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玩_的文学幼儿文学的游戏性_方卫平

合集下载

论一个可能的儿童文学学派-方卫平

论一个可能的儿童文学学派-方卫平
持下,从1980年开始,一批优秀的研究人才开始从校内外向儿童文学学科聚
集。至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该学科先后汇聚了韦苇、黄云生、吴其南、周晓
波、楼飞甫、方卫平、章轲等中青年研究者。他们在儿童文学研究的各个领
域开拓耕耘、镇守把关,逐渐修炼、磨合,形成了一个既有研究分工,又有学
术合作的儿童文学研究群体。到了21世纪初,在新一代学术带头人的努力
学派的时候,该学科近30年来的学术沉淀和学科积累,无疑成了关于这一议
题和思考的最有力的事实基础和历史支撑。
1978年10月,国家出版局、教育部、文化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
国文联、全国科协在江西庐山联合召开了“全国少年儿童读物出版工作座谈
会”。会后,国家出版局等七家单位联合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加强少年儿
了中国高校第一份综合性的儿童文化研究丛刊《中国儿童文化》(2004),成
立了中国高校第一个国际儿童文学馆和台湾儿童读物资料中心(2007),建
立了第一个中国儿童文化研究网(2007),使浙江师大的儿童文学学科建设
在整体上保持了良好的推进态势。
在中国当代的学术制度安排中,儿童文学学科通常都被勉强地归置于
同和支持。1979年,浙江师院中文系恢复儿童文学选修课,成立了儿童文学
研究室,并开始招收儿童文学方向硕士研究生……一所高校与儿童文学的
学术情缘,就这样开始了。
其实,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蒋风就发表过一些儿童文学研究论著,
但是对于浙江师范大学的儿童文学学科建设来说,1979年所发生的一切,仍
如此之多的儿童文学研究者,这种情景,为全国高校所仅见。
在长期的共事和学术研究活动中,浙江师范大学的儿童文学研究者们

儿童文学教程方卫平引用

儿童文学教程方卫平引用

儿童文学教程方卫平引用儿童文学是指专门为儿童读者创作的文学作品。

它在儿童心灵中播下了美好的种子,开启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方卫平是一位知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和教育家,他的作品被广泛应用于儿童文学教育中。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引用方卫平的一些观点和教导,探讨儿童文学的重要性和教育意义。

方卫平指出:“儿童文学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窗口。

”儿童正处于探索世界的阶段,通过阅读儿童文学作品,他们可以开阔视野,了解不同的文化,认识各种各样的人物和事物。

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和情感,都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他们的综合素养的提升。

方卫平还说:“儿童文学是儿童内心世界的镜子。

”儿童文学作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可以让儿童看到自己的影子,认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和故事情节也会给予儿童启示和教育,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并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方卫平认为:“儿童文学是儿童成长的助推器。

”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往往富有教育意义。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儿童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和道德准则,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儿童文学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情感和思维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除此之外,方卫平还提到了儿童文学作品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他认为,儿童文学作品应该具备儿童喜欢阅读的特点,有趣、引人入胜。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儿童文学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方卫平的观点和教导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通过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教授,我们可以帮助儿童认识世界,了解自己,培养他们的情感和思维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儿童文学作品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让阅读成为儿童的乐趣和爱好。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儿童创造一个美好的阅读环境,让他们在儿童文学的海洋中快乐地成长。

当代儿童文学短篇佳作的精彩荟萃——评方卫平《共和国70年儿童文学短片精选集》

当代儿童文学短篇佳作的精彩荟萃——评方卫平《共和国70年儿童文学短片精选集》
当代儿童文学短篇佳作的精彩荟萃
——评方卫平《共和国70年儿童文学短片精选学选本的编辑出版不仅具有对文化的 积累、保存和流传功能,还通过编辑主体的筛 选、提炼,完成了对文化产品的价值判断和文学经典的不断 塑造。当年编辑出版《中国新文学大系》就旨在利用“选 择”的行为,向受众提供一种文学范本,展示“五四”新文 学运动的实绩,并拢聚各方力量参与新文学建设。我国当代 儿童文学发展历程与共和国同龄,走过了70个年头。历经 时代的淘洗,究竟哪些儿童文学作品堪称经典,哪些作品成 为儿童文学史中世代相传的佳作,同样需要选本的甄选和传 承。在儿童文学领域,对我国儿童文学作品作出评价性“选 本”的巨制,有《中国儿童文学大系》《百年百部中国儿童 文学经典书系》等,而针对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短篇作品展开 大时间跨度选编的,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新近面世 的、方卫平选评的《共和国70年儿童文学短篇精选集》当属 首度。 《共和国70年儿童文学短篇精选集》共分三辑,选文 “文体”涵盖儿童短篇小说、短篇童话、寓言、儿童散文、 儿童诗歌、儿童报告文学、科学文艺;选文“受众”则兼顾 了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三个层面,堪称儿童文学 文体的荟萃。入选作家上自共和国成立之初、20世纪50年代 儿童文学第一次大繁荣阶段的老一辈作家,如金近、包蕾、 张天翼、任大星等;又有20世纪80年代掀动儿童文学多向度 美学探索的中坚作家,如金波、高洪波、曹文轩、张之路、 常新港、梅子涵、班马、徐鲁、汤素兰等;下至成长、成熟 于21世纪的70后、80后青年作家薛涛、小河丁丁、殷健灵、 汤汤、陈诗哥等,可谓当代儿童文学70年中70多位代表性作 家的荟萃。选文标准则建立在方卫平教授多年儿童文学学术 研究与大量文本阅读实践的基础上,既有文学性、艺术性、 思想性的基础考量,又兼顾文体的特征与审美的嬗变,艺术 的创新与文学史的价值。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一些70年 来始终保有艺术生命力的、脍炙人口的短篇佳作外,方卫平 教授还深入数量庞大的短篇作品中,寻找、鉴别、打捞遗珠 之作、跨界之作,让一些因种种原因出离读者视野的儿童文

“玩”的文学:浅谈幼儿文学的游戏性

“玩”的文学:浅谈幼儿文学的游戏性

娱 乐等 多方 面内容 的活动。其 中,以语 言为基础的 幼儿 文学 ,在 内容 、语 言、形式以及 内在精神 方面均展 现 出了一 种与幼 儿生活 紧密相连 的游戏性。幼儿 文学作品 以理解和 尊重童年 内在 生命精 神为 目标 ,从 而形 成 了幼儿文学的特
殊的游戏精神 ,其对 于幼儿的成长 以及 未来发展有着 重大的意义,因此 ,应 注重幼儿文学的游戏性 。
幼儿文学 教育对于幼儿来说是至关重要 的,其 能够 帮助 幼儿认知社会 、感 受世界的魅力 。幼儿文学作 品不仅 涵盖多 姿多彩的教学 内容 ,同时还具备有引人注 目的教育形式 。在 实际教育过程 中,务必 将文学的精髓融人整个学 习体 系中 ,
这样 有助于幼儿 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 ,同时也 能够最 大限度 地展现 出 “ 玩 ”的文学所具有 的教学效果 。
由于儿童的认知能力有限 ,他们大多认 为生活是 由各式各样 的
所创设 出的游戏情境有着异 曲同工的效果。对于幼儿来说 , 幼儿文学所 构造的世界就是一个 宽广 的精 神游戏世界。这个
虚拟世界 充满着欢乐 ,趣味性很 强 , 其是 幼儿精神世界的真 实反 映 ,能够 自然流露 出游戏 的童趣 ,这与复杂的文学雕琢
常常对书页进行折 叠式设计来让幼儿在 翻阅过程 中产生立 体
感 ,现如今 ,幼儿 文学在形式方面 已经 有了重大 突破 ,不 再 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制约。
3 . 操 作 上 游 戏 性 运 用的 特 征
传统幼儿 文学本身就是游戏 的重要 组成部分 。在这些 幼 儿文 学作品 当中,唱词是非常关键 的要 素 ,其 主要指 的是儿
产物有着很大 的区别 。 2 . 意味 着一种充沛的童年生命 能量 童年游戏是幼儿 旺盛 的生命 力的 自然外化。而幼儿文学

张扬着生命力的当代儿童文学教材——评方卫平教授《儿童文学教程》

张扬着生命力的当代儿童文学教材——评方卫平教授《儿童文学教程》

张扬着生命力的当代儿童文学教材——评方卫平教授《儿童文学教程》《儿童文学教程》是方卫平教授于2013年独立撰写的当代儿童文学教材。

该书是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二五”规划教材,出版后引起巨大反响。

以往已有不少学者从该教材的经典性、系统性、创新性、实践性等方面阐述了它的独到之处。

本文将焦点固定在该教材体现的“生命力”上,以期从这一个小窗口,看到另外一片风景。

富有生命力的教材编写语言教材编写语言往往是难以把控的,如果过于严肃,则不免让读者觉得艰深,如果过于轻松,又不免显得随便。

《儿童文学教程》的编写语言在严肃与轻松之间自由收缩,可谓是极富生命力。

其一,教材编写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与读者的亲切互动。

当一本教材的知识性过强时,读者会产生一种压迫感。

在这种情况下,知识的获取往往是被动而又乏味的。

但是,方卫平在编写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教师的亲切,同时兼顾学者的威严。

他将自己的教学经验融合入教材中,在编写时结合实际发问。

这令读者感到置身于课堂的亲切,而又有深入的思考体验。

他试图将自己的体验与读者的体验达成共鸣,通过“我们”这个称呼,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其二,教材编写语言的生命力在于灵活运用各学科知识。

知识的组合是死板又机械的,读者往往不容易接受,而将各类知识融会贯通达到聚合的状态是更为高明的。

方卫平知识渊博,涉猎学科广泛,古今中外的诸多领域均有涉足。

但是,他并没有用艰涩的语言把各个抽象的概念一齐抛给读者,而是将各类知识通过自己通俗易懂的语言加工后呈现给读者。

因此,《儿童文学教程》既做到了“把自己的论断建立在比较可靠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基础之上”[1],又做到了有趣易懂,富有活力。

富有生命力的儿童文学观宗白华先生曾指出:“艺术为生命的表现,艺术家用以来表现生命,而给予欣赏家以生命的印象。

”[2]文学作为艺术的一部分是有生命的,毋庸置疑,儿童文学也是有生命力的。

方卫平在教材中反复强调儿童文学中的“生命”、“生命力”,这与他的儿童文学观密切相关。

让童年有好的文学陪伴——听方卫平老师讲课有感

让童年有好的文学陪伴——听方卫平老师讲课有感

让童年有好的文学陪伴——听方卫平老师讲课有感让童年有好的文学陪伴——听方卫平老师讲课有感就儿童阅读的诸多要素来说,文本大于一切,这已经越来越成为业界的共识。

但究竟怎么样的文本才是适合儿童阅读的好文本,似乎还是莫衷一是。

2014年12月4日,在浙江教学月刊社和浙江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创会、江浙沪儿童文学教育联盟学校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儿童文学教育研习”活动上,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方卫平教授做的《那些让我欢笑、落泪、沉思的故事——最佳儿童文学读本的选评与思考》的讲座,为我们做了很好的引领。

诚如方老师所言,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应当触及到了关于童年、人生、人性、社会、命运等最基本的价值命题,具备相当的思想深度和情感力度,从而展现儿童文学的纯真和质朴,幻想和幽默,玄思和深邃,丰富和大气……这不只关乎儿童的语文,更关乎儿童的精神发育和生命的陪伴。

他认为:让童年有文学的陪伴,这是社会的文明,教育的文明,它展示自身的高度和尊严的这样一种基本的姿态,也是文明的一种重要的自觉……在今天,首先是儿童文学的陪伴。

儿童需要文学的滋养和熏陶,这也是儿童文学自身存在的和介入他们童年生活的最大的一个理由,也是存在的最高意义。

深邃的文化学视角,诠释着童年和儿童文学应有的姿态。

充满着使命感的话语方式,让我们相信儿童文学在人早年阅读中的塑造,相信今天的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用文学来浇灌,不是为了明天和未来,而是为了今天和现在;让我们相信,教育应当首先是一种陪伴和滋润,这是基本的文明伦理。

这样的童年情怀,实在值得我们这些天天与儿童打交道的成年人深刻反思。

现实中的童年危机,需要我们警惕:童年有其独特的、自我的存在价值,失去童年,也就意味着失去未来。

童年需要儿童文学的陪伴,不仅是文明的需要,也是儿童与生俱来的需要。

方老师在讲述时聊到自己和儿子小时候的一段生活小插曲:不足三岁的孩子洗完澡光着身子在床上跳,还哼着自创的歌谣,在词穷处自动地加上了“嗯嗯嗯”。

《儿童文学》课程提纲

《儿童文学》课程提纲

《儿童文学》课程提纲课程名称:儿童文学开设系部:教育管理系开设专业:幼儿师范一、课程目标在幼儿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儿童文学》是专业基础课,课程目标是:知识目标:培养幼儿师范专业学生的文学素质。

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温暖的情怀和健康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良好专业素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厚实儿童文学理论功底和研究精神,有广阔儿童文学视野、有较强阅读指导能力和文学活动组织能力,成为适应现代学前教育需要的合格教师。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阅读、欣赏、创造、表演儿童文学作品能力。

采用作品欣赏式、问题式、讨论式教学,经过“课堂学习—阅读欣赏—创作、表演”的实习实践过程,了解儿童文学的不同体裁的特征(主要指儿歌、幼儿诗、幼儿童话、幼儿故事、幼儿图画书、幼儿戏剧等等)和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文学接受特点,明确儿童文学与学前教育的关系,开阔学生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视野,提升学生鉴赏、分析评价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文学作品阅读指导的能力。

能够创作、表演儿歌、童话、儿童故事。

应用目标:强化实训成果。

在提高学生儿童文学综合能力基础上,重点进行儿歌、童话、儿童故事3个项目化能力训练,形成初步的来自于、服务于学前教育一线的应用成果,提升学生在学前教育领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汇总儿歌、童话、儿童故事3个项目化作品结集出版《幼儿师范专业学生儿童文学作品精选》。

自选作品在舞台、幼儿园进行表演或教学。

二、教学内容项目一儿童文学基本理论素养学习(2课时)项目目标1.理解儿童文学的重要意义。

2.了解儿童文学所包含的内容。

3.懂得儿童文学对幼儿教师的重要性。

学习内容1.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1)儿童文学的概念(2)儿童文学的范围(3)儿童文学的艺术特征a题材范围新颖多样,主题思想明确而有意义b情节描写活泼有趣且故事性强,篇章结构层次清晰、完整而引人入胜c人物形象鲜明突出,符合儿童审美需求d文学语言简洁优美、规范生动e浓郁的趣味性和丰富奇妙的幻想色彩2.儿童文学的接受对象(1)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儿童文学(2)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3.儿童文学的创作实践(1)儿童文学的创作过程(2)儿童文学创作的题材类型(3)当前儿童文学创作的新特点4.儿童文学的鉴赏(1)儿童文学鉴赏的性质和意义(2)儿童欣赏文学的特点5. 中外儿童文学发展(1)儿童文学发展概述(2)古代儿童文学作家作品(3)现当代儿童文学代表性作家作品项目二童话(20课时)项目目标了解什么是幼儿童话以及幼儿童话的特点与分类。

儿童文学教程方卫平教案

儿童文学教程方卫平教案

以下是一份儿童文学教程方卫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儿童文学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儿童文学的分类和经典作品。

3. 学会如何编写儿童文学。

二、教学内容:
1. 儿童文学的概念和特点。

2. 儿童文学的分类和经典作品。

3. 如何编写儿童文学。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2. 案例分析法。

3. 讨论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儿童文学的概念和特点。

2. 如何编写儿童文学。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参与度。

2. 作品分析能力。

3. 讨论表现。

六、教学准备:
1. 儿童文学经典作品。

2. 儿童文学教学案例。

3. 教学课件。

4. 教学用具。

七、教学步骤:
1. 介绍儿童文学的概念和特点。

2. 分析儿童文学的分类和经典作品。

3. 讨论如何编写儿童文学。

4. 学生创作儿童文学。

5. 作品展示和评价。

八、教学评估:
1. 课堂参与度。

2. 作品分析能力。

3. 讨论表现。

儿童文学四次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2)

儿童文学四次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2)

1.儿童文学指为少年儿童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学作品。

2.儿童文学题材指儿童文字作品中具体描绘的社会生活事件或现象,是作品内容的最主要因素。

一般来说,儿童文学有三大母题:爱、玩童、自然。

二、填空题1.儿童文学的最大特征在于富有儿童情趣;它有别于成人文学的其他四个特征是:(韵文性、直观性、幻想性、叙事性)_2.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是(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自然的母题)3.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指儿童在成长发育过程中与一定年岁相对应的相对稳定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的综合表现。

4.文学接受是指读者注意文学作品,初步阅读或听讲作品,以至产生兴趣的过程。

为了分析的方便,一般把儿童对文学作品的接受描述为_(注意、阅读、兴趣)几个阶段5.婴幼儿是靠听觉感受儿童文学的。

婴幼儿文学的基本要求是_(游戏性、趣味性、直感性、幻想性)6.婴幼儿文学的功能主要有四(愉悦、认识、教育、审美)三、选择题(单选或多选,每小题2分,共20分)1.以下各项中属于内容因素的有。

__A.题材_C.母题_E.主题_G.人物_H.心理描写_ L.情节J.环境;属于形式因素的有_B.体裁_D.意识流_F.语言I.顺叙K.结构________。

(ACEGHLJ、BDFIK)2.儿童文学在艺术手法上的“四多四少”是指___ B.多用顺叙,少用倒叙、插叙;C.多用描写、对话,少用议论、叙述;E.多用生活流手法,少用意识流手法;G.多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少用心理描写、环境描写;(BCEG)3.决定儿童年龄特点的三个基本因素是_A.生理因素D.心理因素I.社会化程度(ADI)4.儿童文学的三大层次是指___ D.少年期文学 E.童年期文学F.婴幼儿文学(DEF)5.在儿童文学中, ___ ______是儿童文学特色最鲜明的文学。

(A)6.就语体来说,婴幼儿文学应____ C.口头文学7.童年期文学特别强调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____ B.浅显性 D.真实性F.趣味性 H.讲究艺术手法的运用(BDFH)8.童年期文学常用手法有____ A.夸张手法 B.写实手法E.幽默手法(ABE)9.童年期文学常见的样式有_________。

第三讲幼儿文学的游戏性

第三讲幼儿文学的游戏性
1.游戏是一种学习
就像小猫小狗通过游戏来学习未来的生存技能一样,儿童也通过游戏模仿和学习成人世界的规则。我们看到儿童在过家家等游戏中进行外在世界的各种角色扮演,并在这一实践性的扮演中温习和巩固他们对于外在世界的各种认知。因此,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这样说:“我的朋友,请不要强迫孩子们学习,要用做游戏的方法。”高尔基也说过,“游戏是儿童们认识世界的方法,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工具。”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儿童游戏“具有与成人的活动、工作和服务同样重要的意义。儿童在游戏中怎么样,当他长大的时候,他在工作中也多半如此。”
在幼儿的成长发育过程中,游戏和对游戏的寻求几乎是无处不在的。幼儿文学也是幼儿体验游戏的其中一个特殊的场所。
二、幼儿文学的游戏特征
一般说来,我们对于一本幼儿图书的期待通常是,它首先必须是“好玩”的,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能够吸引幼儿读者的注意,征的一种朴素的认识。
第三讲幼儿文学的游戏性
幼儿文学的游戏性是指幼儿文学从内容、语言、体式到内在精神,都体现了一种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游戏特性。幼儿文学的艺术始终与游戏特有的快乐、自由的愉悦联系在一起,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文学就是一种特殊的幼儿游戏。
一、幼儿与游戏
“游戏,几乎就是童年的象征。”对幼儿来说,生活就是游戏,而他们的游戏也就是生活。游戲是幼儿的一种本能需要。这一需要在幼儿生命起始之初,就已经铭刻在了他的精神之中,它可能是包括人类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体遗传编码的一部分。我们看到,许多动物会在幼年期都表现出某种游戏的本能,而我们人类直至成年期仍然对游戏保持着内在的狂热需求,尽管这些游戏在形式上截然有别于儿童游戏。游戏对幼儿来说不是一种剩余精力的简单耗费,而是包含了学习、创造和娱乐层面的多重意义。
对幼儿文学来说,幼儿文学作品提供给他们的,首先也是一个游戏,这个游戏是由语言作为最基本的承载物的,其游戏内容主要也在语言的层面上展开。在此基础上,它同样可以被转化为普通的幼儿游戏。

守望儿童文学的艺术疆土_论方卫平的儿童文学理论研究

守望儿童文学的艺术疆土_论方卫平的儿童文学理论研究

2010年3月第10卷第1期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Comprehensive Edition )Mar.2010Vol .10No .1●文学研究摘要:方卫平是当代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和批评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的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在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和评论界引起广泛关注。

方卫平从儿童文学的学理角度出发,形成了自己的儿童观和儿童文学观,从本质、创作、构成、接受、批评等多维度阐释和把握了儿童文学的内涵;从中外儿童文学史论的角度着眼,修成了《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和《法国儿童文学导论》两部重要的理论著作,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关键词:方卫平;儿童文学;理论研究中图分类号:I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573(2010)01-0055-05收稿日期:2009-12-28作者简介:王亚玲(1985-),女,回族,新疆和硕人,兰州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

守望儿童文学的艺术疆土———论方卫平的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王亚玲(兰州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00)“从事儿童文学研究和写作已经有25个年头了。

儿童文学研究这个职业,给了我的人生和整个生活太多的馈赠和赐予,而我也在这条路上倾注了自己的生命和热情。

如果说中年有一个人生驿站的话,那我希望这个驿站只是又一次出发前的一个小小的歇息场所。

对于儿童文学,对于儿童文学的研究,我的学术之梦还没有止息。

”———方卫平随着我国儿童文学事业的发展,儿童文学批评也初具规模。

然而,当今批评的主要关注点在作家作品的批评,对儿童文学研究者的批评———“批评的批评”研究则少有涉及。

方卫平是当代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和批评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的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及批评实践在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和评论界引起广泛关注。

一、方卫平儿童文学研究概述方卫平1961年8月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祖籍湖南省湘潭县,现工作于浙江师范大学。

读《雨季的阳光》感

读《雨季的阳光》感

读《雨季的阳光》感《雨季的阳光》作者是方卫平,他是浙江师范大学教授,著有《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发展史》、《童年写作的重量》等个人著作。

雨季的阳光,这本书共有八大部分,分别是“从前的从前"、“唱着歌的童谣”、“文字里的旋律”、“写信的浪漫”、“探访奇幻天地”、“那一片思念的梦田”丶“共有一个世界"、“雨季的阳光”。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部分是“共有一个世界”中的《不在一个人奔跑》,这个文章的作者是格日勒其木格·黑鹤。

主要写了作者和他的爱犬小金子罗杰之间的故事,课文主要内容写的是作者回忆,自己和小狗罗杰初遇时的情景;带着罗杰去玩耍、奔跑时的情景;罗杰做梦时的情景;作者和弟弟骗罗杰,让罗杰找作者,罗杰非常慌忙时,经过一系列的查看,罗杰找到作者,很开心时的情景。

这篇文章写了人类与狗可以自然沟通、相互体恤、患难与共的一种精神!看到这个文章时,我也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

记得在我幼儿园时,我家有一只非常可爱的狗,它非常的听话,每天我坐校车去上学时,他都会把我送到校车门前,把双腿搭在车门上,依依不舍的看着我,让我有一种想要带着她一起去上学的感觉。

因此,我和妈妈提过这样的要求,妈妈说了不可以带他一起去上学,因为她要在家把家看好。

但我内心中还是很遗憾。

一次我去上学时,它仍然把我送到车门前,然后我跟他说让他回家,然后她就和妈妈一起回家了。

我就去上学了,放学回家时,我却没有看到它来接我,我以为他可能在家里,但回到家后发现,他并没有在家,就问妈妈有没有看到妈妈说没有。

我还以为它可能出去玩了,结果晚上吃晚饭时我还没看到他。

妈妈安慰我说道想:去睡觉吧,说不定第二天早上它就回来了。

我相信了妈妈的话,第二天早上起来时,我却并没有看到它,爸爸告诉我说他可能被别人抓走了,我非常的伤心。

爸爸安慰我说:等下次我再从朋友家抓一只小狗回来陪你玩。

但我还是很伤心,因为没有哪只狗可以代替它在我心中的位置。

这篇文章告诉了我,狗是我们忠诚的朋友,我们要善待它们!。

诗意·游戏·童年--林芳萍的儿歌创作世界

诗意·游戏·童年--林芳萍的儿歌创作世界

诗意·游戏·童年——林芳萍的儿歌创作世界张瑞【摘要】摘要:台湾诗人林芳萍的儿歌创作已自成一体。

她的儿歌文字浅白凝练、动词运用精炼,既有鲜明的节奏感又有优美的韵律感,更具清新脱俗的质感。

林芳萍注重对儿歌内在特质的探索,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平实的浅语、短句之中酿造出诗的意境,使其儿歌具有了诗的味道;第二,在其游戏儿歌的脉络里,从多个角度对童年游戏精神特征做出透视;第三,其儿歌更亲合于“童年”,不仅有诗里画外的趣味与想象,更具对情感和生命感受的细腻传达。

【期刊名称】昆明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8【关键词】林芳萍;儿歌;“诗化”儿歌;童年;游戏精神林芳萍是台湾当代儿童文学作家,至1991年投入儿童文学创作至今,已出版有《我爱玩》《月亮船》《蜜豆冰》《谁要跟我去散步》《躲猫猫抓不到》《会画画儿的诗》等儿童诗歌,儿童散文《屋檐上的秘密》《听水在唱歌》《阿嬷家的樱花开了》等,另有图画书创作及翻译作品。

其作品曾获“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少儿读物奖、“陈国政儿童文学奖”首奖、“信谊幼儿文学奖”首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等,并得到林良、桂文亚等多位作家、学者的肯定。

她的作品充满了多元的特色,不论是儿童诗歌还是儿童散文,在题材选择、主题内容、诗歌形式或是语言风格上,都呈现了活泼多变的样貌,在作品中随处可见其个人化独特的风格,以及她所展现的儿童文学价值。

“在儿童文学这座蓊郁的森林里,儿歌像一朵小花。

浅显的内容如纯白的花瓣,形式化为精简短小的茎秆,在风中韵韵散发香味,引来蝴蝶蜜蜂拍翅翩飞。

这样一朵儿歌花,种植在最贴近孩子生活土壤的花园里,虽然很小却开得很美。

”[1]林芳萍就是在儿歌这块园地里耕耘的歌者,她的儿歌有一种别致的韵味,是带着清灵的诗意和绵长的情意酝酿而成的。

她对儿歌一往情深,教学、写作近十年来,已然发展成独树一帜的“芳萍儿歌铺”。

本文尝试着分析阐释林芳萍儿歌“诗化”的艺术特色和其中挥洒着的恣意的游戏精神以及其多视景的童年表达,从而探求在现代语境下,林芳萍在儿歌创作中的艺术可能性及张力的实践和新颖的造诣。

方卫平儿童文学教程

方卫平儿童文学教程

方卫平儿童文学教程《方卫平儿童文学教程》——这本书,呃,光听名字就感觉它应该是本神奇的书。

你知道,方卫平老师,简直就是儿童文学的活字典,讲得头头是道,拿捏得准准的。

他不光是给我们讲儿童文学,还是在教我们如何去用心去写,用心去读,用心去理解那一份纯真和美好。

说白了,这本书就是教你如何用心去看待孩子的世界,如何让我们的大脑、心灵,甚至连灵魂都能跟孩子们产生共鸣,感受他们的快乐、悲伤、困惑和想象力。

要说,这本书真的是一篇篇的“心灵体操”,让你看完之后,不禁觉得:哦,原来儿童文学可以这么有趣、这么深刻!这本书里,方卫平老师首先就聊了什么叫“儿童文学”。

很多人听到这三个字,估计第一反应就是:这不就是给小孩看的书吗?对,确实是给小孩看的,但也不完全是!你想,儿童文学不仅仅是故事简单、情节直白那么简单,它的世界可广了。

你看那写得好一些的儿童书,情感丰富,层次深,不仅仅是为了逗孩子笑那么简单,还常常包含着成人也能从中领悟的哲理、智慧。

所以啊,儿童文学不是低级的书,而是用心去写的艺术。

别看它的语言浅显,读起来简单,能让大人也从中汲取养分,尤其是当你看到那些孩子读着那些书、眼睛亮晶晶的样子,心里还真是感觉挺暖的。

说到这个,老师在书里有个观点特别让我印象深刻——儿童文学其实就是让孩子能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里,去探索世界,去了解自己。

你看,孩子们的心灵纯净,就像一张白纸,他们接触到的每一个故事、每一次阅读,都是一笔美丽的色彩。

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可能就能改变他们对世界的认知。

记得方卫平老师说过,很多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其实背后都在传达着一种“勇气”。

你看《小王子》吧,他虽说是个小男孩儿,但他敢于面对孤独,敢于追求真理,这不就是一种“勇气”吗?而这种“勇气”,就是儿童文学的魅力之一,它不只是让孩子们笑,也教他们如何在困境中找到希望,如何面对成长中的种种挑战。

然后啊,书里还有一部分讨论了如何创作儿童文学。

说实话,这个部分对于我来说,简直是个宝藏。

_玩_的文学幼儿文学的游戏性_方卫平

_玩_的文学幼儿文学的游戏性_方卫平

翻跟头”则是配合一种手拉手的动作游戏所唱的歌谣。此外还有配合跳绳、踢毽子等游戏所吟唱的歌 谣。比如下面的这首游戏儿歌:
一个毽踢八踢, 马兰开花二十一。 二五六,二五七, 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五六,三五七, 三八,三九,四十一, 四五六,四五七, 四八,四九,五十一, 五五六,五五七, 五八,五九,六十一, 六五六,六五七, 六八,六九,七十一, 七五六,七五七, 七八,七九,八十一, 八五六,八五七, 八八,八九,九十一, 九五六,九五七, 九八,九九,一百一。 这 是 一 首 配 合 踢 毽 子 游 戏 时 吟 唱 的 数 数 歌 ,它 具 有 双 重 功 能 ,一 是 作 为 一 个 完 整 的 游 戏 环 节 从 开始到结束的标志,二是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除 了 口 头 吟 唱 的 童 谣 之 外 ,书 籍 形 式 的 幼 儿 文 学 作 品 也 可 以 成 为 孩 子 游 戏 的 对 象 。 比 如 专 为 幼 儿 设 计 的 一 些 洗 澡 书 ,其 题 材 往 往 与 水 有 关 ,甚 至 在 外 形 上 也 被 设 计 成 某 种 游 水 动 物 的 形 象 。 同 时 , 书的材质是防水的,可以漂浮在澡盆里。这样,幼儿便可以一边洗澡,一边在水里操演书中的故事。 此外,许多幼儿故事都可以很容易地改编成幼儿游戏的脚本,从而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游戏素材。
二、幼儿文学文本的游戏性特征
一般说来,我们对于一本幼儿图书的期待通常是,它首先必须是“好玩”的,因为只有这样,它才 能够吸引幼儿读者的注意,也才有可能被幼儿所顺利接受。这里所说的“好玩”,就包含了对于幼儿文 学游戏性特征的一种朴素的认识。
对幼儿来说,幼儿文学作品提供给他们的,首先也是一个游戏。这个游戏是由语言作为最基本的 承载物的,其游戏内容主要也在语言的层面上展开。在此基础上,它同样可以被转化为普通的幼儿游 戏。幼儿文学的游戏性表现在幼儿文学文本的各个层面上。

幼儿文学的游戏性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幼儿文学的游戏性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幼儿文学的游戏性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发表时间:2019-07-23T11:51:59.93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9月33期作者:张晓静[导读] 游戏是幼儿成长中最重要的活动,幼儿文学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游戏性,从形式、内容到精神无不体现了这一特点。

幼儿文学的游戏性特征对于幼儿语言、思维和情感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潍坊学院,261061)摘要:游戏是幼儿成长中最重要的活动,幼儿文学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游戏性,从形式、内容到精神无不体现了这一特点。

幼儿文学的游戏性特征对于幼儿语言、思维和情感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游戏;幼儿文学;游戏性特征;幼儿发展游戏是幼儿一种本能的需要,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部分,游戏性是幼儿文学有别于成人文学的最显著的特征。

通俗地讲,幼儿文学可以被称为“玩”的文学,它从内容、语言、体式到精神内核,都体现了一种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游戏特征。

幼儿文学的游戏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文学形式上的游戏性。

幼儿文学要顺利被幼儿接受,吸引幼儿的注意,形式上的游戏性必不可少。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接受某一文学作品时,最先喜欢上的就是文学的外在形式。

我们以儿歌为例,儿歌最早就是从游戏中发展起来的,“母与儿戏,歌以侑之”,因此儿歌中有明显的游戏成分。

首先,在儿歌当中格外重视语音上的韵律感,本身就指向某种游戏的特征,幼儿总是在理解一首儿歌的意义之前,先被韵脚和谐、抑扬顿挫的声音所吸引。

传统儿歌《摇摇船》:”摇啊摇,摇啊摇,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

糖一包,果一包,还有饼儿还有糕,吃了糕饼上学校。

”这首儿歌明白如话,音韵流畅,韵脚落点自然,朗读起来轻松跳跃,童趣盎然。

其次,儿歌是最适合开展亲子游戏的文体,外婆面对面拉着我们的小手,唱着《外婆桥》,是我们童年最温馨的回忆,或是在和小伙伴玩游戏时,配合游戏一边做动作一边念唱儿歌,都体现了儿歌为游戏而生和游戏紧密结合的特质。

《幼儿文学》单项和多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幼儿文学》单项和多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1.幼儿文学的效劳对象是〔B 〕A.0~3岁的幼儿B.3~6岁的学前儿童C.6,7岁~11,12岁的儿童D.11,12岁~15岁的少年2.幼儿文学应特别注重〔D 〕A.简单性B.故事性和新奇性C.教育性D.趣味性和娱乐性3.儿童文学〔狭义〕应特别注重〔D 〕A.美育和引导B.趣味和娱乐C.梦想和想象D.想象和认知4.提出儿童意识中的“自我中心状态〞的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A 〕A.皮亚杰B.桑代克C.弗洛伊德D.斯腾伯格5.幼儿承受文学的主要方式是〔C 〕A.读B.看C.听D.触摸6.专属于儿童文学领域的文学体裁是〔B 〕A.儿歌和寓言B.儿歌和童话C.童话和寓言D.童话和故事7.幼儿文学中最古老的两种文体形式是〔C 〕A.神话、儿歌B.神话、故事C.儿歌、童话D.儿歌、寓言8.儿歌中最具增强语言与动作的协调性功能的是〔A 〕A.游戏歌B.绕口令C.迷语歌D.连锁调9 . 童话名篇大萝卜的作者是〔B 〕A.安徒生B.阿托尔斯泰C.列夫托尔斯泰D.马雅可夫斯基10.“夜里老鼠吱吱叫,/我学猫儿‘妙唔妙……’/老鼠吓得不敢动,/我在床上偷偷笑。

〞赵家瑶的这首我学猫儿着重表达了幼儿文学的哪一美学特征〔A 〕A.稚拙美B.纯真美C.朴素美D.荒谬美11.幼儿文学首先是〔D 〕A.儿歌B.童话C.故事D.文学12.以下作品中哪一篇〔首〕出自柯岩之手〔C 〕A.春天的雪花B.野葡萄C.小熊拔牙D.小猴吃瓜果13.童话圆圆和方方的作者是著名作家〔B 〕A.刘心武B.叶永烈C.叶圣陶D.叶君健14.童话黑黑在老实岛的作者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A 〕A.郑渊洁B.樊发稼C.陈万鹏D.葛翠琳15.童话古里和古拉的作者是著名的日本儿童文学作家〔A 〕A.中川李枝子B.马蒂生C.小林多喜儿D.马尔夏克16.认为儿童文学家的“根本品格应该首先是热爱儿童〞的是著名文学家〔C 〕A.列夫托尔斯泰B.阿托尔斯泰C.高尔基D.肖霍洛夫17.幼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但这种想象主要是〔C 〕A.有意想象B.不随意想象C.无意想象D.艺术想象18、幼儿文学的想象特别强调〔D 〕A.新鲜性B.独特性C.新奇性D.创造性19.长篇童话大林与小林的作者是〔A 〕A.张天翼B、严文井C.金近D.包蕾20.幼儿文学构造的根本要求是〔D 〕A.采用顺叙方法B.按时间安排事件C.防止平铺直叙D.条理清楚21.幼儿文学的创作中的核心问题是〔B 〕A.合理安排构造B.塑造生动鲜明的形象C.设置起伏跌宕的情节D.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22.幼儿口语的最主要特征是〔B 〕A.音乐性B.浅显C.形象性D.动作性23.幼儿所掌握的词汇主要是〔A 〕A.实词B.虚词C.名词D.动词24.童话小鲤鱼跳龙门的作者是〔B 〕A.张继楼B.金近C.刘饶民D.季华25.幼儿极富想象性的思维特征是幼儿文学作品中哪种修辞手法使用的前提〔C 〕A.摹状B.拟人C.夸大D.比喻26、儿歌在我国一般被称作〔B〕A.“童儿歌〞B.“童谣〞C.“儿童歌〞D.“孺歌〞27、在以下文献中,不能读到最早记载的儿歌的是〔A〕A.孟子B.春秋左传C.国语D.战国策28、我国最早的一部儿歌专集是明代学者吕坤在16世纪末编辑成的〔C〕A.天籁集B.天籁续集C.演小儿语D.歌谣29、真正从儿童文学的意义上去对待、解释儿歌是在〔C〕A.16世纪末B.19世纪中叶C.20世纪初期D.20世纪50年代,30、称儿歌是“天地之妙文〞的学者是〔D〕A.吕坤B.沈伊默C.刘半农D.郑旭旦31、“儿歌〞一词被广泛使用是在〔B〕A.19世纪中叶B.“五四〞之后C.20世纪中期D.“五四〞之前32、儿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是〔B〕A.内容浅近,单纯活泼B.节奏明朗,音韵和谐C.构思精巧,简洁工整D.篇幅短小,易记易诵33、总而言之,儿歌的功能是〔A〕A.让孩子快乐B.陶冶孩子情性C.启迪孩子心智D.训练幼儿语言34、人类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是〔C〕A.游戏歌B.数数歌C.摇篮歌D.绕口令35、“千条线,/万条线,/掉到河里看不见。

游戏精神在小学教育文学课程中的渗透

游戏精神在小学教育文学课程中的渗透

游戏精神在小学教育文学课程中的渗透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游戏精神”在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游戏精神”在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渗透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游戏精神”在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渗透的策略。

关键词:游戏精神;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小学语文教材以儿童文学作品为主要资源,儿童文学富有“游戏精神”;小学生天生喜欢游戏,充满游戏精神。

为此,在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要重视儿童文学“游戏精神”这一特征在教学中的渗透,教师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培养师范生对游戏精神的阐释和表现能力,以便他们能应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客观需求。

一、“游戏精神”在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命题,不仅是体现了儿童文学的个性以及美学品格,而且对儿童文学的创作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方卫平老师认为,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是指儿童文学在与童年的游戏和游戏冲动发生关联的过程中,其文本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审美精神。

“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的重要艺术精神,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内涵:自由的精神、欢乐的精神、严肃的精神[1]。

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必须具有运用“游戏精神”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大多数的小学语文课文是洋溢着“游戏精神”的儿童文学作品,顺应了儿童的游戏天性,这就要求师范生掌握“游戏精神”,用“游戏精神”激活儿童的爱游戏的天性,将他们带入“自由”“快乐”、充满“幻想”的情绪体验中,寓教于乐,只有如此,才能激发儿童的语文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升儿童的语文素质。

二、“游戏精神”在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渗透存在的问题(一)训练环节的忽略课程安排中,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时段为一个学期,大约80个课时。

要教完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发展历史、作家作品等内容,时间就已经很仓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游戏是一种学习 就像小猫小狗通过游戏来学习未来的生存技能一样,儿童也通过游戏模仿和学习成人世界的规 则。我们看到儿童在过家家等游戏中进行着各种角色的扮演,并在这一实践性的扮演中温习和巩固 他们对于外在世界的各种认知。因此,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这样说:“我的朋友, 请不要强迫孩子们学习,要用做游戏的方法。”[2]高尔基也说过,“游戏是儿童们认识世界的方法,也是 他们认识世界的工具。”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儿童游戏“具有与成人的活动、工作和服务同样重 要的意义。儿童在游戏中怎么样,当他长大的时候,他在工作中也多半如此。”[3] 幼儿早期游戏所指向的往往是一种认知性学习。3 岁前幼儿一般是从观察他人游戏开始,逐步进 入到独自游戏阶段。这一时期,他们自己的游戏通常需要一些具体的游戏物(玩具)。他们用自己的方
[关键词] 幼儿文学;游戏性;游戏精神
幼儿文学是“玩”的文学,或者说,幼儿文学从内容、语言、体式到内在精神,都体现了一种与幼儿 生活密切相关的游戏性。幼儿文学的艺术始终与游戏特有的快乐、自由的愉悦联系在一起,从某种意 义上说,幼儿文学就是一种特殊的幼儿游戏。
一、幼儿与游戏
“游戏,几乎就是童年的象征。”[1]对幼儿来说,生活就是游戏,而他们的游戏也就是生活。游戏是 幼儿的一种本能需要。这一需要在幼儿生命起始之初,就已经铭刻在了他的精神之中,它可能是包括 人类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体遗传编码的一部分。我们看到,许多动物会在幼年期都表现出某种游戏 的 本 能 ,而 我 们 人 类 直 至 成 年 期 仍 然 对 游 戏 保 持 着 内 在 的 狂 热 需 求 ,尽 管 这 些 游 戏 在 形 式 上 截 然 有 别于儿童游戏。游戏对幼儿来说不是一种剩余精力的简单耗费,而是包含了学习、创造和娱乐层面的 多重意义。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游戏也由认知性学习向着社会性学习的功能方向拓展。大约在 4 岁左 右的孩子身上开始出现合作游戏。几个孩子为了某个游戏目的组织起来,并共同遵守一定的游戏规 则,展开活动。在这样的过程中,人际关系逐渐变得重要起来。幼儿需要学习如何与他人分工和合作, 才能顺利适应和完成游戏活动的目标。因此,这类游戏对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学习具有十分积极的 意义。
[摘 要] 游戏对幼儿来说不是一种剩余精力的简单耗费,而是包含了学习、创造和娱乐层面的多重 意义。幼儿文学是幼儿体验游戏的一种特殊场所。幼儿文学从内容、语言、体式到内在精神,都体现了一种与 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游戏性。这种游戏性以语言作为最基本的承载物,其游戏内容主要也是在语言的层面 上展开。幼儿文学作品所具有的对于童年内在生命精神的理解和尊重等深层内涵,构成了幼儿文学所独特 的游戏精神,这既是一种天然的童年游戏趣味,意味着一种充沛的童年生命能量,也是一种高级的审美游 戏,意味着一种严肃的童年内在精神。
捉迷藏 [台湾]林芳萍
捉迷藏, 哪里藏? 绿草丛里藏一藏。 伸出头, 望一望, 头上一只绿螳螂。 这首儿歌所吟唱的内容,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幼儿捉迷藏游戏。 与此同时,幼儿文学作品也常常通过一种离奇、夸张的想像来刻意制造情节的游戏性。比如苏斯 博士的韵文体童话《戴帽子的猫》,在语言游戏之外,也包含了一个富于游戏趣味的故事。故事中,在 一只戴帽子的猫的帽子下,我们看到了另一只戴帽子的猫;就在这只猫的帽子里,又有另一只戴帽子 的 猫 …… 这 样 一 次 次 下 去 ,几 乎 没 完 没 了 。 随 着 帽 子 变 得 越 来 越 小 ,从 里 面 出 来 的 猫 也 一 只 比 一 只 小。这个故事并不传达什么特别的生活知识或内涵,而就是一个滑稽、好笑的游戏,但这个游戏给一 代又一代的孩子带来了难忘的快乐。 日本儿童文学作家、插画家宫西达也的图画书《好饿的小蛇》提供了另一种夸张的故事游戏。好 饿的小蛇吃下什么,它的身体就会变成那个形状。于是我们看到了小蛇的身体先后呈现出圆圆的苹 果、弯弯的香蕉、三角形的饭团、串状的葡萄、带刺的菠萝等形状,当小蛇最后吞下一棵结满红苹果的 树时,它的身体也完全变成了苹果树的形状。图画书的整个故事就是一次奇想的游戏,尽管在现实生 活中,小蛇并不真的把这些东西当作食物,但这并不妨碍游戏过程的展开。在阅读实践中,幼儿们对 这样的故事游戏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兴趣和热情。正如意大利儿童文学作家姜尼·罗大里(又译作乔 安尼·罗达立)所说:“故事其实就是玩具的延伸,也是发展与愉快的种子。”[5] (三)操作的游戏性 最早的幼儿文学是伴随着游戏而诞生的,它本身就是游戏的一个部分。在传统歌谣中,至今仍然 保存着大量幼儿游戏歌谣。这些歌谣是各个游戏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唱词”。比如“又会哭,又会笑/三 只 黄 狗 来 抬 轿 / 一 抬 抬 到 城 隍 庙 / 城 隍 菩 萨 看 见 哈 哈 笑 ”, 是 大 人 与 婴 儿 之 间 做 逗 笑 游 戏 时 念 诵 的 歌 谣;“扯扯拉拉/抱个娃娃/抱抱喂喂/上床睡睡”是幼儿过家家游戏的歌谣;“炒蚕豆/炒豌豆/骨碌骨碌

(一)形式的游戏性 幼儿文学所格外重视的语音上的韵律感,本身就指向着某种游戏的特性。对幼儿来说,他们总是 在理解一首儿歌的意义之前,先爱上它所带来的声音游戏的。这些结构工整、排列有序、高低顿挫、抑 扬谐和的歌谣,在形式上包含了很大的语言游戏的成分。 幼 儿 文 学 作 品 在 形 式 上 的 游 戏 特 征 ,还 表 现 在 它 所 具 有 的 多 种 文 本 呈 现 形 式 上 。 比 如 幼 儿 所 喜 欢的立体书,是在书页翻开时利用事先设计好的折纸效果,将故事场景立体地呈现在幼儿面前。这样 的 设 计 使 平 面 的 书 页 中 容 纳 了 立 体 的 景 象 ,从 而 能 够 给 阅 读 过 程 带 来 一 种 变 魔 术 般 的 游 戏 效 果 。 另 有一些幼儿文学图书会在书中设计特殊的视觉游戏,比如通过画面的设计剪裁,使得前一页上出现 过的一种事物,透过后一页的布景来看,又变成了另外的事物。此外还有揭开每一页画面上的小纸片 就能发现一些小秘密的图书、会发出不同动物叫声的动物知识图画书,等等。这些图书都将游戏的元 素添加到了传统的图画和文字故事中,从而进一步增添了阅读的游戏性。 (二)内容的游戏性 幼儿文学离不开故事的编织,而故事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游戏。即便是在短小的童谣中,除了 音韵上的语言游戏之外,也往往包含了一个含有游戏内容的小情节。比如下面的这首儿歌:
二、幼儿文学文本的游戏性特征
一般说来,我们对于一本幼儿图书的期待通常是,它首先必须是“好玩”的,因为只有这样,它才 能够吸引幼儿读者的注意,也才有可能被幼儿所顺利接受。这里所说的“好玩”,就包含了对于幼儿文 学游戏性特征的一种朴素的认识。
对幼儿来说,幼儿文学作品提供给他们的,首先也是一个游戏。这个游戏是由语言作为最基本的 承载物的,其游戏内容主要也在语言的层面上展开。在此基础上,它同样可以被转化为普通的幼儿游 戏。幼儿文学的游戏性表现在幼儿文学文本的各个层面上。
三、幼儿文学的游戏精神
幼儿文学在形式、内容、操作等层面所具有的游戏元素,以及从这些元素中所体现出来的与游戏 有关的深层内蕴,就是幼儿文学的游戏精神。
DOI:10.13861/ki.sece.2012.06.002
2பைடு நூலகம்12 年第 6 期 (总第 210 期)
学前教育研究
Studies in Preschool Education
No.6,2012 Serial No.210
“玩”的文学:幼儿文学的游戏性 *
方卫平 **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金华 321004)
收稿日期:2011-12-25;作者修改返回日期:2011-1-3 * 本研究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基金项目(批准号:11YJA751013)的资助 ** 通讯作者:方卫平,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教授,E-mail:fwpjh@163.com

式仔细地察看游戏对象,动用触觉、听觉、视觉甚至味觉来认识和熟悉它们,以“假装”的方式为它们 安排想像性的扮演。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需要充分调动起自己的感知觉以及观察、注意等基本的认 知能力。我们经常看到幼儿捧着一个简单的新玩具,仔细观察和琢磨着它的模样,重复着它的功能, 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世界中。这一时期,即便在游戏时有其他幼儿参与,他们所关注的也是具体的 游戏物,而不是身边的玩伴。

翻跟头”则是配合一种手拉手的动作游戏所唱的歌谣。此外还有配合跳绳、踢毽子等游戏所吟唱的歌 谣。比如下面的这首游戏儿歌:
一个毽踢八踢, 马兰开花二十一。 二五六,二五七, 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五六,三五七, 三八,三九,四十一, 四五六,四五七, 四八,四九,五十一, 五五六,五五七, 五八,五九,六十一, 六五六,六五七, 六八,六九,七十一, 七五六,七五七, 七八,七九,八十一, 八五六,八五七, 八八,八九,九十一, 九五六,九五七, 九八,九九,一百一。 这 是 一 首 配 合 踢 毽 子 游 戏 时 吟 唱 的 数 数 歌 ,它 具 有 双 重 功 能 ,一 是 作 为 一 个 完 整 的 游 戏 环 节 从 开始到结束的标志,二是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除 了 口 头 吟 唱 的 童 谣 之 外 ,书 籍 形 式 的 幼 儿 文 学 作 品 也 可 以 成 为 孩 子 游 戏 的 对 象 。 比 如 专 为 幼 儿 设 计 的 一 些 洗 澡 书 ,其 题 材 往 往 与 水 有 关 ,甚 至 在 外 形 上 也 被 设 计 成 某 种 游 水 动 物 的 形 象 。 同 时 , 书的材质是防水的,可以漂浮在澡盆里。这样,幼儿便可以一边洗澡,一边在水里操演书中的故事。 此外,许多幼儿故事都可以很容易地改编成幼儿游戏的脚本,从而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游戏素材。
(二)游戏是一种创造 游戏的过程对游戏中的幼儿来说,是一个与想像力有关的创造的过程。在游戏中,他们的世界脱 离了现实物质世界的束缚,而进入到了一种近似于梦想的国度。一根竹枝可以成为一匹骏马的象征, 一把椅子可以成为一辆车子的象征,一个用小石子垒起的简陋的石包,完全可以被想像成一座金碧 辉煌的宫殿。与成人相比,年幼的孩子有着在现实和创造的幻想之间随意进出的能力,因此,现实生 活中的许多普普通通的物事,在他们看来可以瞬间幻化为游戏中真实的幻想事物。通过这样的方式, 幼儿能够在日常生活的普通语境下,为自己创造出一出又一出奇妙的场景,所以弗洛伊德说,“每一 个正在做游戏的儿童的行为,看上去都像是一个正在展开想像的诗人,你看,他们不是在重新安排自 己周围的世界,使它以一种自己更喜欢的新的面貌呈现出来吗?”[4] 与 此 同 时 ,游 戏 中 的 幼 儿 也 能 够 借 助 于 想 像 ,为 自 己 创 造 出 各 种 各 样 的 角 色 位 置 :强 大 的 国 王 、 美丽的公主、能干的指挥员、了不起的火车司机,以及各种各样的动物。在这样的角色扮演中,幼儿需 要充分发挥想像力,为自己设想各种不同的生活情境,以及与这些情境相应的行动规则。因此,每一 次游戏都是一次故事的创造,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所动用的丰富的想像能力和特别的想像逻辑,既展 示了幼儿独特的创造力,同时也发展着幼儿的这一创造力。 (三)游戏是一种娱乐 就 像 成 人 通 过 运 动 、比 赛 等 各 种 游 戏 来 为 生 活 增 添 乐 趣 一 样 ,游 戏 对 幼 儿 来 说 也 是 生 活 快 乐 的 重要源泉之一。游戏中的幼儿总是愉快的,这种令人满足的快感有助于强化幼儿潜意识中对世界和 生命的积极态度,也有益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幼儿时期始终伴随着愉悦的满足感度过的孩子,长 大后对于周围世界和他人有着更为正面的认识倾向,对于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更能表现出乐 观的应对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种观点甚至认为,如果个体童年时期未能充分体验游戏的快 乐,那么即便在他成年之后,他也一定需要一个时期,通过游戏来重新弥补童年时代缺失的快乐。 在幼儿的成长发育过程中,游戏和对游戏的寻求几乎是无处不在的。幼儿文学也是幼儿体验游 戏的一种特殊场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