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四年级下册品德通案
2012 - 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邯郸县实验小学教学通案主备人:段艳红授课人:课后反思:2012 - 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邯郸县实验小学教学通案主备人:段艳红授课人:课后反思:2012 - 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邯郸县实验小学教学通案主备人:段艳红授课人:课后反思:2012 - 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邯郸县实验小学教学通案主备人:段艳红授课人:课后反思:2012 - 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邯郸县实验小学教学通案主备人:段艳红授课人:课后反思:2012 - 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邯郸县实验小学教学通案主备人:段艳红授课人:课后反思:2012 - 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邯郸县实验小学教学通案主备人:温少霞授课人:课后反思:2012 - 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邯郸县实验小学教学通案主备人:温少霞授课人:课后反思:2012 - 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邯郸县实验小学教学通案主备人:温少霞授课人:课后反思:2012 - 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邯郸县实验小学教学通案主备人:温少霞授课人:课后反思:2012 - 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邯郸县实验小学教学通案主备人:温少霞授课人:课后反思:2012 - 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邯郸县实验小学教学通案主备人:李静授课人:课后反思:2012 - 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邯郸县实验小学教学通案主备人:李静授课人:课后反思:2012 - 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邯郸县实验小学教学通案主备人:李静授课人:课后反思:2012 - 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邯郸县实验小学教学通案主备人:李静授课人:课后反思:2012 - 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邯郸县实验小学教学通案主备人:李静授课人:课后反思:2012 - 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邯郸县实验小学教学通案主备人:陈丽敏授课人:课后反思:2012 - 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邯郸县实验小学教学通案主备人:李静授课人:课后反思:2012 - 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邯郸县实验小学教学通案主备人:陈丽敏授课人:课后反思:2012 - 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邯郸县实验小学教学通案主备人:陈丽敏授课人:课后反思:2012 - 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邯郸县实验小学教学通案主备人:陈丽敏授课人:课后反思:2012 - 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邯郸县实验小学教学通案主备人:陈丽敏授课人:课后反思:2012 - 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邯郸县实验小学教学通案主备人:陈丽敏授课人:课后反思:2012 - 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邯郸县实验小学教学通案主备人:陈丽敏授课人: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历史人类文明的摇篮精选教案之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
人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时期。
原始社会是最原始的社会形态,没有国家、政府、法律、文化和经济等现代社会的概念。
在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的生产方式是靠自然的物质条件来生活的,这种生产方式是“自然经济”。
原始社会生产方式的主要内容是狩猎、捕鱼、采集、种植和畜牧。
在狩猎中,人们主要依靠弓箭枪、石斧和石锤等工具打猎,主要猎物有野兽、鸟类、鱼虾和昆虫等,以满足人们的食物需求。
在原始社会捕鱼方面,人们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棍子、渔网和鱼叉等,以捕捞河流、湖泊、海洋中的鱼类和贝类。
采集是原始社会的另一个重要生产方式。
人们通过采集果实、蔬菜、树叶、树根、草药、蜂蜜等野生植物,满足食物和药品的需求。
在早期的原始社会中,采集是人类最主要的生产方式。
当时的人们没有发展出农业和畜牧业,采集成为了他们唯一的生活方式。
到了新石器时代以后,原始社会中产生了农业和畜牧业。
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使得物质生活更加丰富,因为人们不再完全依靠自然界提供的食物了。
农业的出现加速了社会的发展,也标志着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农业中,人们使用犁、锄头、镰刀等工具耕种土地,种植谷物、蔬菜、水果等农产品。
通过农业,人们实现了减少狩猎和采集,从而达到了大规模生产、统一管理的目的。
至于畜牧业,人们通过饲养各种家畜来满足他们的食品和材料需求。
在新石器时代,野兽数量有限,很多野兽被捕捉过于频繁而濒临灭绝,因此人们开始养殖一些家畜,如牛、羊、猪、鸡等,以满足食品和材料需求。
畜牧业的发展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化。
在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的生活处于自然界中,面对着人类文明的摇篮。
虽然生产方式和现代社会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但它也是人类历史的开端。
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为后来地社会形态奠定了基础,使得人类文明不断发展。
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的重要阶段,为人类进化的路程奠定了基础。
虽然这种生产方式十分原始和简陋,但却对后来的社会形态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
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生活,明白生产方式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历史和文化。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2册教学设计 第21课时《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劳作与经济活动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教学内容分析: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模块的内容有以下特点:其一,相对于以往高中历史内容几乎是全新的知识;其二,本模块的内容体现出学科综合性;其三,多是生活层面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选自教育部审定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1课,是本模块的起始课,学习本课的内容、掌握相应的历史学习方法对于整个模块的学习具有基础作用。
人类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是一个逐步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
农业的产生,使人类由采集、狩猎转向种植和畜牧,一跃而成为食物的生产者,这是人类掌握用火后最伟大的经济革命,也是人类走向农业文明的重要环节。
在这一过程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地理条件、历史因素、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差异,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各具特色,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充满着延续与变迁、偶然与必然、局部与整体的互动作用。
学情分析:在高中历史必修部分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掌握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相应的学习方法,历史思维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有了提升。
学生可能面临的学习问题是:其一,相对于以往高中历史内容《经济与社会生活》模块是全新的知识;其二,本模块的内容体现出学科综合性特点对学生有更高的要求。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恰当补充历史材料,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学习本课内容的有利因素是: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多是生活层面的,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可基于学生的生活来组织教学。
学习目标认识经济与社会生活是一个逐步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
了解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面貌和早期农业传播情况,理解人类文明发展过程具有多样性和交融性,学会尊重多样文明。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3、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第一课时农业孕育着文明教学目标:1、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中国的文明都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2、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土地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教学活动与过程:一、导入.我们的祖先在土地上种植,在劳动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配合农事生产,它们编制了各种各样的历法,建造了很多伟大的工程,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我们在《农业孕育着文明》这一课将要学习到在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明.二、现在请同学们先阅读书本20——21页,并回答,这里提到了有关我国的在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明有哪些?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中国的文明.早期陶器上面的图案反映了早期人们都劳动的重视,劳动人们通过把自己崇尚的东西刻画到生活用具上,粗糙的文明就这样发展起来了.各地人民根据不同的耕作需要,创造了不同的历法:古埃及人创造了一年12个月,共365天;古巴比伦人创造了一个星期7天,中国人根据农事耕作创造了农历.这些都是在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明.三、知识拓展:了解埃及的金字塔.(视频.)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土地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土地崇拜:观看视频《五色土》了解桑蚕文化.观看视频《桑和蚕》茶文化:观看视频《茶文化》每观看一段视频后教师进行简单讲解.四、小结.(略)第二课时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农业文明在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文化,以及其它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2、了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节日文化.3、了解由于农业的地域性差异,各地所形成的饮食文化也各具特色.教学活动与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农业孕育着文明》这一课,知道了在劳动的过程中,各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其中了解了古埃及人的历法,金字塔,古巴比伦人创造的"星期",还有中国人的"农历",五色土,桑蚕和茶文化等.我们的祖先在土地上耕作,获得丰衣足食的同时,也创造了人类的文明,所以说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祖先创造出来的灿烂的文化,又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习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习俗.二、请同学们翻开书本22页,阅读22—27页的内容,并思考,这一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哪些.了解各国各民族的特色节日.在一这课里,我们要了解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个是各个不同地方不民族的人民的节日,第二个是各国,各地区不同的饮食习惯,第三个是了解我国传统的食物——豆腐的制作过程.1、简单介绍"洛萨尔";2、观看"火把节"视频,了解彝族,白族的火把节.3、学生自己介绍感恩节的来历.4、简单介绍过年,日本和中国有着相似的传统.三、介绍各地的饮食习惯.学生举手回答,我国南北的主要食物有什么不一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介绍我国的少数民族的传统特色饮食.学生自己介绍世界各地特色的食物.了解豆腐的制作过程.阅读书本的漫画,并结合教师播放的幻灯片,了解豆腐的制作过程.四、小结(略)。
关于农业的名言
关于农业的名言农业造就了人类文明的基石,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界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名言。
这些名言不仅表达了人们对农业的理解和认同,也传递着深刻的农业智慧和思考。
下面是一些关于农业的名言,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农业的重要性。
1. “农耕是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一门学问。
”这是中国古代农学家李时中的名言。
他强调了农耕作为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之一的重要性。
农耕不仅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也塑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2. “农业是一种精神,一种理念,一种感悟。
”这是美国农学家威廉·阿丹姆斯的名言。
他强调了农业不仅是一种生产活动,更是一种思想和文化的传承。
农业需要农民们对土地和自然的深入理解和感悟,以保持生产的可持续性和环境的健康。
3. “农业的春天需要智慧的播种。
”这是英国农学家乔治·威廉·艾博特的名言。
他强调了农业的良好发展需要农民们的智慧和创新。
只有通过不断改进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才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4. “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农民是一个国家的脊梁。
”这是中国农业专家袁隆平的名言。
他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和农民的价值。
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农民是农业的中坚力量。
只有尊重和保护农民的权益,才能确保农业的持续发展。
5. “农业是生命的摇篮,健康的保障。
”这是印度政治家莫努章德·阿姆萨利的名言。
他强调了农业对于人类生存和健康的重要性。
农业不仅提供人们所需的食物和营养,也为人类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6. “农业的真正财富是土地的肥沃。
”这是罗马哲学家谷内斯的名言。
他强调了土地的肥沃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只有保护和改善土地的肥沃程度,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
7. “农业是生活,也是生命。
”这是中国农学家袁隆平的名言。
他强调了农业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
农业不仅是人们的生活方式,更是人类生命的基石和社会经济的支柱。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学们好!1953年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以边计划,边执行、边修正的方式全面展开。
邓小平有句话说得好,“农业搞不好,工业发展很困难。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工业社会到现代科技文明,都离不开农业发展的支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中第二个知识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了解当时,我国是如何变革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正文】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理,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制定并实行了一整套适合中国特点的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和办法,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面朝黄土,背朝天,汗珠子掉地上摔八瓣”的日子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了,年轻的你们根本不熟悉传统农具的使用方法,甚至连它们的名字都叫不上来。
建国初期,中国农业是一种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你们的爷辈们就是用这些传统的农具从事个体经营方式的农业生产,这种个体经营方式,存在许多个体生产所难以克服的困难,还是靠天吃饭。
一旦遇上天灾人祸,只能卖地卖房,好不容易翻过来的身又翻了回去。
真是“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了旧社会”。
同时,落后的生产关系,使农村生产发展缓慢,无法给工业提供足够的原材料和广大的销售市场,整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都受到了影响。
面对农村出现的新问题和为了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我国,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电影《金光大道》就是对芳草地农业社会改造的描写。
农民刘祥妻子生病,两个孩子还小,家里缺少农具,没有牲畜,到了耕种的季节,无法及时耕种,眼看翻了半截的身又要翻回来。
在这种情况下,党员高大泉带领大家伙,帮助刘祥种地。
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耕种在没有牲畜的情况下,5人在前面拉犁,1人扶犁,1人播种,共需要7人才能完成。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一模试卷及答案(4)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一模试卷及答案(4)一、选择题1.这里开创了一系列的世界之最:最古老的城市和文字,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历法,最早的冶金技术,最早的学校、图书馆,最早的神话,最早的药典“这里”是指A.希腊半岛B.尼罗河流域C.两河流域D.印度河流域2.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非洲文明较早告别野蛮与蒙昧,书写出一部厚重有趣的历史书,这本书包含了璀璨文明、神话故事、历史典故、神秘宝藏……走近尼罗河畔你了解的“璀璨文明”应是( )A.充满神秘的楔形文字B.巍然屹立的金字塔C.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D.提侣改革的法家思想3.古巴比伦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刑事、民事、商贸、婚烟等行为都作了较细的规定,并于公元前18世纪前后形成了一部成文法典,这部法典是( )A.《查士丁尼法典》B.《摩奴法典》C.《汉谟拉比法典》D.《民法典》4.从图片中获取信息,是学习历史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
如图反映的是哪一内容的相关信息A.古代埃及奴隶制度B.《汉谟拉比法典》C.古代印度种姓制度D.西欧封建等级制度5.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亚洲文明也在自身内部及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
以下不属于古代亚洲文明成果的是( )A.B.C.D.6.“花刺子密改进印度数字、‘0’符号和十进位法,被改进的数字系统后来传入欧洲,代替复杂的罗马数字,使人类的计算体系发生深远变革。
”材料评述的是()A.“公历”的由来B.阿拉伯数字C.巴格达的“智慧官”D.计算机网络7.以下是一幅关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地图,其中,制定了较为系统和完整法典的国家位于A.①B.②C.③D.④8.有一种古老的文字,它有以下特点:由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创造,主要书写材料是黏土做成的泥版。
“它”指的是( )A.象形文字B.甲骨文C.楔形文字D.拉丁文9.下图中的“?"处应填A.古埃及B.古印度C.古希腊D.古罗马10.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文明有其独特的魅力。
3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
赛龙舟
龙船饭Leabharlann 粽子赛龙舟(又称龙舟竞渡)自汉朝开始兴起, 至宋代开始形成竞技比赛风俗,流传至今已两千 余年历史。
龙舟竞渡因其代表的积极向上的爱国、拼搏 精神流传至今,又因其参与性广、竞技性强、观 赏性高、民俗性浓,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形成一 人赛众人帮,一队赛,万民看的观赛奇观。
龙船饭是广东省汉 族传统民俗,珠三角地 区水乡龙船文化的重要 一环,每年端午节期间 ,每每划完龙舟,都会 组织在一起吃龙船饭。
对于村民来说,划龙舟是对神的敬 仰,龙船、龙帽龙船衫、龙船饭都被视 为神圣之物,寓意一种好意头。吃过龙 船饭,一年都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小麦:秦岭淮河以北
水稻:秦岭淮河以南 玉米:黑龙江及西南一带 花生:山东 甘蔗:台、粤、桂等地
1.起龙:起龙亦称祭龙。一群青壮年的村民,将埋于河床 中的龙舟抬起,搬上岸。
2.下海:下海亦称游龙。召集村中、族中之健硕的划艇大 力士合力抬起龙舟放下水中。
3.赛龙夺锦:各地的赛手们及村中父老们抬起龙舟放到河 中,摇旗呐喊地进行比赛。
4.收龙:在庆功之后,便由族中、村中父老、教头师傅等 带领,将龙舟沉于福地之中,等来年再起龙。
我喜欢的传统节日
传承、希望
广泛、深入了解我国及世界各地的传统文化
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
执 教 者:荔湾区芳村小学 莫丽丽
找节日
名称
春节 元宵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
时间
农历正月初一 农历正月十五 农历五月初五 农历八月十五 农历九月初九
……
找节日
名称
春节 元宵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
时间
农历正月初一 农历正月十五 农历五月初五 农历八月十五 农历九月初九
中华农耕文化精粹读书随笔
《中华农耕文化精粹》读书随笔1. 内容概述书中首先追溯了中华农耕文化的起源,探讨了古代人们如何从采集狩猎转向定居农耕的生活方式。
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农耕文化的发展历程,让我更加理解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
书中重点介绍了古代农业生产的智慧和技艺,包括农业技术的革新、农业工具的使用以及农业生产的管理等。
这些内容让我感受到了古代农民的智慧和辛勤付出,也了解到了他们对农业生产的独特理解和探索。
除了农业生产的具体实践,书中还深入探讨了农耕文化的精神内涵。
如农耕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这些内容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农耕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精神面貌的影响。
书中还详细分析了农耕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农耕文化。
这一部分的内容让我更加明白了农耕文化的现代价值和意义。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被书中丰富的知识所吸引,也被作者对农耕文化的热爱和推崇所感动。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华农耕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也更加珍惜和尊重农民的劳动和智慧。
我也对如何传承和发展农耕文化有了更深的思考。
《中华农耕文化精粹》是一本深入浅出、内容丰富的好书。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中华农耕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感悟。
1.1 背景介绍《中华农耕文化精粹》是一本全面介绍中国农耕文化的书籍,它不仅追溯了农业的起源,还详细阐述了从古至今农业技术、农耕制度、农耕思想、农耕风俗等方面的发展与变迁。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揭示了中国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中华农耕文化精粹》的背景介绍部分主要阐述了农耕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农耕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还塑造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
农耕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 2.农业、畜牧业的产生,使人类的经济从旧石器时代的以采集、 狩猎为基础的攫取性经济逐渐转变为以农业、畜牧业为基础的生 产性经济。以下关于农业产生的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上的第一次革命 • B.农业的出现促进了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 • C.农业的出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 D.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开始
(5)农业的出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文历法、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 逐渐发展起来。
五谷:
稻
黍—高粱
麦
粟—小米
豆
麻
稷
六畜:
猪 羊
马
牛
鸡
狗
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世界农业文明发源地(局部)
世界古代文明分布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 出现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 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较强
【自主梳理】阅读课本第二目,梳理不同地区食物生产和社会生活概况,完成下表。
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1、农业产生前的人类生产和生活: 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之前,人类依靠自然界现成的动植物为生。
人们使用木、骨、石等材料制作的工具从事采集和渔猎,在一定区域 范围内过着迁徙的生活。他们用火取暖、烧烤食物。女性除生育和抚 养后代外,负责采集食物,为群居的人们提供大部分食品。 2、农业的产生:
世界古代以农业为基础的多样文明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人类文明具有统一性 世界各地农业各具特色,人类文明呈现多样性
三、生产关系的变化
男女地位变化 贫富分化出现 战俘变成奴隶 产生阶级差别 强制机关诞生
品德知识点 四下
品德知识点四下第四单元土地养育我们一、填空1、土地,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食物,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
人类对土地怀有深深的敬意,常用“大地母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我们每天都离不开食物,(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之一。
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被称做(基本需要)。
3、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懂得了在自然条件下,只有某一段时间的(光照)、(温度),才适合某些农作物的生长。
4、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祖先长期总结(天文)、(气象)与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创造出来的,它反映了(四季)、(气温)、(降雨)、(物候)方面的变化,是了不起的科学发明。
人们根据季节的变化确定农时,所以二十四节气也是农业生产的(法宝)。
5、我国是(农业)大国,不仅粮食产量多,而且蔬菜产量已占全球总产量的(60%),是世界第一蔬菜大国,特别是大棚蔬菜面积已占到世界(70%)以上。
然而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使土地里的盐碱越来越多,土壤变得越来越硬,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而且农产品中残留的农药对人体也造成了危害。
6、人类从(双手采摘)开始了农业劳动,又逐渐学会了(种植),然后又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农具),这些(农具)成为了人手的延伸。
7、(制造)和(使用)工具使人类的进步。
8、几千年来,在农业生产中,人们从使用简单的(手工农具),(畜力耕作),发展到使用现代(农业机械),农业(生产方式)不断变革,(生产效率)在不断提高。
9、都江堰位于(岷江的中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
2000多年前,秦国的(李冰父子)率众建造了都江堰。
都江堰的建立,既有利于(排泄洪水),又有利于(灌溉农田),由此形成了富饶的成都平原。
(都江堰)已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10、坎儿井用来(保存和运送)天山上融化的雪水,供人们使用。
11、杂交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12、(科学种田)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特点。
13、中国耕地面积只占世界的(1/9),人口却占到了世界的(1/5)以上。
古籍中描述农耕智慧和农耕文明的句子
古籍中描述农耕智慧和农耕文明的句子
以下是一些古籍中描述农耕智慧和农耕文明的句子:
1. 农耕是立国之本,勤劳是财富之源。
2. 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四季轮回,生生不息。
3. 精耕细作,丰衣足食,勤劳致富,国富民强。
4. 农耕文明,源远流长,传承千年,永载史册。
5.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勤劳朴实,家道昌盛。
6. 农业是国家之根基,百姓之命脉,富国安民之大道。
7. 农民耕种劳苦,粮食收获珍贵,勤俭持家,福禄绵长。
8. 农耕智慧,博大精深,世代相传,永续发展。
9.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辛勤耕耘,收获幸福。
10. 农耕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农业孕育着文明_课件1
恒河
圣河--灌溉农田 “恒河母亲”
下面看看古 巴比伦农业文明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巴比伦国(西亚)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古巴比伦城复原图
古巴比伦城的供水系統
下面看看中 国古代农业文明
农业的起源
不 同 的 地 理 环 境 决 定 的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农业
半坡遗址发掘现场
古埃及农耕景象的壁画
这样一个古老而美妙的传说 ,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
有一天,女神伊兹斯的丈夫外出遇难身亡, 她悲痛欲绝,泪水如暴雨似地洒落到尼罗河里, 河水陡然上涨,漫向两岸。人们为了不让女神过 分伤心,便吹吹打打,又跳又唱,女神果然破涕 为笑。因泛滥到两岸的河水是女神的眼泪,所以 凡是河水之处,无不生机萌发,五谷丰登。以后, 每当尼罗河泛滥,人们便歌舞欢庆。
天坛 日坛
先农坛
地坛
月坛
旧北京设坛专门进行供奉和祭祀,对农事的 崇拜足以证明我国的古代文明源于农业。
丝绸之路丝丝绸绸之之路 路
中国的丝绸文化
种桑养蚕
纺丝织布
发达的丝绸业
中国的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
茶山采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
六 绿茶
大 白茶
茶 类
红茶
黑茶
中国名茶
浙江杭州西湖龙井 江苏吴县碧螺春 福建白毫银针 福建安溪铁观音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农业孕源自着文明你知道吗?世界古代文明
四大文明古国
四大文明古国
古巴比伦
楔 形 文 字
古印度
婆 罗 门 教
古埃及
狮 身 人 面
古中国
长 城
两河流域
黄河流域
古中国 古巴比伦
古埃及 古印度
赞美农业的句子
赞美农业的句子
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
赞美农业,就是赞美那些默默耕耘、辛勤劳作的农民,赞美那些为
人类提供粮食、衣食住行的劳动者。
农业不仅是一种产业,更是一
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
下面,我们来赞美农业,
赞美那些为我们的生活默默付出的人们。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人类社会的基石。
自古以来,农业
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业,就没有丰富的粮食,就没
有繁荣的社会。
农民们辛勤劳作,耕耘着自己的土地,他们是最朴实、最勤劳的人群,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粮食,为我们的生活注入了无尽的活力。
农业是一门伟大的科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
农业不仅仅
是简单的种植和养殖,更是需要农民们对土地、植物、动物进行深
入研究和认识。
农业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农业的奥秘,他们努力寻找
更加高效的种植和养殖方式,努力提高农作物和畜禽的产量和质量,为人类的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
农业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对自然的尊重和依赖。
农民们与
土地、植物、动物和谐相处,他们依靠自然的力量生产粮食,他们尊重自然的规律,顺应自然的变化。
农业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一种生态文明,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
赞美农业,就是赞美那些为我们的生活默默付出的农民,赞美那些为农业科学贡献智慧和力量的科学家,赞美那些尊重自然、和谐相处的农民。
让我们一起赞美农业,让我们一起感恩那些为我们的生活默默付出的人们,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保护我们的土地和自然资源,让我们共同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农业现代化,为人类的美好生活贡献力量。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知识点分析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能力提升知识讲解1汉谟拉比的主要事迹有哪些?对这些事迹应怎样评价?⑴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
他在位期间,经过多年战争,统一了两河流域。
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他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⑵汉谟拉比创立中央集权的政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⑶在统一的国家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商业更加发展,促进了生产的发展.⑷汉谟拉比制订了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法典。
这部法典是维护奴隶主统治、巩固奴隶制经济的有利工具,也是世界古代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例1一位游客在法国卢浮博物馆听讲解员指着一件历史文物说:“石柱上的法典是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据此,你认为这位游客看到的历史文物应出自( )A.两河流域B.黄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 D。
尼罗河流域解析本题考查了阅读理解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由此可以判断出该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然后回顾所学知识可知道,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从而确定答案为两河流域。
本题的特点在于在命题技巧上一改以往直白的提问方式,抓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精心设计了新情景,既能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能考查历史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能力.答案:A知识讲解2埃及国王为什么要建造金字塔?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古埃及的国王(法老)们不满足于生前的奢华生活,幻想死后能复活成神,在阴间也做统治者,永远庇护着他的子孙后代.根据埃及的神话传说,只有保存好尸体,灵魂才有寄托的地方,才能复活,金字塔是他死而“复活”后的“永世的城堡”.这便是每个国王继位后就着手为自己建筑陵墓的认识方面的原因.在古代没有现代化机械的条件下,要修造金字塔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没有强大的权力作为后盾,是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一伟大工程的。
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自然始终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人类的社会、文化、经济等方方面面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种微妙而复杂的共生关系。
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这种关系也经历了变迁,既有合作与和谐的一面,也显露出冲突与对抗的一面。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及其未来发展。
自然的馈赠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大气、水源、食物、能源等资源,都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
从农业的耕作到生态的保护,人类高度依赖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
比如,森林提供的氧气、土壤的肥力以及水循环的调节,都是维持人类生存的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可以说,___1.自然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早期的农业文明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发,人类在这些资源的帮助下,逐步发展壮大。
2.天然环境的保护: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对提高农作物的抵御能力、改善土壤质量及保持水源质量等方面均有积极影响。
正因如此,只有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才能获得持久的发展与繁荣。
人类的影响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影响日益加深。
开采自然资源的活动,往往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
例如,森林砍伐导致的生物栖息地丧失、过度捕鱼导致的渔业资源枯竭、以及温室气体的排放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等,都是人类活动对自然造成的伤害。
___1.环境污染: 工业化进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及固体垃圾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影响生物的生存与发展。
2.生态失衡: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使生态系统逐渐失去其自我调节能力,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风险。
人类的这些行为,虽在短期内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却在更长远的角度上对自然生态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
重新审视共生关系正因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这一矛盾关系,亟需重新审视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当今社会,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类开始意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措施。
___1.环境保护法规: 各国纷纷制定法律法规,限制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利用,倡导可再生资源的使用。
农业农村与历史社会发展的关系
农业农村与历史社会发展的关系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而农村则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场所。
在人类历史上,农村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业农村与历史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其关系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农业农村与历史社会发展的关系表现在经济领域。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长期以来对经济的贡献非常大。
在早期社会中,农业农村是社会经济的主体,人们依靠农业生产维持自己的生计。
同时,农村作为农产品的集散地和交易场所,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而随着工业革命和城市化的进程,农业农村在经济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但农村仍然是全球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农业农村与历史社会发展的关系还体现在社会结构和分工方面。
在农业社会中,农民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他们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同时也参与了其他生产和工作,形成了丰富的社会分工。
农村社会中的各种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相互交织,在塑造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农村也是社会关系和社会文化的传承和保存地,农民们传承并保护着许多传统的价值观和习俗。
此外,农业农村与历史社会发展的关系还在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体现。
农业活动直接依赖于土地和农田资源,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
古代的农业农村社会在环境资源的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如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
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开始意识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倡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以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农业农村与历史社会发展的关系还可以从文化和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
农村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承载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
许多文化、宗教和传统习俗都与农业农村紧密相关。
农村的自然景观和村庄建筑也成为了人们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的热门目的地。
同时,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农业农村是人类社会走向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前提和基础。
农村提供了城市需要的食物和人力资源,推动了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综上所述,农业农村与历史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在经济、社会结构和分工、生态环境、文化和人类发展等多个领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从人类社会诞生至今,农业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农业也逐渐迎来了现代科技的革新,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形成了有机结合的关系。
传统农业是指依靠人力劳动和自然力量进行耕作、种植、养殖和收获的农业方式。
传统农业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传统农业往往面临着收成不稳定的问题,受到气候、天灾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
其次,传统农业的生产效率相对较低,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
此外,传统农业还存在农药和化肥过度使用的问题,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污染。
与此同时,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为农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现代农业科技包括遥感技术、无人机、基因工程、光合作用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比如,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农田的土壤湿度、植物状况等信息,无人机可以进行精确的农药喷洒和种植操作,基因工程可以改良作物的抗病性和产量,光合作用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光合效率和生产力。
这些现代科技不仅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也减少了人工劳动的繁重程度,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然而,尽管现代科技给农业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其局限性。
首先,现代农业科技需要大量投入,对贫困地区或发展中国家来说可能承受不起。
其次,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可能导致农民的技能和知识水平跟不上,造成技术的浪费和不合理的使用。
此外,现代科技也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如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可能会导致土壤退化和水源污染。
因此,我们应该在传统农业和现代科技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传统农业的经验和智慧不能被完全舍弃,而现代科技的应用也需要基于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政府和农业科技机构应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培训,促进农民对现代科技的接受和应用。
同时,农民也应该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传统农业和现代科技,寻找最适合自己地区和作物的种植方式。
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两者的合理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农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的正当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 期徒刑或者拘役。
(3)《婚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 会可以依据本法的原则,结合当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某些变通的或补 充的规定。
四大节日 生谈感受
我会包粽子啦!
1,粽叶平放于 桌上,折起一边, 并用手压实。
2,再把叶子的两端 分别向中间折,并 用手压实使叶子呈 长信封状
3,把馅料放进 折好的粽叶信封 中。
4,再把另外一 边向下折,把 馅料完全包裹 住。
大功告成啦!
5,最后用线绳把粽子捆绑结实即可。
要求: 1,珍惜粮食,不浪费米粒和食材。 2,讲究卫生,保持桌面整洁、干净。
谢谢大家!
少数民族民俗传统节日是受到我国宪法和各项法律法规保护的,要学会尊重他们。
我们汉族传统节日也受到法律保 护,相关条文如下:我国《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定,传统礼仪、 节庆等民俗属于文化遗产,是受到 法律保护的。保护文化遗产是我们 义不容辞的责任,不能破坏文物, 要尊重民俗、民风,维护民族团结。
小组展示介绍传统节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第二条第五款规定:文娱、体育活动, 正当的宗教活动,传统的民间习俗活动,不适用本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编制民族自治地方 的城市规划,应当注意保持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不以春节为传统节日的少数民族 地区,春节是否升挂国旗,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规定。民族对方成立纪念日 和主要传统民族节日,可以升挂国旗。
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下册
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
—节日
黄洁娜 广州市白云区机场西小学
节日篇
新年
回族
节日篇
节日篇
节日篇
藏族
火把节
节日篇
苗族花山节
黎族竹竿舞
傣族泼水节
彝族新年
民族
汉族新年
傣族新年 。 —泼水节
彝族新年 ——库斯
图片
农历日期
农历初一
农历 清明前后 十天左右
农历十月
为什么不同的民族过年的时间不同?
过年的时间是根据农事时令来定的,各地 各民族居住的纬度不同,农业收成的时间自然 就不同了。一年中最后一次收成基本上完成了, 就选择这个时候过年。
农业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啊!
小组展示介绍传统节日
我国宪法第四条第四款规定:
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根据这一原则,在有关法律中也作了相应的具体规定: (1)《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地方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