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三节--肌力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条肌纤维横断面积之和为肌肉的生理横断 面积。
肌肉的横截面表明了肌肉中肌纤维的数量和 肌纤维的粗细,因而可反映肌肉的发达程度。
单位生理横截面积所能产生的最大肌力称为 绝对肌力。
肌肉的横截面积越大,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力 量也越大。
肌肉的初长度
肌力的产生也有赖于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 肌肉的弹性特点决定其在生理限度内具有适
如四肢的内收肌群; 可在石膏、夹板固定时或关节活动范围内存在疼痛
症状等情况下应用; 潜在的损伤少,较为安全,故可在术后早期康复应
宜的初长度,则收缩产生的肌力较大。 一般认为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为其静息长度
的1.2倍时,产生的肌力最大。
运动单位募集及释放速率
运动单位的激活及其释放速率被认为是与肌 力相关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肌肉开始负荷时,即需要募集一定量的运 动单位;随着负荷的增加,则需要募集更多 的运动单位。
当负荷仍然增大时,运动单位释放速率则较 释放的运动单位数量更为重要,此时,释放 速率是形成肌力更为重要的机制。
(四)训练方法分类
1、肌肉收缩形式分类 等长收缩 等张收缩 等速收缩
(1)等长训练(isometric exercise)
利用肌肉等长收缩进行肌力训练,收缩时肌 肉长度基本不变,不引起关节运动,又称为 静力训练(static exercise)。
优点
动作较为简单,容易掌握; 不需要或需要很少的器械; 可用于某些等张训练不易锻炼或无法锻炼的肌群,
神经系统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脑血管病、脑瘫 脊髓损伤 …….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周围神经损伤
肌原性疾病
肌营养不良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四肢近端与躯干 的肌力下降与肌肉萎缩。
多发性肌炎
主要为四肢近端肌群、颈屈曲肌群、咽喉肌群 等。
开链运动或闭链运动
开链运动:指运动轴的近端固定,远端活动的运动 方式,有利于进行特定肌肉的力量训练,例如手握 哑铃进行肱二头肌训练。
肌力训练
Muscle Strength Exercise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 顾绍钦
(一)概述
1、定义
肌力(Muscle strength)
指肌肉收缩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
2、肌力的直接影响因素
肌肉横截面积 肌肉初长度 运动单位募集及释放速率 肌纤维走向 杠杆效率
肌肉横截面积
年龄增加
20岁后随年龄增加肌力逐渐下降,下肢较上 肢下降更快。
废用性肌肉萎缩
制动及无功能状态所产生的以生理功能衰弱 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废用性肌肉 萎缩。
完全卧床下,肌力每周减少10%~15%, 每天减少1%~3%。如卧床休息3~5周, 肌力即可减少一半。
肌肉也出现萎缩,股四头肌和踝背伸肌尤为 明显,肌肉容积缩小、肌肉松弛;通过适当 运动训练,肌肉容积可复原。
如果下一次肌力训练在前一次训练后的超量 恢复阶段内进行,那么就可以该超量恢复阶 段的生理生化水平为起点,使超量恢复叠加 和巩固起来,实现肌肉形态及功能的逐步发 展。
因此,超量恢复是肌力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肌肉练习引起肌疲劳 适宜的练习频度
练习 疲劳恢复 形 态 功 能 变 化
超量恢复
原有功能 形态水平
调整肌力平衡,对脊柱侧弯、平足等骨关节 畸形起矫治作用。
增强躯干和腹背肌力平衡,改善脊柱排列及 应力分布,增加脊柱稳定性,防治脊柱疾病。
改善原动肌与拮抗肌之间的平衡,以促进关 节的动态稳定性,防止负重关节的退行性改 变。
增强腹肌和盆底肌训练对防治内脏下垂、改 善呼吸及消化功能有一定意义。
使肌肉的形态结构变得更加发达、完善,同时肌肉功能 也可获得改善。
肌肉体积增大,肌纤维增粗 收缩蛋白、肌红蛋白、酶蛋白增加 ATP、热能含量和糖原储备增加 毛细血管密度增加,结缔组织量也增多
2、超量恢复
训练时和训练后肌肉的即时变化为疲劳和恢 复的过程。
训练后肌肉出现疲劳时,肌肉收缩力量、速 度和耐力均明显下降,能源物质等也有所消 耗,通过一定时间休息使生理功能逐渐恢复、 消耗的能源物质得以补充。在恢复到训练前 水平后,可出现一个超量恢复阶段,即各项 指标继续上升并超过训练前水平。
因此,肌力的大小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 经系统的调节密不可分 。
个体状况
肌力的大小与个体状况(如年龄、性别、健 康水平、心理因素等)有关。
一般在20~30岁时个人的肌力水平达到峰 值。
女性的肌力近似为同龄男性的2/3,男性肌 力通常与男性激素有关 。
4、肌力下降的原因
年龄增加 废用性肌肉萎缩 神经系统疾病 肌原性疾病
肌纤维走向
杠杆效率
3、肌力的间接影响因素
肌肉的功能状况 肌肉的收缩方式及收缩速度 中枢和外周神经调节 个体状况
肌肉内部功能状况
肌肉内部功能状况也直接影响肌力
降低肌肉的收缩能力
缺氧 酸中毒
增强肌肉的收缩能力
钙离子 肾上腺素
肌肉的收缩方式
肌肉生理收缩包括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两大 形式。
不同收缩形式的最大肌力有所不同 。
收缩速度
是影响肌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肌肉收缩速度越低,运动单位的募集机会就
越大。 在等速向心收缩低角速度测试时产生较大力
矩值的结果即为此证据。
中枢和外周神经调节
产生肌力的神经生理机制包括募集纤维类型 的选择、中枢神经系统ຫໍສະໝຸດ Baidu运动神经元的抑制、 运动单位的同步性、冲动传导及中枢神经系 统的发育等。
超量恢复原理
力量 增长
增强肌力的方法
主动训练是增强肌力的唯一方法! 在神经支配能力不改变的前提下,肌肉力量
的提高不可能超过1级。
(三)生理作用
防治失用性肌萎缩,特别是肢体制动后的 肌萎缩。
防治因肢体创伤、炎症时疼痛所致的肌萎 缩。
促进神经系统损害后的肌力恢复。帮助维 持肌病时的肌肉舒缩功能。
闭链运动:指运动轴的远端固定,近端活动的运动 方式,有利于运动轴各肌肉的协同性力量训练,例 如下蹲运动训练对股四头肌、腘绳肌、胫前肌、小 腿三头肌、臀大肌、髂腰肌等的综合力量训练。
(二)原理
1、肌肉适应性改变
肌力训练的作用并非是肌纤维的增加,主要是使肌 肉产生适应性变化,并由此增强肌力。
肌肉的适应性变化包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