物油》GB 2716等。

以上是物理压榨大豆油的执行标准的主要内容,这些标准旨在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同时也符合消费者的健康需求。

纯豆油的标准号

纯豆油的标准号

纯豆油的标准号《聚焦纯豆油—保障食品安全健康》纯豆油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植物油,它在食品加工、烹饪和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纯豆油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而且国家在此领域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关于纯豆油的标准号就是一个例子。

一、纯豆油的标准号1、氧化酶法GB/T 24921-2010《油脂产品——纯豆油表观重量的测定(氧化酶法)》2、闪点测定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的《汽油、煤油、轻质柴油及其他液体燃料馏分油闪点测定法》(SH/T0357)3、开口粘度测定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的《调和油类产品开口粘度测定法》(SH/T0744)4、色度指数测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油杂质按色氨酸乙酯法测定法》(SH/T0350)5、脂肪酸组成测定植物油产品中各类脂肪酸浓度测定的标准可参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植物油产品中各类脂肪酸浓度测定法》(SH/T0225)6、重金属元素测定植物油产品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测定可参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植物油产品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测定》(SH/T0222)7、热解渣测定参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油脂热解渣含量测定法》(SH/T0682)8、酸价测定参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植物油中全酸值的测定》(SH/T0679)9、酚类物质测定参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植物油酚类物质含量测定法》(SH/T0680)10、黄酮类植物染料测定参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植物油中黄酮类植物染料含量测定法》(SH/T0223)二、纯豆油有关要求关于纯豆油所有有关要求都应参照国家标准GB/T 222-2016,《植物油和混合植物油技术要求》。

注意,纯豆油的标准号不仅仅是上述的几个检测项目。

要获得优质的纯豆油,除应遵守标准要求外,还应坚持良好的生产技术和优质的原料,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纯豆油的质量要求。

今天,大家了解到了纯豆油的标准号和各项要求,我们要把质量保证在消费者喜欢的范围内,根据国家规定,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大豆油等级划分

大豆油等级划分

2004年5月1日起实施《大豆油》(GB1535-2003)新标准。

成品豆油分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质量等级,分别相当于原来的色拉油、高级烹调油、一级油、二级油。

大豆色拉油是以前的国家标准相当于现在国家标准中的一级大豆油。

毛油是指大豆经过浸出法或压榨法得到油,在国家标准中叫原油。

毛油不能直接食用。

毛油经过水化脱胶,真空脱溶,干燥后叫四级大豆油。

四个等级的区别和标准如下:压榨成品大豆油、浸出成品大豆油质量指标GB 1535-2003质量指标1色泽(罗维朋比色槽25.4mm)≤一级——二级——三级黄70 红4.0四级黄70 红6.0(罗维朋比色槽133.4mm)≤一级黄20 红2.0二级黄35 红4.0三级——四级——2气味、滋味一级无气味、口感好二级气味、口感良好三级具有大豆油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四级*具有大豆油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3透明度一级澄清、透明二级澄清、透明三级——四级——4水分及挥发物(%)≤一级0.05二级0.05三级0.10四级*0.205不溶性杂质(%)≤一级0.05二级0.05三级0.05四级*0.056酸值(mgKOH/g)≤一级*0.20二级*0.30三级*1.0四级*3.07过氧化值(mmol/100g)≤一级*5.0二级*5.0三级*6.0四级*6.08加热试验(280℃)一级——二级——三级无析出物,罗维朋比色:黄色值不变,红色值的增加小于0.4四级*微量析出物,罗维朋比色:黄色值不变,红色值增加小于4.0,蓝色值增加小于0.59含皂量(%)≤一级——二级——三级0.03四级——10烟点(℃)≥一级215二级205三级——四级——11溶剂残留量(mg/kg)a浸出油一级*不得检出二级*不得检出三级*≤50四级*≤50b压榨油一级*不得检出二级*不得检出三级*不得检出四级*不得检出注1:划有“——”者不做检测。

压榨油和一、二级浸出油的溶剂残留量检出值小于10mg/kg时,视为未检出。

一级大豆油执行标准

一级大豆油执行标准

一级大豆油执行标准大豆油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油,由大豆中的油脂经过精炼加工而成。

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用油,大豆油的质量和安全非常重要。

为了确保大豆油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制定了一级大豆油的执行标准。

一级大豆油执行标准是依据国家标准制定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指标,涉及到大豆油的生产、贮存、包装等方面,旨在保障大豆油的质量合格和食用安全。

首先,一级大豆油的生产要求非常严格。

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设备和设施,确保生产环境的洁净卫生,避免外部污染物的进入。

生产工艺要科学合理,包括清洗大豆、脱皮、粉碎、磨浆等各个环节,有严格的取样检测要求,确保大豆油的品质。

其次,大豆油的贮存要求也非常重要。

大豆油在贮存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光、防潮、防风、防异味等,避免外部因素对大豆油的影响。

贮存环境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延长大豆油的保存期限。

另外,一级大豆油的包装也需要符合标准。

包装材料要符合国家质量标准,不能有异味、异色、异物等,确保包装的安全和卫生。

包装容器要密封良好,防止大豆油被氧化,影响品质。

一级大豆油的质量指标包括外观、气味、颜色、透明度、酸价、过氧化值、油脂酸值等。

外观要求为清澈透明,无沉淀物。

气味应为正常香味,无异味。

颜色要求为金黄色,没有混浊或发黑现象。

透明度要求为透明或微浑浊状,不能有浑浊或沉淀物。

酸价要求小于0.3g/100g,过氧化值要求小于10meq/kg,油脂酸值要求小于4mgKOH/g。

此外,一级大豆油还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不能含有铅、铜、镉等重金属超标的情况。

同时,转基因大豆的使用也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大豆油的安全。

总之,一级大豆油执行标准对于保障大豆油的质量和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贮存和包装,才能生产出优质的一级大豆油,确保消费者的食用安全。

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大豆油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督,加强抽检力度,确保市场上销售的大豆油符合标准。

国家标准大豆油执行标准

国家标准大豆油执行标准

国家标准大豆油执行标准国家标准大豆油执行标准是指我国对大豆油产品质量的要求和规定,旨在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促进食用油行业的健康发展。

国家标准大豆油执行标准的制定,是经过专家学者多次论证和实验验证的结果,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对大豆油生产企业和消费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国家标准大豆油执行标准对大豆油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指标进行了详细规定。

在生产工艺方面,标准要求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包括原料的选择和储存、生产设备的清洁和消毒、生产过程的温度和时间控制等,以确保大豆油的生产符合卫生标准。

在质量指标方面,标准对大豆油的外观、色泽、气味、口感、营养成分等方面都做出了具体要求,保证了大豆油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安全性。

其次,国家标准大豆油执行标准对大豆油产品的包装和标识也做出了规定。

标准要求包装必须符合食品包装的相关标准,保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和卫生性,以及对产品质量的保护作用。

同时,标准还对产品的标识内容和形式做出了详细规定,包括产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企业的名称和地址等,以便消费者了解产品的基本信息。

最后,国家标准大豆油执行标准对大豆油产品的质量检验和监督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标准规定了大豆油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法和检验项目,以及合格标准和不合格标准,保证了产品质量的可控性和可比性。

同时,标准还对大豆油生产企业的生产环境、生产设备、生产人员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加强了对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

总之,国家标准大豆油执行标准的实施,对于规范大豆油生产和销售行为,提高大豆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推动大豆油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希望生产企业和消费者都能认真遵守标准,共同维护大豆油市场的良好秩序,共同促进大豆油产业的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标准文件
标题:大豆油质量标准
分发部门:总经理室、质量技术部、生产制造部、物资部、行政部(存档)
大豆油质量标准
【来源】大豆油应符合GB 1535标准中一级大豆油的要求
【质量要求】应符合表1要求。

表1 一级大豆油质量标准
2/2大豆油质量标准Q A-Q S-007 【贮存】应贮存于阴凉、干燥及避光处,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同一处存放。

【有效期】自生产日期起两年。

【原辅料生产厂报告单检验项目】采购的原料供应商必须提供的出厂检验报告,报告单上至少包括色泽、气滋味、酸值、过氧化值、水分及挥发物的项目。

【原辅料进厂检验项目】气味、滋味、透明度、水分及挥发物、酸值、过氧化值。

【原辅料进厂验收标准】应符合表2
表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