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快哉亭记(教用完整版)
高中语文《黄州快哉亭记》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州快哉亭记》。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通过分析比较,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的文学魅力,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文言文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掌握苏轼的文学成就。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2)苏轼的思想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美。
(2)让学生自主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3. 课堂讲解:(1)讲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互相评价。
5. 拓展延伸:(1)比较苏轼与其他唐宋八大家的文学风格。
(2)谈谈自己对苏轼思想的看法。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准备下一节课的预习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文言文朗读和背诵方面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积极参与,但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针对这些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注重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理解苏轼的文学思想。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苏轼与其他文学家的创作特点。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五单元《黄州快哉亭记》。
本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通过对快哉亭周围景物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品质。
教学时,需重点讲解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同时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3. 学生能够领会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难点:文中难点词汇和句式的讲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课文译文;3. 相关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苏轼的生平事迹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苏轼的文学地位和作品风格。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体会文章的韵律美,同时纠正发音和语气。
3. 课文翻译:让学生根据课文译文,自行翻译课文,遇到难点时教师给予讲解。
4. 内容讲解: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如“亭者,停也”、“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等。
5. 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品质,如面对困境时的乐观、自强不息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体裁、作者;2. 课文难点词汇和句式;3. 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作业设计1. 熟读并背诵课文;2. 根据课文译文,自行翻译课文;3. 完成相关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查漏补缺,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苏轼的其他作品,如《赤壁赋》、《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进一步了解苏轼的文学风格和思想感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案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并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一、课文翻译1. 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
例如,在翻译“亭者,停也”时,教师可以解释“者”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以及“停也”的意思是“停下来休息的地方”。
黄州快哉亭记(上课用) ppt课件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
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 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 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
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 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以称快世俗。
ppt课件
使动用法,使……称10 快.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 从:带领,使…跟从
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 至者,王披襟当之,曰:
飒 风声
“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 披 敞开
人共者耶?”宋玉曰: “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
当: 对着,迎着。
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 盖:副词,大概 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 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 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pp憔t课悴件 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8!
第一段
出: 流出 始:才
江出西陵,始得 肆大:水流阔大 南:名作状
ppt课件
3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八大家”
苏洵 苏轼 苏辙
ppt课件
4
• 【作者和背景】
• ▲苏辙,字 子由 ,晚年因为隐居于颖水之滨,故
• 自号 颖滨遗老 ,读书学禅以终,谥号文定。其文
• 平稳朴实,亦如其人,作品集名为《栾城集》,人
• 生观深受其父兄影响,与其父 苏洵 、其
• 兄 苏轼 ,合称三苏,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中语文《黄州快哉亭记》教案设计
中语文《黄州快哉亭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全文。
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能够解释并运用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运用朗读、讨论、解读等方法,深入理解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欣赏美、表达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全文。
2. 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解释并运用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文中的古代文化知识和背景。
2. 深入理解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 运用朗读、讨论、解读等方法,深入理解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利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对文中的描绘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文言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向学生介绍《黄州快哉亭记》的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字词障碍。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学生通过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4. 探究学习:学生自主探究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通过解读,深入理解文中的主题和思想。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教师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黄州快哉亭记》全文。
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学生能够解释并运用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七、教学准备1. 准备《黄州快哉亭记》全文的文本材料。
2. 准备相关的注释和工具书。
3. 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音乐等。
《黄州快哉亭记》讲课教案37页PPT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黄州快哉亭记》讲课教案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黄州快哉亭记》教案汇编《黄州快哉亭记》教案第一篇教学内容: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第一单元基本阅读第二课《黄州快哉亭记》教材简析:1.快哉亭是张梦得所建,由苏轼命名,苏辙作记。
当时这三人都被贬了官,身处逆境,但都很达观。
亭名很潇洒,文章很洒脱。
2.文章主旨:它从写景入手,以浩荡的长江带出快哉亭,接着写登亭观览的快意,然后转入议论,揭出文章主题:心中坦然则无往而不快。
3.艺术特点:写景气势雄浑,视野开阔,种种自然景观,尽收笔底,又各具特色。
议论则层层递进。
先说“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后说“其中坦然”,“将何适而非快”;再申说亭子的主人张梦得胸襟旷达,不以贬官为患,而逍遥于山水之间,故“无所不快”。
文章纵横开合,淋漓尽致。
前段寓情于景,夹带叙事;后段议论中带写景,借说理以抒怀。
全文紧扣一个“快”字,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熔为一炉。
教学目标:1、了解文体特征;2、能筛选信息,并疏通文意;3、体会文中所寄寓的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会作者旷达的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2、难点:引录宋玉《风赋》中的故事的作用课时安排:一教时。
教学过程安排:一、导入并初步感知1. 导入:以人生遇到挫折将如何面对,引出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导出课题。
2.文体与作者:①.了解本文文体“记”。
回顾以以前学过的带有“记”字的文章内容,然后归纳:“记”是怎样的一种文体。
②.简单了解作者。
3.读课文(范读或录音),正音并注意句读。
4.初步感知①.填空:快哉亭涉及了三个人,分别是、以及,三个人的共同点是。
(帮助理解主旨)②.“快哉”一词贯穿全文,是本文的“文眼”,划出含有“快”的句子二、再读课文,重点研讨1、从以上七个句子入手,整理出文章的脉络、思路,了解作者的感情。
2、深入探讨“快哉亭”命名的原因。
3、文中第三段为什么要引用宋玉《风赋》中的故事?三、拓展与小结本文作者认为“不以物伤性”将无往不快。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全文。
(2)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僻字词及其含义。
(3)理解并分析文章的结构布局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作者在面对困境时乐观、豁达的心态。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黄州快哉亭记》全文的理解与背诵。
2. 文中的生僻字词及其含义。
3. 文章的结构布局和论证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文中的生僻字词及其含义。
2. 文章的结构布局和论证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激发学生对《黄州快哉亭记》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黄州快哉亭记》,勾画出生僻字词,查找其含义。
3. 讲解:讲解生僻字词的含义,分析文章的结构布局和论证方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5. 写作练习:以“我心中的快哉亭”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六、课后作业:1. 背诵《黄州快哉亭记》。
七、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黄州快哉亭记》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3. 评价学生的写作练习。
八、教学资源:1. 《黄州快哉亭记》原文。
2. 生僻字词的含义解释。
3. 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
九、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注重学生对自然景物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十、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以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测试与考试
自我评价与反思
定期进行测试和考试,以客观的方式评价 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检测教学效果。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让他们对 自己的学习状况有更清晰的认识,并激发 他们的学习自主性。
反馈机制
及时反馈
对学生的表现和作业进行及时 评价和反馈,让学生及时了解 自己的学习状况,以便调整学
习策略。
建设性反馈
详细描述:介绍黄州的历史背景,快哉亭的由来和意义,以及作者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课文。
课文解析
总结词:逐段解读
详细描述:逐段解析课文,从文章结构、语言特点、意境营造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课堂互动
总结词
讨论与思考
详细描述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提高课堂 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 问题,加强课堂互动 。
THANK YOU
感谢聆听
作业布置
总结词
巩固与拓展
详细描述
布置相关作业,如背诵重点段落、写读后感等,帮助学生巩固所 学知识,并引导他们进行拓展阅读和思考。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01
02
03
04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 苏轼及其作品的已有认知,为 后续教学做铺垫。
教学策略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 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文章内容。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授课教师:
2024-01-01
目
CONTENCT
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步骤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学反思与改进
黄州快哉亭记PPT教学课件
作业:
1.背诵全文
2.以“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为话题,写一 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第七单元 新的旅程
一、单元结构分析 二、课标依据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内容分析 五、学情分析 六、教学重点难点 七、教学设计
单元结构分析
一、单元结构分析
新的旅程
时间的足迹
成 长 纪 事
一 起 走 过 的 日
“快哉亭”涉及的人物有哪些,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
快哉亭是张梦得所建,由苏轼 命名,苏辙作记。当时这三人 都被贬了官,身处逆境,但都 很达观。
余秋雨先生曾经在《文化苦旅》中提到“贬官文化”一词。 “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 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这一来, 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
苏辙
导入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作者: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倚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 “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 里快哉风。
作者简介:
5.这段中,作者认为快乐与否,关键是 什关么键?”,心中坦然,无往不快。
分段探究4 第四段,以张梦得的具体行为来肯定观点.
农历每月初一,被称为___朔__日____ 农历每月十五,被称为___望_______ 农历每月十六,被称为___既__望_____ 农历每月最后一天,被称为___晦_______
风过了,不留痕迹 拓展2---阅读
风来了,竹子的枝干被风吹弯;风走了,竹子又站得直直的,好 像风没来过一样。 云来了,在潭底留下一道影子;云走了,潭底乾乾净净的,好像云 没来过一样。 竹子不会因为被风吹过,就永远直不起腰来;清澈的潭水,也不会 因为云飘过,就永远留住云的影子。 同样的,心胸宽大的人,不会因为别人两句不礼貌的话,就刮起永 远的狂风巨浪;也不会因为别人不礼貌的行为,就在心底刻下无法 磨灭的伤痕。 像清澈的潭水一样,云过了,不留痕迹。 像坚韧的竹子一样,风过了,不留痕迹。
(完整版)黄州快哉亭记(原文+翻译)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合,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夫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站在亭子里望到的很宽,从南到北可以望到上百里,从东到西可以望到三十里左右。波涛汹涌,风云变化。白天有来往的船舶在有亭子时,江面变化迅速,惊心骇目,游客不能在这里看个畅快。现在却可以在亭子里的茶几旁坐位上欣赏这些景站在亭子里望到的很宽,从南到北可以望到上百里,从东到西可以望到三十里左右。波涛汹涌,风云变化。白天有来往的船舶在它的前面时隐时现,晚上有鱼类和龙在它的下面悲壮地呼啸。从前没有亭子时,江面变化迅速,惊心骇目,游客不能在这里看个畅快。现在却可以在亭子里的茶几旁坐位上欣赏这些景色,张开眼睛就看个饱。向西眺望武昌一带山脉,丘陵高低不等,草木成行成列,烟雾消失,太阳出来,渔翁和樵夫的房屋,都可以用手指点得清楚:这就是取名“快哉”的缘故啊!
至于长江的岸边,古城的遗址,曹操、孙权蔑视对方的地方,周瑜、陆逊纵横驰骋的所在,他们遗留下来的影响和古迹,也很能使世界上一般人称为快事。从前,宋玉、景差陪伴楚襄王到兰台宫游玩,有一阵凉风呼呼地吹来,襄王敞开衣襟让风吹,说:“凉快呀这阵风!这是我和老百姓共同享受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您的高级的风罢了,老百姓怎么能享受它!”宋玉的话大概含有讽刺的意味。风是没有低级、高级的分别的,而人却有走运和倒运的不同。楚襄王快乐的原因,和老百姓痛苦的原因,这是由于人们的处境不同,和风有什么关系呢?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全文;(2)掌握文中的生僻字词及其含义;(3)了解作者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2)学会欣赏古代散文的美感,提高文学素养;(3)运用课文中的词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2)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懂得感恩与奋进;(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掌握《黄州快哉亭记》的文意及作者苏轼的生平;2. 品味课文中的精美词句,体会古代散文的魅力;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生僻字词;2. 深入解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3. 将课文中的词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全文及注释;2. 作者苏轼的生平介绍;3. 相关背景资料;4.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黄州快哉亭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代建筑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简介作者苏轼,引导学生了解其生平及文学成就。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遇到生僻字词可以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课文,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代散文的美感,提高文学素养。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讲解。
重点分析课文中的精美词句,让学生体会古代散文的魅力。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句表达自己的观点。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懂得感恩与奋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字词及课文美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课文。
高中语文高一语文下册《黄州快哉亭记》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在文学鉴赏方面,对修辞手法、论证方法等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提高文学素养。
3.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正处于青春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中一年级下册的语文教学,《黄州快哉亭记》是一篇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的文言文。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面对篇幅较长、内涵丰富的文言文,学生在理解、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和欣赏方面仍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二)讲授新知,500字
1.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同时注意字音、停顿等。
2.文言文基础知识讲解:对课文中的实词、虚词、句式等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文章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起承转合,了解作者如何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人生哲理。
4.修辞手法与论证方法:讲解课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文章的逻辑结构和论证方式。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作意识、探究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难点是文本中涉及的修辞手法、论证方法以及文章深层含义的解读。
-文言文阅读理解:要求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实词、虚词、句式等基本知识,能正确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8.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中语文《黄州快哉亭记》教案设计
中语文《黄州快哉亭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全文。
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偶等。
能够解释并运用文中的关键词语,如“亭”、“快哉”、“风”、“云”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分析《黄州快哉亭记》与其他作品的异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人生态度,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全文。
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
解释并运用文中的关键词语。
2. 教学难点:理解并鉴赏文中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意境。
运用比较法,分析《黄州快哉亭记》与其他作品的异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黄州快哉亭记》的作者苏轼及其背景。
提问学生对文言文的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黄州快哉亭记》,理解文意。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文中出现的景观和历史背景。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欣赏文中的修辞手法。
各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文中的修辞特点。
4. 探究学习:学生对比《黄州快哉亭记》与其他作品,分析异同。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分享收获和感悟。
四、作业设计:1. 熟读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
2. 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自然景观的文字。
3. 结合课文,分析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兴趣培养,调整教学策略,让更多学生喜欢上中语文课。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理解《黄州快哉亭记》的文化背景和作者苏轼的生平和思想。
1.1.2 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1.1.3 领会文中的寓意和哲理,提升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2 教学内容1.2.1 文本解读:《黄州快哉亭记》是苏轼在流放黄州期间所作,描绘了快哉亭的美景和作者的心境。
1.2.2 文化背景:介绍苏轼的时代背景和他的生平经历,理解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2.3 语言特点:分析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如“快哉”、“的变化”、“的比较”等。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2.1.1 讲授法:讲解文化背景、语言特点和寓意哲理。
2.1.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1.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写作和表达来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式。
2.2 教学手段2.2.1 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等辅助教学,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2.2.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参考信息。
2.2.3 学习平台:利用学习平台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学习资料和提问。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3.1.1 导入:介绍苏轼的生平背景和《黄州快哉亭记》的写作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3.1.2 文本解读: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理解文意,分析文本结构和语言特点。
3.1.3 文化讲解:讲解苏轼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寓意和哲理。
3.1.4 实践环节:让学生进行写作和表达,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式。
3.2 时间安排3.2.1 导入:5分钟3.2.2 文本解读:15分钟3.2.3 文化讲解:15分钟3.2.4 实践环节:20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4.1.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讨论积极性。
4.1.2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提问和回答,了解他们对文本的理解程度。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全文;(2)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3)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和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古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体会作者淡泊名利、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黄州快哉亭记》全文;(2)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3)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和写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文中的难点句子的翻译和理解;(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苏轼及其作品《黄州快哉亭记》;(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2)分享学习心得,体会文本之美。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和修辞手法;(2)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和写作背景。
5. 课堂练习:(1)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2)模仿作者的写作风格,进行练笔。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鼓励课外阅读。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2. 总结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3. 写一篇关于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的文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六、教学内容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2. 深入学习课文,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黄州快哉亭记》全文。
(2)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
(3)了解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2)学会欣赏古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点1. 《黄州快哉亭记》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和结构。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
2.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黄州快哉亭记》。
2. 相关资料:苏轼的生平介绍、文言文翻译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快哉亭”吗?请大家谈谈对这个名字的理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黄州快哉亭记》,理解文意。
(2)要求学生划出文中的重点字词,并查找工具书进行翻译。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和结构。
(2)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总结文章的写作技巧。
4. 课堂讲解(1)讲解重点字词和句式的含义。
(2)分析文章的结构,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快哉亭,感受作者描绘的自然景色。
(2)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字词和写作特点。
7. 作业布置(1)背诵《黄州快哉亭记》。
(2)写一篇以“我心中的快哉亭”为主题的短文。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1)让学生阅读其他描写自然景色的古文,如《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
(2)分析比较这些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表达方式。
2. 创作练习(1)邀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创作一篇以自然景色为题材的短文。
黄州快哉亭记(原文+翻译)知识讲解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合,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夫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站在亭子里望到的很宽,从南到北可以望到上百里,从东到西可以望到三十里左右。波涛汹涌,风云变化。白天有来往的船舶在它的前面时隐时现,晚上有鱼类和龙在它的下面悲壮地呼啸。从前没有亭子时,江面变化迅速,惊心骇目,游客不能在这里看个畅快。现在却可以在亭子里的茶几旁坐位上欣赏这些景站在亭子里望到的很宽,从南到北可以望到上百里,从东到西可以望到三十里左右。波涛汹涌,风云变化。白天有来往的船舶在它的前面时隐时现,晚上有鱼类和龙在它的下面悲壮地呼啸。从前没有亭子时,江面变化迅速,惊心骇目,游客不能在这里看个畅快。现在却可以在亭子里的茶几旁坐位上欣赏这些景色,张开眼睛就看个饱。向西眺望武昌一带山脉,丘陵高低不等,草木成行成列,烟雾消失,太阳出来,渔翁和樵夫的房屋,都可以用手指点得清楚:这就是取名“快哉”的缘故啊!
至于长江的岸边,古城的遗址,曹操、孙权蔑视对方的地方,周瑜、陆逊纵横驰骋的所在,他们遗留下来的影响和古迹,也很能使世界上一般人称为快事。从前,宋玉、景差陪伴楚襄王到兰台宫游玩,有一阵凉风呼呼地吹来,襄王敞开衣襟让风吹,说:“凉快呀这阵风!这是我和老百姓共同享受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您的高级的风罢了,老百姓怎么能享受它!”宋玉的话大概含有讽刺的意味。风是没有低级、高级的分别的,而人却有走运和倒运的不同。楚襄王快乐的原因,和老百姓痛苦的原因,这是由于人们的处境不同,和风有什么关系呢?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穷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完整)《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西南模范中学备课组【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较熟练地翻译课文。
二、能力目标:学会阅读和欣赏情、景、理浑然一体的亭台记文。
三、情感目标:体会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想】一、宋代的亭台记文情、景、理浑然一体的写作特色非常突出,启发学生学会如何去读懂和欣赏这一类文章,将作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二、为了使课堂教学符合“增效减负”的目标,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小组学习形式进行课前学习,提高预习的效率,增强自学能力。
1、阅读文章,搜集资料,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翻译文章,实现第一层次学习目标的理解突破2、充分利用学生小组,资源共享,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实现第二层次学习目标的理解突破3、通过课堂点拨和课后订正,师生交流,彻底解决遗留问题,实现第三层次学习目标的理解突破三、教学方法:运用预习稿、讲学稿和习作稿整合课内外资源,力求实现落实基础知识、培养能力素养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
【第一课时】一、文学常识简介一)介绍题名:“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篇名作者旨趣与性质桃花源记陶渊明纯记叙文--纯寓言岳阳楼记范仲淹兼“览物"的叙述、对“古仁人之心”的议论及侧写自我心志的抒情黄州快哉亭记苏辙同上;兼具叙述、议论、抒情二)作者简介:苏辙,字子由,自号颖滨遗老,为苏洵之子,苏轼之弟。
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第。
著有《栾城集》苏辙风格鉴定:1.辙性沉静简洁,加以父兄之薰陶,发为文章,汪洋澹泊,似其为人.2.苏轼评语:“子由之文,词理精确,有不及吾;而体气高妙,吾所不及.”三)写作背景: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苏辙上疏营救苏轼,因而获罪被贬为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了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辙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这篇文章设计了三个人:建亭的张怀民,名亭的苏轼,以及作此圆亭记的自己。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高二语文必修3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教案]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高二语文必修3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教案]《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一文,思想上体现了王禹偁屈身而不屈于道的高尚人格追求,主题鲜明,艺术风格简雅古淡,平易流畅。
至于语文教师在讲解上需要注意什么呢?下面小编整理了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教案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教案一、教学重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诵读课文,并背诵第二、三段。
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诵读中感受另一种文风质朴、平易。
《滕王阁序》《阿房宫赋》与本文都是记写建筑的,前两篇写得那样华丽,而本文却写得如此朴实,这与作者写作风格有关,当然也与记写的对象有关。
这些都应在诵读中感悟体会。
二、教学难点本课教学的难点在于其巧妙的构思。
其构思对思路的逐层深化,对主旨的逐步揭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不仅如此,而且蕴涵深刻,这对于涉世不深的青少年学生来说,理解有较大困难,教师可组织讨论,以突破其难点。
[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过程1?导入由瑰伟绝特的滕王阁、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引出黄冈城边简陋的小竹楼。
多媒体现出清代金农的《山水册》(黄州新建小竹楼)画面,出示课题。
这小竹楼里住着何许人?引出作者简介背景材料。
(均用多媒体展示)2?作者简况及写作背景展示资料时,教师强调王禹偁正直执著,恪守做人原则,不向权贵低头,以致八年三黜,一贬商州,二贬滁州,三贬黄州,就地取材建此竹楼。
作者在这间竹楼中生活如何,看课文。
3?范读课文多媒体逐段展示课文,配音诵读,然后学生摹仿齐读一遍。
4?自学课文,并讨论参看注释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完成练习第二题,然后按核心探究题,分四人小组讨论。
核心探究题:全文除末段记写写作时间外,其余五段都是围绕竹楼展开的,分别介绍了哪些与竹楼有关的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和情趣?5?逐段赏析第1段:竹楼新建之因。
(注意文面所示的原因和隐含的原因的分析,捕捉竹的影子,了解衬托作用)第2段:竹楼视听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一黄州快哉亭记苏辙壹、国学常识
(一)作者简介
(二)二苏评价
(三)苏氏兄弟之台楼阁记
(四)三苏比较
貳、课文深究
(一)内容鉴赏
(二)结构分析
附注─注明写作时间与作者
奔放肆大(第一变) 其势益张(第二变) 与海相若(第三变)
记建亭之缘起—张梦得谪居齐安,建亭览观江流胜状 点出命名者与亭名—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叙建亭与命名之由来
描述江流三变
命名之意涵
写景
怀古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昼则舟楫出没,夜则鱼龙悲啸 近观
远眺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 烟消日出,渔樵之舍,皆可指数
曹操、孙权之所睥睨 周瑜、陆逊之所骋骛 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议论─快与不快之因
引言
「快哉”的典故
借楚王与宋玉之对话,说明
风无雄雌之异 人有遇不遇之变
阐述
强调人生之忧乐取决于本身际遇,与风(外物)无关 正面─内心坦然,不以物伤性,何适而非快 反面─内心不自得,何往而非病
參、形音义比较
肆、重要修辞举隅
伍、延伸学习
(一)金圣叹的“不亦快哉”
(二)超然台记(节录)苏轼
(三)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轼
(四)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
(五)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
陸、历届统测试题
【D】1.苏辙黄州快哉亭记:“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文中的旷达自适心境与下列何者不同?
(A)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潜饮酒)
(C)赋命有厚薄,委心任穷通。
通当为大鹏,举翅摩苍穹;穷则为鹪鹩,一枝足自容。
苟
知此道者,身穷心不穷(白居易我身)
(D)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陆游夜游宫)【解析】(D)表现出作者年已老迈,而报国的雄心却十足旺盛。
语译:(A)只有江上的清风,耳朵听了就是悦耳的音乐;山间的明月,眼睛看了就是悦目的景致,撷取它既无人干涉,享用它也不虞匮乏,这就是自然界的无尽宝藏,也正是我和您现在所共享的啊。
(B)我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无意中抬头望见南边的庐山,觉得山岭与我都悠闲自在。
傍晚时分,山间云雾格外秀丽,鸟儿成群结伴飞旋回巢。
此情此景中,似乎可以体会到天地间和谐自然
的意趣,想要辩说,却已心领神会,不需语言表达了。
(C)上天赋予的命运厚薄各自不同,就放开心胸任由际遇困穷或显达。
际遇若显达,我就作大鹏鸟,展翅飞翔,飞到接近天空的地方;际遇若困穷,就当一只小鹪鹩,只要在林中找到一截树枝可栖息容身,我就心满意足了。
如果能够体认这个道理,就算外在身体困顿,内在心志也不会穷匮。
(D)我曾经期望在万里外的异域立功封侯。
可是有谁了解呢?如今我已经两鬓斑白,但报国建功之心并未泯灭。
【B】2.下列文句“”中的语词,共有几个不是自谦词?
(甲)凡我多士及我友朋,惟仁惟孝,义勇奉公,以发扬种性,此则“不佞”之帜也
(乙)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苏洵六国论)(丙)秦、晋围郑,郑既知其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丁)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A)1个(B)2个(C)3个(D)4个
【解析】(甲)“不佞”指不才,谦称自己没有才华与能力,即“我”的意思。
(乙)“先祖父”称自己已过世之祖父。
(丙)“执事”原指君王左右办事的人,此指秦穆公。
不直言秦君而称执事,用以表示尊敬。
(丁)“寡人”指“寡德之人”,乃君王自谦之词。
语译:(甲)所有我贤能的志士们,和我的亲朋好友,大家要秉持仁孝的心,见义勇为,奉公守法,来发扬民族的特性,这就是不才我写这部史书的目的啊!(乙)想想六国诸侯的祖先们,当年冒着风霜雨露,披荆斩棘,才得到尺寸大小的土地。
子孙对此却毫不珍惜,随意拿来送人,就像丢弃轻贱的杂草一般。
(丙)秦国、晋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知就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胆敢请您来攻打吧!
【A】3.下列含“其中”的文句,何者没有语病?
(A)这批古董来历完全不同,其中以这一件瓷器年代最早
(B)这群民众全都七嘴八舌,其中以这一位特别沉默不语
(C)这场意外造成全数死亡,他也是其中一个幸免于难者
(D)这次征才全无适合人选,你刚好是其中一个合格的人
【解析】(B)既然“全都七嘴八舌”,怎么可能会有“沉默不语”之人。
(C)既然“全数死亡”,怎么可能会有“幸免于难者”。
(D)既然“全无适合人选”,怎么可能会有“合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