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传播学备考-人际传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人际传播
【考研-传播学-知识点15】
一、人际传播的动机
1、概念: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2、人际传播的动机:①人际传播的首要动机和目的就是获得信息。

②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也是人际传播的一个基本动机。

③人际传播的第三个基本动机是自我认知和相互认识。

2、库利“镜中我”
(1)概况:库利是在1902年出版的《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一书中提出“镜中我”概念。

(2)基本内容:他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联系包括:
①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②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③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在这其中,前两项只有在与别人的接触中,透过别人的态度才能够获得。

库利认为,“镜中我”也是“社会我”,传播特别是初级群体中的人际传播,是形成“镜中我”的主要机制。

一般来说,这种以“镜中我”为核心的自我认知状况取决于与他人传播的程度,传播活动越活跃,越是多方面的,个人的“镜中我”也就越清晰,对自我的把握也就越客观、越准确。

除自我认知以外,相互认知也是确立有效的社会协作关系的重要条件。

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也是个人从事人际传播活动的一个基本动机。

综上所述,寻求关于生产、生活和社会的有用信息从而进行环境适应决策、建立社会协作关系、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以及满足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是个人从事人际传播的基本动机。

习题
1、简述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答:“镜中我”(the looking-glass self)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在1902年出版的《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一书中提出的,这个理论从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上说明了人际传播的重要性。

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1)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形成“镜中我”。

因此,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

(2)与他人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①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②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③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在这其中,前两项只有在与他人的接触中、透过别人的态度才能获得。

(3)“镜中我”也是“社会我”,传播特别是初级群体中的人际传播,是形成“镜中我”的主要机制。

与他人的传播活动越活跃、越丰富,形成的“镜中我”也就越清晰,对自我的把握也就越客观、越准确。

真题
1、“镜中我”(概念题,华中师大2018年研;人大2015年研;北京师大2014年研)
答:“镜中我”理论是指个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或评价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

该理论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库利在1902年出版的《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一书中提出。

在库利看来,传播是“镜中我”形成的主要机制,它不仅是个人社会化的途径,而且是将整个社会连成一个整体的纽带。

他关心的焦点是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没有给予充分关注。

2、库利的“镜中我”(the looking-glass self)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简答题,华农2016年研)相关试题:简述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黑龙江大学2014年研)答:“镜中我”(the looking-glass self)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在1902年出版的《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一书中提出的,这个理论从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上说明了人际传播的重要性。

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1)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形成“镜中我”。

因此,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

(2)与他人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①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②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③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在这其中,前两项只有在与他人的接触中、透过别人的态度才能获得。

(3)“镜中我”也是“社会我”,传播特别是初级群体中的人际传播,是形成“镜中我”的主要机制。

与他人的传播活动越活跃、越丰富,形成的“镜中我”也就越清晰,对自我的把握也就越客观、越准确。

习题详解
1.人际传播的基本动机有哪些?
答: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人际传播是一种最典型的社会传播活动,也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

人际传播的基本动机主要有:
(1)首要动机和目的就是获得信息
个人生活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当中,要保证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及时了解环境的变化,并据此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以适应新的变化。

(2)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
社会协作是广泛的,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角色分担,也包括各种活动中的行动协调。

要谋求与他人合作,就必须积极进行说明、解释、协商等各种各样的人际传播或沟通活动。

(3)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
个人要与他人建立有效的社会协作关系,一个基本前提是既要了解自己,又要了解他人,还要让他人了解自己。

客观的自我认知是使个人能力得到恰当发挥的前提。

除自我认知以外,相互认知也是确立有效的社会协作关系的重要条件。

(4)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这里包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拥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和娱乐伙伴等。

与周围的他人保持融洽的关系,能够使人心情愉快,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

调节个人的心理状态是人际传播的一个重要功能。

它能够帮助人们摆脱个人独处所产生的孤独感、逃避日常生活中的烦恼,寻求心理压抑释放渠道等。

考研真题
1.人际传播(概念题,湖北大学2017年研;武汉理工2009年研)
答:人际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
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人际传播是一种最典型的社会传播活动,也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

人际传播的特点有:①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②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③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④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2、人际传播的主要动机是什么?(简答题,华农2010年研)
答:人际传播是指作为行为主体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也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

人际传播的动机主要有:
(1)获得信息
个人生活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当中,要保证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及时了解环境的变化,并据此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以适应新的变化。

因此,人际传播的首要动机和目的就是获得信息。

在社会生活中,有关环境变化的大量信息,都是通过非正式的人际交流得到的。

(2)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
人是社会动物,个人离开了他人、离开了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和协作,同样不能生存。

社会协作是广泛的,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角色分担,也包括各种活动中的行动协调。

世界上没有纯粹属于一个人从事的活动,许多看起来似乎是个人独立完成的工作,实际上都是建立在二人以上的多人合作和配合的基础之上的。

要谋求与他人合作,就必须积极进行说明、解释、协商等各种各样的人际传播或沟通活动。

(3)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
客观的自我认知是使个人能力得到恰当发挥的前提。

一个人社会成就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自我意识的影响,而自我意识是在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和传播中形成的。

除自我认知以外,相互认知也是确立有效的社会协作关系的重要条件。

只有在相互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社会协作才能顺利进行,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大量的人际传播。

(4)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这里包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拥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和娱乐伙伴等。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调节个人的心理状态是人际传播的一个重要功能,它能够帮助人们摆脱个人独处所产生的孤独感,逃避日常生活中的烦恼,寻求心理压抑的释放渠道等。

综上所述,寻求关于生产、生活和社会的有用信息从而进行环境适应决策、建立社会协作关系、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以及满足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是个人从事人际传播的基本动机。

当然,人际传播的动机是复杂的,以上只是作为健全的、有理性的人际传播的一些基本动机。

二、人际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
1、(特别是面对面的人机传播)特点:
①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传播者不仅可以使用语言,而且能够运用表情、眼神、动作等多种渠道或手段来传达信息。

受传者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接收信息。

②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

在面对面的情况下,多种渠道和多种手段的配合会形成特殊的传播情境,这种特殊的情境会产生新的意义。

③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率高。

双方的信息传受以一来一往的形式进行,传播者与受传者不断相互交换角色,每一方都可以随时根据对方的反应把握自己的传播效果,并相应的修改、补充传播内容或改变传播方法。

③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人际传播是社会关系的体现,参与的双方虽然都是拥有独立意志的主体,但他们都是由一定的社会关系相连接。

人际传播的内容,双方使用的言辞、语气、态度等,无一不是这些关系的反映。

这里所说的非制度化,主要指传播关系的成立上具有自发性、自主性和非强制性,人际传播主要是建立在自愿和合意基础上的活动。

在人际传播中,双方都没有强制对方的权利,也没有接受强制的义务,这意味着人际传播是一种相对自由和平等的传播活动。

2、人际传播的功能
①人际传播是社会传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际传播的状态如何,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

②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它是社会成员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实现社会协作的重要纽带,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重要工具。

③对个人来说,人际传播也是完善和发展自我的重要途径。

④一是人际传播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二是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效果的影响。

所谓社会化,指的是一个人出生后,由一个“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从个人角度来说,它指的是个人学习语言、知识、技能、行为准则等以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

从社会角度而言,它指的是社会成员形成大体一致的观念、价值和社会规范体系,从而使社会秩序维持、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得到保证的过程。

个人的观念社会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我观念的形成,二是社会观念的形成(包括对他人和社会的基本看法、社会价值和行为规范的接受等)。

人际传播对特别是初级群体中的人际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人格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习题详解
1、什么是人际传播?它有哪些特点?
答:(1)人际传播的含义
人际传播是指作为行为主体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它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2)人际传播的特点
①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传播者不仅可以使用语言,而且能够运用表情、眼神、动作等多种渠道或手段来传达信息;同样,受传者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接收信息。

②所传递信息的意义比其他形式的传播更为丰富和复杂。

这个特点和第一个特点密切相关,即在面对面的情况下,多种渠道和多种手段的配合,会形成特殊的传播情境,这种特殊的情境会产生新的意义。

③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

双方的信息授受以一来一往的形式进行,传播者与受传者不断相互交换角色,每一方都可以随时根据对方的反应把握自己的传播效果,并相应地修改、补充传播内容或改变传播方法。

因此,人际传播是一种高质量的传播活动,尤其在说服和沟通感情方面,其效果要好于其他形式的传播。

④在传播关系的成立上具有自发性、自主性和非强制性,是一种非制度化传播。

说人际传播是一种非制度化传播,并不是说它不受任何制度化因素的影响。

相反,人际传播也是社会关系的体现,参与的双方虽然都是拥有独立意志的主体,但他们都是由一定的社会关系相连接的;人际传播的内容,双方使用的言辞、语气、态度等,无一不是这些关系的反映。

这里的非制度化,主要指传播关系的成立上具有自发性、自主性和非强制性,人际传播主要是建立在自愿和合意基础上的活动。

在人际传播中,双方都没有强制对方的权利,也没有接受强制的义务,这意味着人际传播是一种相对自由和平等的传播活动。

2、从哪些方面理解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
答:人际传播是社会传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它是社会成员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实现社会协作的重要纽带,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重要工具。

对个人而言,人际传播也是完善和发展自我的重要途径。

人际传播的状态如何,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

到目前为止,传播学对人际传播社会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
(1)人际传播在个人社会化中的作用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出生后由一个“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从个人角度看,它是指个人学习语言、知识、技能、行为准则等以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

从社会角度而言,它是指社会成员形成大体一致的观念、价值和社会规范体系,从而使社会秩序维持、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得到保证的过程。

个人的观念社会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我观念的形成,二是社会观念的形成(包括对他人和社会的基本看法、社会价值和行为规范的接受等)。

无论在哪一个方面,人际传播特别是初级群体中的人际传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人格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库利的“镜中我”理论、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以及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塔尔德的“社
会模仿”理论等,都是揭示人际传播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的研究成果。

(2)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效果的影响
在这一领域,主要研究成果有“意见领袖”与“两级传播”理论、“创新—普及”理论等。

①人际传播在大众传播的传者与受者之间起到桥梁作用。

大众传播的信息不会直接“流向”一般大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形成两级传播的格局,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

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意见、评论,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是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的中介或过滤的环节。

意见领袖将他获得的信息告诉其他人,在这个过程中,人际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②人际传播对新事物的创新与普及有重要影响。

罗杰斯在《创新与普及》一书中指出,在新事物创新与普及的过程中,大众传播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信息传递过程的“信息流”;二是作为效果或影响的产生和波及过程的“影响流”。

在信息流、尤其是影响流生效的过程中,人际传播的口耳相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考研真题
1、什么是人际传播?请简述人际传播的特点。

(简答题,首都师大2013年研)
相关试题:简述人际传播的定义及其特点。

(北京师大2013年研)
答:(1)人际传播的含义
人际传播是指作为行为主体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它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2)人际传播的特点
①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传播者不仅可以使用语言,而且能够运用表情、眼神、动作等多种渠道或手段来传达信息;同样,受传者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接收信息。

②所传递信息的意义比其他形式的传播更为丰富和复杂。

这个特点和第一个特点密切相关,即在面对面的情况下,多种渠道和多种手段的配合,会形成特殊的传播情境,这种特殊的情境会产生新的意义。

③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

双方的信息授受以一来一往的形式进行,传播者与受传者不断相互交换角色,每一方都可以随时根据对方的反应把握自己的传播效果,并相应地修改、补充传播内容或改变传播方法。

因此,人际传播是一种高质量的传播活动,尤其在说服和沟通感情方面,其效果要好于其他形式的传播。

④在传播关系的成立上具有自发性、自主性和非强制性,是一种非制度化传播。

说人际传播是一种非制度化传播,并不是说它不受任何制度化因素的影响。

相反,人际传播也是社会关系的体现,参与的双方虽然都是拥有独立意志的主体,但他们都是由一定的社会关系相连接的;人际传播的内容,双方使用的言辞、语气、态度等,无一不是这些关系的反映。

这里的非制度化,主要指传播关系的成立上具有自发性、自主性和非强制性,人际传播主要是建立在自愿和合意基础上的活动。

在人际传播中,双方都没有强制对方的权利,也没有接受强制的义务,这意味着人际传播是一种相对自由和平等的传播活动。

2、网络传播扩大了哪些人际传播功能?(简答题,复旦大学2004年研)
相关试题:在网络时代,人际传播的新趋势。

(复旦大学2009研)
答: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它是人们之间传递和交流知识、意见、感情、愿望等的社会行为。

网络传播的特性扩大了人际传播功能,具体表现为扩大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1)传递信息功能。

计算机网络建构的初衷就是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分享,而人们上网的最主要目的也就是传递或获取信息。

尽管因特网还只是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但是如今网上的信息已经足够丰富,只要拥有足够的金钱、时间和精力,不出家门便能尽知天下事,而且还可以将信息复制、转发给任何人。

(2)协调人际关系功能。

网络传播能够起到交流感情、协调人际关系的作用。

虽然网上不可能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人际传播,但与传统的书信、电话、电报等间接人际传播相比,网上人际传播明显更方便快捷而且成本更低。

在计算机网络这个虚拟空间,人际传播的空间被无限扩大了,任何有着特殊兴趣的个人都可以在网上找到知音,只要有共同兴趣,就可以进行信息交流和分享,真正实现了人际交流的平等。

(3)调节情绪、满足心理需求功能。

网络传播的虚拟性决定了它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传播有着很大的不同。

网络传播使得人际传播的调节情绪、满足心理需求功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
发挥。

网络传播的匿名性给信息的发送者带来一种安全感。

基于文本的网络传播,给信息的接收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3、简述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区别。

(简答题,中传2003年研)
答:人际传播是指在作为行为主体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它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也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

而大众传播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根据上述定义,可以看到,两者的区别主要有:
(1)传播者不同。

人际传播的传播者是非组织性的普通个人,而大众传播的传播者则是组织化的专业传播者,如记者、编辑等。

(2)媒介不同。

人际传播一般不借助媒介而面对面交流,或只是凭借简单的人际媒介进行传播,而大众传播则是通过复杂媒介,如电视、广播、报纸等进行传播,技术性很强。

(3)传播内容不同。

人际传播的内容一般是私人性的话题,主观性较强,而大众传播的内容一般是具有公众性的新闻信息以及娱乐信息。

(4)受众不同。

人际传播中,传者与受传者的角色是交互的,互动性强;而在大众传播中,传者与受众的地位比较固定,受众是隐匿的大规模社会公众,反馈具有延迟性,交互性弱。

(5)影响范围不同。

人际传播在两个或数个人间进行,因而影响是小范围的,而大众传播则会在广大的社会范围产生巨大影响。

三、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
1、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
①人际传播在本质上来说是个人之间相互交换精神内容(意义)的活动,精神内容交换的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媒体(符合载体)。

②人际传播的核心媒体无疑是语言,语言又分为声音语言和书写语言。

声音语言是人际传播也是自我表达的最基础的媒体。

语言的功能并不仅仅在于传递讯息内容的本意,它还通过声调、速度、音量、节奏等传递着与说话者相关的背景信息。

另一方面,书写语言是在文字发明的基础上产生的,在不能或不便使用声音语言的场合,书写语言便成为人际传播的最常用的沟通工具。

书写语言是自我表达的重要手段,传递着传播者的个性、素质等相关的重要信息。

2、E.戈夫曼
(1)概况:美国社会学家E.戈夫曼指出:在若干人相聚的场合,人的身体并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工具,而是能够作为传播媒体发挥作用。

(2)语言是自我表达的基础媒体,但不是唯一的媒体。

体态,、表情,眼神,身体接触以及服装、发型等都是自我表达的重要媒体。

(2)姿态的传播功能
①概况:自我表达的有效媒体之一是姿态(gesture)。

姿态在狭义上指手势和身体的各种活动姿态,在广义上也把面部器官活动构成的表情神色等包括在内。

②日本学者船津卫,体态的五种功能:强调语言、补充语言、代替语言、控制语言、表达超语言的意义。

习题详解
1、为什么说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
答:人际传播是指作为行为主体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

之所以说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是由于以下方面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