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评课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运动的描述》说课稿(新)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运动的描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这四个方面进行教学说明一、教学分析(一)说教材《运动的描述》是选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第二章《运动和力》第一节内容。
是解决力与运动关系的重要环节,不能准确的描述物体的运动就不能正确的理解运动与力的关系。
所以,本节内容在教学环节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情本次授课的班级是机械加工一年级学生,学生普遍具有思维灵活,学习主动性不强,语言表达能力较弱。
在知识层面上,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运动的描述,但是对运动这一物理学知识的理解是模糊的,不规范的,依据上述分析,结合中职物理的大纲要求,我确定本节课要达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的对物体的运动进行描述,理解和认识物理模型,掌握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开发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说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1.参照物的选取,质点的概念及判断2.位移与的概念和区别。
教学难点:物理模型的认识与理解。
二、教学策略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一)说教法考虑到我校机械加工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讲授法的两大特点即通俗化和直接性。
2.微课演示法有效的突破难点,更好的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环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研究的科学方式和方法。
3.课件演示法:利用视频和动画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实验演示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初中八上物理说课稿
初中八上物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本节课的主题是《运动的描述》。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材分析《运动的描述》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基础内容,它不仅是学生认识物理世界的起点,也是后续学习力学、热学、光学等其他物理知识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围绕运动的概念、速度的计算以及运动的分类等方面展开,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运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建立起对运动的基本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运动的概念,掌握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来探究物理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物理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日常生活中运动现象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运动的描述。
2. 探究新知首先,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对运动的概念进行初步认识。
接着,通过实验演示和数据分析,让学生理解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最后,通过比较不同运动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3. 巩固练习设计相关的速度计算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以巩固新知。
4. 小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5. 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包括速度计算题和一些探究性问题,以便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物理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环节五:布置作业, 发散思维
2013年6月13日,我国成功发射天宫一号飞行器与神州十号的成功对接, 22查找资料,写一篇关于航天飞机与太空空间站接轨的科普作文 设计意图:这样布置作业让学生自由运用所学新知,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 维空间,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谢谢大家!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实例,再次激发学生的兴趣;让 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领略到科学的美,从而更加热爱 科学; 我让学生单独分析问题后举手回答,然后给予鼓励表扬学生在自主 探究中解决了问题后又运用了问题,也获得了学习知识的幸福感。
环节四:全课小结,自我评价
你收获了什么? 设计意图: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深刻认识,回味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趣味无穷。
环节三:迁移运用,巩固新知
(1)图片展示:空中加油机 问题:空中加油机给战机加油时,加油机与战机以相同的速度同向飞行, 加油过程中,相对于加油机,战机是——,相对于地面,战机是—— (2)通过视频,欣赏天体的运动 (3)品诗句意境之美 悟运动与静止相对性之妙 “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是走来迎”和“是船行”的参照物分别是( )、( )
止,认识到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观。
7、设计意图:
在自主探究这一环节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 大量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鲜活、生动的情境中开展探究活 动:学生在一系列主动学习的活动中训练了逻辑思维能力, 分析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发现了实际生活中的疑 惑可以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答案,意识到了探究的重要性, 也意识到了物理来源于实际,又指导实际。在开展活动的 过程中,我注意适时的、恰当的,鼓励、表扬学生、让她们 觉得学习是愉快的、幸福的。
人教八上物理1.2《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为了辅助教学,我计划使用以下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物理实验器材:如滑轮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小车等,用于直观展示运动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运动的描述。
2.电子白板:用于展示和分析实验数据,方便学生实时观察和理解运动状态的变化。
3.动画和视频素材:如运动物体的轨迹动画,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运动的概念和参照物的选择。
3.教师评价:我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总结他们在运动描述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的建议。
(五)作业布置
我的课后作业布置情况如下:
1.作业目的:通过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运动描述知识的理解,提升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
2.作业内容:设计一些有关运动描述的练习题,如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计算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等。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首先,我会利用学生的生活实例来引入新课,让他们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我会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运动现象,从而加深他们对运动概念的理解。此外,我会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我会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和快乐。最后,我会组织一些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互相启发,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1.运动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运动,运动的特点和分类。
2.参照物的选择:解释参照物在描述运动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3.坐标系的使用:介绍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在描述运动中的应用。
4.运动状态的描述:通过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说课稿2023-2024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运动的描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运动的描述》这一章节的说课内容。
本节课是物理学中运动学的基础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基本认识,理解运动是相对的,以及掌握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方法。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运动的描述》是物理学中的开篇章节,它不仅为后续学习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学概念打下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关键一环。
本节课主要围绕“机械运动”的概念展开,探讨物体位置的变化,理解运动的相对性,并学习如何选用参照物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体的运动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但往往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的理解。
他们可能知道物体在移动,但不一定能准确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不一定能理解运动的相对性。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需要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他们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目标1. 物理观念机械运动的概念: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机械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的概念:学生能够理解参照物在描述物体运动状态中的作用,并能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学生能够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会根据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2. 科学思维实例体验: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科学探究讨论与交流:在讨论和交流中,加深学生对机械运动、参照物以及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理解。
4.科学态度与责任运动观念的树立: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学习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意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教师首先通过讲授法介绍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参照物的概念;然后通过演示法展示不同参照物下物体运动状态的差异;最后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运动相对性的理解。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说课稿:12运动的描述
2.机械运动:学习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静态和动态的区别,掌握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速度:学习速度的概念,理解速度的计算方法,掌握如何描述和分析物体的速度变化。
4.加速度:学习加速度的概念,理解加速度的计算方法,掌握如何描述和分析物体的加速度变化。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练习题:设计一些与运动描述和分析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巩固他们对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2.实验报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让他们选择一个运动物体进行观察和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提升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说课稿:12运动的描述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运动的描述”。本章在课程体系中处于重要的位置,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实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运动的描述和分析,为学生后续学习动力学、力学等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本章主要知识点包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描述和分析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位置的相对性、机械运动、速度、加速度和运动的图像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物理量描述和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同时,如何通过运动的图像分析和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运动的描述》说课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说教材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所以本课在学生主动探究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学生生活中对物体运动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概念课,本节内容又是学生学习《运动的快慢》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占有重要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物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通过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让学生感受精彩纷呈的运动世界。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实际,本节课的重点是机械运动的概念以及机械运动中参照物的选择;本节课的难点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说教学方法1、教法:(1)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2)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参照物的概念。
(3)讲授法:通过语言信息的传递,使学生准确的掌握物理科学知识。
(4)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学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
因此这节课采用研究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2分钟)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飞行员在空中随手抓到的一颗飞行子弹的故事,让学生讨论事件发生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环节,新课探究(20分钟)1、机械运动:播放足球比赛的片段;提出问题: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得出概念:物体位置的变化我们叫机械运动。
初二物理说课稿10篇
初二物理说课稿10篇初二物理说课稿1我是来自南八家初中的田富,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这几方面对本节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上一节讲述的是“运动的描述”,通过这一节学生知道了“什么是运动”,而本节课教材通过“想想议议”栏目提出问题(“哪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入课题,并且学生讨论总结后直接得出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在小学数学课中,学生学习过计算速度和路程的问题,对这些知识并不陌生,初中物理从简单的运动开始,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逐步展开对物理的学习。
二、学生分析中学生对速度、路程等物理概念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对本节课还是喜欢物理又害怕难,喜欢的是以前接触过速度的计算,怕的是利用物理公式解决速度问题还是第一次,特别是数学底子薄的学生。
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自信显得特别的重要。
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看鲜明、生动、不平常的现象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直线运动的快慢四、重点难点重点:建立速度的概念和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难点: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五、教学方法1、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当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2、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速度单位的换算。
六、教学程序设计(一)课题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2004年奥运会上刘翔夺冠”的实录引入课题。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具体事例导入课题,更具有吸引力,效果要比教材“想象议议”引入更好。
教师提问:刘翔用了12秒88跑完了110米,你们想知道他有多么快吗?(二)新授课程1、首先学生看教材“想想议议”栏目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
《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运动的描述》说课稿山下中学邹莉娜一、说教材1.教材的主要内容(1)机械运动(2)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 教材的地位本节课看起来简单,但是它对物体运动、运动和力等知识的学习影响很大,本节课也是第三节的理论基础,因此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举生活中实例,让学生体验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4. 重点:参照物的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认识并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说学法这节课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1.引导同学思考:自己乘坐公交车,或是骑自行车看路边人的感觉和自己在路边看骑车人和乘车人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创设情境,让同学亲自动手探究(把橡皮放在书本上,然后把书本放在桌子上,慢慢移动书本,让同学仔细观察三者的运动与静止)。
3.老师在讲台上也做同样的实验,并确定不同的参照物,引导同学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说教法运动对同学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从物理学角度来研究运动还是第一次,探究这方面的知识,能使学生获得科学的观点和方法,不仅让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悟科学研究的方法,使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依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课从参照物的选取到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再到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有很强的逻辑性。
所以我把参照物和动与静作为了本课时的主要内容。
本节课采用启发教学、情景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层层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考有难度的可以小组交流,教师参与点评和讲解。
四、说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流星划过;蜗牛在地上爬行;猎豹追捕食物;汽车在路上行驶;火箭升空,以上物体都在做什么?引入运动的概念。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
一、说教材运动的描述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对于学生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选取“运动的描述”这一章节进行教学,旨在通过实例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描述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说学情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如何准确、客观地描述物体的运动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逐步掌握运动的描述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掌握运动描述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运动描述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运动描述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运动描述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准确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运动观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探究学习。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案例和视频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利用实物模型或模拟实验器材进行演示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描述的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日常运动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物体是如何运动的?”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运动的描述。
2. 新课讲解(10分钟)讲解运动描述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位置、路程、速度、加速度等。
通过实例分析,讲解运动描述的常用方法和技巧,如相对运动、参考系等。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运动的描述说课教材分析:《运动的描述》是《运动和力》这一章的第一节,这是学生认识机械运动的开始,也是力学的基础知识。
它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机械运动的引出,科学地描述了人们对运动的认识,体现了科学的严密性和完整性。
教材从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实例,形成机械运动的概念,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性认识自然现象,科学抽象事物本质的能力。
本节内容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运动是普遍的现象,学生有感性认识,但如何科学地描述运动,学生还未接触到。
可以说学生对运动的认知是肤浅的,表面化的,缺乏理性认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多给学生多提供多媒体等丰富的感性材料,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总结的过程,完成理性认识的升华。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观察、想象、讨论等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物理学知识。
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
教学难点: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法,实验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图:实例分析抽象形成概念——举例描述运动理解概念,提高认识,准确描述运动——通过具体实例解释运动静止的相对性——分层巩固练习。
一、情景导入通过小故事引入新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昆虫,敏捷地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
物理评课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说课稿-学习文档
物理评课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地位:“运动的描述”这一节看似简单,但它却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的学习,因而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教材内容:教材先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机器的运转、车辆的行驶、奔流的河水……。
“瞬息万变的世界里,物质的运动是非常普遍的”,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也就是说运动是永恒的。
普遍存在的永恒的“运动”中同时存在着“静止”,这个观点是一个重要的科学观点,也是学生建立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自然、认识自然也是教学中应侧重的方面。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性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说教法:这一节的知识点与生活联系紧密,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尽量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表述,多动手,多总结。
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创设情景、分组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并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能力。
三、说学法:运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运动,应该说还是初次,探究这方面的知识,能使学生获得科学的观点和方法。
因而通过本节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更为重要地是让学生感悟科学的观点及科学的研究方法。
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出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本节教学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环境将一些场景生动再现,使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依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播放视频资料《运动的世界》。
人教版本初中八年级的物理上册的最新运动的描述最新说课精选文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绘》讲课稿一、教材:教材地位:“运的描绘” 一看似,但它却深深影响运、运和力、机械能的学,因此理解本的内容后边的学起侧重要的作用。
教材内容:教材先介了平时生活中常的运象:机器的运、的行、奔腾的河水⋯⋯ 。
“瞬间万的世界里,物的运是特别广泛的”,运是宇宙中广泛的象,也就是运是永久的。
广泛存在的永久的“运”中同存在着“静止”,个点是一个重要的科学点,也是学生成立科学世界的基。
培育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自然、自然也是教课中重的方面。
教课目:知与技术:知道参照物的看法。
知道物体的运和静止的相性。
程与方法:体物体运和静止的性性。
感情度与价:运是宇宙中的象,运和静止是相的,成立唯物主世界。
要点:参照物的看法、物体运和静止的相性。
点:运和静止的相性。
二、教法:这一节的知识点与生活联系密切,经过教师指引学生独立思虑,自主研究,培育学生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尽量让学生多察看,多思虑,多表述,多着手,多总结。
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创建情形、分组实验、讲解和议论等多种形式的教课方法,提升讲堂效率,培育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念。
充分表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并经过解决学生身旁的案例来调换学生的踊跃性,培育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能力。
三、说学法:运动,关于学生来说其实不陌生,可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运动,应当说仍是首次,研究这方面的知识,能使学生获取科学的看法和方法。
因此经过本节教课,不单让学生获取基本的知识,更加重要地是让学生感悟科学的看法及科学的研究方法。
因为初中生的思想出于形象思想到抽象思想的过渡期,本节教课可利用多媒体教课环境将一些场景生动再现,使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依靠,发展抽象思想能力。
四、说教课过程:、创建情形,引入新课播放视频资料《运动的世界》。
经过让学生察看身旁熟习的现象,联系到本节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念。
观看完成教师发问: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学生依据老师发问进行思考并举例。
八年级物理上册高效课堂(人教版)1.2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五、板பைடு நூலகம்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遵循清晰、简洁、有助于知识结构把握的原则。板书布局分为三部分:
1.标题区:板书中央将书写本节课的主题“运动的描述”,突出学习重点。
2.知识点区:左侧列出主要知识点,如速度的定义、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等,采用不同颜色粉笔标出关键词,便于学生记忆。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运动概念:首先介绍运动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物体位置的变化即为运动。
2.速度定义:接着引入速度的定义,解释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并展示速度的计算公式。
3.运动状态描述:通过实例和动画,讲解如何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匀速直线运动、加速运动等。
4.情境教学法: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这一方法的理论依据是情境认知理论,强调知识的学习应在具体情境中进行。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辅助教学:
1.教具:速度计、直线运动小车等,用于直观展示物体运动状态和速度计算。
2.多媒体资源:PPT、动画、视频等,用于展示抽象概念、运动过程和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
5.定期进行学习反馈,及时表扬学生的进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实验教学法、分组合作学习法和情境教学法。
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通过主动建构、互动交流来获得新知识的。
物理评课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说课稿一
物理评课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说课稿一物理评课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难点:认识物体运动和静止相对性.教学方法:提问讨论法教学用具:挂图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
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1.什么是机械运动?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的相对性。
提问:看课本图12.1-3,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在农田里并排行驶,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飞行,说它们是运动的,你选什么物体为参照物。
答:选大地为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
教师追问:在甲图中如果选卡车或收割机为参照物,在乙图中如果选受油机或加油机为参照物,另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答:另一物体是静止的。
因为它们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
教师小结:像卡车和收割机这样两个物体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变,则称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提问:请你解释法国飞行员能顺手抓住一颗子弹的道理。
要求学生用相对静止的道理予以解释。
教师指出: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举例说明当所选的参照物不同时,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不相同。
例如列车中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车厢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三、小结:四、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板书设计:第一节运动的描述一、什么是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说课稿一、说课背景与目标本次说课的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运动的描述”这一章节。
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但对于运动的物理概念和描述方法还不太熟悉。
本章节是学生理解力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其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包括:1. 运动的基本概念: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的描述。
2. 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定义、单位、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3. 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加速度的意义、单位、计算公式及其物理意义。
4.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实际应用。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现象有一定的直观感受,但对于运动的定量描述和物理概念还不够清晰。
此外,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各异,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2.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物理规律,增强理解和记忆。
3.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运动的模拟过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抽象概念。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生活中运动现象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 提问讨论:什么是运动?我们如何描述运动?2. 讲解新知识- 定义机械运动、参照物,并解释为什么需要参照物来描述运动。
- 引入速度的概念,讲解速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
- 通过实例说明加速度的意义,讲解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初中物理说课稿运动的描述
初中物理说课稿运动的描述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初中物理中的一个基础而重要的单元——运动的描述。
这个单元不仅是学生学习物理的起点,也是理解日常生活中许多现象的关键。
接下来,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我们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应掌握描述物体运动所需的基本概念,如机械运动、参照物、速度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描述和分析简单的运动现象。
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应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方法来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应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增强探索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并在实践中体会物理学的应用价值。
接下来,我们来看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机械运动的概念,包括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参照物的选择。
第二部分是速度的概念,包括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定义和计算。
第三部分是速度的测量,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第四部分是速度与生活,探讨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相关的安全知识。
在教学方法上,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物体的运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现在,我将具体阐述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新课。
我会通过播放一段物体运动的视频,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提出问题:“我们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接着,我会介绍机械运动的概念,并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在讲解速度的概念时,我会结合实际例子,如汽车行驶的速度,来帮助学生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同时,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来测量物体的速度,并预测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在速度的测量部分,我会先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如秒表、速度计等,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
通过实验,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测量方法,还能学会如何处理数据和分析结果。
物理评课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物理评课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说课稿物理评课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地位:“运动的描述”这一节看似简单,但它却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的学习,因而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教材内容:教材先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机器的运转、车辆的行驶、奔流的河水……。
“瞬息万变的世界里,物质的运动是非常普遍的”,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也就是说运动是永恒的。
普遍存在的永恒的“运动”中同时存在着“静止”,这个观点是一个重要的科学观点,也是学生建立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自然、认识自然也是教学中应侧重的方面。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性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说教法:(二)、新课讲授(本环节设计四个探究过程,将教材的知识点一一展开)讨论探究①:你们刚才所举例子中静止的物体真的不动吗?这个问题激起学生的心里冲突而使学生主动思考,叙述各自的看法,讨论,而后明确: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讨论探究②:你们刚才所举例子中说有的物体静止,有的物体运动,你是如何判断的?由于物体的运动、静止是学生提出来的,问他们是如何得来,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讨论,慢慢分析得出是通过看这个物体所处的位置是否改变的方法得来。
从而得出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播放视频《运动的描述》,加深对机械运动概念的理解。
讨论探究③:你们是如何判断物体的位置是否变化的?学生实验:把课本平放在桌子上,课本上放一块橡皮,推动课本使它在课桌上缓慢移动。
思考回答:(1)选取橡皮为标准,桌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的?(2)选取课本为标准,橡皮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的?(3)选取课桌为标准,橡皮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的?通过学生思考、实验、讨论,得出结论:物体位置是否变化是相对于某个物体(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物理学中的参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评课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
的描述》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地位:“运动的描述”这一节看似简单,但它却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的学习,因而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教材内容:教材先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机器的运转、车辆的行驶、奔流的河水……。
“瞬息万变的世界里,物质的运动是非常普遍的”,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也就是说运动是永恒的。
普遍存在的永恒的“运动”中同时存在着“静止”,这个观点是一个重要的科学观点,也是学生建立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自然、认识自然也是教学中应侧重的方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性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说教法:
这一节的知识点与生活联系紧密,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尽量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表述,多动手,多总结。
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创设情景、分组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并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能力。
三、说学法:
运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运动,应该说还是初次,探究这方面的知识,能使学生获得科学的观点和方法。
因而通过本节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更为重要地是让学生感悟科学的观点及科学的研究方法。
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出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本节教学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环境将一些场景生动再现,使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依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资料《运动的世界》。
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联系到本节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观看完毕教师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学生根据老师提问进行思考并举例。
(二)、新课讲授(本环节设计四个探究过程,将教材的知识点一一展开)
讨论探究①:你们刚才所举例子中静止的物体真的不动吗?这个问题激起学生的心里冲突而使学生主动思考,叙述各自的看法,讨论,而后明确: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讨论探究②:你们刚才所举例子中说有的物体静止,有的物体运动,你是如何判断的?
由于物体的运动、静止是学生提出来的,问他们是如何得来,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讨论,慢慢分析得出是通过看这个物体所处的位置是否改变的方法得来。
从而得出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播放视频《运动的描述》,加深对机械运动概念的理解。
讨论探究③:你们是如何判断物体的位置是否变化的?学生实验:把课本平放在桌子上,课本上放一块橡皮,推动课本使它在课桌上缓慢移动。
思考回答:
(1)选取橡皮为标准,桌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的?(2)选取课本为标准,橡皮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的?(3)选取课桌为标准,橡皮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通过学生思考、实验、讨论,得出结论:物体位置是否变化是相对于某个物体(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物理学中的参照物。
播放视频加深对《参照物》概念的理解。
讨论探究④:刚才的实验中,当我们选择的标准不同的时候,
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了,可见,物体的运动情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讲述法国飞行员二战期间在高空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的故事。
由于这个事件比较罕见,能够马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引发思考。
提问:飞机在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够抓住高速飞行的子弹?学生能够分析得出二者肯定是同向飞行的,老师继续启发学生考虑它们速度的大小关系,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同向、同速即相对静止。
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三)、拓展练习
练习1、2是两个动画,由于在课堂上某些场景不好展现,设计两个趣味动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手动操作,来变换参照物,使学生对物体的运动过程有清楚地认识,让学生讨论并练习。
加强对参照物的理解。
练习3:介绍成语故事《刻舟求剑》问船夫可能找到剑吗?从物理的角度解释为什么?练习4:为什么顺风时有时会感觉到无风;有时虽然没有风,但骑在摩托车上却感觉到风很大?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培养学生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说出生活中其他的可用本节知识解释的现象。
对于学生的举例教师要给予鼓励。
(四)、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谈这一节课对“运动的描述”有了哪些认识?让
学生归纳叙述本节的主要内容、判断方法,使学生对本节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五)、布置作业
教材练习1、2。
补充练习:某年的春节晚会上,有这样一个场景:一名演员正在蹬一辆固定在舞台上的自行车,他身后的大屏幕,是一望无际的田野,画面一直在动。
当镜头拉近后,观众都感觉这名演员争飞驰在田野的小路上,根据这个启示,假如你是摄影师,你如何让两名演员在飞驰的火车上打斗。
通过这个练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
体验学物理的乐趣。
五、说效果
本节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物理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活跃了课堂气氛,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所。
在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一个主讲者,而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师和学生一起去感觉、认识、探索、分析、概括,和学生建立起了良好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重视了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加强了学生间友好相处的心态。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这个知识点,部分同学能够当堂掌握,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同学,可能还理解不透,教师应在刻下多
辅导,并设计相应的练习进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