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审计机关面临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基层审计机关审计实施方案存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基层审计机关审计实施方案存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基层审计机关审计实施方案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机关为了能够顺利完成审计任务,达到预期审计目的,从发送审计通知书到处理审计报告全部过程的工作安排,主要内容包括:审计目标、范围、内容重点及措施,工作安排及要求。
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质量的基础,也是审计人员现场工作“导航”。
但从近几年审计质量检查来看,基层审计机关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和执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方案缺乏针对性。
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变动频繁,尤其是新入职审计人员对实施方案的作用和编制意义了解不深不透,有时会采用“拿来主义”,照抄照搬以前年度审计实施方案,照葫芦画瓢,未能有效结合被审计单位职能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编制的实施方案“千人一面”,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实用性不强。
二是实施方案缺乏指导性。
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少、任务重,审前调查时间有限。
很多审计项目审前调查时间仅 1 至 2 天时间,审计资料收集不全面、问询了解不深入,对被审计单位职责范围、政策执行、财务、业务管理等情况了解不全面,方案确定的审计重点不突出,指导性不强。
三是方案缺乏可操作性。
审计内容针对性不强,重点不突出。
方案编制过多注重财政财务收支要素,对被审计单位职能、内部控制制度、政策法规等的变化情况关注度不高,对存在重要问题可能性评估不具体,不详实,审计应对措施和进度安排过于宽泛、笼统,方案可操作性不强。
(二)审计实施方案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方案编制与执行脱节。
由于对实施方案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审计实施阶段将方案搁置一边,凭个人经验和判断进行审计,未严格落实方案确定的审计内容、时间安排等。
存在随意调整审计内容、措施,现场时间超计划等,实施方案指导性作用未有效发挥。
二是未严格落实方案审批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审计准则》)第七十九条规定“实施方案应当经审计组组长审定,并及时报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备案”。
2024年当前基层审计机关开展效益审计所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24年当前基层审计机关开展效益审计所存在的问题和对策随着公共财政体系的逐步建立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效益审计在基层审计机关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然而,在实际开展效益审计的过程中,基层审计机关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审计理念、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审计制度和标准、审计结果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审计理念未完全转变目前,部分基层审计机关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理念上,缺乏对效益审计的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
这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难以跳出传统的审计思维模式,难以将审计重心从财务合规性转向效益性。
因此,基层审计机关需要加强对效益审计理念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审计人员对效益审计的认识和理解,推动审计理念的根本转变。
二、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落后效益审计相比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更加注重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评价。
然而,目前部分基层审计机关在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上仍然较为落后,难以满足效益审计的需求。
因此,基层审计机关需要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如数据分析、风险评估等,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三、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效益审计涉及面广,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知识、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等。
然而,目前部分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难以满足效益审计的要求。
因此,基层审计机关需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
四、审计制度和标准不完善效益审计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需要完善的审计制度和标准作为支撑。
然而,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在审计制度和标准建设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审计程序不规范、审计标准不明确等。
这导致审计人员在开展效益审计时缺乏明确的指导和依据,难以保证审计质量和效果。
因此,基层审计机关需要加强对审计制度和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完善审计程序和审计标准,为效益审计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基层审计机关推进大数据审计面临的问题及思考
基层审计机关推进大数据审计面临的问题及思考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基层审计机关在推进大数据审计工作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基层审计机关推进大数据审计工作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有效应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思考和建议。
一、面临的问题1. 数据来源不清晰在进行大数据审计工作时,基层审计机关往往需要从多个不同部门和单位获取数据,而这些数据的来源可能并不清晰。
这就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困难,因为审计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梳理和整理数据,从而影响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2. 数据质量参差不齐3. 技术手段不足在进行大数据审计工作时,基层审计机关往往需要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来处理海量的数据。
由于技术手段的不足,很多基层审计机关在这方面的能力相对薄弱,难以应对大数据审计工作的需求。
4. 人才储备不足大数据审计工作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技术水平,然而很多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在这方面的培训和学习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大数据审计工作的需要。
二、思考与建议1. 加强数据共享合作基层审计机关在推进大数据审计工作时,应加强与其他部门和单位的数据共享合作,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共享机制。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有效整合各方数据资源,还可以为审计工作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持。
基层审计机关在获取数据时,应该加强对数据质量的管理,建立完善的数据清洗和验证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基层审计机关还应该加强对数据源的监督和管理,杜绝造假和篡改行为。
3. 提升技术能力基层审计机关应该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学习,提升他们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基层审计机关还应该加大对技术手段的投入,引进和应用先进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
4. 增加人才引进和培养基层审计机关在推进大数据审计工作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但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策略,相信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也期待基层审计机关能够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大数据审计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步。
浅谈基层审计机关审计质量工作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基层审计机关审计质量工作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发布时间:2021-06-29T11:04:09.95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作者:刘春雪[导读]栖霞市经济责任审计服务中心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是衡量审计机关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是否到位的标尺,所以加强审计质量管理,防范审计风险,在审计工作中至关重要。
近年来,自审计署至地方基层审计机关都非常重视审计质量,法规部门每年自上而下组织审计质量检查,各地之间审计质量差距较大,存在不同程度的审计质量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存在的审计质量问题,提出了基层审计机关加强审计工作质量的主要措施和对策。
一、审计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近年来署、省、市等上级审计机关对基层审计质量检查反馈的意见,结合基层审计机关本级审理情况,总结审计项目质量主要存在下述问题:一是总体质量管理方面。
各审计机关大都存在项目计划编报不完整,存在未上计划和统计,但是组织实施的审计项目;审计报告质量不高,尤其是经济责任审计,部分项目出具零问题审计报告;审计成果开发不到位,对审计揭示反映的问题层次不高,提出的建议空泛、笼统,缺少制度性机制性的问题,操作性不高;审计移送存在移送主体错误,或者避重就轻,将应移交公安或纪检监察部门处理的案件线索移送到行业主管部门处理。
二是审计依法履职方面。
未按照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内容实施审计,即应审计未审计,存在现场审计漏项问题;审计工作超越职责权限,对审计职责权限外的事项进行审计,对审计职责权限外的领导经济责任进行评价;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浅尝辄止,未采取必要措施查深查透,未对深层次问题进行挖掘剖析,导致出现应发现未发现问题或应排除未排除风险隐患的问题出现;部分已经发现的问题未在审计报告中反映,也无重要管理事项记录予以说明;三是审计结论方面。
法律法规引用不恰当,审计发现的问题引用已失效的法律法规,或者是引用错误定性、错误处理处罚意见的法律法规;处理意见不恰当,对审计期间已整改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对既成事实且无法整改的问题,提出错误的处理意见;对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问题缺少定责理由或定责理由不充分,责任界定不准确;对经济责任评价不规范,评价缺乏事实或证据支持,并对审计范围之外的事项进行审计评价。
基层审计整改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基层审计整改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当前,审计机关将整改作为审计工作的落脚点「治已病,防未病”的功效得到有效发挥。
但是,部分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落实中仍存在着态度消极、避重就轻、敷衍整改等问题,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不到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监督的实效。
本文就基层审计整改工作的现状介绍审计整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审计整改工作存在的几点主要问题(一)审计整改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有的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审计整改工作不够重视,不亲自部署安排审计中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也没有将其纳入议事日程,严格督促相关人员进行整改和落实。
尤其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多为“先离后审”,对历史遗留问题的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现任负责人往往认为这是前任领导管理留存的问题,与本人关系不大,抱着“新官不理旧账”的心理,消极对待。
有些整改责任单位的审计整改主体责任意识不足,部署不实,未明确整改责任科室、相关责任人员,对整改问题也没有明确的解决流程,造成问题整改责任不清,相互推卸,不能全力支持审计部门落实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
(二)审计整改实效取得不明显一方面,一些被审计单位存在应付整改检查,“蒙混过关”的思想,敷衍了事,如在审计整改验收时把挤占挪用的资金调账冲回,在后期慢慢恢复原状,掩盖了审计整改的本质,降低了审计整改效果。
另一方面,有的单位审计整改仅停留在审计发现问题表面,就事论事地进行整改处理,甚至主观上有意识地进行“选择性整改”。
没有对问题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举一反三,达不到治标治本的效果,过分强调客观原因,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以各种现实困难来推脱逃避整改,导致审计发现的问题被现实情况弱化,造成审计机关独木难支,整改工作流于形式。
(三)督促整改的强制性手段有限目前,对被审计单位整改不作为、慢作为的责任追究法规制度和有效的问责机制还不健全,在实际工作中,审计机关缺乏强制性与威慑性手段,对一些单位拒绝整改、拖延整改的现象往往需要借用其他部门力量联动协作,合力推进。
基层审计机关法治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基层审计机关法治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基层审计机关是国家监督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对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果性进行审计监督,保障国家和人民利益。
在法治审理工作中,基层审计机关存在一些问题,如审理程序不规范、执法资源不足、司法保障不足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法治审理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有必要及时总结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提高基层审计机关法治审理工作水平,促进国家法治建设。
一、存在的问题(一)审理程序不规范基层审计机关在审理案件时,程序不规范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审理程序不规范体现在审理程序不清晰、审理程序不严格、审理程序不公开等方面。
审理程序不清晰容易导致审计案件因程序问题被打回重审,从而影响审计效果和效率;审理程序不严格容易导致审计案件审理不公正,影响司法公信力。
(二)执法资源不足(三)司法保障不足二、对策建议基层审计机关应加强审理程序的规范化建设,明确审理程序的具体要求和内容,规范审理程序的操作步骤和时间节点,完善审理程序的信息公开和监督制度。
加强审理程序的执行力度,对不按程序操作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纠正,并对审理程序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审理程序的规范、严格和公开。
基层审计机关应加大对执法资源的投入力度,增加审计人员数量,改善审计设施设备条件,加强审计资金保障。
加强对执法资源的管理和使用,优化执法资源的配置和调配,更好地满足审计案件审理需求。
并加强执法资源的保障和保障,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确保执法资源的充足、有序和安全。
基层审计机关应注重审计案件审理条件和环境的改善,提高审计案件审理的保障水平。
加强审计案件审理条件的建设,改善审计案件审理环境,保障审计案件审理的顺利进行。
加强对审计案件审理保障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审计案件审理保障的有效实施。
并建立完善的司法保障机制,保障审计案件审理的顺利进行,并及时解决审计案件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司法公信力和审计效果。
浅谈基层审计机关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基层审计机关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审计部门是一个经济监督部门,在维护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审计事业的发展必须与其相适应。
县级审计机关的工作量和干部队伍在全国审计系统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基层审计机关建设不可忽视。
基层审计机关建设存在问题亟待解决。
一、基层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知识比较单一,缺乏“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一方面基层审计机关中绝大多数审计人员所学专业是会计和审计专业,从事财务收支审计人员较多,而金融、法律、计算机、工程预决算等专业人才很少,所占比例不足10%,金融、工厂预决算和计算机辅助审计人员极缺。
第二,审计机关内部人才交流较少,审计人员专业知识教育不够,缺乏长效、系统、专业性的知识培训和更新。
干部造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成长和培养受到限制,导致各审计机关普遍缺乏“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第三,人员进入大多是政策性安置,不懂业务的人员居多。
表面上,审计机关人员有所增加,力量在加强,但真正从大学毕业生中招聘进来的少之义少,调入的人员多是政策性安置或外单位提拔进来的,没有经过系统专业性的培训学习,多数不懂业务知识,交流出去的也少,造成审计机关内部缺乏活力,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需要。
(二)审计手段落后,特别在查处经济案件方面更为明显。
审计手段落后主要表现在:1硬件建设跟不上审计工作的需要。
在如今的网络信息时代,部分基层审计机关办公用计算机没有上网,且计算机老化配置极低,很难适应工作需要。
2计算机审计水平低。
一方面是审计人员自身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运用AO审计的能力低,且没有参加系统学习和培训,短期内还难以满足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电子账务未普及。
特别是乡镇级单位,手工做账的还比较普遍。
3审计的侦查手段弱,强制性不强。
特别是查处经济案件的法律手段明显不足。
基层审计机关法治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基层审计机关法治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基层审计机关在维护国家财政经济利益、推动全面依法治国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开展法治审理工作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从基层审计机关法治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以期能更好地推动基层审计机关的法治审理工作。
一、存在的问题1.法治意识不够强。
在一些基层审计机关中,法治观念教育工作还不够到位,一些审计干部对于法治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掌握有所欠缺,导致审计工作中的法治问题处理不当。
2.法律应用水平不高。
一些基层审计干部的法律知识面窄,法律应用能力有限,审计工作中对于一些复杂的法律问题处理不够得当,甚至因为不了解相关法律规定而导致审计结果的偏颇。
3.审理工作程序不规范。
在一些基层审计机关中,审理工作的程序和流程不够规范,容易出现程序性错误,导致审理结论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受到影响。
4.审计工作和司法机关合作不够紧密。
基层审计机关与司法机关在审理工作中的合作不够紧密,信息共享和案件协作不够顺畅,导致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所下降。
5.技术手段运用不足。
一些基层审计机关在法治审理工作中,对于现代化审计技术手段的运用不够充分,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影响了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对策和建议1.加强法治观念教育。
基层审计机关应加强对审计干部的法治观念教育,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推动审计工作向法治规范方向发展。
2.加强法律知识培训。
基层审计机关应加强对审计干部的法律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水平和应用能力,确保审理工作的法律准确性和公正性。
浅谈基层审计工作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基层审计工作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浅谈基层审计工作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近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审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提高,社会对审计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但面对新形势,基层审计机关队伍建设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严重制约了审计事业科学发展,这些问题需要尽快克服和解决。
一、审计工作及干部队伍建设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审计执法的环境不优。
主要表现为审计“四大难题”仍然一定程度存在。
一是少数被审计单位抵制审计。
认为“审计就是查帐”,就是“找问题”、“挑刺”,对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认识不足,对审计工作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
二是基层审计的独立性受到一定影响。
按照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基层审计机关同属地方政府领导,也需要其他部门的理解、配合和支持,因此,在对一些涉及违纪违规问题审计执法时往往会受到一些干预和掣肘,一些审计执法工作也只得随着变通;三是由于地方财政负担较重,县市审计机关部分正常的审计工作经费未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往往需要以执收执罚创收的方式来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审计工作造成了被动。
四是审计的威慑力不足。
长期以来由于审计结果公开力度不够,审计回访组织体系和制度不健全,审计整改和审计问责阻力较大,造成被审对象对审计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高,审计决定落实不积极,使审计的威慑力大打折扣。
(二)审计队伍活力不够。
一是复合型人才少。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思维定势中审计工作以财务、会计等专业知识为基础,审计机关工作人员有90%是财会类专业出身。
随着审计监督和服务领域的不断拓展,审计工作还涉及到宏观经济研究、工程管理、社会服务、绩效评估、计算机技术推广应用等各相关专业,符合新型审计工作急需的既具备审计查核能力,又具备分析研究能力、绩效评估技术、文字综合表达能力、开拓创新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现代管理能力、统筹协调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太少,影响了审计建设性作用的广泛发挥。
二是缺乏有效激励手段。
基层审计调查问题及对策建议_经验材料_
基层审计调查问题及对策建议审前调查是实施审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好的审前调查有利于确定重要性水平,抓住审计重点,实现快速、优质、高效审计。
但目前,从基层审计机关实现操作情况看,审前调查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迫切需要改进和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一)一些基层审计机关对审前调查重视不够、意识不强。
甚至还有部分审计人员认为审前调查在审计过程中无关紧要,作用不大,可有可无。
(二)审前调查蜻蜓点水、流于形式。
有些审计机关的审前调查千篇一律,只把日期和相关内容一改了事。
(三)审前调查目标不明确,调查不深入。
虽然搞了审前调查,但只是一些表面的情况,未能发现重要问题线索。
(四)审前调查与审计“两层皮”,导致审前调查利用效果不高。
审前调查不从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只是为应付检查时用,与实际现场审计需要相脱离,不能发挥审前调查应有的实效。
二、对策建议(一)转变观念,从思想上认清审前调查的重要性。
要着重从审前调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上入手,结合工作实际加以理解和领会。
审前调查是为审计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审计做准备的。
搞好了审前调查,就可以使审计实施方案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针对性、操作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确定审前调查的内容和重点时,要综合考虑,采取不同的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审前调查方案。
一是可以采用横向纵向比较法,例如要对某乡镇林场搞审前调查,可参考其他乡镇林场来确定审前调查的内容和重点。
二是可以采用延伸分析法,例如要对某单位的经费来源搞审前调查,可对该单位的经费来源进行延伸分析,找出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作为审前调查的重点。
三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法,每个行业,每个系统,每个被审计单位都有各自不同的情况和特点,要针对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来确定审前调查的内容和重点,切忌千篇一律,流于形式。
(三)在具体实施审前调查时,要采用行之有效的调查方法。
调阅资料法,例如要调查某单位的资产负债情况,可调阅该单位的会计报表等资料。
询问调查法,例如要了解某事项,可向有关当事人了解询问。
基层审计机关法治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基层审计机关法治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随着法治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强,在基层审计机关中,法治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一、不同地区的法律和法规执行不相一致。
在基层审计机关进行审理工作时,经常会出现不同地区法律条文和法规执行标准不一致的情况,这给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审理人员专业水平有限。
在基层审计机关中,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普遍较低,很难胜任复杂的审理工作,影响了法治审理工作的质量。
三、审理工作难以及时处理。
由于复杂的审理工作量大,审理工作难以及时处理,很可能影响案件审理效率和公正性,侵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四、监督机制不完善。
在基层审计机关中,监督机制不完善,存在一定的漏洞和不规范之处。
如果不加以改进,将会影响到审理工作质量以及效率。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有以下对策可供基层审计机关参考:
二、提高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应当加强对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这样可以提升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加强审理工作与案件管理的协调。
应当加强审理工作与案件管理的协调,尽量减少审理工作的耗时,提高效率。
同时,要充分考虑当事人的权益,确保审理工作公正、合理。
四、完善监督机制。
应当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基层审计机关法治审理工作的监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确保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公正性。
在实际工作中,以上对策仅为建议,基层审计机关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逐步完善法治审理工作流程,将其打造成为高质量、高效率的法治审理工作示范机构。
方案-基层审计机关面临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基层审计机关面临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一、基层审计机关主要面临的困难1、监督出现死角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单位或行业为规范纷纷对下属单位实行报账制,所谓报账制是指下属单位不核算,不设机构,只设一名报账员,定期或不定期向上级单位部门进行报账的一种核算制度。
近年来基层县(市)实行报账制的单位不断增多,如:药监局、各大银行、烟草公司、石油公司等等单位都相继实行报账制。
报账制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向市报账混记制;即:县级报账制单位将凭证、单据统一上报到上级部门后,上级单位对所辖下属单位的账簿全部打乱混记。
想要查清哪个县具体的收支情况、缴纳情况,根本无从下手。
二是向市报账分记制;即:县级报账制单位将凭证、单据统一上报到上级部门后,上级单位对所辖下属单位的账簿按照县域进行分记。
但由于受地域执法的限制,基层机关无法到报账制单位的上级部门进行检查。
三是向省报账制;即:县级报账制单位直接对口省级主管单位,所有的收支情况、各类税款均有省级部门代扣代缴。
作为基层机关无法对其核算、纳税情况的真实性进行有效的监管,特别是税款征收方面,只能是其申报多少算多少。
而上级机关又无足够的人力、精力对这些报账制单位的所有下属单位一一进行,这样就出现了监督真空地带。
长此以往,必将产生一些部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的侥幸,进而滋生腐败现象;如果高收入行业纷纷效仿实行报账制,也将直接影响县(市)级财政税收收入。
2、基层机关本身发展受到的束缚和制约基层机关本身发展也受到以下几方面的束缚和制:一是机构人员编制少,一般基层机关编制在10人左右或更少,有的基层机关一线事业编制的人员就占了全局的三分之二;有个别基层机关受机构编制限制至今还未成立经济责任办公室。
二是经费不足,县级财政每年只按人头费拨给机关一些办公经费(事业编制的人员没有人头费),总数也只有区区一两万元。
绝大多数经费靠罚款上缴财政后,财政返还一定的经费加以解决,如果罚的少,财政返还的也少。
新时期基层审计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12
审 计 与 理 财 2023 . 10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开 。从 各 地 披 露 的 审 计 案 例 来 看 ,审 计 重 大 问 题 大 多是通过对多部门、多来源相关数据的综合分析 发 现 的 ,但 数 据 来 源 种 类 繁 多 、数 据 量 大 、数 据 信 息 转 换 工 作 技 术 性 强 、任 务 繁 重 等 问 题 ,以 现 有 方 式难深入有效的解决。
提升审计理论及专业知识水平,积极开展本地区
审 计 系 统 内 之 间 的 横 向 交 流 , 在 交 流 中 探 讨 、学 经
习、总 结、提升。 2 . 搭 建 技 术 平 台 ,为 大 数 据 审 计 提 供 有 力 支 撑 。
验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数据信息的膨胀爆炸 交
相继迸发,大数据审计成为审计机关适应时代发展
积 累 。 同 时 要 严 格 把 控 数 据 采 集 、处 理 、存 储 、分 析
流程,严格数据访问权限机制和数据设备安全管
理,严防数据泄露。
3. 提 高 审 计 质 效 ,推 动 审 计 成 果 运 用 上 台 阶 。
利用“交叉审 计”模式,通 过 打 破 地 域 界 限 ,熟 人 监
督 难 、人 情 社 会 等 影 响 因 素 ,抽 调 全 域 范 围 内 审 计
一 、困 难 与 挑 战 1.审计干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一是能力建 设存在不足。审计人员长期以来形成了就业务抓 业 务 的 习 惯 ,思 路 不 开 阔 、缺 乏 前 瞻 性 ,政 策 研 究 不 深 ,研 究 型 审 计 做 得 不 透,不 能 深 入 挖 掘 违 规 线 索 ,绩 效 审 计 、延 伸 审 计 开 展 的 不 够。特 别 是 随 着 审计事业的发展和审计领域的不断拓展,原有的 知识储备及专业能力满足不了新时期审计工作的 需要,审 计人员“本领 恐 慌”问题较 为突出。有的长 期 在 一 个 业 务 岗 位 上 工 作,业 务 知 识 单 一,一 旦 轮 换 岗 位 ,就 会 出 现 知 识 缺 乏 、工 作 脱 节 的 现 象 。 二 是专业素养比较缺乏。审计工作要求与自身发展 不 足 的 矛 盾 较 为 突 出,尤 其 是 审 计 技 术 人 才、复 合
基层审计机关面临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基层审计机关面临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县级审计机关的审计业务由原来单纯的财政财务收支、财经法纪审计过渡到目前以真实性为基础,经济效益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并重的审计业务格局;审计的方式和方法呈多元化趋势,县级审计机关进入加速发展的轨道。
但当前县级审计机关所面临的审计资源匮乏、审计经费紧张等问题,制约了审计工作向深度、广度开展,成为阻碍审计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基层审计机关主要面临的困难1、审计监督出现死角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单位或行业为规范财务管理纷纷对下属单位实行报账制,所谓报账制是指下属单位财务不核算,不设财务机构,只设一名财务报账员,定期或不定期向上级单位财务部门进行报账的一种核算制度。
近年来基层县(市)实行报账制的单位不断增多,如:药监局、各大银行、烟草公司、石油公司等等单位都相继实行报账制。
报账制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向市报账混记制;即:县级报账制单位将财务凭证、单据统一上报到上级部门后,上级单位对所辖下属单位的账簿全部打乱混记。
想要查清哪个县具体的财务收支情况、税收缴纳情况,根本无从下手。
二是向市报账分记制;即:县级报账制单位将财务凭证、单据统一上报到上级部门后,上级单位对所辖下属单位的账簿按照县域进行分记。
但由于受地域执法的限制,基层审计机关无法到报账制单位的上级部门进行审计检查。
三是向省报账制;即:县级报账制单位直接对口省级主管单位,所有的财务收支情况、各类税款均有省级部门代扣代缴。
作为基层审计机关无法对其财务核算、纳税情况的真实性进行有效的监管,特别是税款征收方面,只能是其申报多少算多少。
而上级审计机关又无足够的人力、精力对这些报账制单位的所有下属单位一一进行审计,这样就出现了审计监督真空地带。
长此以往,必将产生一些部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的侥幸心理,进而滋生腐败现象;如果高收入行业纷纷效仿实行报账制,也将直接影响县(市)级财政税收收入。
基层审计机关预算执行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基层审计机关预算执行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摘要】基层审计机关在预算执行审计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预算编制不规范、预算执行不到位以及审计手段不足等方面。
为了改进现状,应加强预算编制规范性、强化预算执行监督并提升审计技术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质量和效能。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改进意见的提出,可以为基层审计机关的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在未来,应该进一步完善审计制度和规范,加强对基层审计机关的监督和指导,以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取得更好的成效。
【关键词】基层审计机关、预算执行审计、问题、改进意见、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审计技术、规范性、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基层审计机关在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经常出现预算编制不规范、预算执行不到位、审计手段不足等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基层审计工作的效果和效率,也制约了基层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深入研究基层审计机关预算执行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以促进基层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基层审计机关作为监督和审计基层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机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些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基层审计机关在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挑战。
对基层审计机关预算执行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改进路径和措施,对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基层审计机关预算执行审计是保障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合法合规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为了更好地改进审计工作,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基层审计机关预算执行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研究目的包括:一是深入分析基层审计机关在预算执行审计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梳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为下一步的改进工作提供依据;二是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旨在引导基层审计机关加强预算编制规范性、强化预算执行监督和提升审计技术水平,从而更好地履行审计职责,确保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和管理。
浅析基层审计机关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基层审计机关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基层审计机关在审理工作中存在着缺乏专业人才、审理工作流程不规范、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规范审理工作流程、加快信息化建设等对策来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基层审计机关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机制和建设,以提高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
【关键词】审计机关、审理工作、问题、对策、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规范流程、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基层审计机关在监督预算执行和财务管理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问题的暴露和挑战。
审计机关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将会影响到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由于基层审计机关在招聘和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审计工作的专业性和水平较低,难以有效地发挥其监督和评估作用。
审理工作流程不规范,缺乏明确的指导和标准,容易造成工作混乱和延误。
信息化建设滞后也是制约审计工作效率提升的重要原因,导致审计数据难以及时共享和查询,影响了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当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审计机关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规范审理工作流程,建立完善的审计操作规范和标准化流程;加快信息化建设,推动审计工作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
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完善,基层审计机关的审理工作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保障国家财务安全和推动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审计机关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审计机关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专业人才、审理工作流程不规范以及信息化建设滞后等方面。
缺乏专业人才是基层审计机关审理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由于审计工作的专业性较强,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而一些基层审计机关所面临的人才短缺问题导致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审理工作流程不规范也是一个较为常见的问题。
浅析基层审计工作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析基层审计工作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基层审计机关经过20多年的发展壮大,审计的理念、审计的内容、审计的方式方法等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审计在严肃财经法纪,维护财政经济秩序,促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服务改革和经济发展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但当前基层审计机关所面临的困难也很多、很突出,严重制约和阻碍了审计事业发展。
统筹全省审计工作发展是我省审计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抓住了当前我省审计工作发展中的本质问题,完全符合审计工作发展的实际。
对基层审计机来讲,是机会更是挑战。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基层审计经费难以保障,制约了审计自身的发展。
一是审计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受到影响。
财政预算不足,机关运行困难。
个别县市区局将审计执法与罚没收入挂钩,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比较敏感或者比较严重的问题就会在解决机关资金困难的隐性目标的趋使下,被自行消化掉,审计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受到直接影响。
二是审计信息化建设受到影响。
由于审计经费难以保障,审计机关只有保工资、保吃饭,无法支付审计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硬件、软件等方面的开支,更谈不上引进高水平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三是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受到影响。
基层审计人员受经费的制约,难以组织审计人员培训和外出学习考察,学习交流的机会少,不利于审计人才的成长,不利于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审计人才。
二、基层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影响了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目前基层审计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看,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突出表现在:一是审计干部队伍年龄老化、结构不优。
目前基层审计机关会计、经济类专业人员较多,审计工作发展急需的工程、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非常缺乏。
二是受机构编制限制,专业审计人才引进难。
不少基层审计机关由于受到编制管理等影响,不能及时补充新鲜血液,审计队伍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懂财会知识的人员多,懂工程审计、计算机运用的人员少;知识单一的人员多,复合型的人员少;搞审计的不会写材料,写材料的不会搞审计的现象也较为普遍。
基层审计机关大数据审计的困难与对策
382019年 第四期近年来,各地审计机关将大数据审计工作作为推进审计全覆盖的重要手段,不断加大数据采集力度,积极探索在审计实践中运用大数据技术的方法和途径。
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审计全覆盖奠定了技术基础,将疑点查找环节提前到了现场审计之前,缩短了现场审计时间,提高了审计效率。
但是,受制于审计力量、数据规划等因素影响,当前在基层审计机关开展大数据审计存在一定困难。
基层审计机关大数据审计的困难(一)财力投入不足。
以笔者所在地市为例,近5年来,因财政收入紧张,市、县两级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明显不足,全市审计机关工作人员人均信息化投入不到2万元。
资金主要投向为:一是台式机、笔记本电脑、打印机等设备更换及维修,占总投入的58.5%。
二是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占总投入的36.9%。
三是耗材费用,占投入的4.1%。
四是门户网站运行维护费用,占投入的0.5%。
以上投入只能保障正常的工作运转,数据分析平台建设和工具开发则几乎为零。
(二)人员力量不够。
以笔者所在地市为例,2013年以前,市、县两级审计机关均未设置专门的审计信息化工作机构。
为了推进全市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和大数据审计工作,市本级于2013年成立了计算机审计信息中心,专职负责审计信息化建设及大数据审计工作。
截止目前,各县(区)审计机关仍无专门机构而由其他股室兼担此项工作。
据调查统计:全市审计机关中计算机专业相关人员,占全市审计机关人数的1.6%,这些人员既要负责大数据审计工作,又要负责审计信息化建设,也要负责外出驻点审计,导致大数据审计工作推进举步维艰。
◇刘红霞 王晓春 曹路基层审计机关大数据审计的困难与对策392019年 第四期2019·04方法据统计:五年来,全市审计机关参加审计署计算机中级技能培训5人,年均参训人员1人,占适训人员的7.6%。
通过率约60%左右。
相较其他先进地市审计机关,无论是适训人数、参训人数、通过率均明显不足。
以上因素导致数据采集过程难,数据清理进度慢,数据分析耗时长,致使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审计全覆盖和民生、自然资源资产、精准扶贫、重大政策执行等专项审计工作中鲜少发挥作用。
基层反映:基层审计机关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面临的困难和解决途径
基层反映:基层审计机关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面临的困难和解决途径今天,好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基层审计机关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面临的困难和解决途径》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审计全覆盖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机关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新形势下推进和完善国家治理的必然选择。
面对审计全覆盖的要求,基层审计机关面临着严峻挑战和现实困难。
如何在人力不足的情况下实现审计全覆盖?笔者在这里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以期对当前形势下推进审计全覆盖工作有所启迪。
一、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作为基层审计机关要实现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不断增强审计的威慑力和实效性,依法使所有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都在审计监督之下,不留盲区和死角”的要求,我们必须对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着准确的定位和清醒的认识。
(一)审计对象的数量庞大。
根据我国当前的机构设置,大量的事权集中在基层,造成基层政府机构过多过细,审计面对的审计对象数量也十分庞大。
按照现有的审计力量完成审计监督全覆盖的目标难度很大。
(二)审计资源的严重不足。
作为基层审计机关,受编制的限制,通常人员为30人左右,真正能充实到审计一线的不足20人。
而每年完成的审计项目达到100多个,繁重的审计任务与有限的审计资源之间的矛盾一直比较突出,制约了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实现。
(三)审计项目安排计划性不强。
每年年初政府下达的审计项目计划项目不足40个(含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但由于项目的计划性不强,往往中途根据领导要求和工作需要临时追加的项目占比较大,可能会达到60-70个左右,且随机性较强,造成审计项目和审计资源难以统筹,审计人员疲于应付,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审计效率较低,难以适应审计全覆盖的要求。
(四)审计方法技术手段滞后。
随着社会的发展,审计对象、审计环境日趋复杂。
基层审计机关由于受自身条件所限,云计算、大数据、联网审计等新技术新方法仍是空中楼阁,而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往往事倍功半和效率低下,很难在现有条件下完成审计全覆盖的艰巨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审计机关面临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县级审计机关的审计业务由原来单纯的财政财务收支、财经法纪审计过渡到目前以真实性为基础,经济效益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并重的审计业务格局;审计的方式和方法呈多元化趋势,县级审计机关进入加速发展的轨道。
但当前县级审计机关所面临的审计资源匮乏、审计经费紧张等问题,制约了审计工作向深度、广度开展,成为阻碍审计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基层审计机关主要面临的困难
1、审计监督出现死角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单位或行业为规范财务管理纷纷对下属单位实行报账制,所谓报账制是指下属单位财务不核算,不设财务机构,只设一名财务报账员,定期或不定期向上级单位财务部门进行报账的一种核算制度。
近年来基层县(市)实行报账制的单位不断增多,如:药监局、各大银行、烟草公司、石油公司等等单位都相继实行报账制。
报账制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向市报账混记制;即:县级报账制单位将财务凭证、单据统一上报到上级部门后,上级单位对所辖下属单位的账簿全部打乱混记。
想要查清哪个县具体的财务收支
情况、税收缴纳情况,根本无从下手。
二是向市报账分记制;即:县级报账制单位将财务凭证、单据统一上报到上级部门后,上级单位对所辖下属单位的账簿按照县域进行分记。
但由于受地域执法的限制,基层审计机关无法到报账制单位的上级部门进行审计检查。
三是向省报账制;即:县级报账制单位直接对口省级主管单位,所有的财务收支情况、各类税款均有省级部门代扣代缴。
作为基层审计机关无法对其财务核算、纳税情况的真实性进行有效的监管,特别是税款征收方面,只能是其申报多少算多少。
而上级审计机关又无足够的人力、精力对这些报账制单位的所有下属单位一一进行审计,这样就出现了审计监督真空地带。
长此以往,必将产生一些部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的侥幸心理,进而滋生腐败现象;如果高收入行业纷纷效仿实行报账制,也将直接影响县(市)级财政税收收入。
2、基层审计机关本身发展受到的束缚和制约
基层审计机关本身发展也受到以下几方面的束缚和制:一是机构人员编制少,一般基层审计机关编制在10人左右或更少,有的基层审计机关一线事业编制的审计人员就占了全局的三分之二;有个别基层机关受机构编制限制至今还未成立经济责任审计办公室。
二是审计经费不足,县级财政每年只按人头费拨给审计机关一些办公经费(事业编制的审计人员没有人头费),总数也只有区区一两万元。
绝大多数审计经费靠审计罚款上缴财政后,财政返还一定的经费加以解决,如果罚的少,财政返还的也少。
经费的紧张造成一些审计程序因无经费保障而得不到履行,甚至出现以罚代管的现象。
因此必然降低审计
效率,影响审计的客观公正性。
3、经济责任审计形势不容乐观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规范领导干部经济决策行为,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在实际审计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首先是审计工作缺乏主动性。
按照现行规定,经济责任审计要组织人事部门委托才能进行。
换言之,党委政府、组织人事部门没有委托就不开展此项工作,审计机关成了组织人事部门的办事机构,工作被动,审计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制约。
其次是审计成为“马后炮”,审计成果运用成空谈。
鉴于干部调整的敏感性,组织部门大多在干部已离职或到达新的领导岗位后才安排审计,给人造成“走过场”、“马后炮”的感觉。
对审计查出的一般性问题,由于干部已调动,只好权当没问题;一旦审计查出重大问题,造成干部使用失误,将会给党政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陷入被动,影响组织威信。
4、国有企业改制带来的审计盲区
国有企业占有大量国有资产,肩负着确保国有资产在经营中保值增值的重任。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推动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国有企业”也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改制的目的在于通过体制的调整,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
但是,如何对“国有企业”是否改制进行界定。
有些国有企业往往只是变更一下厂名,就披上了股份制、私有制的外衣;还有些国有企业,虽改制当,但贷款都是财政
担保,或其贷款已由财政被动偿还。
「企业恶意拖欠(财政担保)贷款,财政每年都要替企业偿还贷款」,但企业却不领情,口口声声以自己是什么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等等为借口,拒绝接受审计监督。
这些现象是改制过程中出现的“怪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困难或问题形成的原因
1、报账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行业的一种自我保护;实行报账制的单位大多属垂直管理部门,为了控制本系统人员素质,摆脱因人事关系在地方政府而造成调入人员的随意性和素质偏下的问题,而实行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
二是维护行业利益需要;报账制单位多数为高收入行业,为了达到少缴或不缴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款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三是有意逃避监督;实行报账制可以摆脱基层监督部门的检查;而财务集中后,上级监督部门也没有更多的人力、精力做到面面俱到,长此以往,将致使报账制单位逐步逃避监督。
2、由于县级财政困难,审计经费不能保障所带来的影响。
《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费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证。
然而,多数县级财政都比较困难,对审计所需的工作经费无法完全保证。
按照廉洁从审的要求,审计人员又必须严格执行“八不准”审计纪律。
这样一来,审计人员的福利待遇、现代化审计设备的更新、现场审计期间各项费用开支等等方面的需求,审计机关依靠财政拨付的经费不能全部保证。
因此,导致了县级审计机关在审计执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以罚代处来换取部分审计经费来源的现象,审计纪律执行难
以全部到位,审计的公信力有所下降,审计机关的执法形象受到了影响。
3、认识定位存偏差。
由于干部任免的敏感性,往往出现干部已离职或到达新的领导岗位后才安排审计的滞后现象,违背了“先审后离”或“先审后任”的审计原则。
同时,对离任者而言,反正生米已成熟饭,审与不审已不影响调动和升迁,对审计配合不力;对接任者而言,新官不理旧帐,拒不执行审计结果,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必将造成对领导干部监督的缺失,容易滋生贪污腐化。
此外,审计成果转化成为干部任用参考依据也变成一纸空谈。
4、国企改制带来的审计盲区问题,咎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地方重发展轻监督思想作怪;一些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与经济监督之间倾向于经济发展,加之我国过去在考核地方政府政绩时是以经济增长指标为依据,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一些地方长期存在以放弃经济监督换取经济增长的思想。
二是企业法人接受监督意识不强;有些地方的某些企业法人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不强,认为上级监督是“不信任”、审计监督就是“找茬”,思想上消极抵触。
三、解决困难的方法或措施
1、实行省、市、县三级审计联查机制。
针对报账制单位的特点,逐步建立三级联查机制,如:属省级垂直部门在由省厅实施审计时,将其下属市、县级部门财务账表实行送达本级审计机关展开审计。
既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又可以降低审计风险。
2、建立审计经费县级财政保障机制。
目前审计经费保障仅列入
《审计法》,但其他财政法规,如《预算法》等都没有明确条款规定,且无具体操作制度。
基层审计机关只能积极主动争取本地政府的支持,建立相对固定的经费预算和拨付制度,使审计经费制度化、规范化、刚性化,上级审计机关也应加大对基层审计机关的支持力度,以保障审计工作的开展和独立性。
3、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
针对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先审后离”和“先离后审”带来的矛盾,建议对拟提拔领导干部严格实行“先审计、后离任、再任命”;对群众意见大、举报多、疑点多、问题不清的干部,严格执行“先审计、后任免”;对免职、辞退、退休的领导干部实行“先离任、后审计”。
将先审后离作为制度规范化,纳入纪检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工作考核,实行责任追究;积极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经济责任审计台账,将审计结果在干部业绩鉴定表上设置专栏予以反映,审计结果材料纳入干部个人档案资料保存,使审计结果真正成为干部任用依据。
另外,各级党政应给予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以重视和支持,着力在审计力量、机构设置、办公设备配置、审计专项经费等方面予以保障,为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4、扫除因国企改制产生的盲区问题,应当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国企改制过程中,政府审计应全程参与。
由于政府审计机关是专门的专业性的审计监督机构,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他有能力,也有权力参与到国有企业改制的审计监督中。
二是实行财政担保贷款企业,审计应介入对其企业实有资产、资金运转情况和偿还贷款能力
进行监督。
督促其及时偿还财政担保贷款,减轻财政负担。
三是企业改制后推行内部审计,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正符合企业实现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