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例讲解 滑铁卢之战 法兰西第一帝国落幕

合集下载

拿破仑的滑铁卢

拿破仑的滑铁卢

拿破仑的滑铁卢拿破仑·波拿巴是法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领袖之一,他当时带领着法国获得了许多辉煌的胜利,然而他最终在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中遭遇惨败,这场战役也标志着他的政治生涯走向了终结。

滑铁卢战役发生在比利时的滑铁卢村附近,拿破仑的法军与英国联合军队在此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这场战役对于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历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拿破仑希望通过此战役击败对手,重掌法国王位,然而最终他却被彻底击溃。

这场战役的胜利使得英国在欧洲大陆上确立了霸权地位,而法国政府也在此后不得不接受恢复旧秩序的凡尔赛体系。

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失利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其对敌情的错误估计。

在滑铁卢战役的初期,拿破仑并不知道普鲁士军队已经与英军会师,他原本期望能够在两军联合前分别击败它们。

然而由于情报不足,拿破仑并不清楚敌方的具体情况,导致他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此外,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的做法也被认为是有些过于自信和鲁莽。

他在此前的战斗中表现出色,却在这场战役中冒险进行了一场过于冒险的攻势。

他大意和轻敌的态度最终使他在滑铁卢战役中受挫。

最后,拿破仑的军队在滑铁卢战役中也遭受了粮食和弹药的短缺。

由于战争的长期进行,法军的物资运输线遭受了破坏,加之军需补给上的失误,使得他的军队在战斗的关键时刻出现了短缺问题,这也是战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滑铁卢战役的失败使得拿破仑最终被流放到了遥远的圣赫勒拿岛,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

这场战役也表明了军事战略上的重要性,一位杰出的军事领袖在战争中也有可能犯下致命的错误,而这种错误往往会导致他的政治生涯和国家的命运发生重大的改变。

总的来说,拿破仑的滑铁卢战役失败是由于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场战役也成为了世界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节点,对于欧洲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6 滑铁卢之战

16 滑铁卢之战
状元成才路
连连进 攻受挫 无视暗 示守令
状元成才路
极盼援 军到来 屡次贻 误战机 联合援 军攻敌
联军胜—— 顽强击 威灵顿: 退法军
极盼援 军到来
状元成才路
格拿 鲁破 希仑 墨英 争史上一次著名的战
役——滑铁卢战役的经过,着重描写了格鲁希
的唯命是从、缺乏胆识,未能随机应变地及时
威灵顿的主阵地发起攻击,结果溃不成军。
尾声: 直至普军获胜的第二天,格鲁希还一直死抱着那道 追击普军的命令,在漫无目的地行军。错过了那关
键一瞬间的格鲁希,导致了拿破仑的败局。
课文解读
作者行文时采用双线结构。想想是哪两条线索?
一是拿破仑指挥的战役现场;
二是格鲁希的后方状况。
课文既有全景的勾勒又有细部特写,请结合课 文双线结构的内容找出有关部分。 大场面:“上午”—检阅情景;“下午”—冲锋情景
拿破仑于1804年11月6日
加冕称帝,把共和国变成帝
国。在位期间称“法国人的
皇帝”,也是历史上自查理
三世后第二位享有此名号的
法国皇帝。
拿破仑于1814年退位,随后被
流放厄尔巴岛。1815年建立百日王
朝后再度战败于滑铁卢后被流放。
1821年,拿破仑病逝于圣赫勒拿岛。
1840年,他的灵柩被迎回法国巴黎,
为什么说格鲁希考虑的一秒钟是“决定世界历史
的一瞬间”? 格鲁希考虑的一秒是“决定世界历史的一瞬间” 的原因在于:他的这一秒钟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拿
状元成才路
破仑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当拿破仑和威灵顿双方军队都疲备不堪时,双方 的军队,谁先得到救援,谁就是胜利者,而格鲁希只 用了一秒钟时间,就做出不同意增援的决定,在敌军 军队有了增援之后,拿破仑军队孤立无援,最终走向 失败。拿破仑永远地失败了。

滑铁卢战役简介

滑铁卢战役简介

滑铁卢战役简介滑铁卢战役是战争史上的著名战役,此战最终决定了拿破仑及其帝国的命运,对欧洲有着深远的影响。

此战过后,拿破仑宣布退位并被放逐至圣赫勒拿岛,自此退出历史舞台。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滑铁卢战役简介,希望你喜欢。

滑铁卢战役分析中文名称:滑铁卢战役参战部队:法国,第七次反法同盟战争结果:反法同盟胜利时间:1815年6月18日地点:滑铁卢(今比利时境内)人物:拿破仑威灵顿布吕歇尔滑铁卢战役详情分兵追击拿破仑认真分析了强大的对手,决定以攻为守。

先集中主要兵力对付比利时方面的联军,对莱茵河、意大利方面的联军只派少量兵力牵制。

同时趁联军尚未会齐,率先打败威灵顿和布吕歇尔。

6月15日凌晨3时,他的先头部队进入比利时。

16日在林尼将普军击败,这一击厉害却不致命。

未被消灭的普军向布鲁塞尔撤退。

这里,拿破仑犯了整个一生中最大的灾难性的战略错误,这一错误最终导致他的垮台。

虽然他认识到布吕歇尔的军队已被击败并正向莱茵河撤退,但他仍然单纯为了侦察敌情而派出了三万三千人和九十六门火炮,几乎占其可动用兵力的三分之一,尽管他是十分勉强地派出这支兵力的。

其实,一个骑兵军再配属一个步兵师是完全可以完成这项任务的。

拿破仑随即动身前往卡特尔布拉斯,从此,他再也没有见到过不幸的格鲁希。

法军意图拿破仑的意图是以其左翼追击并摧垮威灵顿的军队。

由于内伊在6月17日整个上午消极怠战,这一意图大大落空。

尽管戴尔隆军已与拿破仑会合,尽管拿破仑已下令向卡特尔布拉斯强行推进,但直到下午二时,拿破仑已抵近卡特尔布拉斯,而内伊的部队依然停在弗拉斯尼斯附近的宿营地。

过了一阵子,内伊和戴尔隆才赶到。

内伊辩解说他之所以未能占领卡特尔布拉斯是“因为威灵顿全军占领了该地”。

事实上,当威灵顿最后获悉布吕歇尔在林尼遇挫时,曾于上午十时,令其步兵撤入滑铁卢以南二英里处,他预先选好的防御阵地。

而卡特尔布拉斯的阵地现仅由尤布里奇勋爵的六个骑兵旅组成的后卫据守,每个旅均配属有一个皇家乘骑炮连。

滑铁卢战役

滑铁卢战役

滑铁卢战役滑铁卢战役(英文:Battle of Waterloo, 法语: Bataille de Waterloo,荷兰语: Slag bij Waterloo,德语: Schlacht bei Waterloo/Schlacht bei Belle-Alliance)是1815年6月18日大英帝国,荷兰联合普鲁士王国与法兰西第一帝国在布鲁塞尔南部的滑铁卢进行的一次战役。

这是拿破仑战争中的最后一次战役,也是军事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

这场战役中威灵顿公爵和布吕歇尔指挥的英普联军击败了拿破仑指挥的法军,这标志着拿破仑帝国的彻底覆灭。

后世因此将重大的失败比喻为滑铁卢。

1815年拿破仑率旧部逃离厄尔巴岛,重返巴黎。

英国、普鲁士、奥地利等国结成第七次反法同盟分头包围法国。

威灵顿公爵和布吕歇尔指挥的英普联军集结在法国东北边境。

拿破仑乘反法同盟的军队尚未集结完成先发制人,6月16日率领12万法军主力在里尼之战击败布吕歇尔将军率领的普军,随后派遣格鲁希元帅带领3万3千名法军追击逃跑的普军,自己则赶到比利时布鲁塞尔以南的滑铁卢,与威灵顿公爵率领的英军对峙。

但是格鲁希未能按命令消灭逃跑的普军,反而让普军摆脱了追踪。

布吕歇尔花了一个上午重整军队,马不停蹄地奔赴滑铁卢。

为等待地面干燥,法军于6月18日午后才向英军发起进攻。

战役中法军的优势骑兵不断冲击英军的方阵,晚6时正当拿破仑将要宣布获胜之刻,布吕歇尔率领的普军赶到并猛攻法军右翼。

晚9时,法军被普军突破而崩溃。

滑铁卢战役后,联军很快攻占巴黎,拿破仑被放逐到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岛,六年后死去(1821年5月5日)。

此次战役的战场位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东南13公里,距离滑铁卢村1.6公里。

为纪念这次战役在这里树起了巨大的狮子铜像。

滑铁卢战役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滑铁卢战役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滑铁卢战役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滑铁卢战役反法联军获得了决定性胜利。

这次战役结束了拿破仑帝国。

此战役也是拿破仑一世的最后一战。

拿破仑战败后被放逐至圣赫勒拿岛,自此退出历史舞台。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滑铁卢战役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滑铁卢战役失败的原因滑铁卢战役中拿破仑被第七次反法联盟打败,从此之后法国失去了其欧洲霸主的地位,拿破仑个人更是成为了反法联盟的阶下囚,被放逐到圣赫勒拿岛,终其一生都没有能够再次的东山再起,所以说滑铁卢战役对整个欧洲的影响是深远的,对拿破仑本人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滑铁卢战役失败的原因一共有四个。

滑铁卢战役失败的原因一:滑铁卢战役法军整体素质比较的差,而且缺乏必要的指挥员。

拿破仑从厄尔巴岛逃回巴黎之后,仅仅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就组织起了这支军队,这支军队人员素质比较差,缺乏训练,枪械、弹药、马匹也十分缺乏,而且队伍中有很多的老弱,部队的高、中级指挥员更是缺乏,以至格鲁西这样的平庸之辈也要独当一面。

滑铁卢战役失败的原因二:滑铁卢战役开始之前拿破仑主动出击,在里尼击溃了普鲁士军队,但是只是做到了击溃,而没有能够及时的将其歼灭,这使得这支普鲁士军队能够在后来支援威灵顿的英盟军,从而在滑铁卢战役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完全是由于拿破仑指挥的失误,而且拿破仑在后来分出了自己三分之一的部队去追击这支部队,可以说普鲁士军队的存在是造成拿破仑惨败的重要因素。

滑铁卢战役失败的原因三:拿破仑的兵力比较的分散,调动不及时。

拿破仑先是分出了三分之一的军队去追击不知道在哪里的普鲁士军队,被敌人牵制,致使这支军队脱离战场,在决战的时候没有能够派上任何的用处,这是其遭遇滑铁卢惨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滑铁卢战役失败的原因四:滑铁卢战役中拿破仑的将领们非常的不称职。

特别是格鲁希元帅,率领着法军三分之一的兵力,却不能在战场之上随机应变,及时的支援拿破仑,拒绝了自己的部下的劝谏,最终使得这支军队完全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格鲁希的无能直接导致了拿破仑在滑铁卢的惨败。

滑铁卢之战拿破仑的覆灭

滑铁卢之战拿破仑的覆灭

滑铁卢之战拿破仑的覆灭滑铁卢之战:拿破仑的覆灭滑铁卢之战是欧洲历史上一场重要的决战,也是法国皇帝拿破仑的覆灭之战。

在这场战役中,拿破仑的军队与英国与普鲁士联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虽然战局曾一度对拿破仑有利,但最终他的军队被击败,在滑铁卢遭到重创,使得他的帝国梦想破产。

本文将详细讨论滑铁卢之战的背景、战役进程以及对拿破仑的影响。

一、背景滑铁卢之战发生在1815年6月18日,地点位于比利时境内的滑铁卢地区。

背景可以追溯到拿破仑的流亡期间。

在被推翻后,拿破仑被流放到厄尔巴岛,并在1814年逃离该岛回到法国。

拿破仑在法国得到了广泛的支持,随后发动“百日王朝”,重掌政权并希望重振法兰西帝国。

然而,拿破仑的活动引起了欧洲各国的警惕。

英国、普鲁士、奥地利和俄罗斯等国形成了第七次反法同盟,联合起来对抗拿破仑的法军。

为了阻止拿破仑的侵略行为,这些国家派遣军队组成联军,迅速聚集在比利时与法国交界的滑铁卢附近。

二、战役进程滑铁卢之战的战役进程可以分为几个重要的阶段。

1. 早期冲突到达滑铁卢的拿破仑率领的法国军队,面对英国与普鲁士联军,展开了早期的冲突。

在拉萨斯河上,法军成功阻止了普军先锋部队的进攻,并强行将普军击败。

2. 晚间军事行动在战役的前夜,英军与普军指挥官威灵顿公爵与布吕歇尔元帅商讨了次日战斗的计划。

威灵顿准备采取防御姿态,布吕歇尔则计划以攻击为主。

然而,由于天候不利,正式的进攻时间被推迟到次日早晨。

3. 激烈的正面交锋次日早晨,法军以冲锋的方式猛攻英军阵地。

拿破仑希望能够迅速打破威灵顿的防线并获得胜利。

然而,英军所处的位置极为有利,战略布局坚固,并且准备充分。

在激烈的正面交锋中,法军虽然造成了一些损失,但未能打破威灵顿的阵地。

4. 法军对普军的偏离与此同时,布吕歇尔元帅率领的法军对普鲁士联军进行攻击。

由于普军的指挥混乱以及一些偶然的因素,法军打破了普军的阵线,令普鲁士军队陷入了混乱状态。

5. 拿破仑的致命错误拿破仑在战役中犯下了致命的错误。

《滑铁卢之战》

《滑铁卢之战》

02
拿破仑的霸权引起欧洲其他国家的警惕,英、俄、奥等国组成
反法同盟对抗法国。
均势格局的打破
03
拿破仑通过外交手段和军事力量,不断打破欧洲列强之间的均
势格局。
拿破仑的军事策略与欧洲国家的应对
拿破仑的军事思想
强调快速机动和集中优势兵力,善于 利用地形和兵种协同。
战略与战术的调整
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各国不断调整 战略和战术以应对拿破仑的挑战。
普鲁士的反击
下午两点左右,普鲁士军队在拿破仑 两翼的进攻下开始反击,法军陷入困 境。此时,拿破仑的救兵未能及时赶 到,形势对法军极为不利。
战役的转折点与决定性时刻
格鲁希的失误
拿破仑派遣格鲁希元帅率领三万大军追击撤退的普鲁士军队。然而,格鲁希未 能及时找到普鲁士军队的主力,使得拿破仑在战役关键时刻缺乏足够的支援。
拿破仑的决策失误
在战役的关键时刻,拿破仑未能果断采取行动,错失了扭转战局的良机。这使 得普鲁士军队得以重新集结,最终击败了法军。
03
滑铁卢战役的影响与结果
对欧恢复
滑铁卢战役后,欧洲各国 重新回到均势状态,避免 了单一国家霸权的出现。
民族国家兴起
战役的结果促进了欧洲各 民族国家的兴起,推动了 欧洲民族主义的兴起和传 播。
呼吁和平
滑铁卢战役的历史教训呼吁人们珍 惜和平,避免战争的发生,通过和 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尽管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失败,但他的军事才能和统治理念对 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后来的战争与和平的影响
1 2
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滑铁卢战役的结果引发了欧洲各国对战争与和平 的深入思考,促进了欧洲和平主义思潮的兴起。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第19课 滑铁卢之战(斯蒂芬·茨威格)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第19课 滑铁卢之战(斯蒂芬·茨威格)
优柔寡断:指做事犹豫,不能当机立断。 殊死:拼死;决死。
咻(xiū)咻:象声词,形容喘气的声音。
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瘫(tān)软: 肢体绵软,难以动弹。
厄运: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 仓皇逃窜:匆忙而慌张地逃跑流窜。 赫(hè)赫: 显著盛大的样子。 抱头鼠窜:形容急忙逃走的狼狈相。
提示:这篇课文由六个部分组成。就全文看,作 者在“滑铁卢的上午”和“滑铁卢的下午”这两部分侧 重于大场景的描写,在“格鲁希的错误”和“决定世界 历史的一瞬间”这两部分侧重于写关键细部的特写镜头, 在“决战”“尾声”这两部分则这两种写法交替使用。 如,“滑铁卢的上午”中大场景描写较多,其中对拿破 仑检阅的大场景描写尤为出色。在这部分中虽侧重大场 景描写,但也间以生动的细节描写,如结尾处:“拿破 仑心情焦灼,不时端起望远镜;接二连三地派传令兵到
拿破仑奥斯特里茨会战.
耶罗战场上的拿破仑.
战 后 的 拿 破 仑
走进课本
一、字词积累
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牝马( pìn ) 倏然( shū )
歼灭( jiān ) 厄运( è )
色子( shǎi ) 目眩( xuàn )
擎 着 (qíng ) 喘咻咻( xiū )
箍桶( gū ) 焦灼( zhuó )
8、滑铁卢战役对法国、欧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 样的影响?
是灭顶之灾。 是真正悲剧的典型。
决定了拿破仑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
战后,拿破仑“百日王朝”覆灭,本人被流 放大西洋圣赫勒拿岛,法兰西第二帝国衰落。
9、滑铁卢战役是世界军事史上一次重要的战役,这篇报 告文学对此进行了生动的描述。课文在描绘历史人物、再 现滑铁卢之战这一历史画卷时,既有全场景的勾勒,又有 关键细部的特写,试结合课文举例说明。

【名人故事】拿破仑兵败滑铁卢之谜

【名人故事】拿破仑兵败滑铁卢之谜

【名人故事】拿破仑兵败滑铁卢之谜拿破仑·波拿巴是世界历史上一位闻名于世的帝王,他统治着整个欧洲大陆,建立了法国第一帝国,使法兰西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拿破仑创下了许多辉煌的战绩,被誉为“战争之神”。

但是,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使他兵败如山倒,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直到他去世。

关于拿破仑在滑铁卢兵败的原因,历史上一直存在许多争议和猜测,被称为“滑铁卢之谜”。

滑铁卢战役是拿破仑最后一次战役。

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领导的法军在比利时与英军、普鲁士联合军队交战。

虽然法军有60,000人的优势,但最终在一天的战斗中却受到了致命的打击,最终失败。

战役中,拿破仑失去了许多优秀的将领和数以万计的士兵。

然而,当谈到拿破仑为何失败时,历史学家和战争学家们各自持有不同的观点。

有些学者认为,拿破仑失败的原因在于他的战术和战略的失误。

在滑铁卢战役中,拿破仑的指挥官许多都没有按照他的规定行事,导致战斗失去了协调性。

此外,拿破仑坚持要在滑铁卢展开决战,而且没有充分利用他的优势,如瑞士雇佣军的精神、巨大的攻击力和防御能力。

还有些学者则认为,拿破仑的失败是因为他的运气不好。

他面对的联军早已不是他之前面对过的那个部队。

此次战役中,英国在维克山口完美地利用了拿破仑的错误,而普鲁士也给了法国军队一个致命的致命打击。

此外,拿破仑的健康状况也是隐患,他身患急性溃疡和疟疾,使他无法集中精力推动整个战役。

除了这些因素之外,拿破仑的失败也与他的士兵和指挥官们存在一定的关系。

法国的人民情绪是不稳定的,拿破仑在继承了法国大革命的理想和价值观后,在他的近30年的领导下,法国逐渐变得矫枉过正,并逐步失去了他们的认同感。

因此,在滑铁卢战场上,士兵们很难再发挥出他们那曾经狂热的热情和战斗力。

此外,指挥官们中很多也不希望拿破仑再掌握权力,而是想维护他们自己的利益和职位。

虽然历史学家和战争学家们就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场上的失败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但是他们都认为这是拿破仑军事生涯中最致命的一次失败。

滑铁卢战役

滑铁卢战役

滑铁卢战役在法国伟大的军事统帅拿破仑·波拿巴率领法国57万人组成的远征军从俄罗斯惨败归来后,英、普、奥等封建大国看到法兰西第一帝国元气大伤的局面后,迅速组成第六次反法联盟,企图趁火打劫,一举消灭这个代表着资产阶级利益的侵略者,在莱比锡战役,拿破仑被敌军两倍于己的兵力击溃,不得不败回莱茵河,而联军已把战线推进到法国本土,这是法军两线作战导致的恶果。

在1814年的战局中,拿破仑率领10万新部队和35万联军作战,取得了一系列局部胜利,然而,法国毕竟已经衰弱不堪,加上联军军事实力的强大,终于在3月底攻占了巴黎,拿破仑被迫宣布退位,被放逐到他的领地厄尔巴岛上,波旁王朝复辟。

拿破仑不甘失败但拿破仑并不甘心自己的这次失败,他仍然在关心着时局的发展。

1815年初,反法同盟在维也纳开会,由于分赃不均而大吵大闹,以至于剑拔弩张、横刀相向。

同时,法国人民由于封建贵族的残酷统治,越来越不满意波旁王朝的统治而更加怀念拿破仑时代。

决定东山再起拿破仑见时机已成熟,便决定东山再起。

1815年2月26日夜,拿破仑率领1050名官兵,分乘6艘小船,巧妙躲过监视厄尔巴岛的波旁王朝皇家军舰,经过三天三夜的航行,于3月1日抵达法国南岸儒昂湾。

拿破仑感慨万端、兴致勃发,立刻在岸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士兵们,我们并未失败!我时刻在倾听着你们的声音,为我们的今天,我历经重重艰辛!现在,此时此刻,我终于又回到了你们中间。

来吧,让我们并肩战斗!胜利属于你们,荣誉属于你们!高举起大鹰旗帜,去推翻波旁王朝,争取我们的自由和幸福吧!”士兵们在拿破仑的鼓舞下,热血沸腾。

部队开始进军巴黎。

沿途所到,不少人欢呼雀跃。

波旁王朝派出的阻击部队,因多是拿破仑旧部,所以纷纷归附,这样,到3月12日,拿破仑未放一枪一弹,顺利进入巴黎。

此时,他的部队已发展到1.5万人。

路易十八看到大势已去,仓皇逃出巴黎。

3月19日,拿破仑在万民欢腾声中,重登王位。

正在维也纳开会的反法联盟各国首脑,惊恐万状,立刻停止争吵,并马上拟定了临时宣言,称拿破仑是世界和平的扰乱者和敌人,他“不受法律保护”,与此同时,他们迅速集结兵力,到3月25 日,英、俄、普、奥、荷、比等国结成的第七次反法联盟,并有重兵70万。

滑铁卢之战

滑铁卢之战

滑铁卢之战斯蒂芬.茨威格教学目标:1、培养科学的思辨能力;2、学习本文工笔细描和大笔勾勒相结合的写作方法;3、继续体会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两重特征的特点。

教学重点:全景勾勒与细节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快速浏览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关键:体会文章细节描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自学.研讨导学链接:拿破仑一世皇帝(1804-1815),法兰西帝国缔造者,卓越的军事家,野心勃勃的政治家。

先后多次打垮了欧洲各个封建君主国组织的“反法同盟”,保卫了由法国资产阶级进行的法国大革命胜利果实,并在欧、非、北美各战场上,进行了对欧洲各封建国家的战争,削弱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

重要功绩还有他颁布了《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至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

滑铁卢之战是世界军事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

这一战役彻底结束了拿破仑的政治生命,也从战术、战略的角度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

阅读茨威格的这篇文章,你会发现自己在不由自主地跟随作者的笔,用历史回望者的眼光审视这个影响整个欧洲历史进程的伟大战役。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牝马倏然疲惫色子黑魆魆岿然不动喘咻咻瘫软焦灼目炫忐忑不安孤注一掷擎着2.解释词语:鸿篇巨制:灭顶之灾:疲惫不堪:惟命是从:孤注一掷:岿然不动:优柔寡断; 仓皇逃窜:二.熟读文本,整体感知;1、师生共议本文体裁的特点(学生根据课文来谈教者补充)报告文学兼有新闻与文学的双重特征的特点有了直接的认识。

新闻讲究真实性,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

说它是报告,因为就题材而言,它必须选择真人真这篇报告文学依据史料,真实再现滑铁卢战役的过程,充分展示重大历史事件的丰富内涵及深远意义。

同时报告文学不仅要事实确凿,还要富有文学性的特征,即通过适当的联想、剪裁、描写,使之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

这篇报告文学的文学性极强,作者以生动的文笔,高超的剪裁技巧,细腻的心理描摹,将读者带入那硝烟弥漫的战场;再加以恰当的评论,深刻地揭示作者对战争胜负原因的分析,颇有见地,对读者也有启发。

拿破仑一生中最为经典的十大战役,个个都是战略教科书级

拿破仑一生中最为经典的十大战役,个个都是战略教科书级

拿破仑一生中最为经典的十大战役,个个都是战略教科书级“蓝色字”跟着板砖游欧洲拿破仑是迄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之一。

他曾被人讥讽为“矮小的科西嘉人”。

16岁从军校毕业,仅仅是一个无名的下级军官。

然而,他军功显赫,24岁就被晋升为准将,30岁成为法国第一执政,35岁加冕为皇帝。

他有超人的精力,非凡的胆识,雄狮般的勇猛。

有人说他是一个精明的政治家;有人说他是一位英雄,改变了欧洲的历史;有人说他是一个战争罪魁,是一个暴君;有人说他建立帝制,是历史的倒退。

但无可否认,他是睥睨·天下的欧洲雄狮。

此处盘点其军事生涯中的十大经典战役。

奥斯特里茨战役(德语:Schlacht bei Austerlitz ,1805年12月2日),是拿破仑战争中的一场著名战役。

73000人的法国军队在拿破仑的指挥下,在波西米亚的奥斯特里茨村(位于今捷克境内)取得了对87000俄罗斯-奥地利联军的决定性胜利。

第三次反法同盟随之瓦解,奥地利皇帝也被迫取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封号。

这场战役因欧洲三个大国的皇帝(奥皇弗朗茨二世、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全部亲临战场,又称“三皇会战”。

土伦战役发生在1793年,时年6月,在法国王党分子的要求和策应之下,英国、奥地利、荷兰、西班牙等国组成的反法联军,相继侵入法国。

其中更为严重的是,8月下旬盘踞在土伦城内的保王党人,居然引狼入室。

守军竟将土伦要塞和拥有30余艘舰只的法国地中海舰队,拱手交给了英国人和西班牙人,从而使英国和西斑牙军队不费一枪一弹就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土伦。

法军经过艰苦的战斗最终收复土伦.1793年的土伦战役,不仅对保卫法国大革命起了巨大作用,而且同拿破仑这一伟大历史人物有着特殊的联系。

24岁便荣升准将的拿破仑·波拿巴,就是在土伦战役中初次崭露头角的,拿破仑随即成为法国的军界新星。

第一次反法联盟因此解体,雅各宾派政权随之稳定。

马伦哥战役,此战已作为采取纵深迂回机动以切断敌人与其后方的联系并迫使其转换正面作战的范例载入军事学术史。

滑铁卢战役

滑铁卢战役

滑铁卢战役1.背景英、普、奥等封建大国看到法兰西第一帝国元气大伤的局面后,迅速组成第六次反法联盟,企图趁火打劫,一举消灭这个代表着资产阶级利益的侵略者,在莱比锡战役,拿破仑被敌军两倍于己的兵力击溃,不得不败回莱茵河,而联军已把战线推进到法国本土,这是法军两线作战导致的恶果。

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的铁骑进入巴黎,法国国王路易十八闻讯色变,不敢迎敌,仓惶逃遁。

拿破仑重新登上皇位,为他在一年前被迫退位,软禁在地中海厄尔巴岛的事件报了仇,雪了恨。

为了支持路易十八,英国,俄国和普鲁士等国家组成反法联盟,大举围攻巴黎。

拿破仑亲自率领12万大军迎战,联军不敌,撤退到比利时。

这一仗,拿破仑取得辉煌战果,奠定了他在法国的统治地位。

过后,拿破仑乘胜追击,率军继续挺进,直逼比利时的边境。

2.经过6月18日,大决战在滑铁卢展开了。

滑铁卢位於比利时南部,离首都布鲁塞尔不远。

英军驻在一个山岗,由威灵顿率领,法军则由拿破仑亲自指挥。

清晨,下起滂沱大雨。

上午11时30分,天气转晴,拿破仑下令出击。

“威灵顿是什么东西竟敢向我挑衅,简直是螳臂挡车,以卵击石!我不必用一顿早餐的时间,就能将他们歼灭。

”拿破仑大言不惭地说。

法军越过低洼地带,向英军驻的山岗奋勇冲去。

英军顽强抵抗,炮弹像骤雨般落在法军的阵地,法军死伤惨重,不得不撤兵。

下午1时,法军第二次进攻英军阵地,还是无法得逞。

拿破仑正伺机发动第三次规模更大的攻势时,用望远镜向四周了望,侦察敌情。

他突然看见东边远处黑压压的一片。

“那是什么”拿破仑问。

“大概是一片森林吧!”一个中尉回答。

“不,这是兵团。

”拿破仑凭丰富的作战经验,作出了正确的判断。

於是他下令:“抓个活口来问!”过了不久,法军逮到一个普鲁士骑兵军官来审问,军官回答说附近只有一个兵团。

拿破仑心想:区区一个兵团,有什么好怕。

可是他万万想不到前来进攻的普军,实际上是三个兵团呢!拿破仑自以为兵员充足,有恃无恐。

在他的指挥下,80门大炮同时瞄准 英军的阵地进行炮轰。

年滑铁卢战役

年滑铁卢战役

年滑铁卢战役滑铁卢战役发生于1815年6月18日,在比利时的滑铁卢镇附近展开。

这场战役被认为是拿破仑战争的决定性时刻,也是欧洲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战役之一。

本文将探讨滑铁卢战役的背景、参与方、战役过程以及影响。

一、战役背景滑铁卢战役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804年,当时拿破仑·波拿巴登开始统治法国。

他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不断扩张法国领土,并成为一个令欧洲各国担忧的威胁。

英国、奥地利、俄罗斯和普鲁士等国家组成反法同盟,试图遏制拿破仑的势力。

1814年,拿破仑被迫退位,流亡到厄尔巴岛。

但1815年,他趁机逃离并回到法国,重新掌权。

这引起了反法同盟的恐慌,他们再次组成联盟,致力于推翻拿破仑。

二、参战方滑铁卢战役的主要参战方是拿破仑领导的法国军队,与反法同盟的联军。

法国军队由经验丰富的老兵组成,庞大而有组织。

而联军则由英国、奥地利、普鲁士和荷兰等国家的军队组成。

法国军队的指挥者是拿破仑本人,他在过去的战役中展现出了出色的战术和领导能力。

而联军的指挥者是英国的威灵顿公爵,他也是一位有经验且能力出众的将领。

三、战役过程滑铁卢战役发生在1815年6月18日,由于战场临近滑铁卢镇,因而得名。

战役分为几个阶段。

开始时,法军采取了进攻姿态,试图迅速击败英军。

然而,威灵顿公爵巧妙地利用了战术,坚守据点,并争取时间等待援军的到来。

他的决策和指挥对于联军的胜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战役的中间阶段,普鲁士援军的到来扭转了形势。

拿破仑的军队不敌普鲁士军队的攻势,最终被迫退却。

法军开始溃败,这时威灵顿发动决定性的反击。

战役的最后阶段,法军在追击中遭受了重大损失。

拿破仑决定发动最后的冲锋,但由于联军的坚定抵抗以及多个战线的攻势,法军没能取得胜利,最终溃败。

四、战役影响滑铁卢战役的结果对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法国帝国的崩溃导致了拿破仑的流放,结束了他对欧洲的统治。

这也标志着恢复时期的开始,欧洲各国为恢复自身的统治权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滑铁卢战役简介 法兰西皇帝拿破仑的一生遗憾

滑铁卢战役简介 法兰西皇帝拿破仑的一生遗憾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滑铁卢战役简介法兰西皇帝拿破仑的一生遗憾导语:滑铁卢战役简介:1814年,欧洲反法联军攻陷巴黎,拿破仑被迫宣布退位,被流放于厄尔巴岛。

1815年3月1日,拿破仑率领1000余名士兵偷渡回国,滑铁卢战役简介:1814年,欧洲反法联军攻陷巴黎,拿破仑被迫宣布退位,被流放于厄尔巴岛。

1815年3月1日,拿破仑率领1000余名士兵偷渡回国,沿途守军纷纷重新聚集在他的鹰徽旗下。

3月20日,拿破仑凯旋巴黎,重登皇位(史称百日王朝)。

在维也纳开会的同盟国一派哗然,他们立即放弃了彼此间的争吵,再次联合起来,并宣布拿破仑为“世界和平的扰乱者和人类公敌”,将不受法律保护。

3月25日,英、俄、普、奥、意、荷、比等国组成了第七次反法同盟,决心彻底打垮这个科西嘉怪物。

同盟国拟定了分五路大军进攻法国的计划:英荷联军9.3万人,由英国元帅威灵顿公爵指挥,部署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至蒙斯一线;普军11.7万人,由布吕歇尔指挥,部署在比利时的沙勒罗瓦以南,包括那慕尔、列日至莱茵河一线;奥军20.1万人,由施瓦岑贝格指挥,集中在莱茵河上游;俄军15万人,由巴克莱指挥,集中在莱茵河中游;奥意联军7.5万人,由弗里蒙特指挥,集中在意大利北部的法意边境上。

另外,联军还组织了30万的后备队。

总兵力达百万之众。

其进军路线是:威灵顿、布吕歇尔和施瓦岑贝格率英、普、奥三路大军直扑巴黎,巴克莱率俄军作为第二梯队,随时前往增援;弗里蒙特的奥意联军捣向里昂,待破里昂后,亦折向巴黎。

同盟国约定在6月27日至7月1日之间同时越过法境。

拿破仑复位后,抓紧一切时间致力于重建帝国政权和大军。

他多次声明,重建的帝国与过去的不一样,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法国人民的生活常识分享。

滑铁卢之战 法兰西第一帝国落幕

滑铁卢之战 法兰西第一帝国落幕

滑铁卢之战法兰西第一帝国落幕
郭晔旻
【期刊名称】《国家人文历史》
【年(卷),期】2015(000)012
【摘要】"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是打了四十次胜仗。

滑铁卢一战抹去了这一切的记忆。

"——拿破仑·波拿巴"必须趁早在罪恶萌芽时加以彻底扑灭"复辟之后的拿破仑立刻面临严峻的处境。

虽然皇帝表示承认早先波旁王朝签署的巴黎和约,接受1792年的法国疆界,还向沙皇和奥皇派出了使节,这些努力都成为徒劳。

他的再度统治带来的不是橄榄枝而是刀剑。

【总页数】6页(P60-65)
【作者】郭晔旻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15
【相关文献】
1.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 [J], 颜丙国
2.缔造法兰西第一帝国的辉煌波拿巴这个姓氏就是神话 [J], 刘怡;
3.浅析滑铁卢之战拿破仑失败的原因 [J], 唐琴梅
4.《滑铁卢之战》教学设计 [J], 颜美真
5.中国证券教父的“滑铁卢”之战 [J], 魏雅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滑铁卢之战法兰西第一帝国落幕“必须趁早在罪恶萌芽时加以彻底扑灭”复辟之后的拿破仑立刻面临严峻的处境。

虽然皇帝表示承认早先波旁王朝签署的巴黎和约,接受1792年的法国疆界,还向沙皇和奥皇派出了使节,这些努力都成为徒劳。

他的再度统治带来的不是橄榄枝而是刀剑。

立即组成的第七次反法同盟国宣布拿破仑不受法律保护——这意味着若在战场被俘获可以立即枪毙——决心彻底打垮在他们眼里成为大革命象征的这个人:“拿破仑正高举着大革命的火炬向巴黎挺近。

跟随他的是人民的渣滓……列强必须趁早在罪恶萌芽时加以彻底扑灭,否则它将又一次动摇社会秩序的一切基础……”。

对于拿破仑来说,能否凑足军队以对付反法同盟准备压向法国的上百万兵力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被称为“什么也没有忘记,什么也没有学会”的波旁王朝复辟后统治了10 个月,路易十八为了笼络人心,废除了大革命时代延续至今的征兵制;出于同样的考虑,拿破仑也不敢贸然恢复这一制度,唯一可行的方法是号召业已退伍的士兵、军士以及被遣返的战俘尽快重回军营,这些有战斗经验的老兵是部队中急需的骨干。

好在皇帝的号召力尚在,法军很快就集结了28 万人,最令拿破仑头疼的是优秀指挥官的缺乏,大部分元帅已向路易十八宣誓效忠。

最优秀的参谋长贝尔蒂埃也在巴伐利亚神秘坠楼身亡;忠诚而又有能力的达武又被拿破仑留守巴黎。

于是,在出征的法军中辅佐拿破仑的只有元帅中的二流之辈,包括以发布晦涩难懂命令著称的蹩脚参谋长苏尔特,以及刚愎自用的内伊和庸碌无能的格鲁希等人。

拿破仑统率法军迅速北进,首战击溃普鲁士军队,顺势推进到比利时境内,英军已在前方严阵以待。

英军的统帅是陆军中将阿瑟· 韦尔斯利爵士。

此公日后受封第一代“威灵顿公爵”(以下皆以此称呼),人送外号“铁公爵”,在 1852 年威灵顿的葬礼上,维多利亚女王曾称他为“19 世纪以来最伟大的人”。

威灵顿与拿破仑同龄,都出生于1769 年(威灵顿年长3 个月),但除此之外,二人几乎没有共同点。

拿破仑出生在科西嘉岛的一个破落户家庭,小时候还因为说不好法语受到同学的嘲笑;威灵顿却是个货真价实的官二代,作为都柏林的豪门,威灵顿从小念的是赫赫有名的伊顿公学。

拿破仑从小志在军伍,投笔从戎;威灵顿却是读书读不下去才去吃粮当兵,用其母的话说,威灵顿“愚笨、说话缓慢、举止粗鲁,只配当兵闻火药味”。

在军旅生涯中,拿破仑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步步晋升,而威灵顿却是一路靠着令人不齿的捐官才当上了中校。

对待手下的士兵,拿破仑主张“不用皮鞭而用荣誉进行管理”,废除了中世纪的野蛮体罚制度;威灵顿在这方面却是个反面典型,他以贵族的傲慢无比地蔑视那些来自平民的士兵,称他们是“地上的唾沫”,“一群流氓”,“一群混吃喝而来的只能用鞭子管教的人”。

而对于战争的理解,拿破仑崇尚进攻,“一个人总是应该先动手攻击的。

如果允许别人进攻自己,那是一个极大的错误”;威灵顿的军事思想却是“先抗击敌人的猛攻”!如此迥异的两个人却成了命运之敌,迎来宿命的对决。

“90% 是我们获胜”1815 年6 月18 日,大决战在滑铁卢展开了。

滑铁卢地处比利时,是一个古朴幽静的小镇,距布鲁塞尔约20 公里。

即便以当时会战标准衡量,滑铁卢的战场也还是太狭窄。

英军的阵地是一条长长的山岗,前面是一个山谷,与南面的法军隔开。

英军阵地从左翼到右翼,全长约3.5 英里,但只有不到2 英里的阵地有防御纵深。

在这一区域内,威灵顿公爵投入了4.96 万名步兵,1.24 万名骑兵,5645 名炮兵以及156 门火炮,总计6.766 万人。

根据当时的技术条件,要坚守阵地,每英里的正面需要部署2 万人的部队,因此从理论上讲,公爵麾下的人马已经够用了,而且英军埋伏在前斜坡上的散兵及步兵几乎完全隐蔽在高高的庄稼之中,来犯之敌首先必须躲过这些士兵的准确射击,接着还必须挨过炮兵的轰击,最后等待敌人的还有步枪的齐射和骑兵的马刀。

与英军对峙的是拿破仑皇帝亲自统帅的法军,包括48950 名步兵、15765 名骑兵、7232 名炮兵以及246 门火炮——总计71947 人。

法军的骑兵占有明显优势,法军炮兵使用的12 磅炮的威力和射程都超过了英军的9 磅炮和6 磅炮。

拿破仑本人对战役的前景信心十足,早上八点,吃过早饭的皇帝对部下声言,“90% 是我们获胜,威灵顿没啥了不起,英国人没啥了不起;我们将于吃中饭时解决这件事”。

当拿破仑骑马从法军队列前经过时,战鼓激越,乐队奏起乐曲,“皇帝万岁”的欢呼声久久回荡。

进攻队列的场面庞大壮观,令人终生难忘。

拿破仑本想在上午9 时开始战斗,但是炮兵将领德鲁奥说服了他,理由是地面过于泥泞会削弱炮弹的威力,于是,法军的总攻时间被推后到下午1时,在此之前的上午11 时30 分,法军用80 门大炮进行炮火准备,拉开了举世闻名的滑铁卢决战的帷幕。

拿破仑将整个进攻的指挥权交给了内伊元帅,自己却待在距离前线1400 码远的一个农庄观察战场动向,这真是一个奇怪的决定——往日,拿破仑曾经亲自控制比滑铁卢大五倍的战场,掌握调度数量上两倍于现在的部队和大炮。

而内伊虽然作战英勇,却不是一个高明的战术家,曾经屡次在战场上出错。

对此的一种解释是,拿破仑当天身体不适。

“愿上帝救我,给我黑夜,或给我布吕歇尔”当天中午,拿破仑从望远镜里发现“一片乌云”正在接近战场,这是正在前来滑铁卢的普鲁士军队,但他仍然确信能在普军到来之前获得胜利,“今天上午,我们取胜的概率占90%,现在我们仍有60% 的概率”。

下午1 时30 分,从布鲁塞尔路往东至英军阵地的左翼末端,在1300 码宽的烟雾笼罩的开阔地上,法军4个师排成梯队,出于某种从未获得解释的原因,其中的三个并未按惯例以营纵队(正面为两个连)前进,而是以一个展开的营正面向前推进,正面前排为200 人,前后一共有24 到27 列。

这样正面更宽,队形更密集,再要组成方阵抵抗骑兵进攻就不可能了,而英军的炮手更可以将一排排的法军士兵送上西天。

无论这种阵势多么脆弱,勇猛的士兵已决意为皇帝和鹰旗献身。

组成密集队形的法军不顾英军散弹造成的重大伤亡,突破了英军阵地。

此时,英军的2000多骑兵并肩投入战斗,一时令猝不及防的法军伤亡惨重(损失5000 人,其中3000 人被俘);但转眼间,法军骑兵杀到,顿时令威灵顿本就不多的骑兵损失了总数1/4。

到了下午3 时,战场暂时恢复平静,双方都需要喘息一下。

在法军久攻不克的情况下,拿破仑又面临新的危机。

普鲁士军队已经逼近滑铁卢战场,迫使拿破仑从预备队抽调了1.4 万人前去抵抗。

而拿破仑早先派去追击普军的3.3 万生力军在这命运攸关的一天却在格鲁希的率领下游离于任何战场之外(部分原因正是参谋长苏尔特下达的莫名其妙的命令,既命令格鲁希所部靠拢拿破仑,又要顶住普军,还要尽快到达北面的阵地——而滑铁卢在西面)。

事后拿破仑为他手下这位不称职的元帅下了一段尖锐评语,可谓针针见血:“格鲁希元帅的行为,就好比他这支军队半路上遇到地震被吞没得无影无踪,简直无法捉摸。

”但是此时的拿破仑只能在滑铁卢战场继续进攻,险恶的国内政治形势也不允许法军后退。

下午3 时30分左右,法军发起当天最猛烈的炮击。

内伊误认为英军的重新部署是全面撤退,动用5000 名骑兵(43 个骑兵中队)排成井然有序的方阵,在没有步兵协同的情况下从右翼向敌人逼近。

法国胸甲骑兵的铁胸甲片和头盔闪闪发光,脚跨高大的黑色战马飞奔而来。

他们是骑着高头大马的身材魁梧的战士,铠甲是一套前后两片铁制甲板组成的上身铠甲(其名即源于此)。

重达8 公斤的胸甲裹住身躯,能够轻易挡开马刀和长矛的砍杀,甚至可以阻挡那个时代的标准火器发射出来的低速铅弹。

胸甲骑兵还戴着一顶铁制头盔用来保护头颅和面颊,他们的武器是一把又大又直的马刀。

在“皇帝万岁”的口号声中,法国骑兵如狂潮一般冲向联军的炮兵阵地,虽然联军的火炮全部为他们俘获,可是他们却毫无办法,既没有马匹可以拖走,也没有十字镐来毁坏,由于当时的炮弹对骑兵的威胁远甚于子弹。

事后有人觉得,只要有几磅的钉子和20 多把铁锤(来毁灭联军的火炮),就可以抵消法军犯下的一切错误,让拿破仑大获全胜。

随后,法军的骑兵狂飙一路突入英军的步兵阵地。

英军步兵结成方阵迎战,每一个方阵的英军步兵列成三排,第一排蹲下来用刺刀阻击法军骑兵,而后两排轮番站立用滑膛枪射击。

这一战法令法军骑兵无计可施,恰如“怒涛拍在岩石嶙峋的海岸,如山巨浪咆哮而来却在岩石上迸裂飞散呼啸翻腾而逝”。

在此同时,顽强的英军方阵也在法军进攻下遭到沉重打击,格鲁诺上尉当时处于一个方阵中,按照他的说法,“每移动一码,都要踩着负伤的同伴或尸体”。

观战的拿破仑不由大为震惊,“难道这些英国人永远不会转身后退吗!”对于这次战斗,有人曾经记载“法国骑兵在冲锋时的英勇程度,为我毕生所仅见。

从来未曾见过骑兵的行动有如此光荣者,而步兵抵抗的坚定也是足已与之相当”。

至下午5 时,英军的骑兵几乎损失殆尽,步兵预备队也全部投入战斗。

内伊将一个炮兵群部署到距离英军方阵不到300 码的地方近距离平射,这下轮到对方步兵的密集方阵伤亡惨重。

法军占了上风,英军阵地处于崩溃的边缘,威灵顿喃喃自语,“愿上帝救我,给我黑夜,或给我布吕歇尔(普鲁士军队统帅)”。

“近卫军撤退啦!”晚上7 时,普鲁士军队不断逼近的压力迫使拿破仑孤注一掷,尽快结束战斗。

他向滑铁卢投入了他的最后预备队,赫赫有名的皇家近卫军(8 个营)。

这些英勇的老兵身穿蓝色长衣,头戴插着高高红色羽毛的熊皮帽,肩扛来复枪,刺刀闪闪发光,成纵队投入战斗。

纵队的正面是两个连,因此每个营的正面都有70 至75 人,纵深至少9 列。

有两个骑炮连,每连6 门炮伴随前进。

内伊元帅亲自指挥这支法军的最后力量,踏着成堆的尸体,向威灵顿防线上力量最强的一段发起冲击。

同样身处滑铁卢战场的热罗姆· 波拿巴(拿破仑幼弟)不明白为什么他的哥哥不亲自率领近卫军投入战场,他对一名将军说:“难道他不愿在这里战死?在此战死将是他无上的光荣。

”此时的滑铁卢正面战场已经到了最后关头。

法军组成的密集队形再次遭到英军炮兵(他们重新占领阵地)榴霰弹、葡萄弹和散弹的猛烈轰击,士兵如收割的庄稼一样成片倒下。

内伊胯下的战马又一次中弹毙命,这已是当天的第五匹了,但他丝毫未被吓倒,从地上爬起来后仍继续徒步指挥部队前进。

威灵顿早已命令步兵成四列趴在山顶的背后,最后与法国皇家近卫军交锋的荣誉落在了英军第一近卫步兵旅头上。

在以往的战斗中,只要法国近卫军投入战斗,就意味着胜利就在他们眼前。

他们一拥而上,越过山脊,突破英军阵地,满以为一定得胜了。

但这一次不是如此。

当第一排法军距离英军阵地不到50 码时,激动的威灵顿直接向士兵下达了命令:“近卫军,起立!准备!开枪!”顿时,600 支毛瑟枪同时向法军开火,两轮齐射过后,法军还没来得及端起枪,就一排排地倒了下去,在不到一分钟时间里,曾经战无不胜的法国近卫军就丢下了300 多具尸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