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字词教学看语文教学的三种境界

合集下载

语文教学的三重境界初探

语文教学的三重境界初探

语文教学的三重境界初探语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关注的焦点之一。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文字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语文教学达到更高的境界。

本文将从三重境界的角度对语文教学进行初探,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启示。

一、初级境界:知识传授在语文教学的初级境界中,教师主要着重于传授语文知识,包括文字的识读、词语的理解、句子的构成和段落的组织等。

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建立对语言文字的基本认知和应用能力。

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以学生的听、说、读、写为主要目标,通过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为他们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在初级境界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学习。

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举例、引导和启发,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语文水平。

二、中级境界:能力培养在语文教学的中级境界中,教师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要通过教学设计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如写作、演讲、辩论、诗歌朗诵等,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中级境界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能力,让他们能够主动、自主地进行学习。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培养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各种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三、高级境界:情感熏陶在高级境界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和能力的培养者,更是道德的引领者和情感的熏陶者。

语文课堂教学生成的三境界

语文课堂教学生成的三境界

语文课堂教学生成的三境界语文课堂教学是每个学生的核心学习课程之一,对于学生来说,它有助于提升学习能力和拓展思维,但是,语文课堂教学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可以将它们划分为三个境界:理论境界、教学境界和学习境界。

首先,理论境界是指老师从语言、文学、历史、文化等方面整理出的语文理论基础,如:古诗词的分类、文学批评、汉字书写规范等。

老师需要从学生身上检测出他们在语文理论知识上的掌握情况,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文学知识和技能。

其次,教学境界指语文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有些活动是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来定制的,比如说按照学生能力来设计比较简单的书面考试,这种方式不但可以有效检测学生的学习水平,还可以给学生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在实践和思考中更好地发展。

当学生有各种问题时,老师也可以积极帮助学生讨论,激发他们分析和思考的能力。

最后,学习境界指的是学生自身的学习,比如学生自己利用寒假时间,坚持每天读书记笔记,积极参加各种主题活动,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总结自身的问题,通过自我反思,逐渐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教学有三个境界,这三个境界协同工作,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有效地拓展思维,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了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老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思考,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要,定期给学生提出课堂上的新挑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新;另外,学生也应该学会自主学习,把寒暑假等时间利用起来,不断学习、记笔记、参加研讨会,时刻充实自己的文学知识,丰富自己的语文技能。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核心,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找到最好的教学方式,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好地发挥作用。

老师和学生应当积极配合,共同推动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从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文学修养和智慧的蜕变。

语文教学的三重境界初探

语文教学的三重境界初探

语文教学的三重境界初探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思想品质和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语文基础和教育教学理论,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领悟。

而语文教学的三重境界,即思维境界、感悟境界和巧妙境界,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追求和探索的方向。

思维境界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思维是认识客观世界、把握实践问题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语文教学中灵活运用的关键。

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方法,使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文字背后的深层意义,提高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感悟境界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对文本内涵和学生情感表达的感悟和把握。

每一篇文本都有其独特的情感和内涵,而教师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感悟到情感,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解读、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背后的情感和意义,从而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的意愿。

巧妙境界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巧妙教学手段和策略。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需要善于设计教学内容和形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再现、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辅助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巧妙的教学手段和策略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性,实现个性化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

在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维境界、感悟境界和巧妙境界。

作为教育者,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教育教学基础和丰富的语文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教育心理学、教育技能和教育管理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不断反思和总结,教师才能在语文教学中不断突破自我,在学生的成长中找到更多的满足和成就感。

语文教学的三重境界初探

语文教学的三重境界初探

语文教学的三重境界初探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而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往往与教师对语文教学境界的把握有关。

语文教学的三重境界,即知识境界、能力境界和品德境界,是我们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和目标的具体体现。

知识境界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达到的第一个境界。

语文是一门知识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具备扎实的语文知识和文学修养,才能在教学中准确地传授知识。

教师要熟知语文教材内容、语文学科知识体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做到举一反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只有在知识境界上下功夫,教师才能给学生提供充实有效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和理解。

能力境界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达到的第二个境界。

语文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语文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

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语言表达,如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绘画表达等,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能力。

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欣赏文学作品,并能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品德境界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达到的第三个境界。

语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是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文情操的榜样,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境界,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塑造。

教师要具备正确的师德观念和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教书育人,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感受到道德情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达到语文教学的三重境界,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素养和能力。

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理论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文教学经验,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境界。

教师还需积极参加研讨会、教研活动,与同行交流经验,互相借鉴,共同进步。

语文教学的三重境界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把握的要点。

只有教师达到了知识境界、能力境界和品德境界,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

语文教学的三重境界初探

语文教学的三重境界初探

语文教学的三重境界初探语文教学一直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更涉及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而要想在语文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就需要教师们能够掌握语文教学的三重境界,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还能够培养出更多的能力和素养,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更高境界。

一、知识的境界知识的境界是语文教学的第一重境界。

语文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它包括文字、语音、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们首先要向学生灌输语言知识,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

教师们需要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包括字词句段篇的认读与理解,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还要教会学生学习基本的语法知识,让他们学会正确地运用语法规则进行表达。

还要教会学生学习修辞知识,使他们在表达时能够更加生动、形象。

这些都是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知识。

教师们还需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学知识。

文学是语文学习的灵魂,只有通过接触文学作品,学生才能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语文世界。

从古诗词到现代小说,教师们要带着学生不断地去感知文学的魅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语文产生热爱,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能力的境界在掌握了基本的语文知识之后,语文教学又需要教师们引导学生培养一定的语文能力。

语文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等。

语文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不仅是用来理解,更是用来表达的,教师们需要设计各种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训练,使他们能够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阅读理解能力也是语文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提升,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和情感,从而更好地领略文学的魅力。

写作能力也是语文学习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教师们要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写作练习,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表达。

语文教学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语文教学的三种境界

语文教学的三种境界

语文教学的三种境界境界者,盖事物之所臻程度、状态也。

教学是一种行为。

行为所达到的境界,是指这种行为所进入的状态。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语文教学也有三种不同的境界:“万籁此都寂,只余钟磬音”,此第一境界也;“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此第二境界也;“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此第三境界也。

第一境界,老师讲,学生听。

老师讲得投入,学生听得入神。

教室里万籁俱寂,鸦雀无声,只有老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侃侃而谈。

这一境界,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告诉式” “演讲式”。

老师“讲义并示范”(叶圣陶语),满怀激情地把自己研究所得之成果讲述给学生听;学生处于接受地位,需要精神高度集中,认真倾听,专心思考,随时笔记。

其疑问也须及时记录,待老师讲授之后,再自行讨教或商榷。

这一境界,学生需要有良好的学习品质,思维习惯,知识基础。

老师需要对学生有深入、全面的了解,以此确定讲授内容的多寡、难易、深浅;更须具备渊博的学识,幽默的语言,以此形成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魅力。

其见解则振聋发聩,皆道人所未尝道,以期开学生之茅塞;其言语则妙语连珠,常达人所不能达,而能启弟子之愤悱。

如此,学生随老师的思路游于学问之殿堂,领悟治学之门径,也不失为进学之一途。

第二境界,教师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充分活动,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这一境界,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启发式” “讨论式”。

老师设置情境,设计问题,以近取譬,因材施教,“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使学生“自求自得”,发展个性;学生则动手动脑,争相展示自己的才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学知识,练技能,冶情操,营造自己生命的未来。

这一境界,老师不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扶携”复“翼护” “不离其身畔”(叶圣陶语),引领学生自己去发现结论。

语文教学的三重境界初探

语文教学的三重境界初探

语文教学的三重境界初探语文教学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探索语文教学的三重境界,以更好地指导和实施语文教育。

语文教学的基本境界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目标。

基本要求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且要把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到尽量高的水平。

语文教育的目标是以教学为手段,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和理解能力,让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在实际生活中有效地运用语言。

语文教学的创新境界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使语文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语文教学的创新境界还包括教师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教师应该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和风格,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创新方法和手段,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授课方式,如多媒体教学、教学研讨、课堂辩论等,使学生在有趣的语文活动中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同时,教师的创新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带领学生不断创新想法和方法,在实际学习中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语文教学的人文境界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掌握知识技能,还能够形成完整的人格,并在日后的社会实践中发挥好自己的价值。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了解文化、历史、文学等人文领域的知识,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要发扬人文精神,教育学生知道如何关爱他人,尊重生命,合作,分享和奉献。

这样,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他们就会靠近真、善、美,并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取得成功。

总之,语文教育是一种综合性、人类性的教育形式,我们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探索语文教学的三重境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推进语文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的三重境界初探

语文教学的三重境界初探

语文教学的三重境界初探
语文教学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水平的提高。

语文教学的三重境界是指语文教学的目标、方法和效果。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将这三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目标
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素养和阅读能力。

语文学科的学习目标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了学习语言文字表达的技能,也包括了学生的情感、思维和品格等方面的培养。

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多元化的,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来制定。

语文教学的目标是灵活多变的,不能一成不变地固守在课本上,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调整和改变。

二、方法
语文教学的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多元化教学,通过让学生进行实践、体验和思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效果
语文教学的效果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一个语文教学的好坏,不仅仅是看学生在语文考试中的成绩,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在语言文字表达和阅读能力方面的提高。

语文教学的效果要全面评估,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还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浅谈语文教学的三种境界

浅谈语文教学的三种境界

浅谈语文教学的三种境界语文课本上的白纸黑字里,有许多有趣的故事、神秘的人物、美丽的风景在吸引着学生。

课堂应是弥散着浸染着语文的独有的氛围,使学生常常不知不觉间,受到陶醉。

这就是一种教学境界,一种语文教学的应然境界。

一、语文教学应是书声琅琅书声琅琅,这恐怕也是语文课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差别之处吧。

书声琅琅,是我们传统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教学策略;琅琅书声,亦可把我们汉语言文字中所特有的音韵意味传诵出来。

我们倡导的语文课上书声琅琅,必须做到:第一,字字词词求正确读准每个字词的音,是语文教学的起点,我们尤其应把着力点放在生字新词的读音上,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反复地读、记,要善于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轻松地读、记。

人生求学识字始,可以这样说,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是语文课堂上的第一缕语文味,要让它历久弥香。

第二,句句段段求通畅这有一个过程,教师要将学生的课前预习与课内的初读检查结合起来,由读正确到读通顺再到读流畅。

文不读通不开讲,磨刀不误砍柴工。

当然,读通畅需要有一个量的累积过程,这容易变成你一遍、我一遍、他一遍的机械重复,反复单调的重复必然会消解语文的味道。

因而,我们需要在朗读的形式上不断创新。

比如,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男女声读,老师范读,录音范读,轻声读,大声读,比赛读,重点句段反复读。

第三,感情朗读求真情有些老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方面存在一种误区,以为有感情朗读就是大声朗读,就是比谁的嗓门大,结果学生越读越累,有感情朗读应达到的以声传情的效果大打折扣。

其实,有感情朗读须讲究一个“真”字,要真有感情,真有感悟,读出真情,读出真心,而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朗读技巧,则是附着在真情之上的。

唯有这样的真情朗读,才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品尝到语言的“有声味道”。

语文课上书声琅琅,让学生开了口,悦了耳,动了情,这样“动听的味道”,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二、语文教学要品味言语不断咀嚼如果说语文课中的书声琅琅,是在文本的世界中聆听其声,那么接下来在品味言语的过程里,则是在文本的世界里静思默想、穿行会意,这是语文课堂中语文味道最浓烈的时刻。

语文教学三境界

语文教学三境界

语文教学三境界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中学张传贵语文教学的过程,能更好地体现是教书,更是育人的理念。

我们的语文老师不仅有教人之巧,而且要有文化之本、无私之爱。

简言之,要激发学生兴趣,要尊重学生知趣,要引导学生情趣,可姑且称之为语文教学的三境界。

一、要激发学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

如果我们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就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动机,就能为我们后续教学活动的进行做好铺垫。

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求知欲望强的性格特点,所以,根据学生这一特点,我们可在课堂上时常向学生提出生动有趣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强烈探究动机和浓厚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周敦颐的《爱莲说》时,并没有直接讲述课文,而是先问学生:你们心中的君子是什么样的人?然后让学生先直言自己心中的君子。

接着又设疑问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周敦颐眼中的君子,那么周敦颐心中的君子与我们心中的君子又有什么异同之处呢?有了问题,学生在学习时就会带着好奇与疑问,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

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激发兴趣的方式有很多,其中入境法也卓有成效。

它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者,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比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我采取了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让几位学生分别扮演了皇帝、骗子、大臣等角色,将那个腐朽的社会场景真实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于人物的内心活动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也深深体会作者的真实用意,从而产生新的感悟。

激趣之法能更好地让学生观察蓝天白云,而非只盯一成不变的天花板。

二、要尊重学生的知趣学习之趣若想长久,必须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即建立主动的求学之趣。

做语文教师的,多有自己的教学个性。

课堂上,特别是展示课,多能行云流水,以博他人之喝彩。

然而这些教师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的设计华而不实,追求的是表面工作等等暂且不说,更多地是违背了学生认知的规律,让全体学生在形式取代内容,让部分同学在屈从整体中,渐渐丧失了求知的兴趣。

语文教学的三重境界初探

语文教学的三重境界初探

语文教学的三重境界初探语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运用能力的教学内容,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有一种感觉,就是一味地从书本中获取知识,而缺少真正的情感体验和人文关怀。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境界,引导学生真正地爱上语文,成为了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问题。

本文将初探语文教学的三重境界,希望能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一、学科知识的运用语文教学的第一重境界是学科知识的运用。

在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要求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包括文字、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等各个层次的语言表达,同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和表达。

语文教学的第一重境界就是要求学生在掌握语言基础知识的能够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学需要注重加强学科知识的运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科知识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注重知识传授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教师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达到知识的灵活运用。

学生也要主动参与语言表达,积极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写作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风格。

只有掌握了学科知识的运用,学生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水平,为提高语文教学的境界奠定基础。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的第二重境界是思维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语言,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只有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获得更多的人生智慧。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教学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经典文学作品、启发学生思维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从字词教学看语文教学的三种境界

从字词教学看语文教学的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 :走近语文
随 着新 课 标 的实 施 ,新 教材 的运 用 ,综合 性 学 习 、 探究性 学 习,这 种实践 、那种训 练搞得轰 轰烈烈 。从 表面 上看 ,这很合乎 新教材 的理 念 ,但细究一 下 ,他 们却常常 忽视 了语 文基 本 知识 的教 学 ,如 字 词教 学 。 《 语 文教 学 通讯・ 2 0 0 6 年7 — 8 合刊 》登载 的2 9 篇青年 名师的语文教 学实 录 ,就 有不少教 师不重视 字词教学 ,有 的根本没有 字词教 学 ,有 的把 字 词 当障 碍一 扫 了之 ,有 的音 行义 解 释不 完 整 。这 些教学实 录很有代表 性 ,代表 了平 时的语文教 学的 基 本 情 况 。 当然也 有 不少 教 师仍 保 留 字词教 学 这 一教 学 环 节 ,通 常 有三 种 做 法 :一 是少 数教 师 沿 袭传 统 ,在 教 学 一篇新课 文前 ,习惯提一 块小黑 板 ,上面 写着生 字的注 音 ,生词 的字典解 释义 ,然后 叫学 生在课 堂笔记上如 实记 录 。二是不 少教师 运用现代 化的教学 手段 ,把生字词 打在 投 影上 ,让学生在 黑板上注 音 、解释 。三是 也有一些 教师 运 用现代教 学理念 ,让学生 在预 习课 文的 时候 ,对 自己不 认识 、不理 解的词 或是通过 小组合作 解决 ,或是 自己查字 典解 决 。上 面的三 种做法 ,好像都 比较重视 字词教学 ,但 都 停 留在对 字词教学 最简单 的层面上 ,仅仅是 要求学 生会 读 、会写 、会解释 。这样 的教 学就属 于走近语 文 ,因为字 词是 组成句 子 、文 章的最基本 单位 ,不仅要会 读会写会解 释 ,还 应 该 知道 它 们在 句 子 、文 章 中 的作 用 ,还 要会 运
用。

语文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

语文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

语文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语文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阿成语文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诸向阳【摘要】语文课堂教学具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制定合宜的核心教学目标,实施有效教学;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第三重境界——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确立目标——辛勤劳作——突然顿悟,在追寻语文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关键词】三重境界有效教学知识魅力生命共鸣学生语文素养能否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拥有一个理想的语文课堂。

因为,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最普通最日常最大量的事件发生的时间与空间,都是与课堂有关的。

因此,作为学生,如果语文课堂不能够给他(她)以智慧的挑战、情感的共鸣、发现的愉悦,如果语文课堂只是让他(她)成为一个容器消极地接受、被动地应付,那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领悟到语文课堂教学具有三重境界。

实现了三重境界的语文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第一重境界:制定合宜的核心教学目标,实施有效教学。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绝非易事。

我们把教学目标细分为三类:A类(基础性目标,有为核心目标搭梯的知识,有必须解决的障碍性知识);B类(教学核心目标,即课堂重点要教学的内容,一般为单元所规定的知识与技能);C类(附属性目标及延伸性目标,一般而言,思想情感价值观属于此类目标)。

这样细分是为了凸显核心教学目标,即B类目标。

一般的教学参考书都忽视核心教学目标,而核心教学目标是语文课的重中之重。

确定核心教学目标的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单元目标和具体课文三者的结合。

确定核心教学目标时,特别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课文的主要特征。

一篇课文的内容是极为庞杂的,我们应该选择最能体现这篇课文特征的内容来教。

二是学生的需要。

确定课文的核心教学目标也不是由教材一个要素决定的,还涉及到学生认知发展阶段性的问题。

因此也不可能是教材有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学什么,我们只能选择教材内容与学生认知发展相一致的内容作为核心教学目标。

语文课堂教学的三个境界

语文课堂教学的三个境界

语文课堂教学的三个境界内容摘要: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三大境界,即轻松和谐、富有情趣、浮想联翩、声情并茂和各抒己见、妙语联珠。

关键词:和谐情趣想象各抒己见新大纲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依据创新机制去开拓教学境界。

“有境界自成高格”,境界体现创新教育。

境界之一:轻松和谐、富于情趣亚里斯多德说过:“闭暇出智慧”,也有研究显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造力形成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

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保障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语文课堂才会富于情趣,学生才会对语文有兴趣,才有可能培育创造力。

现在的语文课堂少了一些限制,多了一些宽松,体现出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据了解,英国的学生是围坐在课桌四周的,美国的是茶馆式散坐,做姿更是随便。

我们也应该给孩子们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如:老师分析课文,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要这样分析,而不是那样呢?如果斥责其为“废话”,那学生今后还会敢想敢说吗?他的心理必然会产生一种“安全”防护意识,所以我们老师要学会欣赏学生的异议,鼓励他们应有自己的见解,并让他们能畅所欲言。

我国创新教育的倡导者和先行者陶行知先生,几十年前就说过“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儿童的嘴,使他能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

“六大解放”的核心是还学生自由,人参自由了,心理自由了,他们就会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有了这个条件,语文课堂才会充满情趣,如学习《伤仲永》这一篇课文,教师设计“仲永天资聪颖,但最终沦为一个普通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果是你该怎么办?你周围有没有类似的同学等一系列问题。

让学生畅所欲言,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这样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富于情趣的语文话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创新就有了动力支持。

境界之二:浮想联翩,声情并茂语文教学已开始从注重繁琐分析走向重视感悟,从注重繁重练习走向重视积累,从注重语言理解走向重视语言运用。

语文教学三境界

语文教学三境界

语文教学三境界摘要:语文教学有三个境界: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二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三是“教在今天,想到明天”。

三个境界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三个层次,为培养“四有”新人、培养“五爱”公民,语文教师应追求最高境界。

关键词:语文教学境界最高境界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是语文教学的第一种境界,也是最低层次境界。

语文教学中存在这样的现象,即:知识看得重,学生的能力和整体素质考虑得少;分数看得重,实际才干重视得少;对学生眼前关注得多,对将来的发展及建设者的素质要求考虑得少。

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情况是教师过分注重语文的工具性,片面夸大训练功能,在个别词句上下的功夫多,把文章肢解成零部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这是教学的误区。

语文不仅仅是词法现象、句法现象、文法现象,一旦陷入文字排列组合的境地,语文就只剩下其语言功能了,也就只剩其工具性了。

这样讲并不是不要训练,只是不能机械地训练。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常用且长效的训练方法,因为句篇构成了一定的语言环境,这一语言环境就营造了某种氛围,蕴含着某种思想,表达了某种情感。

如果不从篇着眼,一篇好的文章就被搞得支离破碎、七零八落了。

如此下去,蕴含在文章的闪光思想不见了,启迪人的智慧消失了,感染人、凝聚人的情感没有了,语文课的单调枯燥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在教材越来越重视文学性、人文性、审美性的前提下,只有全面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才能将灵动的、丰富的母语教得丰富多彩,才能引导学生进入语文的森林,捡拾到山珍。

二、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是语文教学的第二境界,较第一种境界有了质的飞跃,但还不是最高境界。

语文教育中的技能目的是养成学生听、说、读、写等言语习惯,智能目的是积累语、修、逻、文等文化知识,实践能力与认识能力相互渗透、共同发展,构成了语文教育的基础。

语文教学有时很尴尬,学生中有一种普遍认识:老师教的不考,考的都是老师没教的。

语文教学的三重境界

语文教学的三重境界

锐评C语文教学的三重境界文/安徽芜湖市鸠江区二坝中心小学高芬芬语文,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

语文这一主要学科“主”在哪里:是学时的多少?不是;是分值的高低?也不是。

语文这一主要学科“主”在,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就要达到语文教学的三重境界:“语”的境界———培养思维、“文”的境界———传承文化、“人”的境界———塑造完人。

思维的培养在基础教育阶段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其掌握日常的、必要的语言知识。

因此,汉语拼音、生字生词、句式句段、文章结构等,都是基础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

要巩固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就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生字生词、句式句段、文章结构等知识;而要实现让学生熟练掌握上述知识这一教学目标,认读拼音、抄写生字词、仿写句子、划分文章结构等,是最“有效”的方式,因而,“读拼音5遍”“每个生字抄写10个”“仿写课文句子”“划分课文的自然段”,是学生最熟悉的作业。

然而,如此机械的方式,就真的能够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吗?语言知识的背后是语言的逻辑思维,因此,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遵循教学的规律,也必须要遵循学生语言逻辑思维发展的规律。

机械的教学方式、重复的作业形式必然是违背了教学的规律,而对语言知识的“死记硬背”,更是违背了学生语言逻辑思维的发展规律。

语言逻辑思维的培养,不能简单地用语言知识的“灌输”来代替,而要在对语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以此让学生将零散的语言知识构建成立体的语言知识结构,用语言知识结构支撑语言逻辑思维的发展;同时,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以语言逻辑思维为基础进行跨学科的教学,让学生以语言逻辑思维整合学科之间的知识,形成更加立体、多元的知识结构。

文化的传承语言是文化的水库。

语文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向学生介绍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也是基础教育阶段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从字词教学看语文教学的三种境界

从字词教学看语文教学的三种境界

从字词教学看语文教学的三种境界语文教学有三种境界:走近语文、走进语文、吃进语文。

一、走近语文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新教材的运用,综合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实践训练搞得轰轰烈烈。

从表面上看,这很合乎新课程的理念,但细究一下,他们忽视了语文基本知识的教学,如字词教学。

《语文教学通讯》(2006年7-8合刊)登载的29篇青年名师的语文教学实录,就有不少教师不重视字词教学。

有的就根本没有字词教学,有的把字词当障碍一扫了之,有的音形义解释不完整。

这些教学实录代表了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

当然也有不少教师仍保留字词教学这一教学环节,通常有三种做法:一是少数教师沿袭传统,在教学一篇新课文前,习惯提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生字的注音,生词的字典解释义,然后让学生在课堂笔记上如实记录;二是不少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生字词放在投影上,让学生在黑板上注音、解释;三是也有一些教师运用现代教学理念,让学生在预习课文的时候,对自己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或是通过小组合作解决,或是自己查字典解决。

上面的三种做法,好像都比较重视字词教学,但如果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远远不够,因为这仅仅是要求学生会读、会写、会解释。

这样的教学就属于走近语文,因为字词是组成句子、文章的最基本单位,我们不仅要会读、会写、会解释,还应该知道它们在句子、文章中的作用,还要会运用他们。

二、走进语文叶圣陶先生说:“读者必须把抓住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才能有辨出真滋味来――也就是接近作者的旨趣的希望。

”特级教师陈钟梁老师也说:“语文教学是最讲究咬文嚼字的。

”语文教学就是字词教学,离开了字词教学的语文课不能称之语文课。

因此即使是阅读教学也应该把重心放在对字词的理解上。

对字词的理解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细读品味。

有些字词初读时令人喜悦或惊奇,然后通过细细地有滋有味的品嚼才能感受它的妙处。

比如《紫藤萝瀑布》中的“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梦幻”一词用得非常好,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几个词的关系,这里先将香气与浅紫色联系起来,赋予香气以色彩,再将香气氤氲、紫气弥漫的气象喻作梦幻,最后用“笼罩”将“梦幻”与“我”联结起来构成一种意境,构成一种难以言传的如梦如幻的意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字词教学看语文教学的三种境界
语文教学有三种境界:走近语文、走进语文、吃进语文。

一、走近语文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新教材的运用,综合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实践训练搞得轰轰烈烈。

从表面上看,这很合乎新课程的理念,但细究一下,他们忽视了语文基本知识的教学,如字词教学。

《语文教学通讯》(2006年7-8合刊)登载的29篇青年名师的语文教学实录,就有不少教师不重视字词教学。

有的就根本没有字词教学,有的把字词当障碍一扫了之,有的音形义解释不完整。

这些教学实录代表了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

当然也有不少教师仍保留字词教学这一教学环节,通常有三种做法:一是少数教师沿袭传统,在教学一篇新课文前,习惯提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生字的注音,生词的字典解释义,然后让学生在课堂笔记上如实记录;二是不少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生字词放在投影上,让学生在黑板上注音、解释;三是也有一些教师运用现代教学理念,让学生在预习课文的时候,对自己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或是通过小组合作解决,或是自己查字典解决。

上面的三种做法,好像都比较重视字词教学,但如果
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远远不够,因为这仅仅是要求学生会读、会写、会解释。

这样的教学就属于走近语文,因为字词是组成句子、文章的最基本单位,我们不仅要会读、会写、会解释,还应该知道它们在句子、文章中的作用,还要会运用他们。

二、走进语文
叶圣陶先生说:“读者必须把抓住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才能有辨出真滋味来――也就是接近作者的旨趣的希望。

”特级教师陈钟梁老师也说:“语文教学是最讲究咬文嚼字的。

”语文教学就是字词教学,离开了字词教学的语文课不能称之语文课。

因此即使是阅读教学也应该把重心放在对字词的理解上。

对字词的理解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细读品味。

有些字词初读时令人喜悦或惊奇,然后通过细细地有滋有味的品嚼才能感受它的妙处。

比如《紫藤萝瀑布》中的“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梦幻”一词用得非常好,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几个词的关系,这里先将香气与浅紫色联系起来,赋予香气以色彩,再将香气氤氲、紫气弥漫的气象喻作梦幻,最后用“笼罩”将“梦幻”与“我”联结起来构成一种意境,构成一种难以言传的如梦如幻的意境。

只有细细品嚼反复玩味,才能对“梦幻”的妙处了然于心。

二是比较鉴别。

湖北特级教师洪镇涛老师就特别重视对文章语言的揣
摩、推敲,他运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调一调”、“联一联”、“改一改”等方法,通过增减、调换、改动句子中的标点、字词、句子或段落等方法,让学生比较、推敲、品味语言使用的妙处。

比如,他在教学《天上的街市》时,提问:我们看第一节,我现在把“天上的明星现了”这“现了”换一换,换成“亮了”,行不行呢?学生运用天文知识从科学的角度作了回答,认为只能用“现了”而不能用“亮了”。

老师说:好!能将科学知识用于语文。

因为星星没有有暗到亮的过程,只有有隐到现的过程。

而且既然称为“明星”,这儿用“亮了”好不好?学生回答,明星就是亮的,再用“亮了”就重复了。

他在肯定学生的同时,又引导学生从词语本身的含义以及词语的前后衔接上进一步理解课文用词的准确,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当然,对字词的理解有时还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上,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根据语段和文章进行创意性理解。

比如,《雷雨》中有一段舞台说明(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这里的“撕”就不能仅仅理解为把一张支票给撕了。

根据前文周朴园对侍萍的所作所为,侍萍对周朴园的仇恨,侍萍的这个动作,是把她三十年来她对周朴园尚存的一丝真情撕毁了,她把资本家金钱万能的信条撕毁了,她撕出了自己的尊严,撕出了自己的骨气。

这样,不仅很好地理
解了这一舞台说明,而且深入地把握了人物形象。

以上的字词教学,无论是原始性理解,还是创意性理解,教师都力求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贯穿其中,利用一个知识点进行发散式的教学和训练,实现立体式教学,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字词理解基础上进行掌握和强化,还具有促进能力相互生成的作用。

这就是真正的语文教学――走进语文。

所以,语文教师要努力探索一条字词教学的创新之路,使学生在字词教学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培养语感,学会鉴赏,激发学习兴趣,启迪智慧,让字词教学变得更生动有趣,让学生与老师在字词中愉快地徜徉。

三、吃进语文
语文课的最终目标要落实到语言的运用上。

学生在认识、理解字词的基础上运用字词,才能达到掌握字词的目的。

落实语言运用最佳方式分三个层次,第一种是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仿说、仿写的训练。

比如,《提醒幸福》一文中有一段话“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它常常在暗淡中降临……”很有感染力。

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把幸福本身拟人化了,但它是什么呢?作者用排比句细腻地表现出来了。

它是一块糕饼,一次抚摸,一张纸条,这就把它形象化了。

根据你的理解,幸福是什么?仿造例句说一句话,注意形象化。

于是学生说“幸福是家人的团聚”,“幸福是父亲一次温馨的问候”,
“幸福是失败时一句鼓励的话语”,“幸福是黎明时第一缕阳光”等。

这个仿句子训练,不仅对说、写有帮助,还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幸福观、人生观。

第二种做法是,从文中挑选几个字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创造性地写一段话,要求通顺、合理。

通过这样的练习,达到培养学生缜密思维,丰富联想,流利组织语言的目的。

第三种做法是,要求学生用挑选的几个字词去表现我们规定的一个特定的语境,这实际上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创造性思维训练。

比如,以“葱茏”开头,“旷野”结尾编写一个故事,中间必须用上“喧嚣”、“暗淡”、“温馨”这几个词语,表现愉快的心情。

挑选词语开始可以挑一些意义相关、含义相近的,这样便于连成一段话,慢慢地可以逐渐过渡,最终到挑选那些意思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词语,让学生连话。

这样做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将字词教学和作文片断训练巧妙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会词语的使用,强化语言表达能力,在练习中获得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在这样的语言训练下,学生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字词,而且对字词也达到了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程度,这就是语文教学的第三种境界――吃进语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就像是导游,把学生领进语文这座美丽的大花园,带领他们尽情欣赏无边的美景,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蒋王中学(2251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