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单元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衰亡练习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衰亡练习新人教版
D.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
7.隋朝衰亡的缘故是( )
A.土地兼并严峻B.暴虐无道 C.法律严酷D.宦官专权
8.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刻尽管短暂却光芒四射”。以下对“光芒四射”的明白得不正确的选项是( )
A.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一
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隋炀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A.大运河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经济的大动脉重视发挥大运河的作用
D.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最终衰亡的全然缘故
二、简答题
11.请你评判大运河的历史作用?
12.科举制度的确立对那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阻碍?
三、材料分析
13.材料一“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材料二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假设无水殿
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
(1)观看图,材料一中所指的“一渠”指的是什么?它是那位皇帝在位期间修建的?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你以为那个“渠”的要紧功能是什么?
(3)阅读材料三,你认同皮日休的观点吗?你感觉隋朝衰亡的全然缘故是什么?
D.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9.隋朝对我国历史的最重要的奉献是( )
A.从头统一全国
B.开辟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
C.成立了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开通了南北大运河
10.“中国大运河是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这三部份组成。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再也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这说明( )
(2)大运河是南北的交通,有利于粮食的运输和经济的进展.
(3)不认同,隋朝衰亡的全然缘故是隋炀帝的暴政.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衰亡习题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衰亡习题新人教版

隋朝的统一与衰亡一、单项选择题一、隋朝成立于( )A.581年B.582年C.508年D.907年2.隋文帝是( )A.杨广 B.杨勇 C.杨坚 D.杨业3.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奉献( )A.统一南北 B.创建科举制度 C.开通大运河 D.创建三省六部制4.以下属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水利工程有()①都江堰②长城③大运河④赵州桥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隋朝大运河共分四段,自北向南别离是()①永济渠②通济渠③邗沟④江南河A.④①②③ B.②①③④C.①②③④ D.④③②①6.穿越光阴隧道,今天北京的一个商人在隋朝时要搭船要到都城做生意,如下图,他要通过大运河的()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二、多项选择题1.隋朝在位皇帝有( )A.杨坚 B.杨广 C.杨勇 D.杨业2.隋朝的大运河连接了以下哪些河流?( )A.海河 B.淮河 C.黄河 D.长江3.隋朝统一南北的条件是( )A.大运河的开凿,使南北经济进展差距缩小B.南方经济进展,使南北经济进展差距缩小C.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使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慢慢消失D.科举制度的正式成立三、非选择题右图是隋炀帝时开通的古代世界最长的大运河的三点四段的简单示用意,请回答(1)ABCD别离指大运河的哪一河段?(2)EFGH别离指什么地址?(3)从大运河的开通,你有什么体会?四、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仍是坏事?他们谁说的对?你怎么看?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一、A 二、C 3、C 4、C 五、C 六、A二、多项选择题一、AB 二、ABCD 3、AC三、非选择题(1)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2)E涿郡 F余杭 G洛阳 H长安(3)体会: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大大增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慧和制造力的结晶;大运河的开通是隋朝国力强盛的表现。

四、①总的来讲是好事,但只用一个“好”字或一个“坏”字来评论大运河的作用太简单化了。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后精练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后精练含答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后精练含答案【单项选择】1.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

隋朝的都城是()A. 长安B. 江都C. 开封D. 临安2.(2016重庆)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3.隋文帝厉行节俭,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下列举措中属于隋文帝实行的是()A.统一南北文字、度量衡制度 B.开凿大运河,加强南北交通C.创立进士科,确立科举制度 D.编订户籍,提高了行政效率4.隋朝大运河是隋炀帝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而修建的。

这条大运河的中心是今天的()A. 西安B. 洛阳C. 杭州D. 扬州5.在隋朝大运河各段中,通过淮水连接起来的两段水路是()A.永济渠和通济渠B.永济渠和邗沟C.通济渠和邗沟D.邗沟和江南河6.2014年6月,卡塔尔首都多哈举办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被宣布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时中国的第46个世界文化遗产。

对大运河开通的意义,理解的不正确的是()A. 巩固了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B. 加强了南北交通和经济发展C. 促进了隋王朝对全国的统一D. 加强了南北政治和文化交流7.“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

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

”这段话指出隋朝为解决前代的用人问题,开创了()A.世袭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取士制 D.三省六部制8. 《儒林外史》中记载了一个名叫范进的考生,考到54岁终于中了举人,高兴得疯了的故事。

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相比,科举制更加注重考生的()A.门第与阶级 B.才能与学识 C.品质与德行 D.名声与地位9. “进士”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

大业三年四月,下诏开设以考时务策来取士的进士科的皇帝是()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10.“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后精练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后精练含答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后精练含答案【单项选择】1.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

隋朝的都城是()A. 长安B. 江都C. 开封D. 临安2.(2016重庆)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3.隋文帝厉行节俭,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下列举措中属于隋文帝实行的是()A.统一南北文字、度量衡制度 B.开凿大运河,加强南北交通C.创立进士科,确立科举制度 D.编订户籍,提高了行政效率4.隋朝大运河是隋炀帝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而修建的。

这条大运河的中心是今天的()A. 西安B. 洛阳C. 杭州D. 扬州5.在隋朝大运河各段中,通过淮水连接起来的两段水路是()A.永济渠和通济渠B.永济渠和邗沟C.通济渠和邗沟D.邗沟和江南河6.2014年6月,卡塔尔首都多哈举办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被宣布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时中国的第46个世界文化遗产。

对大运河开通的意义,理解的不正确的是()A. 巩固了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B. 加强了南北交通和经济发展C. 促进了隋王朝对全国的统一D. 加强了南北政治和文化交流7.“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

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

”这段话指出隋朝为解决前代的用人问题,开创了()A.世袭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取士制 D.三省六部制8. 《儒林外史》中记载了一个名叫范进的考生,考到54岁终于中了举人,高兴得疯了的故事。

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相比,科举制更加注重考生的()A.门第与阶级 B.才能与学识 C.品质与德行 D.名声与地位9. “进士”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

大业三年四月,下诏开设以考时务策来取士的进士科的皇帝是()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10.“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七下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后作业

七下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后作业

七下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后作业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如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②处完成统一大业中灭掉的政权是()A.南朝宋B.南宋C.南朝陈D.南北朝2.同学们在教室里上历史课,一位同学的笔记上有以下几个关键词:“杨坚”“统一”“大运河”“二世而亡”。

据此推断,他正在学习的是()A.秦朝B.隋朝C.唐朝D.元朝3.下列有关隋朝的说法,错误的是()A.建立于581年B.开国皇帝是杨广C.定都长安D.统治时间较短4.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A.洛阳B.长安C.江都D.余杭5.如图所示的运河,南至()A.泉州B.长安C.余杭D.江都6.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此材料可用于研究隋朝开凿“大运河”的()A.背景B.目的C.经过D.意义7.以下属于隋炀帝历史功绩的是()A.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B.灭掉陈朝,统一全国C.厉行节俭,发展经济D.以德治国8.下列历史事件与隋炀帝杨广有关的是()①建立隋朝②设置进士科③下令开凿大运河④灭掉陈朝,实现统一A.①②④B.②③C.①②D.①②③9.进士科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科目,始于()A.隋文帝B.隋炀帝C.汉武帝D.光武帝10.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

”下列属于“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的是()A.公平竞争B.以文治国C.分科考试D.学而优则仕11.在历史学习中,图片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

从右图《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①它的南北两端分别是涿郡和余杭②它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③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④它有效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A.②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12.“到隋文帝末年,西京和各地的仓库都装满了粮食,多的达到千万石,少的也不下数百万石。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后训练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后训练新人教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589年灭掉南方的割据政权陈朝,统一全国. 2.隋统一后,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知识点二开通大运河3.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4.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

知识点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5.隋文帝即位后,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6.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7.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知识点四隋朝的灭亡8.残暴的统治导致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9.材料一魏晋时创立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但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很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

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

10.材料二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文才秀美"等10科举荐人才。

……大业年间,隋炀帝还设置明经、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11.材料一所提及魏晋时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你认为这种方法有什么弊端?依据是门第出身。

这种制度造成门第出身较高的人,即使不学无术也可以当官,面普通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很难步入仕途。

12.材料二中的这种选官方法是什么制度?与材料一中制度的相比哪种更好?请说明你的理由。

科举制。

材料二中的科举制更好.因为科举制度使门第出身较低的读书人,可以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通过科举考试入仕作官,可以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

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13.科举制创立的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 300多年。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习题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习题 新人教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选择题1.(2016·江苏徐州·15)工程和建筑是文明的载体。

下列对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图1是明朝为了防御匈奴而修建的城防工程B.图2是隋朝开凿的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C.图3是清朝时开始营建的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D.图4是唐朝时李春主持建造的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答案:B2.(2016·江苏苏州·5)2014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之年,苏州共有4条运河故道(山塘河、上塘河、胥江,环古城河)和7个点段(盘门、山塘历史街区含虎丘云岩寺塔、平江历史街区含全晋会馆、宝带桥、吴江运河古纤道)获得申遗成功。

其中,苏州运河故道,属于隋朝大运河四段中的()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答案:D3.(2016·山东临沂·5)“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

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

”他在1978年美国学科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

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A.秦始皇B.汉武帝C.隋文帝答案:C4.(2016·重庆A卷·1)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答案:A5.(2016·四川自贡·1)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建立的是()A.隋朝B.唐朝C.北宋D.明朝答案:A6.(2016·山东泰安·5)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勃兴B.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宋元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D.明清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答案:B7.(2016·湖南郴州·6)隋朝如同一颗流星划过中国历史的天空,短暂而耀眼。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后习题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后习题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下发生的。

如果将“581年”和“大兴”这两个历史要素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A.杨坚建立隋朝B.杨广掌握北周大权C.陈朝灭亡D.隋朝统一2.用“昙花”来形容隋王朝,一下子就抓住了隋朝的基本特征。

这个存在30多年的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隋朝的基本特征是( )A.经济繁荣B.兼收并蓄C.短暂而繁荣D.节俭盛行3.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

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始开凿大运河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始开凿大运河C.①开始开凿大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D.①建立隋朝②开始开凿大运河③灭亡陈朝4.据说隋炀帝是为了到扬州看琼花而开通大运河的。

通过所学知识,我们可知,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经济交流B.加强对全国的统治C.沟通五大水系D.便利南北交通5.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不仅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这条运河的中心是( )A.大兴B.涿郡C.余杭D.洛阳6.★“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诗中的“千里赖通波”是指大运河( )A.成为南北交通枢纽B.有千里之长C.起到防洪作用D.发挥灌溉作用7.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由此可以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D.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国家大一统8.★陈寅恪先生认为科举制度是为王朝提供官僚精英的一种手段,这些人依靠王朝而不是依靠高贵的世系和世袭的特权取得地位和权力。

陈寅恪先生意在说明科举制( )A.推动了教育的发展B.扩大了统治的基础C.提升了文官的地位D.强化了贵族的统治9.隋朝在中华帝国的正午时分高调登场,却匆忙谢幕,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一段宛如昙花般脆弱短暂的璀璨辉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 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答案见后)一、单项选择题1. “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下列哪位皇帝的作为不能体现出这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A. 汉文帝B. 隋文帝C. 隋炀帝D. 汉武帝2.小强和爸爸都是历史迷。

一天,小强让爸爸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给出如下提示词:开通大运河、创立进士科、暴君。

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A. 隋炀帝B. 隋文帝C. 晋惠帝D. 秦始皇3. 城市的发展见证历史的变迁。

下列古代城市中,作为当时王朝的都城,见证了公元589年中国重归统一的是()A. 余杭B. 长安C. 涿郡D. 江都4.考古学家发现,含嘉仓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供应全国五六十年。

这段材料意在说明隋朝()A. 政治清明B. 民族融合C. 经济发展D. 国富民强5. 小李家住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地点,那么他是()A.长安人B. 洛阳人C. 余杭人D. 涿郡人6. 隋朝后期,如果有一批牡丹从洛阳沿河运往余杭,需要依次经过()A. 邗沟—江南河—通济渠B. 通济渠—江南河—邗沟C. 江南河—通济渠—邗沟D. 通济渠—邗沟—江南河7. 学习历史要正确认识史实和结论的关系,以下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8. 唐朝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大运河的开通()①持否定态度②持肯定态度③评价客观公正④态度比较偏激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9. 观察右图,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A. 汉朝B. 隋朝C. 唐朝D. 宋朝10. 读书人要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最佳途径应该是()A. 辛勤耕作B. 参加科举考试C. 经商致富D. 作战立功11. 有学者认为,“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1 000多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课后练习: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课后练习: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后人评价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

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下列选项与这一观点相符合的是()A.重新统一天下B.开通了大运河C.创立了科举制D.开创了“文景之治”2.隋文帝时期,老百姓如果想到都城去逛逛,应该前往()A.洛阳B.长安C.咸阳D.北京3.2020年中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贞观政要·辩兴亡》里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隋朝仓库的丰实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

这主要得益于()A.隋文帝的励精图治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C.南朝陈的富有D.隋朝大运河的修建4.“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下令开凿诗中“河”的是()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武则天5.“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唐代诗人李敬方的这首《汴河直进船》评述了大运河的利与弊。

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西南边防③结束分裂割据局面④巩固隋朝统治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6.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评价大运河说:“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说明()A.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B.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C.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巩固隋朝的统一D.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7.这一制度在中国推行了约1300年,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

这一制度指的是()A.科举制B.禅让制C.九品中正制D.世袭制8.“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制度。

下面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隋文帝时开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创立②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③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④推动了教育的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对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进行研究,下列结论中最准确的是()A.隋炀帝暴政B.大运河开通C.农民起义爆发D.隋炀帝被部将杀死10.历史叙述有历史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同步作业(有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同步作业(有答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选择题1、历史上外戚专权、夺权的事件非常多,汉朝就是一个例子。

到了南北朝时期,这种现象依然存在。

如果你穿越时空到达北朝的北周末年,你会看到下列哪位外戚夺去了北周政权?(A)A.杨坚B.杨广C.刘裕D.王莽2、“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

”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

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对中国影响深远的皇帝是( C )A.秦始皇B.汉武帝C.隋文帝D.唐太宗3、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建立的是( A )A.隋朝B.唐朝C.北宋D.明朝4、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是(C)A.秦灭六国B.西晋灭吴C.隋灭陈朝D.元灭南宋5、“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

”“炀帝此举”是指( C )A.建立隋朝B.统一全国C.开通大运河 D.创立科举制6、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

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贴切的是( D )A B C D7、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这主要是肯定大运河( A ) A.促进南北经济交流B.便利人们游玩江南C.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D.加快了隋朝的灭亡8、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与精神底蕴。

隋朝时开通的贯通南北、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工程是( B )A.都江堰B.大运河C.赵州桥D.明长城9、关于大运河的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下列古人评价大运河的诗句中,持完全否定态度的是(A)A.“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唐·胡曾《汴水》)B.“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C.“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复习练习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复习练习及答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 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③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④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2. 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 加强水利灌溉C.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 D. 为了对高丽战争3. 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 )①通济渠②永济渠③邗沟④江南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4. 魏晋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 )A. 才能B. 财产C. 民族D. 门第5. 科举制诞生时,统治者选拔人才的考试内容是( )A. 儒家经书B. 对时事的看法C. 科技知识D. 风俗民情6. 最早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是在( )A. 魏晋时期B. 隋朝时期C. 唐朝初期D. 唐朝中期7. )“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

”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

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8. 唐朝一位余杭(今杭州)商人,要到洛阳去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 )A.江南河 B.邗沟 C.通济渠 D.永济渠9. 繁荣一时的隋朝很快灭亡。

隋朝被推翻的根本原因是( )A.开凿大运河 B.隋炀帝游江都C.隋炀帝的暴政 D.皇族内部的争权夺利10. 隋炀帝时正式创立了科举制度,其主要特征是( )A.能言善辩,委以重任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C.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D.品评人才,注重门第11. 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建立的是朝12. 下图所示工程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 课时练(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 课时练(含答案)

第一单元随朝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课时练(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开始于()A.589年B.601年C.605年D.611年2、小说《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第一章标题为:百年乱世出新朝。

这个“新”朝的建立者是A. 杨坚B. 杨广C. 李渊D. 李世民3、隋唐时期,某商人把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运到余杭,依次经过的河段有( )①通济渠②邗沟③江南河④永济渠A.①②③④B.④①②C.①②③D.①②4、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指的是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为()A.灌溉 B.泄洪 C.运输 D.饮水5、隋朝的开创者是()A.隋文帝杨坚B.隋炀帝杨广 C.李渊D.杨继业6、魏晋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A.才能B.财产C.门第D.民族7、对科举制的准确理解是A. 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政B. 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C. 隋朝时开始创立D. 最重要的科目是进士科8、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

它正式创立是在( )A.秦始皇时B.汉武帝时C.隋文帝时D.隋炀帝时9、科举制诞生时,统治者选拔人才的考试内容注重考察的是()A.儒家经书B.学识C.科技知识D.风俗民情10、隋朝建立和统一的时间分别是( )A. 581年 618年B. 589年 618年C. 581年 589年D. 581年 605年11、下列有关隋朝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A.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是隋文帝B.隋文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开凿大运河C.隋文帝时,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繁荣D.隋朝的都城在长安12、“他在位期间成功地完成了统一,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他改革制度,注重吏治;他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使国家安定,经济繁荣。

”这位皇帝应该是( )A. 汉武帝B. 隋文帝C. 隋炀帝D. 唐玄宗13、隋朝在中华帝国的正午时分高调登场,却匆忙谢幕,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一段宛如昙花般脆弱短暂的璀璨辉煌。

新人教版本2019初中七年级的历史下册的一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时作业包括答案.docx

新人教版本2019初中七年级的历史下册的一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时作业包括答案.docx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 1 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 1隋的统一1 . 隋朝建立 :581 年 , 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2 . 统一全国( 1 )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 统一全国。

( 2 )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 . 隋朝强盛( 1 )措施: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 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 , 提高行政效率。

( 2 )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 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知识点 2开通大运河4 . 大运河目为了加强南北交通, 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的开从 605 年起 , 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凿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模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全长 2700 多千米作大运河的开通,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用知识点 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5. 背景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 选官看重门第, 不太注重才能 , 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6. 创立( 1 )隋文帝即位后 , 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 , 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 , 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 2 )隋炀帝时 , 进士科的创立 , 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7. 意义 :科举制的创立 , 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 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 ,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 一直维持了约 1300 年。

知识点 4隋朝的灭亡8. 原因(1)隋炀帝好大喜功 , 不恤民力 , 又纵情享乐 , 奢侈无度。

他在位期间 , 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 屡次发动战争 ,致使民不聊生 , 社会矛盾激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知识点一隋的统一
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

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在(B)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2.导学号73454000陈朝灭亡前,江南人民厌恶腐朽的陈王朝,盼望南北统一,民间传
唱着:“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歌谣中的“汝”指(C)
A.西晋
B.北周
C.隋朝
D.梁朝
3.下列措施不属于隋文帝实行的是(D)
A.统一币制
B.发展经济
C.编订户籍
D.开通大运河
知识点二开通大运河
4.导学号73454001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A)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水利灌溉
C.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
D.为了对高丽战争
5.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开凿“此河”的皇帝是(C)
A.秦始皇
B.隋文帝
C.隋炀帝
D.汉武帝
知识点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科举制)
6.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C)
A.才能
B.财产
C.门第
D.民族
7.导学号73454002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D)
A.促进了中外交流
B.加强了南北文化交流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巩固了国家统治
知识点四隋朝的灭亡
8.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

你认为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B)
A.权臣当道
B.隋炀帝的暴政
C.土地兼并严重
D.隋末农民起义
9.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是在(A)
A.618年
B.605年
C.581年
D.589年
10.导学号73454003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A)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交融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③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
④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赞颂的是中国古代哪项伟大工程(C)
A.长城
B.都江堰
C.大运河
D.赵州桥
12.导学号73454004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B)
A.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一
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隋炀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D.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13.历史上的秦朝与隋朝有许多相似之处,下列不属于它们相似之处的是(B)
A.都结束了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
B.都修建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C.都进行了制度创新
D.统治时间都非常短暂
14.导学号73454005(2016·山东临沂)“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

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

”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

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C)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汉文帝
15.导学号73454006(2017·山东烟台)有人这样赞美京杭大运河,“翻开人类历史的记录本,从没有一页如中国大运河一般,将人类勤劳与勇气,文明与智慧标记得如此熠熠生辉”。

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D)
A.长安
B.涿郡
C.余杭
D.洛阳
16.隋朝在我国历史上因繁荣而辉煌,因短暂而惋惜,留给我们无尽的思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中的历史】
材料一短命的隋朝,两位帝王让后人记忆犹新。

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是全世界公认的明君,在位期间大有作为,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隋炀帝杨广,虽荒淫,但也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大定元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登基为帝,在北方重新建立大一统王朝,结束了长达近300年的分裂。

——《短命的隋朝,给我国的历史留下了什么?》(1)“大定元年”是哪一年?杨坚通过哪一方式“登基为帝”?“大一统王朝”定都于哪一城市?
581年。

杨坚通过“禅让”的方式“登基为帝”。

“大一统王朝”定都于长安。

(2)哪些史实证明杨坚“在位期间大有作为”?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他还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3)隋炀帝“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主要是指什么?
,设进士科,正式确立了科举制。

【影视中的历史】
材料二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播出纪录片《中国大运河》,这部分为上、中、下三期的纪录片详细讲述了中国大运河的组成部分和历史变迁。

(4)大运河的组成部分是指哪四段运河?这四段运河沟通了哪几条河流?
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条河流。

(5)因“隋炀帝梦想到扬州看琼花”而开通了大运河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因大运河开通而造就的“一座座繁华城市”中,位于最南和最北端的分别是今天哪两个城市?根据“它寓意着运河带来的五谷丰登”总结大运河开凿的历史意义。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因大运河开通而造就的“一座座繁华城市”中,位于最南和最北端的分别是今天的杭州和北京两个城市。

大运河开凿的历史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