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月令》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葡萄月令》,使学生了解作者琦君的生平及其作品风格,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讨、分析解读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故乡、对亲人的深情厚意,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1. 分析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 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意象转化和象征手法。

2. 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哲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琦君及其作品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意象转化和象征手法,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

4. 分析解读: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讲解作品中的语言特色和情感表达。

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家乡、亲人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复述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作品中的意象转化和象征手法,谈谈自己的感悟。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家乡、亲情的短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思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情节为例,深入剖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采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美好情感。

4.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相关资料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课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3. 教学环境要求:教室干净整洁,教学设备齐全,网络畅通。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讨论等情况,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葡萄月令》中的名句。

(2)能够分析并解读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

(3)能够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增强对文学作品的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葡萄月令》的内容。

(2)分析并解读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

(3)背诵课文中的名句。

2. 教学难点:(1)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表现出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葡萄月令》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解决生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

(2)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2)重点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

2. 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2)对学生的写作练习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运用修辞手法方面的进步。

《葡萄月令》教案

《葡萄月令》教案

《葡萄月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葡萄月令》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葡萄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2)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

(3)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培养生态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课文内容的把握。

2. 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

3. 创意写作的训练。

难点:1. 课文中所用的一些特殊句式和词语的理解。

2. 如何深入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葡萄月令》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特殊句式和词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作品解析:(1)引导学生从语言、人物、情节等方面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2)教师进行点评,总结作品的艺术特点。

5. 创意写作:(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篇以“月令”为主题的小文章。

(2)学生互相交流、评价,教师进行指导。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复习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完成创意写作作业,以“月令”为主题,进行创意写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课堂氛围。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高中语文_葡萄月令(汪曾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葡萄月令(汪曾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情感的朗读指定段落,并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其语言特色。

2. 在教师的提示下,能归纳出本文的结构特色。

3、通过片段仿写体会作者雅致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品味语言,理解作者平实、自然的语言风格,通过片段写作进一步体会文字间蕴涵的情感。

教法学法:1、诵读教学法:学生在诵读中感悟与思考,并点拨技巧。

2、启发教学法:创设情境,展开联想;品味语言,体会感情。

3、自主阅读与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趣导入汪曾祺之女汪明回忆道:“单复先生来访,唏嘘感慨之后,他代表东北的一家杂志表达约稿的意图。

父亲十分郑重地将《葡萄月令》交与他。

有意思的是,没过多久收到了来自东北的挂号信。

拆开一看,‘葡萄’又全须全尾地被‘还’回来了!还附了退稿信,大意是:经过研究,您的文章不适合在我刊发表。

”(大屏幕展示),遭到退稿的《葡萄月令》后来发表在《安徽文学》上,成为传唱至今的经典作品。

那么《葡萄月令》究竟美在哪里?我们先来听一听同学们的读后感。

请用一句话表达你的读后感受。

(最直观的感觉:语言、结构、修辞等)二、教师点评:结构清晰、语言自然、生动有趣味。

三、品味语言之美。

1、首先从语言入手,去品读《葡萄月令》。

文章比较长,我们先以一月和八月为例。

⑴学生朗读“一月”的相关内容,注意读出文字蕴含的情感。

教师范读。

提问:哪一句你最喜欢?(学生谈自己的读后体会。

)明确:“葡萄睡在白雪的窖里”用了修辞手法,拟人的手法。

写了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

写出了葡萄安静的呆在窖里等待出土生长的状态。

给人的感觉温暖、自然,有画面感。

提问:在“一月”的相关内容里,还有哪些句子让你印象深刻?明确:运用短句子,节奏明快,紧凑。

提问:他的词语选用上有没有华丽的辞藻呢?明确:选用的是一些朴素、平实的词语。

写出了大雪纷飞的场面。

【总结】教师总结出本部分的语言特色:平淡自然。

学生齐读,注意体会这种自然、朴素的语言风格。

《葡萄月令》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葡萄月令》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葡萄月令》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葡萄月令》的诗句;(2)能够分析并描述诗中的意象和意境;(3)能够解读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意象美和情感美;(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葡萄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生命力的敬畏之情;(3)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2)诗歌意象和意境的分析和描述;(3)诗歌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解读。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的解读;(2)诗歌情感的深入理解和表达;(3)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葡萄月令》的背景信息和诗歌内容;(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3)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标准。

2. 学生准备:(1)预习《葡萄月令》诗歌;(2)了解作者和相关作品的基本信息;(3)准备笔记本和文具,以便记录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葡萄月令》的背景信息;(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3)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 朗读与理解:(1)学生朗读《葡萄月令》诗歌;(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美和节奏感;(3)学生讨论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初步解读象征意义。

3. 分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2)学生通过讨论,解读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

4. 应用与拓展:(1)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仿写,运用所学意象和象征手法;(2)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或表演,展现诗歌的美感;(3)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相关诗歌,进行比较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1)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和准确性;(2)学生小组讨论的投入和贡献;(3)学生诗歌创作的创意和表现力。

《葡萄月令》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葡萄月令》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葡萄月令》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葡萄月令》的诗句;(2)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意境和韵律;(3)能够了解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学会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提升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葡萄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葡萄月令》的诗意和韵律;2. 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 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古文用法;2. 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包括诗歌文本、注释、译文、作者简介等;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 课堂讨论材料:包括与诗歌相关的话题和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葡萄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葡萄这一主题;(2)简要介绍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朗读与理解:(1)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意和韵律;(2)教师讲解诗歌中的生僻词汇和古文用法,帮助学生理解文本;(3)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3. 欣赏与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2)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境、韵律、情感等方面进行欣赏和分析;(3)组织全班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思考。

4. 应用与拓展:(1)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感受,提升表达能力;(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葡萄月令》并写一篇简短的感受。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提出疑问和建议;(3)教师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提高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2. 理解与分析能力: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意境和情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葡萄月令》教案

《葡萄月令》教案

《葡萄月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2)能够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3)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写作和展示,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农业劳动的尊重和关注。

(3)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和感恩之情。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概述:《葡萄月令》是一篇描述农村生活和家庭情感的小说。

故事以葡萄种植和收获为背景,通过讲述主人公的经历和感受,展现了作者对家庭、亲情和自然的热爱和思考。

2. 关键词汇和句型:(1)关键词汇:葡萄、种植、收获、家庭、亲情、自然、思考(2)句型:描述过程、表达情感、阐述观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运用关键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和讨论。

2. 教学难点:(1)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并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讨论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 写作展示: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和展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展示中的参与情况和表现。

2. 阅读理解测试:设计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写作展示:评估学生在展示中的表达和交流能力,以及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葡萄月令》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和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

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葡萄月令)教学反思

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葡萄月令)教学反思

总结词
表达能力提升
详细描述
学生们在口语表达和写作方面 表现出更强的表达能力,能够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准确的表达

04
教师自我反思与总结
教学目标达成度反思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 掌握葡萄生长的月令特点 及表达方法,理解并背诵 文中重要段落。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描述其他植物的生长过程 ,提高观察、表达和写作 能力。
巩固练习
归纳小结
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并检查他们的理解程度。
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和难点,再 次强调作者对葡萄的情感。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教学手段
使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学生知识掌握评估
总结词:理解深入 总结词:记忆持久
详细描述:通过课堂讲解和自主学习,学生们能够深入 理解《葡萄月令》中的知识点和语言特点。
详细描述: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牢固记忆,并在课堂 检测中表现出良好的掌握程度。
学生能力提升评估
总结词
思维能力提升
详细描述
通过学习《葡萄月令》,学生 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表 现在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上。
03
学生学习效果评估
学生参与度评估
总结词:积极参与
详细描述:在《葡萄月令》一课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极高 的参与度。课堂讨论环节,他们能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 的看法感受。总结词:主动合作
详细描述:学生们在小组活动中能够主动合作,共同解决 问题,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汪曾祺《葡萄月令》上课教案

汪曾祺《葡萄月令》上课教案

汪曾祺《葡萄月令》优秀上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葡萄月令》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感受作者的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农业文化的了解和尊重,激发学生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分析《葡萄月令》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感受作者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体会文本中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葡萄月令》中的农业知识,如葡萄的种植、修剪、收获等。

2. 分析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表现葡萄生长过程的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葡萄月令》文本。

2. 课件:相关图片、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

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葡萄种植、收获的短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葡萄的生长过程。

提问:“你们对葡萄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葡萄的文章——《葡萄月令》,大家猜猜这篇文章会讲述哪些内容?”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强调语气、节奏的把握。

3.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预习,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表现葡萄生长过程的技巧。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5. 情感体验: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的情感,分享自己的感悟。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葡萄月令》中的农业知识和作者的表达技巧。

7. 作业布置:8. 板书设计:《葡萄月令》农业知识:葡萄的种植、修剪、收获作者表达技巧:丰富的修辞手法9.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知识,以及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课文《葡萄月令》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的生长背景及创作背景。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描绘葡萄园景象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学会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法,提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进行创意写作。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珍惜,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分析:《葡萄月令》是著名作家贾平凹的一篇散文,描绘了一个葡萄园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和作者与葡萄园的情感联系。

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葡萄园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内涵。

作品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教学难点:欣赏散文的意境,体会作者对葡萄园的情感表达。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葡萄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简介作者贾平凹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标记生字词和不理解的句子。

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和理解上的困难。

3.3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深入领会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3.4 小组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课文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3.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意写作。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葡萄月令》,使学生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葡萄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2. 情节梳理:概括作品的基本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

3. 艺术特色分析:分析作品的的表现手法,如象征、暗示、夸张等,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主题。

2.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的表现在手法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作品,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表现在手法和艺术特色。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分析讲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作品,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表现在手法和艺术特色。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分析讲解。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葡萄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7.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葡萄的喜爱,以及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准确性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价: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感悟表达能力。

3. 自主学习能力评价: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阅读理解、信息提取和整理能力。

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葡萄月令》教学反思

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葡萄月令》教学反思
举例:如“藤蔓爬满了支架,一片碧绿”这句话,教师可以重点讲解“藤蔓”和“碧绿”两个词语,以及比喻手法“爬满”的运用。
2.教学难点
(1)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学生对葡萄生长过程的理解可能仅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理解每个阶段的特点。教师应通过实物、图片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2)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分析:学生可能难以识别并理解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教师应举例讲解,让学生学会识别和分析这些修辞手法。
同时,我也注意到,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对观察植物生长兴趣浓厚,但有时容易忽视对课文内容的回顾。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将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对课文内容的复习,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在课程总结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葡萄生长过程的掌握仍有欠缺。为此,我将在下一节课中进行针对性的复习,以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葡萄月令》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
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葡萄月令》教学反思:本章节通过描述一年中葡萄生长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和体会到自然界的变化与美好。内容包括:
1.生字词:令、藤、蔓延、浆果等;
2.课文内容:葡萄生长的四个阶段,即春季萌芽、夏季生长、秋季成熟、冬季休眠;
3.语言表达:课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葡萄月令》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观察过植物的生长过程?”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葡萄生长的奥秘。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文章;(2)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3)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葡萄的热爱和喜悦,培养学生的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文章;(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品主题;(3)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2)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3. 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4. 比较法:比较不同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及作品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和思想感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语言特点;(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并掌握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2)全班交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选择一篇相关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探讨的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熟读背诵课文、课后练习题以及相关文学作品阅读。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葡萄月令》。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创作风格。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葡萄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2)领悟人生的真谛,珍惜时光,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3)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葡萄月令》的朗读和背诵。

2.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与理解。

3. 作者写作背景和创作风格的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葡萄月令》。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欣赏课文中的美感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自主学习生词和短语,理解课文内容。

2.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领悟人生的真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葡萄月令》的作者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3. 学习生词和短语:让学生自主学习生词和短语,教师进行讲解和举例。

5. 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美感和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

6. 思考与讨论:让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深层含义,领悟人生的真谛,进行小组讨论。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葡萄月令》。

2.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把握《葡萄月令》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司马迁及其作品背景。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品中独特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3)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培养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3)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人生哲理,培养健全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葡萄月令》的主要内容,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分析并欣赏作品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

(2)作者司马迁的人生经历对作品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司马迁及其作品《史记》。

(2)概述《葡萄月令》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品味语言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写作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知识点,如古代文化知识。

(2)分析作者的人生经历对作品的影响。

5. 课堂练习:(1)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作品主题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深入研究作者司马迁的人生经历,了解其创作《史记》的背景。

3. 选择一部感兴趣的古代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

4. 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审美鉴赏能力。

根据学情,活学名师——基于《葡萄月令》的教学反思

根据学情,活学名师——基于《葡萄月令》的教学反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前 些 日子 ,笔 者 有 幸 参 加 了福 建 教 育 学 院应 永 恒 名 师 工 作 室 与 霞 浦 一 中联 合 开展 的语 文 教 研 活 动 。 在此期 间, 我 开设 了一堂题 为《 葡 萄月令》 的公开课 , 此 课 受 到 名 师 工 作 室 领 衔 名师应永恒 老师的好评 , 欣喜之余 。 我 也 做 了反 思 , 现 就 本 节 课 谈谈 自己 的 看法 。 课 堂 教 学是 一个 由 教 师 的 教 与 学 生 的 学 共 同构 成 的相 对 完 整 的 教 学 系统 。 教 师 好 比指挥 员 . 如 果 指 挥 员不 了解 手下 士 兵的战斗能力 , 则是打不好仗的。 同样 , 教师如果不熟悉学情 , 就 谈 不 上 因 材施 教 。关 注 学情 , 了解 学 情 , 把 学 情 作 为 教 学 设 计 的依 据 , 是 每 个 老 师 备 课 时 应考 虑 到 的 。 根据学情 。 选 择 教 学 内容 笔 者教 授 的对 象 是 霞 浦 一 中 高 一 平 行 班 的 学 生 ,虽 是 一 级 达标 校 , 但 学 生 的 语 文 学 习 素养 尚待 提 高 。 经过 高一 上 学 期 的 教学 , 我 对 学 生 的 语 文 基 础 和 自学 能 力 有 了一 定 了解 。 “ 量 体裁衣 ” , 根据学 情 . 我 选 择 了字 面 难 度 不 大 但 意 蕴 深 远 的 汪 曾祺的散文 《 葡 萄 月令 》 作 为 教 学 内容 , 加 之 上 学 期 教 授 了 汪 曾祺的散文《 跑警报》 , 学生对“ 汪氏语体” 有 了初 步感 知 , 因此 选 择此 文作 为教 学 内容 , 学 生 易 于理 解 , 易于接受。 二、 根据学情 , 设 计 教 学 环 节 王 荣生 老师 曾说 : “ 好课 , 要贴着语言行走 。” 江 苏 省 语 文 特 级教 师黄 厚 江 老 师 说 : “ 语 文 课 应 该 以语 言 为 核 心 。 ” 因此 , 我 决定 把 品鉴 文 本 语 言作 为抓 手 ,带 领 学 生 逐 层 深 入 地 挖 掘 作 品深 含 的 意蕴 。 我 的 教 学环 节 就 是 根 据 这 一 意 图设 计 的 。 黄 厚 江 老 师说 : “ 好 课 应 该 都 是 简 单 的 。所 谓 简 单 , 即 目标 简单 、 方 法简单 、 过程简单 , 教 学 内容 明 明 白 白 , 教学过程清清楚楚 , 教 学 方 法 简 简单 单 , 教 学效果实实在 在。 ” 我执教 的《 葡萄月 令》 一课 。 力 求 形 象 演 绎 他 的本 色 课 堂 理论 。 在 备课 过 程 中 , 我 认 真 研 读 了黄 厚 江 老 师 著 的《 享 受 语 文 课 堂》 一 书 中的 教 学 案 例 , 其 中 有一 篇 就 是 《 葡萄月令》 的 教 学 实录。 品 读 黄 老 师 执 教 的《 葡萄月令》 , 也 如 品尝 一 串 串 晶莹 剔 透的葡萄 , 令 人 口齿 生 香 , 回味 无 穷 。 好东西值得借鉴 , 掩 卷 深 思 ,我 想黄 老师 的课 有 哪些 东 西值 得 我 借 鉴 呢 ? 如 果 原 样 照 搬 , 则无疑是走进一条死胡同 , 拾人牙慧 , 毫无新意可言。 而 且 照 搬 的结 果 , 很 可 能 就 是 东施 效 颦 , 贻 笑 大方 。 我仰慕黄厚江老师 , 他倡导本色语文和本色课堂 . 最 根 本 的 一 点 就 是 一 切 从 学 生 出发 。 我遵 循 “ 本色 ” 的原则 , 从 简 人 手, 根 据学情 , 设 计每个教学环 节 . 从 整 体 感 知 到 具 体 文 句 赏 析, 再 由文句到情感 的把握 。 最 后 由人 及 品 . 这 三 个 环 节 环 环 相扣, 层层深人 , 符 合 学 生 的认 知 规 律 。 三、 根据学情 。 采 用 不 同提 问 方 式 虽然教学重点相 同, 但 我 与名 师 的处 理 方 式 各 不 相 同 。 都 是 以“ 语 言 教 学。 ’ ’ 为核心 , 以语言为抓手 , “ 从语言人手 , 走 进 作 者 的心 中 ” , 但 对 这 一 教 学 重 点 的落 实 。 我根据学情 . 采 取 了 与 黄 老师 不 同 的提 问方 式 。教 学 过 程 是 我 先请 几 位 学 生 选 择 课 文 中他 们 喜 欢 的段 落 朗读 , 然后请学生点评 。 接 着 我 从 语 音 语 调 语 速 等 方 面 进 行 指 导 , 引导 学 生 从 读 中体 会 汪 老 先 生 的 语 言风格 。 我问 : “ 大 家通 过 读 . 读 出 了 三 五 老先 生 什 么 样 的语 言 特 点 ?”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 , 读 出 了汪 先 生 言 风 格 的 平 淡 质 朴 。

高中语文_葡萄月令(汪曾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葡萄月令(汪曾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葡萄月令》教学设计一、导入课前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用一句话写出读此文的感受,同学们是这样分享的:读着读着,心情突然好起来!12个月的画面如在眼前,他给了葡萄生命……种葡萄好有意思,我也想去种,从1月到12月……汪曾祺是散文大家,他的散文被称为“散文中的散文”,而《葡萄月令》又是作者自己特别得意的一篇,可以称为“散文中的极品”,同学们有这样的阅读感受,可以说是散文鉴赏的行家,很识货!二、学习目标阐释这节课我们要达成如下两个学习目标:1.品味本文的语言,说出本文的结构特点。

2.分享作者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我这里有汪曾祺的一本精品散文集《人间有味》,本节课解读最好的同学,有优先借阅权!三、品读语言说说你感受最深的语言,看看它有什么特点。

1.亲切:语气词——哎,呢,哦,啦第二人称——你,心中始终有葡萄,有读者,和读者,和葡萄之间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口语——下了果子就不管了,人总不能这样无情吧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长出来就给它掐了,长出来就给它掐了。

生动具体:动词——树枝软了,树绿了比喻、拟人——大量细节——汤碗口粗、饭碗口粗、茶杯口粗、五个指头一样地伸开、扇面似的伸开有文化气息——《图经》《说文解字》简洁有韵味——短句(一月、二月)四、精巧构思1.月令——12个月的时间线索2.学生的疑问:本文是《葡萄月令》,为什么写葡萄花时要写梨花、苹果花?——衬托,丰富内容,使行文摇曳生姿为什么七月追肥时要加一句“汉朝是不会有这次追肥的,汉朝没有硫铵”?——调侃,行文曲折幼稚有人说是“随意”,汪曾祺说是“苦心经营的随意”五、情趣1. 写出这样的《葡萄月令》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内心丰富,懂文学,热爱生活2.听老师读汪明的《葡萄月令》遭遇退稿》,记录关键词,思考汪曾祺是什么样的人?豁达,超脱3.有学生问:我看了八月的葡萄都垂涎三尺了,为什么汪曾祺不写“吃葡萄”?在他笔下,葡萄不是水果不是食物,如果把汪曾祺和葡萄的关系打个比方,葡萄是他的什么?孩子!文中能找出这样的根据吗?六、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葡萄一样的语言,葡萄一样的结构,葡萄一样的心灵,葡萄一样的人。

《葡萄月令》教案

《葡萄月令》教案

《葡萄月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2)能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3)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写作和展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对文学和艺术的欣赏和追求。

(3)培养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和关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1)让学生阅读课文《葡萄月令》,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并进行解释和运用。

2. 写作技巧分析:(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

(2)让学生欣赏并模仿作者的写作风格,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步骤:1. 导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葡萄的意义和价值。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并进行解释和运用。

3. 写作技巧分析:(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

(2)让学生欣赏并模仿作者的写作风格,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写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葡萄月令》。

2. 相关图片或实物:葡萄或其他相关植物。

3. 写作纸张和文具:用于学生的写作练习。

六、教学扩展活动: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课文中葡萄月令的意义和象征。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月份,解释其象征意义,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2. 创意写作:要求学生以葡萄为主题,创作一篇短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葡萄月令》教学反思-中学语文论文
《葡萄月令》教学反思
刘凤琴
《葡萄月令》是苏教版语文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中的一篇文章,它的作者是文学大师汪曾祺。

我的教学重点是和学生一起品味该文亲切朴实、自然天成的语言风格,并且由文及人,探究该文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一、长文短教,以读带学
散文不仅要用眼睛看,更要用嘴巴去读,唯有反复的诵读,才能欣赏其景、领悟其情。

本文以月令体的形式介绍了葡萄十二个月的生长情况,我选择了学生比较喜欢的三月、四月、五月和八月进行诵读体验,在诵读中体味汪曾祺作品的语言魅力。

三月份我主要抓住“请葡萄上架”这一段落中的打号子扛起老藤这个细节去和学生一起感受,把口语的通俗易懂、平易近人、尤其是劳动者的喜悦和满足感通过声音去传达出来。

这种喜悦感在四月里也有,例如“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

它真是在喝哎!”学生通过诵读,能读出劳动者在观察葡萄生长过程中有所发现的喜悦,感受到一种生命成长的愉悦。

五月份写的是喷药、掐须。

“抽条”一节,抓住“瞎长”“结不结果”“劈劈啪啪”“绞”等口语,在这里,葡萄就像正在长大抽条的少年,而劳动者此刻就像是一位微笑着看它长大的母亲,所以要读出一种嗔怪的语气,一种爱多于责备的语气;“卷须”一节,特别注意“长出来就给他掐了”部分的反复,因为它能体现出葡萄的长得快、长得疯以及种葡萄人的勤劳。

八月写葡萄着色、成熟,全班齐读。

重点抓住“去吧,葡萄,让人们吃去吧!”
这一句,指导学生充分体会种葡萄人的喜悦,体味他珍惜劳动成果的感情,丰收的喜悦自豪,以及无私奉献的坦荡。

二、揣摩语言,探究写作特色
通过反复诵读,学生体会到了汪曾祺的亲切朴实、自然天成的语言风格,我进一步让学生阅读揣摩以及展开分组讨论,探究汪曾祺的语言自然流畅的原因。

首先是口语的使用。

所谓口语,就是指口头交际所使用的语言,它通俗易懂、平易近人,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很接近。

汪曾祺先生对口语的运用可以说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端午的鸭蛋》)
红油冒出来,本来只能观其形,用上“吱——”让吃咸鸭蛋的过程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这就是口语的力量。

《葡萄月令中》有很多口语,读起来像家常话一样,口语的使用会使文章显得特别的活泼、俏皮、亲切,一定要中心明确,结构明快,语言明朗。

只有这样的作文才能让阅卷老师读过一遍之后,就能立刻看出文章的优点和亮点,看出作者的才情和素养。

高考作文,要多一点“二锅头”,少一点“碧螺春”!何谓“二锅头”?它是我国北方的一种烈性酒,一口下去,两眼冒火,浑身发热。

何谓“碧螺春”?此茶需要慢慢地品味,快喝猛喝是喝不出滋味来的。

就是说,高考作文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要让阅卷老师在瞬间被它吸引,被它打动。

“犹抱琵琶半遮面”,太曲折,太含蓄,是高考作文的大忌。

要学会在关键处或醒目处点题。

如:标题点题,开头点题,题记点题,小标题点题,独立成段点题,段首句点题,论证点题,结尾点题等。

二、标题亮点,点题生动
“人靠衣装,文靠题装”,可见标题之重要。

对于高考作文,首先跃入阅卷者眼中的是文题,好的标题会让评卷者眼睛为之一亮,顿生好感,标题的好与否直接影响到阅卷老师对文章的评分。

常言说“题好一半文”!
好标题有两个原则:一、显示题意(材料的主旨,作者的情感);二、生动新颖(运用修辞,巧妙化用)。

例如:《横看成岭侧成峰》(2000年全国卷话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生命诚可贵?摇诚信价更高》(2001年全国卷话题作文“诚信”);《且放云帆济沧海》(2007年全国大纲卷漫画作文“出事了吧”);《新蜀道难》《“汶”世间情为何物》(2008年全国卷材料作文“汶川地震”)。

标题想出彩,就要养成修改的好习惯。

例如:《爱与恨》改为《道是无晴却有晴》(2007年高考重庆卷话题作文“酸甜苦辣说高考”),《敢于模仿》改为《可爱的东施》(2006年全国大纲卷材料作文“老鹰与乌鸦”)。

三、开篇亮点,点题优美
文章的开头如果像“凤冠明珠”靓丽夺目,抢人眼球,就能为文章增色不少。

特别是高考作文要想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文章开头尤其重要。

开头常见的弊病:解释题目,多此一举;转弯抹角,故弄玄虚;照抄材料,复述啰嗦;入题太慢,主题“千呼万唤不出来”等。

好的开头具备两个特点:一、开门见山,亮明主旨;二、运用修辞,富有文采。

例如2009年全国大纲卷考场优秀作文(材料作文“发展特长与全面发展”)。

《让自己的光点更亮》的开头:“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有玉兰的冰清玉洁,你也可以散发幽香;没有大树的雄伟笔直,有小草的绒绒翠绿,你也可以随风摇曳;没有月亮的明亮皎洁,有星星的点点闪光,你也可以散发光辉。

找到自己的光点,
让光点闪得更亮。

”(该作文得分54分)
开头结尾,道理相同。

好的结尾也要具备两个特点:一、再次点题,照应开头;
二、词句优美,响亮有力。

四、语言亮点,文采彰显
要在大量立意相似,材料雷同的作文中冒出头来,语言上总要有点过人之处,或者词汇丰富,或者句式灵活,或者多用整句,或者善用修辞,或者笔端含情,总之,语言上要有亮点。

富有文采、富有激情的作文总会比平淡无味、不动声色的作文得分更高。

要想在语言上提高得分点,必须在备考过程中,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比如典范语段背诵、优秀作文模仿、系列片段练习等,经过熟读成诵,模仿学习,就会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上了考场,就有可能通过套用、化用,达到增添亮点、获取表达发展分的目的。

例如,考生写李白的一段文字(2009年全国大纲卷考场优秀作文):
你生活在富贵狂放的盛唐,怒放的牡丹染红你不灭的热情和希望。

你举起酒杯浇灌所有的傲慢和想象,你饮朝霞玉露,登太行天姥,你仰天大笑出门去。

你乘酒捉月酣醉时,你的寂寞悲伤你的快乐豪放蓄积起来薄放出耀目的光辉。

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即便有奸人相害,即便你仕途受挫,你依然是盛世长安里万世不灭的星辰。

遵循了你谪仙的天性,成就了千古的赞叹景仰。

五、结构亮点,层次井然
在考场作文中,什么样的结构是好的结构?好的结构,既能展示考生清晰的思路,又能提高老师阅卷的速度。

好的结构还应该伸缩自由驾驭自如。

结构要板块清晰,一目了然,不能信马由缰、杂乱无章。

阅卷老师希望能在较短
的时间内看清作者的思路,看清全文的布局安排,阅读一个段落,要能迅速看出这一段写什么,段和段之间是否界限分明。

考场写作,怎样才能有清晰的结构?就像在醒目处点明题意一样,要在醒目处显示你清晰的构思。

具体的方法就是,把用于点题的语句放在段首,或者独立成段,或者用小标题,这应该是最清晰的一种结构方式。

例如,2008年全国大纲卷考场优秀作文(材料作文“汶川地震”):
《爱满人间》的结构“总理,谢谢你的爱……军人,谢谢你的爱……老师,谢谢你的爱……”(该作文得分52分)
《大爱千秋》的结构“大爱千秋……师生爱……母子爱……恋之爱……大爱千秋!”(该作文得分54分)
六、其他亮点,书写为先
除了上述种种,还可以打造很多亮点,如文化亮点、素材亮点、文体亮点、思想亮点、情感亮点、卷面亮点等等。

其中,卷面的亮点尤为重要。

考场作文,书写与得分有着必然的联系。

字写得好,有缺点可能忽略;字写得不好,有优点很难发现。

卷面好,不一定得高分;卷面不好,一定得不了高分。

阅卷结果显示,50分以上的,大多书写很好,整洁美观。

这不是一种巧合,也不是一种偶然。

写一手好字,高考受益,终身受益。

作者单位:河北师大附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