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书》说课稿
《石头书》教学设计(精选14篇)

《石头书》教学设计(精选14篇)《石头书》篇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石头书中的学问,激发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上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有趣的课文——石头书。
我们读准了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了部分词语的意思,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现在老师来检查小朋友上堂课的学习情况。
出示:课文主要写了川川、磊磊通过,了解。
指名生回答。
教师小结:那么“石头书”中到底有哪些学问呢?今天我们就和川川、磊磊一起来“刨根问底”,比一比谁的本领大,看谁从“石头书”中“刨”到的知识最多。
二、学习课文,了解“石头书”内容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石头中有些什么学问?可以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表扬有些同学会读书,一时不懂的语句反复多读几遍,边读边动笔)2、刚才同学们学得可认真了,把你从文中“刨”到的知识和小组里的同学讨论一下,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同学在说时我们要边听边思考,有补充或不同的看法,等同学说完再谈自己的想法。
3、通过和小组内同学的交流,我想现在大家对课文的了解就更多了。
现在你愿意把“刨”到的知识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吗?4、指名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1)石头上有字。
生答师相机板书:雨痕波痕矿物“矿物”指什么?省略号表示什么?出示幻灯片(3)请同学们看雨痕、波痕、矿物图片,了解这些字只有勘探队员才认识。
(2)石头书上有画。
生答师相机板书:树叶贝壳小鱼出示幻灯片(4)请同学看树叶、贝壳、小鱼化石。
这些都是化石,图纹清晰,保存得十分完整。
出示幻灯片(5)老师还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别的化石,请同学们欣赏各种各样的化石,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化石,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吗?(这么多化石哪儿来的呢?上面的画又能说明什么呢?……)(3)出示幻灯片(9):“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还有许多昆虫。
《石头书》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石头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课文主要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
3、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用钢笔正确书写。
能正确认读绿线中的5个生字,初知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认识1个多音字。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通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质疑1、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
板书课题:石头书学生读题。
当你看到“石头书”三个字时,你想到了什么?2、质疑:石头怎么能做书呢?石头书有多重啊?石头书的作者是谁?石头书上有什么内容?石头书有什么作用呢?3、同学们根据课题,脑海中一下子就闪现了这么多问题,真好!大家都想很快找到答案,一直要把问题都弄明白为止。
问个明白,探个究竟,这就是“刨根问底”。
二、初读课文1、学生初步谈谈预习的收获,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预习效果。
2、教师提出自读建议:(1)读准生字的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语。
理解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查字典、做上记号与同学讨论等。
(3)简要说说课文的内容。
3、学生带着所提出的问题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生自由读课文。
教师适时作个别指导。
5、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专注地听读,发现错误,教师引导学生帮助正音,特别要注意翘舌音。
出示课文中的部分词语:勘探光秃秃足迹煤炭矿物矿石贝壳脚印学生练读增强记忆。
6、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分节朗读。
7、分组朗读全文。
8、学生说一说,读过课文后,你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初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三、指导书写1、复习生字朗读情况。
(学生拿出生字卡片读一读、再出示小黑板抽读)2、指导书写“叔刨”、“矿怪”“壳”。
3、学生描红、临写。
教师巡回指导。
四、布置作业习字册书写生字词板书:17、石头书一、石头就像书二、书上的字和画三、书里学问多《石头书》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石头书》教案优秀4篇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石头书》教案优秀4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石头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的态度。
重点难点:读好对话,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石头书”指的是什么,“书”里有什么学问,应该怎样读这本“书”。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石头、小黑板、挂图、一堆石头。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指导书写生字。
一、我的十分钟,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板书:书)同学们,你们能说说书的好处吗?生交流汇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
灯塔”——把书比作是灯塔,书是方向性的。
”“读书可以让我们学到丰富的知识,可以让我们开阔眼界,还可以使人进步。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师,说得真好,希望大家今后多读书,读好书,在书中学知识,长见识,增长才干。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共同来读一本书。
(在“书”前板书:石头)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3、同学们,你们刚才提出的疑问,书上已有明确的答案,只要我们认真学习课文,就会弄明白的。
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勘探足迹聚精会神矿物地壳刨根问底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足迹矿物一册脚印叔叔勘探队员奇怪矿石煤炭化石贝壳刨根问底(2)指名逐个读,注意读准平舌音:册、足翘舌音:叔叔前鼻音:印、勘、炭后鼻音:矿(3)找出正确的读音。
地壳(qiào ké)好奇(hǎo hào) 埋藏(cáng zàng)贝壳(qiào ké)好看(hǎo hào) 宝藏(cáng zàng)(4)课文中有很多与地质勘探有关的词语,通过课前查课外书,你知道了哪些词语的意思,给大家介绍介绍。
《石头书》教案

《石头书》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石头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石头书》的阅读欲望。
让学生了解《石头书》的基本内容和教学目标。
1.2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1.3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石头书》的封面、、作者等基本信息。
引导学生思考石头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引发学生对石头的好奇心。
第二章:石头的基本特征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石头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征。
培养学生对石头特征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2 教学方法:采用实物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石头。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石头的特征。
2.3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石头的定义和分类,如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等。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石头,观察石头的颜色、质地、纹理等特征。
让学生分组讨论石头的特征,并汇报讨论结果。
第三章:石头的形成与演变让学生了解石头的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
培养学生对石头演变过程的探究能力。
3.2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法,向学生展示石头形成与演变的过程。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石头形成与演变的原因。
3.3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石头的形成过程,如沉积、熔融、压缩等。
引导学生思考石头形成与演变的原因,如地质作用、气候变化等。
让学生观察石头样本,分析石头的演变过程。
第四章:石头的应用与价值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石头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培养学生对石头应用和价值的认识和理解。
4.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向学生介绍石头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石头的价值。
4.3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石头在建筑、雕塑、珠宝等领域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石头的价值,如美观、耐用、资源等。
让学生分组讨论石头的价值,并汇报讨论结果。
第五章:石头的故事与传说让学生了解石头在世界各地的故事与传说。
培养学生对石头故事和传说的兴趣和理解。
5.2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讲述法,向学生讲述石头的故事与传说。
《石头书》第一课时教案设计说课稿

《石头书》第一课时教案设计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石头书》是一篇科普性质的课文,通过讲述石头的特点和用途,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本文语言通俗易懂,富有童趣,是一篇适合学生阅读的好文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石头的特点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石头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展示石头的不同用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1)理解石头的特点和用途。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石头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石头的形状、颜色等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石头的认识。
2.朗读课文(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注意语气、节奏。
3.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学习生字词(1)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
(2)学生组内互学,交流生字词的识记方法。
5.拓展活动(1)多媒体展示石头的不同用途,引导学生了解石头的价值。
(2)学生举例说明石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7.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石头,了解它们的用途。
五、课后反思1.部分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
2.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在课堂管理方面加强引导。
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继续努力,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教师展示石头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你们看这些石头,它们大小不一,颜色不同,你们知道它们都有什么特别之处吗?”2.朗读课文教师示范朗读后,提问学生:“你们在朗读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课文中的语言是如何描绘石头的?有没有觉得特别生动或者有趣的地方?”学生分享感受后,教师引导:“很好,课文中的语言充满了童趣,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语气和节奏,让这种童趣体现出来。
《石头书》教案1

《石头书》教案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平常喜爱读书吗?都读过哪些书呢?〔生答〕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啊;这是四大名著中的一本;你们读的书真多啊。
2、今日教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本书〔板书:石头书〕,谁来叫叫它的名字?〔指读课题、齐读课题〕你读得真洪亮;你读得真不错;特别正确,你读出了轻声。
一起读。
3、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生提问题,师归纳并板书〕石头书是什么样子的,石头书上有字吗,石头书上有画吗,石头书真的是一本书吗,石头书是谁发觉的同学们真会提问题,爱动脑、爱思索是个好习惯,今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样几个问题:石头书是谁发觉的,它的样子是怎样的,石头书上是否有字有画。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到文章中去探究、去发觉吧。
二、初读课文:1、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教师这里有些词语谁来领读?读得真不错,读得正确声音还很洪亮,让我们来学着他的样子齐读这些词语。
词语都读准了,真棒。
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14个〕3、教师想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课文,谁情愿来读?〔指名四名学生读课文,相机指导几个比拟难读的生字。
〕过渡:生字读准了,课文读顺了,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探究石头书的奥妙吧!三、精读课文1~9自然段1、生再次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细细地读读课文1~9自然段,边读边圈圈画画,试着解决刚刚提出的问题。
2、生沟通。
〔学生答复到哪个问题,就相机教学相关段落〕把话说完整,你发觉了哪个问题的答案?〔1〕答复谁发觉的?哪发觉的?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答复,相机出示第1自然段〕石头书是勘探队员发觉的。
石头书就是〔一块大石头〕大家都来读读这段话,读了这一自然段你还知道了什么?〔勘探队员是怎样看着石头书的啊?〕全神贯注。
你能给它找个近意词吗?谁来读好这个词语。
请你们一起再来读好这一自然段。
〔2〕答复石头书的样子〔相机板书:一层一层的〕预设1 生:石头书就是一块石头。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生: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望见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全神贯注地看着什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7石头书》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7石头书》说课稿一、说教材«石头书»是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有三篇课文,«石头书»在记叙一件真实的事情进程中引见了化石,«小稻秧遇险记»寓农业知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笼统地写出了杂草关于稻秧生长的危害,以及喷洒除草剂对维护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
«航天飞机»那么从普通飞机的视角,用拟人化的手法引见了航天飞机的基本特点和相关知识,展现了现代迷信技术在航天事业上的新效果。
这三篇课文均为迷信性的小品文或童话,对先生停止热爱迷信的教育,培育先生探求自然、探求迷信的兴味。
«石头书»为一篇迷信小品文,讲两位小冤家——川川和磊磊向勘探队员讯问〝石头书〞——化石的情形,引见了化石和化石的作用等有关知识。
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迷信,探求知识的剧烈愿望,赞扬了他们追本溯源的肉体。
全文共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局部:第一局部(1-5):写石头的外形一层一层的,像一册厚厚的书;第二局部( 6 - 11) :引见了石头书的内容:〝字〞和画;第三局部( 12-14 )写石头书的作用。
课文情味盎然,寓迷信知识于充溢童真的对话之中,科普作品成了幽默的儿童读物,能激起先生的阅读兴味,进而使其发生阅读等候。
二、说教学目的1. 知识与才干目的:(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2) 初步了解什么是石头书、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3) 初步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以及研讨化石的作用。
2. 进程与方法目的:(1) 经过默读课文找出川川和磊磊的效果初步学会默读的方法;(2) 经过欣赏图片了解课文内容,对矿物、化石留下直观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初步构成热爱大自然,热爱迷信的志趣并对周围感兴味的事物追本溯源,乐于探求。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石头书〞是一本怎样的书。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课《石头书》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课《石头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7课《石头书》。
(板书)首先说教材这是一篇情节生动、富有生活气息的科普故事。
把比较枯燥的科学知识寓于充满童趣的情境和对话中。
课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石头书里的知识和学问。
首先介绍了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然后重点介绍了书上的字和画。
最后介绍了石头书的用处大、学问多。
二、说学情三年级是小学语文的中间学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已经形成了基本的识字写字能力和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但受到心智水平的制约,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往往会在不经意间从文本表面滑过去。
特别是对优美生动的语言及其表情达意的作用,还缺乏深刻细致的理解。
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分析。
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遇事喜欢刨根问底,尤其对那些新奇有趣的事物,更是充满了强烈的探究兴趣。
石头书,就是一个能够吸引学生眼球,吊起学生胃口的概念。
尽管学生在生活中见的不多,但会通过科普读物或电视节目等渠道获得一些了解。
这是对学生认知心理水平的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年段目标的要求,以及文本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如下学习目标。
1、识字学词。
会认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掌握“奇怪足迹矿物”等词语。
2、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石头书里的学问,培养问题意识和探究兴趣,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兴趣。
四、说重点难点重点是:了解石头里的学问难点是:揣摩人物语言,从对话中获取知识。
五、说教法学法我认为,教法和学法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
要以学法为中心,教法要服务于学法。
本课教学,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线,以感悟为主旨”的设计理念,主要采取情境教学、以读促悟、图文结合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和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因此,设计这些方法的出发点是学生,是学生的心智水平,落脚点还是学生,是学生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石头书》教案(4篇)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石头书》教案(4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熟悉三个多音字。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舞学生对四周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育喜爱大自然,喜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舞学生对四周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育喜爱大自然,喜爱科学的志趣。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日教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好玩的课文(板书:17、石头书)一起读课题当你看到石头书这三个字时,你想到了什么?(什么是石头书?石头怎么能叫书?石头书上有什么?石头书在哪里?)同学们依据课题,脑海中一下子就出现了这么多问题,真好。
那么就让我们轻轻地翻开书,到课文中去问个明白,探个毕竟吧!二、初读指导,把握生字词依据教师的要求去读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
出示要求:①读准字音,遇到不熟悉的字可以问教师和同学。
②读通读顺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索课文的主要讲了什么。
2、检查效果刚刚同学们读得可仔细了,现在教师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读书效果。
认读生字词语,指导字形,理解词义A组:川川磊磊叔叔a、指读正音b、这是课文中消失的三个人物再读B组:地壳贝壳奇怪好处藏着藏语a、指读b、强调这是两组多音字,读的时候肯定要留意。
c、齐读C组:脚印脚印雨痕波痕矿物煤炭矿石a、指读b、读句:雨点留下的脚印是指导读流利。
c、再读理解:雨点留下的脚印是波浪留下的脚印是还有哪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亮的叫勘探员叔叔说石头书还会告知我们,哪座山下埋着哪块地下藏着D组:一册书惊奇刨根问底指读齐读咱们的读书效率可真高呀!你看,才一会儿功夫,大家就熟悉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再次认仔细真地读读课文,找一找①川川和磊磊问了几个问题,用横线画出来②他们刨到了哪些问题,用曲线划出来。
1、学生读课文,做记号2、沟通板书书?哪里有书哇?一层一层的这书上有字吗?雨痕、波痕、矿物这书上有画吗?树叶、贝壳、小鱼化石?化石能说明什么呢?看懂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3、小结:同学们,川川和磊磊通过这三个问题就明白了石头书的样子,通过这两个问题就明白了石头书的用处。
《石头书》教案范文(精选4篇)

《石头书》教案范文(精选4篇)《石头书》教案范文(精选4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可能需要进行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精心的《石头书》教案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在反复朗读中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认识人物对话。
1、同学们,再一次看到大家,老师心里很快乐,所以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礼物,这第一件礼物就是:出示书,问这是什么啊?那你们能告诉老师语文书用什么用么?(生答)说得真好,老师带来的的第二件礼物就是:出示石头(生答)其实这也是一种书,他同样教给我们知识,这叫做石头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
2、板书课题:17石头书(齐读课题)3、当你们第一次读到这一课题,读到石头书这三个字时,你们想到了什么?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1)石头怎么能做书呢?(2)石头书有多重啊?(3)石头书的是谁?(4)石头书上有什么内容?(5)石头书有什么作用啊?过渡: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不少啊!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石头书,你们来看看里面有哪些学问?(课件)过渡: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富有想象力,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里是怎么说石头书的。
1、出示自学要求。
(投影)2、学生自学课文。
3、检查词语自学情况。
(1)快速认读生字。
(生字卡片)(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学生认读词语。
(投影)4、检查读书自学情况。
(1)师生分句对读。
(2)男女生分节对读。
过渡: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见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
那他们都看到了哪些呢?5、默读课文,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相机板书)6、小结。
学到这里,你们觉得石头书到底是一本()的书。
(课件)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石头书里有很多知识,里面既有字,还有画,那这些字啊、画啊是怎么形成的,石头书里还有哪些知识,我们将下节课来学习。
《石头书》教案14篇

《石头书》教案14篇《石头书》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正确辨识字音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找文中的对话,梳理__的脉络,让学生初步认识石头哪儿像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课文大概内容,注意培养学生学习与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们在书中能学到许多的知识,增长自己的才干。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本与众不同的书——(补充课题:石头书)。
齐读课题师:看到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有疑问吗?生回答。
师归纳。
板书(样子?、字?、画?、作用? )同学们的脑中出现了这么多的疑问,下面就让那个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二、初读指导,掌握生字词。
1、出示自读要求:自由的大声地读课文,读正确每一个字音,读通顺每一句话。
2、检查词语。
A组:川川磊磊叔叔(这是课文中的三位人物。
叠词的第2个词要读轻声,指名再读。
)叔叔是干什么的呢?生:(勘探队员)B组:勘探队员师:勘探队员就是探索地壳的变化,寻找矿物、化石、煤炭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人。
C组:地壳、矿物、化石、煤炭(课件:地壳、矿物、化石、煤炭依次出现)师:大家看,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它从内到外有4部分构成,这是内地核,这是地核,这是地幔、这是地壳。
地壳就像鸡蛋的外壳一样,只是没有蛋壳来得光滑,而是凹凸不平的一层岩石。
师:“壳”在文中还组成了另外一个词,那就是“贝壳”。
(课件:贝壳) 矿物提供一组图片化石师古代生物的遗体等埋藏在地下,经过几千年、几万年、甚至几亿年之后,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
煤炭出示图片那我们该怎样记住这两个字呢?知道书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在预习的过程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多数地方在写人物的——对话。
而且问句很多,请快速读课文,用——划出问句。
师:出示整理的6句话。
你们看,川川和磊磊一问接着一问,他们意思那个要把问题弄清楚,这就是——刨根问底。
小学语文《石头书》说课稿范文

小学语文《石头书》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流,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全文共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段。
第一自然段:(1-5)写勘探队员告诉两个孩子,山上的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第二自然段:(6-11)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第三自然段:(12-14)写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不少,石头书的作用可大了。
课文情趣盎然,寓科学知识与充满童真的对话之中,科普作品成了有趣的儿童读物,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使其产生阅读期待。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反复朗读中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认识人物对话。
二、说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化石的作用,注意培养学生学习与思考问题“刨根问底”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设计:1、对比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借用实物(语文书和石头),形象对比,引起学生兴趣,导出课题后,读题设问,让学生质疑问难。
2、图片展示,感知石头书。
现阶段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过程当中,而图片正是具有形象、生动等特点,符合学生规律,因此更易于激发小学生兴趣,易于接受知识。
3、以读为核心,读中感悟。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在教学中贯穿这一宗旨,始终把读放在第一位,让学生自己读懂课文。
4、图文结合,感知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我由图到文,再由文到图,图文结合,遥相呼应,把文中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从而达到感知课文、学懂课文。
5、渗透写字指导,培养书写能力。
俗话说字如其人,一手好字让人赏心悦目,心情愉快,所以在最后一点时间里,我让学生自己发现字的间架结构,同时给与适当指导、评价,让学生想写好字、能写好字。
四、说教学方法。
在教的过程中,努力做到精讲精问,让学生自己多读多练,重在积累和感悟。
石头书教学设计 石头书说课稿

石头书教学设计石头书说课稿《石头书》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凭借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石头书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石头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
3.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石头书指的是什么。
领悟对话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
齐读课题。
2、当你看到“石头书”这三个字时,你想到了什么?3、同学们根据课题,脑海中一下子就闪现了这么多问题,真好。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读读课文吧!二、初读,检查预习1、自由读课文。
2、检查:贝壳地壳藏着宝藏矿物煤炭3、课文的主人公?川川和磊磊为了把问题弄明白也像你们一样问了很多问题呢!快速地到文中找一找,用直线划下来。
三、刨根问底,理解石头书1、指名说。
我们一起来读读。
像他们这样不断追问,直到把问题弄明白为止,用文中的一个词就叫——板书:刨根问底。
学习就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为什么说石头就像一本书?你知道了吗?再自由读课文,看看你能找出几点理由(用波浪线圈画出关键词句)。
2、交流:你找到石头像书的第一个理由是——A 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图片出示)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一层又一层的石头,就像书——(板书:形似书)B 石头书上有字(板书:字)①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笔在书上用直线画出石头书上的字。
②认识波痕雨痕。
③认识矿物,关注省略号。
石头中蕴含的矿物种类丰富,神奇美丽。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C 石头书中不仅有神奇的字,还有美丽的画(板书:画)①(出示化石图)你知道什么叫化石吗?交流。
出示:化石是古代生物死后,其遗体或遗迹被埋藏在地层里,经长期的石化作用,变成了像“石头”状的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头书》说课稿《石头书》说课稿2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石头书》是义务教育国标本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本课情趣盎然,寓科学知识与充满童真的对话中,是一篇有趣的科普作品,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教材,也是对学生进行态度、情感、价值观熏陶的好体例。
我们学校的科技展厅里有一些化石和动物的标本,学生已经参观过,并且也像文本中的川川和磊磊一样对它们非常好奇。
因此,当他们接触到这篇课文时,马上会进入文本所描写对话情境中。
基于以上对教材简析和学情分析,并根据《语文课程新标准》对本年级段的具体要求,我拟订了这样的学习目标:认知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情感目标:借助课文的语言文字,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其中,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好对话,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而结合课文语境,特别是抓住文中叔叔的五次回答中的句子,来理解石头是一本怎样的书,从三年级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来看我觉得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借助多媒体课件等有关必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来优化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对于本课的教学,我安排了两教时。
第一教时,我准备安排“疑问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指导书写”这三个环节。
在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中,我准备先板书课题,当你看到这三个字时,想到了什么?学生提出了一系列的疑问。
教师小结:同学们脑海中一下子浮现出这么多问题,真好!大家都想很快找到答案,一直要把问题弄明白为止,学生齐声说:对!教师归纳:问个明白,探个究竟,这就叫刨根问底(板书:刨根问底)那么,就让我们轻轻打开书,到课文中去刨根问底吧。
进入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布置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准生字词的读音,如“堪、炭”是前鼻音,壳是多音字,还要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的停顿,如第七自然段,要指导学生读通读顺。
同时在读的过程中,借助多种方法理解部分词语,如借助媒体展现雨痕、波痕、矿物的画面,让学生理解石头书上的字是什么样的。
通过查字典理解“刨根问底”的“刨”是“挖掘”的意思,接着让学生找出他们问了哪些问题,请男同学问,女同学读叔叔的回答,再次感知课文内容。
在这一教时的最后,是“学习生字、指导书写”这一环节。
通过分析字形、示范书写、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在田字格内把字写端正、匀称。
第二教时,我将在第一教时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的重点对话部分,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教师有机调控,学生自主参与达到逐步到位,对第二课时的教学,我也准备安排三个环节,分别是:复习检查,作好铺垫;精读课文,理解感悟;总结课文,延伸拓展。
课始,先对课文中出现的词语进行复习,然后对上堂课的学习进行回顾:让学生说说通过上一节课学习,对课文有了什么了解,从而为精读课文作好铺垫。
在第二个环节“精读课文,理解感悟“中,我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字、词、句、段,通过读一读、想一想、看一看、议一议等形式引领学生进入文本,体会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究知识的强烈的愿望。
进而读懂石头书。
比如在学习课文的第六至第九自然段时,我准备进行这样的预设:1、请同学自己读读课文的第六至第九自然段,边读边想川川和磊磊提了一个什么问题?你读懂了吗?2、学生自读课文第六至九自然段。
明白他们的问题是石头书上有字吗?有画吗?根据叔叔的回答学生明白了石头书和语文书一样,上面有字、有画。
3、引导学生再次进入文本,仔细读读,找出描写石头书上的`字、画的一段,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先后顺序出示相应的句子引导学生仔细研读。
“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
这些都是石头书上的字。
”“这是树叶,这是贝壳,那块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这些都是化石。
”第一步:指名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第二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鼓励:你真行,一边读一边将“石头书”与“语文书”进行比较,发现他们有相同的地方。
石头书上的字只有勘探队员才能看明白。
第三步:借助媒体,使“雨痕”这个石头书中的字变红,旨在引导学生好好读悟,交流各自感受。
在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教师的适当点拨下,体会出“雨痕”是“雨点留下的脚印”,教师出示放大的雨痕的图片,教师总结这些都是石头书上的字。
这些字呀,可只有勘探队员才认识呢。
所以,指板书,大家一起读:石头就是书。
在感悟的基础上再读这句话,把句子中包含的情趣表达出来。
其他“波痕”“矿物”我也将采用上述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如在讨论“波痕”时重点抓住“波浪留下的足迹”引导学生体会波痕就是石头书中的字,也只有勘探队员才能看懂,所以指板书:一起读“石头就是书。
学生再次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
通过读读、想想、看看、等方法,紧扣“石头就书”来品悟文本内涵。
第四步:教师过渡,石头书中的画能看懂,学生读书上的话“这是树叶,这是贝壳,那块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这些都是化石。
”第五步:借助媒体,使“树叶、贝壳、小鱼”这些石头书中的画变红,旨在引导学生好好读悟,交流各自体会。
你说你认识石头书中的画,那么你上次参观了我校的科技展厅,你说说看到了哪些画呀?学生争先恐后地说,估计会说:恐龙蛋化石,三叶虫化石等等。
教师小结:所以,石头就是书。
学生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把他们那种热爱科学、探究知识的强烈愿望表达出来。
通过读读、想想、议议等方法,紧扣“石头就是书”来品悟文本内涵。
并在这过程中,形成这样的板书:石头书字:雨痕、波痕、矿物画(化石)树叶、贝壳、小鱼课文的最后一段对话化石说明的问题,我准备联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这是树叶,这是贝壳,那块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这些都是化石。
”来学习,如果我们在这座山上发现有树叶的化石,说明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什么?学生通过想想、议议发现曾是密林,我随即利用媒体把“密林”点红,出示密林的图片,引导学生读好“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还有许多昆虫。
”其他的“大海”“高山”我也准备采用上述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让学生明白“石头书里的学问还真不少”再出示课文第一段,怪不得“他们在山上玩,看见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原来,教师引读““石头书里的学问还真不少”。
学完课文,进入第三个环节,“总结课文,延伸拓展“。
在这个环节中,我准备让学生当一回解说员,在创设了一个情境,我校的科技展厅缺少一个解说员,教师作当场测试进行选拔,题目:向游客介绍“石头书”……以上是我对《石头书》一课的教学构想。
当然,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将根据学情作适当调整。
谢谢!板书:石头书字雨痕、波痕、矿物画(化石)树叶密林贝壳大海小鱼《石头书》说课稿3一、说教材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流,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全文共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段。
第一自然段:( 1 - 5 ) 写勘探队员告诉两个孩子,山上的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第二自然段:( 6 - 11)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第三自然段:( 12-14 )写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不少,石头书的作用可大了。
课文情趣盎然,寓科学知识与充满童真的对话之中,科普作品成了有趣的儿童读物,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使其产生阅读期待。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反复朗读中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认识人物对话。
二、说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化石的作用,注意培养学生学习与思考问题“刨根问底”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设计:1、对比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借用实物(语文书和石头),形象对比,引起学生兴趣,导出课题后,读题设问,让学生质疑问难。
2、图片展示,感知石头书。
现阶段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过程当中,而图片正是具有形象、生动等特点,符合学生规律,因此更易于激发小学生兴趣,易于接受知识。
3、以读为核心,读中感悟。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在教学中贯穿这一宗旨,始终把读放在第一位,让学生自己读懂课文。
4、图文结合,感知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我由图到文,再由文到图,图文结合,遥相呼应,把文中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从而达到感知课文、学懂课文。
5、渗透写字指导,培养书写能力。
俗话说字如其人,一手好字让人赏心悦目,心情愉快,所以在最后一点时间里,我让学生自己发现字的间架结构,同时给与适当指导、评价,让学生想写好字、能写好字。
四、说教学方法。
在教的过程中,努力做到精讲精问,让学生自己多读多练,重在积累和感悟。
课堂上努力做到扩大训练面,让每个学生多读多练,重在参与,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时反馈和调控,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逐渐掌握。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着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学生细细的读书,静静地思考,展开适当的讨论,给学生学习和自主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做到引导,扶持,点拨,“到位”而不“越位”。
指导学生写字,培养书写能力。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石头书》说课稿之一,希望对你有帮助!《石头书》说课稿4教学内容:苏教版实验教材,P95——98第17课《石头书》。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在反复朗读中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认识人物对话。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课文大概内容,注意培养学生学习与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
课前准备:各种石头、生字卡片、电脑课件。
教学设计:一、激趣对比导入:1、同学们,再一次看到大家,老师心里很高兴,所以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礼物,这第一件礼物就是:出示语文书,问这是什么啊?那你们能告诉老师语文书用什么用么?(生答)说得真好,老师带来的的第二件礼物就是:出示石头(生答)其实这也是一种书,他同样教给我们知识,这叫做石头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
2、板书课题:17、石头书(齐读课题)3、当你们第一次读到这一课题,读到石头书这三个字时,你们想到了什么?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1)石头怎么能做书呢?(2)石头书有多重啊?(3)石头书的作者是谁?(4)石头书上有什么内容?(5)石头书有什么作用啊?过渡: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不少啊!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石头书,你们来看看里面有哪些学问?(课件)过渡: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富有想象力,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里是怎么说石头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