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行为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七章 民事法律行为 课件

第七章  民事法律行为 课件

意思表示
而成立的法律行为
依单独(主体)的 意思表示即成立
单向意思表示对人的 须向相对人表示才成立的单独行为 单独行为
如,解除合同、免除债 务、追认行为
无相对人的 无须向相对人表示也成立的单独行为 单独行为
如,设立遗嘱、捐助行 为、抛弃所有权
(二)财产行为、身份行为
三、意思与表示不一致
• (二)无意的不一致
– 2、误传:指由于传达人或传递机关的错误而
使表意人的意思表示发生错误。
案例5 • 效力:传达人相当于表意人之喉舌,故在归责上,
误传的责任一般由表意人承担。
例题
– 《民通意见》第77条规定:意思表示由第三人义务传达, 而第三人由于过失转达错误或没有转达,造成他人损失的, 一般可由意思表达人负赔偿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双 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标准:是否有对价 有偿法律行为:当事人一方从对方取得利益,须向对方支付对价的法律 行为。 无偿法律行为:当事人一方从对方取得利益,无须向对方支付对价的法 律行为。
六、双务法律行为、单务法律行为
标准: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的负担关系 双务法律行为:当事人双方承担义务的法律行为。 单务法律行为:当事人一方承担义务的法律行为。
三、意思与表示不一致
• (一)故意的不一致
– 1、真意保留(又称虚假的意思表示、虚伪的意思表示 、单独虚伪表示等)指表意人故意隐匿其真意,而表
示与其真意不同之意思的意思表示。
• 构成:
案例1
• 第一,须有意思表示。
– 表意人做出的表示必须具有法律意义。如果表意人表示将不受表 示行为的法律约束,则意思表示不成立,不存在真意保留问题。
(四)诺成性法律行为、实践性法律行为
标准:其成立是否以标的物的实际交付为要件 诺成性法律行为: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达成一致即可成立的法律行为。 实践性法律行为: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达成一致外,还需交付标的物方 可成立的法律行为。

民法ppt课件

民法ppt课件
侵权责任法的功能
侵权责任法具有保护受害者、制裁不法行为、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维护社会秩序等重要 功能。
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违法行为
侵权行为人实施了违反法律规 定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损害事实
侵权行为造成了受害人实际的 经济损失或精神损害。
因果关系
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 直接的因果关系,即损害是由 侵权行为所导致。
物权的保护
物权的保护方式
物权的保护方式包括物权确认请求权、返还原物请求权、排除妨害请求权、消除危险请求权、恢复原状请求权等 。这些请求权均是基于物权的绝对性和排他性而产生的。
物权保护的程序
在物权受到侵害时,当事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纠纷。其中,诉讼是最常见的解决方式 之一,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等程序。当事人可以依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程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 权益。
结婚与离婚
01
02
03
结婚的条件与程序
男女双方符合法定条件, 经过登记机关审查符合法 律规定,即可领取结婚证 书。
离婚的条件与程序
夫妻感情破裂,协商或诉 讼离婚,经过法院判决或 调解,解除夫妻关系。
特殊情况下的离婚
军人配偶要求离婚、夫妻 一方失踪或下落不明等。
家庭关系
夫妻关系
夫妻之间的权利与义务, 夫妻财产制,夫妻间的扶 养、抚养和赡养等。
主观过错意和过
失。
特殊侵权责任
无过错责任原则
公平责任原则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即使侵权行为人没有 主观过错,也需要承担一定的侵权责任, 如产品责任、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等。
在某些情况下,当事人双方都没有过错, 但根据公平原则,应当由当事人分担相应 的责任,如动物致人损害、见义勇为等。

《民事法律行为》课件

《民事法律行为》课件
《民事法律行为》PPT课件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之间通过表达意思而产生的法律关系,是民事法 律制度的核心内容。
定义和基本要素
定义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之 间通过表达意思而产生的法 律关系。
基本要素
主体、客体、意思表示、法 律目的和形式等。
意思表示能力
行为能力
行为人应当具备以自己的真实意 愿作为法律行为的基础的能力。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确认和保护
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确认
确认法律行为的效力和真实 性。法院承认它们是合法和 有效的。
民事法律行为效力保护
根据法律保护民事主体的法 律利益。
民事法律行为的无效
1
无效的后果
2
民事法律行为被认定为无效,不具有法
律效力。
3无Βιβλιοθήκη 的原因未满合同能力、重大误解等。
案例分析
合同案例
买房签订的购房合同。
客体能力
客体能力指用于法律行为的财产 或权益。具备处分这些财产或权 益的能力。
客体能力的限制
四个方面:法律禁止、原则禁止、 事实禁止和限制行为能力。
法律意义和效力
1
法律意义
合法性和正当性。 保证民事主体的法律利益。
2
法律效力
从法律上保护、规范和实现民事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3
主要种类和特征
• 合同 • 法定代理 • 委托代理 • 捐赠
委托代理案例
一致同意由律师代理,出具授权 委托书。
捐赠案例
名画捐赠到博物馆展览。
总结
知识点回顾
定义、基本要素、法律意义、 主要种类和特征等内容。
学习笔记
要点记录和归纳总结。
学习体会
对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概念和 法律效力有更深入的了解。

《民法总论》课件

《民法总论》课件
03
自然人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民事权利能力
自然人能够以自己的行为独立参加民事法律关系、行使民事权利和设定民事义务的资格。
民事行为能力
为了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而设立的制度。
监护制度
在自然人下落不明或生死不明时,依法对其民事权利进行保护的制度。
根据是否需要特定形式,要式行为必须采取书面、公证等形式,而不要式行为则没有形式要求。
根据是否涉及对价,有偿行为需要支付对价,而无偿行为则不需要。
根据是否需要实际履行,诺成性行为自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时成立,而实践性行为则需要实际履行才能成立。
总结词
2. 无效的法律行为
3. 可撤销的法律行为
4. 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诉讼时效的中止
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诉讼时效的延长
THANKS
感谢观看
1. 生效的法律行为
详细描述
阐述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和相关法律规定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是指民事法律行为所具有的法律约束力,即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分为以下几种
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要件,自成立时起具有法律效力,对当事人产生约束力。
因违反法律规定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等原因,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对当事人不产生约束力。
总结词:构成要素
详细描述: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方面。主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客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所指向的对象,如物、行为、智力成果等;内容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是民事法律关系的核心要素。

民法ppt课件

民法ppt课件
物权变动的情势
物权变动的主要情势包括买卖、赠 与、继承、遗赠、互易等。在这些 情势中,买卖是最常见的物权变动 情势。
04
合同法
合同法概述
合同法的概念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 更、终止民事权益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法是调整合同关 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合法原 则。
民法的调整对象
人身关系
指与主体不可分离的,不直接体现为 财产利益关系的民事关系,如婚姻、 家庭、继承等。
财产关系
指人们在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进程中所 产生的、受法律所认可和保护的权益 义务关系,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 权等。
民法的渊源
01
02
03
成文法
指国家机关制定并公布的 ,表现为条文情势的法律 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 国民法典》等。
侵权责任法的目的
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侵权责任法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平等主体之间的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因过错、无过错、 公平责任等产生的侵权责任。
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侵害事实
指因某种行为导致民事主体权 益受到侵害,并造成财产或非
财产性缺失的事实。
合同成立的程序
合同成立的时间和地点
要约邀请、要约、反要约、新要约、许诺 。
一般情况下,许诺生效时合同成立;当事 人另有约定的,依照其约定。合同成立的 地点一般为许诺生效的地点。
合同的效力
01
02
03
04
合同效力的概念
合同的效力是指依法成立的合 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法律束 缚力,即合同的法律效力。

民法学课件完整版 PPT

民法学课件完整版 PPT
第一章
二、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
(一) 人身关系的概念与种类 人身关系是与人身不可分离、以人身利益 内容、不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社会关系。人身 关系包括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两类。
第一章
(二) 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的特点
1. 主体地位平等 2. 与人身不可分离 3. 不直接体现财产利益 4. 民法确认人身关系,用民事方法保护人身
第一章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民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民法学只 是一种学说,不具有国家强制力。
民法与民法学互有联系互有影响,二者是相 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第一章
第二节 民法的调整对象
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可以概括为:平等 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 关系和人身关系。
第十八章 合同总论(略) 第十九章 合同分论(略) 第二十章 继承权的概述 第二十一章 法定继承 第二十二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二十三章 继承的其他问题
第二十四章 人身权的概述 第二十五章 人格权 第二十六章 身份权 第二十七章 侵权行为概述 第二十八章 侵权行为归责原则 第二十九章 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第三 十章 共同侵权行为 第三十一章 特殊侵权行为 第三十二章 侵权责任
一、成文法
(一) 宪法中的民法规范 (二) 民事法律 (三) 国务院制定发布的民事法规 (四) 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和经济特区法
规中的民事规范。 (五) 特别行政区的民事规范 (六) 国家机关对民法规范的解释 (七) 国际条约中的民法规范
第一章
二、习惯
我国民法对习惯未作一般规定,只有某 些情况下承认习惯具有习惯法的效力。
第一编 民法总论
主讲人:郝秀辉
第一节 民法的含义

民法学课件完整版

民法学课件完整版
则是依据法律规定而产生的。
债的履行原则和违约责任承担方式
债的履行原则
包括实际履行原则、全面履行原则和协作履行原则。 实际履行原则要求债务人按照合同约定的标的履行义 务;全面履行原则要求债务人全面、适当地履行合同 义务;协作履行原则要求当事人相互协助,共同完成 合同义务。
违约责任承担方式
包括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等。其中继续 履行指违约方在承担违约责任后仍需按照合同约定继续 履行义务;采取补救措施指违约方采取修理、重作、更 换等方式弥补违约行为造成的损失;赔偿损失指违约方 以金钱方式补偿对方因违约行为所遭受的损失。
包括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等。
代理权行使规则
无权代理及其后果
代理人应在代理权限范围内行使代理权, 不得滥用代理权或超越代理权。
无权代理包括狭义无权代理和表见代理,前 者可能导致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待定,后者则 产生与有权代理相同的法律后果。
06
物权法律制度
物权概念与分类体系概述
01
02
03
物权定义
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制度
宣告失踪
指自然人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 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为失踪人的法 律制度。宣告失踪的目的是为了结束失踪人 财产关系的不确定状态,保护失踪人和利害 关系人的利益。
宣告死亡
指自然人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 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死亡的法律制 度。宣告死亡与自然死亡具有相同的法律效 果,如继承开始、婚姻关系终止等。但宣告 死亡并非自然死亡的必然结果,如果失踪人 重新出现,经本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 法院应当撤销死亡宣告。
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 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 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 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民事法律行为》课件

《民事法律行为》课件
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不存在欺诈、胁迫或错误的情况。
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
行为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 定,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
符合法定形式
某些民事法律行为必须采用书面、公证、登记等形式,否则可能被认 定为无效。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状态
有效
民事法律行为符合成立要件和生效要件,自成立 时起具有法律效力。
《民事法律行为》ppt课件
目录
• 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瑕疵 • 附条件的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 民事法律行为的解释
01
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定义与特征
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
民事法律行为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 和民事义务,是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重要 原因。
要式民事法律行为和不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03
根据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否需要采取特定的形式,可将民事
法律行为分为要式民事法律行为和不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02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成立要件
意思表示真实
内容合法
民事法律行为必须基于真实的意思表示, 任何因欺诈、胁迫或错误导致的行为可能 被撤销或无效。
行为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能违反 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违 反公序良俗。
民事法律行为的意义
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实现自身权利和利益的重要手段 ,通过民事法律行为,民事主体可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民 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维护社会秩序
民事法律行为的合法性和自愿性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 障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
促进经济发展

2024版《民法总论》ppt课件完整版

2024版《民法总论》ppt课件完整版
与刑法的关系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民法与刑法在调整对象、调 整方法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在处理民刑交叉案件时,应根据不同情况 分别适用不同的法律规范。
民法的基本原则
自愿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 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 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公平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 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 利和义务。
民事法律关系的消灭
指因一定的法律事实出现,使原有的民事法律关系归于消 灭。例如,合同的履行、双方协议解除合同等都可以导致 民事法律关系的消灭。
03
民事主体
自然人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 为能力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 终于死亡
民事行为能力根据年龄和精神状 况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 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
债权
债权的概念
债权是得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民法上权利。本于权利义务相对原则, 相对于债权者为债务,即必须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民法上义务。
债权的种类
根据债的发生原因,债可以分为合同之债、侵权行为之债、不当得利之债和无因管理之 债等。
债权的保护
债权的保护方式包括请求履行、请求损害赔偿、请求支付违约金等。
《民法总论》ppt课件完整 版
contents
目录
• 民法概述 • 民事法律关系 • 民事主体 • 民事权利 • 民事责任 • 诉讼时效与期间
01
民法概述
民法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 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02
平等性
民法调整的主体之间是平等的,没有 隶属和服从关系。

民法课件《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课件《民事法律行为》
当事人
民事法律行为必须至少有两个当事人,且他们必 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标的可能性
当事人所追求的标的必须是可能的、合法的,并 且不属于法律禁止的范围。
形式合法
某些民事法律行为需要采取特定的形式,如合同 需要书面形式。
生效要件
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意思表示真实
当事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能 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条件的成就
条件的成就指作为条件的事实 出现,即该事实发生与否,由 当事人约定或法律规定。
条件的效力
条件的效力在于决定民事法律 行为的生效或解除,对当事人 的权利义务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期限的概念
期限是民事法律行为中约定的时间, 作为法律行为效力产生或消灭的根据。
期限的种类
期限可分为始期和终期,分别在期限 届至时和期限届满时使法律行为效力 产生或消灭。
详细描述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由于行为存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或受到欺诈、胁 迫等原因,当事人有权请求撤销的行为。这类行为在撤销前具有法律效力,但 一旦被撤销,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
效力未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总结词
指民事法律行为虽已成立并对外公示,但效力尚不确定,有待于其他行为或条件的成就。
详细描述
效力未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法律行为虽已成立并对外公示,但由于缺乏有效要件, 其效力尚处于不确定状态,有待于其他行为或条件的成就来确定其效力的行为。例如,
指当事人以口头语言的方式表 达内心意思的民事法律行为形 式。
书面形式
指当事人以文字符号的方式表 达内心意思的民事法律行为形 式。
默示形式
指当事人以不作为的方式表达 内心意思的民事法律行为形式 。

民法课件第3章 民法法律行为

民法课件第3章 民法法律行为


6
例题
意思表示的默示形式是不通过语言文字,而是通过推定或 沉默使他人可以推断真实意思。选项所列行为哪些属于默示 形式? A.行人向出租车招手,出租车司机将车依靠在行人旁边 等候行人上车 B.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没有表示放弃或接受继承 C.租赁期届满,承租人继续支付租金,出租人也予以接 受 D.要约中附有如果受要约人10天内不作出否认表示即视 为同意的内容,10天过去,受要约入未作出否认表示

5

3.推定形式 推定形式是指当事人不用语言及文字,而是通过某种 有目的的行为表达自己意思的一种形式,即从当事人 的积极行为中,可以推定其已作了意思表示。
4.沉默形式 沉默形式是指当事人既不用口头形式、书面形式,也 不用实施任何行为,而是以消极的不作为的方式进行 的意思表示。沉默形式只有在法律有特别规定或者当 事人事先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才能运用。
7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对民事法律行为进行如 下分类: 1.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和双方民事法律行为 2.有偿民事法律行为与无偿民事法律行为 3.诺成性民事法律行为与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 4.要式民事法律行为与不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5.主民事法律行为与从民事法律行为
8
第二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效力
2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民事法律事实:行为 事件 行为有:民事行为和事实行为。 民事行为是指当事人实施的以发生一 定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的行为; 事实行为是指当事人实施行为并非以 发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但因该 行为实施的事实即在当事人间发生民事 法律后果的行为,如拾得遗失物。 合法的民事行为,即民事法律行为。
3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学PPT课件

民法学PPT课件
2024/1/28
遗嘱的形式和要件
遗嘱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由遗嘱人亲笔签名并注明日期, 同时需要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遗嘱的效力和变更
合法有效的遗嘱具有法律效力,遗嘱人可以随时变更或撤 销遗嘱。
遗嘱的执行与纠纷解决
遗嘱执行人负责按照遗嘱内容分配遗产,如发生纠纷可通 过诉讼等方式解决。
32
THANKS
研究对象
包括民法总论、物权法、债权法 、婚姻家庭法、继承法等在内的 民事法律制度。
4
民法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民法
起源于古罗马法,以私 法自治和契约自由为原
则。
2024/1/28
中世纪民法
受教会法和封建法影响 ,民法发展受到一定限
制。
近现代民法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法逐渐实现了体系化
和法典化。
5
当代民法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
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等近亲属,按照亲等远近和血 缘关系确定继承顺序。
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原则
同一顺序继承人平等分配,特殊情况下可适当照顾生活困难或缺乏 劳动能力的继承人。
法定继承的丧失与放弃
继承人因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等行为丧失继承权,也可自愿放弃继承 权。
31
遗嘱继承制度
24
06 婚姻家庭法律制 度
2024/1/28
25
结婚制度
结婚条件
包括法定年龄、无禁止结 婚情形、双方自愿等要件 。
2024/1/28
结婚登记
讲解结婚登记的程序、效 力及意义。
婚姻无效与可撤销
阐述婚姻无效的情形、申 请确认婚姻无效的程序, 以及婚姻可撤销的情形和 程序。
26
家庭关系制度
夫妻关系

基础阶段民法课件-知识模块5:民事法律行为

基础阶段民法课件-知识模块5:民事法律行为

22考研法律硕士知识精讲课程 知识模块5:民事法律行为主讲人:胡晓杰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民事法律行为,一般称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以意思表示的方式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2012-简)(一)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基本要素(二)民事法律行为是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为目的的行为。

【例1】下列选项中,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是()(2016-单)A.甲到烈士陵园缅怀先烈B.乙开车不慎将行人A撞倒C.丙邀请朋友到自家聚餐D.丁向同事转让一架钢琴第二节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一、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多方行为(2012-单)意思表示是一方,双方还是多方单方行为是指仅由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就能成立的法律行为。

双方行为是指须由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相一致才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如合同等。

多方行为是指多个行为人的意思表示达成一致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如公司股东会的决议等。

第二节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二、单务行为和双务行为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构成单务行为,是指一方当事人仅享受权利,而另一方仅负有义务的法律行为。

双务行为,是指法律行为的当事人双方均享有权利,也均承担义务的行为。

第二节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三、有偿行为和无偿行为是否给予报酬 有偿行为,指一方当事人为对方承担某种民事义务时,有权要求对方承担相应的义务的民事法律行为,即要求对方给予报偿。

无偿行为,指一方当事人为对方承担某种民事义务时,并不要求对方承担相应的民事义务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节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四、诺成性行为和实践性行为是否交付实物诺成性行为:意思表示一致,即成立。

实践性行为:意思表示一致+交付标的物总结:商业借款为诺成,自然借款是实践第二节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五、要式行为和不要式行为是否有特定形式 要式行为,是指必须履行某种特定的形式才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 不要式行为,指不需要履行某种固定形式,就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即行为人究竟采取何种形式,由其自由选定。

最新民法ppt课件

最新民法ppt课件
限内授予的独占性权利。
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等。
专利权的保护期限
发明为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 计为10年。
07
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的概念与类型
民事诉讼的概念
民事诉讼是指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法院的主持下,以诉讼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它是一种 司法制度,也是国家审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原因
包括法律行为、法律文书、继承、建造等非法律行为。
物权的保护
物权保护方式
侵害物权的责任承担
包括返还原物请求权、排除妨害请求权、 消除危险请求权等。
侵害物权的行为人应当承担恢复原状、赔 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善意取得制度
遗失物的拾得与归还
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人处分他人财产, 受让人善意取得该财产的制度。
独占性、地域性、时间性 等。
著作权的保护
著作权的定义
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及其相关主体依法对作 品所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著作权的保护范围
包括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等。
著作权的保护期限
作者生前及死后一定时间内。
专利权的保护
专利权的定义
专利权是指发明创造人或其他申 请人依法向国家申请并在一定期
民事诉讼的特殊制度
调解制度
调解是民事诉讼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法院可以通过调 解来解决纠纷。调解成功的案件可以由法院制作调解书并 生效执行。
保全制度
为了保障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民事诉讼中还设有保全制度 ,包括财产保全、证据保全、行为保全等多种措施。
执行制度
判决生效后,如果被执行人拒不履行义务,申请人可以向 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可以通过查封、扣押、拍卖等多 种方式来强制执行判决。

民事法律行为PPT课件

民事法律行为PPT课件
▪ 基于错误的不真实
错误、误传
▪ 意思表示不自由 欺诈、胁迫、乘人之危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体系
▪ 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 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 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 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无效的法律行为
▪ 行为人不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的行为
▪ 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民事行为
▪ 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或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 行为
案例 李某诉张某请求确认离婚无效案
▪ 李某于1996年2月与张某结婚,婚后育有一女。2003年9月, 张某与陈某相识并时常背着丈夫与其姘居,后被李某察觉。 张某请求李某原谅,并发誓一定与陈某一刀两断。李某原谅 了妻子。过了几天,张某对李某说道:“我为那个男人付出 的太多了,就这么与他断绝来往,我不甘心,也不划算。他 非常有钱,已经先同意买套房子给我,但有个条件,就是我 必须单身。”接着张某与李某商量,夫妻俩先假离婚,等房 子拿到手了,再复婚。李某最终同意签离婚协议,并与张某 一起去婚姻登记机关办理了离婚手续。但拿到离婚证的次日, 张某就变了一副面孔,对李某说道,两人不再是夫妻了,将 来要复婚,想也别想。李某诉至法院,要求法院宣告其离婚 无效。
▪ 通常情况下,意思表示要经过内心意愿和表 示行为两个阶段。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
指法律规定成立法律行 为所必不可少的事实要 素
▪ 当事人。即进行特定民事法 律行为的主体。
▪ 标的。即所进行特定民事法 律行为的内容。
▪ 意思表示。即表意人必须完 整地将要设立、变更或终止 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心意思 表现于外部。
区分意义:
要式法律行为中,若不具备法定或约定 的形式要件,则民事行为不成立或不生效。

民事法律事实PPT课件

民事法律事实PPT课件

法人民事行为能力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与其民事权 利能力同时产生、同时消灭,两
者范围一致。
法人通过其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 表进行民事活动,法定代表人或 授权代表的行为即视为法人的行
为。
法人需依法登记成立,取得法人 资格后,方具备民事行为能力。
非法人组织民事行为能力
非法人组织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等。
当前存在问题分析
法律制度不完善
当前民事法律事实相关的法律制 度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漏洞和 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立法 工作。
司法实践不统一
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司 法实践中对于某些民事法律事实 的认定和处理存在不统一的现象, 需要加强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 的发布。
理论研究不足
当前对于民事法律事实的理论研 究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 学术研究和探讨,为立法和司法 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要点二
民事法律行为要件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 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 义务关系,能够产生当事人预期法律 效果的行为。其要件包括行为人具有 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 、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等。
要点三
代理制度
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 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 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 责任。代理制度包括法定代理、委托 代理和指定代理三种类型。
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
侵权责任构成要件和归责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
也叫过失责任原则,它是以行为 人主观上的过错为承担民事责任 的基本条件的认定责任的准则。
无过错责任原则
公平责任原则
也叫无过失责任原则,它是指没 有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律规 定应由与造成损害原因有关的人 承担民事责任的确认责任的准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2、财产行为与身份行为

事 3、有偿行为与无偿行为
行 为 4、诺成性行为与实践性行为
第五章 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李智鸿
1
自然人的死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然灾害的发生
法律 意外事故的发生
事件 时间的流逝

-------------
事 法 律 事 实
能够引起法律后果的 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客观现象
民事行为
有效民事行为(民事 法律行为) 无效民事行为 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
法律
事行为 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
行为
能够引起法律后果 的行为
9
【例四】甲对乙说:“用我的A房屋换你的B首饰 ”。乙拿不定主意,双方约定,乙考虑10天,10 天内乙未作表示的,视为同意。15天过去了,乙 未作任何表示。甲、乙间的互易合同成立。因为 甲、乙约定乙的沉默视为同意。
【例五】甲给乙写信说:“用我的A房屋换你的B 首饰。你考虑10天,10天后未作表示的,视为同 意”。15天过去了,乙未作任何表示。甲、乙间 的互易合同不成立。因为,沉默作为意思表示的 方式仅限于法律的明确规定和当事人的事先约定 。
3
二、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
意思表示是一个意思由内到外的表示过程。
单纯的停留在内心的主观意思是没有法律意义的,该 意思必须表示在外,能够为人所知。意思表示概念意 味着法律行为参与人欲设立一定法律关系的主观想法 的外在表达或宣示。
意思表示包含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一、内心意思
二、表示行为
4
内心意思的要素有三: 1、行为意思(控制自己的行为) 2、表示意思(明了自己的行为具有某种法律意义的意思) 3、效果意思(行为所追求的法律效果之内容) 表示行为的方式有三: ①明示、 ②推定方式(以行为表明内心意思)、 ③沉默方式(在法律明确规定或者当事人事先约定时,通
事实行为
侵权行为 不当得利行为 无因管理行为---2----
一、意思表示的概念
意思表示是指表意人将其期望发生某种法律效果 的内在意图以一定方式表现于外部的过程。它是 旨在达到某种特定法律效果的意思表达。
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核心的行为,没有意思 表示,就不是法律行为。如事实行为就不以意思 表示为要件。
第三、现代技术手段的特殊意思表示: 自动售货机 电子商务
10
案例: 1、教授甲举办学术讲座时,在礼堂外张贴栏中公告其 一部新著的书名及价格,告知有意购买者在门口的签字 簿上签名。学生乙未留意该公告,以为签字簿是为签到 而设,遂在上面签名。对乙的行为应如何认定?(05/3/1)
A.乙的行为可推定为购买甲新著的意思表示 B.乙的行为构成重大误解,在此基础上成立的买卖合 同可撤销 C.甲的行为属于要约,乙的行为属于附条件承诺,二 者之间成立买卖合同,但需乙最后确认 D.乙的行为并非意思表示,在甲乙之间并未成立买卖 合同
区别于其它法律行为
是否以意思表示为要素, 是民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 根本区别,也是民事法律 行为的重要特征。
区别于事实行为
• 民事法律行为是 合法行为
区别于民事行为
该行为能否发生当事人预 期的民事法律后果,取决 于该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 定,即是否具有合法性。
15
1、单方行为与双方行为、多 方行为
()
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为要素,排除了事实行 为;同时,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不包括无 效的民事行为、可撤销或可变更的民事行为和 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是民事行为。
14
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
•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 事主体实施的以发生 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 的行为
• 民事法律行为是 以意思表示为构成 要素的行为
过沉默表明内心意思)。
5
行为意思
【例一】甲、乙出差时同居一室,甲梦话曰:“乙, 用我的A房屋换你的B首饰”,乙闻言后答曰: “妥”。甲、乙间的互易合同不成立。因为,甲在 说梦话,没有行为意思,甲的话不构成要约,乙没 有承诺的资格。
【例二】局长甲对下属乙说:“用我的A房屋换你的 B首饰”。乙不情愿,但乙患有一种疾病,内心煎熬 时会不由自主地做连续点头状。甲见乙连续点头, 高兴离去。甲、乙间的互易合同不成立。因为,甲 的点头不受自己意志控制,无行为意思,不能认定 为推定的意思表示(承诺)。
6
表示意思
甲、乙参加化妆舞会,不时有甲的粉丝找乙签名。 甲也递给乙一张纸,示意乙在上面签字,乙以为甲 索要签名,就在甲指定的地方签字。半月后,乙方 知,甲在纸上撰文曰:“甲、乙约定,甲以A房屋与 乙的B首饰互易”。甲、乙间互易合同不成立。因为, 乙在签字时没有订立合同的表示意思,不构成承诺
拍卖会上,主持人最后一次询问:古画50万元是否 有人要买,如果有,请举手。甲此时看见其女友从 门外走来,便举手示意要求她与其坐在一起,主持 人认为甲同意购买该画,问:甲是否必须购买该古 画?
11
12
2、下列哪些情形构成意思表示? (07/3/51) A.甲对乙说:我儿子如果考上重点大学,我一 定请你喝酒 B.潘某在寻物启示中称,愿向送还失物者付酬 金500元 C.孙某临终前在日记中写道:若离人世,愿将 个人藏书赠与好友汪某 D.何某向一台自动售货机投币购买饮料
13
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通则》第54条规定:“民事法律行 为是指公民或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 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7
效果意思
甲给乙法短信:妹妹,我送给你一个好东东 已立即回甲:姐姐,我要了,谢谢你
甲见到路边乞讨的乙,从钱包中准备给予一块钱, 不慎将数张一百元钱大钞同时掉落在乙的乞讨盘中 ,乙欣然笑纳。甲有无效果意思?
8
外在表示,即表现出来的内在意思的外在行为,使无 法查知的人的内在意思进入到社会交往中,从而构成 法律调整的对象,是行为人自己实现自己的意思和与 第三人正常交往的手段。 第一,明示行为 明示行为是指行为人以社会交往中能够准确传达信息 的行为。明示行为又可以分为口头、书面和电子表示 行为。由于口头表述具有瞬时性的特点,缺乏持续性, 所以法律通常仅仅赋予其即时的效力。 第二,默示行为,为“无言语的行为” (1)推定:即在特定的条件下,行为人仅作出一定的 行为,从中可以解释出其具有明确的设权意思 (2)沉默。既行为人的沉默中推知其意思表示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