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月令》教学反思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葡萄月令》,使学生了解作者琦君的生平及其作品风格,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讨、分析解读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故乡、对亲人的深情厚意,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1. 分析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 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意象转化和象征手法。
2. 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哲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琦君及其作品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意象转化和象征手法,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
4. 分析解读: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讲解作品中的语言特色和情感表达。
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家乡、亲人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复述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作品中的意象转化和象征手法,谈谈自己的感悟。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家乡、亲情的短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思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情节为例,深入剖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采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美好情感。
4.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相关资料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课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3. 教学环境要求:教室干净整洁,教学设备齐全,网络畅通。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讨论等情况,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葡萄月令》中的名句。
(2)能够分析并解读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
(3)能够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增强对文学作品的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葡萄月令》的内容。
(2)分析并解读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
(3)背诵课文中的名句。
2. 教学难点:(1)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表现出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葡萄月令》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解决生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
(2)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2)重点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
2. 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2)对学生的写作练习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运用修辞手法方面的进步。
《葡萄月令》教案
《葡萄月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葡萄月令》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葡萄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2)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
(3)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培养生态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课文内容的把握。
2. 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
3. 创意写作的训练。
难点:1. 课文中所用的一些特殊句式和词语的理解。
2. 如何深入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葡萄月令》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特殊句式和词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作品解析:(1)引导学生从语言、人物、情节等方面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2)教师进行点评,总结作品的艺术特点。
5. 创意写作:(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篇以“月令”为主题的小文章。
(2)学生互相交流、评价,教师进行指导。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复习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完成创意写作作业,以“月令”为主题,进行创意写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课堂氛围。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高中语文_葡萄月令(汪曾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情感的朗读指定段落,并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其语言特色。
2. 在教师的提示下,能归纳出本文的结构特色。
3、通过片段仿写体会作者雅致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品味语言,理解作者平实、自然的语言风格,通过片段写作进一步体会文字间蕴涵的情感。
教法学法:1、诵读教学法:学生在诵读中感悟与思考,并点拨技巧。
2、启发教学法:创设情境,展开联想;品味语言,体会感情。
3、自主阅读与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趣导入汪曾祺之女汪明回忆道:“单复先生来访,唏嘘感慨之后,他代表东北的一家杂志表达约稿的意图。
父亲十分郑重地将《葡萄月令》交与他。
有意思的是,没过多久收到了来自东北的挂号信。
拆开一看,‘葡萄’又全须全尾地被‘还’回来了!还附了退稿信,大意是:经过研究,您的文章不适合在我刊发表。
”(大屏幕展示),遭到退稿的《葡萄月令》后来发表在《安徽文学》上,成为传唱至今的经典作品。
那么《葡萄月令》究竟美在哪里?我们先来听一听同学们的读后感。
请用一句话表达你的读后感受。
(最直观的感觉:语言、结构、修辞等)二、教师点评:结构清晰、语言自然、生动有趣味。
三、品味语言之美。
1、首先从语言入手,去品读《葡萄月令》。
文章比较长,我们先以一月和八月为例。
⑴学生朗读“一月”的相关内容,注意读出文字蕴含的情感。
教师范读。
提问:哪一句你最喜欢?(学生谈自己的读后体会。
)明确:“葡萄睡在白雪的窖里”用了修辞手法,拟人的手法。
写了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
写出了葡萄安静的呆在窖里等待出土生长的状态。
给人的感觉温暖、自然,有画面感。
提问:在“一月”的相关内容里,还有哪些句子让你印象深刻?明确:运用短句子,节奏明快,紧凑。
提问:他的词语选用上有没有华丽的辞藻呢?明确:选用的是一些朴素、平实的词语。
写出了大雪纷飞的场面。
【总结】教师总结出本部分的语言特色:平淡自然。
学生齐读,注意体会这种自然、朴素的语言风格。
《葡萄月令》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葡萄月令》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葡萄月令》的诗句;(2)能够分析并描述诗中的意象和意境;(3)能够解读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意象美和情感美;(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葡萄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生命力的敬畏之情;(3)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2)诗歌意象和意境的分析和描述;(3)诗歌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解读。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的解读;(2)诗歌情感的深入理解和表达;(3)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葡萄月令》的背景信息和诗歌内容;(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3)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标准。
2. 学生准备:(1)预习《葡萄月令》诗歌;(2)了解作者和相关作品的基本信息;(3)准备笔记本和文具,以便记录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葡萄月令》的背景信息;(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3)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 朗读与理解:(1)学生朗读《葡萄月令》诗歌;(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美和节奏感;(3)学生讨论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初步解读象征意义。
3. 分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2)学生通过讨论,解读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
4. 应用与拓展:(1)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仿写,运用所学意象和象征手法;(2)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或表演,展现诗歌的美感;(3)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相关诗歌,进行比较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1)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和准确性;(2)学生小组讨论的投入和贡献;(3)学生诗歌创作的创意和表现力。
《葡萄月令》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葡萄月令》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葡萄月令》的诗句;(2)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意境和韵律;(3)能够了解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学会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提升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葡萄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葡萄月令》的诗意和韵律;2. 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 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古文用法;2. 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包括诗歌文本、注释、译文、作者简介等;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 课堂讨论材料:包括与诗歌相关的话题和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葡萄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葡萄这一主题;(2)简要介绍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朗读与理解:(1)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意和韵律;(2)教师讲解诗歌中的生僻词汇和古文用法,帮助学生理解文本;(3)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3. 欣赏与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2)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境、韵律、情感等方面进行欣赏和分析;(3)组织全班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思考。
4. 应用与拓展:(1)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感受,提升表达能力;(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葡萄月令》并写一篇简短的感受。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提出疑问和建议;(3)教师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提高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2. 理解与分析能力: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意境和情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葡萄月令》教案
《葡萄月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2)能够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3)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写作和展示,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农业劳动的尊重和关注。
(3)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和感恩之情。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概述:《葡萄月令》是一篇描述农村生活和家庭情感的小说。
故事以葡萄种植和收获为背景,通过讲述主人公的经历和感受,展现了作者对家庭、亲情和自然的热爱和思考。
2. 关键词汇和句型:(1)关键词汇:葡萄、种植、收获、家庭、亲情、自然、思考(2)句型:描述过程、表达情感、阐述观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运用关键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和讨论。
2. 教学难点:(1)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并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讨论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 写作展示: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和展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展示中的参与情况和表现。
2. 阅读理解测试:设计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写作展示:评估学生在展示中的表达和交流能力,以及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葡萄月令》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和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
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葡萄月令)教学反思
总结词
表达能力提升
详细描述
学生们在口语表达和写作方面 表现出更强的表达能力,能够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准确的表达
。
04
教师自我反思与总结
教学目标达成度反思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 掌握葡萄生长的月令特点 及表达方法,理解并背诵 文中重要段落。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描述其他植物的生长过程 ,提高观察、表达和写作 能力。
巩固练习
归纳小结
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并检查他们的理解程度。
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和难点,再 次强调作者对葡萄的情感。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教学手段
使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学生知识掌握评估
总结词:理解深入 总结词:记忆持久
详细描述:通过课堂讲解和自主学习,学生们能够深入 理解《葡萄月令》中的知识点和语言特点。
详细描述: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牢固记忆,并在课堂 检测中表现出良好的掌握程度。
学生能力提升评估
总结词
思维能力提升
详细描述
通过学习《葡萄月令》,学生 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表 现在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上。
03
学生学习效果评估
学生参与度评估
总结词:积极参与
详细描述:在《葡萄月令》一课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极高 的参与度。课堂讨论环节,他们能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 的看法感受。总结词:主动合作
详细描述:学生们在小组活动中能够主动合作,共同解决 问题,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汪曾祺《葡萄月令》上课教案
汪曾祺《葡萄月令》优秀上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葡萄月令》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感受作者的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农业文化的了解和尊重,激发学生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分析《葡萄月令》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感受作者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体会文本中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葡萄月令》中的农业知识,如葡萄的种植、修剪、收获等。
2. 分析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表现葡萄生长过程的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葡萄月令》文本。
2. 课件:相关图片、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
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葡萄种植、收获的短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葡萄的生长过程。
提问:“你们对葡萄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葡萄的文章——《葡萄月令》,大家猜猜这篇文章会讲述哪些内容?”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强调语气、节奏的把握。
3.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预习,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表现葡萄生长过程的技巧。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5. 情感体验: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的情感,分享自己的感悟。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葡萄月令》中的农业知识和作者的表达技巧。
7. 作业布置:8. 板书设计:《葡萄月令》农业知识:葡萄的种植、修剪、收获作者表达技巧:丰富的修辞手法9.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知识,以及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课文《葡萄月令》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的生长背景及创作背景。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描绘葡萄园景象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学会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法,提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进行创意写作。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珍惜,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分析:《葡萄月令》是著名作家贾平凹的一篇散文,描绘了一个葡萄园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和作者与葡萄园的情感联系。
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葡萄园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内涵。
作品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教学难点:欣赏散文的意境,体会作者对葡萄园的情感表达。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葡萄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简介作者贾平凹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标记生字词和不理解的句子。
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和理解上的困难。
3.3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深入领会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3.4 小组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课文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3.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意写作。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葡萄月令》,使学生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葡萄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2. 情节梳理:概括作品的基本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
3. 艺术特色分析:分析作品的的表现手法,如象征、暗示、夸张等,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主题。
2.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的表现在手法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作品,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表现在手法和艺术特色。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分析讲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作品,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表现在手法和艺术特色。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分析讲解。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葡萄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7.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葡萄的喜爱,以及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准确性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价: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感悟表达能力。
3. 自主学习能力评价: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阅读理解、信息提取和整理能力。
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葡萄月令》教学反思
2.教学难点
(1)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学生对葡萄生长过程的理解可能仅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理解每个阶段的特点。教师应通过实物、图片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2)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分析:学生可能难以识别并理解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教师应举例讲解,让学生学会识别和分析这些修辞手法。
同时,我也注意到,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对观察植物生长兴趣浓厚,但有时容易忽视对课文内容的回顾。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将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对课文内容的复习,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在课程总结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葡萄生长过程的掌握仍有欠缺。为此,我将在下一节课中进行针对性的复习,以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葡萄月令》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
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葡萄月令》教学反思:本章节通过描述一年中葡萄生长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和体会到自然界的变化与美好。内容包括:
1.生字词:令、藤、蔓延、浆果等;
2.课文内容:葡萄生长的四个阶段,即春季萌芽、夏季生长、秋季成熟、冬季休眠;
3.语言表达:课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葡萄月令》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观察过植物的生长过程?”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葡萄生长的奥秘。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文章;(2)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3)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葡萄的热爱和喜悦,培养学生的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文章;(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品主题;(3)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2)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3. 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4. 比较法:比较不同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及作品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和思想感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语言特点;(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并掌握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2)全班交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选择一篇相关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探讨的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熟读背诵课文、课后练习题以及相关文学作品阅读。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葡萄月令》。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创作风格。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葡萄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2)领悟人生的真谛,珍惜时光,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3)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葡萄月令》的朗读和背诵。
2.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与理解。
3. 作者写作背景和创作风格的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葡萄月令》。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欣赏课文中的美感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自主学习生词和短语,理解课文内容。
2.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领悟人生的真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葡萄月令》的作者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3. 学习生词和短语:让学生自主学习生词和短语,教师进行讲解和举例。
5. 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美感和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
6. 思考与讨论:让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深层含义,领悟人生的真谛,进行小组讨论。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葡萄月令》。
2.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把握《葡萄月令》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司马迁及其作品背景。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品中独特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3)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培养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3)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人生哲理,培养健全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葡萄月令》的主要内容,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分析并欣赏作品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
(2)作者司马迁的人生经历对作品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司马迁及其作品《史记》。
(2)概述《葡萄月令》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品味语言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写作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知识点,如古代文化知识。
(2)分析作者的人生经历对作品的影响。
5. 课堂练习:(1)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作品主题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深入研究作者司马迁的人生经历,了解其创作《史记》的背景。
3. 选择一部感兴趣的古代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
4. 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审美鉴赏能力。
根据学情,活学名师——基于《葡萄月令》的教学反思
前 些 日子 ,笔 者 有 幸 参 加 了福 建 教 育 学 院应 永 恒 名 师 工 作 室 与 霞 浦 一 中联 合 开展 的语 文 教 研 活 动 。 在此期 间, 我 开设 了一堂题 为《 葡 萄月令》 的公开课 , 此 课 受 到 名 师 工 作 室 领 衔 名师应永恒 老师的好评 , 欣喜之余 。 我 也 做 了反 思 , 现 就 本 节 课 谈谈 自己 的 看法 。 课 堂 教 学是 一个 由 教 师 的 教 与 学 生 的 学 共 同构 成 的相 对 完 整 的 教 学 系统 。 教 师 好 比指挥 员 . 如 果 指 挥 员不 了解 手下 士 兵的战斗能力 , 则是打不好仗的。 同样 , 教师如果不熟悉学情 , 就 谈 不 上 因 材施 教 。关 注 学情 , 了解 学 情 , 把 学 情 作 为 教 学 设 计 的依 据 , 是 每 个 老 师 备 课 时 应考 虑 到 的 。 根据学情 。 选 择 教 学 内容 笔 者教 授 的对 象 是 霞 浦 一 中 高 一 平 行 班 的 学 生 ,虽 是 一 级 达标 校 , 但 学 生 的 语 文 学 习 素养 尚待 提 高 。 经过 高一 上 学 期 的 教学 , 我 对 学 生 的 语 文 基 础 和 自学 能 力 有 了一 定 了解 。 “ 量 体裁衣 ” , 根据学 情 . 我 选 择 了字 面 难 度 不 大 但 意 蕴 深 远 的 汪 曾祺的散文 《 葡 萄 月令 》 作 为 教 学 内容 , 加 之 上 学 期 教 授 了 汪 曾祺的散文《 跑警报》 , 学生对“ 汪氏语体” 有 了初 步感 知 , 因此 选 择此 文作 为教 学 内容 , 学 生 易 于理 解 , 易于接受。 二、 根据学情 , 设 计 教 学 环 节 王 荣生 老师 曾说 : “ 好课 , 要贴着语言行走 。” 江 苏 省 语 文 特 级教 师黄 厚 江 老 师 说 : “ 语 文 课 应 该 以语 言 为 核 心 。 ” 因此 , 我 决定 把 品鉴 文 本 语 言作 为抓 手 ,带 领 学 生 逐 层 深 入 地 挖 掘 作 品深 含 的 意蕴 。 我 的 教 学环 节 就 是 根 据 这 一 意 图设 计 的 。 黄 厚 江 老 师说 : “ 好 课 应 该 都 是 简 单 的 。所 谓 简 单 , 即 目标 简单 、 方 法简单 、 过程简单 , 教 学 内容 明 明 白 白 , 教学过程清清楚楚 , 教 学 方 法 简 简单 单 , 教 学效果实实在 在。 ” 我执教 的《 葡萄月 令》 一课 。 力 求 形 象 演 绎 他 的本 色 课 堂 理论 。 在 备课 过 程 中 , 我 认 真 研 读 了黄 厚 江 老 师 著 的《 享 受 语 文 课 堂》 一 书 中的 教 学 案 例 , 其 中 有一 篇 就 是 《 葡萄月令》 的 教 学 实录。 品 读 黄 老 师 执 教 的《 葡萄月令》 , 也 如 品尝 一 串 串 晶莹 剔 透的葡萄 , 令 人 口齿 生 香 , 回味 无 穷 。 好东西值得借鉴 , 掩 卷 深 思 ,我 想黄 老师 的课 有 哪些 东 西值 得 我 借 鉴 呢 ? 如 果 原 样 照 搬 , 则无疑是走进一条死胡同 , 拾人牙慧 , 毫无新意可言。 而 且 照 搬 的结 果 , 很 可 能 就 是 东施 效 颦 , 贻 笑 大方 。 我仰慕黄厚江老师 , 他倡导本色语文和本色课堂 . 最 根 本 的 一 点 就 是 一 切 从 学 生 出发 。 我遵 循 “ 本色 ” 的原则 , 从 简 人 手, 根 据学情 , 设 计每个教学环 节 . 从 整 体 感 知 到 具 体 文 句 赏 析, 再 由文句到情感 的把握 。 最 后 由人 及 品 . 这 三 个 环 节 环 环 相扣, 层层深人 , 符 合 学 生 的认 知 规 律 。 三、 根据学情 。 采 用 不 同提 问 方 式 虽然教学重点相 同, 但 我 与名 师 的处 理 方 式 各 不 相 同 。 都 是 以“ 语 言 教 学。 ’ ’ 为核心 , 以语言为抓手 , “ 从语言人手 , 走 进 作 者 的心 中 ” , 但 对 这 一 教 学 重 点 的落 实 。 我根据学情 . 采 取 了 与 黄 老师 不 同 的提 问方 式 。教 学 过 程 是 我 先请 几 位 学 生 选 择 课 文 中他 们 喜 欢 的段 落 朗读 , 然后请学生点评 。 接 着 我 从 语 音 语 调 语 速 等 方 面 进 行 指 导 , 引导 学 生 从 读 中体 会 汪 老 先 生 的 语 言风格 。 我问 : “ 大 家通 过 读 . 读 出 了 三 五 老先 生 什 么 样 的语 言 特 点 ?”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 , 读 出 了汪 先 生 言 风 格 的 平 淡 质 朴 。
高中语文_葡萄月令(汪曾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一、导入课前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用一句话写出读此文的感受,同学们是这样分享的:读着读着,心情突然好起来!12个月的画面如在眼前,他给了葡萄生命……种葡萄好有意思,我也想去种,从1月到12月……汪曾祺是散文大家,他的散文被称为“散文中的散文”,而《葡萄月令》又是作者自己特别得意的一篇,可以称为“散文中的极品”,同学们有这样的阅读感受,可以说是散文鉴赏的行家,很识货!二、学习目标阐释这节课我们要达成如下两个学习目标:1.品味本文的语言,说出本文的结构特点。
2.分享作者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我这里有汪曾祺的一本精品散文集《人间有味》,本节课解读最好的同学,有优先借阅权!三、品读语言说说你感受最深的语言,看看它有什么特点。
1.亲切:语气词——哎,呢,哦,啦第二人称——你,心中始终有葡萄,有读者,和读者,和葡萄之间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口语——下了果子就不管了,人总不能这样无情吧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长出来就给它掐了,长出来就给它掐了。
生动具体:动词——树枝软了,树绿了比喻、拟人——大量细节——汤碗口粗、饭碗口粗、茶杯口粗、五个指头一样地伸开、扇面似的伸开有文化气息——《图经》《说文解字》简洁有韵味——短句(一月、二月)四、精巧构思1.月令——12个月的时间线索2.学生的疑问:本文是《葡萄月令》,为什么写葡萄花时要写梨花、苹果花?——衬托,丰富内容,使行文摇曳生姿为什么七月追肥时要加一句“汉朝是不会有这次追肥的,汉朝没有硫铵”?——调侃,行文曲折幼稚有人说是“随意”,汪曾祺说是“苦心经营的随意”五、情趣1. 写出这样的《葡萄月令》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内心丰富,懂文学,热爱生活2.听老师读汪明的《葡萄月令》遭遇退稿》,记录关键词,思考汪曾祺是什么样的人?豁达,超脱3.有学生问:我看了八月的葡萄都垂涎三尺了,为什么汪曾祺不写“吃葡萄”?在他笔下,葡萄不是水果不是食物,如果把汪曾祺和葡萄的关系打个比方,葡萄是他的什么?孩子!文中能找出这样的根据吗?六、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葡萄一样的语言,葡萄一样的结构,葡萄一样的心灵,葡萄一样的人。
《葡萄月令》教案
《葡萄月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2)能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3)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写作和展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对文学和艺术的欣赏和追求。
(3)培养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和关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1)让学生阅读课文《葡萄月令》,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并进行解释和运用。
2. 写作技巧分析:(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
(2)让学生欣赏并模仿作者的写作风格,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步骤:1. 导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葡萄的意义和价值。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并进行解释和运用。
3. 写作技巧分析:(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
(2)让学生欣赏并模仿作者的写作风格,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写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葡萄月令》。
2. 相关图片或实物:葡萄或其他相关植物。
3. 写作纸张和文具:用于学生的写作练习。
六、教学扩展活动: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课文中葡萄月令的意义和象征。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月份,解释其象征意义,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2. 创意写作:要求学生以葡萄为主题,创作一篇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葡萄月令》教学反思-中学语文论文
《葡萄月令》教学反思
刘凤琴
《葡萄月令》是苏教版语文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中的一篇文章,它的作者是文学大师汪曾祺。
我的教学重点是和学生一起品味该文亲切朴实、自然天成的语言风格,并且由文及人,探究该文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一、长文短教,以读带学
散文不仅要用眼睛看,更要用嘴巴去读,唯有反复的诵读,才能欣赏其景、领悟其情。
本文以月令体的形式介绍了葡萄十二个月的生长情况,我选择了学生比较喜欢的三月、四月、五月和八月进行诵读体验,在诵读中体味汪曾祺作品的语言魅力。
三月份我主要抓住“请葡萄上架”这一段落中的打号子扛起老藤这个细节去和学生一起感受,把口语的通俗易懂、平易近人、尤其是劳动者的喜悦和满足感通过声音去传达出来。
这种喜悦感在四月里也有,例如“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
它真是在喝哎!”学生通过诵读,能读出劳动者在观察葡萄生长过程中有所发现的喜悦,感受到一种生命成长的愉悦。
五月份写的是喷药、掐须。
“抽条”一节,抓住“瞎长”“结不结果”“劈劈啪啪”“绞”等口语,在这里,葡萄就像正在长大抽条的少年,而劳动者此刻就像是一位微笑着看它长大的母亲,所以要读出一种嗔怪的语气,一种爱多于责备的语气;“卷须”一节,特别注意“长出来就给他掐了”部分的反复,因为它能体现出葡萄的长得快、长得疯以及种葡萄人的勤劳。
八月写葡萄着色、成熟,全班齐读。
重点抓住“去吧,葡萄,让人们吃去吧!”
这一句,指导学生充分体会种葡萄人的喜悦,体味他珍惜劳动成果的感情,丰收的喜悦自豪,以及无私奉献的坦荡。
二、揣摩语言,探究写作特色
通过反复诵读,学生体会到了汪曾祺的亲切朴实、自然天成的语言风格,我进一步让学生阅读揣摩以及展开分组讨论,探究汪曾祺的语言自然流畅的原因。
首先是口语的使用。
所谓口语,就是指口头交际所使用的语言,它通俗易懂、平易近人,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很接近。
汪曾祺先生对口语的运用可以说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端午的鸭蛋》)
红油冒出来,本来只能观其形,用上“吱——”让吃咸鸭蛋的过程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这就是口语的力量。
《葡萄月令中》有很多口语,读起来像家常话一样,口语的使用会使文章显得特别的活泼、俏皮、亲切,一定要中心明确,结构明快,语言明朗。
只有这样的作文才能让阅卷老师读过一遍之后,就能立刻看出文章的优点和亮点,看出作者的才情和素养。
高考作文,要多一点“二锅头”,少一点“碧螺春”!何谓“二锅头”?它是我国北方的一种烈性酒,一口下去,两眼冒火,浑身发热。
何谓“碧螺春”?此茶需要慢慢地品味,快喝猛喝是喝不出滋味来的。
就是说,高考作文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要让阅卷老师在瞬间被它吸引,被它打动。
“犹抱琵琶半遮面”,太曲折,太含蓄,是高考作文的大忌。
要学会在关键处或醒目处点题。
如:标题点题,开头点题,题记点题,小标题点题,独立成段点题,段首句点题,论证点题,结尾点题等。
二、标题亮点,点题生动
“人靠衣装,文靠题装”,可见标题之重要。
对于高考作文,首先跃入阅卷者眼中的是文题,好的标题会让评卷者眼睛为之一亮,顿生好感,标题的好与否直接影响到阅卷老师对文章的评分。
常言说“题好一半文”!
好标题有两个原则:一、显示题意(材料的主旨,作者的情感);二、生动新颖(运用修辞,巧妙化用)。
例如:《横看成岭侧成峰》(2000年全国卷话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生命诚可贵?摇诚信价更高》(2001年全国卷话题作文“诚信”);《且放云帆济沧海》(2007年全国大纲卷漫画作文“出事了吧”);《新蜀道难》《“汶”世间情为何物》(2008年全国卷材料作文“汶川地震”)。
标题想出彩,就要养成修改的好习惯。
例如:《爱与恨》改为《道是无晴却有晴》(2007年高考重庆卷话题作文“酸甜苦辣说高考”),《敢于模仿》改为《可爱的东施》(2006年全国大纲卷材料作文“老鹰与乌鸦”)。
三、开篇亮点,点题优美
文章的开头如果像“凤冠明珠”靓丽夺目,抢人眼球,就能为文章增色不少。
特别是高考作文要想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文章开头尤其重要。
开头常见的弊病:解释题目,多此一举;转弯抹角,故弄玄虚;照抄材料,复述啰嗦;入题太慢,主题“千呼万唤不出来”等。
好的开头具备两个特点:一、开门见山,亮明主旨;二、运用修辞,富有文采。
例如2009年全国大纲卷考场优秀作文(材料作文“发展特长与全面发展”)。
《让自己的光点更亮》的开头:“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有玉兰的冰清玉洁,你也可以散发幽香;没有大树的雄伟笔直,有小草的绒绒翠绿,你也可以随风摇曳;没有月亮的明亮皎洁,有星星的点点闪光,你也可以散发光辉。
找到自己的光点,
让光点闪得更亮。
”(该作文得分54分)
开头结尾,道理相同。
好的结尾也要具备两个特点:一、再次点题,照应开头;
二、词句优美,响亮有力。
四、语言亮点,文采彰显
要在大量立意相似,材料雷同的作文中冒出头来,语言上总要有点过人之处,或者词汇丰富,或者句式灵活,或者多用整句,或者善用修辞,或者笔端含情,总之,语言上要有亮点。
富有文采、富有激情的作文总会比平淡无味、不动声色的作文得分更高。
要想在语言上提高得分点,必须在备考过程中,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比如典范语段背诵、优秀作文模仿、系列片段练习等,经过熟读成诵,模仿学习,就会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上了考场,就有可能通过套用、化用,达到增添亮点、获取表达发展分的目的。
例如,考生写李白的一段文字(2009年全国大纲卷考场优秀作文):
你生活在富贵狂放的盛唐,怒放的牡丹染红你不灭的热情和希望。
你举起酒杯浇灌所有的傲慢和想象,你饮朝霞玉露,登太行天姥,你仰天大笑出门去。
你乘酒捉月酣醉时,你的寂寞悲伤你的快乐豪放蓄积起来薄放出耀目的光辉。
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即便有奸人相害,即便你仕途受挫,你依然是盛世长安里万世不灭的星辰。
遵循了你谪仙的天性,成就了千古的赞叹景仰。
五、结构亮点,层次井然
在考场作文中,什么样的结构是好的结构?好的结构,既能展示考生清晰的思路,又能提高老师阅卷的速度。
好的结构还应该伸缩自由驾驭自如。
结构要板块清晰,一目了然,不能信马由缰、杂乱无章。
阅卷老师希望能在较短
的时间内看清作者的思路,看清全文的布局安排,阅读一个段落,要能迅速看出这一段写什么,段和段之间是否界限分明。
考场写作,怎样才能有清晰的结构?就像在醒目处点明题意一样,要在醒目处显示你清晰的构思。
具体的方法就是,把用于点题的语句放在段首,或者独立成段,或者用小标题,这应该是最清晰的一种结构方式。
例如,2008年全国大纲卷考场优秀作文(材料作文“汶川地震”):
《爱满人间》的结构“总理,谢谢你的爱……军人,谢谢你的爱……老师,谢谢你的爱……”(该作文得分52分)
《大爱千秋》的结构“大爱千秋……师生爱……母子爱……恋之爱……大爱千秋!”(该作文得分54分)
六、其他亮点,书写为先
除了上述种种,还可以打造很多亮点,如文化亮点、素材亮点、文体亮点、思想亮点、情感亮点、卷面亮点等等。
其中,卷面的亮点尤为重要。
考场作文,书写与得分有着必然的联系。
字写得好,有缺点可能忽略;字写得不好,有优点很难发现。
卷面好,不一定得高分;卷面不好,一定得不了高分。
阅卷结果显示,50分以上的,大多书写很好,整洁美观。
这不是一种巧合,也不是一种偶然。
写一手好字,高考受益,终身受益。
作者单位:河北师大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