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历史教学开放性的实现
浅谈历史教学的开放性
路 线 及 两 个 战 场 各 自的 作 用 , 学生 机械地听 , 机械地 记, 全 然
没 有 自己 的思 想 , 课 堂 死气 沉沉 , 学 生 昏昏欲 睡 。 场景二 : 老 师 要 求 学 生 事 先 自 己分 组 , 每 个 组 员 都 要 配 合 小组长围绕主题收集资料 。 每 个 成 员 都 有 发 言 的机 会 . 优 胜 的 小组有奖励 , 优 秀 的个 人 有 奖励 。由于 老 师 大胆 地 把 一 些 思 辨 性 较 强 或 有 争论 的 话题 抛 给 学 生 . 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 在 讨 论 中, 鼓 励 每 一 位 学 生 各 抒 己见 , 发 表 自己 的 看 法 和 见 解 , 然 后 小 组 选 出代 表 总 结性 发 言 .老 师 在 这 一 过 程 中 主 动 积 极 参 与, 做 出点 评 , 表 明 自己 的意 向 , 关键时刻驾驭课堂。 这 种 做 法 让 每 一 个 学 生 都 有 发 言 的 机 会 .同 时 在 热 烈 的 思 维 碰 撞 中击 出创 新 火 花 。 现 代 信 息 技 术 日新 月 异 , 老 师可 以放 开手 脚 , 让学生走 出 课本 , 走 出教 室 , 走进 图书室 , 走进 网络 , 走进社会 , 从 中 获 取 自己需 要 的 知 识 。 这 样 一 方 面 可 以拓 宽 学 生 的 知 识 面 . 培 养 学 生 自觉 阅 读课 外 资 料 的 好 习 惯 .另 一 方 面 调 动 学 生 学 习 的 积 极性 。 培 养学 生 各 方 面 能力 . 体 现 课 堂 教 学 中学 生 的 主 人 翁 地 位, 激 发 他们 的积 极 参 与 意 识 。 五、 课 堂 练 习要 开 放 课 堂 练 习 是 对 课 堂 效 果 的检 测 .灵 活 多 样 的题 型 有 利 于 培 养 学 生 缜 密 的 思 维 能 力 和 推 理 能 力 。教 学 中 . 我从不搞 “ 一 刀切 ” , 针对不同的对象 , 知识掌握 的不同层次 . 设 计 不 同 类 型 的 习题 , 甚 至 让他 们 根 据对 知识 的 掌 握 程 度 . 选 择 适 合 自己 的 题, 这 种 做 法 学 生很 容 易 接 受 . 学生 容易产生 成就感 , 学 生 感 觉被尊重 , 师 生关 系也 因此 更 加 融 洽 。 新高考形势下 , 考 题 更 重视 的 是 对学 生 能 力 的 考查 , 这 些 能力包括阅读 、 理解 、 比较 、 获取 有效 信息 等 。 这 些 能 力 的 培 养 离 不 开开 放 的课 堂 。 这 就 对 老 师 提 出更 高 要 求 。 老 师 必须 与时 俱进 、 大胆 创 新 . 通 过各种途径不 断“ 充 电” , 这 样 老 师 才 能 在 上 课 时游 刃 有 余 。 既放得开又收得拢 , 让 学 生 在 快 乐 的氛 围 巾 学到方法本事 . 展 现 自我 , 受 益终 生 。 “ 授人以鱼 . 不 如 授 人 以渔 ” , 知 识 获 得 的过 程 比获 得 知 识 本身 更 重 要 , 教无 定法 , 贵在得法 , 课堂是学生的 , 他 们 才 是 课 堂 的 主人 翁 .在 历 史 教 学 中 ,应 该 想 尽一 切 办 法优 化 教 学 方 法. 组 织引导学生 , 以 不 同 的方 式 将 历 史 知 识 表 达 出来 , 彻 底 转 变 学生 的学 习方 式 , 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课堂学习 , 从 而 最 大 限 度地 提高 课 堂 教 学 效 率 , 让 历 史 课 堂 真 正 活起 来 。
高中历史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高中历史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在长期的教学发展中,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干扰,致使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将“兴趣培养”这一模块忽略掉,并且对学生每一个主体间的个体差异性缺乏考虑,进而导致历史教学固步自封,观念落后。
为了实现高中历史课堂的多元化、开放化教育,优化学生学习效率,我校推出了以“自主、合作及探究”为目标的教学路径。
这种开放式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实现,从而使学生热心参与课堂及课外活动,最终实现自身交往能力、自学能力的提升。
以自主、合作及探究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具备如下几点特征。
第一,开放性。
主要指在课堂中,学生的心态比较平和、轻松,无压抑感,课堂比较开放。
另外,指的是课堂中涉及到的问题属于开放型,学生可以在探究的过程中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二,参与性。
主要指在历史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内,学生都是以“演员”的角色全程参与其中,属于主体,并非“观众”。
第三,主体性。
重视“学”为主体,学生是历史教学课堂中的主体。
第四,探究性。
主要指历史教学并非传统的死板灌输知识,而是一个探索知识、分析知识、自主研究及学习的过程,具有很强的探究性,旨在使学生通过集体探究或者小组探究以及个人探究的活动形式,解难释疑,使实际问题通过所学知识得到解决。
第五,互动性。
在开放式课堂中,教师与学生间是交互影响,并非单一讲授与被动接受的一个过程,历史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互动性。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属于一种引导者与指导者的角色,这种角色定位是现代教学的要求,旨在使学生具备“会学习”的能力。
此种教学理念的寓意为“教”不再是教师的主要职责,教师的主要职责为引导学生去“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点“学会”,而是让学生具备“会学”课本中的知识点的能力。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模式,实施导学教育,做一个优秀的“导学者”,使学生可以发挥自身思维能力,善于学习,积极参与其中,进而使自身的“问题意识”、“求知欲望”、“思维品质”、“质疑意识”得到培养与提升。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开放性问题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开放性问题高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而开放性问题在历史学习中则显得尤为重要。
历史学科不仅仅是简单的记载和传承,它更应该是一门思想活跃的学科,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开放的观察角度。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精神,成为历史教育者们必须重视的议题。
一、开放性问题的重要性开放性问题在历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历史学科本身就是一门探究过去的学科,而历史上发生的事件、人物和思潮往往是多方面的,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角度可以解释得清楚的。
只有引入开放性问题,才能真正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感受到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开放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思辨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历史问题、提出问题和独立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远离死记硬背的传统历史学习方式。
引入开放性问题也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活跃度。
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地探讨历史问题、分享任何观点的双方,而不是一味地灌输和接受。
开放性问题的引入,可以使历史课堂变得更有趣,学生更愿意积极参与。
二、如何引入开放性问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开放性问题是需要教师们具备一定能力和技巧的,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技巧:1. 融入探究性学习。
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研究、课外调研和课程设计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历史问题的探究,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2. 利用多媒体和案例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呈现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贴近历史,从中发现历史问题,归纳出历史规律。
3. 鼓励学生发表观点。
在历史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多发表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即使是与教材不同的观点也要尊重,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进行对话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得到启发和提高。
谈历史教学开放性的实现
3 . 提供示 范, 让学生模仿。学生的朗读水平与教师 的
示 范 朗读 密 切 相 关 。 因此 , 必 须 重 视示 范 朗读 的积 极 作 用 。
教学童话, 采用轮读课文 的方式讲故事; 教学散文, 采用师 生赛读的方式比输赢 ; 教学对话多的文章, 采用分角色 朗读 的形式 ,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锻炼 口才 ……
题 的不 同立场 、 方式、 方法的习惯 。“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
4 . 变换形式, 常读常新。 人 经 常吃 一 种饭 菜 , 即 使做 得
哈姆雷特 。 ” 只要是学生读 出真情实感 的, 能准确理解和表
达朗读 内容的, 都应该给予肯定 。教师不要只是强调某个 字词该读大声或是读小声,以免造成形式化 、 表面化 的指
好的有 , 吃不 了的有。勉强实现某一 目标对有的学生不啻 是一种拔苗助长, 有的甚至引起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反感而 造成教学活动无法进行, 那么最低 的 目标要求 的实现也成 了空谈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不能僵化地看待历史教
学 目标 , 动态地具体地设计教学 目标 , 赋予其学生可接受的
N
詈 ;
磁
壳
谈 历 史教 学 开 放性 的实 现
岳 喜 广 宿 州逸 夫师 范学校 ,安 徽
摘 要
趔 总一
宿州
2 3 4 1 0 1
坛 论 期一 一 最开放 的社会 、 时空环境和心理环境 中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和不断完善发展 的条件或提 高发展 的能力 。幼师生
是未来的教育者 , 其今后在工作 中的开放思想和创新 实践能力取 决于他们今 天所得到 的开放性教育之所得 。
学的人生观。 要真正体现上述三个本质特征特别是人格教 育 的特征 , 教学或学生的学习过程, 必须是开放的, 自由的, 而非封 闭的、 孤芳 自赏的或让人“ 痛苦的” , 具体表现在 : 1 . 学习环境的开放性 。 即: 开放的资源环境( 多媒体的、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开放性问题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开放性问题一、开放性问题的内涵1.项目开放性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是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是开放性问题的一大关键。
传统的历史教学更多地是以教科书中的知识为主,学生需要按部就班地记忆和理解,而缺少对于一些历史事件或者人物的深入挖掘。
在项目开放性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比如可以自主选择或和老师商讨选定一些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坚持只学习教科书中提供的内容。
2.观点开放性历史是一个复杂的学科,往往涉及到各种不同的观点和解释。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观点开放性,让他们了解到不同的历史观点和解释,培养学生的宏观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教学方法的开放性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是以讲授、问答、课文解析等传统教学方法为主,而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教师可以探索使用更多的教学方法,比如小组讨论、课外阅读、实地考察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1.教学内容单一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依然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
教师往往只注重教科书中的知识点,忽略了历史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导致学生对历史的了解不能更加全面和深入。
2.思维局限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单向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这样一来,学生的历史思维就会有很大的局限性,无法做到全面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三、改进的途径要解决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可以在历史教学中引入更多的多元化内容,比如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或者学习那些较为有争议的历史事件,让学生对历史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要让学生具备观点开放性,必须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可以理性地看待历史事件,并且能够对不同的历史观点进行分析和判断。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引导他们去分析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和逻辑,从而深入地理解历史。
四、结语开放性问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占据着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要想让学生对历史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就需要解决好开放性问题。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
二、 构建轻松课堂 。 激活思维意识 在我国 , 在教育问题上不得不 提的就是 师生的地位问题 ,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师生关系一般 老师 高高在上 , 学生或 多或 少都有些害怕 老师 , 老师对学 生的态度 、 眼神 、 说话 的语气 、 面 部表情都会影 响到学生 的学 习注意力 , 影响到他们的心情。 我 们现在提倡构建 和谐 的师生关系 , 努力让老 师走进学 生 , 成为 学生的 良师益友 。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 需要 良好 的教 育环境 ,包括有利 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能力的物质环境 以及 促进学生创造智能发展 的心理环境。如以讨论 、 辨析 、 导演历 史小剧等多种形式 , 诱发学生进人学 习的角 色中 , 在激发其 自 主意识时 , 刺激他们 的创新兴趣 。另外 , 教师还要允许学生对 教师讲课 提 出的见解 ( 观点 、 结论 ) 提 出质疑 , 并 调动学 生参 与, 如引导若干学生支持 或反对教师 的某一观点 , 通过有序 的 积极辩论 , 激发他们 想象 的冲动 、 联想的新颖 、 思路 的开阔 , 有 效调动学 生的潜意智能 , 使之成为创造思维 的策 源地 。其 实 , 在国外 , 学生在课堂上之 所以能主动思考 , 大胆发 言 , 主要是 学生和老师之 间是平 等的 , 老师尊重学生 , 课堂氛 围较轻松 。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开放型思维必须构 建轻松课 堂, 激活思 维意识 。在具体 的教学过程 中, 老师要学 会聆 听和观察 , 要学会理解 学生 , 尊 重学生 , 不 能 以书本 上的 标 准答案来评价学生 。 历史老师要革新思想 , 在 注重知识学习 的同时 , 培养学生的能力 , 对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要营 造和谐 的学 习环境 , 让学生在轻松 的课堂上展示 自我 , 表现 自
初中历史开放性教学的实践研究
区 璇 何 志 明
( 州市荔 湾 区 东激 中学 广 东・ 州 50 7 ) 广 广 1 3 5
中 图分 类 号 : 3 . G6 35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 7 9 (0 )0 1 0 0 1 7 — 8 4 2 1 2 — — 2 0 0 表 2 初 二年 级 学 生 对 历 史 开 放 性 教 学 的 态 度 ( 回有 效 收
7 7±5 9 5 6 . 4
". /1 5 4±8 3 1
期末考试成绩 开放性考试成绩
总评( 常规评价法 ) 总评( 开放评价法 )
7.3±51 97 .l 7.3±4 3 9 9 4
7. 71 5±3 0 .7 4 7 .l±2 8 7 9 . 9
7 7±5 7 44 3 7 2±3 4 4l 9
7 .3±32 50 . 7 7 0±32 47 8
・ P .I ‘ (0 0 ・ <0 1 P . 0
● (0 l P 0 + (0 】 P . O
介绍开放性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 的异 同之后 ,教师设 计问 卷调查 , 考查学生对实行历史开放性教学 的态度 。主要涉及 以下内容: 喜欢历史课程 与否; 对历史课程实行开放性 教学 的了解 以及接受程度 ; 开放性教学的优缺点认识等等。采 对 用卡方检验 (。 x检验 ) 对有效答 卷的数据进 行分析 比较 , 结
表 3初一开放・ 学组 、 眭教 常规 教 学 组 的 历 史成 绩 比较
计算方法 分组前平时 成。近年来 , 开放性教学已在全 国部分 中小学进行 了初 步探讨 ,对 于推 动新课 程的实施起到了较 好的作用l】 2 。但这些研究多采用传统 的定性研究 , _ ] 忽略了统
初中历史教学中开放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
初中历史教学中开放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初中历史教学中,开放意识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开放意识教育是培养学生发展自主、探究和创新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开放意识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历史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初中历史教学中开放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思考和研究。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包含了丰富的知识和信息。
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有争议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作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和讨论。
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如秦始皇统一六国、永乐大典的编纂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在教学方式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是老师为主导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开放意识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学生报告、课外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要注重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结合。
历史是一个连续的时间线,而且历史事件和人物对现实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阅读历史小说、观看历史纪录片等方式,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了解历史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历史教学中,不仅仅要灌输学生历史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让他们意识到历史事件和人物往往有不同的解释和观点,培养学生客观看待历史的能力,不盲从于某种观点。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开放意识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改变、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以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努力,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历史教学内容由封闭转向开放
转换性和 互联性就是历史教 学的开放性。 历史教 学由封 闭走 向开放是 当今 时代发展 的要求 , 育教 学改革的必然。 教
关 键 词 : 闭 转 向开 放 封
一
内容
思维
形式
方 式
教学 内容 由封 闭转 向开放 历史教学 内容要 由教材 向教材 以外 的方 面适度拓
、
定和改正原来 的观点 。 有位教 师评价学生课堂活动 的原 则是 :不怕学生 观点有误 , “ 就怕 学生没有 观点 , 敢于 对 提 出观点 的学生都要表扬 。” 因为这不仅能培养学生从 无知 到有知 ,从不会 思维到敢 于思维 和乐于思 维的习
我封闭 , 向开放。 走
二 、 学 思 维 由封 闭转 向 开放 教
传统历史 教学重视对学生集 中思维的训练 , 却忽视 发散思维的培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 的到来 , 必须注重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和创新思维 。 创新思维包括集 中思 维和发散思维 两种方式 , 中思维是封 闭性 的, 集 强调思 维的深度 ; 发散思维是开放性的 , 强调思维的广度 , 学生 创新思维 的程度又主要依赖于发散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 中培养学生 的发散思维 , 首先教师要 尊重 学生 的主体地 位, 积极创设 民主平等 、 宽松和谐 的教学 氛围 , 教学的 把 讲 台变成对话 的平台 , 鼓励 学生大胆提 问 , 质疑放言 。 其 次教师要适当引入一些不同的史 学观点 , 目前史 学界 如 关 于“ 戊戌变法” 质的两种基本 观点 , 于“ 战” 质 性 关 二 性 的三种基本观点等 , 让学生讨论争 鸣 , 畅所欲言 。 次教 再 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各种想法 和观点 , 既要积极肯定 和 欣赏学生的思维成 果 ,又要允许学生发表不 同意见 , 即 使他们 的观点不正确也不要轻易 否定或妄加评论 , 而应 引导学生依 据史实 , 通过集 中思维 , 他们最 终 自我否 让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在欧洲控制区域的情况 的三 幅地 图,要求学生结 合
的发 展 。
这种状 况亟待改变。 那么 , 如何保持和增强高 中 历 史 教 学 内 容 的 开 放 性 呢 ? 我 们 的做 法 是 :
一
以培养学 生的问题意识为切 入 口,重新组合教 材, 学生在讨论问题时人云亦云的状况 明显减少 , 善
于 思 考 的 学 生 明显 增 多 , 生 的 问题 意 识 、 新 意识 学 创
பைடு நூலகம்
二 、 强 学 科 内容 之 间 的渗 透 、 叉 与整 合 加 交 历 史 学 科 的基 本 特 征 , 是课 本 有 许 多 政 史 、 就 史 地 和 与 其他 学 科 知 识 的 交 汇 点 。 史 就 有 政 史 不 分 、 历 文史 不 分 、 地 不 分 之 说 。 因此 , 史 教 学 必 须 突 破 史 历
问题 是 对 以上 所 有 问题 的总 结 。依 据 顾 泠 沅 教学 问题 过 程 中 由 浅 入 深 , 握 教材 , 把 最后 形 成 对 问 题 的
原 理 中 的序 进 原 理 , 问题 层 层 剥 离 , 学 生 在 思 考 把 让 共 识 ,这 不仅 使 学 生认 识 到 了 历 史 发 展 过 程 中 的 丰 富 内 涵 , 且 有 助 于 学 生 正 确 把 握 历 史 发 展 的规 律 。 而 “ 题 中心法 ” 问 的教 学 使 学 生 有 “ 理 安 全 感 和 心 理 心 自由 ” 是学 生 创 新 精 神 得 以 发 展 的 基 本 前 提 , 讨 , 在 论 问 题 的 过 程 中学 生 的思 维 得 到 了 训 练 和 发 展 , 有 利 于形 成 学 生独 立 的世 界 观 和人 生 观 。
突出重围,打造开放的历史课堂
突出重围,打造开放的历史课堂摘要:历史学科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课堂教学则是历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形式。
长期以来,历史课堂教学最为人们所诟病的就是它的封闭性,它使得历史学科素质化的道路充满障碍。
作者结合自身的实践体会,简单阐述了打造开放的历史课堂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为开放、高效的历史课堂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开放课堂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我们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最主要的途径,通过历史课堂教学,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史实,树立基本的历史观。
然而,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这种低成本、高收益便于组织和协调的课堂教学形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其中封闭性尤为突出。
在历史课堂中,这种封闭性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作业形式等多方面。
由于过于封闭,历史教学活动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受到了相当大的阻碍。
因此,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消除课堂教学的封闭性,勇敢地突出重围,为学生打造一个开放的历史课堂。
一、积极整合各方面教学资源,打破内容的封闭性在历史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基本上以历史教材为依据,很多教师甚至把教学内容的范围完全限定于教材之上。
在高中教学阶段,任何学科的教学内容都要以教材为依托,但如果把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就会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扩大和思维的发散,从而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以教材为中心,另一方面要积极整合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
例如,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影视资料、历史图片等作为课本知识的补充,也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历史遗迹、历史文物的图片等,通过突破教材,历史课堂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创新思维。
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新教学形式教学活动是一个教与学相互统一的活动,只有当教与学实现有机互动,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然而,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中,教与学普遍存在着相互割裂的问题,很多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出现偏颇,片面地认为在历史课堂上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是衡量历史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志,因此很多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往往从上课铃声响起一直到下课铃声结束,都在口若悬河地不断向学生灌输知识,一堂课下来,学生笔记本记得满满的,实质的能力却没有提升。
例谈初中历史课堂开放探究式学习模式
例谈初中历史课堂开放探究式学习模式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化与改革,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也亟需观念与教学方式上的转变。
历史教师应不断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深刻理解课堂教学的新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开发与尝试,高度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开放式、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引导与激发,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开放探究学习模式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0.190俗语说得好:读史使人明智。
丰富的历史知识与历史经验不但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丰富思想,还可拓展视野,增添以古揽今、认识现实的智慧与能力。
所以,历史作为一项重要的学科教育,成为是中学阶段的必修课之一。
1 开放探究式学习模式概述开放式学习模式,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主要引导与控制作用下,显现充分的民主和自主,以多种方式进行全面自我发展的一种学习模式。
开放式学习模式的实行,有利于更好调动师生之间教与学的积极性,极大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与激情,采用丰富多彩的开放式学习策略,关注历史教学内容、方法、过程及评价的开放,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参与性,促进其主动探究知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实现历史知识的良好掌握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开放式学习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开放的教学内容突破传统教材知识的局限,对历史内容进行大胆的更新与拓展,适度引进一些课外的新材料、新观点等,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促进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充实,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1.2 开放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为“师生互导、互学,生生互导、互学”的多元化互动学习模式,充分发挥教学的教育性,重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问题,主动进行信息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合理听取他人观点与意见,准确掌握问题分析、思考与解决的能力,进而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1.3 开放的教学方法转变问题设置—结论的封闭式模式,形成新的“问题发现—探究—解决—结论—发现新问题”的开放教学过程,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与年龄特征、学校条件等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历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不断深化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取得了不少成绩。
但用素质教育的要求来审视,历史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亟待改革的问题。
主要是:一、教学目标的固定化与封闭性。
近年来,在确定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目标时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即分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个方面。
这一方面反映了历史教学研究成果,教学目标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发展;另一方面,它内含的固定化因素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首先,它造成了对这三项任务不能完全涵盖的内容的忽略和排斥。
诸如,不同年级学生在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心理教育等方面的心理需求在历史课堂往往不被认识或重视,这些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另外,固定化也导致了相对的封闭性,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忽视各项目标之间有机联系的现象。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旧的教学观将教师视为知识的传递者、能力的培养者、思想认识的教育者。
在这种观念下,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的自主性活动或是缺乏设计,或是停留在一问一答浅层次的认知活动上。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单一化,也造成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历史室根据近两年在各类学校所听的约四百节历史课的情况进行分析,得到的认识是:历史课上教师以自己为中心,讲述时间过长,学生主要是听教师讲,处在被动地位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地存在。
其结果是,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课堂教学质量得不到真正提高。
三、教学评价的片面性和评价方式的单一化。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片面性,主要表现在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上。
在评价课堂教学时,重视评教忽视评学,将教师“教”得怎样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和学习的实际效果缺少有效的考查。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也是从“教”的角度想得较多,从学的角度考虑得较少。
中学历史教学与素质教育
中学历史教学与素质教育摘要:历史教学与时代发展同步,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施就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观念,突破旧的模式,实现开放性和多元化。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主要是通过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学习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得到的人格、气质和修养的内化。
从终生教育的大教育观看历史教学目标,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确定当然至关重要。
关键词:素质教育价值观主体地位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是贯彻教育方针最有利的教育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主要通过各学科的教学去实现,这就要求各学科要不断改革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历史学科的教学也不例外。
一、实现教学目标的开放性和多元化。
现代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历史教育功能的深入挖掘,要求历史课堂教学目标不断更新和完善。
要使历史教学与时代发展同步,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施就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观念,突破旧的模式,实现开放性和多元化。
第一,要充分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
首先是将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第一位。
这是因为对人的发展而言,态度和价值观相对于能力和知识应该更受到重视,在选择教学内容,设计和实施教学目标时,应首先予以考虑。
在“态度、价值观”具体目标中,提出了“培养人文素养”、“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等内容,和“思想教育”相比,“态度、价值观”的表述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它提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主要是通过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学习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得到的人格、气质和修养的内化。
从终生教育的大教育观看历史教学目标,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确定当然至关重要。
第二,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实现教学目标的开放性。
“学史使人明智”。
“明”可以说是对历史规律、人类文明发展的科学认识;“智”既包括鉴古知今的认识智慧,也包括开拓未来的创新智慧。
“明智”的过程就是引导学注运用分析、归纳、比较和概括等思维方式,对重要的历史问题、历史现象和历史进程的认识过程石这个认识既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也说明了各项目标间开放、渗透和融通。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开放性问题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开放性问题高中历史教学是一门涉及广泛、层次复杂的学科,如何在教学中追求开放性,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成为了目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个方面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开放性问题。
一、教师的开放性教师的开放性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环境,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
教师开放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积极探究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例如PPT演示、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开设不同形式的课堂。
同时,鼓励学生多样化的思考方法和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2. 探索新的教学内容历史教学需要反复阐释重要事件或人物,并使其与今天的生活联系起来。
听取学生对于上课内容的意见和建议可以让教师快速把握学生需求,修改和更新课程内容,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3. 激发学生兴趣历史教学是一个涉及广泛的学科,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增加课程挑战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
学生在课堂上要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开放性:1. 开放心态学生在课堂上需要运用开放心态,不断接触、探究新观点和新知识,遇到困难时学生不能因此放弃,应该积极向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并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进行讨论。
2. 合作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更好的协调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将自己的思考融入集体思考中,从而与集体和学员交互,形成互利共赢的互动关系。
3. 创新意识高中历史教学需要在详细阐述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阅读、写作等方式进行后续扩展。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创新性的探究和重新解释,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自信心。
历史教学内容应该体现开放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
运用“开放式教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 中尝试 运 用 开放 式 的教 学 模 式 取 得 了 一 定 的 成效 . 以 下 就结 合 教学 实 践谈谈 自己的体 会
一有Leabharlann 双方 在 相 互信 任 、 互 宽容 的 基础 上 平 等 对话 , 能获 相 才 得 真 正 的和 平 , 东 和平 之路 漫 长 而艰难 。 生通 过从 材 中 学 料 中提取 历 史信 息 , 历 史知 识 阐释现 实 社 会 问题 , 仅 用 不
20 6 号中 刊 又 教 09 . # 8 旬
运 用 “ 放 式 教 学 " 高 历 史 课 堂 教 学 的 有 效 性 开 提
孙锦 玲
( 海 梅 山一 中 , 苏 南 京 上 江 20 3 ) 10 9
摘
要 :随 着 课 程 改 革 的 深 入 . 堂 教 学 的 有 效 性 课
越 来越 成 为每一 位教 师所 关 注的 问题 . 竞 。 生的 学 习 毕 学
拓 宽 了 知识 面 , 且 树 立 了 “ 由证 来 , 从 史 出” 意 而 史 论 的 识 , 成 了从 “ 实 ” “ 识 ” 学 习 过 程 。 完 史 到 史 的
二 、 设 教 学 情 境 , 现 教 学 手 段 的 开 放 创 实
由 于 历 史 过 去 性 的 特 点 . 动 的 历 史 情 境 , 生 生 的 生 活 历 史 人 物 形 象 ,仅 靠 教 师 一 支 粉 笔 和 一 张 嘴 是 难 以 表 达
初中历史教学中开放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的 思 维 。 () 以用 一 些 较 有 争 议 的 话题 采 用 辩 论 的方 式 , 导学 生 去 寻 找 3可 引
的教学内容 以后 , 还要具有开放性 思维能力培养 的教学方法 。否则, 就会出 现课堂气氛虽然高涨, 大家的热情都很 高, 是却只 是以“ 但 听故事 ” 的热情开
始和结束 的, 生只记住 了故事 而忘记 了思考和 分析 。从“ 学 灌鸭式” 教学到
故事会 ” 的教学, 式 其实 是从一个单纯 的知识的传授的一个极端到课堂气 新型的教学观要求打破 学科 学习的封闭状态, 把学 生置于一种动态 的、 “ 氛活跃的另一个极端 。这两种教学方式都不是成功的历史教学。 开放的学习环境 中, 为学生提供 多样化 的获取知识 的方式和 渠道 。 在初 中历 在历史 的教 学中, 知识还 是要传授 的, 是却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 授, 但 史课程的教学中,开放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对传统观念历 史教学方式的改 重要的是对学生开放性 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 可以设计一 革。 在教学中注重开放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 不仅 能够提 高学 生对历史 学生和
绪 和 为 了成 绩 只 好 拼 命 背 书 并 存 的 状 况 。这 些 , 是不 利 于 学 生 的创 新 意 识 都
新 课 程 提 出要“ 变 课 程 内容 繁 、 、 、 和 偏 重 书 本 知 识 的现 状 , 改 难 偏 旧 加 强课 程 内容 与 学 生 生 活 以及 现 代 社 会 科 技 发 展 的 联 系 , 关 注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开放性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论文]
开放性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摘要:21世纪是开放的社会,科技文化日新月异,国际交流不断加强,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成为时代特征。
开放的时代,呼唤开放的人才;开放的人才,需要开放的教育,开放的课堂,开放的教学。
关键词:开放性教学高中历史教学在教育改革浪潮中,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各种教育教学模式争相而出,呈现出一片“百家争鸣”的开放景象。
在纷纭的教学探索中,开放性教学,就是有效实践历史新课程标准教学策略中的一种。
本文就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尝试,谈几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开放性教学的体会。
一、教学内容的开放旧的历史教学要求“以纲为纲”和“以本为本”,强调教学围绕教学大纲,忠于教材。
但教材容量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开放教学内容,跳出教材的框框,让学生真正学到历史知识,而不是从教材中断章取义。
(一)充实教材内涵,拓宽信息。
教材叙述的历史有很大的局限性,可以说是言简意赅,学生很难从中了解历史的真实面貌。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突破教材限制,补充一些历史材料和历史细节,充实历史事件的过程,丰满历史人物的形象。
如讲《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我在课件中向学生展示邓世昌在战斗中牺牲时的材料:“致远舰被击沉以后,邓世昌落水,他的随从刘忠抛救生圈给他,被他推到一边;左一号鱼雷艇赶来相救,他拒不上艇。
他养的爱犬太阳犬游到他的身边,先是咬住他的手臂不使他下沉,他将犬奋力推开,犬又衔住他的发辫,使他的头露出水面。
邓世昌抱定与战舰共存亡的决心,毅然抱住爱犬,一同沉入滚滚波涛之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残酷、邓世昌之死的悲壮以及中国人民不屈的斗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另外,在教学中,有时还要有的放矢地拓宽信息。
教师可以适时引入体现本学科时代性的最新史学信息,使学生及时了解史学动态。
还可以广泛引进自然的、社会的真实现象和学生感兴趣的、实际生活中用得最多的内容,加强教学与社会、与生活的融合,把历史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也让学生尽可能地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信息,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
初一年级历史教学中的开放性问题设计
初一年级历史教学中的开放性问题设计在初一年级历史教学中,开放性问题设计如同一扇窗户,能让学生们透过这扇窗看到更广阔的历史天空。
历史不仅仅是过去的事件,更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
而开放性问题则是激发学生思考、探索和讨论的重要工具。
当我走进教室,看着一张张求知若渴的面孔,我知道,今天的课程将是一次探险之旅。
开放性问题的设计,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种自由表达的方式,能够促进他们对历史的理解与兴趣。
在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上,每个孩子都是历史的小探险家,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历史赋予了新的生命。
例如,在讲解中国古代文明时,我抛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会选择成为一名商人、农民还是士人?为什么?”这个问题让学生们的思维如潮水般涌动。
每个选择背后都蕴含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与历史背景。
学生们开始讨论各自的想法,有的认为商人富有且自由,有的则觉得士人地位高、受人尊重,而有的则对农民的责任感表示钦佩。
这种讨论不仅激活了他们的历史知识,也让他们对社会结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设计开放性问题时,教师需要考虑到问题的层次与深度。
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例如,在学习二战历史时,可以提出:“如果你是某个国家的领导者,你会如何应对战争带来的挑战?”这一问题不仅要求学生回顾历史事件,还需要他们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各国领导人的决策背后的动机与影响。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仅是在记忆历史事件,更是在理解历史背后的人性与选择。
此外,开放性问题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每个小组都可以围绕一个特定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观点。
例如,针对“历史的胜利者是否总是书写历史?”这样的问题,学生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辩论,探讨权力、文化与历史叙述之间的关系。
这种互动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也锻炼了表达与聆听的技巧。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引导者与启发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历史教学开放性的实现
摘要开放性的教育,即教育的观念、目标、过程、评价等都应是开放的,对受教育者而言,就是让其在最开放的社会、时空环境和心理环境中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发展的条件或提高发
展的能力。
幼师生是未来的教育者,其今后在工作中的开放思想和创新实践能力取决于他们今天所得到的开放性教育之所得。
开放性教育带给历史教学不仅是新的活力,更赋予她在素质教育大潮中不可忽视的特有的个性。
关键词历史教学开放性创新性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0044-02
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人的教育,一种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它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即教育的观念、目标、过程、评价等都应是开放的,对受教育者而言,就是让其在最开放的社会、时空环境和心理环境中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发展的条件或提高发展
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提倡的“六大解放”实际上已体现了开放性教育的精髓。
没有开放性,教育主体就没有了个性和创造性,其结果必然是“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幼师生是未来的教育者,其今后在工作中的开放思想和创新实践能力取决于他们今天所得到的开放性教育之所得。
具体到历史学科,要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质和宗旨,就必然是开放性的教学。
一、历史教学目标的开放性
历史教学面对的是“鲜活的面容”,教学主体的个性差异,如历史的知识准备、对历史学科的认识态度、个性心理品质等的差异是不言而喻的,对如此不同的学生选择同一的教学目标要求,显然是一种“大锅饭”,吃不饱的有,吃不好的有,吃不了的有。
勉强实现某一目标对有的学生不啻是一种拔苗助长,有的甚至引起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反感而造成教学活动无法进行,那么最低的目标要求的实现也成了空谈。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能僵化地看待历史教学目标,动态地具体地设计教学目标,赋予其学生可接受的层次性,即目标分层。
当每个学生都能依据自己能力达到某一层次目标而获得成功得到发展时,历史学习就可能不再是“想说爱你不容易”的了。
如此,教学目标就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了。
其实,培养人才岂是历史一科所能单独做得到的,即使可以也可能是事倍功半的,如对学生的审美素质的教育,通过如此简单的不完整的文学艺术史教学就能实现,岂不太容易了?实际上审美教育是文学艺术学科教学的重头戏,而历史教学所要做的是让学生了解艺术发展过程及规律并形成对人类文化的热爱、尊重的情感和对文化创造者的敬仰等。
这里我们就产生一个看法:历史教学目标的设计不是越多越好、越完备越能体现所谓的“科学性”,不唯我“风景这边独好”,应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教育功能,把历史教学中一些可以由其他学科实现的目标“嫁”给它们。
比如,教文学史时历史教学突出分析文学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
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文学课教学不必刻意追求的效果。
由
此可见,把具体的历史教学目标放在整个学校学科教育的系统层面去认识,才不至于胡子眉毛一把抓,不然既不利于教学目标最优化也不利于学科间互相渗透、相互促进,以达到学生认知结构的整体优化发展。
二、历史教材的开放性
教学活动的媒介就是教材,我们通称的教材往往指的是教科书。
现代教学论认为它是最基本的学习材料,是获得基础的基本的学科知识的重要工具。
既然是工具,它就不可能是唯一的,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的高速流动和易于获得,教育资源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人们获得知识、实现发展的过程已不是教科书所能包含的了的,故新的教材观必然要树立,教科书的功用更多的应是注重科学方法和认识态度、认识能力的渗透。
开放性的教材观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不仅仅一本书,而是所有可能提供的信息(多种形态的),学生在真正摆脱应试的困扰后,就有可能畅游其中,认识历史,重建历史,面向现实,设计未来,形成观点和态度,培养个性等等。
教师在教学时不再是教“教材”,而是教学生怎样用“教材”(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发展自己了,这样,教材的范围大大地扩大了。
依托教材又不依赖教材,不以本为本,这才是开放性教材观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素质教育中的历史教育,其本质特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培养正确的思想认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即培养学生根据历史的经
验思考和认识现实问题):二是完善发展条件,学会创造生活(历史教育为人们提供创设新生活的模式和完善发展的条件或素材);三是发展理想人格,形成科学的人生观。
要真正体现上述三个本质特征特别是人格教育的特征,教学或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是开放的,自由的,而非封闭的、孤芳自赏的或让人“痛苦的”,具体表现在:
1.学习环境的开放性。
即:开放的资源环境(多媒体的、多渠道的),开放的心理环境(如:自信能够成功),开放的交往环境(师生平等、互助、信任、和谐)等。
一句话,学生在学习中要学什么,怎么学,都应是处于一种“自由”的、可选择的开放环境状态,教师作为环境的构建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甚至不再“引人注目”了,教师的职责转为建立高度融洽的师生关系,引导形成有安全感的教学气氛和有成就感的自我观念,以及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心理气氛,教师似乎不再过多展现“个人才华”、成为权威了,但他传递给学生的是学习的观念,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善于用自己的脑筋去思索,去判断,并能得出自己的见解,这就是开放性。
但是,当教师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引导学生走向早就预设的“圈套”,唯一的看似科学的历史结论或历史认识时,“开放性”的环境也还是失去了他创造性教育的意义了。
现实中真正的开放性学习环境是罕见的。
2.教学方法的开放性。
谈教学自然离不开教学法,现代教学论对教学法的研究已富有成果,其实陶行知先生早就对教学法有过精辟
独到的论述,我们只不过是在一定程度上“复兴”他的观念而已。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开放性教育带给历史教学不仅是新的活力,更赋予她在素质教育大潮中不可忽视的特有的个性。
(责任编辑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