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外信息简介
表外业务知识
表外业务知识表外业务是指金融机构通过与客户签订的协议而开展的一种非标准化业务。
它包括以表内业务以外方式提供的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如国内和国际信用贷款、信用证、未在表内计入的银行保险业务等。
表外业务具有灵活性强、风险较高等特点,对银行业的运营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性都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表外业务有助于提高银行利润。
由于表外业务通常有较高的收益水平,银行通过开展表外业务可以增加收入来源,提高盈利能力。
例如,信用贷款是一种利率较高的表外业务,可以为银行提供较高的利息收入。
其次,表外业务可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产品的创新,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表外业务可以根据客户的特定需求来设计和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然而,表外业务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首先,表外业务涉及到的交易规模较大,市场风险较高。
对于大型交易,一旦市场波动较大,银行可能面临较大的交易风险。
其次,表外业务通常涉及到双方之间的信用风险。
如果客户违约或信用状况不佳,银行可能面临损失。
此外,表外业务还面临着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各种风险。
为了有效管理表外业务的风险,银行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首先,银行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监测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制度。
其次,银行需要加强对表外业务的监管和监控,包括风险预警系统、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管等方面的机制。
最后,银行应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表外业务风险的认识,增强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总的来说,表外业务是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银行利润、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表外业务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银行加强风险管理和监控。
只有做到科学合规经营、加强风险管理,才能提升表外业务的收益和效益,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除了提高银行利润和满足客户需求外,表外业务还可以提供更加灵活的融资机制,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传统的银行贷款往往需要较长的审核期,而表外业务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融资需求,提供更加灵活和高效的融资方式。
表外业务参考题大全
表外业务参考题大全参考题1:简述表外业务的定义及分类。
答: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表以外的特殊交易,也称为非传统银行业务。
分类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衍生品业务:包括外汇衍生品、利率衍生品、商品衍生品等。
银行通过交易衍生品合约,利用标的物价格的波动来赚取利润。
②资本市场业务:包括承销与发行、证券交易和资产管理等。
银行通过承销国债、股票等证券,或者进行证券交易赚取差价。
同时,银行还可以通过资产管理来管理客户的投资组合。
③信贷业务:包括贷款转让、信用担保、融资租赁等。
银行将贷款转让给其他金融机构,或者提供信用担保为其他企业提供融资,或者通过融资租赁模式来提供租赁服务。
④委托业务:包括代理代理业务、票据承兑与贴现等。
银行代理客户进行各种业务,例如代理承兑、代理支付等。
⑤国际结算:包括进出口结算、国际汇票和信用证等。
银行进行国际贸易支付结算,提供信用证服务等。
⑥其他表外产品:包括非标准化债权投资、资产证券化等。
银行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非标准化债权投资和资产证券化等产品。
参考题2:列举并解释表外业务风险。
答:表外业务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市场风险:表外业务涉及到交易衍生品、资本市场业务等,市场价格的波动会对银行的交易产生影响,从而导致资产负债的不匹配。
②信用风险:表外业务涉及到对其他机构或客户的信用担保,如果这些机构或客户无法履行其支付义务,会给银行带来信用损失。
③操作风险:表外业务涉及到大量的操作流程,如果没有有效的操作控制和内部管理机制,可能会导致操作错误、欺诈等风险。
④法律风险:表外业务涉及到多种法律法规的约束,如果银行在进行表外业务时没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就会面临法律诉讼和处罚的风险。
⑤模型风险:表外业务利用衍生品定价模型、风险模型等进行风险控制和定价,如果使用的模型有错误或者不适用于特定情况,就会导致模型风险。
⑥流动性风险:表外业务有可能导致流动资金的紧张,如果市场条件变化,资金来源出现问题,银行就会面临流动性风险。
银行的表内表外表表外业务
之后资产证券化开始渐渐出现:银行有表内资产,券商做
成一个债券。再由原来的债权银行用理财资金买回债券,表内
资产转为表外。这个跟银信合作模式几乎完全一样,但券商不
归银监会管;
6
银行在非标业务上与银监会斗智斗勇的历史
到了2013年,银监会下发了《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 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管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13]8号】 ,提出了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概念(如前所述),然后提出了 商业银行应当合理控制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总额 ,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余额在任何时点均以理财 产品余额的35%与商业银行上一年度审计报告披露总资产的4% 之间孰低者为上限的规定。最后要求“对于本通知印发之前已 投资的达不到上述要求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商业银行应比照 自营贷款,按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要求,于 2013年底前完成风险加权资产计量和资本计提。这在根本上限 制了银行的通道建立,因为8号文给出了总量控制,只要监管 当局不认定新的“标准化债券资产”,银行通过不停找通道突 破监管的途径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有效抑制了“通道业务”的 发展。
2009年之前,长期贷款卖出回购的银信合作就已经存在: 先将资产卖给信托以后用理财资金回购,信托扮演通道的角色 ,资产凭借这个通道一来一回,表内变表外;
2009年,银监会发了【银监发[2009]111号 关于进一步规 范银信合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禁止理财资金用于投资于本行 信贷资产和票据资产;
4
银行在非标业务上与银监会斗智斗勇的历史
银行不想转回已经在表外的信贷资产,但是银监之前的文 件表明了一定要让银行转回,这时候就找到了其他途径。银监 会之前所有的文件都是针对所有权的规定,信托这时候推出了 收益权理财产品,通过改变标的物的方式解决2009年111、113 号文件带来的问题。
公司财务报告表外信息披露问题及应对策略
现代经济信息公司财务报告表外信息披露问题及应对策略陈秀群 广州中鸣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摘要:上市公司对外传递财务信息的重要方式就是财务报告,既包含财务报表,又包含附注以及其他财务报告等。
因为财务报表的信息容量有限,表外信息在整个财务报告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本文主要讨论我国上市公司表外信息披露出现的难题,以及怎样健全表外信息披露提出了相关策略。
关键词:公司财务报告表;表外信息披露;问题;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8-0212-02一、表外信息披露简述(一)表外信息含义。
表外信息是指提供方不可以或者不方便在法定会计报表中体现的,但它能够帮助报表使用者全面、精确地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财务状况以及将来的发展走向。
因为表外信息的作用使得会计报表得到了补充以及说明。
表外信息的特征就是从属性以及说明性,它不局限于固定的表格、方法比较灵活,且内容也比较丰富。
(二)表外信息的主要内容1.强行揭露表外信息。
可想而知就是在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下,信息一定要予以披露。
大致有:公司状况、财务会计报告及管理状况、财务报表批注、审计报告、董事、监事以及持股的高级管理人员的介绍等。
2.自愿披露的表外信息。
换个意思就是说,上市公司可以披露信息,也可以选择不披露信息。
主要有利润预估信息,管理目标和规划,环境爱护报告以及社会责任报告等。
(三)表外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1.信度原则。
不管披露的表外信息的内容如何,以及形式如何,都要保证信息的正确完整性。
2.相关性原则。
也就是说会计信息是和信息使用者要解决的问题是有关的,主要是为了方便使用者所做的决定。
3.重要性原则。
信息披露应有所侧重点,对那些重大事项以及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进行详细的披露。
4.完整披露原则。
全方位的披露信息,会使得信息使用者更加详细的了解公司的状况。
5.合法性原则。
准备财务报告时,上市公司要遵守法律法规。
报表附注和表外信息披露区别联系
一.报表附注和表内信息披露(一)表内信息披露披露是指,会计报表中恰当反映了账户余额和相应的披露要求。
会计报表披露包括通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进行披露,也包括通过会计报表附注进行披露。
表内披露包括报表数与审定数相符。
(表外披露则主要是指报表附注中的披露)(二)财务报表附注财务报表附注不仅便于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财务报表的内容而对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对其本身起补充说明的作用,也便于报表使用者做出更科学合理的决策。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披露衍生金融工具派生于传统金融工具,是通过预测股价、利率、汇率等未来行情趋势,采用支付少量保证金,签订跨期合同或互换不同金融工具等交易形式的一种新兴金融工具。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衍生工具的兴起和发展最为引人注目,其具有契约性和未来性、杠杆性、高风险性和价值变动性等特点,使得传统会计理论无法对其作合理科学的解释并对其准确计量和充分披露。
为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保护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必须改变衍生金融工具现有的披露模式,以达到企业相关会计信息进行充分披露的目的。
衍生金融工具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它对现代经济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对现行传统的会计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国际会计界从多个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首先是争取将衍生金融工具从表外项目的范畴纳入到表内予以披露。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编制和表述财务报告的概念结构》中,对可列为财务报表要素的项目的确认标准作过如下表述:(1)与拟被确认的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很有可能流入或者流出企业;(2)拟被确认的项目的成本或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
这个确认标准突破了传统会计确认标准的约束,放弃了以强调“过去交易或事项的结果”为标准的确认原则,而强调以“风险与报酬的实质转移”为标准的确认原则。
这一修订使衍生金融工具成为报表要素,在表内进行反映成为可能。
人力资源会计表内确认与表外披露
人力资源会计表内确认与表外披露作者:刘晔来源:《财会通讯》2010年第09期舒尔茨提出经济的增长主要依赖于人力资源的理论后,传统会计只注重物质资源,忽视人力资源的缺憾引起广泛关注,会计理论界探寻将人力资源纳入到会计系统之路。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形成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等理论成果,但是,该的理论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的缺陷是阻碍其运用与推广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试图运用产权理论,通过对人力资源产权的特征的分析,提出人力资源具有“共同财产效应”,人力资源在会计报表系统内应确认为费用的思路,同时,针对表内确认为费用不利于相关人对企业长期价值的判断,提出了人力资源表外披露的思路。
一、人力资源的表内确认(一)袁内确认的基本概念与确认条件企业的活动是产权与产权之间的交换。
会计的功能,是对上述产权交换所发生的各类经济事项加以记录,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个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
例如,企业销售产品这种产权交换的经济活动,会计一般要按收入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而企业购买设备这样的产权交换,会计一般要按资产要素进行确认计量,最终以财务会计报告的方式,向相关人提供财务信息,以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这个过程就是表内确认。
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第5号概念公告,表内确认需满足四项标准的要求,即:可定义性一应予确认为某一要素所属账户或项目应符合该要素的定义;可计量性——具有可用货币金额的计量属性并保证充分可靠;相关性——有关信息对使用的决策至关重要;可靠性——信息的反映是真实、可稽核且公允无偏向。
由此可见,各项会计要素的定义,对经济业务的表内确认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各国的准则制定机构,同时也包括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首要工作就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定义,其中,资产要素的定义又成了重中之重。
资产应具备以下三个特性:一是必须是一项可交换的资源。
企业会计准则中表外业务
企业会计准则中表外业务表外业务是企业会计准则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企业通过与其他实体进行合作或交易,但不以合同形式存在的经济活动。
这类经济活动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上通常不会直接体现,而是通过其他方式反映出来。
表外业务的特点是不以合同形式存在,因此企业在进行这类经济活动时,要特别注意风险的控制和合规性的审查。
这类经济活动往往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企业在处理表外业务时,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并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控。
对于表外业务的处理,企业需要遵循财务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金融工具和金融资产及负债的会计处理,表外业务主要包括金融衍生产品、金融担保以及金融资产和负债的转移等。
这些业务在财务报表上可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体现,比如注释披露、附注或其他方式。
在财务报表中,企业需要对表外业务进行充分的披露,以便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能够了解企业的风险状况和经营情况。
披露的内容应包括表外业务的性质、规模、风险管理政策和控制措施等。
同时,企业还应披露与表外业务相关的财务指标和风险评估结果,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表外业务的披露对于投资者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投资者可以通过了解企业的表外业务,判断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盈利能力,并作出相应的投资决策。
因此,企业应积极主动地进行披露,提高信息透明度,增加投资者的信任和依赖。
在实践中,企业在处理表外业务时需要注意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规定,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企业还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表外业务的管理和监督,防范风险和损失的发生。
表外业务是企业会计准则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具有重要影响。
企业在处理表外业务时,应注重风险管理和合规性审查,充分披露相关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
同时,企业还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规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IFRS16租赁准则要点及表外信息披露解析
IFRS 16 租赁准则要点及表外信息披露解析
滕 昊 1 黄晓波 1① 闫长满 2 1.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华普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辽宁分所
【摘 要】《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 16 号—— —租赁》(IFRS 16)于 2016 年 1 月 13 日发布。文章首先分析了 IFRS 16 表内确认与 计量要点,包括租赁业务及租赁成分交易对价的识别与确认,核心变化体现在要求承租人不区分租赁业务类型而采用统一标准将 绝大多数租赁业务纳入表内核算,售后回租业务采用了与 IFRS 15 收入准则相协调的控制权转移标准并创设全新业务处理规则。 其次,分别从承租人和出租人角度对各自表外信息披露事项及与表内列报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后认为,相对于 IAS 17 而言,IFRS 16 表外披露信息相关性增强。最后,建议我国租赁准则趋同中应进一步增强表外信息披露事项设定,以便于信息使用者结合表内列报 评估租赁业务的财务影响。
【关键词】租赁; IFRS 16; 售后租回; 表外披露 【中图分类号】F2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8)04-0019-04
2016 年 1 月 13 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 IFRS 16 一同发布的参考案例可知,合同中若出租人对租
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联合发布《国际财务报告 赁物资产具有实质性替换权利或客户对租赁船舶的使用
本法进行后续计量。由此可知,新准则承租人会计处理原 资产时所属报表项目合并列报,并在表外明晰所属报表项
则与 IAS 17 融资租赁承租人类似,资产负债表内确认租 目。由此可知,使用权资产无论是表内单独或合并列报,还
赁资产与租赁负债导致资产负债率上升,总资产周转率 是表外披露均为单一数量信息。因 IFRS 16 租赁物资产涵
保险公司表外信息披露简述——以中国人寿为案例分析
(1)未决法律诉讼; (2)已签约但未执行对外投资承诺事项; (3)经营租赁承诺事项
(1)保险混合合同分拆和重大保险风险测试 (2)重大精算假设; (3)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估计;
二、财务报表补充资料
(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情况; (6)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股东及其持
股情况;
除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外,公
司设立了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提名薪酬委员 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和战略与投资决策委员 会四个董事会专门委员会。
并且在年报中列明2010年股东大会、董事 会议、监事会议、专门委员会的召开情况以 及会议出席情况,各委员会成员的履约情况, 并附有相关报告。
保险公司 表外信息披露
什么是表外信息?
表外信息是指在会计报表之外披露的,旨在 使报表使用者能透彻理解报表的内容,了解 企业的基本情况以外事项和经营战略等的信 息。 凡是对信息使用者有用的信息而又无法在财 务报表内进行确认时,都应当在表外进行披 露。表外信 Nhomakorabea的主要内容
(1)采用的主要会计政策; (2)会计政策的变更; (3)非常事项; (4)有助于理解和分析报表需要说明的事项; (5)会计报表中主要项目的详细说明;
表外信息披露的方式
目前,从国际上看,表外信息的
披露形式主要有财务报表附注、注释 和补充报表三种。
表外信息披露的原则: (1)真实性原则 (2)及时性原则 (3)成本效益原则 (4)可理解性原则 (5)重要性原则 (6)相关性原则
保险公司表外信息披露的内容
——中国人寿2010年报
中国人寿对表外信息的披露主要通过年度 财务报表附注、财务报表补充资料以及证 监会规定的《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中表外信息的其他合规性内容进行信息披 露。
我国企业财务报告表外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所公开谴责 的上市公 司案 例共 9 7件 ,被谴 责的违规行为合 计 1 1次 , 中, 3 其 未披露重 大担保事项 的有 3 4次 , 占违规行 为总次 数 的 2 %。 6 2 外信 息披 露范 围不规 范。 1 许多财务人员不了解表外 . 表 () 披露的重要性 ,错误地认 为披露过多会泄露企业 的商业秘密 , 使竞争对手从 中渔利 , 不利于经 营运作 ;2 某些企业利 用会 计 () 报表附注隐藏对 自己不利的信息 ;3 中介市场的无 序竞 争促使 () 注册会计师不顾行业道德 责任 , 出违反会计准则和审计准 则 做 的行 为。 如猴王股份在其 2 0 0 2年的年报附注中用 了近 1 页的版 面来说 明其短期投 资的核算方法 , 而其资产负债表上显示短 期 投资的期初期末余额都 为零 , 资收益也只是长期股权投 资的 投 可 猴王股份在 2 0 0 2年末发生任何短期投 资 三 、 国企业财 务报告 表外信 息披露 中存在 的 问题 减值准备 , 以看 出, 我 业务 , 却用 了相当的版面来披露这毫不相 干的信息给投资者 。 ( ) 外信 息披 露不 充分 一 表 3 息披 露滞后 。 . 信 近年来 , 表外信 息披 露滞 后的现象时常发 1重要 事项的披露 不充分 。国内众多企业在与商业机密相 . 尤其是对一些实 际已经实施却 未曾披露过 的重大事项 发布 关 问题 的披露与否上难 以取舍 , 信息披露避重 就轻 , 对重要 、 关 生 ,
【 键 词】 财务报告; 关 表外信息; 信息披露 【 中图分类号】 25 【 F 7.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326 (0 11—2 10 10 一7 821 )207—3 ,
表外信息是指企业在 资产负债表 、 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心企业 的偿债 能力 、获利能力 以及对企业 综合财务 状况 的评 利 三 大基本报 表以外 , 以附注 、 解释 、 明细附表 、 充报表 的形式 价。 补 然而 , 在会计信息 的披露 中, 仅靠表内信息披露 通常会存 在 披 露的其他财务信息 和非 财务信息。具体包括财务报表 附表 、 信息披露不充分 , 响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的一些情况 。 影 ( ) 三 表外信息的披露有利于与国际惯例接轨 财务报表 附注 、 部信息 、 分 预测性 信息 、 企业 背景信 息 、 审计报 由于世 界各 国的经济发 展水平 、 化背景 、 文 社会 环境和 基 告、 财务报表难 以或无法反映的信息等 。不论 是只有定性说 明 而 无定量表述 , 是否两 者兼有 , 或 不论 是属于 财务信息 或非财 础条件的不 同 , 其各 自的会计 准则 、 会计制度 、 会计假设也不 尽 各有其独有的特点 , 这样就为会计报表 的跨 国理解 、 应用 务信息 , 凡是对会 计信息使用者有用 的信息 而又无 法在财务报 相同 , 表 表内进行 确认 时 , 当在表外进行披露 。 应 可见 , 表外披露是在 设定 了一定 的障 碍。而表外 信息 的披 露所需要 的“ 转化 ” 却很 很 这样 便使得 表外信 息 基本财 务报表之外的一种重要信息 披露方式 , 它是基于表 内项 少 , 多会计 信息可 以直接在表 外披露 , 目的 、 对表 内项 目的有益补充 , 它们 构成 完整 的财 务报告体 系。 在一定程度上成 为“ 国通用 的语 言” 克服了 国与 国之间在会 各 ,
信用评级中采集信息外部信息范围
信用评级中采集信息外部信息范围根据《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纳税信用信息包括纳税人信用历史信息、税务内部信息、外部信息。
纳税人信用历史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和评价年度之前的纳税信用记录,以及相关部门评定的优良信用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税务内部信息包括经常性指标信息和非经常性指标信息。
经常性指标信息是指涉税申报信息、税(费)款缴纳信息、发票与税控器具信息、登记与账簿信息等纳税人在评价年度内经常产生的指标信息;非经常性指标信息是指税务检查信息等纳税人在评价年度内不经常产生的指标信息。
外部信息包括外部参考信息和外部评价信息。
外部参考信息包括评价年度相关部门评定的优良信用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外部评价信息是指从相关部门取得的影响纳税人纳税信用评价的指标信息。
会计理论表内确认还是表外披露
会计理论表内确认还是表外披露引言在会计领域中,表内确认和表外披露是两种常见的会计处理方法,用于处理公司财务报表中的特定项。
表内确认是指将某些特定信息或交易计入财务报表中,而表外披露是指将某些特定信息或交易披露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或其他书面披露中。
在会计理论中,关于何时使用表内确认和表外披露之间的选择存在不同的观点和争议。
本文将介绍表内确认和表外披露的定义、优势和劣势,并针对不同情况讨论何时选择表内确认或表外披露的问题。
表内确认的定义表内确认是指将某些特定信息或交易计入财务报表中。
这些信息或交易通常与公司的核心业务有直接关系,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具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表内确认项目包括公司的收入、成本、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等。
表内确认的核心思想是将重要信息直接反映在财务报表中,提供实时和准确的财务信息给用户。
这样可以增加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表外披露的定义表外披露是指将某些特定信息或交易披露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或其他书面披露中,而不将其计入财务报表中。
这些信息或交易可能不直接与公司的核心业务有关,或者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影响相对较小。
表外披露的目的是补充财务报表中的信息,提供对财务报表中项的进一步说明和解释。
表外披露通常用于披露重大风险、不确定事项、业务重组等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产生潜在影响的事项。
表内确认与表外披露的优劣势分析表内确认和表外披露各自具有一些优势和劣势。
下面是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优劣势分析的详细介绍。
表内确认的优势•实时性:表内确认将重要信息直接反映在财务报表中,提供实时的财务信息,帮助用户及时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可比性:通过表内确认,财务报表中的信息更加一致和可比,用户可以更好地进行跨公司和跨期的比较分析,更准确地评估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透明度:表内确认可以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公司的业务交易和核心运营情况,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试析表外资产的内涵外延识别及财税处理
试析表外资产的内涵外延识别及财税处理表外资产是指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资产,它们通常不受限制,不受监管,难以被识别和监管,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带来潜在的影响。
在金融危机爆发后,表外资产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了规范表外资产的投资和管理,需要对表外资产的内涵、外延和识别进行深入分析,并研究其财税处理。
本文将从内涵外延和识别方法两个方面对表外资产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财税处理问题。
一、表外资产的内涵外延表外资产是指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资产,主要包括:1. 外部被转移资产,如将企业核心资产转移至其他关联公司、子公司或合资公司;2. 外部被担保资产,如企业为他人或关联企业提供担保责任,但未在资产负债表中予以列示;3. 外部被控制资产,如企业利用关联公司或特殊目的实体等外部主体进行的资产转移或控制;4. 外部被变相掩盖资产,如企业在财务会计报表中,通过重新估计或财务工程等手段变相掩盖的资产。
这些表外资产呈现出难以识别、难以监管、难以控制的特点,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财务状况和风险控制都可能带来潜在的影响。
表外资产的外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收购或出售关联企业、子公司或合资公司时,无法清晰地识别出其表外资产;2. 长期租赁和财务租赁等融资活动中,融资企业通过特殊目的实体(SP V)等外部机构转移资产、负债、利润等;3. 通过金融工程和各类衍生品等金融产品实现资产转移和风险分担;4. 利用特殊目的实体等外部主体变相掩盖资产的真实情况。
这些表外资产的外延带来了监管和管理上的难题,也增加了企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二、表外资产的识别方法为了规范表外资产的投资和管理,对表外资产的识别方法进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鉴于表外资产的特点,识别方法应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企业的实际情况、外部环境的监管要求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等。
以下是对表外资产的识别方法进行分类和分析:1. 内部控制和报告制度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和报告制度,以确保表外资产能够被识别、监管和管理。
会计报表表外信息的.doc
会计报表表外信息的ﻭﻭ“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已被人们所共识,作为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载体—-会计报表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但从会计报表本身来说,由于其会计要素的规定性、格式的固定性和计量单位的单一性和报表容量的有限性,决定了它们表达的会计信息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会计报表的使用者不仅要求企业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报表,还要求企业对表外信息加上力度,表外信息在整个财务报告体系中的地位亦日益突出。
本文就会计报表表外信息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表外信息的特点表外信息是指会计报表的提供者(单位)不能或不便在法定会计报表内反映的,但却能帮助报表使用者全面、会计报表内容、企业财务状况、或有事项和未来发展的重要信息,它是会计报表的补充和说明.笔者认为,它与表内信息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1.从属性。
表外信息是对表内信息的补充和说明,在会计报表体系中从属于主要报表,处于从属地位,应当报从和服务于主要报表,既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取代主要报表的位置。
2.解释性。
表外信息是对表内相关信息的解释和注脚,在报表使用者阅读时,如果没有相应的解释,许多内容就难以读懂,容易产生分歧和误解。
如对表内的“应收”项目中有无已贴现的商业承况汇票,有多少,应当作出必要的解释,不能让使用者产生误解。
3.表现形式灵活性.表外信息不受固定表格和指标的限制,它可以通过文字陈述、图表显示等形式反映企业的简况、基本会计策、主要经营活动、或有事项和未来发展等相关内容,形式多样,方法灵活。
4。
建设性。
表外信息不仅对表内信息进行补充、说明,还要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评价,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措施,以利于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未来发展地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措施,以利于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未来发展有更全面的认识。
所以,表外的信息不是简单的,而是者对相关信息的再加工. 5.内容多样性。
表外信息的含义广泛,内容多样,不受格式、范围和时间的限制。
上市公司表外信息的现状分析及改进
上市公司表外信息的现状分析及改进孔龙、李兵(兰州商学院会计学院,甘肃兰州,730020)摘要:表外信息是对会计报表信息的补充和说明部分。
根据决策有用观和信息的不断发展,与决策相关的信息已经远非报表内部信息所能传达,表外信息的内容呈现出不断扩张的趋势,对于报表使用者正确理解和应用报表变得日趋重要。
本文结合上市公司经常采用的伪造利润的手段,分析了其表外信息披露的现状,并提出了改进表外信息质量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表外信息、分析、改进一、表外信息披露的起源及发展1978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提出了扩大会计信息披露的新思路,将财务报表扩大为财务报告。
1980年,FASB发表了题为《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手段(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Other Financial Reporting Means)》的邀请评论书,详细阐明了财务报表与财务报告的关系。
从此,会计披露逐渐进入以财务报告为主体的新阶段。
随着信息披露内容的不断扩大,定期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被内涵更广的年报、半年报、季报等信息披露形式取代。
会计披露由表内延伸到表外,主要是基于以下环境的改变:1、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需求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现代股份制企业和证券市场的日趋成熟,投资者对会计披露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他们不仅需要知晓财务报表里的数字,也希望了解这些数字所赖以产生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不仅需要财务信息,还希望了解更多的非财务信息,如经营战略、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等;不仅需要定量的财务信息,也需要了解某些定性信息,如主要指标数据变动的原因等;不仅想知道确定性信息,还需要了解不确定性信息,如金融工具利率和信用风险信息等;不仅要求获得过去的历史性信息,也希望管理层适度披露某些预测性信息等。
2、严格的会计确认标准将大量有用信息排除在财务报表之外在会计披露理论上,只有符合严格的会计确认标准,通过会计确认,并且登记入账簿的事项,才能在财务报表之内披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表外信息披露
一、表外信息披露的现状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作为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载体—会计报表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但从会计报表本身来说,由于其会计要素的规定性、格式的固定性和计量单位的单一性和报表容量的有限性,决定了它们表达的会计信息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会计报表的使用者不仅要求企业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报表,还要求企业对表外信息加上披露力度,表外信息在整个财务报告体系中的地位亦日益突出。
表外信息是指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三大基本报表以外,以附注、解释、明细附表、补充报表的形式披露的其他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
是对表内信息的补充和说明,解释和注脚。
其表现形式灵活性。
不受固定表格和指标的限制,它可以通过文字陈述、图表显示等形式反映企业的简况、基本会计政策、主要经营活动、或有事项和未来发展等相关内容,形式多样,方法灵活。
我国目前对表外信息披露的规定还比较少,且主要针对上市公司而言。
中国证监会于1997年12月7日发布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形式》对表外信息披露作了较详细的规定。
表外披露的内容有:公司简介、公司所采用的主要会计政策、会计报表主要项目的注释、异常报表项目的解释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披露、或有事项和承诺事项、期后事项、分部信息、重大事项和其他重要的信息。
纵观企业的财务报告,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是:作为财务报告主题的财务报表其变化较小,但表外披露的增长非常迅速,且所涵盖的信息量也来越大,财务报告全文的厚度在不断的增加。
这是因为,受财务报表格式与内容高度规范化的制约,财务报表信息的广度和深度均显示出“难以满足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巨大需求”的迹象,而表外披露正是对这种变化了的会计信息需求做出了反应。
二、披露表外信息的必要性
1、现行财务报表信息披露忽略了不能用货币计量的相关信息。
由于现行财务报表主要借助于货币计量单位来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因而许多无法量化的事实和质量信息不能得到揭示,如企业管理当局的业务素质、管理能力、公司的组织机构设置等。
而这些非量化信息往往是报表使用者判断企业盈利能力、发展前景所必需的。
披露这些信息有助于他们更好的理解财务信息所传递的含义,了解经济事项变动的原因,关注企业长远发展规划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正确评价企业发展所拥有的机会和面临的风险,从而制定正确的投资策略。
对于企业而言,有助于他们发现自身在同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和不足,从而改进经营管理策略,提高经营效益,树立良好的形象。
2、现行财务报表披露的是通用信息,它假定大多数的信息使用者具有共同的需要。
事实上,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有不同的决策模式,他们对信息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现行财务报表的披露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以投资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忽视了对其他利益集团承担的报告责任。
3、现行财务报表披露的是历史信息。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发生额进行计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的以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
”但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如果不对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就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从决策的要求来看,由于决策是一项面向未来的行为,因此最相关的是预测信息。
4、现行财务报表只能近似地反映已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对许多的具有不确定性的或有事项,则不能全面、准确地加以揭示。
6、随着资本市场国际化及资本筹集竞争的加剧,许多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在完成法定信息披露的基础上,自愿披露一些对企业有利的信息,以达到既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又达到为公司做宣传等有利的双重目的。
7、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信息披露是证券市场的核心。
会计信息披露是否充分、适当,直接影响证券市场效率、机制功能的发挥。
三、表外信息披露的注意事项
一味地朝充分披露方向改进,有可能滑入信息过量的泥潭,反而导致信息有用性的降低。
因此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严格遵循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结合原则
对不同的事物,人们的观点也往往不一致,各自表现出的喜好也大相径庭。
而企业在披露表外信息时往往并不以用户或其他利益相关人的偏好和需要为出发点。
于是,讲成绩时过于夸张,预测未来总是“前途一片光明”;而谈到问题时则含糊其辞,遮遮掩掩,以致于那些已陷入困境,甚至濒临破产的公司,也总是试图给人一种“并非很糟”的印象。
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必须制订一套较为规范的表外信息披露制度,对某些重大信息要强制披露,以保证表外信息的决策有用性,降低用户信息风险,而对自愿性披露的信息,也要加以引导和鼓励。
2、提高表外信息的编制质量
表外信息披露质量的好坏、数量多少,不仅取决于企业财务人员对会计准则、财务制度及相关法规的理解程度,还取决于他们对表外信息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因此,财务人员必须充分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努力提供自身专业技能,不断提高表外信息质量。
3、明确披露虚假表外信息的法律责任
追究虚假、误导表外信息的责任者的法律责任并予以惩罚、制裁,是制约虚假表外信息编制、公布的有效手段。
但是,表外信息从编制到公告要经过诸多环节,要使虚假、误导表外信息的法律责任在这些环节被分担,并不是一件易事。
现行的证券法律法规中,规定了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上市公司管理部门与财务主管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也申明承担审计、审核等业务的注册会计师要对源于自身过失和欺骗行为的情形承担法律责任,监管机构因自身失职要对虚假会计信息承担责任。
但是应该看到,这些法规中都未规定虚假、误导表外信息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如此的法律空档使得当虚假表外信息涉及到多个环节的责任时,司法机关只能采取所谓“深口袋理论”,即由最有能力承担责任的一方来担当无限连带责任,而责任的承担尤以经济赔偿为多。
虚假、误导表外信息的过失的大小与实际承担的法律责任不配比,纵容了信息提供者弄虚作假、欺诈等行为的发生
[1]饶文英试论会计报表的局限性及表外信息的作用财务与会计,2000,(5)
[2]赵超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思考财会研究,2001,(3)
[3]刘汝军表外信息初探会计研究,1996,(9)
[4]葛家澍论财务业绩报告的改进会计之友,2000,(8)
[5]何红,徐晔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预防对策财务与会计,2000,(1)
[6]现代财务会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