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措施的评估报告

合集下载

浅谈防止药品交叉污染的有效措施

浅谈防止药品交叉污染的有效措施

浅谈防止药品交叉污染的有效措施摘要:制造中的交叉污染是影响药品的质量风险最核心问题,制药企业需要从多个环节对药品的交叉污染进行严格控制。

从人员、厂房设施设备、物料等方面,识别污染风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风险,从而提升药品生产质量。

关键字:药品;交叉污染;有效措施FDA监管小组在(ISPE)会议上,指出制造中的交叉污染是全球一个持续存在的合规性问题之一。

交叉污染已经成为了FDA高度关注的合规性问题,也是制药行业的一个主要问题,特别是对于在多产品或共享设施生产的产品。

根据GMP要求,制药商必须确保采取充分措施防止交叉污染,即有害物质从一个表面转移到另一个表面。

在制药行业,污染会导致灾难性后果。

它会危及患者、员工和环境的安全,并影响业务。

本文从人员、厂房设施设备、物料等方面识别污染风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1人员控制措施执行或监督药品制造和包装过程的人员可能是重要的污染源。

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培训、清洁和卫生标准不足、直接接触材料和产品、缺乏人员防护设备和合适的衣服、在制造或储存区域吃喝等不当行为、未经授权人员进入或使用关键制造单元。

GMP要求所有人员都应当接受卫生要求的培训,企业应当建立人员卫生操作规程,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对药品生产造成污染的风险[1]。

1.1人员的培训应对人员进行行业规范培训,包括更衣培训、微生物学和卫生学、污染对患者的危害的培训,提高人员操作规范及防止污染交叉污染的意识。

1.2人员资质的确认对特殊岗位应进行资质确认,如无菌操作区人员(包括维修工人)应进行无菌工艺模拟试验、更衣确认来定期地评估其资质。

无菌抽样人员也需进行无菌抽样的能力验证。

参观人员和未经培训的人员不得进入洁净车间。

1.3建立人员卫生操作规程人员卫生操作规程应当包括与健康、卫生习惯及人员着装相关的内容。

生产区和质量控制区的人员应当正确理解相关的人员卫生操作规程。

人员进入和离开生产区域的更衣、退更过程应尽可能避免交叉污染,对于高活性药品生产区域的更衣、退更可考虑分开设置,洁净服的清洁需要防止交叉污染,例如粉尘较大的功能间,人员进出该功能间应进行洁净服表面处理;物料进出该功能间应进行外包装表面擦处理;不同产品同时在不同功能间生产的,应建立人员进出不同功能间的管理制度,降低人员带来的粉尘机械转移风险选择光滑不易产生静电材质的洁净服和手套对于重复使用的个人防护设备如护日镜需要建立清洁及再次使用的管理制度,避免其成为污染源1.4人员的监管制定人员监督计划,应对人员监测计划的负面趋势的持续评估和/或的识别,及时纠正,确保人员卫生操作规程的执行。

浅谈产品共线生产的风险控制和交叉污染防控

浅谈产品共线生产的风险控制和交叉污染防控

摘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多产品共线生产的规定,结合多产品共线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以及从引入产品到生产线生产的具体流程,总结了共线生产产品的常规特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多产品共线生产中控制交叉污染的措施。

关键词:产品引入;共线生产;风险评估;交叉污染;控制措施0引言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为了合理利用资源,节约成本,将产品引入到合适的生产线生产时,必然会存在共线生产的情况。

由于制剂生产企业涉及的剂型与产品品种多、生产工艺和控制技术复杂,加上GMP对药品生产的粉尘控制以及共线产品风险评估的硬件、软件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企业真正引入产品共线生产前,需做好产品引入的可行性评估,识别出各风险点,在采取合适的控制措施和整改后,经过评估确认风险等级为低的,再进行共线生产才是正确的流程。

当然,生产线必须具备适合的硬件装备和符合引入产品生产的工艺条件。

此外,共线生产的车间应该加大对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防止混淆与差错的控制措施,并根据情况定期评估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1产品共线生产的风险评估表1是相关法律法规对多产品共线生产的规定。

从目前的法规规定来看,不同品种的产品阶段性共线生产是可以被接受的,前提是要有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必要的验证。

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对生产线引入产品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交叉污染或多产品共线生产的相关风险,依据发生风险的严重程度及可纠正程度进行综合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表2是多产品共线生产的风险评估等级。

通过对风险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其对共线产品生产产生混淆、交叉污染风险的严重程度。

其中,风险等级为中高级的必须给出合理建议,并采用适宜的控制方法,从而确定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工作的范围。

2实施多产品共线生产的主要问题共线生产系指在药品生产中,有多个产品使用共用的厂房、设施、设备等情况。

多产品共线生产的主要问题:交叉污染、混淆、人为差错。

其中,交叉污染是指上一产品的成分残留或与下一产品发生反应/分解进而影响下一产品的质量;混淆主要是指物料混淆与产品混淆;人为差错主要包括工艺不一致,如配方选择错误或物料领错/用错。

防止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制度范本(3篇)

防止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制度范本(3篇)

防止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制度范本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建立一套严格的防止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的制度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建立这样一套制度,并提供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为了防止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首先应该加强管理和监督。

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管机构和环境管理部门,加大人力和物力投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

同时,应当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法力度,对于违规污染行为要严厉打击,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其次,应该加强行业自律和规范。

各个行业协会和企业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义务,推动企业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并积极参与。

同时,行业协会和企业应当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技能水平。

此外,应该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是解决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

各级政府和科研机构应当加大对环境保护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人员深入研究各种污染物的来源、传播和处理等问题,并开展相关技术创新工作,提高污染物的治理效果和处理能力。

另外,应该加强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

公众作为环境保护的主体之一,应当积极参与到防止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的工作中。

政府应当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引导公众正确使用和处理各种污染物,避免造成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

同时,政府和企业应当积极回应公众关切,及时发布相关环境信息,主动回应社会关注。

总之,防止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建立一套严格的制度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同时,加强管理和监督、行业自律和规范、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以及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等方面也是十分重要的。

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能够有效地防止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保护我们的环境。

防止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制度范本(2)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对于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具有很大的危害。

为了保护环境和防止这些污染,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制度来进行管理和监督。

共线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共线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共线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风险评估报告一、前言我公司灌装等车间装修于2011年,为了降低污染和交叉污染的风险,并根据所生产产品的特性、工艺流程及相应洁净度级别要求,对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进行了合理设计、选型和布局,于2013年6月取得SGS公司颁发GMPC证书并每年验证审核,2016年1月13日、5月26日由**市**区质量监督质量检验所验证洁净区空气洁净度达到10万级水平、次清洁区符合标准并颁发报告。

本报告拟对生产共线产品安全进行风险评估,以期对其生产安全风险能正确认识并采取降低安全风险预见的控制措施,使生产质量的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二、目的本报告是对公司多品种共线生产的安全性进行风险管理的报告,报告对多品种共线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混淆和交叉污染的风险要素进行分析判定。

对于每种风险可能产生损害的严重度(S)和危害的发生概率(P)进行估计。

在某一风险水平不可接受时,提出降低风险预见的控制措施,以期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三、适用范围本报告适用于综合生产车间灌装线、乳化制作生产线的产品生产四、引用资料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本公司ISO22716\GMPC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等相关资料。

五、共线产品说明1、共线产品情况2、共线产品特性3、共线产品生产工艺及预期用途4、公司厂房、公用设施、设备及防污染与交叉污染情况说明本公司生产厂房—乳化制作和灌装车间,车间为封闭式厂房,室内墙和吊顶采用表面光滑、易清洗的彩钢板防火材料,为专用生产车间。

2楼灌装间内设的5台灌装生产设备,3楼灌装间为3台灌装生产设备;2楼半自动灌装生产设备生产膏霜乳液产品,其余设备生产一般液态产品。

空调系统两条,灌装、静置间相互独立的送风系统,每条系统均有一台独立的中央空调箱,初、中效过滤器采用联袋式无纺布过滤袋。

回风与进风混合开初效前,用止回阀防止新风倒灌,在空调箱中,新风和回风一起经初级过滤后,经温湿度调节,最后经中效过滤后,由风管送至每个房间独立的高效送风口,为生产区提供净化空气。

食堂食品的交叉污染防控措施

食堂食品的交叉污染防控措施

食堂食品的交叉污染防控措施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关注,尤其在食堂这个公共场所。

为了保障广大食客的健康,食堂管理方应该采取一系列交叉污染防控措施。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防控措施,旨在确保食堂食品的安全与卫生。

1. 分区管理为了有效防止和控制交叉污染,食堂应该进行合理的分区管理。

首先,应该设立食材仓储区、原料加工区、烹饪区、备餐区和就餐区等多个分区,将不同环节进行严格隔离。

这样可通过合理的空间分离,减少交叉传染的机会。

2. 缓冲空间设置合理设置食品加工的缓冲区域,可有效防止原料、食材与成品食品之间的交叉污染。

在原料加工、备餐以及餐具摆放等环节,应该设置相应的缓冲区域,确保食品在不同环节处理过程中的有效分离。

这样能够保障食品加工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3. 严格洗手制度洗手是防止污染传播的重要环节。

食堂工作人员必须要执行严格的洗手制度,并且要严格按照程序和要求进行洗手。

应该提供充足的肥皂、洗手液和热水,并设置明显的洗手提示标识,引导工作人员正确洗手。

这样能够有效减少手部对食材和食品的直接接触,防止交叉污染。

4. 定期清洁消毒食堂每日都要进行定期清洁消毒工作,确保食材的储存环境和工作区域的卫生。

在每日清洁消毒中,要使用专门的卫生杀菌剂,彻底清洁所有的操作台面、切菜板、餐具和容器等设备。

保持清洁的环境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污染的发生。

5. 严格健康检查食堂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食堂管理应该每日进行员工的健康检查,确保每位员工都身体健康,没有感染性疾病。

对于发现有疾病症状的员工,应立即停止工作并进行隔离,直至症状完全消失并且确诊结果显示没有传染性。

6. 教育培训食堂管理方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对交叉污染防控措施的认识和理解。

培训内容应包含食品安全知识、交叉污染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等。

通过教育培训,能够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在工作中的自我保护和食品安全管理的能力。

7. 质量把关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食堂管理方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把关机制。

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措施评估

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措施评估

郑州民众制药有限公司系统风险评估报告生产过程中污染与交叉污染控制措施评估报告编号:一、概述我公司自2004年通过GMP 认证至今已近十年,各项措施已不断完善。

做为GMP 的宗旨之一的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措施,是生产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的主要工作之一。

现行的生产过程中的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的措施是以前按照一种自发的风险降低的理念进行设计的,按照新版GMP 引入的风险管理的原则,这些措施的有效性需要进行评估,另外,按照风险管理的理论,还需要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其他能引起污染和交叉污染的环节进行评估和控制。

二、风险评估的流程与依据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我公司《风险管理规程》MZ-ZL-SMP-003规定,按以下程序进行控制。

三、风险评估工具选择由于该项目的系统性较强,包含了较多个子项目和诸多影响因素,且各子项目的风险程度可通过其失败后的影响进行评价,故选择使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来进行评价。

该评价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风险严重性(S):风险对环境、产品的污染、危害的严重程度。

可分为四个等级,描述如下:2.发生的可能性(P):评估风险产生的可能性。

根据积累的经验、硬件软件保障水平或其他可能的评价来确定。

可分为四个等级,描述如下:3.可检测性(D):潜在风险发生或造成危害前,检测、发生的可能性。

分为四个等级,描述如下:4.RPN(风险优先系数)计算,即将严重性、可能性和可检测性的等级分值相乘的积:RPN=S×P×D高风险定义:当RPN系数大于16时为高风险,此风险为不可接受风险,必须尽快采取措施降低风险水平。

中等风险定义:当RPN系数介于9-16时(含16)为中等风险,此风险需控制的等级,应在生产过程中予以注意并予以改进。

低风险定义:当RPN系数不大于8时为低风险,此风险为可接受风险。

四、列表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并对其RPN进行评估生产区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的措施评估第 4 页共8 页生产区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的措施评估第 5 页共8 页生产区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的措施评估第 6 页共8 页生产区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的措施评估第7 页共8 页五、结论通过评估,共识别出37个风险点,其中中等风险5项,高风险3项,可接受低风险29项。

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措施的评估报告

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措施的评估报告

编号:FX.SC-2015-005 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措施的评估报告
起草人:年月日
审阅会签:
批准人:年月日
靖宇县康达林业生态开发有限公司
一、概述
GMP的宗旨是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等风险。

对于防止污染方面,我公司已制定了文件SMP.SC-SG-30《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管理规程》,根据GMP管理要求,需要定期检查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措施并评估其适用性和有效性,不断自我完善。

三、按人、机、料、法、环五方面对防止污染及交叉污染的措施进行梳理
根据近两年半成品、成品检验及环境监测情况,可知没有发生微生物超标、混料的质量问题,但实际生产清场过程中也有清场不及时或不彻底的现象发生,部分生产区域有地面、墙面破损现象。

四、评估
通过逐条措施梳理,可知现行的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措施具有适用性和有效性。

但也存在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

防止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制度(5篇)

防止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制度(5篇)

防止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制度为防止饲料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半成品及成品交叉污染和被外来物污染,影响公司产品的安全卫生,对有可能产生外来污染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特制定本制度。

1、为防止不同品种饲料之间的混料或交叉污染,影响公司产品的安全卫生,将原料库设为饲料添加剂区域、大宗原料区域、药物饲料添加剂区域、矿物质原料区域,在各个区域内合理安排原料垛位,各原料品种垛位要间隔一定距离(不小于30cm)每个原料垛位要以垛位卡标识清楚。

2、生产过程中使用同一生产含药物饲料添加剂和不含药物添加剂‘无药物在先,有药物在后’,‘低浓度在先,高浓度在后’的生产顺序。

3、成品保管在入库时,根据成品料的类型将成品库划分区域,标识清楚,成品库原料库分开布局。

4、为防止饲料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半成品及成品被外来物污染,影响公司产品的安全卫生,采购原料时运输车辆不得存在沙石、铁屑、秸秆、农药、害虫、化肥、霉变物料等外来掺杂物污染原料,卸车时,控制霉变、杂质、生芽、生虫等外来掺杂物。

5、生产过程中要保持生产现场良好的清洁状态,及时清扫杂物,不得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维修、焊接、气割等作业。

6、车间、仓库有防鼠、防鸟措施,及时清理杂物防止害虫滋生。

7、当发现或怀疑物料受到交叉污染或异物污染时,应立即报告车间主任、质监员,分析原因,做出处理决定,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防止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制度(2)防止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是一项重要的制度措施,旨在减少和预防环境污染和传染病传播。

这种制度包括一系列的措施和规定,以确保环境的洁净和健康。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制度,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

交叉污染是指不同区域或环境之间,由于人员、物品或其他方式的接触,导致污染物传播的现象。

例如,医院中不同患者之间的病菌传播,或者食品加工过程中不同原料之间的交叉污染等。

外来污染是指由外部环境引入的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可能是通过人员、物品或其他方式带进环境中的。

交叉污染的预防措施

交叉污染的预防措施

交叉污染的预防措施交叉污染的预防措施工厂依据各自生产特性与实际状况,对加工人员的个人卫生、卫生操作、清洁消毒进行检查与监控,同时还必需严格掌握成品、半成品与原料的隔离加工与存放,以防止发生交叉污染。

1.工厂选址与设计1.1工厂选址、设计必需遵循对四周环境不造成污染的原则。

凡新建、扩建、改建的工程项目有关产品卫生部分均应按国家标准的规定进行设计和施工。

1.2厂区内任何设施、设备等应易于维护、清洁,不得成为四周环境的污染源;不得有有毒有害气体、不良气味、粉尘及其它污染物泄漏等有碍卫生的情形发生。

1.3厂区及接近区域的空地、道路应铺设混凝土、沥青或其他硬质材料或绿化,防止尘土飞扬、积水。

1.4厂区四周设置围栏。

2.车间合理布局2.1车间设置包括生产车间和帮助车间,生产车间包括制水车间、制桶车间及灌装车间等。

帮助车间应包括化验室、原材料仓库、成品仓库、化学品仓库、更衣室及洗手消毒处、厕所和其它为生产服务所设置的必需场所。

2.2车间设置应按生产工艺流程需要及卫生要求,有序而整齐地布局。

2.3更衣室及手消毒处应与加工车间相连接,并设置在员工进入加工车间的入口处。

2.4车间隔离依据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操作需要和生产操作区域清洁度的要求进行隔离,以防止交叉污染。

2.5加工、包装、储存等场所的室内屋顶应易于清扫,防止灰尘积聚,避开结露、长霉或脱落等情形发生。

2.6清洁区、准清洁区的对外出入口应装设防蝇门帘。

在生产车间和贮存场所宜设捕虫灯,对虫害进行掌握。

2.7清洁区应安装空气调整设施,以防止室内温度过高、蒸汽凝聚并保持室内空气新奇;一般生产车间应安装通风设施,准时排解潮湿和污浊的空气。

厂房内的空气调整、进排气或使用风扇时,其空气流向应由高清洁区流向低清洁区。

2.8应依据原辅料、包装材料、半成品、成品等性质的不同分设储存场所。

原材料仓库及成品仓库应独立分开设置,同一仓库储存性质不同物品时,应适当隔离(如分类分架存放)。

共线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共线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共线生产风险评估报告风险评估报告风险评估名称灌装生产线共线产品风险评估参加人起草人/日期批准人/日期一、前言我公司灌装等车间装修于2011年,为了降低污染和交叉污染的风险,并根据所生产产品的特性、工艺流程及相应洁净度级别要求,对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进行了合理设计、选型和布局,于2013年6月取得SGS公司颁发GMPC证书并每年验证审核,2016年1月13日、5月26日由**市**区质量监督质量检验所验证洁净区空气洁净度达到10万级水平、次清洁区符合标准并颁发报告。

本报告拟对生产共线产品安全进行风险评估,以期对其生产安全风险能正确认识并采取降低安全风险预见的控制措施,使生产质量的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二、目的本报告是对公司多品种共线生产的安全性进行风险管理的报告,报告对多品种共线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混淆和交叉污染的风险要素进行分析判定。

对于每种风险可能产生损害的严重度(S)和危害的发生概率(P)进行估计。

在某一风险水平不可接受时,提出降低风险预见的控制措施,以期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三、适用范围本报告适用于综合生产车间灌装线、乳化制作生产线的产品生产四、引用资料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本公司ISO\GMPC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等相关资料。

五、共线产品说明1、共线产品情况制作乳化车间普通液态单元1、护肤水类2、护发干净类3、啫喱类2、共线产品特性序号共线产品名称1护肤水类2膏霜乳液单元1、护发类2、护肤清洁类护发清洁类3啫喱类共线产品性质主要成分:A组分耐热功能原料(如水、甘油、黄原胶等)B组分不耐热营养性原料(如银耳提取物等)C组分易挥发原料(香精、防腐剂等)主要成分:表面活性剂部分、调理剂部分、增稠剂部分、功能性助剂、香精防腐剂色素主要成分:A组分耐热功能原料(如水、甘油、黄原胶等)B组分不耐热营养性原料(如银耳提取物等)C组分易挥发原料(香精、防腐剂等)4主要成分:护肤干净类主料(如配方体系中有固体油脂或其他需要高温加热才能溶解的固体成分等)辅料(表面活性剂等)、易挥发原料(香精、防腐剂等)5主要成分:护发类主料(如配方体系中有固体油脂或其他需要高温加热才能溶解的固体成分等)辅料(表面活性剂等)、易挥发原料(香精、防腐剂等)3、共线产品生产工艺及预期用途序号共线产品名称共线产品生产工艺1配料—混合搅拌加热—降温搅拌溶解—过滤—检验—灌装—护肤水类包装2配料—混合搅拌加热—降温搅拌溶解—过滤—检验—灌装—护发清洁类包装3配料—混合搅拌加热—降温搅拌溶解—过滤—检验—灌装—啫喱类包装4配料—混合搅拌加热—乳化均质-降温搅拌消融—过滤—检护肤干净类验—灌装—包装5配料—混合搅拌加热—乳化均质-降温搅拌溶解—过滤—检护发类验—灌装—包装4、公司厂房、公用设施、设备及防污染与交叉污染情况说明本公司生产厂房—乳化制作和灌装车间,车间为封闭式厂房,室内墙和吊顶采用表面光滑、易清洗的彩钢板防火材料,为专用生产车间。

共线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共线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我公司综合车间建于 2022 年,为了降低污染和交叉污染的风险,并根据所生产药品的特性、工艺流程及相应洁净度级别要求,对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进行了合理设计、选型和布局,于 2022 年 3 月取得药品 GMP 证书。

本报告拟对生产共线产品安全进行风险评估,以期对其生产安全风险能正确认识并采取降低安全风险预见的控制措施,使生产质量的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本报告是对公司多品种共线生产的安全性进行风险管理的报告,报告对多品种共线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混淆和交叉污染的风险要素进行分析判定。

对于每种风险可能产生伤害的严重度(S)和危害的发生概率(P)进行估计。

在某一风险水平不可接受时,提出降低风险预见的控制措施,以期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本报告合用于综合生产车间冻干线的产品生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02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综合车间冻干线1、注射用哌拉西林钠2、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8:13、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14、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 4:粉针线1、注射用美洛西林钠2、注射用阿洛西林钠3、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4、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15、注射用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序号共线产品名称1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8:1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14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 4:1序号共线产品名称1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2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8:13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14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 4:1共线产品性质高致敏性化学药品、β-内酰氨类。

主要成份:哌拉西林钠、白色,无臭极易引湿、该品在水中或者甲醇中极易溶解,在中溶解,在中不溶,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加。

高致敏性化学药品、β-内酰氨类。

主要成份: 1、哌拉西林钠:白色,无臭极易引湿、该品在水中或者甲醇中极易溶解,在中溶解,在中不溶,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加。

交叉污染预防和隔离措施

交叉污染预防和隔离措施

运输过程中的交 叉污染:不同产 品之间的交叉污 染
人为因素:操作 人员、设备、环 境等引起的交叉 污染
交叉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交叉污染可能导致食物中毒 交叉污染可能导致食物过敏 交叉污染可能导致食物腐败 交叉污染可能导致食物中的有害物质增加
03
预防交叉污染的措施
清洁和消毒
定期清洁和消毒工作区域 使用合适的清洁和消毒剂 确保清洁和消毒效果达到标准 培训员工正确使用清洁和消毒设备
评估结果的分析与改进
分析评估结果, 找出存在的问
题和不足
根据分析结果, 制定改进措施
和方案
实施改进措施, 并进行跟踪和
评估
持续改进,确 保交叉污染预 防和隔离措施
的有效性
持续改进和优化措施
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 对预防和隔离措施进行改进 和优化
定期评估:定期对预防和隔 离措施进行评估,确保其有 效性
员工培训和意识提高
定期进行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交叉污染预防意识
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员工按照规程操作
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提高员工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 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和评估,确保员工具备足够的交叉污染预防知识和技 能
04
隔离措施的应用
设备隔离
设备分类:根据 设备类型和用途 进行分类
隔离方法:采用 物理隔离、化学 隔离、生物隔离 等方法

法规和标准的 实施:各国政 府、企业和消 费者共同参与
和监督
国家食品卫生法规和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 安全法》
《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 办法》
《食品经营许可证管理 办法》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食品交叉污染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食品交叉污染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食品交叉污染的原因及预防方法食品交叉污染是指不同食品之间相互传播微生物、化学物质或其他有害物质的现象。

这种污染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给人体健康带来潜在的风险。

食品交叉污染的原因各不相同,但都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来降低污染的风险。

一、原因1. 不当储存和处理:食品在储存和处理过程中,如果不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就容易发生交叉污染。

例如,生食和熟食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储存,或者使用同一把刀具切割不同种类的食材,都会造成交叉污染。

2. 不洁净的设备和环境:设备和环境的不洁净是导致交叉污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在食品加工和制作过程中,如果设备没有及时清洁和消毒,或者工作环境没有保持整洁,就会增加食品交叉污染的风险。

3. 不当的食物处理程序:食品的处理程序也是导致交叉污染的原因之一。

比如,在制作食品的过程中不按照正确的程序和流程进行,或者不把洗手作为必要步骤来执行,都会导致食品交叉污染。

4. 交叉接触:在食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中,不同种类的食品经常会接触到一起,从而增加了交叉污染的可能性。

食品在运输、存放和展示的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其他食品,这样微生物或其他污染物质就可以传播到其他食品上。

5. 人为操作错误:人为操作错误也常常导致食品交叉污染的发生。

操作人员如果没有受过充分的培训,或者没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就有可能在食品处理和加工的过程中引入污染物。

二、预防方法1. 分开储存和处理:为了避免食品交叉污染,不同种类的食品应该分开储存和处理。

可以使用不同的容器、刀具和操作区域,确保不同食品之间不会发生交叉污染。

2. 定期清洁和消毒:对设备和环境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消毒,可以减少食品交叉污染的风险。

清洁剂和消毒剂应选用符合标准的产品,并按照说明正确使用。

3. 规范的食物处理程序:建立规范的食物处理程序,包括洗手、食材处理、烹饪和储存等环节,确保每一步都符合卫生标准,防止交叉污染的发生。

4. 做好分隔和隔离:在食品的运输、存放和展示过程中,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分隔和隔离。

防止生产中污染和混淆的措施

防止生产中污染和混淆的措施

4、状态标志明确 (1)生产状态标志应标明正在生产的情况,内容包括正在 生产的品名、规格、批号等 (2)生产设备状态标识应标明正在加工何种物料,停运的 设备应标明其性能状况,能用与否、待修或维修,对已损 坏报废的设施,应从生产线上搬出 (3)容器状态标志应标明内容物的情况,如品名、规格、 批号、状态(半成品、中间体、回收料等) (4)卫生状态标识应标明生产线、设备、容器等卫生状况, 如已清洁、已消毒、已清场等

5、其他方面 (1)生产过程必须按工艺要求、控制要点进行中间检查, 填写生产记录和检查记录,并归入批生产记录中 (2)拣选后药材的洗涤应使用流动水,用过的水不宜再用 于其他药材的洗涤。不同药性的药材不得在一起洗涤,洗 涤的药材及切制的饮片和炮制品不得露天干燥、着地堆放 (3)为防止药材被微生物污染,可采用对药材灭菌的方法 来控制。药材及中间产品的灭菌方法以不改变药材的药效、 质量为原则。目前较多的灭菌方法有:微波、γ-射线照射、 环氧乙烷蒸汽熏蒸等

三、防止污染和混淆应采取的措施 1、生产前认真检查—生产前应该认真检查、核对生产指令、物料, 应确认生产环境无上批生产的遗留物,确认设备、容器等已洁净或灭 菌,生产结束已做好清场工作。 2、生产工艺布局合理—工艺布局合理,生产流程应顺向布置,防止 交叉污染,缩短生产区与原料、成品存放区的距离,控制生产过程的 时间,减少可能存在的微生物的污染 3、严格按照工艺规程生产 (1)严格按工艺规程的要求,在规定洁净度的生产场所生产,采取防止 尘埃的产生和扩散的措施,控制洁净室人员,定期检测生产环境的洁 净状况 (2)生产区域专一,不同品种、规格的生产操作包括不同批号的操作不 能再同一生产操作间同时进行,有数条包装线同时进行包装时,应有 一定的间隔距离,并采取适当的有效的隔离措施 (3)生产过程中应防止物料及产品所产生的气体、蒸汽、喷雾或生物体 引起的交叉污染,应安装排风等相应的设备防止粉尘飞扬

食品工厂交叉污染的产生与防控

食品工厂交叉污染的产生与防控

食品工厂交叉污染的产生与防控一、什么是交叉污染?交叉污染,是指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贮存或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原辅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成品中的生物的、化学的污染物或异物通过加工产品、食品加工者、食品加工环境或工具把转移到后工序产品的过程。

二、交叉污染的主要来源1、在加工生产中生熟不分包括加工过程中产品的生熟不分、加工工器具的生熟不分、加工人员生熟不分、加工场所的生熟不分。

①产品的生熟不分是指生制品与熟制品相混放,盛放在同一器具或包装容器未封口造成严重的交叉污染。

②生熟器具不分是指用作盛放、搬运、切分、加工等器具同时用于生熟制品,而且期间并未对工器具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直接混用产生的交叉污染。

③生熟人员不分主要由于加工处理生制品和熟制品的员工卫生防护控制有着不同的要求,若出现生制品操作者进入熟制品加工车间,将产生交叉污染。

④生熟区域不分主要由于同一区域内既有生制品的同时又有熟制品,而两种不同熟制程度的物料具有不同的卫生安全要求,因此,两种物料在同一区域内将发生严重的交叉污染。

综上所述,无论是区域、人员等造成的生熟交叉污染,还是器具等造成的交叉污染,都将造成食品的严重不安全与风险,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生熟不分造成的交叉污染。

2、加工用具消毒不当加工用具消毒不当,其卫生程度达不到规定要求,将给加工物料造成交叉污染,尤其是直接接触加工物料的设备等更为严重。

设备设施内部及表面的消毒不当将造成微生物的滋生及化学试剂等的残留,尤其是不易清洁的死角,对食品安全造成严重交叉污染。

3、员工手部消毒未到位直接接触未包装食品加工人员更换工作服之后经洗手消毒后进入加工场所,若加工人员未按照正确的洗手消毒法对手部进行洗手消毒,直接接触食品时将造成交叉污染;当员工进出车间,如进出厕所或接触非洁净部位后必须将双手消毒清洗干净后方可进入工作场所,否则将带入大量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等,造成交叉污染。

4、加工区域内废弃物存放不当加工车间内产生的废弃物如处理不适当,将造成加工食品的交叉污染。

防止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制度范文

防止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制度范文

防止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制度范文一、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化的推进,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其中,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成为主要问题之一。

交叉污染指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传播的现象,外来污染则是指污染物质从其他区域或地区扩散到特定的区域或地区导致的污染问题。

因此,建立防止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制度是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制度的角度出发,探讨防止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的范文。

二、防止交叉污染的制度1.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了防止交叉污染,必须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可以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限制对环境的污染排放。

在推进工业发展的同时,要求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并设立罚则,对违反环保法规的企业进行处罚,以此来确保环境的安全。

2.加强环境监测和污染源调查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对环境进行持续监测,及时发现交叉污染现象。

同时,加强对污染源的调查和排查工作,了解污染源的具体情况,找出问题所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理。

3.强化行业自律和准入管理通过加强行业自律,促使企业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规,减少污染的产生。

同时,对新的产业和企业要进行严格的准入管理,确保其具备环保生产能力,防止交叉污染的发生。

4.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力度加强环境信息的公开,使公众了解到环境状况和交叉污染的风险。

通过公众的参与和监督,推动企业加强环境管理,减少交叉污染的发生。

5.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通过开展科学研究,深入了解交叉污染的机理和规律,为防止交叉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加强技术支持,推动相关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推广,提高治理效果。

三、防止外来污染的制度1.加强边境环境监管加强对边境地区的环境监管,尤其是对邻国的污染排放进行监测和管理。

建立跨国合作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和协作,共同应对外来污染。

2.建立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对于跨区域的外来污染,应建立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

各地区要加强协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交流污染情况和治理措施。

防止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制度范文(3篇)

防止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制度范文(3篇)

防止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制度范文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人们对环境和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是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交叉污染和外来污染,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总体原则1. 科学合理:制度应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2. 综合治理:综合考虑不同环境组分的交互作用和各方面的影响,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全面保护环境安全。

3. 强制执行:制度应有明确的法律效力,必须得到各方的认同和遵守。

4. 及时修订:根据科学发展和实践需要,对制度进行及时修订和完善。

三、交叉污染制度1. 产业规划:制定和实施产业规划,合理安排产业布局,避免同一区域内不相容的产业共存。

2. 环评制度:强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新项目或改扩建项目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交叉污染。

3. 监测与检测:建立全面的监测网络和实验室,对水、土壤、大气等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防止交叉污染的发生。

4. 反馈机制:建立信息反馈机制,通过信息共享和公开,加强各部门、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应对交叉污染问题。

5. 相关制度整合:整合相关法律法规、行政标准和技术规范,形成一套相互衔接、相互支持的制度体系。

四、外来污染制度1. 准入管理:建立外来企业准入机制,要求其符合本地环境管理要求,否则不予准入。

2. 监管机构协调: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污染防治协调机制,确保各方面监管措施的无缝衔接。

3. 信息公开:建立外来企业信息公开制度,要求其向社会公布重要的环境污染防治信息。

4. 过渡期管理:对已经存在的外来企业,制定过渡期管理措施,要求其逐步达到当地环境要求。

5. 清洁生产:推动外来企业进行清洁生产转型,鼓励其采用环保技术和设备,减少污染排放。

五、制度实施与监督1. 建立专门部门:设立专门机构或部门负责制度的实施和监督,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2. 多部门协同:不同部门之间应加强沟通和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制度的实施和监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FX.SC-2015-005 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措施的评估报告
起草人:年月日
审阅会签:
批准人:年月日
靖宇县康达林业生态开发有限公司
一、概述
GMP的宗旨是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等风险。

对于防止污染方面,我公司已制定了文件SMP.SC-SG-30《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管理规程》,根据GMP管理要求,需要定期检查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措施并评估其适用性和有效性,不断自我完善。

三、按人、机、料、法、环五方面对防止污染及交叉污染的措施进行梳理
根据近两年半成品、成品检验及环境监测情况,可知没有发生微生物超标、混料的质量问题,但实际生产清场过程中也有清场不及时或不彻底的现象发生,部分生产区域有地面、墙面破损现象。

四、评估
通过逐条措施梳理,可知现行的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措施具有适用性和有效性。

但也存在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