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治八法的辨证施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及时更换;术后应用广谱抗生素,静脉滴注5~7d,能有效防止感染;增加营养,告诉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多饮水,以满足机体需要,增加抵抗力。

2121514 预防褥疮 组织瓣移植术后,需长时间卧床,又不易变换体位,故应注意预防褥疮,床单要平整干燥,每日多次给患者按摩骶尾部。

3 体 会

本院骨科成功地进行了各种游离皮瓣移植,以修复各种类型的组织缺损,通过小血管吻合技术,一次就可移植到受区,缩短了疗程,大大提高了治愈率,术后应用“三抗”药物预防创口感染、血管痉挛及血栓形成。护理工作中每位护士要高度重视,术前做好准备工作,术后固定稳妥,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严密观察病情,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皮瓣成活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姬文,黄霞萍.40例组织瓣移位手术中配合的护理体会[J].齐

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11):1322

[2] 王涛,顾玉东,李继峰,等.吸烟对血管损伤机制的研究[J].中

华手外科杂志,1998,14(1):5-7

[3] 潘亚男,杨仲莉,顾斐.显微镜移植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缺

损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63-464

[收稿日期] 2006-06-22

中医内治八法的辨证施护

姚会艳,曹莎丽

(解放军第252医院,河北保定071000)

[关键词] 内治法;中医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07)10-1414-02

中医辨证论治常用的内治八法为: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其治疗效果,现将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对中医内治八法的辨证施护体会介绍如下。

1 汗 法

汗法亦称解表法,即通过开泄腠理,促进发汗,使表邪随汗而解的治法,分为解表、透疹、祛湿、消肿。施护要点:表证者多有畏寒、恶风,应注意避风保暖。尤忌汗出当风,以防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用汗法治疗外感热病时,要求达到汗出热退、脉静身凉,以周身微汗为度,不可过汗或久用,以防汗出过多而耗伤津液。凡方中单用桂枝发汗时,要求啜热粥或温服以助药力,若与麻黄、葛根同用,则一般不需啜热粥。因药轻宜助,药重不需助,其意乃在使汗出适度。使用汗法,要注意因人、因时、因证而护。体质虚者,汗之宜缓,体质强壮,汗之可峻;暑天炎热,腠理开泄,汗之宜轻,冬季严寒,腠理致密,汗之宜重;表虚证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属于轻汗,而表实证用麻黄汤发泄郁阳,则属峻汗。对表证兼有风湿者,由于风湿互结,湿性重浊,黏滞不爽,须用数次微汗,以达祛风除湿之功效。注意不可妄汗,凡淋家、疮家、亡血家和剧烈吐下之后均禁用汗法。汗法用于表证时,忌用物理降温法,以免因冷而致汗孔闭塞,汗不易出,使邪无出路而入里化热成变证。

2 吐 法

吐法亦称涌吐法,是通过呕吐排除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和毒物等有形实邪,以达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包括峻吐法、缓吐法和外探法3种。施护要点:吐法多用于急剧之证,收效固然迅速,但易伤胃气,一般中病即止,不可久用。虚证、妊娠、产后一般不宜使用。涌吐之剂,多属峻猛,应事先向患者交代有关事项,以取得合作。涌吐时要观察呕吐物的内容、性质、颜色、量,并做好记录。宿食停滞胃脘,应将宿食吐尽为度,吐后应控制食量。涌吐时,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呛入气道而致窒息。对服毒物中毒者,急用温盐汤灌服,应随灌随吐,直至毒物吐尽为止。对于服后不吐,可配合外探法。催吐之后,要注意调理胃气,糜粥自养,禁油腻、炙 等不易消化之品。

3 下 法

下法亦称泻下法,即通过通便、下积、泻实、逐水,以消除燥屎、积滞、实热及水饮等证的方法,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施护要点:泻下药是以攻下通便、荡涤胃肠,达到排除病邪为目的。若应用及时,护理得当,收效甚佳。如里实热证,服用大承气汤数剂,通便2~3次后,高热渐退,谵语即止。舌润津复,达到釜底抽薪的良效。若邪虽入里而尚未成实,过早攻下,易生变证。若邪已入里成实,仍失时不下,从而使津液枯竭,使病势难以挽回。①生活起居护理:根据寒下药和温下药的病证性质不同,护理要求亦不相同。对里实热证,患者有高热、烦躁不安、口渴舌燥等表现,在安排病室调节温湿度方面应施以“清”的护法,使患者感到凉爽、舒适,利于静心养病;对脾虚寒积、脐下硬结、腹隐痛的温下病证,宜住向阳病室,注意保暖,使患者感到温暖舒服。在饮食方面亦应有寒凉、温热性味之别。②煎服药护理:寒下药中的大承气汤应先煎方中的枳实和厚朴,大黄后下,以保其泻下之功效。小承气汤则先以武火煎煮,待沸开后再煮15min即可。两药均以凉服或温服(冬天)为宜。服药后要观察燥屎泻下的坚实度、量、腹痛减轻的情况及腹泻的次数。在服药期间应暂禁食。待燥屎泻下后再给以米汤、糜粥等养胃气之品。服药后3~5d忌食油腻、辛辣食品,以防热结再作。温下药中的温脾汤,方中的大黄先用酒洗后再与其他药同煎,取其汁饭前温服。服药后亦应观察腹部冷结疼痛减轻情况,宜取连续轻泻。服药后如腹

痛渐减,肢温回缓,为病趋好转之势。润下药一般宜早、晚空腹服用。在服药期间应配合食疗以润肠通便。对习惯性便秘患者应养成定时排便习惯,也可在腹部进行按摩疗法。逐水药多用于胸水和腹水病证,服药后要注意心下痞满和腹部胀痛缓解情况。可予舟车丸每日1次,每次3~6g,清晨空腹温开水送下。服药期间应禁食食盐、酱之品,以防复发。同时不宜与含有甘草的药物同服。十枣汤是将甘遂、大戟、芫花研末,大枣10枚煎水与上述药末调和早晨空腹服下。下法以邪去为度,不宜过量,以防正气受伤。当患者大便已通,或痰、瘀、水热邪已去,即可停服下剂。

4 和 法

和法亦称和解法,是通过和解表里的方药,达到和解半表半里证的一种方法,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理胃肠、调和胆胃4种。施护要点:和法应用范围较广,不仅用于少阳证,也用于内伤杂病,若用之得当,疗效甚佳。若邪已入里,患者出现烦渴、谵语诸证,已非和法之列。若温病在表,未入少阳,误用和法,则变证迭生。护理上应仔细观察。少阳证服小柴胡汤后,要观察寒热轻重之偏和发作及持续时间及汗出情况。服截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2~4h,并向患者交代有关事项。肝脾不和者,应做好情志护理,以防情绪波动而加重病情,也可适当开展文体活动,以怡情悦志,使精神愉快,气机通利,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对胆气不舒、横逆犯胃者,应加强饮食调护,宜给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三仙汤、神曲茶、桔饼、陈皮糕、茯苓粥等,以健脾行气消食,忌食生冷瓜果、肥腻厚味之品。

5 温 法

温法亦称温阳法,即通过扶助人体阳气,以温里祛寒、回阳救逆的一种方法,分为温里散寒、温经散寒、回阳救逆。施护要点:本法用于寒证,根据“寒者热之”的治法,对生活起居、饮食、服药等均采用“温”之护法。温阳补气之药,要文火煎煮,取汁温服,如理中汤、参附汤等;温经祛寒之剂,需煮沸后再文火煎15~20min,再取汁温服,如四逆汤、当归四逆汤等;对真寒假热证,温药入口即吐者,可采用温药凉服,以防呕吐。食宜给性温的牛、羊肉及桂圆等,也可酌用桂皮、姜、葱等调味品,以助药物的温中散寒之功效,忌食生冷瓜果和凉性之食品。对阳气衰微,在使用回阳救逆法同时,要观察患者神志、面色、汗情、脉象及四肢回温情况,如服药后患者汗出,四肢转温,脉渐有力,为阳气来复,病趋好转;如汗出不止,厥冷加重,烦躁不安,脉细散无根等,为病情恶化,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并积极配合医生抢救。里寒证中服温中散寒药同时,应注意保暖。对腹痛、呕吐、泄泻较甚者,可采用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等穴;对呕吐较剧者,可在服药前服姜汁几滴以止呕。

6 清 法

清法亦称清热法,即通过寒凉泄热的方药和措施,使邪热外泄,清除里热证的一种方法,分为清气分热、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热养阴、清脏腑热、清热除湿。施护要点:注意寒热真假,清法必须针对实热证,对于真寒假热证,尤须仔细观察和

辨明,切勿被假象所迷惑而误用清法,造成严重后果。清法用于实热证,根据“热者寒之”的护法,护理上必须采用清、寒的护理措施,如饮食、室温、衣被、服药等均宜偏凉,并注意环境安静,以利患者养息。煎服药护理:清热之剂,药物不同,煎药方法亦应有别,如白虎汤中的生石膏应先煎;黄连解毒汤中的“三黄”和栀子,先加少量冷水浸泡后,再加水煎煮;普济消毒饮中辛凉之品,煎药时间宜短等。凡清热解毒之剂,均以取汁凉服或微温服,服药后观察病情变化。如服白虎汤后,体温渐降,汗止渴减,神清脉静,为病情好转,若高热不退,大汗不止,烦渴加剧,甚至出现神昏谵语、斑疹等,应立即通知医生。对疮疡肿毒之证,在服药过程中,应观察肿毒消长之势,若肿消热退,为病退之象;若已成脓,则应切开排脓。对势入营血者,要观察神志、出血及热极动风之兆,一旦发现,立即处理。热证患者一般脾胃运化失司,纳食不佳。饮食上应给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鼓励患者多饮水,还可给西瓜汁、梨汁、柑桔等生津止渴之品。

7 补 法

补法亦称补益法,是指补益人体阴阳气血之不足,或补益某一脏之虚损的方法,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施护要点:补益法适用于虚赢不足之证,根据“虚则补之”、“损者益之”的原则,护理上重在扶正。由于虚证有气、血、阴、阳之别,在用补法时适当辨明,然后进行调护。由于阳虚多寒,阴虚多热,护理上应根据阴、阳之虚不同,合理安排生活起居护理。而补益剂多质重味厚,煎药时要放水久煎才能出汁,宜饭前服下。对阿胶、龟板、红参、白参等贵重药品应另煎或冲服。中医历来重视食补的重要性,故在药补的同时应做好饮食调护。对阳虚、气虚证者可选用牛、羊肉和桂圆、大枣等温补之品,忌生冷瓜果和凉性食品;阴虚、血燥者应选用银耳、淡菜、甲鱼等清补物,忌辛辣炙 之品。另外虚证患者大多处在大病初愈或久病不愈等情况,由于病程长,加上疗效不甚理想,易产生急躁、悲观、忧虑等情绪,应做好开导和劝慰等工作;且虚证者卫外功能低下,很易受外邪所侵,故要做好气象护理。

8 消 法

消法亦称消导法,即通过消导和散结,使积聚之邪逐渐消散的一种方法,分为化食磨积、豁痰利水。施护要点:消导之剂,要根据其主药的气味清淡、重厚之别,采用不同的煎药法。如药味清淡,临床取其气者,煎药时间宜短;如药味重厚,取其质者,煎药时间宜长些。此类药物宜在饭后服用。中西药同服时,应注意配伍禁忌,如山楂丸与胃舒平不可同服。服药期间不宜服补益药和收敛药。消导类药物一般有泻下或导滞之功效,只作暂用,不可久服。一旦食消滞化,脾气得运,即应停药。服药期间要加强病情观察,如大便性状、次数,水饮消退之势,腹胀、腹痛及呕吐等情况。要控制食量,给清淡易消化食物。对肝郁气滞、肝胃不和之气积证,应给山楂、桔饼等理气消食之品,并配合情志护理。小儿食滞可配合捏脊疗法。

[收稿日期] 2006-06-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